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编辑学案例

[复制链接]
201#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21:30:4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传媒老王[url=http://weibo.com/verify][/url]:【今日看头版】包头晚报,大家评下


转发(16)|评论(4)12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20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11:01:2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陈振烨:这就叫力度//@任卫新: 这就叫真正的“通报”。大家不妨也通报一下吧。
@传媒老王[url=http://weibo.com/verify][/url]:大家对今天昆明的都市报头版上都一起发通告这事如何看?


转发(32)|评论(34)18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2)| 收藏| 评论(1)
20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12:57:2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偏安一隅也安然:看着你两个2B说这种话我就气愤,那是你老婆啊,相当于你女儿母亲,你还是站着啊,2B//@VV要改变: 真的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庄表伟: 。 //@偏安一隅也安然: 我对次头版不反感,这样的男人值得千夫所指。有这样的性格,就该承受这种压力,我认为,他该以死谢罪以拯救软弱的灵魂
@报纸观察:【每日版面】看到这个头版,瞬间,惊了!


转发(545)|评论(186)今天 11:27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收藏| 评论 12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20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2 20:06:3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沈伯韩:标题也很雷~//@浦峰捉影: 现在的版式真是越来越有想象力 了//@趙小問: //@Ivanzhong1984: 哈哈哈哈,今天各种封面各种乐~ //@北溟游鱼游溟北:// @潇湘晨报胡旺 : // @卢辉红 : // @报纸观察 :转发微博
@报纸观察:【每日版面】调侃国足,语不惊人死不休

收起|查看大图|向左转|向右转

转发(446)|评论(81)今天 15:21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收藏| 评论 18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20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5 12:56:3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策划
张攻关://@环球人物杂志: 看看这篇长微博,是否有你的影子?
@破酥粑粑[url=http://weibo.com/verify][/url]:【封面】在做“生于70年代”这个策划时,编辑部的“50后”、“80后”与“70后”坐在一起,进行了长时间的争议——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写“70后”?“70后”是批什么样的人?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本刊编辑部采访了大批“70后”名人和普通人,回答了这两个问题。对70年代一代人的命运,饱含激情,充满思考


转发|评论(3)11月14日 09:41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收藏| 评论 27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206#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5 20:12:0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想做一名网络编辑必须具备的个人素质

    在网络编辑招聘中,我发现几乎所有人对“编辑”职业都是一无所知。大概60%的求职者抱着“以游戏爱好为毕生事业”的狂热心态;20%则向往网络上的文字工作职业,但几乎不了解文字工作;还有20%就是求职心切,看见什么工作都瞎投简历。
  有一个通例,在应聘中表现出对游戏越狂热,越执着的求职者,其个人条件就越差。除了懵懂和热情他们还剩下什么?反而是另一些同样熟悉游戏,却并不沉迷的玩家,能够抽出相当的时间用于游戏之外的才能积累,能关注游戏攻略之外的更多种类的资讯,他们具备做编辑更好的潜质。
  
  我经常问面试者三个问题:
  
  1、你对编辑这份职业了解多少?
  
  2、你上网除了玩游戏,看游戏资讯,聊天,在线听歌看电影之外,还经常做哪些事情?
  
  3、你认为大学的三年或者四年里,除了老师教给你的本专业课程,你还学到什么东西?
  
  每个以编辑为求职目的的应届大学生,都应该以此自问,很尖锐地问下去,不要给自己找任何借口,不要轻易原谅自己。问完了,完全没有羞愧感,或者羞愧无地的人,多半不适合做编辑。而感到几分自省,尤其又能从这三个问题中有所得的人,可以尝试着去投一份简历。
  
  我认为一个具备编辑潜质的人,应该有如下的才能,大部分都满足了,这才有可能成长为一个好编辑。我个人对编辑的要求,说是业内最苛刻也不为过。所以大家不妨作一个参考。如果你都达标了,那么求职于国内任何游戏网站都会很有竞争力。
  
网络编辑必备素质:
  
  
一、资讯专业性
  
  一个好的编辑,应该是工作所涉及知识领域的专家,至少是理论专家。以游戏行业为例子,你做专区编辑,就应该是这款游戏的资讯专家;你做新闻编辑,就应该对所有的网游,所有的厂商,对运营和渠道,对所有的行业动态都有俯瞰式的了解;你做评测编辑,就应该对不低于50款网络游戏有着客观深入的研究,有自己犀利透彻的分析观点。
  
  不管做什么分工的编辑,有一些条件是共通的。最起码要对不低于3款网络游戏有着深入的体验研究,投入其中任何一款游戏的时间最好在4个月以上。只精通1款,2款,那是不够的,不能在工作中做到触类旁通。
  
  然后,还需要俯瞰式框架式地了解不低于20款游戏。“俯瞰式,框架式”,意味着你投入这款游戏的时间不低于一周,有过一定的切身体验,同时花了很多时间去了解这些游戏的资料,设定和系统,去观察它的方方面面。对于这些游戏的优点,缺点,特色,你都有比较全面的掌握——虽然未必深入细腻。这样才能保证在一个较宽的资讯面上,对编辑工作所涉及的游戏作出横纵向的分析把握。
  很多人来我这里面试,问他,比较投入地玩过多少游戏?答:“XX是我最爱的游戏,我玩了三年”。他在这个瞬间就被淘汰了。我招聘的是综合编辑,需要游戏资讯专家,但不仅仅是某一款游戏的专家。编辑制作资讯给数以十万计,百万计的读者浏览,不单单是给你的同伴浏览。你只了解不到8款游戏,只喜欢其中的两三款,以后遇到数倍于此的你不喜欢的游戏,你怎么办,强打精神还是敷衍了事?
  
  因此一个好的编辑,不应当过分偏爱,其游戏兴趣通常较为广泛,能了解不同类别玩家的偏好和想法。否则你根本不懂、不爱、也不关心,怎知晓内容的好坏优劣。
  
二、资讯敏感性
  
  我将网络编辑素质分为三大件:“信息触觉,资讯技术,媒体姿态”。其中信息触觉依赖先天的资质更多,资讯技术和媒体姿态则更依赖开始编辑工作后的职业素质培养。


想做一名网络编辑必须具备的个人素质(2)
  
  编辑是成天跟资讯打交道的工作,你去检索信息,锁定信息,提炼信息,整合信息,发布信息,终其一日都沉浸在信息之海里。别人能发现的文章,你也看到了,转过来发布了,那没什么稀奇。如果你能找到别人看不到的信息,或者是大家都找到的信息被你以更漂亮的手法给处理出来,这就是“编辑技术”。
  
  事实上,大部分优质信息都处于化石一般的埋藏状态,只露出蛛丝马迹让你去嗅探。编辑得去像考古工作者一样发掘它们,或者像生物工作者一样小心翼翼地培育它们,甚至拿出百米冲刺的速度飞奔跟进。对于资讯价值的敏锐细腻的判断,就是资讯的敏感性。
  
  一篇官方新闻,一篇论坛热贴,一份排行榜单,你从里边看到了什么有价值的信息吗?你可以采取怎样的手法去发掘、培育,把信息关键点从平庸厚重的硬壳中剥离出来,放大于读者面前?一个只懂得机械转载的网站编辑注定是平庸而无趣的。真正的编辑工作,是淘金式的技术工作,是从海量的垃圾信息之中搜寻,发现,提炼,聚合,加工**的创造性工作。
  
  优秀的编辑必须具备对资讯广泛的好奇心,这是基本条件。看得越多,才会有越多的可能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网络之大,什么内容没有?但你每天除了打游戏,就是看专区,最多去门户网站看看今日要闻,或者去起点找玄幻小说YY一把,这就证明你的知识面和资讯兴趣面都很窄。如果你缺乏广泛阅读的兴致和耐心,对于编辑职业来说,这是致命的。
  
  一个合格的编辑应该有频繁浏览不低于五个大型网站的习惯,包括门户网站和专业网站;应该有泡不低于一个论坛的习惯,乐于作为论坛参与者而非单纯的浏览者;应该建立对搜索引擎顽固的依赖性,善于娴熟而高频率地使用搜索引擎,有“万事先百度”的耐心和好奇。
  我经常对编辑讲,从表象上看,编辑的表层部分就是“广泛检索,海量阅读,价值提炼,标题命中”这四部曲。检索的技巧和耐心,阅读的数量和效率,以及价值提炼和标题命中的精度,这些都是做编辑必备的素质。深挖,多看,敏感,才能赶在别人前面找到好内容。你今天更新的内容比别的网站编辑好,点击数高,读者反应热烈,做编辑的成就感就在这里。
  
三、文字专业性
  
  有一个误区,认为做编辑就应该有很好的文笔,所以不少写手跃跃欲试,打算投笔从编。2002年某业内超一流写手被某业内大牌杂志辞退,试用期都没过,就是这个误区的实证。
  
  其二,还有一种广泛的观点认为,做编辑对个人文笔没有什么要求,能发贴就能做编辑。此话相当之扯淡。诚然,一个好编辑并非一个好的作者,但是作为文字的审阅者,编辑必须具备对汉语言优秀的判断鉴别能力。任何具备这样鉴别能力的人,他本身的文笔也必不会差。
  
  编辑自己需要什么类型的文笔?我的回复是:“严谨,清晰,准确”。在大多数时候,编辑并非资讯的提供者,而是资讯的发布者。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站编辑就可以一字不书。对于芜杂信息的技术性处理同样需要高明的文字技巧——你必须把自己的话说清楚,或者帮助别人把话给整理清楚,叙述明白,让读者能看懂,看出味道来。
  
  因此,“前言、编者注和结语”是最常见的编辑文体。精彩的部分并非身为编辑的文字表现,但很多时候需要编辑用文字来引导读者去更方便,更深入,更有效率地了解一篇文章;或是对原文作大刀阔斧的剪接、砍削、重点标注等文字技术处理。做编辑并不需要文字天花乱坠,如果你的文字扰乱了读者的注意力,这反倒是愚蠢做法。
  
  与此同时,对编辑而言更加重要的是对文字的判断力,鉴别力,文字归根结底是信息的载体,就像是奶粉融化在水中。怎样的文字是读者乐于接受的?怎样的文字又是读者不易吸收的?怎样的文字是有感染力的?怎样的文字是无趣的,空洞的,枯燥乏味的?

 
  别说评估别人的文字了,就连正确评估自己的文字能力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毕竟中国的语文教育是如此失败。在我的面试表格上,大部分大学生填写了自己的文字水准为“中等”,但事实上九成半的面试者文字水准为“不入流”。部分人认为自己文笔相当出色,理由则是“我经常去论坛发贴”,或者“我高中作文分数不俗”;也有自称热爱创作的人,以500字以内的即兴发贴为“主要创作方式”。所以,我建议应聘者以如下的标准来进行自我审视。
  如果你向往一份编辑的职业,就必须具备阅读和创作的习惯。最适合编辑的练习性文体是杂谈随感,抒情散文或心情小说对编辑而言意义不是很大,攻略心得则全无作用可言。
  
  平均每个月创作内容完整的文章应不低于5000字,形式上没有什么限制,Blog,论坛发贴,媒体投稿都可以,但必须是完整的,认真书写的内容。你应该很适应2000字左右的单篇创作,但不要轻易尝试1万字以上的单篇,那容易坏手。
  
  促成你创作最大的动力是“有感而发”,这同时也证明了你勤于思考。
  
  此外,从文字素养自我提高的角度上来看,我还建议有志于编辑的朋友少看点YY玄幻,多进行传统意义上的纸质文学阅读。每个月订阅不低于2份大型传统期刊(不局限于文学类),尽可能看一些现代文学著作,每三个月阅读一部国外小说。
  
四、其他素质
  
  做一个好编辑,还应该具备一些别的素质,列举如下:
  
  1、耐心细致
  
  我问任何一个求职者,你是否能做到“耐心细致”,他都点头,事实上我问任何一项优良品质,他都乱点头。可见假大空之流毒深远。这些代表着优良品质的名词,没人认为自己不具备,而真正具备者只有十之一二。
  
  出道最简单的题目,搜索一个游戏的热门话题,你有耐心翻多少页论坛或搜索引擎,你翻到多少页的时候会出现难以按捺的烦躁情绪?你不妨先去翻看20页试试,仔细阅读每一条标题,平均每页点击阅读内容不低于三篇。20页,这是一个最起码的门槛。在编辑工作中几乎每天都会经历到。
  
  2、网络社交
  
  网站的竞争往往拼的并非专业技术,而是资源。对游戏网站来说,这些资源包括社区,作者,记者,工会等等。掌握资源不仅仅依靠网站的品牌优势,历史积累,同样也需要编辑的交际手腕。交际能力强悍的编辑更容易掌握额外的资源,也就能抢先得到更多的第一手内容。如果一个1000人的中型公会只为你提供稿件和素材,效果可想而知。
  
  3、想象力、逻辑理解能力、客观精神、诚实守信、责任感,条理性
  
  这些都是很空洞的概念,谁都不认为自己没有,因此仅作列举即可。就我多年管理的经验来看,天分聪颖者的数量不到应聘者中的三分之一,而能完全具备以上这些优秀品质的人,其数量只是天分聪颖者的三分之一。可谓良材难求。
  
  能力,即使傻子都能提高,而工作态度多年不变的人如过江之鲫。态度通常决定一个人做事的方式,在大部分情况下,做事的方式可以直接左右其结果。因此我更看重可信的品质,宁肯放弃轻浮的天才。所谓职场上的“态度决定论”,正是此意。
  
  以上,就是我对一个应聘游戏编辑的玩家所提出的要求。如果你发现自己和这些要求的差距很大,只是想碰碰运气,那么我保证,这一次你的运气并不好。
  
  希望这篇对网络编辑素质的分析文章能对你的职业生涯有所帮助。

http://www.cnbianji.com/school/knowledge/2010/1113/149.html

20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10:14:0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我的检讨

2011-11-16 17:09:00|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
大中小
[url=]订阅[/url]




故意把最后两个字都颠倒过来,一时传为笑谈。 这样的笑话我也有。比如孔融的朋友“脂习”,就被我误为“习脂”,跟前面所说那位翰林的错误,如出一辙。幸亏后来被金文明先生看出,这才得以改正。又比如“累累如丧家之犬”,居然被我写成“落落如丧家之犬”,错得连自己都莫名其妙。但错了就是错了。白纸黑字,不容抵赖。被人嘲讽,也是活该。 其实不要说是著作,就连我的人生,又何尝没有“错别字”?这样算下来,不错的,大约就只有那点理想和追求了。 遂赋七律一首,以为自嘲── 雕龙其实是雕虫,四十年来犹未工。 东扯西拉猫狗斗,南腔北调马牛风。 子孙有量装孙子,翁仲无端作仲翁。 百 孔千疮君莫笑,有时魂梦与人同。 谨以此文集,告慰母亲大人的在天之灵! 易中天 2010年12月23日 初稿 2011年4月1日 改定 《易中天文集》共16卷,已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目前当当网有售。 本文刊载于2011年9月7日《南方都市报》,责任编辑刘炜茗──《易中天文集》总后记
──《易中天文集》总后记 十六卷本的文集终于编完,很累。 再累也得有个交代。从第一卷到第十六卷,文集所收之文字,最早写于1980年,最晚2010年,跨度整整三十年。但这并非三十年著作之全部。与人合作的,如《艺术教育学》(重庆出版社1989)、《黄与蓝的交响》(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人的确证:人类学艺术原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艺术的特征》(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汉代风云人物》(东方出版社2006)、《从星空到心灵》(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都没有收进来。另外,《新译〈国语〉读本》(台湾三民书局1995)、《大话方言》(原名《西北风,东南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香港三联2004)和《成都方式》(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也不收入。算了吧!十六卷,四百多万字,评个“劳摸”,也够条件了。 其实,不收入文集的,还有1980年以前的作品。至于大量没有发表、出版的成品或半成品,此刻都装在纸箱子里,单等“老鼠的牙齿去批判”。 实际上,我也曾想过,是不是不要出文集,只出一套四卷本或者六卷本的“精选集”?但后来发现很难。一方面,手心手背都是肉。自家养的孩子,总归自家看着俊。另方面,硬要说某些著作就是“精品”,也未免“王婆卖瓜”。总之,书多好的少,挑也挑不了,不如统统当作大白菜,论堆卖。 然而,挑不出精品,却挑得出毛病。这些毛病,有的可算“软肋”,有的就是“硬伤”。软肋可以不问,硬伤却不能不管。2010年2月11日,《中华读书报》发表李蓬勃先生的文章,指出了《汉代风云人物》一书的“十大硬伤”。虽然李先生很客气地称之为“瑜中微瑕”,但我自己清楚,那些恐怕都不是什么“微瑕”,而是“肿瘤

十六卷本的文集终于编完,很累。
──《易中天文集》总后记 十六卷本的文集终于编完,很累。 再累也得有个交代。从第一卷到第十六卷,文集所收之文字,最早写于1980年,最晚2010年,跨度整整三十年。但这并非三十年著作之全部。与人合作的,如《艺术教育学》(重庆出版社1989)、《黄与蓝的交响》(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人的确证:人类学艺术原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艺术的特征》(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汉代风云人物》(东方出版社2006)、《从星空到心灵》(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都没有收进来。另外,《新译〈国语〉读本》(台湾三民书局1995)、《大话方言》(原名《西北风,东南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香港三联2004)和《成都方式》(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也不收入。算了吧!十六卷,四百多万字,评个“劳摸”,也够条件了。 其实,不收入文集的,还有1980年以前的作品。至于大量没有发表、出版的成品或半成品,此刻都装在纸箱子里,单等“老鼠的牙齿去批判”。 实际上,我也曾想过,是不是不要出文集,只出一套四卷本或者六卷本的“精选集”?但后来发现很难。一方面,手心手背都是肉。自家养的孩子,总归自家看着俊。另方面,硬要说某些著作就是“精品”,也未免“王婆卖瓜”。总之,书多好的少,挑也挑不了,不如统统当作大白菜,论堆卖。 然而,挑不出精品,却挑得出毛病。这些毛病,有的可算“软肋”,有的就是“硬伤”。软肋可以不问,硬伤却不能不管。2010年2月11日,《中华读书报》发表李蓬勃先生的文章,指出了《汉代风云人物》一书的“十大硬伤”。虽然李先生很客气地称之为“瑜中微瑕”,但我自己清楚,那些恐怕都不是什么“微瑕”,而是“肿瘤
再累也得有个交代。从第一卷到第十六卷,文集所收之文字,最早写于1980──《易中天文集》总后记 十六卷本的文集终于编完,很累。 再累也得有个交代。从第一卷到第十六卷,文集所收之文字,最早写于1980年,最晚2010年,跨度整整三十年。但这并非三十年著作之全部。与人合作的,如《艺术教育学》(重庆出版社1989)、《黄与蓝的交响》(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人的确证:人类学艺术原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艺术的特征》(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汉代风云人物》(东方出版社2006)、《从星空到心灵》(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都没有收进来。另外,《新译〈国语〉读本》(台湾三民书局1995)、《大话方言》(原名《西北风,东南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香港三联2004)和《成都方式》(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也不收入。算了吧!十六卷,四百多万字,评个“劳摸”,也够条件了。 其实,不收入文集的,还有1980年以前的作品。至于大量没有发表、出版的成品或半成品,此刻都装在纸箱子里,单等“老鼠的牙齿去批判”。 实际上,我也曾想过,是不是不要出文集,只出一套四卷本或者六卷本的“精选集”?但后来发现很难。一方面,手心手背都是肉。自家养的孩子,总归自家看着俊。另方面,硬要说某些著作就是“精品”,也未免“王婆卖瓜”。总之,书多好的少,挑也挑不了,不如统统当作大白菜,论堆卖。 然而,挑不出精品,却挑得出毛病。这些毛病,有的可算“软肋”,有的就是“硬伤”。软肋可以不问,硬伤却不能不管。2010年2月11日,《中华读书报》发表李蓬勃先生的文章,指出了《汉代风云人物》一书的“十大硬伤”。虽然李先生很客气地称之为“瑜中微瑕”,但我自己清楚,那些恐怕都不是什么“微瑕”,而是“肿瘤年,最晚2010年,跨度整整三十年。但这并非三十年著作之全部。与人合作的,如《艺术教育学》(重庆出版社故意把最后两个字都颠倒过来,一时传为笑谈。 这样的笑话我也有。比如孔融的朋友“脂习”,就被我误为“习脂”,跟前面所说那位翰林的错误,如出一辙。幸亏后来被金文明先生看出,这才得以改正。又比如“累累如丧家之犬”,居然被我写成“落落如丧家之犬”,错得连自己都莫名其妙。但错了就是错了。白纸黑字,不容抵赖。被人嘲讽,也是活该。 其实不要说是著作,就连我的人生,又何尝没有“错别字”?这样算下来,不错的,大约就只有那点理想和追求了。 遂赋七律一首,以为自嘲── 雕龙其实是雕虫,四十年来犹未工。 东扯西拉猫狗斗,南腔北调马牛风。 子孙有量装孙子,翁仲无端作仲翁。 百 孔千疮君莫笑,有时魂梦与人同。 谨以此文集,告慰母亲大人的在天之灵! 易中天 2010年12月23日 初稿 2011年4月1日 改定 《易中天文集》共16卷,已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目前当当网有售。 本文刊载于2011年9月7日《南方都市报》,责任编辑刘炜茗1989)、《黄与蓝的交响》(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故意把最后两个字都颠倒过来,一时传为笑谈。 这样的笑话我也有。比如孔融的朋友“脂习”,就被我误为“习脂”,跟前面所说那位翰林的错误,如出一辙。幸亏后来被金文明先生看出,这才得以改正。又比如“累累如丧家之犬”,居然被我写成“落落如丧家之犬”,错得连自己都莫名其妙。但错了就是错了。白纸黑字,不容抵赖。被人嘲讽,也是活该。 其实不要说是著作,就连我的人生,又何尝没有“错别字”?这样算下来,不错的,大约就只有那点理想和追求了。 遂赋七律一首,以为自嘲── 雕龙其实是雕虫,四十年来犹未工。 东扯西拉猫狗斗,南腔北调马牛风。 子孙有量装孙子,翁仲无端作仲翁。 百 孔千疮君莫笑,有时魂梦与人同。 谨以此文集,告慰母亲大人的在天之灵! 易中天 2010年12月23日 初稿 2011年4月1日 改定 《易中天文集》共16卷,已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目前当当网有售。 本文刊载于2011年9月7日《南方都市报》,责任编辑刘炜茗),《人的确证:人类学艺术原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艺术的特征》(湖南人民出版社故意把最后两个字都颠倒过来,一时传为笑谈。 这样的笑话我也有。比如孔融的朋友“脂习”,就被我误为“习脂”,跟前面所说那位翰林的错误,如出一辙。幸亏后来被金文明先生看出,这才得以改正。又比如“累累如丧家之犬”,居然被我写成“落落如丧家之犬”,错得连自己都莫名其妙。但错了就是错了。白纸黑字,不容抵赖。被人嘲讽,也是活该。 其实不要说是著作,就连我的人生,又何尝没有“错别字”?这样算下来,不错的,大约就只有那点理想和追求了。 遂赋七律一首,以为自嘲── 雕龙其实是雕虫,四十年来犹未工。 东扯西拉猫狗斗,南腔北调马牛风。 子孙有量装孙子,翁仲无端作仲翁。 百 孔千疮君莫笑,有时魂梦与人同。 谨以此文集,告慰母亲大人的在天之灵! 易中天 2010年12月23日 初稿 2011年4月1日 改定 《易中天文集》共16卷,已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目前当当网有售。 本文刊载于2011年9月7日《南方都市报》,责任编辑刘炜茗2002)、《汉代风云人物》(东方出版社2006
)、《从星空到心灵》(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都没有收进来。另外,《新译
〈国语〉读本》(台湾三民书局1995──《易中天文集》总后记 十六卷本的文集终于编完,很累。 再累也得有个交代。从第一卷到第十六卷,文集所收之文字,最早写于1980年,最晚2010年,跨度整整三十年。但这并非三十年著作之全部。与人合作的,如《艺术教育学》(重庆出版社1989)、《黄与蓝的交响》(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人的确证:人类学艺术原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艺术的特征》(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汉代风云人物》(东方出版社2006)、《从星空到心灵》(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都没有收进来。另外,《新译〈国语〉读本》(台湾三民书局1995)、《大话方言》(原名《西北风,东南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香港三联2004)和《成都方式》(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也不收入。算了吧!十六卷,四百多万字,评个“劳摸”,也够条件了。 其实,不收入文集的,还有1980年以前的作品。至于大量没有发表、出版的成品或半成品,此刻都装在纸箱子里,单等“老鼠的牙齿去批判”。 实际上,我也曾想过,是不是不要出文集,只出一套四卷本或者六卷本的“精选集”?但后来发现很难。一方面,手心手背都是肉。自家养的孩子,总归自家看着俊。另方面,硬要说某些著作就是“精品”,也未免“王婆卖瓜”。总之,书多好的少,挑也挑不了,不如统统当作大白菜,论堆卖。 然而,挑不出精品,却挑得出毛病。这些毛病,有的可算“软肋”,有的就是“硬伤”。软肋可以不问,硬伤却不能不管。2010年2月11日,《中华读书报》发表李蓬勃先生的文章,指出了《汉代风云人物》一书的“十大硬伤”。虽然李先生很客气地称之为“瑜中微瑕”,但我自己清楚,那些恐怕都不是什么“微瑕”,而是“肿瘤)、《大话方言》(原名《西北风,东南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香港三联──《易中天文集》总后记 十六卷本的文集终于编完,很累。 再累也得有个交代。从第一卷到第十六卷,文集所收之文字,最早写于1980年,最晚2010年,跨度整整三十年。但这并非三十年著作之全部。与人合作的,如《艺术教育学》(重庆出版社1989)、《黄与蓝的交响》(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人的确证:人类学艺术原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艺术的特征》(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汉代风云人物》(东方出版社2006)、《从星空到心灵》(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都没有收进来。另外,《新译〈国语〉读本》(台湾三民书局1995)、《大话方言》(原名《西北风,东南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香港三联2004)和《成都方式》(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也不收入。算了吧!十六卷,四百多万字,评个“劳摸”,也够条件了。 其实,不收入文集的,还有1980年以前的作品。至于大量没有发表、出版的成品或半成品,此刻都装在纸箱子里,单等“老鼠的牙齿去批判”。 实际上,我也曾想过,是不是不要出文集,只出一套四卷本或者六卷本的“精选集”?但后来发现很难。一方面,手心手背都是肉。自家养的孩子,总归自家看着俊。另方面,硬要说某些著作就是“精品”,也未免“王婆卖瓜”。总之,书多好的少,挑也挑不了,不如统统当作大白菜,论堆卖。 然而,挑不出精品,却挑得出毛病。这些毛病,有的可算“软肋”,有的就是“硬伤”。软肋可以不问,硬伤却不能不管。2010年2月11日,《中华读书报》发表李蓬勃先生的文章,指出了《汉代风云人物》一书的“十大硬伤”。虽然李先生很客气地称之为“瑜中微瑕”,但我自己清楚,那些恐怕都不是什么“微瑕”,而是“肿瘤2004)和《成都方式》(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
),也不收入。算了吧!十六卷,四百多万字,评个“劳摸”,也够条件了。
其实,不收入文集的,还有──《易中天文集》总后记 十六卷本的文集终于编完,很累。 再累也得有个交代。从第一卷到第十六卷,文集所收之文字,最早写于1980年,最晚2010年,跨度整整三十年。但这并非三十年著作之全部。与人合作的,如《艺术教育学》(重庆出版社1989)、《黄与蓝的交响》(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人的确证:人类学艺术原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艺术的特征》(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汉代风云人物》(东方出版社2006)、《从星空到心灵》(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都没有收进来。另外,《新译〈国语〉读本》(台湾三民书局1995)、《大话方言》(原名《西北风,东南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香港三联2004)和《成都方式》(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也不收入。算了吧!十六卷,四百多万字,评个“劳摸”,也够条件了。 其实,不收入文集的,还有1980年以前的作品。至于大量没有发表、出版的成品或半成品,此刻都装在纸箱子里,单等“老鼠的牙齿去批判”。 实际上,我也曾想过,是不是不要出文集,只出一套四卷本或者六卷本的“精选集”?但后来发现很难。一方面,手心手背都是肉。自家养的孩子,总归自家看着俊。另方面,硬要说某些著作就是“精品”,也未免“王婆卖瓜”。总之,书多好的少,挑也挑不了,不如统统当作大白菜,论堆卖。 然而,挑不出精品,却挑得出毛病。这些毛病,有的可算“软肋”,有的就是“硬伤”。软肋可以不问,硬伤却不能不管。2010年2月11日,《中华读书报》发表李蓬勃先生的文章,指出了《汉代风云人物》一书的“十大硬伤”。虽然李先生很客气地称之为“瑜中微瑕”,但我自己清楚,那些恐怕都不是什么“微瑕”,而是“肿瘤1980年以前的作品。至于大量没有发表、出版的成品或半成品,此刻都装在纸箱子里,单等“老鼠的牙齿去批判”。
故意把最后两个字都颠倒过来,一时传为笑谈。 这样的笑话我也有。比如孔融的朋友“脂习”,就被我误为“习脂”,跟前面所说那位翰林的错误,如出一辙。幸亏后来被金文明先生看出,这才得以改正。又比如“累累如丧家之犬”,居然被我写成“落落如丧家之犬”,错得连自己都莫名其妙。但错了就是错了。白纸黑字,不容抵赖。被人嘲讽,也是活该。 其实不要说是著作,就连我的人生,又何尝没有“错别字”?这样算下来,不错的,大约就只有那点理想和追求了。 遂赋七律一首,以为自嘲── 雕龙其实是雕虫,四十年来犹未工。 东扯西拉猫狗斗,南腔北调马牛风。 子孙有量装孙子,翁仲无端作仲翁。 百 孔千疮君莫笑,有时魂梦与人同。 谨以此文集,告慰母亲大人的在天之灵! 易中天 2010年12月23日 初稿 2011年4月1日 改定 《易中天文集》共16卷,已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目前当当网有售。 本文刊载于2011年9月7日《南方都市报》,责任编辑刘炜茗 实际上,我也曾想过,是不是不要出文集,只出一套四卷本或者六卷本的“精选集”?但后来发现很难。一方面,手心手背都是肉。自家养的孩子,总归自家看着俊。另方面,硬要说某些著作就是“精品”,也未免“王婆卖瓜”。总之,书多好的少,挑也挑不了,不如统统当作大白菜,论堆卖。
然而,挑不出精品,却挑得出毛病。这些毛病,有的可算“软肋”,有的就是“硬伤”。软肋可以不问,硬伤却不能不管。
20102”。何况,这样的“肿瘤”,《汉代风云人物》当中有,其他书里面,也未必没有。 于是,我委托《光明日报》策划部主任单三娅,辗转联系到李蓬勃先生,向他表示衷心感谢,并将部分著作寄去,请他继续挑错。其实应该感谢的,还有许多人。比如《品三国》的责任校对唐让之先生,《咬文嚼字》编辑部的金文明先生,都帮我纠正了不少错误。也有一些读者,或来信,或发帖,热心地指出各处疏漏。能够回复的,我都以各种方式表示了谢意和歉意。未能回复的,谨在此一并致谢和致歉!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某些错误,在再版重印时已经改了过来。未能纠正的,本次收入文集则一律不作修改,而采取加注的方式来改正。这样做,一是为了向历史负责,二是为了给自己敲警钟。第三,也算是充当一回“反面教员”。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两则笑话。一则是外国的,有点“黄”。这笑话说,有一天,某神父开车带一妙龄女郎出行。途中,神父忍不住把自己的手,放在了女郎的大腿上。女郎笑问:神父,《圣经》第某章某节怎么说来着?神父满脸通红,慌忙把手收回。回家后,神父急查《圣经》,才发现那句话竟是:如果你能再深入一点,就能得到更多的快乐。于是,该神父痛心疾首地说:这都是专业水平不高给害的呀! 另一则笑话是中国的,叫《翁仲》。所谓“翁仲”,原本是匈奴的祭天神像,大约在秦汉时引入中国。初为铜制,号曰“金人”。后来,则专指陵墓前面及神道两侧的文武官员石像,也包括动物和瑞兽造型的石像。有一次,乾隆皇帝路过一座古墓,看见这些石像,便问随扈的翰林学士“是什么”,其中一位答曰“仲翁”。这就搞颠倒了。于是,乾隆将他发配到山东去当通判,并赋打油诗一首曰:翁仲缘何曰仲翁,十年窗下欠夫功;而今不得入林翰,罚汝山东作判通。这诗11日,《中华读书报》发表李蓬勃先生的文章,指出了《汉代风云人物》一书的“十大硬伤”。虽然李先生很客气地称之为“瑜中微瑕”,但我自己清楚,那些恐怕都不是什么“微瑕”,而是“肿瘤”。何况,这样的“肿瘤”,《汉代风云人物》当中有,其他书里面,也未必没有。

于是,我委托《光明日报》策划部主任单三娅,辗转联系到李蓬勃先生,向他表示衷心感谢,并将部分著作寄去,请他继续挑错。其实应该感谢的,还有许多人。比如《品三国》的责任校对唐让之先生,《咬文嚼字》编辑部的金文明先生,都帮我纠正了不少错误。也有一些读者,或来信,或发帖,热心地指出各处疏漏。能够回复的,我都以各种方式表示了谢意和歉意。未能回复的,谨在此一并致谢和致歉!
──《易中天文集》总后记 十六卷本的文集终于编完,很累。 再累也得有个交代。从第一卷到第十六卷,文集所收之文字,最早写于1980年,最晚2010年,跨度整整三十年。但这并非三十年著作之全部。与人合作的,如《艺术教育学》(重庆出版社1989)、《黄与蓝的交响》(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人的确证:人类学艺术原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艺术的特征》(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汉代风云人物》(东方出版社2006)、《从星空到心灵》(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都没有收进来。另外,《新译〈国语〉读本》(台湾三民书局1995)、《大话方言》(原名《西北风,东南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香港三联2004)和《成都方式》(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也不收入。算了吧!十六卷,四百多万字,评个“劳摸”,也够条件了。 其实,不收入文集的,还有1980年以前的作品。至于大量没有发表、出版的成品或半成品,此刻都装在纸箱子里,单等“老鼠的牙齿去批判”。 实际上,我也曾想过,是不是不要出文集,只出一套四卷本或者六卷本的“精选集”?但后来发现很难。一方面,手心手背都是肉。自家养的孩子,总归自家看着俊。另方面,硬要说某些著作就是“精品”,也未免“王婆卖瓜”。总之,书多好的少,挑也挑不了,不如统统当作大白菜,论堆卖。 然而,挑不出精品,却挑得出毛病。这些毛病,有的可算“软肋”,有的就是“硬伤”。软肋可以不问,硬伤却不能不管。2010年2月11日,《中华读书报》发表李蓬勃先生的文章,指出了《汉代风云人物》一书的“十大硬伤”。虽然李先生很客气地称之为“瑜中微瑕”,但我自己清楚,那些恐怕都不是什么“微瑕”,而是“肿瘤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某些错误,在再版重印时已经改了过来。未能纠正的,本次收入文集则一律不作修改,而采取加注的方式来改正。这样做,一是为了向历史负责,二是为了给自己敲警钟。第三,也算是充当一回“反面教员”。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两则笑话。一则是外国的,有点“黄”。这笑话说,有一天,某神父开车带一妙龄女郎出行。途中,神父忍不住把自己的手,放在了女郎的大腿上。女郎笑问:神父,《圣经》第某章某节怎么说来着?神父满脸通红,慌忙把手收回。回家后,神父急查《圣经》,才发现那句话竟是:如果你能再深入一点,就能得到更多的快乐。于是,该神父痛心疾首地说:这都是专业水平不高给害的呀!

另一则笑话是中国的,叫《翁仲》。所谓“翁仲”,原本是”。何况,这样的“肿瘤”,《汉代风云人物》当中有,其他书里面,也未必没有。 于是,我委托《光明日报》策划部主任单三娅,辗转联系到李蓬勃先生,向他表示衷心感谢,并将部分著作寄去,请他继续挑错。其实应该感谢的,还有许多人。比如《品三国》的责任校对唐让之先生,《咬文嚼字》编辑部的金文明先生,都帮我纠正了不少错误。也有一些读者,或来信,或发帖,热心地指出各处疏漏。能够回复的,我都以各种方式表示了谢意和歉意。未能回复的,谨在此一并致谢和致歉!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某些错误,在再版重印时已经改了过来。未能纠正的,本次收入文集则一律不作修改,而采取加注的方式来改正。这样做,一是为了向历史负责,二是为了给自己敲警钟。第三,也算是充当一回“反面教员”。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两则笑话。一则是外国的,有点“黄”。这笑话说,有一天,某神父开车带一妙龄女郎出行。途中,神父忍不住把自己的手,放在了女郎的大腿上。女郎笑问:神父,《圣经》第某章某节怎么说来着?神父满脸通红,慌忙把手收回。回家后,神父急查《圣经》,才发现那句话竟是:如果你能再深入一点,就能得到更多的快乐。于是,该神父痛心疾首地说:这都是专业水平不高给害的呀! 另一则笑话是中国的,叫《翁仲》。所谓“翁仲”,原本是匈奴的祭天神像,大约在秦汉时引入中国。初为铜制,号曰“金人”。后来,则专指陵墓前面及神道两侧的文武官员石像,也包括动物和瑞兽造型的石像。有一次,乾隆皇帝路过一座古墓,看见这些石像,便问随扈的翰林学士“是什么”,其中一位答曰“仲翁”。这就搞颠倒了。于是,乾隆将他发配到山东去当通判,并赋打油诗一首曰:翁仲缘何曰仲翁,十年窗下欠夫功;而今不得入林翰,罚汝山东作判通。这诗匈奴
的祭天神像,大约在秦汉时引入中国。初为铜制,号曰“──《易中天文集》总后记 十六卷本的文集终于编完,很累。 再累也得有个交代。从第一卷到第十六卷,文集所收之文字,最早写于1980年,最晚2010年,跨度整整三十年。但这并非三十年著作之全部。与人合作的,如《艺术教育学》(重庆出版社1989)、《黄与蓝的交响》(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人的确证:人类学艺术原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艺术的特征》(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汉代风云人物》(东方出版社2006)、《从星空到心灵》(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都没有收进来。另外,《新译〈国语〉读本》(台湾三民书局1995)、《大话方言》(原名《西北风,东南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香港三联2004)和《成都方式》(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也不收入。算了吧!十六卷,四百多万字,评个“劳摸”,也够条件了。 其实,不收入文集的,还有1980年以前的作品。至于大量没有发表、出版的成品或半成品,此刻都装在纸箱子里,单等“老鼠的牙齿去批判”。 实际上,我也曾想过,是不是不要出文集,只出一套四卷本或者六卷本的“精选集”?但后来发现很难。一方面,手心手背都是肉。自家养的孩子,总归自家看着俊。另方面,硬要说某些著作就是“精品”,也未免“王婆卖瓜”。总之,书多好的少,挑也挑不了,不如统统当作大白菜,论堆卖。 然而,挑不出精品,却挑得出毛病。这些毛病,有的可算“软肋”,有的就是“硬伤”。软肋可以不问,硬伤却不能不管。2010年2月11日,《中华读书报》发表李蓬勃先生的文章,指出了《汉代风云人物》一书的“十大硬伤”。虽然李先生很客气地称之为“瑜中微瑕”,但我自己清楚,那些恐怕都不是什么“微瑕”,而是“肿瘤金人”。后来,则专指”。何况,这样的“肿瘤”,《汉代风云人物》当中有,其他书里面,也未必没有。 于是,我委托《光明日报》策划部主任单三娅,辗转联系到李蓬勃先生,向他表示衷心感谢,并将部分著作寄去,请他继续挑错。其实应该感谢的,还有许多人。比如《品三国》的责任校对唐让之先生,《咬文嚼字》编辑部的金文明先生,都帮我纠正了不少错误。也有一些读者,或来信,或发帖,热心地指出各处疏漏。能够回复的,我都以各种方式表示了谢意和歉意。未能回复的,谨在此一并致谢和致歉!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某些错误,在再版重印时已经改了过来。未能纠正的,本次收入文集则一律不作修改,而采取加注的方式来改正。这样做,一是为了向历史负责,二是为了给自己敲警钟。第三,也算是充当一回“反面教员”。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两则笑话。一则是外国的,有点“黄”。这笑话说,有一天,某神父开车带一妙龄女郎出行。途中,神父忍不住把自己的手,放在了女郎的大腿上。女郎笑问:神父,《圣经》第某章某节怎么说来着?神父满脸通红,慌忙把手收回。回家后,神父急查《圣经》,才发现那句话竟是:如果你能再深入一点,就能得到更多的快乐。于是,该神父痛心疾首地说:这都是专业水平不高给害的呀! 另一则笑话是中国的,叫《翁仲》。所谓“翁仲”,原本是匈奴的祭天神像,大约在秦汉时引入中国。初为铜制,号曰“金人”。后来,则专指陵墓前面及神道两侧的文武官员石像,也包括动物和瑞兽造型的石像。有一次,乾隆皇帝路过一座古墓,看见这些石像,便问随扈的翰林学士“是什么”,其中一位答曰“仲翁”。这就搞颠倒了。于是,乾隆将他发配到山东去当通判,并赋打油诗一首曰:翁仲缘何曰仲翁,十年窗下欠夫功;而今不得入林翰,罚汝山东作判通。这诗”。何况,这样的“肿瘤”,《汉代风云人物》当中有,其他书里面,也未必没有。 于是,我委托《光明日报》策划部主任单三娅,辗转联系到李蓬勃先生,向他表示衷心感谢,并将部分著作寄去,请他继续挑错。其实应该感谢的,还有许多人。比如《品三国》的责任校对唐让之先生,《咬文嚼字》编辑部的金文明先生,都帮我纠正了不少错误。也有一些读者,或来信,或发帖,热心地指出各处疏漏。能够回复的,我都以各种方式表示了谢意和歉意。未能回复的,谨在此一并致谢和致歉!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某些错误,在再版重印时已经改了过来。未能纠正的,本次收入文集则一律不作修改,而采取加注的方式来改正。这样做,一是为了向历史负责,二是为了给自己敲警钟。第三,也算是充当一回“反面教员”。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两则笑话。一则是外国的,有点“黄”。这笑话说,有一天,某神父开车带一妙龄女郎出行。途中,神父忍不住把自己的手,放在了女郎的大腿上。女郎笑问:神父,《圣经》第某章某节怎么说来着?神父满脸通红,慌忙把手收回。回家后,神父急查《圣经》,才发现那句话竟是:如果你能再深入一点,就能得到更多的快乐。于是,该神父痛心疾首地说:这都是专业水平不高给害的呀! 另一则笑话是中国的,叫《翁仲》。所谓“翁仲”,原本是匈奴的祭天神像,大约在秦汉时引入中国。初为铜制,号曰“金人”。后来,则专指陵墓前面及神道两侧的文武官员石像,也包括动物和瑞兽造型的石像。有一次,乾隆皇帝路过一座古墓,看见这些石像,便问随扈的翰林学士“是什么”,其中一位答曰“仲翁”。这就搞颠倒了。于是,乾隆将他发配到山东去当通判,并赋打油诗一首曰:翁仲缘何曰仲翁,十年窗下欠夫功;而今不得入林翰,罚汝山东作判通。这诗陵墓前面及
神道”。何况,这样的“肿瘤”,《汉代风云人物》当中有,其他书里面,也未必没有。 于是,我委托《光明日报》策划部主任单三娅,辗转联系到李蓬勃先生,向他表示衷心感谢,并将部分著作寄去,请他继续挑错。其实应该感谢的,还有许多人。比如《品三国》的责任校对唐让之先生,《咬文嚼字》编辑部的金文明先生,都帮我纠正了不少错误。也有一些读者,或来信,或发帖,热心地指出各处疏漏。能够回复的,我都以各种方式表示了谢意和歉意。未能回复的,谨在此一并致谢和致歉!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某些错误,在再版重印时已经改了过来。未能纠正的,本次收入文集则一律不作修改,而采取加注的方式来改正。这样做,一是为了向历史负责,二是为了给自己敲警钟。第三,也算是充当一回“反面教员”。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两则笑话。一则是外国的,有点“黄”。这笑话说,有一天,某神父开车带一妙龄女郎出行。途中,神父忍不住把自己的手,放在了女郎的大腿上。女郎笑问:神父,《圣经》第某章某节怎么说来着?神父满脸通红,慌忙把手收回。回家后,神父急查《圣经》,才发现那句话竟是:如果你能再深入一点,就能得到更多的快乐。于是,该神父痛心疾首地说:这都是专业水平不高给害的呀! 另一则笑话是中国的,叫《翁仲》。所谓“翁仲”,原本是匈奴的祭天神像,大约在秦汉时引入中国。初为铜制,号曰“金人”。后来,则专指陵墓前面及神道两侧的文武官员石像,也包括动物和瑞兽造型的石像。有一次,乾隆皇帝路过一座古墓,看见这些石像,便问随扈的翰林学士“是什么”,其中一位答曰“仲翁”。这就搞颠倒了。于是,乾隆将他发配到山东去当通判,并赋打油诗一首曰:翁仲缘何曰仲翁,十年窗下欠夫功;而今不得入林翰,罚汝山东作判通。这诗两侧的文武官员石像,也包括动物和瑞兽造型的石像。有一次,乾隆皇帝路过一座古墓,看见这些石像,便问随扈的翰林学士“是什么”,其中一位答曰“仲翁”。这就搞颠倒了。于是,乾隆将他发配到山东去当通判,并赋打油诗一首曰:翁仲缘何曰仲翁,十年窗下欠夫功;而今不得入林翰,罚汝山东作判通。这诗故意把最后两个字都颠倒过来,一时传为笑谈。
这样的笑话我也有。比如孔融的朋友“脂习”,就被我误为“习脂”,跟前面所说那位翰林的错误,如出一辙。幸亏后来被金文明先生看出,这才得以改正。又比如“累累如丧家之犬”,居然被我写成“落落如丧家之犬”,错得连自己都莫名其妙。但错了就是错了。白纸黑字,不容抵赖。被人嘲讽,也是活该。
故意把最后两个字都颠倒过来,一时传为笑谈。 这样的笑话我也有。比如孔融的朋友“脂习”,就被我误为“习脂”,跟前面所说那位翰林的错误,如出一辙。幸亏后来被金文明先生看出,这才得以改正。又比如“累累如丧家之犬”,居然被我写成“落落如丧家之犬”,错得连自己都莫名其妙。但错了就是错了。白纸黑字,不容抵赖。被人嘲讽,也是活该。 其实不要说是著作,就连我的人生,又何尝没有“错别字”?这样算下来,不错的,大约就只有那点理想和追求了。 遂赋七律一首,以为自嘲── 雕龙其实是雕虫,四十年来犹未工。 东扯西拉猫狗斗,南腔北调马牛风。 子孙有量装孙子,翁仲无端作仲翁。 百 孔千疮君莫笑,有时魂梦与人同。 谨以此文集,告慰母亲大人的在天之灵! 易中天 2010年12月23日 初稿 2011年4月1日 改定 《易中天文集》共16卷,已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目前当当网有售。 本文刊载于2011年9月7日《南方都市报》,责任编辑刘炜茗
其实不要说是著作,就连我的人生,又何尝没有“错别字”?这样算下来,不错的,大约就只有那点理想和追求了。
故意把最后两个字都颠倒过来,一时传为笑谈。 这样的笑话我也有。比如孔融的朋友“脂习”,就被我误为“习脂”,跟前面所说那位翰林的错误,如出一辙。幸亏后来被金文明先生看出,这才得以改正。又比如“累累如丧家之犬”,居然被我写成“落落如丧家之犬”,错得连自己都莫名其妙。但错了就是错了。白纸黑字,不容抵赖。被人嘲讽,也是活该。 其实不要说是著作,就连我的人生,又何尝没有“错别字”?这样算下来,不错的,大约就只有那点理想和追求了。 遂赋七律一首,以为自嘲── 雕龙其实是雕虫,四十年来犹未工。 东扯西拉猫狗斗,南腔北调马牛风。 子孙有量装孙子,翁仲无端作仲翁。 百 孔千疮君莫笑,有时魂梦与人同。 谨以此文集,告慰母亲大人的在天之灵! 易中天 2010年12月23日 初稿 2011年4月1日 改定 《易中天文集》共16卷,已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目前当当网有售。 本文刊载于2011年9月7日《南方都市报》,责任编辑刘炜茗 遂赋七律一首,以为自嘲──


雕龙其实是雕虫,四十年来犹未工。

东扯西拉猫狗斗,南腔北调马牛风。
──《易中天文集》总后记 十六卷本的文集终于编完,很累。 再累也得有个交代。从第一卷到第十六卷,文集所收之文字,最早写于1980年,最晚2010年,跨度整整三十年。但这并非三十年著作之全部。与人合作的,如《艺术教育学》(重庆出版社1989)、《黄与蓝的交响》(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人的确证:人类学艺术原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艺术的特征》(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汉代风云人物》(东方出版社2006)、《从星空到心灵》(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都没有收进来。另外,《新译〈国语〉读本》(台湾三民书局1995)、《大话方言》(原名《西北风,东南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香港三联2004)和《成都方式》(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也不收入。算了吧!十六卷,四百多万字,评个“劳摸”,也够条件了。 其实,不收入文集的,还有1980年以前的作品。至于大量没有发表、出版的成品或半成品,此刻都装在纸箱子里,单等“老鼠的牙齿去批判”。 实际上,我也曾想过,是不是不要出文集,只出一套四卷本或者六卷本的“精选集”?但后来发现很难。一方面,手心手背都是肉。自家养的孩子,总归自家看着俊。另方面,硬要说某些著作就是“精品”,也未免“王婆卖瓜”。总之,书多好的少,挑也挑不了,不如统统当作大白菜,论堆卖。 然而,挑不出精品,却挑得出毛病。这些毛病,有的可算“软肋”,有的就是“硬伤”。软肋可以不问,硬伤却不能不管。2010年2月11日,《中华读书报》发表李蓬勃先生的文章,指出了《汉代风云人物》一书的“十大硬伤”。虽然李先生很客气地称之为“瑜中微瑕”,但我自己清楚,那些恐怕都不是什么“微瑕”,而是“肿瘤子孙有量装孙子,翁仲无端作仲翁。
百 孔千疮君莫笑,有时魂梦与人同。
──《易中天文集》总后记 十六卷本的文集终于编完,很累。 再累也得有个交代。从第一卷到第十六卷,文集所收之文字,最早写于1980年,最晚2010年,跨度整整三十年。但这并非三十年著作之全部。与人合作的,如《艺术教育学》(重庆出版社1989)、《黄与蓝的交响》(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人的确证:人类学艺术原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艺术的特征》(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汉代风云人物》(东方出版社2006)、《从星空到心灵》(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都没有收进来。另外,《新译〈国语〉读本》(台湾三民书局1995)、《大话方言》(原名《西北风,东南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香港三联2004)和《成都方式》(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也不收入。算了吧!十六卷,四百多万字,评个“劳摸”,也够条件了。 其实,不收入文集的,还有1980年以前的作品。至于大量没有发表、出版的成品或半成品,此刻都装在纸箱子里,单等“老鼠的牙齿去批判”。 实际上,我也曾想过,是不是不要出文集,只出一套四卷本或者六卷本的“精选集”?但后来发现很难。一方面,手心手背都是肉。自家养的孩子,总归自家看着俊。另方面,硬要说某些著作就是“精品”,也未免“王婆卖瓜”。总之,书多好的少,挑也挑不了,不如统统当作大白菜,论堆卖。 然而,挑不出精品,却挑得出毛病。这些毛病,有的可算“软肋”,有的就是“硬伤”。软肋可以不问,硬伤却不能不管。2010年2月11日,《中华读书报》发表李蓬勃先生的文章,指出了《汉代风云人物》一书的“十大硬伤”。虽然李先生很客气地称之为“瑜中微瑕”,但我自己清楚,那些恐怕都不是什么“微瑕”,而是“肿瘤

”。何况,这样的“肿瘤”,《汉代风云人物》当中有,其他书里面,也未必没有。 于是,我委托《光明日报》策划部主任单三娅,辗转联系到李蓬勃先生,向他表示衷心感谢,并将部分著作寄去,请他继续挑错。其实应该感谢的,还有许多人。比如《品三国》的责任校对唐让之先生,《咬文嚼字》编辑部的金文明先生,都帮我纠正了不少错误。也有一些读者,或来信,或发帖,热心地指出各处疏漏。能够回复的,我都以各种方式表示了谢意和歉意。未能回复的,谨在此一并致谢和致歉!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某些错误,在再版重印时已经改了过来。未能纠正的,本次收入文集则一律不作修改,而采取加注的方式来改正。这样做,一是为了向历史负责,二是为了给自己敲警钟。第三,也算是充当一回“反面教员”。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两则笑话。一则是外国的,有点“黄”。这笑话说,有一天,某神父开车带一妙龄女郎出行。途中,神父忍不住把自己的手,放在了女郎的大腿上。女郎笑问:神父,《圣经》第某章某节怎么说来着?神父满脸通红,慌忙把手收回。回家后,神父急查《圣经》,才发现那句话竟是:如果你能再深入一点,就能得到更多的快乐。于是,该神父痛心疾首地说:这都是专业水平不高给害的呀! 另一则笑话是中国的,叫《翁仲》。所谓“翁仲”,原本是匈奴的祭天神像,大约在秦汉时引入中国。初为铜制,号曰“金人”。后来,则专指陵墓前面及神道两侧的文武官员石像,也包括动物和瑞兽造型的石像。有一次,乾隆皇帝路过一座古墓,看见这些石像,便问随扈的翰林学士“是什么”,其中一位答曰“仲翁”。这就搞颠倒了。于是,乾隆将他发配到山东去当通判,并赋打油诗一首曰:翁仲缘何曰仲翁,十年窗下欠夫功;而今不得入林翰,罚汝山东作判通。这诗 谨以此文集,告慰母亲大人的在天之灵!

故意把最后两个字都颠倒过来,一时传为笑谈。 这样的笑话我也有。比如孔融的朋友“脂习”,就被我误为“习脂”,跟前面所说那位翰林的错误,如出一辙。幸亏后来被金文明先生看出,这才得以改正。又比如“累累如丧家之犬”,居然被我写成“落落如丧家之犬”,错得连自己都莫名其妙。但错了就是错了。白纸黑字,不容抵赖。被人嘲讽,也是活该。 其实不要说是著作,就连我的人生,又何尝没有“错别字”?这样算下来,不错的,大约就只有那点理想和追求了。 遂赋七律一首,以为自嘲── 雕龙其实是雕虫,四十年来犹未工。 东扯西拉猫狗斗,南腔北调马牛风。 子孙有量装孙子,翁仲无端作仲翁。 百 孔千疮君莫笑,有时魂梦与人同。 谨以此文集,告慰母亲大人的在天之灵! 易中天 2010年12月23日 初稿 2011年4月1日 改定 《易中天文集》共16卷,已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目前当当网有售。 本文刊载于2011年9月7日《南方都市报》,责任编辑刘炜茗



易中天
──《易中天文集》总后记 十六卷本的文集终于编完,很累。 再累也得有个交代。从第一卷到第十六卷,文集所收之文字,最早写于1980年,最晚2010年,跨度整整三十年。但这并非三十年著作之全部。与人合作的,如《艺术教育学》(重庆出版社1989)、《黄与蓝的交响》(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人的确证:人类学艺术原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艺术的特征》(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汉代风云人物》(东方出版社2006)、《从星空到心灵》(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都没有收进来。另外,《新译〈国语〉读本》(台湾三民书局1995)、《大话方言》(原名《西北风,东南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香港三联2004)和《成都方式》(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也不收入。算了吧!十六卷,四百多万字,评个“劳摸”,也够条件了。 其实,不收入文集的,还有1980年以前的作品。至于大量没有发表、出版的成品或半成品,此刻都装在纸箱子里,单等“老鼠的牙齿去批判”。 实际上,我也曾想过,是不是不要出文集,只出一套四卷本或者六卷本的“精选集”?但后来发现很难。一方面,手心手背都是肉。自家养的孩子,总归自家看着俊。另方面,硬要说某些著作就是“精品”,也未免“王婆卖瓜”。总之,书多好的少,挑也挑不了,不如统统当作大白菜,论堆卖。 然而,挑不出精品,却挑得出毛病。这些毛病,有的可算“软肋”,有的就是“硬伤”。软肋可以不问,硬伤却不能不管。2010年2月11日,《中华读书报》发表李蓬勃先生的文章,指出了《汉代风云人物》一书的“十大硬伤”。虽然李先生很客气地称之为“瑜中微瑕”,但我自己清楚,那些恐怕都不是什么“微瑕”,而是“肿瘤

2010故意把最后两个字都颠倒过来,一时传为笑谈。 这样的笑话我也有。比如孔融的朋友“脂习”,就被我误为“习脂”,跟前面所说那位翰林的错误,如出一辙。幸亏后来被金文明先生看出,这才得以改正。又比如“累累如丧家之犬”,居然被我写成“落落如丧家之犬”,错得连自己都莫名其妙。但错了就是错了。白纸黑字,不容抵赖。被人嘲讽,也是活该。 其实不要说是著作,就连我的人生,又何尝没有“错别字”?这样算下来,不错的,大约就只有那点理想和追求了。 遂赋七律一首,以为自嘲── 雕龙其实是雕虫,四十年来犹未工。 东扯西拉猫狗斗,南腔北调马牛风。 子孙有量装孙子,翁仲无端作仲翁。 百 孔千疮君莫笑,有时魂梦与人同。 谨以此文集,告慰母亲大人的在天之灵! 易中天 2010年12月23日 初稿 2011年4月1日 改定 《易中天文集》共16卷,已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目前当当网有售。 本文刊载于2011年9月7日《南方都市报》,责任编辑刘炜茗12故意把最后两个字都颠倒过来,一时传为笑谈。 这样的笑话我也有。比如孔融的朋友“脂习”,就被我误为“习脂”,跟前面所说那位翰林的错误,如出一辙。幸亏后来被金文明先生看出,这才得以改正。又比如“累累如丧家之犬”,居然被我写成“落落如丧家之犬”,错得连自己都莫名其妙。但错了就是错了。白纸黑字,不容抵赖。被人嘲讽,也是活该。 其实不要说是著作,就连我的人生,又何尝没有“错别字”?这样算下来,不错的,大约就只有那点理想和追求了。 遂赋七律一首,以为自嘲── 雕龙其实是雕虫,四十年来犹未工。 东扯西拉猫狗斗,南腔北调马牛风。 子孙有量装孙子,翁仲无端作仲翁。 百 孔千疮君莫笑,有时魂梦与人同。 谨以此文集,告慰母亲大人的在天之灵! 易中天 2010年12月23日 初稿 2011年4月1日 改定 《易中天文集》共16卷,已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目前当当网有售。 本文刊载于2011年9月7日《南方都市报》,责任编辑刘炜茗23 初稿
故意把最后两个字都颠倒过来,一时传为笑谈。 这样的笑话我也有。比如孔融的朋友“脂习”,就被我误为“习脂”,跟前面所说那位翰林的错误,如出一辙。幸亏后来被金文明先生看出,这才得以改正。又比如“累累如丧家之犬”,居然被我写成“落落如丧家之犬”,错得连自己都莫名其妙。但错了就是错了。白纸黑字,不容抵赖。被人嘲讽,也是活该。 其实不要说是著作,就连我的人生,又何尝没有“错别字”?这样算下来,不错的,大约就只有那点理想和追求了。 遂赋七律一首,以为自嘲── 雕龙其实是雕虫,四十年来犹未工。 东扯西拉猫狗斗,南腔北调马牛风。 子孙有量装孙子,翁仲无端作仲翁。 百 孔千疮君莫笑,有时魂梦与人同。 谨以此文集,告慰母亲大人的在天之灵! 易中天 2010年12月23日 初稿 2011年4月1日 改定 《易中天文集》共16卷,已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目前当当网有售。 本文刊载于2011年9月7日《南方都市报》,责任编辑刘炜茗

──《易中天文集》总后记 十六卷本的文集终于编完,很累。 再累也得有个交代。从第一卷到第十六卷,文集所收之文字,最早写于1980年,最晚2010年,跨度整整三十年。但这并非三十年著作之全部。与人合作的,如《艺术教育学》(重庆出版社1989)、《黄与蓝的交响》(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人的确证:人类学艺术原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艺术的特征》(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汉代风云人物》(东方出版社2006)、《从星空到心灵》(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都没有收进来。另外,《新译〈国语〉读本》(台湾三民书局1995)、《大话方言》(原名《西北风,东南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香港三联2004)和《成都方式》(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也不收入。算了吧!十六卷,四百多万字,评个“劳摸”,也够条件了。 其实,不收入文集的,还有1980年以前的作品。至于大量没有发表、出版的成品或半成品,此刻都装在纸箱子里,单等“老鼠的牙齿去批判”。 实际上,我也曾想过,是不是不要出文集,只出一套四卷本或者六卷本的“精选集”?但后来发现很难。一方面,手心手背都是肉。自家养的孩子,总归自家看着俊。另方面,硬要说某些著作就是“精品”,也未免“王婆卖瓜”。总之,书多好的少,挑也挑不了,不如统统当作大白菜,论堆卖。 然而,挑不出精品,却挑得出毛病。这些毛病,有的可算“软肋”,有的就是“硬伤”。软肋可以不问,硬伤却不能不管。2010年2月11日,《中华读书报》发表李蓬勃先生的文章,指出了《汉代风云人物》一书的“十大硬伤”。虽然李先生很客气地称之为“瑜中微瑕”,但我自己清楚,那些恐怕都不是什么“微瑕”,而是“肿瘤
20114”。何况,这样的“肿瘤”,《汉代风云人物》当中有,其他书里面,也未必没有。 于是,我委托《光明日报》策划部主任单三娅,辗转联系到李蓬勃先生,向他表示衷心感谢,并将部分著作寄去,请他继续挑错。其实应该感谢的,还有许多人。比如《品三国》的责任校对唐让之先生,《咬文嚼字》编辑部的金文明先生,都帮我纠正了不少错误。也有一些读者,或来信,或发帖,热心地指出各处疏漏。能够回复的,我都以各种方式表示了谢意和歉意。未能回复的,谨在此一并致谢和致歉!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某些错误,在再版重印时已经改了过来。未能纠正的,本次收入文集则一律不作修改,而采取加注的方式来改正。这样做,一是为了向历史负责,二是为了给自己敲警钟。第三,也算是充当一回“反面教员”。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两则笑话。一则是外国的,有点“黄”。这笑话说,有一天,某神父开车带一妙龄女郎出行。途中,神父忍不住把自己的手,放在了女郎的大腿上。女郎笑问:神父,《圣经》第某章某节怎么说来着?神父满脸通红,慌忙把手收回。回家后,神父急查《圣经》,才发现那句话竟是:如果你能再深入一点,就能得到更多的快乐。于是,该神父痛心疾首地说:这都是专业水平不高给害的呀! 另一则笑话是中国的,叫《翁仲》。所谓“翁仲”,原本是匈奴的祭天神像,大约在秦汉时引入中国。初为铜制,号曰“金人”。后来,则专指陵墓前面及神道两侧的文武官员石像,也包括动物和瑞兽造型的石像。有一次,乾隆皇帝路过一座古墓,看见这些石像,便问随扈的翰林学士“是什么”,其中一位答曰“仲翁”。这就搞颠倒了。于是,乾隆将他发配到山东去当通判,并赋打油诗一首曰:翁仲缘何曰仲翁,十年窗下欠夫功;而今不得入林翰,罚汝山东作判通。这诗1 ──《易中天文集》总后记 十六卷本的文集终于编完,很累。 再累也得有个交代。从第一卷到第十六卷,文集所收之文字,最早写于1980年,最晚2010年,跨度整整三十年。但这并非三十年著作之全部。与人合作的,如《艺术教育学》(重庆出版社1989)、《黄与蓝的交响》(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人的确证:人类学艺术原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艺术的特征》(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汉代风云人物》(东方出版社2006)、《从星空到心灵》(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都没有收进来。另外,《新译〈国语〉读本》(台湾三民书局1995)、《大话方言》(原名《西北风,东南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香港三联2004)和《成都方式》(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也不收入。算了吧!十六卷,四百多万字,评个“劳摸”,也够条件了。 其实,不收入文集的,还有1980年以前的作品。至于大量没有发表、出版的成品或半成品,此刻都装在纸箱子里,单等“老鼠的牙齿去批判”。 实际上,我也曾想过,是不是不要出文集,只出一套四卷本或者六卷本的“精选集”?但后来发现很难。一方面,手心手背都是肉。自家养的孩子,总归自家看着俊。另方面,硬要说某些著作就是“精品”,也未免“王婆卖瓜”。总之,书多好的少,挑也挑不了,不如统统当作大白菜,论堆卖。 然而,挑不出精品,却挑得出毛病。这些毛病,有的可算“软肋”,有的就是“硬伤”。软肋可以不问,硬伤却不能不管。2010年2月11日,《中华读书报》发表李蓬勃先生的文章,指出了《汉代风云人物》一书的“十大硬伤”。虽然李先生很客气地称之为“瑜中微瑕”,但我自己清楚,那些恐怕都不是什么“微瑕”,而是“肿瘤 改定




《易中天文集》共16卷,已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目前当当网有售。
故意把最后两个字都颠倒过来,一时传为笑谈。 这样的笑话我也有。比如孔融的朋友“脂习”,就被我误为“习脂”,跟前面所说那位翰林的错误,如出一辙。幸亏后来被金文明先生看出,这才得以改正。又比如“累累如丧家之犬”,居然被我写成“落落如丧家之犬”,错得连自己都莫名其妙。但错了就是错了。白纸黑字,不容抵赖。被人嘲讽,也是活该。 其实不要说是著作,就连我的人生,又何尝没有“错别字”?这样算下来,不错的,大约就只有那点理想和追求了。 遂赋七律一首,以为自嘲── 雕龙其实是雕虫,四十年来犹未工。 东扯西拉猫狗斗,南腔北调马牛风。 子孙有量装孙子,翁仲无端作仲翁。 百 孔千疮君莫笑,有时魂梦与人同。 谨以此文集,告慰母亲大人的在天之灵! 易中天 2010年12月23日 初稿 2011年4月1日 改定 《易中天文集》共16卷,已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目前当当网有售。 本文刊载于2011年9月7日《南方都市报》,责任编辑刘炜茗 本文刊载于2011──《易中天文集》总后记 十六卷本的文集终于编完,很累。 再累也得有个交代。从第一卷到第十六卷,文集所收之文字,最早写于1980年,最晚2010年,跨度整整三十年。但这并非三十年著作之全部。与人合作的,如《艺术教育学》(重庆出版社1989)、《黄与蓝的交响》(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人的确证:人类学艺术原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艺术的特征》(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汉代风云人物》(东方出版社2006)、《从星空到心灵》(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都没有收进来。另外,《新译〈国语〉读本》(台湾三民书局1995)、《大话方言》(原名《西北风,东南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香港三联2004)和《成都方式》(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也不收入。算了吧!十六卷,四百多万字,评个“劳摸”,也够条件了。 其实,不收入文集的,还有1980年以前的作品。至于大量没有发表、出版的成品或半成品,此刻都装在纸箱子里,单等“老鼠的牙齿去批判”。 实际上,我也曾想过,是不是不要出文集,只出一套四卷本或者六卷本的“精选集”?但后来发现很难。一方面,手心手背都是肉。自家养的孩子,总归自家看着俊。另方面,硬要说某些著作就是“精品”,也未免“王婆卖瓜”。总之,书多好的少,挑也挑不了,不如统统当作大白菜,论堆卖。 然而,挑不出精品,却挑得出毛病。这些毛病,有的可算“软肋”,有的就是“硬伤”。软肋可以不问,硬伤却不能不管。2010年2月11日,《中华读书报》发表李蓬勃先生的文章,指出了《汉代风云人物》一书的“十大硬伤”。虽然李先生很客气地称之为“瑜中微瑕”,但我自己清楚,那些恐怕都不是什么“微瑕”,而是“肿瘤9──《易中天文集》总后记 十六卷本的文集终于编完,很累。 再累也得有个交代。从第一卷到第十六卷,文集所收之文字,最早写于1980年,最晚2010年,跨度整整三十年。但这并非三十年著作之全部。与人合作的,如《艺术教育学》(重庆出版社1989)、《黄与蓝的交响》(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人的确证:人类学艺术原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艺术的特征》(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汉代风云人物》(东方出版社2006)、《从星空到心灵》(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都没有收进来。另外,《新译〈国语〉读本》(台湾三民书局1995)、《大话方言》(原名《西北风,东南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香港三联2004)和《成都方式》(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也不收入。算了吧!十六卷,四百多万字,评个“劳摸”,也够条件了。 其实,不收入文集的,还有1980年以前的作品。至于大量没有发表、出版的成品或半成品,此刻都装在纸箱子里,单等“老鼠的牙齿去批判”。 实际上,我也曾想过,是不是不要出文集,只出一套四卷本或者六卷本的“精选集”?但后来发现很难。一方面,手心手背都是肉。自家养的孩子,总归自家看着俊。另方面,硬要说某些著作就是“精品”,也未免“王婆卖瓜”。总之,书多好的少,挑也挑不了,不如统统当作大白菜,论堆卖。 然而,挑不出精品,却挑得出毛病。这些毛病,有的可算“软肋”,有的就是“硬伤”。软肋可以不问,硬伤却不能不管。2010年2月11日,《中华读书报》发表李蓬勃先生的文章,指出了《汉代风云人物》一书的“十大硬伤”。虽然李先生很客气地称之为“瑜中微瑕”,但我自己清楚,那些恐怕都不是什么“微瑕”,而是“肿瘤7日《南方都市报》,责任编辑刘炜茗


http://yztvip.blog.163.com/blog/static/16562480320111016590597/



208#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10:58:1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南方出版传媒实行首席编辑制

2011年11月16日11:48 中国新闻出版报


  《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从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决定在所属图书出版社推行首席编辑制,旨在为优秀的编辑人才提供职业发展通道和施展才能的平台,造就行业内有影响力的编辑专业技术人才,提高股份公司主业的核心竞争力。
  据介绍,首席编辑是指在股份公司编辑队伍中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丰富的编辑实践经验,具有创新精神,策划、责编图书“双效”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每年将按照实事求是、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举行推荐选拔。首席编辑的任期为3年,期满后可再次参与推荐选拔,不受次数的限制。目前公司已出台了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编辑制管理办法(试行)。
  (记者 王坤宁)

http://news.sina.com.cn/m/2011-11-16/114823475304.shtml

209#
 楼主| 发表于 2012-1-5 20:37:3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水满则溢[url=http://weibo.com/verify][/url]:我敢说北青的体育新闻的采写和版面,是北京都市报里的翘楚。这种褒奖,我不觉得过分。@周赫zhouhe 转发(7)|评论(5)54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1)| 收藏| 评论 33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210#
发表于 2012-1-7 18:40:1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传媒老王今日【中国日报】头版


转发| 收藏| 评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