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a问世 人工智能如何影响我们? 一、直播平台:封面新闻微博号 二、直播时间:2月21日15:00-16:00 三、嘉宾: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刘海明 四川大学中华文化传承与全球传播数字融合实验室教授 宋耀 四川的博主“AI疯人院” 热搜视频、AI生成动画短片《西游记》创作者 冯彬 四、直播内容: 各位封面新闻的网友大家好,在去年AIGC非常火,没想到开年王炸penAI Sora的出现更是将讨论推向高潮。相信很多朋友和一丹一样,看着觉得很牛,但是也有无数的疑问,比如到底是如何生成制作的,我们普通人能不能学习和使用,直播间的边雪老师也是封面新闻科技新闻部的专业记者,不知道边雪老师对于AI创作视频做了多少了解,从新闻观察的角度AI视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并成为热门话题的呢?对sora肯定也有很多的疑问吧~ 我们有幸邀请到了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刘海明,四川大学中华文化传承与全球传播数字融合实验室教授宋耀以及通过AI生成动画短片《西游记》登上高位热搜的博主“AI疯人院”冯彬老师来到我们的直播间,和大家一起科普和讨论《Sora问世 人工智能如何影响我们》。也请各位大佬和大家打个招呼吧~ 1、在开始我们今天的话题前,让我们一起看一条最近特别火的视频。 (插入SORA“东京街头视频”)。这条视频是今年过年期间,由openAI公司发布的一条由人工智能生成的视频,也就是说,你只要输入一段文字指令,机器就能给你生成一条有画面有故事的短视频。 2、我想问下几位嘉宾大家看了这段视频的感受。首先,我们想问博主冯彬,从视频制作从业者角度,这条60秒视频如果是人力制作,需要多长时间?您因为是这个专业开始学习和制作吗?sora生成视频的效果,您觉得如果用自己常用的软件去制作这个视频,会有哪些细节的差距呢?今天能不能在直播中和我们演示一下,发布指令以图生成视频?(开始演示需等待时间,大家可以接着往下聊) 3、宋老师,你是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专家,这些视频的发布,给您带来震撼了吗?为什么大家都说这是开年王炸呢?人工智能怎么就能通过短短几段文字,就能生成一段视频,而且我们注意到视频中很多细节都做得非常逼真,比如这个女郎戴的墨镜,上面还有映出的街景,她脸上还有一些斑点,脚下还有水印……宋老师您能简单给我们讲讲,人工智能是怎么做到的呢 ?现有的工具有哪些?这个人工智能创造出的女士,她有没有现实的原型? 对视频领域影响 4、sora的这一系列视频,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明显的问题,比如突然同手同脚,手臂变成了被子等等,很多网友说这是为了向你证明这是AI生成的视频,故意露出破绽,老师们怎么看?既然这个视频是人工智能生成的,我怎么区分它是真的还是假的? 宋、冯 刘:客观来说,要鉴别一则视频究竟是人工智能生成的还是由人类拍摄制作的,如果鉴别者不非常熟悉视频内容的场景和视频中的人物,不了解视频的内容(人的交流内容或者活动),还真的不好轻易下结论。一般来说,人工智能生成的视频,画面要么存在明显的瑕疵,要么对话明显不符合我们的生活经验,要直接断言这样的视频是机器自动生成的还是人类拍摄的,还真有难度。 真假的东西,需要鉴别者能了解或者根据知识做出判断的,超出经验的范畴,鉴别真假就有出现差错的可能。 5、我们知道,现在在视频制作领域,有很多创作者,比如像我们的冯彬博主,还有我们的影视制作更是分工细致,如果我们有了人工智能,那是不是就能对视频、影视制作领域有所改变呢?老师们能不能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和我们分享一下? 刘:智能技术带来社会分工,这是解放视频、影视制作领域部分岗位工作者的机械化工作,真正创造性的东西(从无到有的)只能由人来完成。 6、我们也关注到冯彬制作的《西游记》,是用AI制作的,你能不能跟我们讲讲你制作的过程?如何发送指令还原你的脚本构想?你这条视频有成本吗?那如果有了openAI Sora这样的工具,你会不会想尝试一下再制作一个《西游记》动画?会不会在你以前制作的基础上,更节约时间和成本? 对新闻领域的影响,真假新闻 7、边雪提问:听了老师们刚才的分享,我也有一个疑问,刚刚我们讨论了东京女郎的真假,这条视频还不是新闻视频,那我想问,如果是在新闻领域使用人工智能,像SORA这样的文生视频工具,是不是说记者不用去现场,就用一个工具就能生成视频了?想问一下刘老师和宋老师的看法。 刘:不论类似SORA这样的文生视频再高级,也只是记者或者编辑制作新闻的辅助手段,无法成为机器记者或者机器摄像师。文生视频只能根据记者或者编辑的指令,依照训练它的新闻素材进行视频生产,这样的视频内容只能是过去完成时的,而新闻是现在时或者现在进行时的,记者不去现场,自己就不知道现场的情况,无法凭空想象问题,提示给文生视频去制作内容。 文生视频的作用是辅助电视节目制作环节,把记者现场没有拍摄到的问题,补充到节目中;或者把难以用摄像机拍摄的内容,虚构出来,补充到节目中。这样的生产方式只能是助手型的,无法取代记者去新闻现场。 8、那我们怎么辨别哪些是机器生产的视频哪些是人生产的?这个对媒体技术领域是不是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两位老师有什么看法 刘:机器生产的视频要么过于完美,完美到让我们无法在现实世界中曾经见到过,这是一种完美的虚假;要么瑕疵明显,或者细节明显不真实。 文生视频对媒体技术不是挑战,而是现有摄录技术的补充。也就是说,文生视频是媒体技术的延伸,而不是站在媒体技术对立面的挑战者。 9、我们了解到,人工智能要自动生成一段视频、一段文字,需要学习大量的数据,宋老师,这个数据的量级有多大,比如东京女郎这段60秒的视频?机器去学习的这些数据是在哪里去爬取的?如果我是一个创作者,我怎么知道我的作品曾经被机器学习参考过呢? 10、边雪提问:机器学习的这些海量数据,有没有版权限制,刘老师一直关注在版权领域,请您给我们解答一下。 刘:2023年12月27日,《纽约时报》起诉OpenAI和微软侵犯文章使用权,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纽约时报》声称这两家科技巨头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数百万篇文章来训练ChatGPT等工具的人工智能模型。诉讼称,这两家公司"试图搭《纽约时报》的便车,在未经许可或付费的情况下,利用其在新闻领域的巨额投资,制造替代产品。" 训练大语言模型需要海量的公开数据,这些公开的数据不可避免地包含新闻媒体的作品。OpenAI回应《纽约时报》起诉声称用公开素材训练大模型合理,提出了四点主张, 第一,OpenAI愿意与新闻机构合作并创造新的机会; 第二,使用公开的互联网材料训练人工智能模型是合理的。但OpenAI提供了退出的选择,因为这是正确的做法; 第三,反刍事实(regurgitate facts)确实是一种罕见的错误,OpenAI正在努力将其减少到零; 第四,《纽约时报》并未讲述完整的故事,其诉讼毫无根据。 但是,媒体生产的内容有成本,需要享有一定的获酬权,同时也有精神权利,如果机器学习使用新闻作品而不受版权法的约束,无疑严重损害新闻机构的权益,这样的状况无法持久下去。相信各国会就这样的版权争议找到解决办法的。 主:那机器生成的视频,它的版权又属于谁呢? 刘:机器生成的视频,有无版权关键看它们是否具有原创性,如果有,根据我的理解,应该属于给机器发出指令者(也就是提出生成内容提示或者要求的人)。如果在他的指令者是职务行为,版权就该属于他供职的机构。 主:未来,如果我们有了那么多机器生成的文本、视频,那是不是需要一个更加高明的“把关人”,这对我们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什么样的挑战?两位老师给我们提点建议。 刘:这类技术对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肯定要产生一定的影响,从人才培养方案到课程设计以及实验室建设,都会促进高校跟进。但这种影响并不明显,如果有挑战的话,也只是对师资队伍结构有一些影响。 11、同时我们最近在网络上也发现,明明sora内测才开始报名,在开放测试之前,网上已经有卖课了,这也是人工智能带给我们的危机感,作为普通人的心理,受到了冲击之后怕落伍,或者想买一个“普通人赚钱的机会”,我了解到边雪老师一直在关注跟进这件事,咱们目前掌握了哪些信息呢?各位嘉宾觉得有必要去花这个钱吗?能不能帮我们支支招,如果正确看待人工智能带来的危机感?如何有方法地去了解学习,如果克服这种落伍焦虑,如何避免被割韭菜? 12、最后,我们想请几位嘉宾用一句话做一个总结,回应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未来人工智能将怎么影响我们?谢谢各位。 刘:面对各种人工智能技术,不要动辄喊狼来了,不要轻易说技术颠覆了传统,不要担心它们让人类变得被动了,相信机器永远是人类的服务生,我们才是它们的主人。 编辑:李梦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