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游戏文字案例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3-5-17 22:56:24 | 只看该作者
周弃子先生在朋友家里巧遇一位空头诗人,连称久仰久仰;诗人不弃,当面写了两首作品乞正。周先生拜读之后频频说好极了,诗人却自谦云:“哪里哪里,我这不过是打油而已。”周先生事后在一篇文章里说,诗人的谦虚固然是美德,不过他好两句客套话实在引起听者甚深的厌恶,“当时我口虽不言,心里却在想:打油?你也配?”打油诗写得好确是不易。——董桥《文字是肉做的》

题面:此段文字,文白夹杂,琐碎不堪。请不失原意,改出简洁的版本。

李潇雄:周弃子在朋友家遇见一位诗人。诗人当即作诗两首,让周先生评点。周拜读后,称好。诗人却自谦道:“哪里哪里,我这不过是打油而已。”事后,周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诗人谦虚是美德,不过他的两句客套话实在让听者甚为厌恶。我当时虽未说出口,心里却想:打油?你也配?

刘海明  周弃子先生赴友人做客,巧遇一空头诗人,连称久仰久仰;诗人不弃,遂赋诗两首乞正。先生拜读,频频称赞,诗人却自谦云:“哪里哪里,我这不过是打油而已。”先生著文回忆此事,评价道:诗家谦虚固美,过度令听者甚深的厌恶,“时吾口虽不言,暗自思忖:打油?你也配?”打油诗写好,确也不易。——董桥《文字是肉做的》

邱冰   1、周弃子先生在朋友家里碰到一位空头诗人,连称“久仰,久仰”;诗人很高兴,当面写了两首诗,望子乞正。周先生读之后连声说好,诗人却自谦道:“哪里哪里,我这不过是打油而已。”周先生事后在一篇文章里说,谦虚固然是种美德,不过他说这两句客套话实在引得听者厌恶甚深,“当时我口虽不言,心里却在想:打油?你也配?”打油诗写得好确是不易
       2、周弃子先生在朋友家碰到一空头诗人,连称“久仰久仰”,诗人随即写了两首望得“乞正”。周先生看后连声说好,诗人自谦到:“哪里哪里,我不过是打油而已。”
  事后周先生在一篇文章里说:“当时我口虽不言,心里却在想:打油?你也配?”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22:05:28
周弃子访友,巧遇一诗人,连称久仰。诗人献诗乞正,周频频说好。好在何处,不置一言。诗人自谦打油而已。事后,周作文戏谑:谦虚,美德也;客套,俗物也。不知好在何处,竟敢自称打油,你也配?



李潇雄•11级(277194560)  22:06:20
黄老师,  说好 换成 称好  如何?
刘海明(352428099)  22:06:26
周频频说好。
去掉一个频,通不通
李潇雄•11级(277194560)  22:07:00
读起来别扭。
刘海明(352428099)  22:07:00
说,道
后者语体更一致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22:07:14
可以改动。
朱丽娟(pku)(622000534)  22:07:14
真的去不了啊,我和博后约了参观他的实验室
李潇雄•11级(277194560)  22:07:19
说、称、道   那个真好。
刘海明(352428099)  22:07:32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22:08:01
能否再减字?得看读来是否上口。
邱冰(597905837)  22:08:28
我只有一个疑问,周不说好在何处,不代表诗人不知道啊
而且。。文意有改吧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22:09:00
文字,需要构筑的是想象空间。
邱冰(597905837)  22:09:28
这样你就给了一个他称不上打油的原因了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22:10:33
董桥的文字,号称美文,但也有可改之处。主要不在于表述,而在于构筑的想象空间贫瘠。
一个听不懂别人好歹话的人,能写出什么东西?
刘继忠•南师大(124204682)  22:12:30
欣赏了各位的写法,受益了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22:12:45
“称好”“道好”,都不如“说好”上口。潜台词在于应付。







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清楚的思路最重要。罗叔清的发言里说:“由于近数年欧美各国已基本上没有再履行承诺,收容滞港船民,令滞港难民人数有增无减。”应该说:“近年来欧美各国基本上已经不再履行承诺收容滞港船民,滞港船民于是有增无减。”这样好些。——董桥《文字是肉做的》

题面:在董桥改造文字的基本,再进一步,如何使引号内文再简洁些?

李潇雄  近年来,欧美各国基本已不再履行‘收容滞港船名’的承诺,因此,滞港船民数量有增无减。

吕欣•广西日报   罗叔清的发言里说:“因近年欧美各国已基本没履行承诺,收容滞港船民,令滞港难民人数有增无减。”
刘海明  罗叔清的发言里说:“因近年欧美各国已基本没履行承诺,收容滞港船民,令滞港难民人数有增无减。”

王亚红•10级(1107317421)  22:50:47
“近年来欧美很少守诺收容滞港船民,致其有增无减。”
12#
发表于 2013-5-17 23:24:45 | 只看该作者
刘海明(352428099)  22:56:17
数载以来,欧美践诺,滞留港民,无处可归,致人爆满

杜余鑫•10级(369717480)  22:58:16
近年欧美,收容食言,船民滞港,有增无减。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22:58:29
欧美与港,本有协议,滞留船民,互相收容。欧美失信,港人重诺,收容难民,无处遣送。留港难民,近年为甚。
邱冰(597905837)  23:02:48
欧美各国,无信背诺,滞港船民,只增不减,


邱冰(597905837)  23:05:41
瓜娃欧美,哄你哥哥,不收港民,难民杂起,管不管嘛
四川话版

邱冰(597905837)  23:05:41
瓜娃欧美,哄你哥哥,不收港民,难民杂起,管不管嘛
四川话版

李潇雄•11级(277194560)  23:02:23
用四川话。 欧美那些龟儿子,说好了的,收留香港的船老大,结果吐出来的口水又添回去,不认咯。害的难民一抹多。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5-18 01:32: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海明 于 2013-5-18 01:40 编辑

【案例】
黄冠  1:30:43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周弃子先生在朋友家里巧遇一位空头诗人,连称久仰久仰;诗人不弃,当面写了两首作品乞正。周先生拜读之后频频说好极了,诗人却自谦云:“哪里哪里,我这不过是打油而已。”周先生事后在一篇文章里说,诗人的谦虚固然是美德,不过他好两句客套话实在引起听者甚深的厌恶,“当时我口虽不言,心里却在想:打油?你也配?”打油诗写得好确是不易。——董桥《文字是肉做的》
    题面:此段文字,文白夹杂,琐碎不堪。请不失原意,改出简洁的版本。
李潇雄·11级(277194560)
    周弃子在朋友家遇见一位诗人。诗人当即作诗两首,让周先生评点。周拜读后,称好。诗人却自谦道:“哪里哪里,我这不过是打油而已。”事后,周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诗人谦虚是美德,不过他的两句客套话实在让听者甚为厌恶。我当时虽未说出口,心里却想:打油?你也配?
刘海明(352428099)
    周弃子先生赴友人做客,巧遇一空头诗人,连称久仰久仰;诗人不弃,遂赋诗两首乞正。先生拜读,频频称赞,诗人却自谦云:“哪里哪里,我这不过是打油而已。”先生著文回忆此事,评价道:诗家谦虚固美,过度令听者甚深的厌恶,“时吾口虽不言,暗自思忖:打油?你也配?”打油诗写好,确也不易。
邱冰(597905837)
    周弃子先生在朋友家里碰到一位空头诗人,连称“久仰,久仰”;诗人很高兴,当面写了两首诗,望子乞正。周先生读之后连声说好,诗人却自谦道:“哪里哪里,我这不过是打油而已。”周先生事后在一篇文章里说,谦虚固然是种美德,不过他说这两句客套话实在引得听者厌恶甚深,“当时我口虽不言,心里却在想:打油?你也配?”打油诗写得好确是不易。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不够简洁?简洁的在哪里?
邱冰(597905837)
    周弃子先生在朋友家碰到一空头诗人,连称“久仰久仰”,诗人随即写了两首望得“乞正”。周先生看后连声说好,诗人自谦道:“哪里哪里,我不过是打油而已。”事后周先生在一篇文章里说:“当时我口虽不言,心里却在想:打油?你也配?”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周弃子先生”,先生可省。把敲字当刻竹简好吗?“空头诗人”,不必给诗人作定语,需通过字里行间表现。原文意思,有不完整的地方,还需要充实。如“空头诗人"“厌恶甚深”等。
    我的改法是:周弃子访友,巧遇一诗人,连称久仰。诗人献诗乞正,周频频说好。好在何处,不置一言。诗人自谦打油而已。事后,周作文戏谑:谦虚,美德也;客套,俗物也。不知好在何处,竟敢自称打油,你也配?
刘海明(352428099)
   “周频频说好”去掉一个“频”,通不通?
李潇雄·11级(277194560)
    读起来别扭。
邱冰(597905837) 22:16:59     
  将最后句改为“空水瓶也敢去打油”,是不是就更为尊重原文的意思?空头诗人,无水平的意思,可省略到极致。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邱冰的想法很好,可改为“空水瓶也配”。一个听不懂别人好歹话的人,能写出什么东西?
    董桥的文字,号称美文,也有可改之处。主要不在于表述,而在于构筑想象空间。
刘继忠·南师大(124204682)
   欣赏了各位的写法,受益了。海明兄,应将精华挑出来,发给你学生,他们就受益匪浅了。
……………………………………………………
本帖内容由黄冠老师整理。致谢。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5-19 19:53: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海明 于 2013-5-20 00:10 编辑

【案例】

黄冠 2013-5-18 19:05:04
游戏文字案例库(关于语言生活化)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立法局议员梁耀忠提出空气污染指数高和气管及心脏有病的人的问题。他问政府说:“会否在空气污染指数特高的日子,就上述人士的发病机会进行统计,以及空气污染与上述疾病发病机会的研究。”——董桥《文字是肉做的》
题面:这段文太丑,请改之。
刘海明·西科大(2361834597)
    立法局议员梁耀忠批评空气污染危害人的气管和心脏。他建议政府:“在空气污染指数特高的日子,调查空气污染与患气管、心脏病的概率,以便做好相关研究。”
    这个话,不好改。改美,我没有能力。
邱佳-08级(821679998)
    立法局议员梁耀忠提出:空气污染危害气管和心脏健康。政府应启动对两者关联性的研究。
刘海明(352428099)
    凝练。
邱佳-08级(821679998)
    做广播以后习惯用短句了。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一句话14个字,还要“短语”?
肖莉丽   西科大(1351494709)
  探讨和研究空气污染与相关疾病的关系是需要统计数据作事实支撑的。为此,立法局议员梁耀忠建议政府应及早开展相关调查。
陈莎西科大新闻(294885346)
    立法局议员梁耀忠提到,空气污染指数高会对患有气管及心脏有病的人带来不良影响。他说道:“在空气污染指数较高期间,相关职能部门应做好发病人数统计,为研究空气污染对上述疾病发病率的影响提供数据。”
蒋沂含西科新闻(441927728)
   我来挑战个。
   立法局议员梁耀忠追问政府:气管和心脏病问题,是否与空气污染指数高有关?空气污染和疾病发病机率问题,是否需要联系起来研究?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这个挑战很对。就是不要迷信纸面上的东西,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雾霾一来,有气管炎、心脏病的人就受不了。立法局议员梁耀忠批评道,霾与气管炎、心脏病发作,能说没有关联?有关联却无统计数据,这是政府职能部门失职。财政部门,赶快拨点,支持一下相关研究;不拨,咋向民众和科研机构交代?
陈莎西科大新闻(294885346)
    黄冠老师的,写出了议员愤怒的感情。
刘海明(352428099)
    原稿有雾霾?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空气污染指数高,这是过去的说法,为何不能与时俱进?
王建芳(850848024)
    对啊,可以这样改吗。
刘海明(352428099)
    不妥。
王建芳(850848024)
    个人觉得原文是提建议性叩问,这样改了之后感觉拥有评论性语言,口吻变成了质问,提建议性口吻。
刘海明(352428099)  18:19:22
    黄老师改的形象了,但意思变了。

黄冠 2013-5-18 19:06:59
郑根岭-央视网(380100265)  19:06:42
就空气污染指数高与气管、心脏病人关系问题,立法局议员梁耀忠质询政府:能否在空气污染指数特高的日子,就上述人士的发病机会进行统计,并进行两者关系的研究?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5-20 00:06:1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游戏文字案例(加入平等视角)
黄冠·新华电讯
(383247312)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妻子)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归有光《寒花葬志》
    题面,归有光,何许人也?性灵派大师。要求从婢的视角,改写上文,突出情与义。
刘海明·西科大(2361834597)
    奴家初至此,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奴家爇火煮荸荠。及熟,乃削之盈瓯。是时,老爷归,欲径自取食之;奴家不予。夫人笑之。夫人每令奴家倚几旁饭时,奴家眉目冉动。每及此时,夫人与老爷以予为笑。
    不懂古时奴婢如何自称,姑且以奴家替代。又没有名字,用“妾”,恐怕有点歧义。
西科新闻王亚红(1107317421)
    古文有点写不来,我用现代文改写了一个。可不可以?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可以呀。要打破的,是自我设限。
西科新闻王亚红(1107317421)
     我十岁那年,随小姐陪嫁到家里。那时候年纪小,不懂事。记得有一日,天气很冷,家中烧火煮荸荠,我正在将荸荠一个个削好皮盛在盆中。老爷进来,伸手就要吃。我连忙拿开,不给他。脏兮兮的,手都没洗呢。惹得小姐笑我。小姐心疼我,不想我和下人一起吃饭,常叫我倚着小矮桌和他们一起吃饭。有时,我吃饭走神,结果又惹得小姐笑个不停。
王建芳西科大(850848024)
    奴婢初入府,方幼学之年,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奴婢爇火煮荸荠,熟,削之盈瓯。老爷归,欲取食之,荸荠性冷,恐寒气侵体,遂夺之。夫人哂笑之。即饭,夫人每令奴婢倚几旁食之,目眶冉动,夫人与老爷以此为笑。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以上改法,过于尊重原文叙述,缺少想象空间。
王建芳西科大(850848024)
    遥想当年姐刚进府,年仅十岁,正是花骨朵儿一枚啊!梳着两根黄角辫儿,穿一身粗麻布绿衣裳。数九的一天,我在灶头上煮马蹄,煮熟了以后,我将它削了皮皮以后装到罐罐里头。姑爷回来了,看到满罐罐雪白的马蹄,伸手抓了一个就想往嘴巴里送。姐想到天寒地冻的,而且马蹄本来就性寒,吃了咋个遭得住?说时迟,那时快,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马蹄从他手头拖了过来。小姐肚皮都笑翻了。每到吃饭的时候,小姐都让我在茶几旁边和他们一起吃。我的眼睛总是眨巴眨巴的,小姐这个时候又开始哈起笑了。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还不够大胆,需放开思路。
王建芳西科大(850848024)  22:50:38
    就怕放太开了收不回来,而且恐难逃恶搞之嫌。
肖莉丽   西科大(1351494709)
    婢初媵时仅十岁,垂双鬟,曳绿裳。常有被取笑之事。一日,天寒,婢爇火煮荸荠,熟,削之盈瓯。老爷归来欲径取食,婢断其手,护身后。夫人大笑。夫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婢感其恩,目眶冉动。夫人又以为笑。奴婢甚感莫名。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未及儒人发髻、着装。
苏锡.乔大(545392213)
    余年十岁,媵入归门,主母厚爱之,衣冠华于诸婢。江南岁寒,尝煮荸荠及熟削之盈瓯,将予夫人。时老爷远归,欲取食;余取之径予夫人。主母纳而笑之。主母礼余胜于诸婢,常令余倚几旁饭,时素喜顾盼,主母窥之乃指于老爷以为笑。
肖莉丽   西科大(1351494709)
    哦,只考虑以奴婢的角度叙事了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换角,还要突出情与义,这本身很难。但是,如果以影视视角改之,岂不容易了?
    婢十岁时,随孺人嫁有光。孺人盘高髻、着红装,婢重双鬟、曳绿裳。有光笑看一高一矮、一红一绿,不似好人。

苏锡.乔大(545392213)
    这是你的?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还没完呢。
王建芳西科大(850848024)
    这个发髻和着装原本不是说丫鬟的嘛?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婢的视角,应有所见及比较。
王建芳西科大(850848024)
    可以将其分别描述至丫鬟和主人身上吗?
肖莉丽   西科大(1351494709)
    若以奴婢口吻,应该不能直接称呼“孺人”和老爷的名字“有光”吧?
    孺人应该是丈夫对妻子的称呼?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加入平等视角,过滤掉主仆意识而已。
肖莉丽   西科大(1351494709)
    哦,我只是觉得读起来有点别扭和奇怪,就算不是阶级地位,“婢”,“孺人”和“有光”三者同时使用也不太适合吧?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我十岁时,随孺人嫁有光。孺人盘高髻、着红装,我垂双鬟、曳绿裳。有光笑看一高一矮、一红一绿,不似善人。一日,天寒,我为儒人煮荸荠,削之,雪白盈瓯。有光自外归,取食荸荠,似饿鬼。我持瓯去,有光尾随,儒人笑之。孺人每邀我倚几共餐,有光似有愠色;我加饭菜以眼色,余光冉冉动。儒人意会,示意有光,有光顾左右而言他。
肖莉丽   西科大(1351494709)  23:50:50
    还是觉得人物的称呼有问题,就算是在平等的角度上,称呼也应分不同空间环境使用吧“我”“孺人”和“有光”应该不能放在同一空间使用吧。
王亚红   西科大(1107317421)
    明月皎皎兮。似回童年。年方十岁兮,随主陪嫁。布裳轻曳兮,双鬟垂垂。儒人佼佼兮,言笑晏晏。疼人怜人兮,倚桌就餐。目眶冉冉兮,孺人轻笑。有光轻狡兮,时似孩童。梦回之日兮,天寒气冻。炉煮荸荠兮,削之盈瓯。有光外入兮,手既抢食。忙持瓯去兮,儒笑不止。鸡鸣窗外兮,一夜幽梦。树木荫荫兮,故人遥遥。
黄冠·新华电讯  0:04:34
   王亚红的改法,“陪嫁”不妥。但整体感觉很好。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5-21 18:48: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海明 于 2013-5-21 19:11 编辑

【案例】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17:59:52
黄老冠文字游戏(心中要有诗境)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我现在理解了,由山峦相隔的遥远是一种绝望,而有河流相通的遥远则是一种忧伤。那么,长江是否因自己的漫长,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很多忧伤?正是这种忧伤,使晚风凄凄、烟水迷蒙、白露横江。这样的意象,这样的因果,就不容易与外国汉学家们沟通了。
                                    ——余秋雨《霜冷长河》
    题面:文似看山不喜平,文气跳跃到何种程度不招人烦?是个问题。此段纠缠于“绝望”“忧伤”,过于狭隘。请改之。
宋祖礼-西科新闻(872130255)
    也许由山峦相隔的遥远是一种绝望,而有河流相通的遥远则是一种忧伤。它们都展现着古老文明的历史隔膜,长江的漫长恰恰助长了这隔膜。于是,像晚风凄凄、白露横江,这样的意象,这样的因果,就不容易与外国汉学家们沟通了。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与原文相比,没有大改进。请再试。
宋祖礼西科新闻(872130255)
    也许高山大川的文化隔膜是注定不足为外人道的,它们的漫长滋养了古国文明,也赋予其以文化特质。以漫长的长江为背景,像晚风凄凄、白露横江,这样的意象,这样的因果,就不容易与外国汉学家们沟通了。
刘海明·西科大(2361834597)
    我现在理解了,山峦相隔,让中国文化富于想象,江河汇流让中国文化兼容并包。长江数千里的川流不息,不正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象征吗?至于江水所造成的晚风凄凄、烟水迷蒙、白露横江,则让中国文化也染上了淡淡的忧伤。这样的意象,这样的因果,让中国文化别是一家,想必不是外国汉学家们所能轻易读得懂的。
    我对余秋雨的文字关注不多,只能望文生义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这样的意象,这样的因果”,可否精减为“这意象,这因果”?
邱冰(597905837)
    我现在理解了,因为山长水远的间隔,使得中国文化与外国汉学家们理解的不一样了。那晚风凄凄、烟水迷蒙、白露横江的意象都不曾见过,又何谈沟通呢?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不美了,缺少淡淡的忧伤。余秋雨文字的美,就在淡淡的忧伤。这是文气,但不够精凝。
刘海明·西科大(2361834597)
    秋雨同学的文字,应该与他当时的心境有关。中国文化,不是文学,有忧伤的成分,但不该是主。
邱冰(597905837)
    我现在理解了,因为山长水远的间隔,隔江离海的遥望模糊了视野,使得中国文化与外国汉学家们理解的不一样了。那晚风凄凄、烟水迷蒙、白露横江的意象都不曾共同见证,又何谈沟通呢?
刘海明·西科大(352428099)
    他的文章,色彩过于黯淡。修、改,要兼顾。秋雨同学的落脚点,我不赞同。文化自大,好像国外汉学家不能懂中国文化。
宋祖礼-西科新闻(872130255)
  历史的不可预设,跟高山大川的不可逾越,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达成契合,它们给人带来的,多是怅然若失的情愫,恐怕也就是秋雨老师所谓的“淡淡的忧伤”。
苏锡·乔大(545392213)
   我现在理解了,由山峦相隔的遥远夹杂了一种守望,而河流相遇的遥远则混搭了一种情思。那么,长江是否因为自己的漫长,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很多情思?正是这种情思,使晚风和畅、烟水迷蒙、白露横江。这样的意象,这样的因果,就不容易与外国汉学家们沟通了。
宋祖礼-西科新闻(872130255)
    我更觉得那是种中性的叙述,任何一个古老文明通过悠久历史传达给本国人的文化特质,都是不足为外人道的。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请大胆去改,用河南话如何?用四川话如何?不就是那点意思吗?怎么改,都行。但关键在体会意境。
刘海明·西科大(352428099)
    我用河南话太痛苦。我18岁后就不多说乡音了。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回归不了母语,很难在文字上有所创新。
邱冰(597905837)
    老毛子隔得浪吊子远,扯啥子中国文化跟他扯得清楚嘛。鬼迷日眼的风,水面上飘那些烟花花儿。啥子他们都没来看过,说交流?简直是鬼扯。
宋祖礼-西科新闻(872130255)
    山川两茫茫,白露横江。晚风凄凄秋叶黄,外人不足伤。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海明兄,你那文字太糙。是白话中的糙,问题在于不经看。道理还是那道理,你一说,有时到位了,有时不到位。大凡不到位时,就出在语言上,不美。无论构图意境还是逻辑意境,都缺少留白,也就没了美感。
邱冰(597905837)
    黄老冠,你确定你是说刘老,不是说我?冰壶改法,缺少山水,失去了意境。就像一幅画,粗笔撩几下,你就是风。其实,啥也没有。
山水构出的意境,在于悠长、耐品,有着传统文化的底蕴。
邱冰(597905837)
    最开始改的呢。那就是要扣字眼,最好是写诗的感觉出来才好,是吧?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老刘脸都红了吧?在学生面前,不说你好,你没面子,学生也没面子。得罪了。这是文字。你心好,有思想,我不说了,你自己美去吧。
邱冰(597905837)
    刘老才不会呢,在学问面前刘老是很严肃的。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不光要逼这群小蹄子们写出诗境,还要逼他们心中有诗境。
邱冰(597905837)
    就是有问题才会有进步的空间。
邱冰(597905837)
    黄老冠一着急,刘老就该生气啦。淡定,儒雅,贤士风范。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看到什么,并不重要。心里有什么,才能发现真问题。
邱冰(597905837)
    黄老冠,你说的留白是想象空间吗?就是诗里边那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宋祖礼-西科新闻(872130255)
    齐白石画虾。
邱冰(597905837)
    可是有很多人眼拙,是看不出那个空间的。
张玲·10级(994746768)
    所以你留的空间不是给眼拙的人看的。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我来改吧:我想,山峦相隔的遥远,或让人绝望;河流相通的遥远,多让人忧伤。长江漫漫,连通了地域的遥远,也增添了文化的忧伤。这忧伤,使晚风凄凄、烟水迷蒙、白露横江。这意象,这因果,真不好跟外国汉学家沟通。
邱冰(597905837)
    可是依旧是忧伤和绝望的主调啊。此段纠缠于“绝望”“忧伤”,过于狭隘。请改之。
宋祖礼-西科新闻(872130255)
    长句变短句,情不变,意更简。黄老师是把编辑手法借用来了。 其实余老师的散文如果都能句句字正腔圆不再黏黏呼呼,读来也没那份韵味了,文化人的“酸味”未必不是种特色。
肖莉丽·10级(1351494709)
    胃酸过多就成疾病了。这也是像董桥,余秋雨之类的作家非议多的原因。
宋祖礼-西科新闻(872130255)
    十七八女郎唱杨柳岸晓风残月,与关东大汉,铜琵琶铁绰板    各有各的好处。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一些人不体会余秋雨散文中的精神,就去批判他,其实是馄饨。
    再改:我想,山峦相隔的遥远,或让人绝望;河流相通的遥远,多让人忧伤。长江漫漫,连通了地域的遥远,也增添了文化的忧伤。这遥远,这忧伤,是日暮乡关、晚风凄凄,是烟水迷蒙、白露横江。这意象,这因果,真不好跟外国汉学家沟通。
宋祖礼-西科新闻(872130255)
    接着丘冰的问题:黄老师的答案还是给人文不对题的感觉,或是黄老师品读多了,只是觉得“忧伤“,”绝望”才符合那样的意境?
苏锡·乔大(545392213)
    用四川话改的:我现在是搞醒豁了,那山坡坡对山坡坡之间是一道道走的哭的山沟沟,而那大河沟和小河沟相逢的地方总是些稀泥巴。长江最牛奔,它流到上海的时候沾染了点十里洋场的洋气都搞忘了自己小名是通天河,外号是扬子江。劝各位街(街字念该)坊邻居,太阳要落坡的时候啊,你莫在那个河边边去,要黑了水汽起来了沾起湿气在身上要不得,而且到时候风吹起来冷兮兮的,雾罩一扯起来遮到沿河二岸,那个样儿看起来还觉得黑人得很。这样的样儿啊,你去和那些学了几句国语的洋人说,基本上是对牛弹琴没得摆事。

苏锡·乔大(545392213)  19:10:35
用最地道的四川话改:
哎呀,空活了几十年了,我(念:额)这哈(这哈的意思是这下,含有点幡然醒悟的意思)算是搞醒豁嘎了,那山坡坡儿和山坡坡儿中间(间念:竿)是一根儿一根儿走起来走的哭稀吧(念:bia,一声)嘴的山沟沟儿,而那个小河沟流拢大河沟的地方尽是些稀泥巴膏膏。长江得意昏了的,千翻(千翻也可以说成,咋闹)的要命,流到上海那哈儿(那哈儿意思是,那地方)开了点洋荤,从黄浦江那点沾了点洋气,都搞忘了个人(个人意思是自己)小名叫通天河,外号叫扬子江。各位街(街字念该)坊邻居,盯到走,看到来,要捡耙活这点来,喊你们这些棒客,那个太阳要落坡了那哈儿(那哈儿意思是那个时候),莫在河边去被(念:bei,四声,意思是耍)水,天要黑了,河边要开始扯水汽了,那个湿气沾到身上要不得容易得病哟,隔哈哈儿(哈哈儿就是一会儿的意思)雾罩一打上来哈哈儿都要把沿河二岸遮完,到时候打不到方向遭黑到了莫怪那个没有提醒你这些棒客。这个云山雾海的样儿的啊,你没得必要去和那些说得来几句汉话的洋人讲(也可以念:港),都这个样儿(意思是,就这样的风景,其中含有点无奈兼不屑一顾的口气)摆起来还不是对牛弹琴没得说事。


17#
 楼主| 发表于 2013-5-23 00:29: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海明 于 2013-5-23 08:26 编辑

【案例】
黄冠·新华电讯  23:10:49
陆放翁生在南宋末年,没有做过很大的官,没有冤假错案的困扰,只是目睹国事日非,激于知识分子的天良,深深感国家复兴无望:“西湖歌舞几时休”的临安君臣,耽于逸乐,他们一心想望的是跪官、送礼、别墅、夜总会、三陪……何曾有关点关心民瘼,所以放翁心灰意懒之余,写出“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样使人读后感到一片凄清的作品。
                                                                                                                          ——黄苗子《学艺微言》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23:14:03
题面黄苗子先生的文字很美,但是,却出现了“一逗到底”的现象,让人看不下去。请改之。要求:避免“一逗到底”,又不失原意,且使语序更凝炼。
刘海明(352428099) 23:14:39
一逗到底?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23:15:19
要求语言更加活跃、清新。
杨兴东<yang283400095@vip.qq.com> 23:16:29
就是一个逗号到底
刘海明(352428099) 23:16:35
群里有才女,我拉一个出来
刘海明(352428099) 23:18:00
东北话可以不
刘海明(352428099) 23:19:02
陆放翁生在南宋末年?他是元代诗人?
刘海明(352428099) 23:21:22
南宋1127年成立,旅游1125年出生
弓璐璐(08)(75527045) 23:22:04
不喜欢路由
刘海明(352428099) 23:22:15
路由器?
刘海明(352428099) 23:22:21
陆游
弓璐璐(08)(75527045) 23:22:58
因为唐婉  一个大男人不能对媳妇负责  岂能对国家负责
刘海明(352428099) 23:31:33
陆放翁生活在南宋,一辈子也没做过多大的官。从政期间,没有冤假错案的困扰,却目睹了国事日非的悲酸历程。放翁受知识分子天良驱使,深深感国家复兴无望,对那帮临安君臣们的纸醉金迷生活和甘于折腰事权贵、不屑于关心民瘼的举止,让陆放翁留下“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凄清诗句。
刘海明(352428099) 23:31:49
弓璐璐因为这个缘故不喜欢陆游啊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23:37:38
一道题出了,没有一个人能给个答案。海明兄的文字,也曾“一逗到底”过,你怎么不试试身手?
刘海明(352428099) 23:38:07
我贴了
刘海明(352428099) 23:38:32
我也转电讯群里了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23:43:16
    陆放翁生在南宋末年,没有做过很大的官,没有冤假错案的困扰,只是目睹国事日非,激于知识分子的天良,深深感国家复兴无望:“西湖歌舞几时休”的临安君臣,耽于逸乐,他们一心想望的是跪官、送礼、别墅、夜总会、三陪……何曾有半点关心民瘼,所以放翁心灰意懒之余,写出“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样使人读后感到一片凄清的作品。 ——黄苗子《学艺微言》
    题面黄苗子先生的文字很美,但是,却出现了“一逗到底”的现象,让人看不下去。请改之。要求:避免“一逗到底”,又不失原意,且使语序更妥当,语言更清新。可用河南话、四川话等方言,转换个别词语。

刘海明(352428099) 23:44:42
陆放翁生在南宋末年,这个话不对
南宋早期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23:54:48
南宋起于何年,亡于何年?放翁生于何时,故于何时?查一下,不就清楚了?
刘海明(352428099) 23:57:38
你今天没有看我话,他生1125,南宋建国于1127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23:57:39
不求常败(383247312)  23:56:31
原文中引用诗,本想使文气有诗气。海明改稿,删去“西湖歌舞几时休”,反而不如原文生动可观。
不求常败(383247312)  23:57:32
“没有做过很大的官,没有冤假错案的困扰”与“西湖歌舞几时休”的对比,原文没有恰当的实记一笔。也可说,黄老失误了。

刘海明(352428099) 23:57:48
他比南宋还大2岁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7G~6@79V%25(@R9VZP(_%25QZL.png2013-05-23
刘海明(352428099) 0:00:30
南宋诗人陆放翁,一辈子也没做过多大的官。官不大不说,也没冤假错案的困扰。他的一生,却目睹了南宋国事日非的衰败历程,这让对国家复兴失望,对那帮临安君臣们的纸醉金迷生活、甘于折腰事权贵和不屑于关心民瘼的举止,深恶痛绝,因此留下“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凄清诗句。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0:02:29
放翁死于何年?南宋亡于何年?
刘海明(352428099) 0:02:50
南宋不可能几十年的历史
刘海明(352428099) 0:03:15
陆游(1125—1210)
王亚红·10级(1107317421) 0:03:26
陆放翁,南宋诗人。一生未获高官厚禄之殊荣,亦少冤假错案之困扰。然文人墨客,多身怀天下,忧国忧民,放翁亦是。纵观历史,南宋末年,内忧外患,临安君臣,耽于逸乐,“西湖歌舞几时休,跪官、送礼、夜总会”。 目睹国事日非,深感复兴无望,放翁心灰意懒之余,写下“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般令人倍感无奈、凄清的作品。


刘海明(352428099) 0:03:34
南宋(1127-1279年)
刘海明(352428099) 0:03:56
末年,最多50年
刘海明(352428099) 0:04:21
王亚红比我文笔好许多

苏锡·乔大(545392213)1:28:36
宋人陆放翁,素有壮志,为政廉能,所治州郡鲜少冤假错案。宋室南迁后,衣冠士族耽于逸乐“直把杭州作汴州”。放翁案牍劳形之余,常思国运得失。睹其声色犬马,念靖康耻犹未雪,及思自己怀才不遇,有感于此隧作“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首后世迁客骚人读来无不怆然泪下的《临安春雨初霁》诗来。

18#
发表于 2013-5-23 12:46: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肖淑娟 于 2013-5-23 20:58 编辑

回复 21# 刘海明 的帖子


不求常败(383247312) 1:31:44
“素有壮志”,应埋在材料中。站出来说,太苍白。

苏锡.乔大(545392213) 1:32:07
宋人陆放翁,为政廉能,政声颇佳,所治州郡鲜少冤假错案。宋室南迁后,衣冠士族耽于逸乐“直把杭州作汴州”。放翁案牍劳形之余,常思国运得失。睹其声色犬马,念靖康耻犹未雪,及思自己怀才不遇,有感于此隧作“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首后世迁客骚人读来无不怆然泪下的《临安春雨初霁》诗来。

苏锡.乔大(545392213) 1:32:13
开始是这样的

苏锡.乔大(545392213) 1:32:31
只是 觉得出现了两个政字 就觉得不好了

苏锡.乔大(545392213) 1:32:36
所以改了

苏锡.乔大(545392213) 1:34:45
用素有壮志的本意是要和后面的怀才不遇那一句做前后呼应

不求常败(383247312) 1:43:44
这些宏观叙事,在当下的语境中,最好不要出现。太丑陋。

点评

修改字体。看看前面的字体变化。  发表于 2013-5-23 18:20
19#
发表于 2013-5-24 22:32: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肖淑娟 于 2013-5-26 12:12 编辑

回复 22# 肖淑娟 的帖子

张杰·11级<mr.zhanganyhow@qq.com>  19:46:10
  生在南宋末年的陆放翁,没有做过很大的官,也没有冤假错案的困扰。他激于知识分子的天良,觉得国家复兴无望。周边是“西湖歌舞几时休”、耽于逸乐的临安君臣,他们一心想望的是跪官、送礼、别墅、夜总会、三陪……不曾有半点关心民瘼。所以放翁心灰意懒之余,写出“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样使人读后感到一片凄清的作品。 ——黄苗子《学艺微言》

张杰·11级<mr.zhanganyhow@qq.com>  19:47:17
黄冠老师,您看我改的怎么样,水平有限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08@7VM_1{NL9ER12UNXU94.gif
叶小林·10级(413391779)  19:48:55
他激于知识分子的天良,觉得国家复兴无望。 我觉得可以放后面
一心想望?不是向往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19:49:50
改得不错。但过于拘泥原稿,不出彩,缺对比,少点情怀。忙于“当干爹”、与红霞应酬,此现象远比所列现象为甚,似可加入。
张杰·11级<mr.zhanganyhow@qq.com>  19:49:53
我现在又看了几遍,觉得语序需要调整,越读越感觉累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19:50:42
这是黄苗子大家的文字。站在巨人的肩,不累,能那么容易吗?
张杰·11级<mr.zhanganyhow@qq.com>  20:09:44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E9BIPM$_`9}`VS07`VD9H1F.gif写好了  发的时候按到关闭了

张杰·11级<mr.zhanganyhow@qq.com>  20:20:42
生在南宋末年的陆放翁,面对的是一群心向往的是跪官、送礼、“西湖歌舞几时休”、耽于逸乐的临安君臣。激于知识分子的天良,62岁的他仍刚直不屈,不屑与忙于“当干爹”、与红霞应酬等更为之甚现象的人为伍,故一直不受重用。觉得国家复兴无望的他,心灰意懒之余,写出“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样使人读后感到一片凄清的作品。这与之前“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豪言壮语形成鲜明对比。

张杰·11级
<mr.zhanganyhow@qq.com>  20:22:41
黄冠老师,加入了那句,修改了下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21:14:06
南宋偏安一隅,北面强敌,复兴统一,有心无力。临安君臣沉醉歌舞,跪拜迎送,礼尚往为,跑官要官,以捞钱混事为能事。商人投机钻营,造别墅、立青楼、开夜店,无不投权贵所好。女色受宠,郭美美、赵红霞、陈小三,越是脑残越吃香……世风浇薄之时,正值放翁壮年,铁马冰河,大散关外,梦里挥师北向,一定中原。放翁一心讽时劝世,而世事不为所动,空留几声奈何、些许幽怨、一腔惆怅。虽然没有文字狱,也未曾因言获罪,但放翁的诗路,却一扫兵戈之气。“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读来,令人备感凄凉。一代旷世文豪,因家国梦难圆,强悍诗风随风而逝,岂不悲哉!

   
20#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8:56:0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不求常败(383247312) 22:40:08
对我写作最大的启示是在英国那六七年。近代西方的散文作家,往往将一个国家的文化也写出来。我要求自己的散文,可以进入西方,走出来;再进入中国,再走出来;再入……总之我要叫自己完全掌握得到才停止,这样我才有自己的风格。怎样练到自己的文字很中国而又不迂腐呢?如何在晚清笔记、诗词、小说的白话文字结构中,再经营出一种跟中国正统句法相符的句子,又能载上新的讯息呢?我一直在思索。——董桥《文字是肉做的》
不求常败(383247312) 22:40:16
题面这段话,说得过实,不美。玩引用,玩重复,都不够中国化。要改好这段文字,得学会引用,化腐朽为神奇地引用。你能吗?
邱冰(597905837)  22:58:51
对我写作启示最大的,是在英国那六七年。近代西方的散文作家,往往将一个国家的文化也写出来。我要求自己的散文,像雪花那样轻灵,能够任意穿越中西;也能够像朝霞一样,染红西方的天际;更像小溪,曲曲折折,总能汇集到自己的龟息地。总之我要握住自己灵魂般的文字,让它们都打上我灵魂的烙印似的。我一直在思索,怎样才能在传统中国文字中撬走迂腐,如何在晚清笔记、诗词、小说中,经营出跟中国正统句法相符,又载有新的讯息的文字结构呢?
求指导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23:03:49
冰壶的改法,有进步,但缺文化气。

王亚红-西科大(1107317421) 23:29:38
在英国的六七年,给我很大的启示,我的写作找到了一条新路。近代西方的散文作家,往往一言一词里,一个国家的文化也写出来了。我自己的散文,我要它“进得去,出得来”。能叫金头发蓝眼睛的心灵颤动,却不扎根在牧羊人的田野里。能叫黑头发黑眼睛的灵魂栖息,却不沉睡在这片黄土地上。我的文字,在蓝天和大海之间飞翔。我最终的希望,是找到那片海天相接的地方。那儿,才是我的文字归属的地方。怎样练到自己的文字在中国而又不迂腐呢?如何在晚清笔记、诗词、小说的白话文字结构中,再经营出一种跟中国正统句法相符的句子,又能载上新的讯息呢?我一直在思索,也将一直去寻找一处海天相接之地。
黄冠(383247312) 23:35:25
“启示”在哪里?“近代西方的散文”长处在哪里?“载上新的讯息”,如何与中国文化对接?这些需要很好照应。
黄冠(383247312) 23:37:42
原文照应,欠了火候。改它,就得弥补。
王亚红-西科大(1107317421) 23:43:01
电脑没电了,明天接着自己的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