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传播学期刊目录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271#
 楼主| 发表于 2025-6-19 21:14:4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中国编辑》2025年第6期目次


6期目次

出版人物

韬奋精神凝作骨 长为文化筑津梁——专访韬奋基金会理事长刘伯根
本刊编辑部

文化强国建设

国有出版企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意义、内涵及实践路径探析
郇述涛

数智时代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评价体系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特色、智能学术评价及其治理问题再思考
叶继元 贾毓洁
人工智能与出版业

弥合对齐鸿沟 :数智新闻业中人机关系的多维重塑
陈昌凤 袁雨晴

编辑出版学理论与实践

论数智时代出版的三大转向
万安伦 臧义乐

论有组织出版
周蔚华 熊小明

出版史视角下出版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逻辑框架与实践路径
透视移动互联时代青年阅读的社交化景观
赵红勋 袁培博

新闻传播学理论与实践

从效能到效力 :韧性导向的中国国际传播体系构建研究
故事、话语、叙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三维叙事分析——以《哪吒之魔童闹海》叙事技巧与策略分析为例
徐丽芳
智媒时代“AI 污染”治理的逻辑基础与实践路径
高丽华
短视频营销 :基于 4I 理论的国产电影营销实践
张志庆

编辑人才培养

名编辑培养与新质生产力的互促机制研究


来源:中国编辑(公众号)

编辑:张家乐


272#
 楼主| 发表于 2025-6-25 23:06:4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当代传播》2025年第3期目录






来源:当代传播期刊(公众号)
编辑:张席睿



273#
 楼主| 发表于 2025-6-27 21:51:0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目录丨《新闻记者》2025年第6期


数字新闻

学术沙龙 1:新闻与公共生活
为什么要谈论“新闻与公共生活”?/ 王辰瑶    
道术之间,道为至要 / 李泓冰    
重思新闻与公共生活 / 陆晔    
挖掘新闻真相的能力不能弱化 / 刘万永    
按照过去的生产模式,越努力越累 / 尤莼洁
重塑新闻业的核心价值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 李东晓   
时代变革下新闻实务教育遭遇的价值挑战 / 林羽丰   
更主动、更专业的新闻创新 / 朱威   
主流媒体也要致力于提升全民文化素养和理性的公共心态 / 姜弘毅

学术沙龙 2:如何开展立足中国经验的新闻创新研究
新闻创新研究的三重价值 / 白红义
重思新闻业的“危机”与未来 / 周睿鸣
避免抽离新闻本质谈技术创新 / 虞淑娟
带着“问题意识”做研究 / 吴琳
新闻创新研究需要方法论的创新、规范与共识 / 田自豪   
立足本土经验开展新闻创新研究 / 刘天宇
扎根本土实践的问题意识和批判立场 / 李凡宇

数字新闻
塑造“边界空间”:新闻创意设计生产中的关系实践研究 / 余沐芩 宋素红 闫巧妹

理论探索
卢梭思想的生成、传播及其命运:媒介的视角 / 范昀 黄莉

数字生活
作为数字劳动的隐私披露:一项自我商品化研究/ 王芊蕴 顾理平
耦合与偏向:在数字基础设施运作中组装智慧城市治理——基于全球20个城市DCT技术的类型学研究/ 万旭琪 郑雯
“构建区隔”与“超越区隔”:中文播客平台的社交互动研究/ 瞿旭晟 李 雯

史海钩沉
开眼“看”世界:民初“世界”出版潮的世界图像——以“世界”系列画报为中心的考察/ 陈阳



来源:新闻记者(公众号)
编辑:张席睿



274#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闻大学》2025年第6期目录

本刊特稿
双向社会化:亲子支持与媒介干预、数字反哺间的关系构建
战泓玮 曾秀芹 陈演芝
【摘  要】父母媒介干预与子女数字反哺是青少年家庭媒介沟通的重要议题。本研究使用主客体互倚模型的统计分析方法处理1789对亲子配对数据,揭示亲子间相互影响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积极、限制和监控三种干预模型中亲子支持对自身和彼此的影响效果并不相同。在积极干预模型中,亲子间呈现出彼此相向影响的对偶模式,更有可能促进亲子间互相影响,实现亲子和谐关系的双向奔赴。而在监控和限制模型中,父母的成对模式为单向影响的客体模式,可能会受到互联网使用的子女支持影响而加以强化。本研究关注到亲子间双向教育和学习过程,更加深入地揭示了父母媒介干预和子女数字反哺之间的互动、交流的动态过程。
【关键词】父母媒介干预;数字反哺行为;亲子支持;主客体互倚模型(APIM);配对样本
随迁老人社交媒体使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吴秀萍 谢
【摘  要】在深度媒介化时代,社交媒体使用对随迁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社会融入为中介变量,探讨随迁老人社交媒体使用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发现:整体上,社交媒体使用显著正向影响随迁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显著负向影响社会融入,而社会融入显著负向影响主观幸福感,作为社会融入子维度的文化融入亦然;相反,社会融入的其他子维度——经济、家庭、社区融入在随迁老人社交媒体使用和主观幸福感中的中介效应均正向且显著。研究结果提示了社交媒体的双刃剑效应和社会融入的复杂影响,对促进随迁老人社会融入、推动积极老龄化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随迁老人;社交媒体使用;主观幸福感;社会融入
协商式数字反哺:数字反哺的供需错位与城市老年人的协商实践
陈宇恒
【摘  要】既有研究忽视了长辈对数字反哺质量的评价及其引发的代际互动。由此,本研究从长辈的视角出发,聚焦于长辈对数字反哺的不满及其协商实践,提出协商式数字反哺的概念,用以描述长辈根据其功能需求与关系诉求对数字反哺施加影响的过程。在功能维度中,过度的接入反哺和匮乏的技能反哺阻碍了长辈自主、能动的数字融入实践;告而不教的素养反哺则不利于长辈数字素养的提升。在关系维度中,子女不耐烦不情愿的反哺态度与长辈的家庭伦理观念相冲突,进而难以满足其关系诉求。因此,长辈会通过直接沟通展示道德资本的方式调整数字反哺以满足其需求。关注数字反哺的供需错位与长辈的协商实践,有利于全面地理解数字反哺后家庭权力结构的新变化。
【关键词】数字反哺;数字融入;代际关系;家庭政治
传播学
重访议程设置理论:社交媒体时代个体层面的媒介效果研究
蕾 张伊妍
【摘  要】在多元媒介环境中,新闻媒体的议程设置实践与理论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提出,相比整体层面研究,聚焦个体层面的议程设置研究更能精准描绘个人的新闻接触习惯,从而更有效地检验新闻媒体的议程设置效果。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展现了个体层面议程设置研究的设计及优势。研究发现,主流新闻媒体在微博和微信平台均表现出显著的个体层面议程设置效果,而市场化媒体影响甚微。同时,研究揭示了不同媒体类型、平台及议题在中国语境下的复杂互动关系。
【关键词】议程设置理论;媒介效果;多元媒介环境;个体层面;社交媒体
理解媒介基础设施:路径分野与译名再思
谌知翼
【摘  要】媒介基础设施的研究版图在日益扩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混沌现象,本文将其划分为作为研究对象的基础设施作为隐喻视角的基础设施两种路径。前者将媒介处理为传播技术与机构,关注支撑信息分发的传输渠道,却可能难以回答传播研究的独特问题意识究竟何在。后者则是以一种现象学路径,探讨媒介如基础设施一般成为左右人与世界的存在的座架。有鉴于此,本文主张将作为隐喻的“infrastructure”译为基础结构而非基础设施,从而既能规避两种路径的混淆,也有助于将现象学层面的隐喻操作化为一种强调动态关系配置过程和突出外观背景反转间隙的方法。
【关键词】媒介基础设施;物质性;隐喻;数字基础设施
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舆论学的成就、原则与展望
静 雷跃捷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舆论学,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为这个理论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舆论学要坚持继承性和民族性、原创性和时代性、系统性和专业性相统一的原则。经由两个结合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舆论学,将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舆论学新形态。
【关键词】舆论学;中国特色;建设;成就;展望
解放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的推进
——以中原大学新闻系为中心的考察
张继木
【摘  要】自解放战争转向战略进攻以来,新解放区新闻工作出现了偏离马克思主义的现象。此类现象被认为与新解放区知识分子未受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而匆匆进入工作岗位有关。由此,新解放区的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被提上日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原解放区知识分子政策进行了大幅调整,重视吸纳和培养青年知识分子;中共中央宣传部也明确指示中原局宣传部创办新闻培训班。在新华社中原总分社的建议下,经过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中原大学成立了新闻系。中原大学新闻系在各方的支持下,创造性地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
【关键词】解放战争;新闻教育;中原大学;新华社
液态中间人:中国数字游民的结构性悬浮与过渡性实践
【摘  要】中国数字游民并非指向确切身份标签,而是个体在阈限期管理多种可能性的一种过渡性保护机制。有别于西方数字游民以数字工作为依托,中国数字游民常处于过渡性与阈限性状态,具有既可游离又可进入的中间人角色。数字媒介与数字游民社区的耦合凸显出的显著流动性形成了结构性悬浮,帮助游民缓解了离家出走的社会结构性压力。集体共居的数字游民社区经由媒介增强可见性,制造出附近的意象,但媒介朝觐的特性又同时导致了附近的丧失。这一独特的数字游民实践对认识数字游民提供了启发意义。
【关键词】液态;阈限;中间人;数字游民;结构性悬浮

来源:新闻大学
编辑:梅镕缨



275#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国际新闻界》2025年第5期目录

2025070512:30 北京
2025年第5期目录
·
构建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媒体社会功能的形成机制与核心表现:基于中西对比视角
/ 曾祥敏 李泓江    
·
研究论文
“我不发疯发什么”:情动理论视角下的网络“发疯文学”研究
/ 郑春风 齐心园
契约隐喻:亲密关系的虚拟数字契约研究——基于抖音用户“续火花”行为的考察
/ 景义新 孙佳雪
“炼丹”的魔力——技术哲学视野下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爱好者的人机互动实践探究
/ 丁洪梅
独立、实体、片断:显微镜的可见方式与疾病话语的科学转向
/ 高国菲
城市流动儿童的媒介使用与城市融入——基于新媒体实践的行动研究
/ 黄蓉 汪佳 王晨晨
“新苏北”宣传文化干部群体在新四军宣传工作中的双重创造实践
/ 张霄 王继先
再造“地方”:近现代旅沪同乡报刊发微
/ 丁杰 徐基中
·
学术访谈
哲学的媒介与技术诠释:多样性、行星思维与智能的未来——对许煜教授的学术访谈
/ 曾国华 高山 吴璟薇

来源:国际新闻界
编辑:梅镕缨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