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新闻大学》2025年第6期目录
本刊特稿 双向社会化:亲子支持与媒介干预、数字反哺间的关系构建 战泓玮 曾秀芹 陈演芝 【摘 要】父母媒介干预与子女数字反哺是青少年家庭媒介沟通的重要议题。本研究使用主客体互倚模型的统计分析方法处理1789对亲子配对数据,揭示亲子间相互影响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积极、限制和监控三种干预模型中亲子支持对自身和彼此的影响效果并不相同。在积极干预模型中,亲子间呈现出彼此“相向影响”的对偶模式,更有可能促进亲子间互相影响,实现亲子和谐关系的“双向奔赴”。而在监控和限制模型中,父母的成对模式为“单向影响”的客体模式,可能会受到互联网使用的子女支持影响而加以强化。本研究关注到亲子间双向教育和学习过程,更加深入地揭示了父母媒介干预和子女数字反哺之间的互动、交流的动态过程。 【关键词】父母媒介干预;数字反哺行为;亲子支持;主客体互倚模型(APIM);配对样本 随迁老人社交媒体使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吴秀萍 谢 娟 【摘 要】在深度媒介化时代,社交媒体使用对随迁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社会融入为中介变量,探讨随迁老人社交媒体使用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发现:整体上,社交媒体使用显著正向影响随迁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显著负向影响社会融入,而社会融入显著负向影响主观幸福感,作为社会融入子维度的文化融入亦然;相反,社会融入的其他子维度——经济、家庭、社区融入在随迁老人社交媒体使用和主观幸福感中的中介效应均正向且显著。研究结果提示了社交媒体的“双刃剑”效应和社会融入的复杂影响,对促进随迁老人社会融入、推动积极老龄化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随迁老人;社交媒体使用;主观幸福感;社会融入 协商式数字反哺:数字反哺的供需错位与城市老年人的协商实践 陈宇恒 【摘 要】既有研究忽视了长辈对数字反哺质量的评价及其引发的代际互动。由此,本研究从长辈的视角出发,聚焦于“长辈对数字反哺的不满及其协商实践”,提出“协商式数字反哺”的概念,用以描述长辈根据其功能需求与关系诉求对数字反哺施加影响的过程。在功能维度中,过度的接入反哺和匮乏的技能反哺阻碍了长辈自主、能动的数字融入实践;“告而不教”的素养反哺则不利于长辈数字素养的提升。在关系维度中,子女“不耐烦”与“不情愿”的反哺态度与长辈的家庭伦理观念相冲突,进而难以满足其关系诉求。因此,长辈会通过“直接沟通”与“展示道德资本”的方式调整数字反哺以满足其需求。关注数字反哺的供需错位与长辈的协商实践,有利于全面地理解数字反哺后家庭权力结构的新变化。 【关键词】数字反哺;数字融入;代际关系;家庭政治 传播学 重访议程设置理论:社交媒体时代个体层面的媒介效果研究 郭 蕾 张伊妍 【摘 要】在多元媒介环境中,新闻媒体的议程设置实践与理论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提出,相比整体层面研究,聚焦个体层面的议程设置研究更能精准描绘个人的新闻接触习惯,从而更有效地检验新闻媒体的议程设置效果。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展现了个体层面议程设置研究的设计及优势。研究发现,主流新闻媒体在微博和微信平台均表现出显著的个体层面议程设置效果,而市场化媒体影响甚微。同时,研究揭示了不同媒体类型、平台及议题在中国语境下的复杂互动关系。 【关键词】议程设置理论;媒介效果;多元媒介环境;个体层面;社交媒体 理解“媒介基础设施”:路径分野与译名再思 谌知翼 【摘 要】“媒介基础设施”的研究版图在日益扩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混沌现象,本文将其划分为“作为研究对象的基础设施”与“作为隐喻视角的基础设施”两种路径。前者将“媒介”处理为传播技术与机构,关注支撑信息分发的传输渠道,却可能难以回答传播研究的独特问题意识究竟何在。后者则是以一种现象学路径,探讨媒介如基础设施一般成为左右人与世界的存在的座架。有鉴于此,本文主张将作为隐喻的“infrastructure”译为“基础结构”而非“基础设施”,从而既能规避两种路径的混淆,也有助于将现象学层面的隐喻操作化为一种强调动态关系配置过程和突出“外观—背景”反转间隙的方法。 【关键词】媒介基础设施;物质性;隐喻;数字基础设施 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舆论学的成就、原则与展望 许 静 雷跃捷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舆论学,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为这个理论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舆论学要坚持继承性和民族性、原创性和时代性、系统性和专业性相统一的原则。经由“两个结合”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舆论学,将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舆论学新形态。 【关键词】舆论学;中国特色;建设;成就;展望 解放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的推进 ——以中原大学新闻系为中心的考察 张继木 【摘 要】自解放战争转向战略进攻以来,新解放区新闻工作出现了偏离马克思主义的现象。此类现象被认为与新解放区知识分子未受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而匆匆进入工作岗位有关。由此,新解放区的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被提上日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原解放区知识分子政策进行了大幅调整,重视吸纳和培养青年知识分子;中共中央宣传部也明确指示中原局宣传部创办新闻培训班。在新华社中原总分社的建议下,经过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中原大学成立了新闻系。中原大学新闻系在各方的支持下,创造性地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 【关键词】解放战争;新闻教育;中原大学;新华社 “液态”的“中间人”:中国数字游民的结构性悬浮与过渡性实践 刘 博 【摘 要】中国数字游民并非指向确切身份标签,而是个体在阈限期管理多种可能性的一种过渡性保护机制。有别于西方数字游民以数字工作为依托,中国数字游民常处于过渡性与阈限性状态,具有既可游离又可进入的“中间人”角色。数字媒介与数字游民社区的耦合凸显出的显著流动性形成了“结构性悬浮”,帮助游民缓解了“离家出走”的社会结构性压力。集体共居的数字游民社区经由媒介增强可见性,制造出“附近的意象”,但媒介朝觐的特性又同时导致了“附近的丧失”。这一独特的数字游民实践对认识数字游民提供了启发意义。 【关键词】“液态”;阈限;“中间人”;数字游民;结构性悬浮
来源:新闻大学 编辑:梅镕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