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媒体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261#
发表于 2020-6-11 22:44:2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搜狐已经抢救回来,市值却不到腾讯零头,张朝阳口中的复苏之路在哪里?


  20年前,搜狐和网易、新浪一起开创了中国互联网的门户时代,20年后,张朝阳面对新闻采访说,搜狐现在已经脱离了危险的境地,已经抢救过来,开始复苏了。



  20年,弹指一挥间,曾经的互联网教父也没有了之前的意气风发,现在的搜狐也变成了腾讯市值的零头。


  遥想当年,马化腾就是聆听了张朝阳的演讲之后,激动不已才回去做了QICO,而马云更是前去张朝阳的公司应聘过,而此时的刘强东还在中关村卖着电脑。

张朝阳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不犯错误,我现在应该独霸江湖了。确实如此,在那个时代,张朝阳就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巅峰。



  但现在已经不是张朝阳的时代!


  当微信的用户迅速激增,当腾讯的王者荣耀一天赚了20多个亿,当雷军的小米和华为都得难舍难分,当头条系的产品抖音横空出世,当互联网行业翻天覆地之时,这一切却与搜狐无关。


  不对,搜狐还有它的输入法搜狗,这应该是搜狐公司现在最广的应用,但可惜的是搜狗输入法的大股东属于腾讯,而搜狐只占很少的股权。



  如今的搜狐已经迟暮,当它脱离了这个时代,就注定它再也享受不到互联网的红利。就算有新的创业公司异军突起比肩BAT,也不会是曾经的互联网老大搜狐。


  而搜狐一手好牌能打出对三的效果和它的创始人张朝阳有不小的关系。甚至可以说,张朝阳就是让搜狐陷入危机的罪魁祸首。



  2008年,是搜狐最鼎盛的一年,也是张朝阳个人声望的顶峰,一夜之间,全北京的地铁站,公交站都是“看奥运,上搜狐的广告。”


  也正是在这一年,张朝阳迷失了自己。他不再专注于工作,甚至不接电话,回复高管短信,公司事务几乎全由高管打理。而此时的张朝阳在做什么呢?


  他忙着看书、听音乐、做瑜伽、登山、跑步,甚至还半裸登上了杂志封面。



  很难想象,这是搜狐创始人的所作所为,但这就是真实的张朝阳。张朝阳接受采访时曾说过一句话:以前我特别关心外界的看法,也对自己没有太多的要求。觉得自己很伟大,我要最有名,我要赚更多的钱,香车美女、飞机豪宅,我要做一个伟大的企业,让别人都来夸赞我。”


  享受成功后的快意自然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作为管理者还是应该以事业为重,因为当企业做到足够大时,它所具有的社会属性会超过经济属性,一个没有责任心的领导人确实不适合经营一个庞大的企业,这也是许多大型企业陷入危机的根本原因。


  而张朝阳的这种随性的心态掺杂到公司管理中,那就是门下高管的相继出走,核心人才大量丢失。比如创办优酷土豆的古永锵原来是搜狐的副总裁,创办爱企业的龚宇是搜狐的首席运营官,创办酷六网的李善友是搜狐的总编辑,就连搜狐财经频道的主编黄继新也创办了现在问答最大体量的平台知乎。


  想必大家没有想到现在互联网的半壁江山都出自搜狐系,但是就算门下弟子藏龙卧虎,搜狐却混的骨瘦如柴,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张朝阳的不管不问。比如你在腾讯担任高管,离职去创业的话,马化腾大概率会出钱对公司进行风投,原因也很简单:相比外来的企业,自家人知根知底,再说了,就算投资,也不到我王者荣耀一天营业额的二十分之一,几个皮肤的问题而已。


  但是张朝阳不是这样。你爱干嘛干嘛去,以后,我老张和你进水不犯河水,不得已,搜狐系创业者纷纷投身百度,阿里,这造成的情况就是:即便搜狐系的创业者创业成绩远超企鹅或者阿里系,但是却得不到反哺。


  现在的张朝阳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是为时已晚。《风眼》曾问张朝阳,搜狐复兴最大的难题是什么?张朝阳提到了管理和文化。张朝阳随性温和,对下属宽容信任,这使得搜狐一度奉行“好人文化”。现在的搜狐,则更强调责任和承诺。


  正是张朝阳奉行的好人文化让搜狐一而再再而三的面临战略之后的问题。其实张朝阳一开始的定位就是错误的,做视频、做游戏、做媒体都不是张朝阳当时的最佳选择,投资公司才是张朝阳的归宿,手握无数精兵强将,最后却全部为他人做了嫁衣,搜狐不陷入危机要么是运气爆表,要么是资本雄厚。


  著名品牌传播与危机处理专家曹保印表示:搜狐掉出互联网第一梯队是很正常的,搜狐一没有把技术推荐做到像抖音那样淋漓尽致,二没有微信QQ这样的巨大流量,三是游戏领域没有爆款产品。对于目前的搜狐而言,重走原来的媒体老路并不是一个好战略,放眼望去,自媒体时代的红利已经被公众号,今日头条以及微博瓜分殆尽,而视频领域更是面对优酷、爱奇艺和腾讯视频的围剿,搜狐很难取得核心竞争优势从而突围成功。


  曹保印表示,搜狐现在解决危机的出路应该在企业管理上,首先要解决掉组织松散,战略滞后的问题,然后把握住5G这个风口,从而完成自己重归媒体的使命。


  最近,54岁的张朝阳,为了庆祝搜狐成立20周年,带着员工在奥神公园跑步20公里,有人说张朝阳仍然是当初的那个“少年”,但是面对远离互联网中心的搜狐,曾经的那个“少年”带它重回巅峰的几率几乎为0。




来源:即刻国际
作者:任帅

编辑:邱亚婷


262#
发表于 2020-6-26 17:27:5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宋婷

263#
发表于 2020-8-29 22:50:0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邱亚婷

264#
发表于 2020-10-4 20:26:2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再见,美国股市!中国又一明星企业将从纳斯达克退市


中国最老牌的互联网公司新浪,正试图再次回到舞台中心。
9月28日,新浪宣布,与新浪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New Wave Mergersub Limited签订了一份协议及合并计划,同意以每股43.3美元的价格被私有化。这一价格对应的新浪市值约为25.9亿美元。

这意味着,在2000年就登陆纳斯达克的新浪,将成为第一批中国互联网公司中最先挥别美国资本市场的企业。
在现有的政策背景下,回归中国A股或港股市场,已经成为不少互联网科技企业的趋势性选择,今年6月,京东和网易先后完成在港股的二次上市。不出意外,私有化后的新浪将会重新登陆国内资本市场完成其价值重估。

图片来源:新浪官网(新浪微博在纳斯达克上市)

新浪私有化的靴子落定了
美国周一开盘前(9月28日),新浪(SINA)在官网披露,公司已同董事长曹国伟控制的New Wave控股有限公司(“母公司”)以及New Wave Mergersub有限公司(母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签订合并协议和计划。

根据该协议,母公司将在全现金交易中收购母公司及其关联公司目前未拥有的所有已发行普通股,在合并生效时间之前发行的每股普通股将被注销,以换取获得每股43.30美元的无利息现金,该价格比公司收到私有化要约前一个交易日溢价18.1%,同时比此前一个月和三个月内公司普通股的成交量加权平均交易价分别溢价约23.6%和28.6%。以此价格计算,本次私有化对应的股权价值约为25.9亿美元。
新浪就“私有化”交易达成最终协议图片来源:新浪官网
New Wave为英属维尔京群岛公司New Wave MMXV有限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由新浪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曹国伟控制。合并目前预计将在2021年第一季度完成,并受惯例成交条件的约束,即包括以至少占公司已发行股票投票权三分之二的股东的赞成票批准合并协议。
受私有化消息刺激,新浪股价盘前大涨11%,昨日收盘报收42.55美元/股,收涨近5.9%。
数据来源:wind
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门户网站,新浪不仅是很多网民接触互联网时最早的记忆,也是中国门户网站赴美上市的开拓者。
2000年4月,新浪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成为业内眼中中国互联网公司赴美上市的第一股,其探索出的VIE架构,为后续中国企业登录美国资本市场摸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随后,网易和搜狐接踵而至,中国第一批互联网企业纷纷奔赴美上市,不过恰不逢时,碰上了美股互联网泡沫破裂,高科技公司股价开始下跌,其中思科的股票跌了90%。新浪的发行价为17美元,上市的半年内一度超过50美元,但是股价随后开始暴跌,到了2001年中,股价仅有1美元左右了。网易的股价在泡沫破裂期间甚至也一度跌到了13美分。
度过了互联网泡沫的危机之后,新浪的股价开始持续回升,2011年4月,新浪股价最高超过130美元/股,市值超过80亿美元,当年3月,微博的注册用户达到1亿。

除了门户和微博,新浪还有什么?
当下,新浪旗下的主要产品有三个:门户网站新浪网(SINA.com)、新浪移动(移动门户及移动应用)和社交媒体微博。
近些年来国内互联网行业迎来百花齐放的局面,在快手、抖音、B站等短视频平台,以及小红书、虎扑等社区产品的多面夹击下,微博在逐渐偏离舞台中心,流量和广告收入都在下滑。为了争取用户,新浪也在直播、短视频、甚至电商领域试水,频繁推出新产品,比如绿洲,或者前几年的酷燃视频,当然还有金融科技业务。不过这些都没能成为像微博那样的现象级产品,也没能阻止新浪的股价下滑。

根据公司最新发布的财报,新浪目前主要的收入来源仍然是广告,占净营收的77%。但公司二季度非广告营收较上年同期增长16%。公司认为,非广告营收的同比增长主要得益于新浪金融科技业务的营收增加,这主要与贷款撮合交易量的增长,以及根据美国会计准则更新2016-13号“金融工具——信用损失(议题326):金融工具信用损失计量”(“ASU 2016-13”)的要求,对某些金融科技业务收入按照总额列示有关。

根据新浪的二季度报告,金融科技收入为7164.6万美元,本财年上半年的收入为1.53亿美元,均较同期有大幅增长。可以说,金融科技业务是新浪目前增长最快的业务。

新浪在2011年开始布局金融业务,成立支付子公司,并在2012年推出了“微博钱包”工具,2013年获得支付牌照。随后,新浪在2014年正式上线互联网金融平台“微财富”,开展P2P业务,以及基金代销、保险代销等业务。

在2015年,新浪正式成立金融事业部,旗下包括仓石基金、理财平台、微聚未来、得令智选四大产品与服务,新浪金融成为继新浪网、微博之后的战略业务板块。其中,微聚未来为微博借钱的运营主体,主要面向微博内有需求的都市白领、个体从业者、小镇青年等人群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刘春山 摄
随着金融业务占营收比重越来越大,一些麻烦也来了。2015年中汇暴雷,之前新浪旗下微财富与中汇合作的年化收益率8%的“汇盈宝”理财品最后已新浪兜底兑付结束。2018年,新浪支付作为托管的两家P2P平台沃顿金服和唐小僧同样爆雷。2019年,新浪旗下大王贷被爆出为714高炮(期限为7天或14天的高息网贷)产品导流,并被警方上门问询;紧接着,新浪又陷入了“追星贷”的舆论旋涡中,被指绑架明星粉丝营销自己的贷款产品。2020年6月,北京新浪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因存在9项违法行为被央行警告并罚没合计约1884万元人民币。
目前,新浪金融的业务线已作出调整,主要聚焦于消费分期和支付。

内外交困,或是新浪离开的原因
新浪的私有化市场分析有两个内外因素,一方面,公司业绩不佳,新浪目前的市值被严重低估;另外一方面,美股市场政策环境变化。随着2020年5月美国参议院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FCA),中概股在美国的政策环境越来越严苛,私有化后可以为回到国内再次上市等准备。
内部原因来看,新浪今年业绩不佳,市值被严重低估。9月28日,新浪公布了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2020财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的财报。财报显示,新浪该季度净营收为5.07亿美元,同比下降5%;非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润为3440万美元,同比下降36%。归属于新浪的净亏损为2540万美元,相当于新浪普通股东摊薄后的每股净亏损0.42美元,上年同期净利润为5140万美元。

其中,占据营业收入大头的广告收入2020年第二季度为3.9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0%。新浪称,这主要与国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导致某些行业广告需求持续低迷,以及不利的汇兑因素有关。
新浪持股44.9%的微博同样发布了最新业绩:2020年第二季度净营收3.87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4.318亿美元下降10%,净利润为1.984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030亿美元。

市场普遍对于剔除微博后的门户业绩的不看好,导致新浪股价一直低迷。根据财报,新浪门户业务2019年全年收入仅为4.23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仅增5.4%,而该项业务的亏损高达3.84亿美元,亏损额自2017年开始不断扩大。数据显示,微博最新收盘价32.54美元,总市值73.69亿美元,以新浪持有的44.9%的微博股权计算,单股权价值已经远远超过新浪的私有化价值。

此外,新浪市值还被严重低估。同样作为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第一梯队,新浪市值不足网易1/20。另外就是,新浪作为第一大股东持股19.79%的天下秀目前在A股“风生水起”,总市值超过320亿元人民币(47亿美元)——约为新浪的1.6倍。
外部上看,美股市场政策环境变化。2020年以来,美国方面合作和妥协的意愿下降,加大对中概股退市的威胁。2020年5月美国参议院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FCA),对外国发行人连续三年不能满足PCAOB对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要求的,禁止其证券在美国交易,法案还需要众议院通过和总统签署才能生效。2020年8月,美国发布《关于保护美国投资者防范中国公司重大风险的报告》,要求已在美上市公司最迟于2022年1月1日前满足PCAOB开展检查的相关要求,威胁不符合要求企业2021年底前退市。

中信证券此前相关研报指出,中概股极端情况下下可能面临失去上市公司地位的风险,可能带来赴港二次上市或回A股的机会。目前,阿里巴巴、京东集团、网易等都在港交所的二次上市,未来或有更多公司考虑类似选择。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刘春山 摄
上一轮中概股私有化热潮兴起于2013年。彼时,分众传媒、巨人网络、盛大游戏、完美世界、奇虎360等公司因为估值偏低等原因而退市,而今年主要是因为美股市场政策不友好,而国内资本市场逐渐开放。中概股私有化呈现加速的趋势,已经有聚美优品、畅游、易车、58同城、新浪、前程无忧等多家中概股宣布或者完成私有化。

平安证券研报也指出,中美博弈升级背景下中概股加速回流大概率成为趋势,香港以其宽松的资金管制和友好的政策环境成为中概股上市的首要选择,大市值新兴产业公司将通过二次上市的方式率先加入赴港上市热潮。

值得注意的是,从目前来看,当前A股注册制改革已经逐步铺开,相关企业回A在制度上已经没有障碍,如果企业经营良好,运作得当,私有化之后也有很大机会在A股重新上市。目前科创板半导体龙头澜起科技和中芯国际,都曾通过私有化离开美股,而澜起科技私有化之后在科创板上市,市值已经达到了千亿人民币的规模。

曹国伟“财技”高超曾多次力挽狂澜
曹国伟,作为新浪董事长兼CEO、微博董事长,在新浪过去二十年的资本运作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角色。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00年担任新浪CFO设计VIE结构助推新浪上市。作为四大之一的普华审计出身的曹国伟以CFO身份加入新浪后,为新浪量身定制了一套上市方案,被称为“新浪架构”:在开曼群岛注册美国上市主体A公司,100%控股空壳公司B(通常在香港);B通过控制协议掌C公司的股权和业务。C公司即国内实际运营(拥有国内电信牌照)的公司,比如搜狐、网易、百度和阿里巴巴都采用了这个模式。

2005年以“毒丸计划”阻拦了盛大对新浪的恶意收购;在“开战”后第四天晚上22点抛出“股东购股权计划”(俗称“毒丸计划”)其内容是:只要盛大再增持0.5%的股票,其他股东就有权半价购买普通股,以大量稀释盛大的20%股份。此时盛大已经花了2.3亿美金,被其他股东半价冲击后,再想恢复20%股份,就必须再付出1.15亿美金。这代价几乎是盛大近2年的净利润了,最后成功阻止了盛大对新浪的恶意收购。

2009年曹国伟又推动MBO收拢股权,让新浪结束了一直以来的股权分散问题,并进入稳定发展时期;除此外,他还分拆微博独立上市,打造中国第一社交媒体,等等。
如今,业绩和股价一路下滑,而美股市场又没有给出高估值的情况下,新浪选择私有化或是其最好的选择。
曹国伟在新浪历史上曾经多次力挽狂澜,这一次,他能否再次扮演新浪的“救世主”?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编辑:冯梦玉
265#
发表于 2020-11-12 00:24:4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万维网之父尝试重塑互联网 让用户可以创建并控制自己的数据库



由蒂姆·伯纳斯-(Tim Berners-Lee)创建的、旨在推广一种新网络数据架构的Inrupt公司已推出其首款适用于企业的Solid服务器,供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英国广播公司(BBC)和国民西敏寺银行(NatWest Bank)等十多家合作伙伴使用。


蒂姆爵士将此举称为一个“巨大的里程碑”,Inrupt正试图打破网络上现有的数据孤岛,重建更多的互联网络,这将使其Solid技术得以扩大规模。

“有一种感受、一种时代精神,那就是早该发生改变了。”身为Inrupt首席技术官的蒂姆爵士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

1989年,作为一项开放与协作式项目,蒂姆爵士发明了万维网(world wide web),但最近他对强大的科技企业利用万维网的方式提出了警告,并决心将万维网重新“引入正轨”。

他表示,网络用户也越来越关心他们的个人数据正如何被滥用于商业与政治目的。

InruptSolid(社交链接数据)技术是蒂姆爵士和一支麻省理工学院(MIT)计算机科学家团队开发的,该技术使用户能够创建自己的Pod(个人在线数据库)。这使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数据,并按照自己的意愿授予第三方应用程序访问权限。

例如,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正在运行一个试点项目,允许用户在他们自己的Pod上存储个人医疗数据,上传来源于其他生活类应用的数据,并与医生和护理人员共享这些信息。蒂姆爵士表示,创建这样一种可信且安全的数据共享架构,还可以帮助卫生当局开发更有效的追踪系统,以抗击未来的大流行病。

Inrupt还与弗拉芒大区(Flanders)政府合作,为其650万居民提供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如果你住在弗拉芒大区,这将是你获得在线政府服务的渠道,”Inrupt首席执行官约翰·布鲁斯(John Bruce)表示。

布鲁斯称,使用Solid技术的好处之一是,该技术使不同服务间的互操作性变得容易。例如,使用Spotify流媒体服务的乐迷可以收到关于他们最喜欢的乐队的一部BBC纪录片的相关推送。“他们不需要拿走你的数据来给你价值。”他说。

布鲁斯表示,Inrupt尚在为其服务开发盈利模式,但也暗示在使用与价值之间会有一种线性关系。Inrupt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营利性企业,旨在协助Solid开始运转及重塑互联网,去年该公司筹集了逾1000万美元来扩大业务。

目前,该公司正与成千上万的开发者、企业家、科技公司及政府官员合作开发其技术。但有些人怀疑,鉴于科技巨头免费服务的便捷性,Inrupt能否挑战这些巨头稳固的实力。


来源:搜狐号:弧光
作者:约翰·桑希尔

编辑:冯梦玉

266#
发表于 2020-12-25 21:37:5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内容创作者,人民日报新媒体创作者计划来了!


1224日,由人民日报社主办,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人民日报智慧媒体研究院承办的2020智慧媒体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期间,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主任、人民日报智慧媒体研究院秘书长丁伟与我是K、陈小桃、所长林超等7位人民号优秀创作者代表共同启动人民日报新媒体创作者计划。

在进入广泛连接的5G时代后,平台化成为媒体融合的应有之义。作为人民日报的自有平台,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号致力于凝聚创新力量、激发平台活力。截至今年1130日,已有超过2.8万家党政机关、院校机构、优质自媒体加入,年产优质内容超800万篇。抗疫期间,人民号推出了大量优质内容,疫情相关报道达30万条。

丁伟表示,作为人民号”2021年发展计划之一,人民日报新媒体创作者计划将主要面向具有创意创新能力的内容作者,邀请一批具有手绘条漫、视觉平面、动画建模、数据可视化、视频编导能力的优质创作者,参与人民日报新媒体传播合作,带动传播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的创新,进一步提升传播质量和水平。



针对新媒体领域呈现的“知识化”趋势,“人民号”还将推出面向全网泛知识类内容创作者的“人民新知”发展计划,聚焦自然科普、健康健身、生活技能、文化美育等领域,吸纳扶持全网泛知识型作者,打造“人民的生活百科”。

同时,人民号将推出人民融媒发展计划。这一计划主要面向省级相关入驻媒体,将在现有账号体系和新闻+政务+服务的平台生态基础上,推动运营、产品双重升级,实现核心系统全覆盖的融媒矩阵联动。

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副主任张意轩表示,下一步,人民号将继续整合内外资源,携手人民日报新媒体创作者,不断丰富优质信息内容供给,共同打造兼具主流价值和创新活力的内容生态。



来源:人民日报

链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17707263/rmh17707263?from=timelinehttps://mp.weixin.qq.com/s/TVgHz7VKztG663ZUlGlLkw


编辑:李佳怿


267#
发表于 2021-1-24 18:21:3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重磅!公众账号管理新规出台!制造虚假流量、煽动极端情绪、剽窃原创作品都违法违规!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1月22日发布新修订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自2021年2月22日起施行

《规定》共23条,包括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信息内容和公众账号管理主体责任、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信息内容生产和公众账号运营管理主体责任、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分级分类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及行政管理等条款。
《规定》强调,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不得有下列违法违规行为
(一)不以真实身份信息注册,或者注册与自身真实身份信息不相符的公众账号名称、头像、简介等;
(二)恶意假冒、仿冒或者盗用组织机构及他人公众账号生产发布信息内容;
(三)未经许可或者超越许可范围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等服务;
(四)操纵利用多个平台账号,批量发布雷同低质信息内容,生成虚假流量数据,制造虚假舆论热点;

(五)利用突发事件煽动极端情绪,或者实施网络暴力损害他人和组织机构名誉,干扰组织机构正常运营,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六)编造虚假信息,伪造原创属性,标注不实信息来源,歪曲事实真相,误导社会公众;
(七)以有偿发布、删除信息等手段,实施非法网络监督、营销诈骗、敲诈勒索,谋取非法利益;
(八)违规批量注册、囤积或者非法交易买卖公众账号;
(九)制作、复制、发布违法信息,或者未采取措施防范和抵制制作、复制、发布不良信息;
(十)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以下为《规定》全文。
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从事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国家网信部门负责全国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地方网信部门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第四条 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和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遵循公序良俗,履行社会责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产发布向上向善的优质信息内容,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鼓励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注册运营公众账号,生产发布高质量政务信息或者公共服务信息,满足公众信息需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鼓励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积极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提升政务信息发布、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提供充分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安全保障。

第五条 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应当取得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相关资质。

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和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向社会公众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应当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

第二章 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

第六条 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应当履行信息内容和公众账号管理主体责任,配备与业务规模相适应的管理人员和技术能力,设置内容安全负责人岗位,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账号注册、信息内容安全、生态治理、应急处置、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信用评价等管理制度。

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应当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并公开信息内容生产、公众账号运营等管理规则、平台公约,与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签订服务协议,明确双方内容发布权限、账号管理责任等权利义务。

第七条 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建立公众账号分类注册和分类生产制度,实施分类管理。

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应当依据公众账号信息内容生产质量、信息传播能力、账号主体信用评价等指标,建立分级管理制度,实施分级管理。

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应当将公众账号和内容生产与账号运营管理规则、平台公约、服务协议等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网信部门备案;上线具有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的新技术新应用新功能,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安全评估。

第八条 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应当采取复合验证等措施,对申请注册公众账号的互联网用户进行基于移动电话号码、居民身份证号码或者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方式的真实身份信息认证,提高认证准确率。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或者冒用组织机构、他人真实身份信息进行虚假注册的,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

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应当对互联网用户注册的公众账号名称、头像和简介等进行合法合规性核验,发现账号名称、头像和简介与注册主体真实身份信息不相符的,特别是擅自使用或者关联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组织机构或者社会知名人士名义的,应当暂停提供服务并通知用户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应当终止提供服务;发现相关注册信息含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应当依法及时处置。

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应当禁止被依法依约关闭的公众账号以相同账号名称重新注册;对注册与其关联度高的账号名称,还应当对账号主体真实身份信息、服务资质等进行必要核验。

第九条 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对申请注册从事经济、教育、医疗卫生、司法等领域信息内容生产的公众账号,应当要求用户在注册时提供其专业背景,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获得的职业资格或者服务资质等相关材料,并进行必要核验。

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应当对核验通过后的公众账号加注专门标识,并根据用户的不同主体性质,公示内容生产类别、运营主体名称、注册运营地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联系方式等注册信息,方便社会监督查询。

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应当建立动态核验巡查制度,适时核验生产运营者注册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

第十条 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应当对同一主体在本平台注册公众账号的数量合理设定上限。对申请注册多个公众账号的用户,还应当对其主体性质、服务资质、业务范围、信用评价等进行必要核验。

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对互联网用户注册后超过六个月不登录、不使用的公众账号,可以根据服务协议暂停或者终止提供服务。

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应当健全技术手段,防范和处置互联网用户超限量注册、恶意注册、虚假注册等违规注册行为。

第十一条 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应当依法依约禁止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违规转让公众账号

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向其他用户转让公众账号使用权的,应当向平台提出申请。平台应当依据前款规定对受让方用户进行认证核验,并公示主体变更信息。平台发现生产运营者未经审核擅自转让公众账号的,应当及时暂停或者终止提供服务。

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自行停止账号运营,可以向平台申请暂停或者终止使用。平台应当按照服务协议暂停或者终止提供服务。

第十二条 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应当建立公众账号监测评估机制,防范账号订阅数、用户关注度、内容点击率、转发评论量等数据造假行为

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应当规范公众账号推荐订阅关注机制,健全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处置公众账号订阅关注数量的异常变动情况。未经互联网用户知情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或者变相强制订阅关注其他用户公众账号。

第十三条 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应当建立生产运营者信用等级管理体系,根据信用等级提供相应服务。

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应当建立健全网络谣言等虚假信息预警、发现、溯源、甄别、辟谣、消除等处置机制,对制作发布虚假信息的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降低信用等级或者列入黑名单

第十四条 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与生产运营者开展内容供给与账号推广合作,应当规范管理电商销售、广告发布、知识付费、用户打赏等经营行为,不得发布虚假广告、进行夸大宣传、实施商业欺诈及商业诋毁等,防止违法违规运营

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应当加强对原创信息内容的著作权保护,防范盗版侵权行为

平台不得利用优势地位干扰生产运营者合法合规运营、侵犯用户合法权益。

第三章 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

第十五条 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应当按照平台分类管理规则,在注册公众账号时如实填写用户主体性质、注册地、运营地、内容生产类别、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组织机构用户还应当注明主要经营或者业务范围。

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应当遵守平台内容生产和账号运营管理规则、平台公约和服务协议,按照公众账号登记的内容生产类别,从事相关行业领域的信息内容生产发布。

第十六条 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应当履行信息内容生产和公众账号运营管理主体责任,依法依规从事信息内容生产和公众账号运营活动。

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应当建立健全选题策划、编辑制作、发布推广、互动评论等全过程信息内容安全审核机制,加强信息内容导向性、真实性、合法性审核,维护网络传播良好秩序。

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应当建立健全公众账号注册使用、运营推广等全过程安全管理机制,依法、文明、规范运营公众账号,以优质信息内容吸引公众关注订阅和互动分享,维护公众账号良好社会形象。

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与第三方机构开展公众账号运营、内容供给等合作,应与第三方机构签订书面协议,明确第三方机构信息安全管理义务并督促履行。

第十七条 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转载信息内容的,应当遵守著作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标注著作权人和可追溯信息来源,尊重和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应当对公众账号留言、跟帖、评论等互动环节进行管理。平台可以根据公众账号的主体性质、信用等级等,合理设置管理权限,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第十八条 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不得有下列违法违规行为

(一)不以真实身份信息注册,或者注册与自身真实身份信息不相符的公众账号名称、头像、简介等;

(二)恶意假冒、仿冒或者盗用组织机构及他人公众账号生产发布信息内容;

(三)未经许可或者超越许可范围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等服务;

(四)操纵利用多个平台账号,批量发布雷同低质信息内容,生成虚假流量数据,制造虚假舆论热点;

(五)利用突发事件煽动极端情绪,或者实施网络暴力损害他人和组织机构名誉,干扰组织机构正常运营,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六)编造虚假信息,伪造原创属性,标注不实信息来源,歪曲事实真相,误导社会公众;

(七)以有偿发布、删除信息等手段,实施非法网络监督、营销诈骗、敲诈勒索,谋取非法利益;

(八)违规批量注册、囤积或者非法交易买卖公众账号;

(九)制作、复制、发布违法信息,或者未采取措施防范和抵制制作、复制、发布不良信息;

(十)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 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应当加强对本平台公众账号信息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置违法违规信息或者行为。

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应当对违反本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公众账号,依法依约采取警示提醒、限制账号功能、暂停信息更新、停止广告发布、关闭注销账号、列入黑名单、禁止重新注册等处置措施,保存有关记录,并及时向网信等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条 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和生产运营者应当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便捷的投诉举报入口和申诉渠道,公布投诉举报和申诉方式,健全受理、甄别、处置、反馈等机制,明确处理流程和反馈时限,及时处理公众投诉举报和生产运营者申诉。

鼓励互联网行业组织开展公众评议,推动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和生产运营者严格自律,建立多方参与的权威调解机制,公平合理解决行业纠纷,依法维护用户合法权益。

第二十一条 各级网信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建立健全协作监管等工作机制,监督指导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和生产运营者依法依规从事相关信息服务活动。

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和生产运营者应当配合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监督检查,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协助。

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和生产运营者违反本规定的,由网信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在职责范围内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所称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是指互联网用户在互联网站、应用程序等网络平台注册运营,面向社会公众生产发布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的网络账号。

本规定所称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是指为互联网用户提供公众账号注册运营、信息内容发布与技术保障服务的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

本规定所称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是指注册运营公众账号从事内容生产发布的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自2021年2月22日起施行。本规定施行之前颁布的有关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本规定执行。


来源:微信公众号 传媒茶话会

编辑:贾梦琪


268#
发表于 2021-2-17 12:57:1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微信情人节红包数据:单个用户最多发超150520红包


216日,微信公布了214日西方情人节当天的红包收发数据。

214日,微信可以发金额为520元的红包。微信披露,当天单个用户收到520红包的最多超200个,单个用户发出520红包的最多超150个。男性发520红包的数量是女性的3.5倍,女性收520红包的数量是男性的3.9倍。

最幸福的城市(收520红包)排名前十的城市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成都、杭州、苏州、重庆、武汉、东莞。最浪漫的城市(发520红包)排名前十的城市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苏州、成都、重庆、武汉、东莞。

微信还称,214日被发出的所有520红包里,尚有超123万个还没被领取。

你收到了吗。







来源:澎湃新闻

链接

https://www.sohu.com/a/451040114_260616?spm=smpc.news-home.top-news3.1.1613525192862Yn4iHVi&_f=index_chan08news_5


编辑:李佳怿

269#
发表于 2021-3-7 14:59:5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冯梦玉

270#
发表于 2021-5-7 16:39:4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闻门户网站“先驱”再遭弃!曾让马云、比尔盖茨趋之若鹜,如今已成“弃子”!

  
  2000年,被视为中国互联网的元年。这一年,几大新闻门户网站开始全面崛起。
  但崛起前的中国互联网,已蛰伏了好几年。往前推五年至1995年,一位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年轻人”回到中国。回国后,他利用风险投资,创建了爱特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这年,他32岁。经过三年探索,一家叫“搜狐网”的网站横空出世,创始者就是已35岁的张朝阳。之后,他还多了一个身份——“中国互联网教父”。能称为“教父”,张朝阳是有资本的。





  搜狐网运营后不久,另外两个人也察觉到互联网在中国的风云际会,其中一个人叫王志东。
1998年底,四通利方与华渊资讯合并,王志东率队上线了一家叫“新浪网”的网站。当时,个人电脑对于绝大部分中国家庭来说,属于十足的奢侈品。彼时的王志东不会想到,多年后,他创立的这家门户网站会成为影响力巨大的资讯龙头。因为仅仅三年后,他便悲催地离开了新浪网,至此“雨断云销”。就在新浪网成立的几个月前,一家专注于免费邮箱系统与虚拟社区的公司突然调转船头,宣布向门户网站模式转型。作出这个决定的人叫丁磊。当时的丁磊才27岁,年富力壮。而这一年,离他的“养猪计划”还有11年。毕竟,当时这家叫“网易”的小公司刚成立才一年,养猪?自己还养不活,哪有心情去养猪!也正是在这一年,日后所谓的中国互联网“网络三剑客”雏形显现。就在三大(xiao)互联网公司豪情逸致时,在伟人“画了一个圈”的南国特区,也有一家互联网公司悄然成立。发起人共五人,带头大哥与丁磊生于同年,他叫马化腾。剩下的四位分别是张志东、许晨晔、陈一丹、曾李青。




  不过此时的马化腾,不仅离互联网门户还差好几年,离QQ的前身——OICQ的上线,还有一年。


  1998年,马化腾还在摸索,搜狐、网易与新浪也刚刚举旗,而远在太平洋彼岸,一位年轻的华人正带领着他创立的“世界门户”横扫美利坚。这个人就是杨致远。再往前的1994年4月,杨致远和他的小伙伴大卫·费罗,创立了一家互联网导航指南的科技公司,当时,张朝阳还是麻省理工亚太地区(中国)联络负责人,那一年,丁磊第一次登录Internet,开始接触互联网.....杨致远创立的公司和门户网站就是雅虎。到了1998上半年 ,每个月至少有3000万用户访问雅虎, 每天浏览下载量更是达到1亿页。要知道当时的雅虎,成立刚刚四年。杨致远成为首个互联网造富成功的人。1998年《福布斯》杂志推出高科技百名富翁,杨致远以10亿美元的财富跃居第16位,超过了冠群CEO王嘉廉,成为高科技中的华人首富。首富的带动效应是巨大的。两年后的2000年,中国发生了很多大事,包括“长者”提出“三个代表”的伟大理论、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而这一年,中国三大门户网站搜狐、新浪、网易纷纷登录美国纳斯达克,至此,中国互联网门户开始了漫长的崛起之路。三大门户网站登录资本市场前,另外两家互联网公司也刚完成注册——马云的阿里巴巴和李彦宏的百度。如果从成立时间来算,阿里巴巴比百度要早四个月。1999年9月9日,阿里巴巴公司成立,几乎同时,杨致远带领着他的雅虎,杀进中国。此时的雅虎,势头强劲。


  这一年,杨致远和费罗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网络媒体公司舵手,雅虎的公司市值高达390亿美元,而杨致远的纸面财富达到75亿美元。
  短短一年,雅虎的浏览量从1998年12月份的日均1.67亿增加到2.35亿,增幅高达41%。同时,注册用户数量也从3,500万人增加到4,700万人。数据还表明,当年的2月份,其用户增长率是前十名网站中最好的,并且是整个网络平均增长率的两倍。关键年份的2000年,雅虎迎来高光时刻,市值曾一度达1280亿美元。1280亿美元是什么概念?2000年6月30日,网易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市值为4.65亿美元;2000年7月12日,搜狐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市值为4.9亿美元。进入中国后的雅虎,开始了迅速扩张。2003年11月,雅虎中国出资1.2亿美金全资收购提供中文上网服务领导公司3721公司,该公司占据中文上网服务市场90%以上市场份额。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雅虎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收购3721,一个是收购百度,最终,雅虎选择了3721。一年后,雅虎3721发布搜索竞价产品线,雅虎中国成为中国最大、最综合的搜索营销服务提供商。彼时,刚成立三年的百度发布了图片与新闻搜索,且之后又推出了百度WAP搜索。意味着手机上也能使用百度。又是一年后的2005年10月,阿里巴巴和雅虎全球达成战略合作,全资收购雅虎中国,并更名为阿里巴巴雅虎。事实上,早在1997年,杨致远首次访问中国时就结识了当时尚未成名的马云。当时的杨致远,非常看好马云的能力。于是,就有了8年后即2005年雅虎对阿里10亿美元的投资。file:///C:/Users/11582/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png



  这也成为雅虎最成功的一笔投资。





  之后的中国雅虎在阿里巴巴的主导下,业务重点全面转向搜索领域。应该说,当时的马云与阿里巴巴对雅虎,还是趋之若鹜。资料显示,时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的马云曾亲自出任中国雅虎董事长。此外,前媒体人,阿里巴巴集团创业团队成员之一的金建杭出任中国雅虎的总裁;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李俊凌出任中国雅虎副总裁,负责中国雅虎网站运营部;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沈建明,出任中国雅虎副总裁,负责中国雅虎邮箱运营部;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曹光荣出任中国雅虎人事行政副总裁。阿里巴巴当时的的最强班底,组建了雅虎在中国的上层架构。雅虎不仅让马云无比钟情,甚至连雄霸多年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都垂涎不已。2008年,微软向雅虎抛出了橄榄枝,收购要约总价高达440亿美元。但雅虎拒绝了收购。

  当时的杨致远绝不会想到,此次拒绝,竟是自己与雅虎的“最后机会”。
  2013年8月31日,雅虎突然退出了中国市场。阿里巴巴方面的说法是:基于2012年阿里巴巴集团和雅虎美国的协议,中国雅虎将调整自己的运营策略,于2013年9月1日零时起,不再提供资讯及社区服务。原有团队将专注于阿里巴巴集团公益事业的传播。尽管此后不时有传言雅虎要回归,但至今未能实现。之后的中国网民听到有关雅虎的消息,只能用噩耗连连来形容。很难说清到底发生了什么,2016年7月25日,美国电信巨头Verizon(威瑞森)最终以48亿美元收购雅虎核心资产。曾市值高达千亿美元的雅虎,竟贱卖至48亿美元,消息传出,外界唏嘘不已。但Verizon收购后,并未能拯救雅虎。2021年5月4日,雅虎问答的所有内容一并消失。雅虎在发给活跃用户的通知中表示,之所以决定关闭该平台,是因为这项服务“近年来热度降低”,所以“决定转移资源,专心开发能更好地服务于用户的其他产品”。雅虎面临的问题并非这么简单。雅虎问答被关闭的同时,消息又传出,Verizon考虑出售Verizon媒体集团。该集团原名Oath,是由美国在线和雅虎合并而成的互联网集团。


  收购雅虎与美国在线,Verizon花了约90亿美元,据称,这次出售,差不多相当于当初收购价的50%。
  贱买之后,再被贱卖。据说,Verizon出售媒体集团的原因是没有为这家美国最大移动运营商带来多少收益。于是,Verizon不得已将其甩卖。消息说,Verizon希望其他买家或能从这些资产中挖掘出价值。令人唏嘘的,据知情人士表示,在所有面向消费者的雅虎互联网资产中,雅虎财经可能最具价值的。但,这一说法还要追溯到几年前。据报道,几年前就有不止一家金融公司与Verizon联系,希望与雅虎财经合作,或购买该资产的股权。当时的交易对雅虎财经的估值可能达到约20亿美元。如按照最新的Verizon媒体集团估值计算,雅虎财经就占到一半。根据SimilarWeb的数据,雅虎财经上月的独立用户访问量超过3.25亿。雅虎为何会如此没落,说法很多。其中包括“成也杨致远,败也杨致远”。媒体曾指出,2008年,杨致远本有机会将Yahoo卖给微软公司,这本是一桩双赢的买卖,可是自尊和对亲手缔造企业的不舍,令杨致远拒绝了交易,错失了Yahoo最大的翻身机会。交易的失败,最终导致几年后杨致远的被迫离走。





  曾任雅虎中国总裁的周鸿袆撰文指出雅虎的衰落主因:公司领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其表示,微软提出收购后,杨致远没有清晰的表态”战”还是”降”,暧昧的态度向团队传递了错误的信息。这种首鼠两端、患得患失的做法,让他失去了团队的信任,很多人都流失了,去了微软或Google。在此过程中,Google玩了一招漂亮的阳谋,也伸出了橄榄枝,让杨致远更加摇摆不定,阻止了微软的收购,最后还以”无法通过反垄断审查”为名始乱终弃。在微软和 Google都表现出较高的商业智慧的同时,雅虎就显得太幼稚了,衰落就不可避免。客观地说,让杨致远一个人背负所有罪名,有点言过其实。2012年1月18日,杨致远离开了雅虎,但之后的几任CEO不仅未能拯救雅虎,甚至连公司基本的定位都没找到。如今,再次被贱卖的雅虎到底谁会接盘,还没有最新消息,然而,曾经的王者沦落为互联网弃子,让人唏嘘不已。雅虎被贱卖的同时,曾经跟随者,依然活跃并深刻影响着中国互联网的格局。


  最新的数据显示,网易市值722亿美元;周鸿袆离开雅虎中国后创立的360,最新市值为891亿人民币;2020年7月,新浪网私有化,私有化前的新浪市值为26.4亿美元,而新浪孵化的新浪微博最新市值已高达108亿美元。
相反近年来,有关杨致远的消息越来越少。最新可查的权威消息是来自2021年4月,据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发布显示,杨致远以23亿美元财富位列榜单第1362名。同时,福布斯全球富豪榜还显示,网易创始人丁磊以330亿美元的资产位列全球富豪榜第45位;后来者的马化腾,以612亿美元排名第19位。此外,比尔盖茨以1293亿美元身价位居全球第四,杨致远的前中国合作伙伴马云,以475亿美元的身价位居全球25位。
  雅虎——曾经的互联网资讯门户先驱,到底会走向哪里?

来源:传媒江湖荟
编辑:何晓琴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