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白雪 于 2012-2-25 14:14 编辑
王君超:当代报纸版面设计的发展趋势Tendency of Chinese News Design
当代报纸版面设计的发展趋势 王君超 (删节版将载《新闻与写作》2012年第3期,此为全文)
近年来,伴随着“报纸消亡论”的阴影和媒介融合的长足发展,世界报业的发展进入一个“不确定阶段”。相对于报业市场的变局,报纸版面设计的发展则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中国报纸通过不断的改版创新和与世界各国的大报同台竞技,使我国的版面设计呈现出全球化、凸显创意和理念更新等趋势。 一、 版面设计的全球化趋势 近几年兴盛的报纸改版潮,既是报纸迫于新媒体竞争、市场压力和受众需要的被动选择,同时也是融入世界报纸版面设计潮流、增强引导能力的主动选择。2011年8月,第8次改版的《南方日报》推出“增加导读“、“封面化”等措施,并宣称:“我们今天办报纸,不是单一的版面变革,而是全媒体时代的革故鼎新”;“《南方日报》八年七次改版,先后推出黄金瘦报、双封面等新形态,正是以开放的思维向世界报业变革新潮流学习与借鉴的结晶。”[1] 在报纸改版潮中,“形象载动信息”的西方视觉传播理念获得业界的高度认同。以大标题、大图片、小文章“两大一小”为主题的改版,在港台和大陆报界得到普及性的推广。作为省级党报的《辽宁日报》,注重“用全新的视觉理念提升报气。通过整合报纸视觉设计资源、调整办报思路,创立了一套中国式的严肃报纸视觉价值体系,并在业界进行标准输出。”[2]
被称为“国际语言”的版面语言依托视觉,虚化了文化背景、语言文字差别和意识形态偏见,孕育出版面设计这门“默默含笑的艺术”,也使得中国报纸版面得与世界接轨。“原来对于东西方版式设计有别存在多种论调,首选是中英文的区别,然后是东西方阅读习惯、最重要的是新闻观和价值观、还有文化差异、印刷水平等等。但通过这几年和国外同行的交流才发现,其实相似大于差异。”[3] 早在1941年4月,抗战时期的《大公报》就因为其报道和社论而赢得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的认可,使得中国报纸获得国际声誉。但在此后的漫长时期,由于意识形态和设计观念等原因,中国内地的报纸似乎与“世界标准”渐行渐远。这种局面终于在21世纪初被打破。一是中国报纸的发行量表现不俗。最近几年跻身“世界日报发行百强”的报纸稳定在20多家。二是版面设计屡获国际性大奖。在SND“全球最佳新闻设计大赛”上,我国的报纸屡有斩获。 从2005年《东方早报》参加SND与锡拉丘兹大学纽豪斯公共传播学院联合举办的“全球最佳新闻设计大赛”开始,中国报纸开始融入国际报纸版面评选的潮流;2008年,SND中文分会在上海成立。该会通过国际交流和每年一度的参赛活动,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报纸的版面设计与世界接轨。仅在2009年在第30届“世界最佳报纸设计大赛”中,中国报纸就获得17项单项奖,《重庆时报》“5·12汶川大地震国哀专题”版面、《辽沈晚报》的《奥运史迹》长卷均获银奖;2010年的第31届大赛,《华商晨报》 的“国庆长卷”特别报道获得金奖;2011年第32届大赛,中国报纸的获奖项数字上升到22,《辽宁日报》的“东北虎”版面获得金奖。 除在“全球最佳新闻设计大赛”有上乘表现外,《中国日报》和《重庆时报》还在美国新闻博物馆网站的“今日报纸头版”中占有一席之地,与港澳台地区的7家报纸一起,为这个全球化的报纸头版展示平台注入了“中国元素”。 二、 版面设计凸显创意 版面是报纸的“第一视觉”,具有传达信息、引导读者、传达美感等多重功能。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都市报一改主流报纸“重引导、轻视觉”的设计理念,率先刷新报纸“美编”的概念,将具有美术教育背景的平面艺术设计师引入编辑平台,以独特的艺术设计和审美创意引领了中国内地报纸版面设计新潮流。 上个世纪末,我国报纸的组版编辑多由文字编辑担纲、美术编辑协助;但在今天,多数报纸的组版是由设计师(设计总监、视觉总监、设计部主任)负责。二者的区别在于:后者强调了视觉对信息的承载作用和版面的审美功能。例如,过去报纸安排“要闻”多以内容取胜,在编排上多以区位优势、稿件配合、通栏大标题等手段突出其强势;但在今天的设计师手中,则更多地表现为视觉创意。如,获得第32届“全球最佳报纸新闻设计大赛”优秀奖的《辽宁日报》“发现辽宁”版(图1),设计师采用“单版变长卷”的形式,动态展示图文信息;采用泛黄的羊皮残卷设计突出主题;对手绘图形进行夸张和“出血”处理,则赋予读者较强的视觉冲击。
图一
报纸版面的设计弹性在于:它既是一个通过版面语言展示真实新闻内容的空间,同时也是一个通过艺术形式呈现信息、情感、美感有意义的空间。大量的平面设计师加入新闻版面设计的行列,不但为传统的版面设计带来了创意,同时也为艺术设计理论找到了一个新的试验场所。他们将表现主义、极简主义、写实主义的设计理论借鉴到新闻版面的设计,使得报纸版面设计创意凸显了“诉诸感情”、“极简设计”和“本土元素”三个关键词。 1.诉诸感情 以艺术创新手段表现强烈情感,而非严格遵循比例规范,是表现主义对传统写实主义的反叛。设计师在借鉴表现主义的理论,在设计版面时注重选取那些扣人心弦的“情感类”摄影作品予以包装、创新,从而达到引起注意、获得共鸣的效果。如图2的《德梅因纪事报》纪念9·11十周年的版面,用张大的瞳孔、折射的双子大厦影像和晶莹的泪滴形成创意,忧郁的蓝色、惨淡的灰色以及黑底反白的文字,都为版面的大标题《永志不忘》做了注脚,与读者产生共鸣。 图二 图三 图3是《重庆时报》“5·12汶川大地震国哀专题”中的版面之一。该版与其他几个版面一起获得2009年第30届“全球最佳报纸设计比赛”银奖。版面的主打图片呈现的是一个孩子泪流满面却竭力抑制的表情,极大地冲击着读者的视觉和泪腺。国际新闻设计协会中文分会总裁陆岭立( Lily Lu)女士认为,该专题“是一个融合了设计师情感的作品,只有把真正的情感融入版面而不是干巴巴地去设计,读者才能感受到这种情感,才能成功。”她还认为2009年的中文报纸在题材上有两大优势:地震和奥运。“一个哀一个喜,我们设计师要加重这种感情的份量,通过读者的眼睛送达内心产生共鸣。”[4] 2.极简设计 写实主义,尤其是“照相现实主义”( Photo- Realism)风格的版面设计是建构的、清晰、精细而具象的,它以复制、放大现实甚至堆彻形象为特征,主要靠复杂的图像关系传达信息、揭示主题,因为不需要读者更多的参与与联想,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属于“封闭式设计”(如表现911十周年的版面图4、图5)
图四
图五
极简风格的设计则是解构的、抽象的,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属于“开放的设计”。它尽可能少地使用复杂的形象、色彩和线条,追求“简单中见丰富”,倡导依靠读者的参与和联想来补充信息、延伸意义。因为信奉“少即是多”,因此极简的版面设计具有较大的创意空间。“极简”意味着删繁就简,用有限的设计资源将创意发挥到极致。《中国日报》设计总监比尔·盖斯帕(Bill Gaspard)认为,“简约的力量比数量来得更为重要”,因此,他要求对图片报道“无情地剪辑”,“精简再精简直到不能为止”。[5]曾发明“L”型设计的加拿大设计师露茜·拉卡瓦(Lucie Lacava)认为,“仅仅使用两种颜色就可以将一份报纸设计得精致典雅”。[6] 以9·11十周年纪念版为例。从新闻策划学的角度来看,这一事件并非“突发性事件”,事件本身也无太大的新闻价 值,只有靠创意的艺术设计,才能唤起读者的更多注意。图6的纽约《新闻日报》运用国贸双子大厦形状的极简设计,在旁边加上十周年的起止日期,如同温度计的刻度,只用两种颜色、两个柱形、6个数字,就营造出“环球同此凉热”的气氛;图7的德国《奥格斯堡大众报》突出了后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只用一种颜色加字体反白,以及双子大厦形状的模糊与倾斜,传达出“后9·11”的种种不确定性;图8西班牙《公众报》头版,在极简的“双塔”设计基础上使用“减法”,用空白色带斜切红色柱体,残损、不平衡的构图和强烈的色彩反差,达到了极简主义设计所追求的“骨架般本质”的效果。
图6
图7
图8
极简主义的设计一反“过度设计”的风格,提倡用最简单的视觉形象输出最大的信息量,因而是一种有效的传播。但是,极简的版面设计往往需要借助符号的帮助来传达信息、揭示意义。比如,图9的西班牙语《新先驱报》和图10的美国《安妮斯顿星报》都没有写实地表现双子大厦遭袭击时的滚滚浓烟、惊恐四散的人们和大厦再建时林立的脚手架,而是运用玫瑰花、美国国旗等公众所熟知的符号来表达情感和编辑部的态度。图11的西班牙报纸ARA也没有使用卡扎菲血肉模糊的照片甚至普通肖像照片,而是用墙上打在他名字上的红叉,揭示事件的意义和表达情感。
图9
图10
图11
3.本土元素
正如中国的电影艺术走向世界得益于民族文化因素一样,中国的版面设计走向世界,也不能将民族文化视为“包袱”,而应视为版面设计创意增值的因素。比如,“少则多,多则惑”的道家文化与国画的“以白当黑”,与极简主义的设计理念都有共通之处。 获得“第31届SND世界最佳新闻设计创作大赛”金奖的《华商晨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版面,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2009年8月开始,该报视觉部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而设计出连续刊出两个月之久的《中国画卷》系列版,就是创造性地使用了“画卷”这一中国元素。SND 副主席斯蒂夫·多西(Steve Dorsey)发来贺电称赞:“60天的时间里,每天的报纸夹缝中绘制一副有插图的画卷,并且这60副画正好能拼接出一幅有文化底蕴的中国雄伟画卷。这60个部分每一部分都能很好地体现出创作者的内涵以及报纸的风范。”[7] 三、 “新闻设计”的理念得到认同
随着近几年中国报纸版面的逐步国际化,“新闻设计”(news design)的概念逐步获得业界认同。在英文中,“新闻设计”是根据编辑和视觉指导方针,而在报纸版面上组织材料的过程。[8]“新闻设计”的概念包含但不限于“版面设计”。比如,“国际新闻设计协会”等主办的“全球最佳新闻设计大赛”评选共有19个类别,实际上涵盖了除文字编辑、报道策划以外的报纸编辑的其他内容。 引入“新闻设计”的概念对我国当代报纸的版面设计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是有利于明确新闻设计师的“新闻”本位。“新闻设计师”概念的积极倡导者——《都市时报》视觉总监廖小静认为:“新闻设计师必须是通过自身的专业能力,将事实美观呈现的同时还应当具备独特的视角和理解。”[9] 陆岭立强调:“新闻设计师对新闻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是最最重要的,优秀的新闻人是具有多种视觉化讲故事技能的多面手”。她认为:“我们不是单纯的版面设计师,不是艺术家,我们是新闻设计师。我们是新闻工作者使用视觉语言讲故事、讲好故事。视觉是我们的工具、渠道、平台。我们的作用和文字记者是一样的。” [10]辽宁报业传媒集团视觉总监张庆钧认为,“新闻设计师的基本功和新闻的修养是确立你是否能够优秀的重要基石。”[11]《中国日报》的设计总监比尔·盖斯帕(Bill Gaspard)认为,需兼备记者和艺术家的心态方能在这个行业里取得成功。[12] 二是有利于版面的设计理念回归新闻本位。由于大多数报纸的新闻设计师来自艺术设计界,他们基于专业习惯,往往从审美的角度出发设计报纸,在增加版面的艺术性和视觉愉悦的同时,难免会忽略版面的新闻价值。有的版面设计甚至采用夸张、渲染的手法强调视觉冲击,非但不能使设计为内容服务,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比如图12的局部版面,该版刊登一篇反映房产商在交易淡季表现的种种荒诞“楼市表情”报道,版面设计竟原封不动地用低俗广告作为配图,该报道还用低俗的广告语制作标题。如此设计不仅有违报道原意,且有哗众取宠之嫌
图12 版面设计回归新闻本位,也即维护了版面形式与内容的统一。陆岭立认为,“这些都取决于他们对新闻内容的深刻理解,对读者群阅读需求的了解和明确各自报纸讲故事的“声音”的定位, 然后熟练地使用视觉表达的技巧,运用板块化、网格化为设计结构,运用一切可视化的设计元素和形象–照片、图表、插图,字体处理等,设计出不同形式和设计风格的报纸,让不同受众群能感受到设计带给他们的阅读的方便和享受。”[13] 辽宁报业传媒集团视觉总监张庆钧认为,曾获“世界报纸版面创意大赛”金奖的《辽宁日报》“东北虎”版面(图13)“能够取胜原因很多,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形式对内容的服务达到了最佳。”“首先是题材选得好,虎年说虎,既有新闻性,又有中国特色,而内容涉及到动物保护与文化传承,又是一个世界普遍关注的话题。”[14]
图13
欧美与中国新闻设计的差异在于:“他们对设计的概念是建立在以功能为主导的意识下面探索和研究设计中的美的形式,而国内的设计很多都建立在以形式为主导的创意设计上。”而“造成国内新闻设计中存在的这种现象最重要的原因是设计者对新闻设计的概念理解不深,对新闻特性本身不了解,那在做设计时必定会造成设计的切入角度不同,设计流于形式,从而不能真正体现新闻设计的作用。”[15] 实际上,欧美的报纸设计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有的甚至虚张声势,以丑为美,甚至超越了道德的底线。如图14中的比利时、法国、马耳他、美国的报纸头版,都将卡扎菲之死的惨状予以自然主义、煽情主义地加以表现,制造“视觉暴力”的用意十分明显;图15的德国Taz Die Tageseitung报,则虚化掉了卡扎菲的面部,使之与黑色的背景融为一体,寓意不言自明。这一版面,无论设计创意还是视觉效果都高出一筹。 图14 图15
《科学发展立报 改革开放立报 解放思想立报》,《南方日报》2011年8月9日第二版。 [2]《张庆钧:圣路易斯,SND的视觉巅峰之旅》,
http://www.sndchinese.cn/asp/content.asp?id=102。
[3]王国庆:《东方早报:SND大赛是一个标准》:
http://www.sndchinese.cn/asp/content.asp?id=54。
[4]何舒静:《本报对话SND主席马特·曼斯菲尔德 时报作品让我们惊叹》,《重庆时报》2009年3月21日T2版。
[6] SND20:5 Questions Lucie Lacava,
http://www.snd20.org/lucielacava.html。
[7] 《中文报纸首个SND金奖被<华商晨报>摘得,SND总部发来贺词及评语》,http://www.sndchinese.cn/asp/content.asp?id=57。
[8] 英文维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News_design。
[9]廖小静:《什么是新闻设计师?》, http://www.newsdesigner.cn/blog/Individual1.asp?UserID=4&id=866
[10]陆岭立:用视觉语言讲好故事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http://www.sndchinese.cn/asp/content.asp?id=87。
[11]张庆钧:圣路易斯,SND的视觉巅峰之旅
http://www.sndchinese.cn/asp/content.asp?id=102。
[12] Bridget O’Donnell:《2010 SND北京新闻设计师沙龙全记录》http://www.sndchinese.cn/asp/content.asp?id=80。
[13]《陆岭立:用视觉语言讲好故事》,http://media.stu.edu.cn/?p=9516。
[14]《一只虎的诞生——辽报集团视觉总监张庆钧解析金奖背后的故事》,
http://www.sndchinese.cn/asp/content.asp?id=91&Page=2。
[15] 《徐少林学习手记:SND新媒体新闻设计论坛学习体会》
http://media.stu.edu.cn/?p=9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