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业数据集锦

[复制链接]
261#
发表于 2023-1-31 20:28:3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张铭麟

262#
发表于 2023-2-5 22:34:0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2022媒体人年终奖调查:4成人没有,有人3万以上还不满意

每到年末,网上都会掀起一阵对年终奖的热议。前几年,几乎每到年底,都会出现各大互联网公司年终奖的“比拼”,艳羡一众围观群众。

但随着这几年疫情反复,经济下行,取消年终奖、年底裁员开始频繁上演。2022年,往年大厂们轮番“大秀”年终奖的场面,也是少了不少。

那么媒体人的年终奖情况又是如何?

为了了解这一情况,今年1月中旬,传媒见闻发起了《2022年媒体人年终奖问卷调查》,从年终奖的有无、金额多少、满意程度、期待金额、增减情况等多个角度进行调查,并号召读者在后台分享年终奖故事。

截至调查投票结束,共有287名媒体人参与调查。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1%媒体人今年没有年终奖,64%的媒体人对年终奖不满意。48%的媒体人年终奖相比前一年出现下降,而年终奖也成为媒体人跳槽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而媒体人年终奖的具体金额方面,也呈现出严重的分化。

其中,有119名媒体人今年的年终奖低于1000元以下,占总调查人数的41%年终奖为0。

而有年终奖的这168名媒体人中,61位媒体人的年终奖在3万元以上,占总调查人数的21%,占调查中有年终奖总人数的36.3%。

另外107位媒体人的年终奖在1000元-30000元的六个不同区间。


虽然有年终奖的媒体人超过半数,但从对年终奖的满意程度上,还是以不满意居多,达到了65%。除了无年终奖的媒体人之外,部分有年终奖的媒体人,也对年终奖金额表示不满意。

真正完全感到满意的媒体人,只有11%。也就是说,即便是部分年终奖在3万元以上媒体人,依旧对其年终奖金额存在一些意见。


有48%的媒体人表示其年终奖相较前一年出现了下降,35%表示没有发生变化,只有16%的媒体人表示年终奖相较前一年增加。并且,76%的媒体人表示,年终奖下降或取消了,单位并没有采取补偿措施。

对于有年终奖的有无、多少,媒体人看法也呈现出两极分化。超过50%的媒体人将年终奖,作为考虑跳槽的因素之一。49%的媒体人虽然表示,不太在意年终奖是多少,整体收入提高了就行。

但是传媒见闻在2022年4月曾发起一个互动话题,《媒体人,敢说下你的月薪吗?》。从后台留言的互动情况来看,只有北上广深等城市的媒体人能轻松实现月收入过万,很多省会城市的媒体人,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月薪过万,其他三四线城市或县城,媒体人的收入普遍偏低。

另外,据传媒见闻202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媒体虽然流行高薪招聘,但60%的人月薪不超过1万。


55.94%的媒体人认为自己的收入不及行业平均,甚至还有6.93%的媒体人表示自己经常遭到欠薪。

来源:传媒见闻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KyjvqSMUT2KJEJr9kohrBw

编辑:张铭麟

263#
发表于 2023-2-10 16:48:4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爱看系列大数据洞察||2023年1月全国网收视月度盘点

伴着对新年的祝福,我们在爆竹声中迎来了崭新的2023年,这个月的大屏收视表现如何呢?CCData海量融源收视(全国网)为您带来1月大屏收视解读。

01市场收视格局较为稳定
北京卫视收视较上月提升明显

整体市场层面来看,相较12月,23年1月12点-22点的触达率有小幅下滑,收视时长也有一定程度下降。
对比12月和1月上星卫视频道的收视率排名(全天)可知:前五位频道未发生改变,湖南卫视依然稳居榜首,整体收视竞争格局方面基本保持稳定。本月,北京卫视从上月的第五升至本月第二,在整体收视数据下滑的环境下仍能做到收视提升,得益于晚间19点30分后时段的收视提升。


02北京卫视《狂飙》开年爆剧
各类题材百花齐放

2023年1月剧场出现开门红,北京卫视《狂飙》为电视大屏打了一针强心剂,优秀的作品能在网络上掀起舆论浪潮也能带动电视频道收视提升。另外,湖南卫视播出的《今生也是第一次》从笑中有泪的时代家庭中展现女性的无数种可能,拥抱未来人生中的每一个“第一次”,居于第二位。北京卫视的《纵有疾风起》在观众粘性上表现突出,成功拿下第三名的收视宝座。
本月各类题材荟萃,精彩纷呈:《狂飙》展现扫黑行动中的黑白较量和复杂人性;《今生也是第一次》讲述了三个时代下年轻人在人生转折的重要阶段遇到的压力和挑战;《纵有疾风起》展现了主人公们拼事业和谈爱情的故事……虽然题材不同,内容不同,但都通过大屏传递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与拼搏!


03湖南卫视综艺领跑
季播综艺占据上游

2023年1月的综艺市场,湖南卫视领跑综艺节目,前十中占八位。在上星卫视频道综艺频道排名上,目前季播综艺占据收视上游,湖南卫视《我们的滚烫人生骑行季》作为国内首档摩旅挑战真人秀获得2023年1月综艺类目收视冠军;开启户外音乐会模式湖南卫视《时光音乐会II》以音乐为桥分享各自的时光记忆,收视位列第三名;北京卫视《跨界喜剧王(重)》排名第二。
另外,创新综艺湖南卫视《会画少年的天空》、浙江卫视《谁是鼎厨》以及常规综艺湖南卫视《你好星期六》、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1月已完美落幕,给2023年开了好头,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电视大屏又有什么别样的精彩呢?CCData海量融源收视(全国网)与您一起关注。

说明:
数据来源:【CCData】海量融源收视(全国网)
日期:2023年1月
时段:19:35-23:59
完整报告获取请联系:ccdata2006@ccdata.cn

来源:中科网联CCData

编辑:马源

264#
发表于 2023-2-26 23:51:0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2021年全国报业利润总额69.8亿元,增长38.4%
国家新闻出版署近日发布《202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官方微信今天进行了报道,其中与报业相关内容如下:

来源:编前会

编辑:陶鹏辉

265#
发表于 2023-2-27 11:40:1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最新发布:2021年全国10185 种期刊实现营业收入224.6亿元,增长15.7%;利润总额36.9 亿元,增长21.5%
2021年,全国共出版期刊10185 种,较2020年降低0.1%;总印数20.1亿册,降低1.3%;总印张119.0 亿印张,增长2.2%;定价总金额 217.3 亿元,增长 2.6%。期刊出版实现营业收入 224.6亿元,增长 15.7%;利润总额 36.9 亿元,增长 21.5%。
2021年,全国出版哲学、社会科学类期刊10.4 亿册,较 2020年降低 1.8%,占期刊总印数的 52.0%,减少 0.3 个百分点;文化、教育类期刊4.8 亿册,降低0.3%,占期刊总印数的 24.1%,提高 0.2个百分点;文学、艺术类期刊 1.0 亿册,降低 6.6%,占期刊总印数的 5.1%,减少 0.3 个百分点;自然科学、技术类期刊 2.5 亿册,降低 2.7%,占期刊总印数的 12.3%,减少 0.2 个百分点;综合类期刊 1.3 亿册,增长 6.7%,占期刊总印数的 6.6%,提高 0.5 个百分点。除综合类期刊总印数由降转增外,其余各类期刊均继续下降,但降幅收窄;哲学社会科学类、文学艺术类和自然科学技术类期刊所占比重降低;文化教育类和综合类期刊所占比重提高。
期刊出版就业人数6.18万人。
说明:未包括数字出版、打字复印、邮政发行、版权贸易与代理、行业服务与其他新闻出版服务就业人数。
来源:期刊智库
编辑:陶鹏辉

266#
发表于 2023-5-3 22:09:4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吴氏垂心

267#
发表于 2023-5-19 22:43:4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2023新闻业现状调查:记者最担心这两件事



近日,Muck Rack发布2023年新闻业现状调查报告。报告是通过与新闻工作者交谈来了解新闻业的现状和未来前景。

通过对全球超过2200名新闻工作者的调查,报告提供了很多有趣的发现。报告指出经济不确定性影响了约三分之二的新闻工作者的工作。记者们还计划在YouTube、LinkedIn和TikTok上花费更多时间,这表明这些平台对媒体推广的重要性越来越高。

腾讯媒体研究院编译本篇报告,摘出了几个重要的点来为你透视2023年新闻行业发展情况。

CEO们正在成为越来越不可信的消息来源

报告中最令人惊讶的发现之一是,越来越多的新闻工作者认为CEO不再是可信的消息来源。与2021年报告相比,74%的新闻工作者认为CEO是可信的消息来源,而今年的比例为62%,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公共关系团队需要将重点放在拓展更广泛的信息来源上,例如学术专家被认为是最可信的信息来源(80%)。

该研究还指出,除了学术型中小企业和CEO之外,大约一半的记者(49%)认为公司公关专业人员是他们报道的可靠来源。为此,公司公关专业人士被认为比代理机构公关专业人士更可信,只有大约1/3的受访者(35%)提到了机构公关专业人士。

至于社交媒体名人/意见领袖,只有 19% 的受访记者认为他们足够可信,可以成为值得信赖的报道来源。名星代言人(15%) 和博主(14%) 紧随其后。


经济不确定性
对新闻工作者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新闻也不例外。报告发现,经济不确定性影响了约三分之二的新闻工作者的工作。这一发现对公共关系专业人士在制定媒体宣传策略时需要考虑。超过80%的受访者报告称他们是全职新闻工作者,绝大多数(71%)的工作者年收入不到10万美元。自由撰稿人的稿费平均不到300美元。


记者们计划在
YouTube、LinkedIn和TikTok上花费更多时间

随着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视频内容和社交媒体平台在媒体推广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许多新闻机构和新闻工作者开始将重心转向在线平台,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和用户。报告显示,新闻工作者计划在YouTube、LinkedIn和TikTok上花费更多时间。

YouTube是一个视频分享平台,已经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新闻生产和传播平台。许多新闻机构和新闻工作者在YouTube上开设频道,发布新闻报道、解说视频等内容,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和用户。新闻工作者可以通过YouTube的广告分成模式获得收益,进一步增加其收入来源。

LinkedIn是一个专业社交平台,主要面向商业和职业领域。许多新闻工作者使用LinkedIn来分享其专业知识和见解,建立个人品牌和影响力。在LinkedIn上发布具有专业性的内容,可以吸引更多的商业和职业用户,为新闻工作者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收益。

TikTok是一个短视频分享平台,许多新闻机构和新闻工作者开始在TikTok上发布短视频,以吸引更年轻的观众和用户。在TikTok上发布短视频需要一定的创意和技巧,但是如果做得好,可以获得大量的关注和流量。


虚假信息和缺乏资金
是记者们最担心的两个问题

近年来虚假信息成为记者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这一发现表明,开发可信、准确的信息传递方式,并与可靠的信息来源合作变得非常重要。对记者同样重要的是,对潜在的经济问题要敏感,无论是关于媒体机构的最新财经新闻,还是听说了另一家机构的裁员情况。


大多数记者从在线报纸获取新闻
其次是Twitter

该报告强调了报纸的持续重要性,因为大多数新闻工作者从在线报纸获取新闻,其次是Twitter。几乎所有新闻工作者使用Twitter,并对自2022年埃隆·马斯克收购平台以来是否离开该平台存在分歧(50%表示考虑放弃Twitter)。大多数人使用Twitter来关注新闻、推广自己的工作、寻找线索并与其他新闻工作者和他们的读者们建立联系。很明显,Twitter仍然是与媒体互动的重要平台。



几乎近一半的记者
认为短视频将在2023越来越受欢迎

近年来,短视频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越来越受欢迎,成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形式。根据最近的调查,几乎近一半的记者认为短视频将在2023年越来越受欢迎。

而且,越来越多的新闻机构开始关注短视频的制作,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传播方式。对记者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记者们需要关注短视频的新闻价值,不断提高自己的制作技能和水平,才能在未来的媒体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来源:传媒见闻(公众号)
编辑:覃韵琪


268#
发表于 2023-5-22 21:46:3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百度暂别国内第一大桌面搜索引擎宝座,ChatGPT助推必应上位

5月22日消息,网站研究机构StatCounter最新数据显示,在中国内地桌面搜索市场,4月微软必应的搜索份额创出历史新高,达到37.4%,取代百度成为中国第一大桌面搜索引擎。百度搜索的市场份额降至27.01%,与第一名必应差距10个百分点。

第三名到第六名的搜索引擎分别是搜狗、Yandex、好搜、谷歌,各自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6.36%、7.45%、6.25%、5.2%。

截至发稿,百度及微软都暂未对此做出回应。

今年二月,微软正式推出新版必应搜索引擎和Edge浏览器,由于集成了风靡全网的AI工具ChatGPT,让微软一时成为科技圈的话题中心。界面新闻此前也做过内测体验,作为一款对话式的搜索引擎,新版Bing的优势在于可以帮助用户节省时间,整合各种参考资料,给出一个还算靠谱的回答。甚至当回答结束时,新版Bing还能根据当前答案,进行主动衍生。

这让新必应迎来爆火,也让其冲到中国第一大桌面搜索引擎位置。第三方data.ai的分析显示,必应的新应用程序全球下载量在一夜之间猛增10倍,也使得该应用蹿升到了App Store应用商店免费榜前十位。到了三月,微软再次发声,称新版必应搜索引擎正在运行GPT-4,且微软副总裁Yusuf Mehdi表示,自2月份以来,Bing用户已经进行了超过5亿次聊天,“每天有超过1亿人使用Bing。”

事实上,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自2010年谷歌退出竞争后,百度一直占据着国内市场大头。同样是来自StatCounter的数据显示,2023年3月份,中国搜索引擎排名按顺序为百度(49.1%)、Bing(14.95%)、搜狗、yandex(俄罗斯的搜索引擎)、谷歌、360,这一数据统计的是全平台,包括PC、移动端和平板。另外在国内移动端的市场份额上,移动端百度仍占据6成的份额优势。

此次微软必应拿下的第一则是国内桌面端搜索引擎市场份额。

在全球搜索领域市场, 谷歌依旧一骑绝尘。StatCounter数据显示,4月谷歌搜索的全球市场份额是92.63%,龙头地位稳固,微软Bing位居第二,为2.79%。

就在微软亮出ChatGPT这张牌后,3月份百度也随即推出了新一代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据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介绍,百度计划将搜索引擎业务与文心一言整合,带来搜索体验的代际变革。

AI技术的发展,让搜索这一传统互联网应用场景产生了革新的可能。不过,微软依靠ChatGPT拿下的成绩也可能是暂时的,未来还需继续观察。
来源:界面新闻
链接: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9444911.html
  编辑:秦克峰




269#
发表于 2023-6-14 21:44:5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北京市广播电视从业人员11.83万人,同比下降6.04%

6月13日,首都广电发布《2022年北京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



《公报》显示,切实推进广播电视频道频率精简精办和高质量创新性发展,2022年全市共有公共频率频道45个(广播频率19个,电视频道27个)。

全年广播节目制作时间9.93万小时,同比增长5.23%;电视节目制作时间6.19万小时,同比下降14.17%;广播节目播出时间12.40万小时,同比增长0.28%;电视节目播出时间17.63万小时,同比增长8.14%,门头沟、昌平、延庆等区融媒体中心播出电视节目时间明显增长。

2022年北京市新闻资讯类广播节目制作时间1.13万小时,同比下降36.39%;播出时间1.77万小时,同比下降19.67%。新闻资讯类电视节目制作时间1.19万小时,同比下降30.91%;播出时间2.68万小时,同比增长2.22%。

截至2022年底,北京市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00%。乡村有线广播电视实际用户数97.79万户,同比增长0.68%,乡村有线电视宽带、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有线电视实际用户数612.54万户,其中高清和超高清用户540.01万户,占有线电视实际用户的88.16%;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用户超过280万户,与去年用户数持平。

北京市网络视听服务平台的互联网视频、短视频年度播放时长分别占全国播放时长的94.81%、99.18%,“头部效应”明显。



2022年总收入4738.47亿元,同比增长6.51%



2022年北京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总收入4738.47亿元,同比增长6.51%其中,实际创收收入4318.56亿元,同比增长7.37%;财政补助收入33.43亿元,同比增长4.41%。



传统广播电视广告收入回暖,新媒体广告收入小幅下降。

广告收入1301.53亿元,同比下降6.59%。



其中:传统广播电视广告收入69.78亿元,同比上升5.25%;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通过互联网取得的网络媒体广告收入1059.65亿元,同比下降8.44%



有线电视落地费等传统业务收入降幅放缓,增值业务收入增长。

有线电视网络收入21.95亿元,同比下降6.35%,相比2021年降幅放缓

其中,收视维护费、付费数字电视等传统有线电视网络业务收入9.13亿元,同比下降4.87%;落地费收入3.08亿元,同比下降8.80%;增值业务、集团客户业务等收入7.02亿元,同比增长4.40%。

电视购物频道收入下降,节目销售、服务等收入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趋势。

受直播电商等因素影响,电视购物频道收入6.05亿元,同比下降11.11%。

内容市场交易受疫情影响较大,广播电视节目销售收入54.30亿元,同比下降27.08%;节目制作相关服务收入44.03亿元,同比下降11.90%。付费数字电视内容与播控收入1.12亿元,同比下降4.31%。

新媒体业务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成为带动产业发展重要引擎。



全市新媒体业务收入2581.69亿元,同比增长19.47%



其中,IPTV收入1.53亿元,同比增长5.71%;OTT业务收入1.72亿元,同比下降4.78%;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收入334.25亿元,同比增长4.39%;短视频、电商直播等其他新媒体业务收入2244.18亿元,同比增长22.14%,新兴业态对行业收入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2022年从业人员11.83万人,同比下降6.04%北京市广播电视从业人员11.83万人,同比下降6.04%


其中,女职工5.59万,占比47.24%。

从岗位上看,管理人员1.79万人,专业技术人员4.57万人,其他人员5.48万人;专业技术人员占比38.61%。



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65万人,本科及大专学历9.33万人,高中及以下学历0.85万人;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92.80%。

从年龄上看,35岁以下人员7.93万人,36岁至50岁人员3.33万人,51岁及以上人员0.57万人;35岁以下人员占比67.04%。

北京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从业人员呈现高学历、年轻化特征。

来源:广电独家(公众号)
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dO-J8cbs1r82XTp0Fkijow
编辑:潘洁


270#
发表于 2023-6-20 21:37:1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4省(市)公布广电行业统计公报,大家日子过得怎么样?
近日,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江西省广播电视局、广东省广播电视局、云南省广播电视局分别发布了2022年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统计公报。
近日,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江西省广播电视局、广东省广播电视局、云南省广播电视局分别发布了2022年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统计公报。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北京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总收入4738.47亿元,同比增长6.51%。其中,实际创收收入4318.56亿元,同比增长7.37%。
江西省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94.31亿元(注:指广播电视服务业收入,下同),同比增长27.60%。其中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业务实际创收收入49.02亿元,同比增长29.66%。
广东省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1421.87亿元,同比增长32.69%。其中实际创收收入1329.24亿元,占全省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93.49%。
云南省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78.84亿元,同比增长13.85%。其中,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业务实际创收收入46.38亿元,同比增长23.7%。
具体如下:
▍北京: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总收入4738.47亿元,同比增长6.51%
2022年北京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总收入4738.47亿元,同比增长6.51%。
其中,实际创收收入4318.56亿元,同比增长7.37%;财政补助收入33.43亿元,同比增长4.41%。
传统广播电视广告收入回暖,新媒体广告收入小幅下降。
广告收入1301.53亿元,同比下降6.59%。
其中:传统广播电视广告收入69.78亿元,同比上升5.25%;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通过互联网取得的网络媒体广告收入1059.65亿元,同比下降8.44%。
有线电视落地费等传统业务收入降幅放缓,增值业务收入增长。
有线电视网络收入21.95亿元,同比下降6.35%,相比2021年降幅放缓。
其中,收视维护费、付费数字电视等传统有线电视网络业务收入9.13亿元,同比下降4.87%;落地费收入3.08亿元,同比下降8.80%;增值业务、集团客户业务等收入7.02亿元,同比增长4.40%。
电视购物频道收入下降,节目销售、服务等收入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趋势。
受直播电商等因素影响,电视购物频道收入6.05亿元,同比下降11.11%。
内容市场交易受疫情影响较大,广播电视节目销售收入54.30亿元,同比下降27.08%;节目制作相关服务收入44.03亿元,同比下降11.90%。付费数字电视内容与播控收入1.12亿元,同比下降4.31%。
新媒体业务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成为带动产业发展重要引擎。全市新媒体业务收入2581.69亿元,同比增长19.47%。
其中,IPTV收入1.53亿元,同比增长5.71%;OTT业务收入1.72亿元,同比下降4.78%;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收入334.25亿元,同比增长4.39%;短视频、电商直播等其他新媒体业务收入2244.18亿元,同比增长22.14%,新兴业态对行业收入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播出情况
2022年全市共有公共频率频道45个(广播频率19个,电视频道27个)。
全年广播节目制作时间9.93万小时,同比增长5.23%;电视节目制作时间6.19万小时,同比下降14.17%;广播节目播出时间12.40万小时,同比增长0.28%;电视节目播出时间17.63万小时,同比增长8.14%,门头沟、昌平、延庆等区融媒体中心播出电视节目时间明显增长。
2022年北京市新闻资讯类广播节目制作时间1.13万小时,同比下降36.39%;播出时间1.77万小时,同比下降19.67%。
新闻资讯类电视节目制作时间1.19万小时,同比下降30.91%;播出时间2.68万小时,同比增长2.22%。
广播电视机构和从业人员情况
北京市广播电视从业人员11.83万人,同比下降6.04%,其中,女职工5.59万,占比47.24%。
从岗位上看,管理人员1.79万人,专业技术人员4.57万人,其他人员5.48万人;专业技术人员占比38.61%。
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65万人,本科及大专学历9.33万人,高中及以下学历0.85万人;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92.80%。
从年龄上看,35岁以下人员7.93万人,36岁至50岁人员3.33万人,51岁及以上人员0.57万人;35岁以下人员占比67.04%。北京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从业人员呈现高学历、年轻化特征。
▍江西: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94.31亿元,同比增长27.60%
收入情况
2022年全省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94.31亿元(注:指广播电视服务业收入,下同),同比增长27.60%。
其中: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业务实际创收收入49.02亿元,同比增长29.66%。
新媒体业务收入10.63亿元,同比增长353.95%。
其中: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23.02%;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收入438.95万元,同比增长432.00%;其他新媒体业务收入8.68亿元,同比增长1006.33%。
广播电视行业广告业务收入12.88亿元,同比增长21.07%。
其中:传统广播电视广告收入8.64亿元,同比下降9.24%;网络媒体广告收入0.38亿元,同比减少3.99%;其他广告收入3.86亿元,同比增长463.11%。
有线电视网络收入16.36亿元,同比增长1.21%。
其中:有线广播电视收视费收入5.27亿元,同比下降4.88%;付费数字电视收入0.17亿元,同比下降24.13%;落地费收入0.32亿元,同比下降12.94%;有线电视机顶盒广告收入38.68万元,同比下降79.40%;增值业务收入1.05亿元,同比增长15.91%;集团客户业务收入7.42亿元,同比增长68.94%;其它网络收入2.13亿元,同比减少54.87%。
广播电视传统机构融合发展业务实际创收收入为11.71亿元,比2021年增长50.32%。
主要包括:广播电视机构新媒体广告收入为0.37亿元,比2021年减少13.33%;增值业务、集客业务等有线电视融合业务收入为8.47亿元,比2021年增长59.81%;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收入为1.91亿元,比2021年增长23.23%;新媒体业务收入0.95亿元,比2021年增长86.27%。
广播电视节目销售收入1.23亿元,同比增长25.45%。
节目制作相关服务收入0.39亿元,同比增长7.45%。
电视购物频道收入1.62亿元,同比下降37.49%。
其他创收收入5.90亿元,同比增长24.95%。
播出情况
2022年全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时间总体平稳,供给结构优化。
广播节目制作时间17.02万小时,同比下降5.52%;播出时间37.85万小时,同比下降3.30%。
电视节目制作时间8.05万小时,同比增长0.56%;播出时间65.57万小时,同比增长0.04%。
广播电视机构和从业人员情况
截至2022年底,全省开展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业务的机构有704家。
其中,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播电视台等播出机构96家,广播电视转播发射台163座,卫星地球上行站1座,网络视听机构125家,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319家。
全省广播电视从业人员21223人,同比增长2.18%,其中,女职工8101人,占比38.17%。
从岗位上看,管理人员4982人,专业技术人员9424人(含播音员、主持人765人,编辑、记者3477人,艺术人员278人,工程技术人员2279人),其他人员6817人;专业技术人员占比44.40%,同比增加0.98个百分点。
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及以上学历760人,本科及大专学历15723人,高中及以下学历4740人;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77.67%,同比增加1.73个百分点。
从年龄上看,35岁以下人员7020人,36岁至50岁人员10206人,51岁及以上人员3997人;35岁以下人员占比33.08%,同比增加0.96个百分点。
2022年江西省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全文可通过以下链接获取:
▍广东: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1421.87亿元,同比增长32.69%
2022年全省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1421.87亿元,同比增长32.69%。
其中:实际创收收入1329.24亿元,占全省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93.49%;其它非实际创收收入92.63亿元,占全省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6.51%。 
2022年全省广播电视行业广告收入168.35亿元,同比下降12.74%。
其中:广播电视广告收入22.14亿元,同比下降26.97%;网络媒体广告137.81万元,同比下降4.36%;其他广告收入8.39亿元,同比下降54.68%。
2022年全省有线电视网络收入86.54亿元,同比下降1.92%。
其中:有线电视收视维护费、落地费、有线电视机顶盒广告、付费数字电视频道等传统有线电视网络业务收入43.15亿元,同比下降3.83%;增值业务收入20.79亿元,同比增长1.57%。集团客户业务等其它收入22.60亿元,同比下降1.30%。
2022年全省新媒体业务收入920.94亿元,同比增长91.96%。
其中: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收入11.13亿元,同比增长2.49%;互联网电视(OTT)收入1.93亿元,同比增长3.34%;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收入653.98亿元,同比增长92.90%;其他新媒体业务收入253.91亿元,同比增长98.37%。
2022年全省广播电视节目销售收入12.26亿元,同比下降7.26%。付费数字电视内容与播控、节目制作相关服务、电视购物频道等指标收入17.44亿元,同比下降10.44%。
广播电视机构和从业人员情况
2022年全省广播电视从业人员79703人,同比下降0.23%,其中,女职工32472人,占比40.74%。
从岗位上看:管理人员14765人,占比18.53%;专业技术人员39086人(含播音员、主持人2040人,编辑、记者9212人,艺术人员2979人,工程技术人员12339人),占比49.04%;其他人员25852人,占比32.44%。
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及以上学历4981人,占比6.25%;本科及大专学历64719人,占比81.20%;高中及以下学历10003人,占比12.55%。
从年龄上看:35岁以下人员41100人,占比51.57%;36岁至50岁人员29393人,占比36.88%;51岁及以上人员9210人,占比11.56%。
▍云南:全省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78.84亿元,同比增长13.85%
2022年全省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78.84亿元,同比增长13.85%。
其中,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业务实际创收收入46.38亿元,同比增长23.7%;财政补助收入22.73亿元,同比增长9.59%。
传统广播电视广告收入下降,新媒体广告收入大幅增长。
2022年广告收入11.92亿元,同比增长2.32%。
其中:传统广播电视广告收入8.46亿元,同比下降17.46%;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通过互联网取得的新媒体广告收入2.39亿元,较上年0.08亿元大幅增长;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开展报刊广告、楼宇广告、户外广告、品牌推广等其他广告收入1.07亿元,同比下降22.43%。
有线电视网络业务收入持续下降。有线电视网络收入10.3亿元,同比下降17.34%。
其中:有线广播电视收视费收入3.84亿元,同比下降25.87%;落地费收入0.4亿元,同比下降33.33%。
电视购物频道收入下滑明显,节目制作相关服务收入大幅增长。
传统广播电视节目销售收入0.77亿元,同比下降1.9%;电视购物频道收入0.03亿元,同比下降72.73%;节目制作相关服务收入2.09亿元,同比增长151.81%。
广播电视机构智慧广电及融合发展业务收入持续增长。在实际创收收入中,广播电视机构智慧广电及融合发展业务收入8.38亿元,同比增长6.07%。
主要收入构成包括:广播电视机构新媒体业务收入1亿元,同比下降52.61%;有线电视网络宽带、集团客户等增值业务收入5.78亿元,同比增长3.58%;IPTV平台分成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661.9%。
播出情况
2022年全省广播节目制作时间17.95万小时,同比下降6.54%;播出时间45.35万小时,同比增长1.65%。
电视节目制作时间10.27万小时,同比下降5.85%;播出时间95.21万小时,同比增长1.19%。
广播电视机构和从业人员情况
截至2022年底,全省开展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业务的机构共652家。
其中,广播电视台等播出机构137家,持证及备案的网络视听机构151家、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364家。
全省广播电视从业人员2.3万人,同比增长1.77%,其中女职工0.92万人,占比40%。
从岗位上看,管理人员0.31万人,专业技术人员1.48万人(含播音员、主持人0.08万人,编辑、记者0.63万人),其他人员0.51万人;专业技术人员占比63.92%。
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及以上学历0.09万人,本科及大专学历1.96万人,高中及以下学历0.25万人;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比89.13%。
从年龄上看,35岁以下人员0.86万人,36岁至50岁人员1.11万人,51岁及以上人员0.33万人。35岁以下人员占比37.4%。
来源:广电独家(微信公众号)
编辑:洪韵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