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7.6-7.13 生活日记: 2025.7.7-7.8 妈咪做手术,在医院守着,没有看书。 学习日记 2025.7.9-7.10 阅读《理想国》第一卷 《理想国》第一卷主要是围绕“什么是正义”展开。 主要分为以下几类观点: 1. 正义是欠债还债,即给每个人恰如其分的报答。(克法洛斯) 不存在的情况:原债主疯了。 2. 正义是把善给予朋友,把恶给予敌人。(玻勒马霍斯) 存在“有用”和“无用”两种情况,“无用”时,正义就不存在了。 3. 正义是强者的利益(色序拉马霍斯) 不存在的情况:强者即为统治者,统治者也会有犯错的时候。 在看书的时候,其实也学习到了一些辩论的方法。 苏格拉底对于对方观点的反驳就是寻找不成立的一面进行一一击破,看上去好像是重复了一遍对方的观点,但实际上是在用对方的逻辑,打败对方。 2025.7.11-7.12 阅读《理想国》第二卷 这一卷接住第一卷探讨的问题,继续探讨与“正义”和“非正义”有关的内容。 ·善分为三类: 1. 只要结果,不要本身 2. 只要本身,不要结果 3. 既要本身,又要结果 ·一般人认识正义的本质和起源 1. 在远古时期,人们在互相交往的过程中尝到了干不正义的事情的甜头,又尝到了遭受不正义的苦头,于是决定制定契约:既不要尝不正义的甜头,又不要吃不正义的苦头。于是便开始制法律,定契约。便产生了正义。 2. 正义的本质就是最好与最坏的折中。最好:干了坏事不受惩罚;最坏:受了罪没法报复。 ·之后针对“正义”和“非正义”,苏格拉底以一个国家的建立进行了讨论。 在这段讨论里,我觉得有一些内容很值得深思。 例如国家在理想状态是各司其职,满足居民所需,但是欲往总是无限大的,人们总会需要更多,过上“奢侈”的生活,就需要除了必需品之外更多的东西,以此带来了战争。 战争需要士兵——这是一种对外敌视,对内温和的特性。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性格需要出现在一个人身上。 这也侧面体现出了人性的复杂。 “正义”与“非正义”感觉其实界定很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