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殷玉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5级杨茜丹新闻日志专区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5-12-14 00:49:26 | 只看该作者

文/杨茜丹
     古代经典《大学》里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说的是大学的宗旨,大学的具体使命则是培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明明德于天下者”,也就是培养符合大学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人。


     在大学精神缺失的年代,对许多所谓的大学,培养“明明德于天下者”早就不在他们的任务清单上了。而经过这次讲座,彭老的一席话,语重心长,却无不是掷地有声的问我:为什么读大学?我仿佛感受到心里被一阵势力强大的龙卷风袭过,留下断壁残垣,一片狼藉。


     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


     我问自己:为什么上大学?其实一开始是茫然无知的,认为它是我人生的一个固定阶段,到这个点了,我就该去上大学了,我也会想,在教育程度普遍有较大提升的当今社会,如果只有大学文凭亦或是没有大学文凭将很难被社会接受和包容,很大程度上它给了我们一个权利和机会去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不是为了生计而不得不做的事,从我以上的“浅识”来看,的确暴露出我的小我主义,只做着自己狭窄的小梦,在关于未来的蓝图里,写的全是“自己”,让我有些不寒而栗,为自己短浅的“利己主义”而汗颜。
     

     我常在想大城市里川流不息的车辆不安的鸣笛声,密密麻麻的写字楼神色严肃的白领,看似光鲜而又体面的工作,为什么还会迷茫?为什么常常还是会不快乐?以前我以为是因为贪欲,心太大,后来想想,其实不完全是这样,当人的目光只局限于个人,他的世界也会跟着变得狭隘。这个社会现在盛产“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当理想褪色,当提及这个词竟会被嘲笑的尴尬境地,现实与理想的斗争显得格外严峻。


     我问自己:如何度过大学生活?也许是受过来人的劝告太多,从未想过会像电影里一样多么的堕落颓废不务正业,也未曾相信过老师们说的到了大学就代表了自己这样不现实的承诺,在高三灰暗年的无数个怯懦胆小的时刻,都在心里暗暗鼓励自己:到了大学就好了。的确,我寄托了无限的希望于大学四年,对我而言,大学也意味着改变与重生,让自己变得强大,做一个勇敢的人,对过去的自己毅然宣战。


     开学已经十几天了,这段时间经历了好多面试,演讲,表演,无数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无数个选择继续或改变的局面,还是会有上台前的紧张,演讲时的颤抖,直面观众的眩晕,神情的不自然,但我相信这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对自己说:在你犹豫的时候,这个世界就很大,当你勇敢踏出第一步的时候,这个世界就很小,等到有一天你变成了你喜欢的自己的时候,谁还会质疑你的选择不靠谱呢?你已经变成更好的你了,一定会遇到更好的人的,你是谁,就会遇到谁。


     这个四年,有很大的自由度,你可以很忙,也可以很闲,大学是个大熔炉,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各种社会家庭背景都有。没有太大交集的生活因为大学联系到一起,成为了同学,可是同学这个范畴抹杀不了差异。今天的大学简直就是个全社会阶级分化的活标化,不只有鲤鱼跳龙门的故事,穷人家的孩子想通过读大学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这无可厚非,大学四年下来,严重的分化将更加明显。


     希望我学会真心,不负初心。


     我们现在所经历的迷茫和窘境,其实就归咎于不愿面对的改变或多年不曾根治的 恶习,如果因为一件事而无法坚持,那么到了二十多岁需要外界承担一份责任时,就欠自己一个交代。


我也相信,人各有命,不是每个人都能在生命中大闹一场,但起码的标准是:在人生最好的时间,你选择了最好的空间,不辜负时间繁华,此刻才能悠然安坐旋转木马。


     这是最好的时代,我在最好的时光。                                      
12#
发表于 2015-12-14 00:50:33 | 只看该作者
心是只任性的动物
文/杨茜丹
凡是朋友面对选择犹豫时,我总会说出那句百试不爽的法宝:follow your heart。这句看上去很勇敢的口号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单单是这一句话,其实是不足以作出正确的人生判断的。人们总以为这句话中最重要的是heart,可它是只任性的小动物,虽然有极好的直觉,可本质上是趋利避害的。心向往温暖甜美的地方,心追求赞美和掌声,心讨厌委屈和冷漠。心有时是偏执甚至盲目的,是软弱甚至脆弱的。


在我看来,这句话真正的重点是“follow”,是追逐,是行动,是为了选择不断付出,哪怕心的选择是撞南墙,是放弃一切走天涯,是孤注一掷去一试,持久的”follow”才是这句话的真谛。


走阳关大道是安全的,每个人从上学到求职,都渴望着在宽阔的人生之路上一往无前,可那条道路上永远都是拥挤的,充满竞争的,不得安宁的。于是,我们的心就会不安分起来,会东张西望,会像一只小宠物一样跳出我们安全的怀抱,撒开腿四腿奔跑。很多人不理睬这只小动物,继续往前赶路。他们觉得人生并未因为缺失这只任性的小动物而缺憾。直到后来,他们才发现心口缺了什么,却怎么也找不回来了。


不少人追着自己的心,偏离了安全的主流的大马路,我们的心总是比我们跑得快,它在前面领路,可不管前方有没有荆棘,也不管路好不好走。它凭着直觉向前冲,这一路它一定会受伤,会流血,会难受会痛苦会停顿会彷徨,甚至迷失方向,有些人就抱起它,带着它回到安全的大马路,继续和众人一同赶路。那些不再理想的理想主义者们经常悲愤的指责现实让他们头破血流,可依然有少数人抱起受伤的心,看看远方的山,决心继续走——如果那是心要去的地方,他们决不动摇。


心是那么娇嫩宝贵的小动物,照料好它才是我们的任务。


follow your heart.意料着照顾好那只任性的小动物,意味着好好选择一件想做的事情,做到底,不许逃。那些知道自己的心在哪里,要去何处的人们才是值得尊敬的人。
13#
发表于 2015-12-14 00:52:57 | 只看该作者
被狗吃掉的爱心
文/杨茜丹
你的爱心 被狗吃掉了吗?

一日,与朋友相伴同行,一路上我们俩谈天说地,讲到高兴处,还不忘手舞足蹈起来。突然,她一个急刹车,停了下来,我还未来得及说出口的半句话被卡在了喉咙,我疑惑的望着她,只见她转过身去,一路小跑,返回到早已路过好几米远的衣衫褴褛的乞丐身旁,弯下腰,放下早已准备好的零钱。

我远远的看着,双手插在口袋里,冒出了微微细汗。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就像鲁迅笔下麻木不仁,只会围观的愚昧的“中国人”,心里不免泛起一阵悲凉......

以前我也算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吧,像这般把零钱丢进行乞人的碗里,像是完成了一件神圣的事儿,一种油然而生的圣母玛利亚的情怀,仿佛万物苍生因此得以拯救;为灾区人民捐款,拿出自己为数不多,但全部的零花钱,小的时候,老师还会把捐款较多的人的名字大声念出来以示表扬,顺便也奚落一下“吝啬”的人,通常我是受到表扬的那一个。不过这种慈善与金钱挂钩,仿佛人格都与捐款数额成正比的行为实在让人感到恶心。渐渐的,这种畸形的观念让我对捐款这类的事带有抵触情绪。

社会上铺天盖地的负面新闻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给原本光荣伟大的献爱心蒙上了一层阴霾,像一株布满利棘的仙人掌,让人不敢触碰。那是一种直击人心,凶猛惨烈的痛,深深的失望与悲哀令人窒息。想起以前自己也捐钱给过某十字会,谁知道是不是给郭美美买了包包?

慢慢发现,很多人都把善良的人当作“傻子”,把他们的爱心当做玩物,甚至肆意践踏,于是乎,我就异常想要脱离“傻子”的队伍,做一个“聪明的人”:不再为路边的行乞人留步弯腰,不再倾尽所有帮助处于困境的人,丢下不屑的睥睨和一声冷笑,扬长而去。越来越无感于周遭的环境,仿佛置身于这个社会之外,被丢进了北冰洋的某一个冰窟里,视野里一片黑,只有刺骨的寒,麻痹了我的感知。甚至看一场感人的电影时,周围的人都同故事人物感同身受,哭得死去活来。而我,泪腺大概是不发达吧,一点儿眼泪也没有流出来的冲动。一种莫名的失落感涌上心头,灵魂像被狠狠地掏空,留下了一个血淋淋的大窟窿,让人不寒而栗。

我想我的爱心一定是被狗吃掉了,那是一只凶恶之极的狗,眼神犀利,目露凶光,见到人就会一阵狂吠,露出尖利的牙齿,还甩着哈喇子,一副随时要把人吃掉还不吐骨头的样子,让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不过,我一定要同他激烈的争斗一番,夺回我的爱心。
14#
发表于 2015-12-14 00:54:19 | 只看该作者
后会无期
文/杨茜丹
年少时爱和好,到现在特别爱绝交。

我们分手吧

要以怎样决绝的语气念出这五个字

“生日快乐。昨天晚上鼓足勇气向你打了电话,听着铃声响起,有些激动,也有些紧张。但最后只有片刻的失落。凌晨两点多的黑夜,外面的淡淡微光,身处异乡的我,想起了你。看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不敢看的空间留言,回忆过去的种种,感到前所未有的释怀。一直以来没有找你,出了因为某些事而愈发变得懒惰的我意外。最大的原因是我还不确定,即使和好的你我能否忘记对彼此的成见和误会,能否回到过去,这个假期的大多数时间自己常常沉浸在过去的日子里,也在逐渐的反思过去。虽然没有太多结果.....但我想,有时候或许应该为了一些值得的人而主动,然后顺其自然。无论如何,希望你能幸福。生日快乐!”

生日过后的好几天,我在出租车上才看到这条短信,一串陌生的号码,根据这番矫情的话,我也大致猜出了这是谁,大概是车里的冷气对着我吹实在是冻人,我打了一个寒颤,忍不住双手交错环抱双臂,书上说,这是缺乏安全感准备防御的姿势。

每个人的一辈子似乎都是住在火车站一样,年少时候的同学和玩伴,不知道搭了多久的车从天南海北聚集到这个火车站,总归又要急急忙忙搭火车奔往下一个火车站,还没来得及回头看他们,火车就飞奔似的往各自的方向跑掉了。

回过神来的时候,连彼此的背影也没捕捉到一角。说是难过的话反而不贴切,应该是惆怅吧,惆怅时间不能分割出微小的一块,让我们去伤怀。时间呐,真是不通人性的事物呢,也是它,让我们第一次意识到:有一些人,注定无法陪你一辈子,仅能陪你到下一站而已。

有一些人,只陪伴我们那么短暂的时间,连他们出现于眼前的意义都还没想到,他们就已经离开了我们的视线,有时候会很认真的想,,这样一件事也有所谓的命中注定吗?有时候因为朋友的离开,过了几年依旧会心痛和难过,做这样伤怀的动作,或许只是浪费时间的举动,但有时候却难以自控,现在想来,无论是已经慢慢淡掉失去联系的童年玩伴,还是刚绝交的朋友,如他们口中所言,也许真是“再也不会有交集的机会了”。

有时候事情时过境迁之后,其实我们也懒得再去追究责任,但那个时候,总会特别难过,也特别想不通,这种感觉,如同恶者将你抛入冰湖,从冰面上看着你慢慢溺毙,而你最信任的人站在恶者身边,像一棵树无动于衷,你一辈子也没办法告诉那个你最信任的人这是一种什么感觉,也无法再计较恶者的落井下石——因为已经没有意义,即使全世界都知道整件事不是你的错,那个人也回不来了。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有很多朋友,但有时候却发现怎么是自己一个人在走?

     人呐,就是一种贪心又容易满足的生物。从原始部落开始,就不可避免的沦为了群居动物,虽然不至于没了你我就活不下去,但总会因为一两个人,强大了你懦弱的精神支柱。

     缺少朋友的人是孤单的,没有朋友圈的人是可悲的,你再幸福无人分享,再悲壮也无人声援。可以说,一个人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怎样,展示的是其个人的能量与态度。大多数人是世界给我什么我就照单全收,而有一些更为优秀的人,则主动增加了与世界相处的方式。他们会更为主动的去呵护亲情,维护友情,实在觉得一切都来之不易之后,才会倍加珍惜。

一起看电影时买的薯片,放倒保鲜袋里干燥保存,两天过期;一起逛花街买的清香栀子,天天浇水晒太阳,花开一季;一起拍的宝丽来相片,小心翼翼的藏进相册里,几十年后过期。我终是没有回复这条已经过期了的短信,如此而已,不是武断,是也没办法,是顺其自然。

鲁迅也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看吧,路都是瞎走出来的,未曾变道,如果方向不同,让我们一拍两散,各自安好。
嗯 后会无期。
15#
发表于 2015-12-14 00:56:26 | 只看该作者
晚安 kepler-452b
文/杨茜丹
北京时间7月24日凌晨0点0分,NASA宣布发现了迄今为止真正最接近地球的“孪生”行星:开普勒-452b(Kepler-452b),这颗行星上可能存在液态水。这是人类发现的第一颗围绕一个与太阳相似的恒星运行,并且位于宜居带内的类地行星。
  人类从不懈怠于抗争,与命运抗争,与自然抗争,从生物圈二号到无休止的向太空探索,人类企图超越现实与自我,挣脱束缚,这源于对自由的热爱。人类对自由的懦弱的爱,在浩瀚太空,缈缈星辰里,发出微弱又坚定的银光。
  我对自由并不懂。以前看一道经典的心理测试题里,自由这个抽象名词与家庭,爱情,金钱这些相提并论,我并不认为自由是温暖壁炉下的柴火燃烧的滋滋作响,是坠入爱河的情人嘴边的一句呢喃让人发麻,是信用卡里的逐渐增长的数字让人觉得踏实。我不明白自由可以如何感知以及它以什么样的方式而存在,我能想象到的,无非就是囹圄之人解开手铐,跨出大门呼吸的第一口空气,叫自由。
美国人根深蒂固的观念是liberty,即自由。早在1776年的《独立宣言》就开宗明义:自由,生存,追求幸福是与生俱来,人人平等,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美国人民几百年来的历史,说来也是一部热血沸腾的关于自由的追求史,从一开始表明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合法性,到后来努力契合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需求,都血性阳刚一字一句铿锵有力的发出了对自由的呐喊。
小孩并不知道什么是自由,他们无非只是想出去玩儿,在开阔的坝子上,在茂密的树林里,在潺潺流动的溪水边,在有虫儿有鸟儿的大自然。回想我的童年,关于自然的记忆模糊的发白,我永远无法理解课本上说的虫鱼鸟兽到底长什么样,姹紫嫣红到底怎样好看,抓鱼爬树到底是什么样的体验。更多的时候,是因为年龄的限制,自我保护的能力不够,被限制在房子里这个看起来安全的空间里。常常会一个人坐在地板上,蜷在柜子边,如若这个时候遇上最美的夕阳落下,便会有那么一丢丢的幸运尝到一天里最后的阳光。透过窗,划分成格子一块块,落在地板上,房间里少有的温暖,就会有那么小小的微笑,大大的开心。
  刚刚过去的如灰暗笼罩的高三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牢不可破的舒服,如沉重的铁链深嵌在你的皮肤里,浸出鲜红滚烫的血,留下恐怖得发怵的淤青。你必须心无旁骛,你必须一直努力,你必须克制感情,你必须收敛情绪。每一天都过得累不堪言,每一件事都抓得很用力。这样的日子如若安慰一般的给个期限,那就是高考之后,成年之时。我不止一次想要逃,又无处可逃,背后像有一只强壮有力的大手,推着我去面对眼前的琐碎,迫使我去接受不愿接受的难堪。最后一科英语考试停笔的一刹那,我并没有想象中的如释重负,我试图叹了一口气,心头的阴郁却不见得以为这一声叹息而消散。一切才刚开始。
  成年人大抵也是不自由的,社会就是一个牢笼,难免会因为这个世界的浮躁复杂而迷乱双眼。经济不独立谈何自由?从这一句话开始,人就做了金钱的奴隶,被条条框框所束缚,被社会的规则所限制。穿着不太合身的西装下白衬衫露出一角,鞋子上残留着被电梯里拥挤的人群不小心踩到的脚印,手边碰到外面打包带回来的并不醇香的咖啡传出余温,要面对令人作呕的人打着哈哈说着恭维话,如蝼蚁一般生活在这个城市里。“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类乌托邦式的宣言也表达了都市里日渐迷失的成年人们对自由的残存的幻想。
  而我相信我们也可以是自由的吧。
只有当你的快乐和幸福不服属于任何人或物的时候,你才是自由的,否则,无论你被关在监狱里,还是在大街上,你都是自己的囚犯。
我希望能够远走,逃离我的所知,逃离我的所有,逃离我的所爱。我想要出发,不是去缥缈幻境中的西印度,不是去远离其他南大陆的巨大海岛,我只是想去任何地方,无论是村庄或者荒原,只要不是在这里就行。
另一个世界 是否有另一个我。
我想要找到你 也找到我。
晚安 kepler-452b。
16#
发表于 2015-12-14 00:57:42 | 只看该作者
吸一口氤氲名叫诗意
文/杨茜丹
对于文人有一个矫作的定义:并非写文章的人都是读书人,而是人文方面的,有创作性的,富含思想的文章写作者。而敢于自诩为文人的,想必都有特别甚至于古怪荒诞之处,不管是对于人或是事物所表现的情感都比常人更为激烈,颇有一种“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意味。
对于古代文人,大多只有“温酒读诗”,酒带给文人的不只是一壶甘露那么简单,更多的是像一种思想之焰的着火点。其中不得不说的李白与酒的故事,或许你会想到《将进酒》,但另一首《襄阳歌》:“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泼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质朴直白,又简单粗暴地将李白对酒的意淫展露无遗。
不得不说,酒融入了李白的生命,成就了一代诗仙。而同时期的杜甫,关心民间疾苦,心怀天下,造诣却不如李白来的高深,如果说,酒引领李白找到了一个蓬莱仙境,带给了李白超凡脱俗的气节与豁达,那么杜甫可能真的缺一根点燃思绪的香烟,在那段暗无天日的时代,用微弱的星星火光,让黑夜不至于那么绝望,照亮希望,踽踽独行。
假使时光倒流,杜甫也不必为“吟安一个字”而“拈断数茎须”了,他们枯槁的手上一定捏一个烟斗,另一边则握一管长锋狼毫,在烟雾袅袅中,锦绣诗篇行云流水铺天盖地。
印象中,我国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一双犀利的目光,两道有力的剑眉,俨然一副横眉冷对的斗士形象,以及照片中,鲁迅先生手里那支正在燃烧的香烟及飘逸而出的缭绕烟云。
鲁迅先生是嗜好吸烟的。许广平在《鲁迅先生的香烟》一文中写到:“凡是和鲁迅先生见面比较多的人,大约第一个印象就是他手里总有一支烟拿着,每每和客人谈笑,必定烟雾弥漫,如果自己不是吸烟的,离开之后,被烟熏着过的衣衫,也还留有一些气味。这就是见过鲁迅之后的一个确凿证据。”
鲁迅先生对香烟的迷恋,不仅体现在自己的生活里,还有他笔下的文学作品中。其中较典型的例子是短篇小说《在酒楼上》中,对吕纬甫吸烟的描写,短短一篇小说,有八次描写吸烟,实属罕见,值得分析研究。
在无数个深夜里,香烟陪伴鲁迅先生思考和写作,一支笔,一支烟,在夜的黑暗寂寥中,有感而发,或致敬英雄,或拷问邪恶,抑扬顿挫,慷慨激昂。
“谁都知知道,作文者必精力美满,意到神飞,胸襟豁达,锋发韵流,方有好文出现,读书亦必能会神会意,胸中了无窒碍,神游其间,方算是读。此种心境,不吸烟岂可办到?在这兴会之时,我们觉得伸手拿一支烟乃唯一合理的行为;若是把一块牛皮糖塞入口里,反为俗不可耐之勾当。”林语堂在《我的戒烟》一文中大谈吸烟有助于创作灵感的激发。文人总是这般,对于自己的所爱,倾心维护,并且总能冠上正经乃至于冠冕堂皇的理由。而林语堂也借此将自己戒烟几十次又失败归结为是对文学的热爱。如此的迷恋,戒不掉烟不是自己不够有毅力,而实在是戒不了对文学的“瘾”。
聪明的文人,护“烟”心切,过于牵强,也让人哭笑不得。徐志摩在《吸烟与文化》中将香烟与教育关系做出了另类的解读:“在牛津或康桥要找一个不吸烟的学生是很费事的——先生更不用提。学会抽烟,学会沙发上古怪的坐法,学会半吞半吐的谈话——大学教育就够格儿了……我如有钱办学堂的话,利卡克说,第一件事我要做的是造一间吸烟室,其次造宿舍,再次造图书馆;真要到了有钱没地方花的时候,再来造课堂。”
“我父亲是饭后照例一支雪茄,随时补充纸烟,纸烟的铁罐打开,嘶的一声响,现在里面的纸签上启用的日期,籍以考察每日消耗数量不使过高。雪茄似飞艇,尖端上打个洞,叼在嘴里真不雅观,可是气味芬芳。”在梁实秋眼里,香烟与某种怀旧的情调联系在一起。文人正经的写香烟,一字一句都富有质感,画面感强烈到令人难以忘怀,忘不了那“嘶”的一声响,还有火光燃尽后瞬间灰飞烟灭的感觉。
而如今的文人不少都是“瘾君子”,但凡抽烟越厉害,文笔也似乎越“厉害”。香烟也逐渐作为文人的一种标配,在杂志或书籍里,只要印有作者的照片,无非就是黑白色调,神色冷峻深邃,并且手中必定有一支烟,点燃的没点燃的,烟雾袅袅的火光闪闪的,仿佛那手里拿着的不是香烟,而是诗意。
香烟的存在,是矛盾又充满争议的。正如烟盒上总是写着“吸烟有害健康”一样荒诞可笑,烟被很多人抵触和拒绝,却被更多人追随。而文人就是众多追随者的一部分。笔是武器,烟是食粮,闭上眼睛,让烟雾尽情的萦绕,借此理清思想的脉络,写到愤怒,写到哭泣,写到不能自已。在无数个深夜,他们独自身居书房,借香烟去宣泄,宣泄被现实压得喘不过气的压抑,驱散遮掩心中久驱不散的阴霾,释放对自我的不满、无奈与挣扎。
文人通常拥有异于常人更为敏锐的眼光,他们是聪明和理智的,他们怎会不知道,香烟在一点一点燃尽的同时,生命,也同点燃的香烟一般,渐渐消逝。文人又是偏执的,他们回避,拒绝,甚至否定这种观点,说到底,是迷恋香烟赐予他们的不一样的感受,内心敏感的文人们,会重视感受多过于自己的肉体。精神上的愉悦足以弥补身体上的一切缺失。香烟曾带领他们进入一个泉思涌流的精神世界,于是,就再也不想回来了。
其实,文人就是香烟。
在燃烧香烟的时候也是在燃尽自己,为了抓住如烟雾一般飘渺的思绪,不惜点燃一只又一只香烟,燃尽自己的生命。文人选择香烟,似乎有些悲壮的意味,尔等来到世上,本不是为了追求长生永世,生命本来只是一瞬间的事情,追寻了些东西,最后留下了什么,总是好的。
“烟损肺,忧郁伤肺,因之,文人常死于肺病。在某个清晨,文人端坐案前,剧烈的咳嗽使他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笔,一口带腥味的痰涌了出来,淋落在绿格稿笺上,如一朵鲜艳、灿烂的樱花,这是文人呈现给人间最后的美丽。”
文人的生命在某一刻被点燃,然后激烈的燃烧,猛吸一口,吐出万世芬芳。他们的生命最后终将化作一阵烟,消散,只留下满地的烟蒂,罢了。
17#
发表于 2015-12-14 00:59:19 | 只看该作者
陪青梅度过的短暂岁月
文/杨茜丹
就在我快要忘记自己加入了西科青梅的某天,突然接到了开会的通知。像是亲赴一场久别重逢的聚会那么激动:男人换上并不常穿的西装,别扭的整理领带,女人补补妆喷上香水,在镜子面前左右转圈。
开会之前要求每个人匿名写三百字以内的小纸条,而对于青梅,我似乎有很多话想说,一边念叨着克制自己,但还是满满当当的写了一整页。
因为独爱电台,所以我加入青梅的时候,毅然只选择了这一个组别,尽管当时我知道,这是一个稚嫩而脆弱的存在。因为电台成立并不久,人员和经验的缺乏,并且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青梅,只是对青梅起到的宣传作用。
开学的时候,对很多的消息并不灵通,我记得当时去都已经是复试了,不像其他部门一样,面试就像上级对下级的发号施令,我们当时就很随意的围坐在桌旁,像朋友一样的聊天,交流彼此的想法。然后就这样加入了青梅。我喜欢这样的“随意”,简单直接。
适合录音的女声很普遍,合适的男声却很少,青梅给我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去找一个可以跟我搭档录音的男生。以前中意电台里浑厚粗犷又不失温柔的那类男声,就如程一一样的声音,所以一直以来对声音的要求很高,所以在寻找我的小伙伴的过程中,费了一番周折。初到这个学校,认识的人寥寥无几,寻找到我喜欢的好声音也实在不容易,以致于那几天神经警觉,我走在路上,也竖起耳朵,仔细的搜寻特别的男声。于是,某个下雨天,我径直的走向了一个站在原地看手机的男生,那个时候自己都对自己肃然起敬,感觉自己是一个壮士。“嘿!同学。”吓得他抖了一下,抬头看我,周围他的朋友们“自觉”的带着神秘的微笑远离了几步。“同学,你有兴趣做电台吗…….”这是一个有着可爱的陕西口音又很健(hua)谈(duo)的男生,好在他也兴趣广泛,积极参加组织,于是他爽快的答应了我的邀请,最后交换了联系方式。
就这样,我“搭讪”到了我的电台搭档。
第一次策划主题、第一次写稿子、第一次录音、第一次脱口秀、第一次配合,太多的第一次,所产生的化学效果就是……第一次失败的电台节目,差到根本都无法剪辑出来。
那时候我是挫败的。后来学着剪辑音频,慢慢的可以自己尝试着从录音到后期剪辑这样一期完整的节目。有时候需要私下自己录几篇美文,但是又没有专业的录音室,就条件艰苦的把厕所当成我的个人录音室,在里面一呆就是几个小时,有的地方情感不对,有的地方老念错,遇上水管流水声也会被录进去,一遍又一遍,那时候的心情是崩溃的。剪辑后调整声音再加上音乐,最后在耳机里听到自己的声音,配上音乐,那种成就感不言而喻。
在这个学校里第一次组织聚餐是和青梅的成员,大家一起去买菜,然后在日租房里做饭。不得不说,我们中的大部分都是一群并不懂生活的“小孩子”,一开始自告奋勇的操刀切菜,结果切出一堆奇形怪状的东西,夸下海口说自己厨艺了得的来炒了一盘菜,不是油烟滚滚就是太闲或太淡。不过,我突然对自己的厨艺有了强烈的自信。
不过还是很激动大家像一家人一样围坐在一起,有人在切菜,有人在煮饭,有人在玩儿,有人在看。最后满满一桌菜,大家吃得狼吞虎咽,可能是真的好吃,可能是真的饿了。总之,我吃的很幸福。
饭后大家闲坐在桌旁,嘻嘻笑笑,打打闹闹。我看着他们,就像看到大多数电影结局中会出现的美好结局一样的画面。我喜欢的是,在青梅,可以肆无忌惮的笑,大家可以一起共事,也一起欢快。
在这里,很幸运,遇到的是一群很好很善良的人。说话永远慢慢的语气温和平易近人,对我们讲“可以把青梅当成家一样”的婷婷姐;平时不怎么冒泡但直率真实,开会之前总会以“不来开会就视为退出”来“威胁”我们的亚亚姐;来这个学校认识的第一个人,很照顾我又很喜欢跟漂亮学姐约饭的蜥蜴;活力元气少女永远电力满格,有她的存在永远有欢笑的落落;平日说话跟网络聊天风格迥异,感觉像超人一样功能强大什么都会什么都懂的大白……
现在青梅“生病”了。似乎很多地方都有亟待解决的BUG,我们可以重新的自我介绍自己,可以重新调整栏目分配任务,我们可以振作起来认真努力的把它做下去。
一定要好起来。
18#
发表于 2015-12-14 01:12:38 | 只看该作者
我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
文/杨茜丹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乌克兰共和国切尔诺贝利严重核泄漏及爆炸。
“切尔诺贝利”(Chernobyl)意为“切尔诺伯格(Chernobog,斯拉夫神话中代表黑暗,死亡,疾病的黑之神)的居所”。正如我所看到的图片一样,令人窒息的色调,每一处毛孔都随之紧张起来。你永远都想象不到下一个点开的图片是多么的毛骨悚然。
如今,那里仍是一座无人居住的“死城”。核电站周围半径30公里的地区被辟为隔离区,严格限制人员进入。用书里的文字来形容,这是一个“花朵盛开,可是没有味道”的地方,这里是很多疯狂的事情被视若平常的地方。
《我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讲述的就是关于这场灾难——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初见这本书的书名,我也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对书中内容的模糊不清,我甚至不知道它写生死还是爱情。
最后看完这本书,我也不知道该说点什么。有一种感受深刻到无言,就像突然的剥夺掉你的语言表达功能,说什么都词不达意。
其作者阿列克谢耶维奇连续三年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她冒着核辐射的危险,深入切尔诺贝利,采访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她曾在访谈中说到:“你来到某个村庄,村里的人已经全部搬走(有些村庄连同茅屋、水井、圣像都一起被埋了起来)——只留下一尊列宁纪念碑。我还记得,有一次黄昏时分,我们乘车开进一座村庄,那里只有阵亡烈士墓、公墓和列宁纪念碑……对于可触可见的牺牲物,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了。我们等待出现双头的雏鸡、无刺的刺猬。最初,谁也不理解所发生的事件的规模,谁也不了解可以杀死你身上的未来。”
人类,人群,一个人,什么都变的渺小到细如尘埃。你我会死去,我们也会像猛犸一样永远的死去。无奈的被迫背叛了世世代代的子孙后代,同时也背叛了同人类一样存活在这个天底下共同呼吸的其他生灵。“离反应堆十公里,有个地方就是牲畜的集中营,庞大的坟场。把人运走了,把牲畜杀了,其中有狗、有猫、有奶牛、有牛犊。这是一种极其野蛮的、背信弃义的行为——人们坐进了装甲运输车,可是狗却站在外面看着他们。”
而事故发生20年后,生态学家们惊奇地发现“石棺”周围的“死亡区”竟成了动植物的“天堂”。这里生存着270多种鸟类,繁茂的植被为野猪、鹿等动物提供了栖身之所。一个不该再有生命的地方还有活物,生命是顽强的,但也或许是畸形的。
“普里皮亚季镇的一位妇女对我讲过,他们怎样通宵达旦地观赏反应堆冒起来的大火。大火五彩缤纷,像一种非人间地光彩,满天辉煌。”我终于明白了“死亡是凄美的”这句话的含义,就跟这场焰火一样,把一切都烧尽,留下的只有灰烬,可是你眼里还是会浮现燃烧时候火焰的光亮强烈到刺眼,燃烧起来的热浪扑面而来脸上的温度也还在。殊不知这美——致人于死命。
每年都有一些难舍故土的人自愿回到隔离区生活。隔离区内现有500—800名居民,绝大多数是退休者。老人们居住的房子通了电,有的还安了电话,他们在隔离区里种菜、饲养家禽、捕鱼打猎,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这几百个人,偏执到置肉体会承受的折磨不顾,只为了守护着那份承诺,守护着这片土地的每一寸,还有那些并未消散的灵魂。
书中所有描述切尔诺贝利的话语都是简单直白,像是平静的讲述一件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事。但每一句,都能让你看到一个画面,都让处在不同年代的人,感受到这份真实的切肤之痛。虽然没有直接的暴力血腥,但确实满眼的黑白灰色彩,以及无尽的疮痍。
对于受害者亲人的访谈,这是最真实的部分。没有过多赘述的将受访者的情感通过文字转述给读者,最真实、深刻、沉痛的内心感受,书中写道:“很多人突然死掉——走路走到一半,倒在地上,睡着后永远醒不过来;带花给护士时,心脏突然停止跳动,一个接一个死掉……”就像在看一部恐怖片里才会出现如此这般诡异的情境,对于死亡的无奈之至,你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只能看着,看着……
正如《纽约时报》对这本书的评价:每一页都是奇异而残忍的故事,就像那些残留在幸存者身上的辐射。
19#
发表于 2015-12-16 01:48:25 | 只看该作者
宣传部 么么哒
文/杨茜丹
刚入学时,被各种各样的社团部门绕昏了脑袋,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总觉得自己进错部门走错一步就毁了一生的莫名想法。当时是一只胆小的小白,什么都不懂,谨慎再谨慎的做出每一个选择。
但不得不说,在对于部门的选择上,我是随意的。对于部门的最初印象就是每次都有一个戴发箍的男生和另一个酷酷的男生像说相声一般的组合出现,登对又完美。后来是社团招新大会的时候,每个部长戴着面具上场,与众不同,不像其他部长一般正经严肃又好学生的样子,看起来这个部门的每个部长都是很随性随意的。说到最让我盲目到作出决定选择这个部门的是:一位部长炫酷的自弹架子鼓作为音乐背景,我真的被嗨到了,从舞台跨越好几排座位,把我击中了。一直都很喜欢这个在我看来很能直白表达情绪的乐器,与我心里狂躁作祟的小怪兽达成一致:就它了。
不像其他人跟自己的小伙伴组队进入某个部门好有个伴,想当初自己是单枪匹马义无反顾的杀进这个部门,跟周围的人都不熟悉,什么都是一个人。直到遇到很善良无条件对我很好的小小个子却很大哥范儿的龙雨,跟所有部长一样操着一口唐山味儿普通话每次都要被我纠正很多次发音又很热心的刘朔,还有慢慢熟络起来的永远被部长傻傻分不清楚名字的两只……然后我们一起当志愿者站到脚软,忙到错过饭点然后一起分食同一份盒饭,一起抵抗作为干事永远都在“干事”的被压迫局面。然后到现在,跟很多人的关系都好了起来。
对部长们的感觉一开始并不深,部长之间玩儿的很铁,但我们却不怎么熟,老是有距离感,讨厌每一次“迫使”我们做很多琐事,讨厌每一次活动的签到签离。直到某次活动某部长一脸歉意的跟我们说:真是不好意思辛苦你们了;直到某次活动我发现某部长也同我们一样没有吃东西饿到不行;直到有次某部长可爱的说不管什么活动只要是恋爱的假肯定批准;直到聚餐时某部长很照顾刚出院的我特意点了清淡的菜嘱咐一定要放我面前,还有一个干事们接到通知一定要回复一个么么哒的不成文规定。他们也是一群可爱善良又可以亲近的人啊,感动什么的,通过这样的一次又一次,都不言而喻。
他们觥筹交错,部长们“欺负”着一个男生不停的劝他酒,喝了酒后脸红红的,一副醉人又开心的表情,说话都开始结结巴巴,大家被逗得哈哈大笑,温暖的饭菜,热闹的气氛。电影里最后的幸福结局,都是定格在这样美好的镜头。
20#
发表于 2015-12-16 01:48:51 | 只看该作者
我真的要睡觉了!
文/杨茜丹
上一周,是我上大学以来最为忙碌的一周。
请了很长的病假回来之后,课程落下很多,作业也进度缓慢,并且也错过了好多重要的东西,马上又是各种各样的考试接踵而至,我的四级复习也从未开始。我的生活被漏掉了一大块,感觉自己都跟所有的一切都脱节了,我像是丧失了自己的记忆一般沮丧。回来那天又恰好遇到网上选课,拥挤的点击抢课,濒临崩溃的网站,点开的每一节课都是人数已满,那时候的我心乱如麻,焦急不安。
为了快点让自己把空缺的都补回来,我心知肚明,我该花更多更多的时间。有那么好几天,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被各种开会和写稿的事情过了饭点,听到饥肠辘辘的咕咕声才想起来忘了吃饭,照例的双周写周刊稿这周遇上了难度最大的三千字封面,还有突如其来被安排的写稿任务…...在身边的同伴也很不幸的每天听我念叨好几次:“好累啊。”然后又不得不继续忙起来。
就连妈妈每次跟我打电话也草草结束,远离了社交软件,没有跟亲密的人再深夜闲聊,变得孤独,但又真实。
开始跟着身边优秀的人一起泡教研室、泡图书馆,开始好好的规划自己每天需要做什么而不是随波逐流,开始静下心来看书为文字而感动,开始更敏感的体验生活,重视自己的真实感受,更频繁的记录生活不只是为了作业,开始主动的表达自己抓住机会,开始尝试自己未知的东西,开始感恩生活希望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善良。
我真的很累,但又切实感受着自己身上一点一点的跟以前不一样。仿佛回到了高三里某一段打了鸡血一般不知疲倦不惧一切的时光,大学之后的人们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回忆并缅怀起那段时间,迷恋的是,当时单纯的为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样子。
又是某个熬夜的夜晚之后,我醒了。眼睛肿胀,喉咙里像卡住了什么东西,一开口浓浓的鼻音和嘶哑的嗓音,好像感冒了,腰疼的像钉在了床上,起不了床。我就只好这样躺着,望着天花板,心里一阵心酸。本来这种时候应该好好在家休息,却提早回了学校,妈妈送我回学校离开之前还嘱托了好多次:医生说的一定要好好休息不能感冒不能太累了。讽刺的是这周却忙成这样,以致于现在变成这般境况。
可是我还有很多事要做。
可是我真的很累。
不过,还是会很幼稚的胡思乱想,有一个愿望:想做一只熊,冬眠一整个冬天。
敲完这些文字,瞟了一眼时间,哎,又是一个熬夜的晚上。
我真的要睡觉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