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编辑学案例

[复制链接]
271#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11:56:3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五道口奥萨玛网易的新闻编辑都是蒙太奇高手~


轉發(23)| 收藏| 評論(4) 23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舉報

新浪微博社區管理中心舉報處理大廳,歡迎查閱!



  • 同時轉發到我的微博


老抛:打开一看,哪个链接……真是5月4日的新闻。//@刘玉鹏-bigbirdliu: //@蔷薇骨朵er_: 转发微博 (3分鐘前)
舉報| 回覆
绿野堂主:// @笑蜀:环球时报说得真好:"中学生思想尚不够成熟,很容易被带往错误方向...在所有正常的和平国家里,中学生的任务都是学习,不被鼓励参与政治性事件。"为此,所有党团组织必须退出学校,所有政治课必须退出学校,所有政治活动不能进校门。@胡锡进 先生意下如何? (9分鐘前)
舉報| 回覆
唐多多:哈哈 (21分鐘前)
舉報| 回覆
笑说时光如水:围观。 (22分鐘前)
舉報| 回覆


272#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21:03:5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悬崖边的麦田很棒的片子,刘楠同学消耗了多少脑细胞! //@刘楠No0:哈哈,老哥你多虑,没人抢功,只是领导给的任务,让广泛传播这个片子~ //@洪帮主的武器2:兄弟,这片子是你做的,是不是被人抢功了?这事你得@李蓬 @孟磊 啊,爱特别人都没用
@河南商报【让你九分钟读懂《河南商报》】为给《河南商报》改版四周年献礼,让读者更加清楚《河南商报》究竟是怎样一份报纸,@河南商报 制作了这一视频。请大家欣赏指教~http://t.cn/zWGM1Y5
@李蓬 @孟磊




轉發(233) | 評論(81) 7月3日15:58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1)| 收藏| 評論 16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 舉報

273#
发表于 2012-7-8 11:21:5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力量的轮回

在“网络编辑”这个工种出现之前,编辑两个字大抵上还是颇受人尊敬的,虽然并不如记者那般风光。但门户时代兴起后,编辑两个字的含金量,不得不说,大大缩水了。
由于门户网站很少有信息是真正意义上来自自己的,特别是在中国,相关法律规定了商业门户只有新闻刊载权而没有新闻采访权,因此大批的网络编辑从事的,说白了就是复制黏贴(copy and paste)的搬运工作——听上去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早些年我在一家财经垂直门户做编辑的时候,一天能处理近千篇文章的复制黏贴,无非就是手快罢了。
然而就是这个听上去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的工作,却让门户彻底击败了传统媒体。这从商业的角度再次论证了这样一点:信息接触的重要性远远超出了信息生产的重要性。
争辩者可以说如果没有传统媒体的信息生产,哪里来的什么门户。但需要明白的一点是:社会现实决定了,传统媒体A不向门户供应内容,传统媒体B必然会。
导致这种局面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信息接触的方式改变了。
一个颠覆的力量来自于搜索引擎,这是由人们输入一个关键词而获得信息的接触方式。一个关键词下,浩浩荡荡的链接根据一定的算法规则列表排列,说白了和专题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围绕一个关键词做的信息展示,只不过一个是人工为之,一个是技术为之。搜索引擎兴起后,使得人们越来越多地依靠它而不是门户去获取信息。商业上的较量结果已经很明白地证明了这一点:2006年新浪的全年广告收入还比百度略高一点,但到了2011年,百度已是新浪的7倍。
如果说搜索引擎是让人们自己做自己的编辑的话,另外一个颠覆性力量“社交网络”则是让人们做他人的编辑。以微博为例,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是“跟随某人”。这里出现一个轮回:从人工(门户编辑)到技术(搜索)再到人工(跟随的人),但我们不再依靠“专业编辑”了,我们通过他人的眼睛在看世界。
用户自主性获取信息(无论是搜索还是社交网络)其实是在解构专职编辑的权力。他们对排版、加粗标题视而不见,仅仅是去寻找实质上让他们感兴趣的信息。
而正是这一点,恰恰又给传统媒体制造了一定的机会,虽然,需要做一些改变。
事实上我一向不把门户看成是新媒体——至多是利用了新技术的媒体而已,它的本质“信息推送”和传统媒体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我定义的新媒体是:受众可以广泛且深入参与(主要是通过数字化模式)的媒体形式。
这个定义强调了受众的主动性力量,而且和时间性无关。在这个定义底下,早于门户出现的BBS是新媒体,但晚于搜索引擎出现的hulu式视频网站(在中国的代表是奇艺这类不许用户上传视频的网站)是传统媒体。用户自主性的加强,决定了信息接触越来越重要于信息生产。
搜索引擎其实对传统媒体的帮助是很微弱的,虽然传统媒体开办的网站也在尽可能地做一些所谓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 搜索引擎优化)的工作,但作为信息超市的商业门户的网页权重必然会高于它们的网站,使得很难让传统媒体在信息接触上有多大的作为。但社交网络兴起后,一扇小窗,向它们打开了。
印象中第一个在微博上出尽风头的媒体是“新周刊”,它甚至发明了早安晚安体。到目前为止它已经拥有了504万粉丝——这可能十倍于它的发行量。与搜索时代不同的是,新浪微博很难截留它的广告,新浪微博也不会转移它的内容到另外一个与它毫无关系的网页上去——在搜索引擎里搜一篇文章,即便是新周刊原创的,你点开的链接,却极有可能是某门户网站的页面。而那个页面上的广告,和新周刊一点关系都没有。
我们接触信息的主要方式在从技术算法回归到跟随某个人或某个组织。我们看这个微博,知道背后有一个人(哪怕是某个组织的一个员工)。这些账号有时候会显个摆,有时候会卖个萌,还会犯一些可笑的错误,或多或少比硬生生的机器来得更像是个人。
这便需要考究编辑的功底了。过往网站编辑们对所谓的“摘要”是很不当回事的,大多数文章的摘要无非就是这篇东西的前一两段文字而已。但在微博里,在排除了超链接所占用的字数后,余下的一百来个字,如何更好地突出这篇文章的卖点,使得粉丝们能够点击进去,着实是一门手艺活。
网络编辑今天已经演化到不仅仅是复制黏贴了。比如说,给文章加上关键字,这可以使得同类文章出现在该篇文章下方,从而让“老文章”获得被重新接触的机会。再比如说,给文章修改标题。一个好的标题会带来更多的信息接触,当然反之也会让原作者有苦说不出——我给传统媒体的专栏标题有时候会被门户编辑们改得完全不是我想说的那个意思。无论是加关键字还是起标题,都是考量编辑的功底的,绝非复制黏贴那么简单。
有时候我看到一些媒体在招实习生去维护它们的社交网络账号,就会感觉非常不理解。140个字的微博就能说清楚一件事,提炼出一篇文章的精华,那需要多少年的文字浸淫才能做到。或许他们认为,那只是个信息入口,重要的是文章本身出彩。
但委实他们忽略的是,在信息远远供大于求的今天,一秒钟内打动受众去点击那个链接,那是含金量极高的工作。
魏武挥是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讲师。

http://cn.nytimes.com/article/business/2012/07/07/cc07weiwuhui/

274#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22:59:2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传媒老王回复@高建定:别,这个海边的6点做比较好
//@高建定:吃海鲜什么体质过敏,啤酒跟海鲜能否亲密接触,这个选题我们正在寻找科学数据//@传媒老王:这个视觉制作超精美,但编辑选题一般大路货了,赵童鞋可做一期「哈啤酒就海鲜的事,哈啤酒就海鲜后的痛风事」肯定比这个有意思
//@赵先超:真好
@传媒老王【钱江晚报《图视绘》】本期选题喝酒与酒驾。再次提醒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高建定
@潘宇锋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轉發(31)
|
評論(3)
今天16:37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
收藏|
評論(1)
6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275#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8:08:5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封新城嘿嘿,80年前的标题党。
@历史解密网站《怎样玩玩男子》,出自1932年第65期的《玲珑》杂志。想来当时女性杂志真是比现在彪悍多了。




轉發(138) | 評論(18) 34分鐘前 來自iPad客户端
轉發(91)| 收藏| 評論(23) 24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舉報
276#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09:29:5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报纸观察//@高华_汽车之友: 报纸再好,还要土皇帝喜欢
@报纸观察【特别关注】倒退!接爆料:宁夏综合性都市报《银川晚报》日前取消“导读版”,恢复了传统党报式头版。原因或是迎合某人口味。




轉發(78) | 評論(29) 39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22)| 收藏| 評論(5) 20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舉報
277#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00:48:2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周智琛这个版面,也许是临时工干的,如喜欢,拿去……



轉發| 收藏| 評論 4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舉報
27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22:06:5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闻编辑室》:新闻人的理想主义2012-07-17 03:20:30 新京报

《新闻编辑室》讲述的是虚构的ACN电视台的故事,现实中还真有ACN电视台,不过全称是“美国收藏电视网”(America's Collectibles Network),2000年已改名为珠宝电视台。
  《新闻编辑室》The Newsroom
  编剧:阿伦·索金
  主演:杰夫·丹尼尔斯
  集数:10 播出电台:HBO
  这是部被美剧迷们冠以“神剧”称号的HBO新剧。说它“神”,一方面是因为它有位神级的创作人和编剧——阿伦·索金,他的作品有拿奖到手软的美剧《白宫风云》和奥斯卡大热门《点球成金》《社交网络》。另一方面,本剧神在勇气与情怀,以及连珠炮般的精彩对白以及海量丰富的信息量,该剧用一往无前的理想主义精神促使观众反思新闻现状,正视社会问题。
  《新闻编辑室》讲述了一群电视新闻人打破常规实践新闻理想的故事。毫无疑问,本剧较快的语速、密集的对白、较为复杂和深奥的理念交锋以及理解剧情所需的对美国政治、历史的大量知识积累,绝对会将大多数只想从美剧中求得娱乐快感的观众拒之门外。但本剧也是美剧中极为稀有的对美国电视新闻业进行深度剖析,切中时弊,能跟观众进行观点交锋、思想碰撞,给人以启迪和教益,促使观众反思现实、重新认识社会并采取行动的剧集。
  针对较为专业高端与严肃枯燥的新闻故事主线,本剧通过鲜活的角色和纠结的情感作为制造活泼氛围的调剂。而每集的新闻主线均聚焦对美国社会有着重大影响的真实事件,如第一集的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第二集的歧视移民议案,第三集的茶党崛起……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报道,展现这群新闻人的专业素养、客观视角、不屈意志以及理想主义精神,同时折射美国电视新闻界为了收视率讨好观众与不迎合观众展现新闻个性之间,电视新闻服务公众、针砭时弊的责任与电视台广告收益、幕后利益之间的复杂矛盾,以及美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堪称了解美国电视界与美国社会的一面镜子。剧中朝气蓬勃的理想主义以及不向现实妥协的精神相信也会对国内观众产生某种触动。□列文
  ■ 编剧访谈
  中立并不总是对的
  记者:《新闻编辑室》中的新闻事件都将是来自真实世界的吗?
  阿伦·索金:是的,这样可以增加真实感。观众们就是希望看到真正的新闻是如何制作的,他们想到幕后去看看。当然由于电视剧制作周期的原因,我们选择的新闻在播出的时候已经没有那么新了,但这也有好处,一方面观众比角色们更了解这些新闻,看起来自有一番乐趣;另一方面也让这些角色在分析评价新闻的时候,表现得比我们当时更睿智。这里我还要澄清一点,这部剧里虽然新闻都是真实的,但角色并没有现实中的原型。
  记者:《新闻编辑室》核心主角威尔一改传统有线电视新闻主持人客观温和的播报方式,经常直截了当地传达出他自己的看法。有人说这是你在通过他的嘴表达你的政治观点?
  阿伦·索金:不是这样的。我只是一个说故事的,我不会给别人洗脑,对着观众说教。我所接受的培训和教育,以及所有的经验都是剧本写作方面的,我不擅长政治和媒体的那一套。如果真让我和正经记者辩论一番,我这个门外汉很快就会露出马脚的。我很多时候都在写比我聪明的人的故事,我笔下的这些角色比我知道得多,我能把他们塑造好是因为我可以模仿他们。我是在一群比我聪明的人中长大的,我喜欢他们睿智的语言。我可以模仿他们的那种语言,但这并不代表我自己有多睿智,只是鹦鹉学舌罢了。
  其实比起政治,我更为关心的是媒体在“客观报道”方面的偏差。现在没有人会用“撒谎”这个词了,突然间一切都变成“不同观点”。正如剧中威尔所说,如果哪一天众议院的共和党议员提出“地球是扁的”,那第二天《纽约时报》就会登出大标题“民主党与共和党未能对地球的形状达成共识”。我觉得中立并不总是对的,不是所有争论都有正反两方,我认为只有事实真相才是最重要的。看到新闻媒体对事实真相置若罔闻,刻意去追求表面形式上的客观中立,这让我很困惑。
  编译:尼莫
http://www.bjnews.com.cn/ent/2012/07/17/210705.html



279#
 楼主| 发表于 2012-7-21 21:13:0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全球报业头版观察

私信 http://weibo.com/todaysfrontpages

其他
簡介:一個簡單的媒體人,歡迎討論与交流。 更多資料>>
加關注
發私信| 推薦給朋友 |為他引薦朋友 | 悄悄關注 更多





查看全部
個人照片

查看全部相冊





高級搜索

全部原創圖片視頻音樂私密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關閉高級搜索
類 型:原創 轉發 純文本 含圖片 含視頻 含音樂 關鍵字:時 間:到搜索



更多標籤»
  • 太陽報 (0)
  • 華爾街郵報 (0)
  • 非洲報業 (0)
  • 韓國報業 (0)
  • 中東報業 (0)
  • 中國報業 (0)
  • 法國報業 (0)
  • 美國報業 (0)
  • 日本報業 (0)
  • 德國報業 (0)
  • 意大利報業 (0)
  • 歐洲報業 (0)
  • 亞洲報業 (0)
  • 臺灣報業 (0)
  • 印度報業 (0)
  • 俄羅斯報業 (0)
  • 衛報 (0)
  • 泰晤士報 (0)
  • 西班牙報業 (0)
  • 荷蘭報業 (0)
  • 華爾街日報 (0)
  • 紐約時報 (0)
收回«


悲痛。今天美国报纸头版均沉寂于枪击案的悲痛中。仔细阅读了以下报纸的头版稿件,感觉地方报纸的新闻报道比传统大报还更出色,其对细节的描述,叙述节奏,以及文字渲染的沉稳和点到即止,都让人印象深刻。美国报业的发达,在于其总能以一种恰如其分、不卑不亢的姿态,面对新闻事件,冷静又不失关怀。



標籤:
轉發(496)| 收藏| 評論(82)今天19:51 來自新浪微博 | 舉報


280#
 楼主| 发表于 2012-7-23 12:22:4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萧山博士//@萧含: 37人死于洪水,失踪者更多,这算不算顶住了最强暴雨~~?//@杜芝富: 转发微博
@作家天佑-【北京大雨最雷人的报纸标题诞生了:北京顶住最强暴雨】微评:建议将此报纸主编调任《环球时报》或者《北京日报》做主编,舔菊不避讳,真强。



轉發(137) | 評論(75) 今天11:03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 收藏| 評論 10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舉報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