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技报道集锦

[复制链接]
191#
发表于 2013-1-20 10:43:2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3D在消失,人体传感器涌现,手势控制电视机一去不复返


钛媒体注:Office软件和Windows系统是微软公司最受人传诵的两款产品,作为该公司Windows前掌门人的辛诺夫斯基(Steve Sinofsky),对时下热门的电子消费品所发表的观点,当然很值得我们洗耳恭听。
辛诺夫斯基的博客“Learning by Sharing”是他对未来产品、风格和方案思考的记录。他表示,希望通过这个博客和科技同仁共同分享产品开发理念。“在新博客中,我希望业内就‘如何’及‘为何’创建产品与大家多对话,希望新博客能够成为大家发帖的平台。”
随后在本年CES大会落下帷幕以后,辛诺夫斯基在名为“在分享经验中共进,谈谈对CES大会的一些感受”博客中,总结了CES大会的亮点,以及对今后电子消费品发展的看法。
钛媒体特选取其博文精华部分,总结归纳出辛诺夫斯基所认为的CES亮点和2013年的消费电子趋势
先来看看本次CES大会的七大亮点
  • 移动为先的主流文化
以往CES展会都将移动设备放在北区展厅展出,但现在每个展厅都能看到和移动相关的产品了,也不再限定某个区域。
  • 高清、轻薄的产品设计导向
产品不再追求花哨。导航功能更精确。几乎每款设备上都有触控功能,手势功能开始趋于复杂,但这是因为该功能已经发展成熟,人们已经懂得怎样通过点击和操控屏幕来实现特定指令的。通过后台运行程序、最小化窗口以及图片缓存等功能,消费者可以快速有效地同时操作多个任务,触屏功能旨在让人们灵活地在不同任务界面中切换。
  • 趋于完美化的产品质量
中低端产品依然有其自己的市场份额,南区展厅随处可见的平板电脑横跨高、中、低端三大领域。尽管如此,产品质量还是处于不断的改善中。这标志着未来配件、生产和流水线都会进一步向高端方向靠拢。
  • 自动更新的产品
虽然我们排斥产品更新包,因为更新包意味着劣质产品无需臻于完美,但现实上,正是由于这些更新包,我们才得以享受比想象中更好的产品功能。
  • 社交化产品的不断涌现
你可以随时随地利用这些产品进行社交,分享趣闻、分享最近看过的电影,甚至是分享你做菜的心得。
  • 多种技术与处理器能力协调发展
我们看到带宽的使用(为Netflix带来的高清画质)以及优化视觉效果的硅片(用于屏幕和摄像传感器)都在迅速发展。即使无线网络都在不断提升速度。
  • 线下工具线上化
我们的生活一定与互联网息息相关,这趋势不会改变。但看到这么多类似的产品变得数字化,还是很让人震惊,这些产品包括门锁、行李标签、口腔监测仪等。
此外,每次CES大会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当前科技发展的趋势,通过对这些产品的评测和分析,辛诺夫斯基总结出本年度将引领电子消费品界发展的十大趋势
  • 超高分辨率电视机
100寸的超过4k分辨率的屏幕简直让人叹为观止。难以想象我们2年前还只是盯着60寸的1080分辨率的LED屏幕看。屏幕行业中同样存在着摩尔定律(摩尔定律是值IC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就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由于所有大型电视/屏幕公司都在生产4k分辨率屏幕,当然这些产品不久就会面世,那么价格就会自动下降。
  • 逐渐出色的显示屏技术
屏幕技术今年大放光彩。软性显示器发展趋于成熟,在不少展台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OLED显示器以4k分辨率改头换面再次震撼上市。卷曲式软屏就像我们在电影院所看到的大屏幕一样。我个人最喜欢LG的广角屏幕(Ratio Screen),配有触屏功能的大型面板,传播能力强、可以用于会议室和指示牌。甚至是HDMI的发行,价格更为合理,是数字展示板在CAT5系统上的革新。三星也推出一款时尚的透明屏幕,通过这个屏幕可以将现实中的实物锁定在屏幕中。
  • 跨设备、跨屏阅读切换
“把我在手机或平板中看到的内容,转移到更大的屏幕中,这种技术太神乎其技了(这和通过数据线进行数据转移完全不同)。但目前,这种技术在设别转换和响应能力上似乎小有问题,但这将来肯定会解决的—毕竟,有多少人会一边用手机看电影,一边用手机查找别的电影资讯,或者用平板电脑看体育比赛的同时关注其他比赛?”去年一大开发热点就是,用电视屏幕看Facebook/Twitter,或者新闻和天气情况,这么一来就让节目效果大打折扣。(我认为,这对家庭影院来说还是不太适合)。
  • 高端数码相机的逆袭
数码单反的灵活性和精密性让人印象深刻。数码单反在视频拍摄的角色给于一系列配件生产商新机会,从物理尺寸、规格的角度,将静态相机转化成动态相机(采用高精度的传感器和镜头)。与此同时,静态照片变得越来越重要,其在小型动态系数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 尺寸灵活的“平板手机”
平板手机这个组合词多么传神啊,这里的平板手机指的是比手机大,但又比平板小的设备。这款手机的大小约是5-6.9寸。人们对此持2种观点。有人认为手机就是手机,其尺寸应该小于某个临界值,平板就是平板,正常大小就是7-8寸,某些大型平板可以达到9.7寸。其他人则认为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各种大小的手机,产业更加符合人群的需求。我支持第二种观点。
  • 实况转播技术的不断改进
对用户进行实况节目转播的电视公司,今年似乎尤为创新。DISH公司今年在多房间、多设备画面转化上,极为创新地提供了优良高清画质。
另外最让我震惊的一项新技术就是,你可以将一个节目转码到移动设备中并轻松下载。即使今天,也是不容易实现的。想要实现首播节目转码的唯一办法,就是要等待DVD缓冲完成。而转换节目的界面页变得更友好,还会附上节目的背景信息。看来,通过调频器盒看电视的时代很快就要过去了,等待我们的是轻薄、无线、不占内存的新型设备。
  • 人体传感器配件的涌现
这些产品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帮助消费者改善生活,并且和互联网等技术密切相关。目前已经有多种基于人体各个方面的传感器:体重、血压、脉搏、血糖浓度、空气质量、物理距离测算等等。还有各类传感器用于计算机尚未涉及的领域,包括测量专注程度、睡眠质量、心情等等。
这些功能的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是可以通过联网,直接将数据传送到手机等移动终端。用户可以在这些设备上看到数据的变化,并以此分析身体健康情况。这项技术对于身体健康非常重要(比如血糖和血压的测量),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可以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监控保持健康的状态。
目前这项技术仅适用于移动设备上的,设备大小对其使用程度多少非常有优势。有些设备甚至不用以网页的形式即可查看结果。
  • 新型电脑在形状和尺寸上大做文章
市场上有许多混合型笔电(配有可移动/可隐藏/可折叠的平板),它们的定位越来越清晰—我个人尤其喜爱三星和联想产品。这些电脑对研发者和设计者来说,都带来非常好的借鉴经验。它们让你可以一边写代码,一边为设计者或者客户展示。至于“平板型手机”,Windows今后会在这方面创新,给于消费者更多全新体验。
  • 科技环保化
减少耗电量(还有延长电池寿命)真的是个挑战,要做到这点就要使硬件和软件互相支持。硬件公司称,硬件消耗的电量是与软件平台无关的。设备公司也称,电池寿命与信号强度和下载软件数量无关。生产商其实可以建立一个软件档案,显示哪些软件会对硬件产生影响。让产品完美化,任重道远啊”
  • 求助型、闹铃型等小工具不断优化
本次展会甚至出现了宠物管理、行李保管等功能的产品,人们对此类生活辅助型产品的需求旺盛。
最后,辛诺夫斯基还细心的发现去年风靡一时,而今年却消失不见的技术,例如:
  • 3D产品在消失
去年3D是重头戏,几乎每个展位都配有3D眼镜。原本无处不在的3D产品,一年之内它们居然全部消失了,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对此我仍然震惊不已,因为世界本来就是三维(3D)的啊—似乎此类技术还有待改善,我在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 存储容量
关于信息存储的产品类型大幅度减少,移动硬盘、USB等等已经不再新鲜。现在,我们所有的信息都可以上传到云端,而存储容量会无线扩大,这将是一个趋势,也就意味着固件信息存储时代结束。
  • 防水性
上年似乎每个展位都配有一个鱼缸,里面放着电话或平板。今天似乎已经不再强调这个特性了。(用来演示设备的防水能力)
  • 多媒体盒
以前我们用布线复杂的多媒体盒在家庭网络中分享照片、视频和音乐。随着Pandora/Netflix等技术植入电视、DVD播放器(以及设备中的各种应用),这种功能已经被重合了。
  • 手势遥控电视机
用手势控制电视机的新鲜感一去不复返了。
【钛媒译者:梁敏仪】
192#
发表于 2013-1-21 17:16:5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科学探索
看晕了

@果壳网
【量子阴影:物质本质由你决定?】光是波还是粒子?两派科学家吵成一团,直到量子物理学家说:光是粒子也是波。这不是和稀泥,因为观测方法决定了观测结果。这么说很晕吧?还有更晕的:如果不在观测时做决定,那光不是粒子也不是波但同时是粒子也是波。这样的实验已经做出来了:http://t.cn/zjk5X9L



(3)| 轉發(1461) | 評論(227)
今天14:17來自FaWave


| 轉發(23)| 收藏| 評論(8)
12分鐘前 來自专业版微博


193#
发表于 2013-1-22 09:54:4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野天化石
有证据显示,人的大脑中处理感觉(比如嗅觉)的区域与语言表达的区域是不同的。而有些感觉会干扰语言能力。科学家将不同的香水给实验者的时候,发现嗅觉的刺激导致他们的语言中枢神经活动暂时受到抑制。所以,“香水有毒”,“speechless”,“无以言表”,“幸福得说不出话来”,等等,是事出有因的。


| 轉發| 收藏| 評論
6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194#
发表于 2013-1-22 11:00:0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显峰冷言
我是打酱油的。。。//@刘万永:原来你是有组织的人。

@显峰冷言
中国科技记者年会。。。进行中。。。



| 轉發(3) | 評論(2)
11分鐘前來自S60客户端


| 轉發(1)| 收藏| 評論
5分鐘前 來自S60客户端


195#
发表于 2013-1-22 11:04:1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科学探索
天文学家们认为银河系的中央隐匿着一个巨型黑洞,然而迄今却从未能获得这个黑洞的直接观测图像。根据预测当我们对其开展首次观测时,所获得的图像可能会是一个类似新月状的亮弧形,黑洞是看不到的,然而黑洞的边界,也就是物体一旦跨越便无法逃离的范围边界线则是可以看到的。http://t.cn/zYvH5YR


| 轉發(5)| 收藏| 評論(2)
10分鐘前 來自专业版微博


196#
发表于 2013-1-24 00:56:3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西南科技大学新闻系
//@西南科技大学-龙新时报-: //@红星闪闪潇洒哥:@西南科技大学新闻系 //@新浪科技:独立科技媒体路在何方?

@创事记
【独立科技媒体:成熟尚远,路在何方?】独立媒体是属于这个时代的探路者。它的出现并流行是因为突破了现有媒体生态,给受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受。但现有一线独立媒体都没有很成熟的内容定位。独立媒体的成熟还言之过早,这个过程可能还需要3-5年。(@香蕉痞)http://t.cn/zjDDVVo



| 轉發(49) | 評論(16)
1月18日08:47來自专业版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4分鐘前 來自专业版微博


197#
发表于 2013-1-25 12:25:2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俄媒称俄发现非地球文明遗迹 外星人或曾访地球

  【环球网报道 记者 胥文琦】据“俄罗斯之声”广播电台1月24日消息,俄罗斯远东沿海边疆区发现了非地球文明遗迹。阿尔乔姆市的居民德米特里在煤块里找到一奇特物体。
  据报道,德米特里从俄罗斯最大煤矿之一的西伯利亚哈卡斯煤田买来一车煤炭。当他把一桶煤提进家准备烧炉子时发现,一煤块里有个香烟大小的东西。他说:“乍一看,我还以为矿工开玩笑,把金属物塞进了煤块,可是仔细一看,金属物和煤是长在一起的。”

  德米特里立即和附近达尔涅戈尔斯克市的俄罗斯和世界著名不明飞行物研究专家德武日尔内伊取得了联系。这位专家专门从事搜集外星人访问地球的证据。
  科学家发现这是某种机械的变形零件,很像是齿条。他把出土物送到圣彼得堡核研究所,科学家们得出的结论是利用人造合金制成的物体,材料是带3%镁的纯铝。这个齿条所含的碳为40%至70%。在现代条件下,铝是用电热方法得到的,其中绝不可能有碳,这意味着零件和煤一样,在地层下埋了三亿年。在这漫长的时代里碳扩散入铝零件。
  这说明,这个零件不可能是人类制造的。因为三亿前地球上不仅没有人,甚至还没有恐龙。
  德武日尔内伊按其尺寸复制了齿条,以研究什么地方能使用它。他说:“看来它应该和齿轮相配备。最有趣的是,它的齿距很大,在我们的任何地方都不能使用。”德武日尔内伊认为,齿条是外星文明的技术创作产物,可能是时空旅游者的“遗失物”。
(原标题:俄发现非地球文明遗迹 三亿年前外星人曾到访地球)


198#
发表于 2013-1-26 23:14:2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瑞典科学家首次发现屎壳郎靠星光导航

东方网1月26日消息:瑞典隆德大学的研究组近日宣布了一项研究成果:部分甲壳虫能够用星光来进行导航。据了解,此次试验在南非某个野生动物保护区内进行,而研究组选择的研究对象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圣甲虫,这种甲壳虫俗称“屎壳郎”,以动物粪便为食,喜欢将粪便滚成一个球,然后推到安全的地方,避免被同类偷走。

  在试验中,研究人员首先把圣甲虫放置在一个一米多高的、被黑布包住的圆形场地的中心区域,随后圣甲虫会推着粪球往场地边缘前进。结果表明,在遮上黑布时,圣甲虫没有固定的前进方向,需要用124秒才能抵达场地边缘,而在去掉黑布能够看到星空时,它们就能保持直线前进,仅用40秒就能抵达场地边缘。

  “在晴朗无月的夜晚,圣甲虫也能走直线,它们是根据星星来确定方向的,这一发现在昆虫领域是前所未有的。”研究组成员达克博士说。圣甲虫的视力非常弱,它们并不能分辨出具体的星座,科学家认为它们是根据相对较亮的银河系星光来确定方向的。研究组随后在一个天文馆中进行了二次试验,得到了类似的结果。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http://roll.sohu.com/20130126/n364669680.shtml

199#
发表于 2013-1-28 09:52: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海明 于 2013-1-28 10:06 编辑

【案例】北大新媒体
【生命之书?科学家用DNA存储莎翁作品】日前英国生物信息研究院的科学家们成功的将莎士比亚的154首十四行诗编入了一段 DNA 序列中,还同时编入了一张照片,一篇科学论文以及一段节“我有一个梦想”的音频片段。这种存储方式效率非常之高,大约一克 DNA 就能够存储数百 TB 的数据http://t.cn/zYAGhgv


| 轉發| 收藏| 評論
9分鐘前 來自专业版微博




        虽然现在磁盘储存仍是日常储存手段的主流,但科学家们似乎已经不满足于此,他们正在为探寻新的方式而努力。现在科学家们已经拿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DNA 储存。

       据外媒报道,日前英国生物信息研究院的科学家们成功的将莎士比亚的154首十四行诗编入了一段 DNA 序列中,除了莎翁的诗歌外,他们还同时编入了一张照片,一篇科学论文以及一段节选自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的音频片段。

       要编入这些内容,科学家要将二进制码转成 DNA 四种碱基(A,T,C,G)能够表达的代码。据了解这种存储方式效率非常之高,大约一克 DNA 就能够存储数百 TB 的数据。

       其实较早前美国哈弗大学的科学家们就已经有过类似的研究成果。另外对于许多人非常关心的问题:即这种 DNA 能否以某种方式“植入”人体。科学家表示,这种 DNA 的编码方式与一般生物的 DNA 不同,因此至少是目前它们不可能出现在人体上。http://www.iknowing.com/iknowing/note/31431930009345.html
200#
发表于 2013-1-29 10:33:2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新摄影网
随着飞行载具价格的下降,普通摄影爱好者也可以利用遥控飞行器拍下难得的壮阔景色。现在美国Always Innovating公司推出了一款开源的超迷你航拍飞行器MeCam,尺寸仅有手掌大小,飞行器自带一个摄像头,使用语音控制飞行,可以通过Wi-Fi及时将影像传输到智能手机上。http://t.cn/zY2Mv5C


(1)| 轉發(28)| 收藏| 評論(10)
9分鐘前 來自专业版微博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