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评论写作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221#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1 23:39:1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建议收藏:绝律诗平仄韵二十八式格律表
五绝

五言绝句的省称。指五言律绝。四句二韵或三韵。平仄韵定格共八式。
(1)首句仄起不入平韵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首句平起不入仄韵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3)首句仄起入平韵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4)首句平起入仄韵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5)首句平起不入平韵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6)首句仄起不入仄韵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7)首句平起入平韵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8)首句仄起入仄韵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注:仄起式,指首句第二字为仄声;平起式,指首句第二字为平声。

二,五律

五言律诗的省称。八句四韵或五韵。平仄韵定格共八式。
(1)首句仄起不入平韵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首句平起不入仄韵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3)首句仄起入平韵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4)首句平起入仄韵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5)首句平起不入平韵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6)首句仄起不入仄韵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7)首句平起入平韵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8)首句仄起入仄韵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三,七绝

七言绝句的省称。指七言律绝。四句二韵或三韵。平仄韵定格共六式。
(1)首句平起入平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首句平起不入平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首句仄起入平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首句仄起不入平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5)仄韵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6)仄韵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四,七律

七言律诗的省称。八句四韵或五韵。平仄韵定格共六式。
(1)首句平起入平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首句平起不入平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首句仄起入平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首句仄起不入平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5)仄韵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6)仄韵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注意:如果觉得上面的表格平仄太严谨,不妨看下方表格。

七绝七律诗的格律
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中仄仄平平(韵) 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 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仄 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 中仄仄平平(韵)
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中仄中平仄 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 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仄 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 中仄仄平平(韵)
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中仄平(韵) 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仄 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 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仄 平平中仄平(韵)
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中平中仄仄 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仄 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 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仄 平平中仄平(韵)
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中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七律仄起首句押韵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中平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仄中平中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中平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中仄中平中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中平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仄中平中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中平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七律平起首句押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仄中平中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中平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仄中平中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中平中仄中平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仄中平中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中平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仄中平中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中仄平平仄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平平仄仄平。(韵)
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平平仄仄平。(韵)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仄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平平仄仄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编辑:尹芳芳





222#
 楼主| 发表于 2018-11-5 20:12:1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大学生评论大赛] 马少华老师对《当我们谈论死亡时,我们该谈论什么》评析

原文链接:http://zt.rednet.cn/c/2018/10/31/4763416.htm


  过去的两天,从天南海北传来的死讯为金秋十月的尾声蒙上阴影。从重庆公交车坠江致15人失踪,到印尼客机坠毁189人丧生;从著名主持人李咏因病离世,到泰国富豪维猜因私人飞机失事身亡,再到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终老。人们试图借助在社交媒体上广泛流传的名字寻找回忆的契机,或者通过参与热点事件的公共讨论宣泄自己的情感。(开头叙事流畅,节奏虽铺陈但有效率。对每个对象的措词都比较贴合。——马少华


  当我们谈论死亡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无论是公众人物离世还是民间刑事命案,无论是善终、病殁还是意外事故,对于逝去的生命,表达缅怀、惋惜、敬重等基本的人文关怀是起码的共识。但在互联网上,人们的所作所为显然存在分歧。


  对于我们熟知的、有情感寄托的个人或群体的离世,人们愿意并倾向于表达祝福、寄托哀思。过去的一年,计春华、常宝华、师胜杰等老一辈艺术家的陨落,勾起了一代人的群体性童年记忆。前日哈文新浪微博账号“法图麦的妈妈”发布李咏病逝的消息,“永失我爱”这一简短却无比动人的宣告让那位销声匿迹许久的主持人成为许多网友公开缅怀的对象。为前年英超球队莱斯特城意外夺冠立下大功的老板维猜遇难,心痛的足球迷们发出“奇迹只有一次”的感慨。就在今晚,金庸先生溘然长逝的噩耗传来,朋友圈旋即写满“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真挚挽联。


  另一方面,对于生前身有争议的公众人物或是远在千里之外的陌生人的死讯,人们常常会有大相径庭的反应。过去的一年,李敖、臧天朔等争议人物长辞于世,社交媒体上,有人扼腕叹息,有人拍手叫好。重庆公交车坠江,热门微博有的表达哀思与焦虑,有的忙于传播现场视频、争论“女司机”的责任;更遑论印尼坠机事故后,遥不可及的灾难未能带给每一国内网民痛感,部分视频网站亮评只顾溯源这个与华人颇有罅隙的国度的历史。事不关己的态度和戏谑的调侃,常使观者忽视事件的要旨。(对多组离世人物的两种网络表达铺陈对比,转入后面对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层面的讨论。——马少华)


  在自我面对死亡的危机感被逐渐掩藏起来的今天,人们可以通过观看“有意义的他者的死亡”来体会生命和死亡的意义。在公共空间,生与死的话题所面对的是他者的死亡,而非自身的死亡;是叩问死亡的意义,而非亲历死亡。因而,生死观的确立往往与个人的体验若即若离,更取决于人们看待世界的态度。


  每个人都有自由表达情绪和见解的权利,一个包容多元的公共对话平台没有理由对具体的观点设置规范。但这并不意味着死亡——这一关乎人情、伦理的严肃议题可以被不加约束地加以讨论。言语折射内心世界,而正是千百万人的内心世界,构成了一个社会流行价值体系的基本图景。


  既然如此,当我们谈论死亡时,我们该谈论什么?(重复核心议题,正式展开回答。——马少华)


  每一个关乎死亡的消息,首先是不幸的事件,而后才因其话题性具有被讨论的空间。比起猜测、八卦、起底,最应当考虑的是逝去的人本身。如果意识到发表某种观点会对一个人或是一群人死后的名誉乃至清白造成与事实不符的影响,我们应当有注意和保护的义务去避免其发生。死者的安宁权绝不仅限于物理层面,它应给予每个人这样的信念:当我的生命走向终结,我无需为新闻中可能出现的自己或家人忧心烦恼。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在确定国家公祭日时,“死难者”和“遇难者”的措辞都要反复斟酌的,有着敬畏生命传统的文明古国。


  如何给一个离世的人公正的评价,观点往往不一而足。舆论曾经出现一种莫名的悲哀与愤懑,用“将军坟前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这样的词句概括一类现象。要注意到,“将军”不一定曾经籍籍无名,“戏子”也会有无人问的一天。死亡的缘由是相对的,而结果是绝对的。身份只是一种标签,每一个个体就终局而言都是平等的,他们应当享有同样的尊重。谈论逝去的生命,不应戴着有色眼镜、持高低贵贱的视角去看待,对于有罪愆的人来说尤其如此——鞭尸只带来快感,绝不彰显高贵。日本流行歌曲《她曾活过啊》描写了世人对自杀新闻的反应和看法,正如其中一句歌词所述,“哭泣着/哭泣着/而显像管外侧的人/根本对此一无所知”。每个人都有为人所知的作为,也会有不为人所知的过往。一段公之于众的传言哪怕事实是否足以成为盖棺定论的依据,都值得谨慎思考。


  历史上的生死观让人们相信,如果死亡标志着善行带来的新的轮回的开始,积德与善心将换来没有痛苦的死亡。科学当然否定这样的理论,但它确实提供了积极的思索渠道:当意识到死是与生相对应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结合,抛弃恐惧和颓废而以坦然开放的态度面对它的到来便是合乎情理的。因而,我们足可以谅解死亡甚至成其为礼赞,塑造某种向死而生的生命态度,产生天人合一的悲美情怀。这样,当我们谈论“死亡”这个字眼时,将能够自然而然地选择恰当的态度;我们所谈论的一切,也都会是文明的象征。


  尊重逝者,生者方能有尊严。媒体要做好引导,每个人行使话语权也应当自省。这个世界上永远存在着阴影,也永远存在着面对着阴影的人们。只有懂得如何直面并探讨眼前的阴影,才会发现云翳之上,原是灿烂千阳。


  文/李曜宇(中国人民大学)


  评语:这篇评论针对网络中涉及逝者的不同舆论,对于我们如何看待死亡,言说逝者,做了深入、开阔的思考。语言表达成熟有度,修辞讲究。特别贴合于这个特殊的议题。——马少华



编辑:冉玲琳
223#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3 01:01:4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评论课考试,考你什么?
2018-11-02 20:50阅读(21)评论(0)
     上周末在职研究生周末班考试。这两天我开始在家判卷子。虽然授课中有一点指向“研究”的内容,但“随堂考试”也能重点考察基础的部分——
   在试题中,我请学生通过对一篇评论作品的分析,展示其对评论思维和表达规律的把握;并在试题中为同学们留出接通社会,展示其开阔的观察、思考的空间。
    所以,在四道题中,前三道题主要是针对一篇评论三个主要议论段落中的结构关系和逻辑关系:
   第一题:分析《“救猫狗”不是消防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篇文章的议论线索集中的程度,以及议论之所以集中的因素。(20分)
     第二题:分析这篇评论中后面三段的段内句子之间的关系,以及三个段落之间的关系。(30分)
     第三题:分析这篇评论中的论证方法,并从中提炼出一个符合形式逻辑规则的演绎推理三段论。(30分)
     而第四道题则是相对开放的,要考察是那些有着多年业界经验的在职学生们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尤其是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四题:分析最后一段中论据的论证效果;结合自己的观察体验,谈谈你对于涉及中国公共政策的评论中使用国外论据的效果有什么看法。(20分)
     前两题,我原来本意是考察学生是否来上过我的课。因为,我讲评论,向同学们揭示评论思维和表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集中性;它往往通过“主题句”等一些语言策略来实现。我讲课的过程中,也总是提示和训练学生注意体察在句与句、段与段的关系中体现的思维的流动路径及其表达效率。
    所以,学生的答题分析中,凡是能够落到语句层面上,能够揭示出实现集中的语言策略和具体的语言因素的,就差不多会通向正确的答案。
      而另一些显然没有上过课的同学,对题面涉及的“集中”茫然不知所对;对作品中的议论如何实现集中的问题也只好泛泛空论。一些同学仅仅使用“层层递进”呀这样一些抽象评价和整体印象的套话,也是得不了多少分的。
    由于是开卷考试,一些同学凭着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带到考场的教科书,对于第三题“论证方法”的问题,大多能答出“举例论证”啊,“类比论证”啊,“对比论证”啊,以及“道理论证”这样比较含糊的说法。但对“从中提炼出一个符合形式逻辑规则的演绎推理三段论”这个试题要求,没有上过课,没有基本的逻辑知识和训练,也就只好付之阙如了。
    有的同学试着只列出了从文章中摘出来的三句话作为“三段论”,既没有“中项”,也没有“包含”的显在关系。这显然达不到“符合形式逻辑规则”的要求。实际上是不了解或没有把握演绎推理。
     我就是用试题的这个特定因素将那些上过课,或者自己就有着基本逻辑训练和逻辑经验的学生筛选出来。
     所以,评论课考试看起来容易,试题也往往确实简单容易。但对于没有学过评论,没有观察过评论,也没有思考过评论的人,也许并不容易。
      事实上,学生们得分的情况并不以是否来上过我的课判然划分。在课堂上发过言,我有印象的些学生固然有几位都得到了90分以上的成绩。而没有给我留下课堂印象,甚至是往届的学生(他们只来参加当年误过的考试),也有答得很好的,分数超过90分,高的达到96分。
      他们虽然没有提到 “主题句”等我期待的一些所谓“知识点”,但通过对论证目标、核心概念以及语句间的转折、连缀等文本要素的经验,还是能够显示出他们对评论文本内在关系的经验。




    这些同学列出的三段论,也往往简洁清晰,符合形式规则。
     这是使我很高兴的事情。因为,我讲课,就是为了帮助学生获得某些素养,达到某个标准;而是否来上我的课本身并不是一个标准,也不应该作为一个标准。我从来认为,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来提高对评论的认识水平和写作能力。而我的评价标准则是一致的。
    第四题本来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向学生们不同的认识开放,向他们不同的观察经验开放。
       有的同学倾向于接受美国消防队员“见火不救”这个案例的论证力,觉得它作为一个极端的案例,加强了前述消防队是公共资源这样一个命题,也包含在这样一个前提之中。另外一些同学则着眼中外两类件的差异和中美两个国家的差异,明确不接受这个案例的论证力。尤其是他们考虑到中美不同的社会、文化传统、社会心理都有较大的差异。在他们看来,只仅仅因失火家庭没有缴纳75美元消防费,消防队员就眼瞅着大火焚毁这户住宅而不施救,不仅过于冷漠,在中国的传播语境中,也难以得到普遍认可。


     超出个案而论,一些同学于在公共政策的议题中使用国外案例,一方面持积极肯定的态度,认为我们应当有更开阔的视野,取法乎上,吸收法治化程度更高的国家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他们也认为,应当照顾到中外文化心理上的差异,顾及中国读者的可接受程度。
     在这个题上,我自己并不持偏于一方定见,只要学生展现出更开阔、更理性、更辩证的思考,我就给较高的分数。
     评论虽有一点的专业性规律,但它作为交流观点的实用工具,不脱离人们自己的理性经验和社会经验。不脱离人们思维的效性的成熟度。
试题所附作品:
“救猫狗”不是消防义不容辞的责任
1010日晚,一网友在微博发帖称,自家养的狗被链子绞住大腿,向杭州余杭消防大队求助。接线员多次声明“只救人不救猫狗”,并挂断电话,引发该网友不满,发帖质疑消防无作为。对此,应急管理部消防局回应称,消防员依据国家法律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基层消防队在不影响正常执勤战备情况下,也会参与社会救助,应急救援资源有限,解救小动物这种困难,并不能百分之百的满足。
网友“山兔的小饼干”要求消防队营救他的狗,其理由是,“消防队是政府用纳税人的钱养的”,而且“别家消防队救猫救狗义不容辞”。确实,有些地方曾出现过消防队救援受困猫狗的先例,比如今年2月,西安就出现过消防队救助困在湖中心冰面宠物狗之事。但当时也受到很多网友的质疑:消防员救人是必须的,但是冒着危险去救狗到底该不该?
消防队可不可以救援宠物的问题,还得回到公共利益的逻辑上来讨论。消防队属于财政供养的国家公共资源,原则上说,公共资源应该服务于社会公共利益。虽然在不影响正常执勤战备情况下,消防队员也会参与社会救助,但对于解救小动物这种非紧急性事务的困难,也不能做到百分之百满足。因为救猫救狗此类非紧急事件占用警力,必然也会造成警力的浪费。今年9月,有人称自己的钥匙丢在家里,打消防电话想让消防员从阳台进入自家帮忙开门,但被消防拒绝。在此事的讨论中,众多网友也认为这种非紧急事务不应该浪费公共资源。
但即便是“例外”、不影响正常备勤情况下,公共救援机构可否实施超出公共利益的救援,恐怕也值得商榷。宠物遭遇危险或困境,主人焦急无比,个人权利上的偏爱,无可厚非,他人无需指责,但宠物主人不宜将个人意志强加于人。“纳税人养消防队”,这不假,而正因如此,消防队员才更应该合理的配置警力资源,分清救人和救狗的优先顺序,优先让最需要帮助的人得到最及时的救助。
在美国,消防队即便是救火,都不能偏离公共利益原则:一次美国田纳西州欧比扬郡郊一家居民家中失火,消防队赶到现场后,却眼睁睁看着大火将房屋烧成灰烬。该市市长解释称,该户居民未缴纳75美元消防费,消防队见火不救并无不当。消防队员的薪酬、消防器材,每一分钱都来自纳税人,因而消防资源的使用必须符合纳税人利益。如此划分“纳税”和“未纳税”界限,或许太没人情味,但我们却不能不承认其对“纳税人利益”的坚守上,是认真,讲规则的。(2018-10-12新京报)
http://msh01.blog.sohu.com/326473399.html 编辑:何林



微信图片_20181123010321.jpg (66.9 KB, 下载次数: 30)

微信图片_20181123010321.jpg

微信图片_20181123010321.jpg (66.9 KB, 下载次数: 48)

微信图片_20181123010321.jpg
224#
 楼主| 发表于 2018-12-7 14:20:20 | 只看该作者
任仲平:主流媒体政论表达形态的革新与探索

【案例】

    导读:构建新时代的“主流叙述”,需要以主流姿态切入主流议题,以主流声音传播主流价值,以主流话语塑造主流表达,在舆论场中发出更响亮的声音;需要立足大时代,关注真问题、进行真思考、给出真解答;需要拥有大胸怀,在全球背景下思考,在历史视野中讲述。
    2017125日、6日,人民日报在一版下八栏,连续刊发两篇“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思考”任仲平文章。上篇《领航,思想的力量开辟新时代》集中论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篇《使命,复兴的道路开启新征程》聚焦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其中上篇获得了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这也是任仲平品牌第十八次获此殊荣。

    任仲平是党报评论中一个独特的形态。它在形式上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篇幅长,每篇能达到七八千字。这让文章有了较大的写作空间,可以把问题充分展开,说深说透,但也对文章的结构、表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过,换个角度看,相对舒展的写作空间,也是巨大的探索空间,可以让写作者更好地把思想梳理好、把结构搭建好、把表达打磨好。这些年来,任仲平是人民日报评论的一块创新“试验田”,18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的殊荣,正可以理解为鼓励党报对评论传统的承续与创新,以此推动主流媒体对政论表达形态的革新和探索。
    回望任仲平20多年的足迹,从开篇之作《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届三中全会》到抗击非典时的《筑起我们新的长城》,到新中国成立60周年时的《改变历史的“北京时间”》,再到此次获奖的《领航,思想的力量开辟新时代》,一以贯之的是突破和创新。可以说,任仲平的历程,也是我们在人民日报编委会的指导下,不断形成与完善政论内容形态、表达形态的实践过程。在这次写作中,我们再次深感,作为党中央机关报的政论品牌,任仲平要有力量把握历史的大逻辑、要有勇气做出时代大判断,恰如卢新宁副总编辑所言,要构建起属于我们自己的“主流叙述”。
    ——以主流姿态切入主流议题。任仲平这样的大型政论,其重要性体现于以系统性的思考传递对于当前时代重大议题的认识。换句话说,需要以持中守正的姿态,成为这些“一级议题”的定音鼓、定盘星。一段时间以来,面对全媒体时代,主题宣传、正面宣传常常显得力不从心,在一些重要议题上甚至出现了零碎化、空心化、形式化的情况。对于治国理政、思想理论、历史文化、世道人心的重大议题,主流媒体必须给出自己的判断、发出自己的声音。任仲平选取的这些话题,虽然不一定自带“流量”,但以其深刻的影响力而成为时代的刚需。可以说,党报评论的“讲政治”,首先就体现在这一点上。
    ——以主流声音传播主流价值。任仲平的写作,有着深厚的基础与深沉的积淀,也贯穿着同一种价值、同一种气质。在这个思想观念多元、多样、多变和媒体竞争纷繁复杂的时代,党报评论要赢得读者、发挥作用,重要的一点就是守住稳定的价值观,以主流声音传播主流价值。我们理解,这应该是有头脑、有肝胆、有心肠。有头脑,就是有敏锐的发现、深入的思考,这是建构文章的根。有肝胆,就是有直面问题的勇气、治国理政的担当,这是支撑文章的魂。有心肠,就是有对党的感情、对人民的深情,这是贯穿文章的气。说到底,“文章合为时而著”,只有把握好时代性、针对性、人民性,才能在主流声音中更好地体现主流价值。
    ——以主流话语塑造主流表达。这些年来,任仲平以充分的说理、深入的分析、鲜活的素材、丰富的细节,形成了颇具自己风格的表达系统。这样的主流表达,源于视野的不断打开。我们提出要完善三个体系——话语体系、知识体系和思想体系;培养三种意识——以全球意识打开世界视野,以历史意识体现中国特色,以问题意识对接现实国情;善用三重资源——赓续红色政党文化传统,接纳现代文明价值,考量当代民众诉求。借助这些意识的革新与知识的积累,任仲平提供了一种新的知性表述,以丰富清晰的逻辑层次增强评论的思辨能力,以认识问题新的方法增强评论的说服能力,以陌生化的细节和素材形成充满魅力的论述能力,从而实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作用。
    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思考”为例,我们可以看到以“任仲平”为代表的人民日报政论,在构建主流叙述上的一些具体探索。


构建主流叙述,需要写好大文章
    “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思考”这两篇任仲平文章,选取的是一级的目录、最重的话题。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这两篇文章,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把握住了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主线和灵魂,注重理论的梳理和分析,彰显了扎实深厚的理论功底。
大文章的写作,最关键的就在于确立主题和主线。这两篇任仲平文章,抓住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灵魂,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上篇牢牢把握新思想的价值意义,在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坐标中论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篇紧紧围绕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从现代化道路的广阔视野中论述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正是因为准确把握了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核心要旨,所以文章理论重点突出,逻辑层次明晰,也让读者对于党的十九大精神有了更准确的把握、更深刻的理解。
    文章既达到了深入浅出的效果,又完成了独到的理论建树。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意义?上篇从实践、历史、理论、世界四个维度出发,追寻这一思想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力量。如何看待中国道路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贡献?下篇着重从党的领导、自我革命、制度优势等几个方面,论述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彰显了中国道路对于世界现代化进程的独特意义和价值,以此观察中国共产党为人类作出的新的更大的贡献。文章敢于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下判断,比如认为中国的新时代“不仅是一个发展进程的概念,更是一个思想演进的概念”,用新思想定义新时代、引领新征程,可谓掷地有声、简洁有力。
    我们理解,“大文章”,不是字数多、篇幅长,而是分量重、内涵深。我们认为,构建主流叙述,不能被“10+”所左右、只有吸引眼球的内容,而是要发现历史的结构和现实的方位,成为舆论的定盘星、压舱石。


构建主流叙述,需要立足大时代
    引导读者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出新的“时代感”是一个必然的要求。
在《领航,思想的力量开辟新时代》中,有一段总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内容:以民族复兴中国梦重构“时间逻辑”,以“五位一体”“四个全面”重构“战略逻辑”,以经济新常态重构“增长逻辑”,以新发展理念重构“发展逻辑”,以全面深化改革重构“治理逻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构“精神逻辑”,以美丽中国建设重构“生态逻辑”,以全面从严治党重构“政党逻辑”,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构“世界逻辑”……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些具有开创性的理论成果,背后其实是一个大的“时代逻辑”。
    一篇大型政论,必须把握好这样的时代逻辑,把结论建立在对中国发展方位的判断之上,才能回答好思想为什么产生于这个时代又如何影响着这个时代的问题。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文章的时代感也体现在对于问题的把握上。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这两篇任仲平文章把5年多来的改革发展,放在一个峻切的时代背景下考量。文中分析了“中国号”航船再度扬帆起航的2012年,许多人“并不乐观”的预期:中国经济增速新世纪以来首次低于8%,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外媒一叠声唱衰中国,各种“陷阱”亟须跨越……并认为这是“一个破旧立新、世代交替的‘艰难时刻’”。这样的时代背景,让这些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的中国冲破历史的隘口,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愈显难能可贵。
我们理解,主流叙述需要面对的大时代,不是只言片语、一鳞半爪的“微时代”,也不是吟风弄月、轻佻浮夸的“小时代”,而是关注真问题、进行真思考、给出真解答。唯有贴合时代心灵,切中时代脉搏,才能让作品在与时代的对话中绽放生命力,成为最丰厚的滋养。

2017630日,在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任仲平首推微视频《同书写不朽香江名句》。

构建主流叙述,需要拥有大胸怀
    全球化时代,任何国家和地区的重大问题,都须放到共同的世界历史进程中去审视。要写好大文章、把握大时代,历史坐标、世界坐标,都是必不可少的参照系。文章需要目光四射,在全球背景下思考,在历史视野中讲述,才能更加凸显新时代、新思想的内涵与分量。
融汇各种资料和观点,使文章既有海纳百川的思想高度,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从美英联合制作的纪录片《中国:习近平时代》,到俄罗斯《真理报》文章《十月光芒指引未来》;从越南岘港APEC峰会习近平演讲受关注,到坦桑尼亚革命党效仿中国共产党加强作风建设,借嘴说话的方式,让文章的论述更加客观。为了避免断章取义,我们还核查了几乎所有引文的原文和上下文语境,确保了引用的准确性。文章的引述,既有媒体视角、观察家视角,也有基层老党员视角、政治家视角;既有文学化的表达,也有来自基层的鲜活案例,对各种论据深入浅出的剖析,对各种素材详略搭配的使用,让文章的分析更为透彻、判断更有分量、立论更为权威。
    叙述脉络上突出的“时间景深”,既以古论今也以今观古,既追溯过往也遥望未来,在纵横捭阖中写出了气魄、提振了信心。在社会主义运动500年历程中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的新境界,在人类300年现代化进程中思考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方位和贡献,在对中国未来和人类命运的展望中揭示新时代中国探索的宝贵意义,这些“时间景深”的运用,增加了文章的底蕴和意涵,让文章最终呈现站位高、视野远、脉络明、论证强的特点,写出了任仲平文章一贯的神韵和气魄。


内容来源:微信公众号传媒茶话会
作者:人民日报评论部副主任

原文链接:
编辑:马晓晴

225#
 楼主| 发表于 2018-12-8 19:55:2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评论语言






编辑:马晓晴

226#
发表于 2018-12-10 20:30:3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社论写作

相信时间,相信世道,相信人心|新京报元旦社论
2018-01-01 01:35 元旦

今天,我们站在改革的延长线上,我们走在时间的脉络中。一个向好的社会,会珍视并呵护每一个人的价值。

文 | 社论

一元之始,岁在大寒。气候依然凛冽,而南北一脉,都已微微来风、阳气萌动。春天不远了。

不必慨叹时光荏苒,不必悔恨岁月蹉跎,当新年的晨钟静静响起,你我无需在心里栽培苦涩。

一百年前,梁漱溟的父亲梁济问儿子:“这个世界会好吗?”正在北京大学当哲学讲师的儿子回答说:“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四十年前,一声大地回春的惊雷,宣告结束了冬季的讯息。在那个冰雪消融的季节,在那个乍暖还寒的晨曦,中国用实事求是的理念凿破坚冰,走出泥泞,追求真理。

那是改革开放元年,从那时起,改革开放便成为中国飞速发展的动力。古老的华夏大地,迸发出一波又一波的潮涌浪击。

今天,我们站在改革的延长线上,我们走在时间的脉络中。



▲2018年北京新年倒计时活动,市民在永定门迎接新年到来。新京报记者 吴江 摄

走过2017,合上过往之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瞰览大江大海,踩着苍茫大地,你会发现,过往的诸般不如意,终将过去;未来的种种期许,有待开启。

而无论是那些在微凉大地上、璀璨星空下行走的个体生命,还是我们身边的家、身后的国,对于即将绽放的日子,都有内心烁亮的理由。这一束束烁亮的光,也必然会照亮每一个人前行的路,照亮人性的幽暗与波折,照亮浩茫世事的边边角角。

2017,这个沧桑饱历的国度,走过了极不平凡的一年。大事件浩荡而来,令人目不暇接。

“进入了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纲举目自张,举旗即定向。举世瞩目的十九大,为中国擘画了新图景,绘制了路线图,开启了新征程。

在过去一年,雄安新区横空出世、“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举行、反腐败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深入推进、香港回归二十周年……经济社会中次第出现的宏大叙事,如疾风,如骤雨,冲刷着也定位着这个新时代。

光华灿烂,宏旨清晰。同时,我们也时常会回想起那些在时代暗角闪过的面影。范雨素自述“走红”之后没啥改变,就是一种生活的常态;一个李文星沉溺水坑,而众多的“李文星们”正在期待社会的援手;“格斗孤儿”被劝回大凉山,他们的未来会怎样?



▲格斗孤儿回家。图片来自局面。

无论被记住还是被遗忘,他们都是这个时代的注脚,其存在或掠过本身,就是一个提醒、一次尖锐的刺痛。一个向好的社会,会珍视并呵护每一个人的价值。

往者可追,来者可期。大江奔腾,一路向前,2018年,早就被烙上了“改革开放40周年”的印记。

过去40年,中国的发展,民众的福祉,乃至各种松绑、释放、跨越,均可以溯至这铿锵有力的四个字——“改革开放”。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于此节点,我们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而最好的纪念,就是继续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扩大开放。

大道直行,其命维新。40年激荡,改革是波,开放为浪。也正是这40年的浪奔波涌,形塑了我们今天所处所在的这个时代截面。

我们在革新的气候下生长,也在开放的环境中舒展。我们行经之处,总有改革路牌,探寻之路,常有开放掌灯。于是我们的视野越发开阔,观念越发开放,我们渐次知悉权力与权利的边界,渐次了解现代文明与未来科技的向度。当认知的奔流之势已成,便不可切断与拽回。

这便是我们今日所生活的现实世界。

过去40年塑造了我们的灵魂,也锻造出了今日之中国,与今日之世道人心。

世道,指向大势,是社会发展演进的规律,乃国运所系;人心,指向个体的公平、正义、是非,是每一个人的获得感,是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的幸福、尊严和美好!



▲未来值得期许。

也正是因此,我们更应对自己保持一份信心,相信我们面对人生的波折没有那么脆弱,相信社会,相信世道,相信人心,相信中国,相信世界潮流大势,面朝文明、开放、法治等永恒的价值,我们有理由期许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们在新年来临之际栽种期许之树,期许未来的日子和阳光。

未来未必平坦,或有波折,但这些都难阻这棵树开花、结果,而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时间会给我们答案,答案就在我们前行的步履中。

不妨希冀,不妨应许。你好,2018!

http://www.sohu.com/a/213932762_616821
227#
 楼主| 发表于 2019-1-2 14:09:4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崇尚一种彻底的独立精神
——心影自拍(348         
王晓春
天涯社区有位网友叫“随便说说”,又名小泥童。我看常看他的帖子,其意见,我认同的比较多。我不知他的真实姓名和身份。今天见到了他的一段自白,很有同感。新的一年,我也正想自我表白一番,结果发现这位网友比我说得清楚。我的立场和他差不多,不过我更强调“大多数人”立场。转贴到这里,作为新年见面礼:
就思想角度,我崇尚一种彻底的独立精神,就言论角度,我崇尚一种有伦理底线的自由观点,这种底线就是对不同观点,可争辩即争辩,不可辩即脱离,任时间消化一切。从这种意义上,我对一切言之成理的左与右,都抱一种基本的尊重听取与尽力理解态度,而对一切走向极端化乃至愤怒化的极左极右,始终保持一种必要的警觉,因为,极左或者极右,之所以是极端化的,必然带有过度愤怒与仇恨情绪化的野蛮痕迹,极易越出健康的心理底线,并加剧整个社会向野蛮化陷落。因此,无论这个社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错乱与危机,作为一种对社会健康底线的烙守,在一个事实上还没有陷落于战乱的和平年代,对任何助长情绪仇恨化的极端言行,无论以极左的憎恨丑恶以求革命剥夺方式,还是极右的诅咒崩溃以求变天方式,我将始终保持一种高度警觉-----这应该是我作为一个哲学家的一点起码的思维操守。
http://bbs.tianya.cn/post-no01-526268-1.shtml
   201912
编辑:陈心茹
228#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 20:58:0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何林

229#
发表于 2019-2-14 18:24:2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写作角度与论据搜集

扒一扒《流浪地球》中的违纪违法行为[url=]廉洁四川[/url] [color=rgba(0, 0, 0, 0.298)]今天


嗨~廉友们!
近期火热的春节档电影
《流浪地球》看了没?

也许是职业病作祟
小编居然发现影片中
存在一些“违纪违法”行为
今天手痒~
咱们就一起来扒一扒!

友情提示:
以下内容含轻微剧透~😉


影片讲述的是在不远的将来,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地球面临被吞没的灭顶之灾。为拯救地球,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万座行星发动机,以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地球和人类就此踏上预计长达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




违纪违法行为一

刘启擅自破坏了学校的电力设施,带妹妹韩朵朵逃课出去玩。这在现实生活中是属于破坏公物以及违反校规校纪的。


违纪违法行为二

因为长期居住在地下城,刘启为了到地面上去看看,私自到黑市一哥那里制作假名牌证件。这在现实生活中属于违法行为,严重时可构成犯罪。


违纪违法行为三

影片中,刘启和妹妹来到地面后,偷拿爷爷的驾驶证,私自驾驶工程运输车。这在现实生活中属于无证驾驶的违法行为,也是交通法规所不允许的。


违纪违法行为四

刘启被拘留后,爷爷韩子昂为了救刘启出狱,拿蚯蚓干和VR影片“贿赂”警察。这在现实生活中属于向公职人员送红包礼金的行为,而收取服务对象礼品也是违反廉洁纪律的行为。


违纪违法行为五

影片中透露程序工程师李一一曾经利用职务之便,在行星发动机程序中擅自植入了“春节十二响”后门程序。这在现实生活中属于违反工作纪律的违纪行为。



违纪违法行为六

刘培强作为航天员在得到进入空间站冬眠仓的指示后,没有按照上级指示进行冬眠,后因怀疑人工智能叛逃,强行破坏了冬眠仓。这在现实生活中属于违反组织纪律的违纪行为。


违纪违法行为七

宇航员擅自将烈酒“伏特加”带入了空间站。这在现实生活中属于违反工作纪律的违纪行为。


违纪违法行为八

航天员刘培强为了营救地球脱离木星引力,不顾联合政府的反对,拒不执行人类“火种计划”的命令,执意破坏空间站数据库,利用空间站剩余的燃料去点燃木星。这在现实生活中属于违反组织纪律的违纪行为。


电影是艺术体现和对现实的升华,一切内容为剧情服务,影片中的违纪违法行为我们不必较真。

不过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纪律和法律是每位党员干部以及社会公民都应该遵循的准则。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纪律和法律的约束,要想做好每一件事情那只会是纸上谈兵。



最后,还要提醒您:
前路千万条,守纪第一条。
歧途陷阱深,亲人两行泪。


来源:雅安市纪委监委

编辑:李香霖

https://mp.weixin.qq.com/s/CHUfeuSKtw_KYnLUn7kbsg


230#
 楼主| 发表于 2019-2-24 21:00:1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杨琦钜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