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寻国学高手翻译一句话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9-23 18:47:33 | 只看该作者
国学网的翻译:玄德又深又远,和具体的事物复归到真朴,然后才能极大地顺乎于自然。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9-23 18:48:00 | 只看该作者
愚,在古文里有纯朴忠厚的意思吗?
愚之,就是使之愚。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

【卷十】【心部】愚

戇也。从心从禺。禺,猴屬,獸之愚者。麌俱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

戇也。愚者、智之反也。从心禺。會意。愚亦聲。麌俱切。古音在四部。禺、母猴屬。母字舊奪。今補。許書夒下、爲下、玃下皆曰母猴。卽沐猴、彌猴一語之轉。而甶部禺下曰母猴屬。此卽用彼語。淺人刪母。非也。獸之愚者。巳上八字說从禺之意。
◎ 傻,笨:~人。~笨。~蠢。~鲁。~氓(愚蠢的人)。~昧(缺乏知识,文化落后)。~顽。~妄。~不可及。大智若~(有大智慧的人,不卖弄聪明,表面上好像很愚笨,亦作“大智如愚”)。

◎ 欺骗,耍:~弄人。为人所~。

◎ 谦辞,用于自称:~兄。~见。
愚,戆也。——《说文》

三赦,曰惷愚。——《周礼·司刺》

靡哲不愚。——《诗·大雅·抑》

〈动〉

(1) 蒙蔽;欺骗 [make a fool of;deceive]

以愚黔首。——汉· 贾谊《过秦论》

(本内容来自查字典http://www.chazidian.com 原文地址:http://www.chazidian.com/zisw611A)
戇:痴愚、急躁、剛直。《荀子•大略》:“悍戇好鬥,似勇而非。”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9-23 18:48:22 | 只看该作者
德经74章的翻译也很纠结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9-23 18:48:43 | 只看该作者
      道是很深奥难于理解的, 所以古代善长于道的人,不追求让百姓明白他的道,因为大多数的百姓愚钝而难于理解这些道(老子说:下士闻道,大笑之。)。追求让百姓明白这个道,既不能实现,还会引起百姓反感。所以追求让百姓自己尊道而行,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是不可能的。

    百姓不愿学习道,却又有太多的小聪明,足以找到统治者自以为聪明的管理漏洞,达到谋求自己的利益,而打乱统治者期望建立的秩序,所以百姓难于治理。因此,以自以为聪明的更高超的智慧来达到防止百姓小聪明,来治理国家,是达不到目的的,反而是国家的灾祸(没有一个人的智慧总是毫无漏洞);不以小聪明来治理国家,而以道治国,才是国家的福气。

    其实,以道治国与小聪明,这两个都是治理的方式,总是知道这两种治理方式的不同运用,而根据情况选取恰当的方式,就是所说的德的最高境界。这个德的最高境界深远啊,需要回归到具体的根本的情况,这样之后才能达到治理的大顺。

   用一点白话说就是:道的推行,不是让百姓明白其中的道理,因为它的难懂而被百姓排斥;所以道的运用,不是强迫百姓接受,而是让百姓不自觉的接受。同时,道是运用于全体,对个别人或许不是很有效,因而智慧就是个补充。所以,智慧与道是共同有利于统治的,不可强调单一作用。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9-23 18:49:08 | 只看该作者
国学网译文: 人民不害怕死,(统治者)为什么用死刑来吓唬他们?如果使人民总是很害怕死,那么对于捣乱作恶的人,我们可以抓来杀掉,还有谁敢为非作歹?经常有司杀者(上天、自然)主宰杀的事情。那些硬要代替上天和自然
去执行杀的任务的,就好象是代替木匠去砍木头一样。代替木匠砍木头,很少有不砍伤自己的手的。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9-23 18:50:18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其实就是在宣扬用简单不易变化的准则去治国,而不要用繁复,机巧,朝令夕改的方式来治国。因为简单不易变化的准则人民易于接受,社会也就好治理了,而用繁复机巧朝令夕改的方式人民难以接受,那么这个社会也就不好治理了。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9-23 18:50:58 | 只看该作者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楷式。能知楷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于大顺。



【注】此言圣人治国之要,当以朴实为本,不可以智夸民也。明者,昭然揭示之意。愚者,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之意。夫民之所趋,皆观望于上也,所谓百姓皆注其耳目。凡民之欲蔽,皆上有以启之。故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也。故圣人在上,善能以斯道觉斯民,当先身以教之。上先不用智巧,离欲清净,一无所好,若无所知者。则民自各安其日用之常,绝无一念好尚之心。而黠滑之智自消,奸盗之行自绝矣。所谓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为而民自化。故曰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此重在以字。前云众人皆有以。以,如春秋以某师之以。谓左右之也。此其上不用智,故民易治耳。然民之难治者,皆用智之过也。足知以智治国者,反为害也,乃国之贼。不用智而民自安,则为国之福矣。人能知此两者,可为治国之楷式也。楷式,好规模也。苟能知此楷式,是谓之玄德矣。玄德,谓德之玄妙,而人不测识也。故叹之曰,玄德深矣远矣。非浅识者所可知也。民之欲,火驰而不返。唯以此化民,则民自然日与物相反,而大顺于妙道之域矣。语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犹有智也。况玄德乎。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9-23 18:53:04 | 只看该作者
古代善于为道的人,不以聪明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而是用一种貌似愚蠢的形象展现出来。人民之所以不服管制,是因为上位者智巧太多,民无所是从而导致。所以用智巧治国,国之灾难,不用智巧治国,国家的福气。知道了这两点,也就知道了为政的准则,应该常去弄明白的这些准则,就叫做玄德。玄德越深越远,越脱离于事物的外在形状,最后就越能理顺事物的变化所在。

======================
近乎道。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9-23 19:21:45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只要看看周公之德,孔子之仁,孟子之义,荀子之礼,就可知他对历史的惊人预见。大约到了荀子的礼 ,再往下便无法收拾了,只好再用韩非的 法 ,于是出现暴秦,真正是 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通过这段话,我们也可见老子对历史的悲观,对人类文化史的基本评价。在他看来,人类道德是一个逐渐堕落的过程,人类历史是一个衰退的过程而不是发展的过程,而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创造 ,只不过是对堕落人性的被动适应,甚至是对其的取媚。所以,他认为,人类历史应该反过来,逆向行走 去追溯本源的 道 。也就是说,只有 逆历史潮流而动 ,才能不屈服于人性堕落,制止人性的堕落。这个过程,就是他所说的复归于婴儿 ,复归于 朴 ,复归于 无 的过程,也就是复归人类本质的过程。他以为,这是人类唯一的自赎之路。你看他 逻辑 地推论



根除了圣明和智慧,对老百姓而言,是百倍有利的事;根除了仁与义,人民就会孝顺和慈爱;根除了机巧与利用,盗贼也就消失了。


[原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十九章)]



把这一章和上引三十八章对照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类已有的历史是人性的退化史,而逆向行走,才是人的进化史.这真是世界历史上最令人惊诧的 进化论 !


思想家往往是不与时代同步的。他们或超前于时代,提出未来之蓝图,如柏拉图、马克思,中国的荀子也算一个;或落后于时代,留恋过去之生活,如老子、孔子。这后一类哲学家对逝去的一切嗟叹不已,为之洒泪哭泣,如已死时代的守墓人。他们往往太纯洁、太敏感、太钟情、太理想主义,他们甚至还太崇高,崇高到不计一切功利地为已逝的文化传统讴歌甚至殉身。是否可以这样说,和时代拉开一定的距离往往是产生真正思想家的前提之一。与时并进的往往是机会主义者,思想家毕竟不是机会主义者,思想亦不是机会。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9-23 19:22:09 | 只看该作者
超前的思想家发现现世的所缺,恋后的思想家发现现世的所失。他们共同发现时代之缺失,之不完美,并从而对之进行批判。唯其批判,才是文化。文化的本质使命即是批判。比如马克思主义学说,除了提出人类最伟大的理想,在设计未来方面显示天才,显示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外,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对现存资本主义的批判。没有这种对现存社会的文化批判、道德批判与政治批判,马克思主义学说不就黯淡无光了么?



这可否算作我对老子的治世哲学的回护或辩解?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