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7.14 陪老妈到医院复查和拆线。 等了很久,顺便出去活动了一下,未学习。 2025.7.15-7.16 每天背雅思单词40个。 读《理想国》第三卷。 《理想国》的第三卷主要是围绕“如何教育儿童并从中挑选守卫者”这一议题展开。 文中提到若是要教育儿童,就需要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审查,要删掉地狱很恐怖的说法这会让他们畏惧死亡。删掉英雄人物的嚎啕痛哭、唉声叹气的说法,不能情感外露。删掉神明涉及邪恶的说法,写明不正义的人比正义的人痛苦。还要约束故事风格叙述和模仿。同时还要审查诗歌和曲调,删掉哀挽和悲伤的字句 靡靡之音,在诗篇里培植良好品格的形象。做简单的歌,好言词、好音调、好风格、好节奏。 这是从文艺教育方面来教育儿童,这一袭话放在当下也适用。如今有些国家实行分级制度,将十八岁之前和十八岁之后能够看到的文章、影视进行分级,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实行了苏格拉底提出的对文章内容进行审查分级,由此为儿童建立一个“美好”的心灵。 但是当下,随着网络的兴起,各类视频充斥网络,也填满了儿童的生活,在许多场合下,儿童满嘴的“网络用语”可见被毒害至深。 除此以外,还要对儿童进行体育锻炼,要在食物上加以限制。复杂的食物会产生疾病。 建设“体育强国”也是当下中国所重视的,强身健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中国教育的理念,虽然没有苏格拉底提到的如此苛刻,但是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人的智慧在当下的生活中仍然具有光辉。 2025.7.17-7.20 阅读《理想国》第四卷。 主要围绕“城邦四美德与灵魂三部分”展开叙述。 一、护卫者(护国者)的三个使命 1:防止贫和富进入城邦,尽一切办法守卫着我们的城邦,让它成为一个够大的且又统一的城邦。 2:教育和培养,因为如果人们受了良好的教育就能成为事理通达的人。 3:对于立法需要节制。 不需要什么都立法,年轻人看到年长者来到应该肃静;要起立让坐以示敬意;对父母要尽孝道;还要注意发式、袍服、鞋履;总之体态举止,以及其他诸如此类。这些主要是用过教育不是立法,否则他们将永无止境地从事制订这类繁琐的法律,并为使它们达到完善把自己的一生都用来修改这种法律。对于纵欲无度的人,不是告诉他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而是让他抛弃这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然就是治标不治本。 二、城邦的四种美德 当时古希腊有四种美德,我们组建的城邦是“善”的,包含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如果我们能找出智慧、勇敢、节制这些性质,那么剩下的就是正义。 1:智慧——是护国者的知识。 用来考虑整个国家大事,改进它的对内对外关系,而能够具有这种知识的照自然规律总是最少数。 2:勇敢——是一种保持。 勇敢的人无论处于苦恼、快乐、欲望还是害怕中,都永远保持着最初通过音乐和体操的良好教育所建立起来的信念而不抛弃它。 当然一个城邦是否勇敢,并不取决于城邦有多少公民是勇敢的,而是取决于城邦中勇敢的公民所占据的地位,具有勇敢这种美德的人必须要成为城邦的辅助者(军人)。 3:节制——是一种好秩序或对某些快乐与欲望的控制。 4: 正义——是能够产生智慧、节制、勇敢,并且能够保持。 我们一直在寻找正义,但其实正义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抄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正义就是只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别人的事,名各安天命。 一个国家有三个阶层,生意人、辅助人(军人)、护卫者(统治者),当着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司其职互不干扰,这便是正义。 由大及小,正义的国家和正义的人,在理念意义上都是正义,所以在正义方面是一样的。所以当城邦中的三种人各司其职那就是正义的,城邦也由于这三种人的情感和性格被认为是节制(商人)、勇敢(辅助者)、智慧(护卫者)。回到个体,灵魂里有没有这三种品质,肯定有,因为城邦的品质来源于个体,城邦的品质也影响着个体,这是一种良性的正向循环,好的城邦能够把人塑造成好人,同样好的人也能促成好的城邦。反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感觉这一卷对前面三卷阐述的有关“正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做出了一个相对来说较为全面的总结和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