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5级硕士张家乐学术日志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25-5-19 08:24:59 | 只看该作者
2025.5.12
答辩结束!得到“良好”的评级已心满意足。结束后和朋友立马转战KTV大唱特唱~
2025.5.13
吭哧吭哧从学校又搬回家里,计划六月再回学校享受一下最后的校园时光。
2025.5.14
休假最后一天,明天又要去上班了o(╥﹏╥)o
读《“可能”与“可为”:媒介空间生产视域下剧本游戏政治传播场域的建构与审思》
本文基于亨利·列斐伏尔的媒介空间理论,剖析了红色剧本游戏在政治传播场域中的建构逻辑与潜在矛盾。研究指出,红色剧本游戏通过“场景空间”(五感融合的具身实践)、“叙事空间”(多方主体共创的意识形态场域)和“关系空间”(跨时空对话与想象共同体)的三元互动,将抽象政治议题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沉浸式体验。例如,《觉醒》中“长衫传承”的符号设计,通过触觉与情感联结,实现了革命精神的代际传递。然而,这种媒介化政治传播也面临三重张力:玩家在虚拟场景中的“政治逃避”消解现实参与热情;立场因角色切换而摇摆不定;“狂欢化”叙事冲击政治权威的严肃性。对此,作者呼吁在监管与创作中寻求平衡,既保留游戏的娱乐性,又避免政治传播的浅层化。
2025.5.15
    上班第一天,由于组内正在进行人员调动,拥有了难得的摸鱼时光~
2025.5.16
辛苦工作中,一天写10条脚本yeah!
2025.5.17
我爱双休,今天读《“共情”是否总是有效?——一项基于在线实验的攻击性表达干预效果研究》
文章通过一项在线实验研究(N=500),探讨了用户在遭遇异见信息引发认知失调时,不同即时干预策略对降低攻击性表达的效果。研究发现:无干预场景下,用户难以自主抑制攻击性表达,传统情绪调节能力(如认知重评、表达抑制)未显著改善行为;干预策略对比:分离认知重评(如“抽离情绪看待事件”)、积极认知重评(如“关注事件积极面”)和数字声誉提示(如“他人会看到你的点赞”)均显著降低攻击性表达,其中积极重评与数字声誉效果最佳;共情干预失效:要求用户共情异见方的策略不仅无效,反而可能加剧负面情绪,导致攻击性表达升高。揭示了在线环境下情绪调节的复杂性:传统“共情引导”可能因过度共情疲劳或群体对立而失效,而强调积极视角或社交规范约束的干预更具实操价值。
2025.5.18
今天陪外公外婆去医院复查,回家玩会模拟人生准备上班TAT

12#
 楼主| 发表于 2025-5-26 08:50:22 | 只看该作者
2025.5.19
本周单休,上班第一天已筋疲力尽。
2025.5.20
今天是发薪日!辛苦一个月终于发工资啦,开心~
2025.5.21
由于上班时间又调到了8.50,最近天天早出晚归,本周估计没有时间精力进行一些学习活动了。
2025.5.22
工作,上班路上在小红书刷到一个ID叫吕不同的博主,写的文字真的好有感染力,计划在下周看看书,文字真的太神奇!
2025.5.23
工作中
2025.5.24
终于熬到本周最后一天上班日!
2025.5.18
休息+处理一些学校的遗留工作,明天又要上班啦。

13#
 楼主| 发表于 2025-6-9 22:21:10 | 只看该作者
2025.6.2
和朋友一起出门diy小蛋糕啦~等毕业后就是见一面少一面TAT
2025.6.3
终于离职啦!!!虽然上班最后一天还加班1h,但想想第二天不用上班就很快乐!
2025.6.4
打开好久没玩的模拟人生,点了喜欢的外卖和奶茶,看着喜欢的博主更新的新视频,幸福~
2025.6.5
今天陪外公外婆去检查身体~
2025.6.6
返校处理一些交资料工作,顺便今晚和朋友一起住酒店娱乐一下,下午朋友去答辩,一个人躺在酒店里看恐怖游戏解说,太幸福~
2025.6.7
从酒店返回学校,简单收拾了一下宿舍。
2025.6.8
今天和朋友一起去拍泰式校服毕业照,开心~

14#
 楼主| 发表于 2025-6-16 15:28:55 | 只看该作者
2025.6.9
今天去剪了新发型(公主切+高层次),但这种发型不打理好丑!!!!
2025.6.10
去西理工给朋友拍毕业照,然后一起吃饭喝奶茶,开心~
2025.6.11
回家休息中
2025.6.12
去四院做教资体检,整体感觉不错,就是抽血给我胳膊弄青了TAT
2025.6.13
继续在家躺平中
2025.6.14
打开了很久没玩的模拟人生
2025.6.15
收拾东西准备回学校拍毕业照+搬宿舍!

15#
 楼主| 发表于 2025-6-23 08:57:41 | 只看该作者
2025.6.16
朋友来学校给我拍毕业照,还带来了超级可爱的小狗花束!!拍完一起去吃了美味的火锅,开心~
2025.6.17
修图+给毕业论文导师制作毕业果盘中
2025.6.18
淋雨拍年级大合照,然后和舍友聚餐麻将一条龙!
2025.6.19
搬宿舍回家啦!
2025.6.20
在家休息,等待录取通知书~
2025.6.21
收到录取通知书,开心!
2025.6.22
又要准备回学校参加毕业典礼+领双证了,琐碎小事好多

16#
 楼主| 发表于 2025-6-30 08:37:22 | 只看该作者
2025.6.23
和朋友去老校区拍照+吃费大厨,吃完饭还在拍立得店拍了超级美丽的双人合照,美滋滋。
2025.6.24
参加毕业典礼中,一直在和同学合影留念,结束后和朋友去吃了我在学校最喜欢的舌尖大师,记得当时去重大面试,学校附近也有舌尖大师,去了重庆我也不要和舌尖大师分离哈哈哈哈哈!
2025.6.25
收拾了一堆东西,彻底离校回家啦~朋友给我送行的时候还有一些小伤感。
2025.6.26
在家休息中
2025.6.27
怒冲爱奇艺会员追2025中国新说唱
2025.6.28
在家休息中
2025.6.29
在家躺的太颓废,下周一定开始学习!!!!

17#
 楼主| 发表于 2025-7-7 15:28:19 | 只看该作者
2025.6.30
畅玩模拟人生中
2025.7.1
学习《作为数字劳动的隐私披露: 一项自我商品化研究》
文章以数字劳动的视角探讨了隐私披露行为,揭示了隐私披露者在平台组织的中介化作用下,如何通过物质性与精神性的双重劳动,将个人隐私转化为可供消费的商品:平台组织通过时空、技术、情感与机制的多重规训制度,促使劳动者在自我商品化的制度设计下,陷入新型的劳动异化困境。这种异化不仅体现在隐私主体的主客分离,还体现在隐私内涵的商品化价值贬抑,最终导致个人隐私的异化与劳动者主体性的迷失。
文章将隐私披露视为一种数字劳动形式,这种视角让我意识到隐私并非仅仅是个人的私密信息,而是一种可以被加工、被消费的“商品”。在数字平台上,用户通过填写个人信息、发布生活日志等方式,实际上是在进行一种劳动,这种劳动的成果被平台转化为商业价值。这种观点打破了我对传统劳动的认知,让我明白在数字时代,劳动的边界已经扩展到了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数字时代,我们需要更加关注隐私保护与数字劳动之间的关系,警惕隐私异化的风险,努力寻求技术发展与个人权益保护之间的平衡。
2025.7.2
给朋友做妆面模特,新体验~
2025.7.3
休息
2025.7.4
休息x2
2025.7.5
学习《重构与治理: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逻辑、理论与实践》,这篇论文以马克思主义系统论为方法论基础,提出中国主流媒体在数字时代面临结构性挑战时,需超越技术升级的表层融合,进行系统性变革,也启示我们,中国媒体的未来不在简单复制西方,也不在固步自封,而在于以系统思维统筹全局,在多重逻辑的辩证统一中激活内生动力,完成从“传播机构”向“治理平台”的跃迁。作为研究者,我们更需秉持这种系统观念与学术担当,深耕本土实践,参与构建既能解释中国、又能对话世界的传播学知识体系,助力中国故事在数字时代焕发真正的主流强音。
2025.7.6
看本周更新的新说唱!

18#
 楼主| 发表于 2025-7-13 21:03:15 | 只看该作者
2025.7.7
读《未来简史》第一章,记录:人类历史上长期面临的三大问题——饥荒、瘟疫、战争——在21世纪已经或正在从“不可理解的灾难”转变为“可控的挑战”。它们不再是无法逃避的天命。既然老问题基本得到控制,人类将追求什么新目标?赫拉利提出未来人类的三大新议题:长生不死: 追求永生或极大延长寿命;幸福快乐: 追求持续的幸福感(而不仅仅是物质满足);化身为神: 获得神一般的能力,如创造生命、设计意识、控制环境甚至自身进化。
2025.7.8
读《未来简史》第二章,记录:智人统治地球的独特机制是“虚构故事驱动的大规模合作”人类创造并相信“虚构的故事”: 如神、国家、金钱、人权、公司、法律等。这些并非客观实体,而是存在于集体想象中。 基于共同相信的虚构故事,大量陌生人能够高效协作,这是其他动物无法做到的。
2025.7.9
读《未来简史》第三章,记录:现代科学消解了传统赋予人类的“神圣独特性”。如果人类只是复杂的生化算法,那么传统赋予人类生命的神圣价值(基于灵魂或自由意志)就失去了基础,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利益至高无上)也失去了绝对合理性。
2025.7.10
休息中
2025.7.11
读《未来简史》第四章,记录:智人统治世界的能力源于创造和传播虚构故事的能力,这使我们能进行大规模合作。虚构故事塑造了人类历史,它的力量在于:大规模合作的基础(国家、宗教、金钱、法律、公司等概念都是虚构的,但亿万人为之合作甚至牺牲)、快速适应与改变( 虚构故事可以迅速改变,使人类社会能够灵活适应新情况,无需等待缓慢的生物进化)。构建意义(虚构故事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意义和目标,如为上帝、国家、金钱、自由而奋斗)、“互为主体”的现实( 这些虚构故事依赖于许多人共同相信而存在,它们不是个人主观想象,也不是客观物理实体,而是“互为主体”的)
2025.7.12
看本周更新的新说唱
2025.7.13
休息中

19#
 楼主| 发表于 2025-7-21 08:48:57 | 只看该作者
2025.7.14
读《未来简史》第五章,记录:现代社会由科学与人文主义(特别是自由人文主义)这一对看似矛盾的伙伴共同主导:科学的作用是提供力量,通过研究客观现实(物理、化学、生物等)来获取知识、发展技术、创造财富、解决问题(如饥荒、瘟疫);人文主义的作用是提供意义、伦理和价值观。人文主义(尤其是自由人文主义)将人类的体验、情感和欲望置于中心,认为人类拥有自由意志,个体的感受和选择是意义的最终来源,是道德判断的基石。
科学负责“怎么做”,人文主义负责“为什么”。科学不问目的,只提供手段;人文主义则赋予目的和意义。两者在大部分时间合作良好),但科学发现(如挑战自由意志、意识本质)正在侵蚀人文主义的基础,预示着潜在的巨大冲突——科学的发展可能摧毁其搭档人文主义。
2025.7.15
读《未来简史》第六章,记录:人类在放弃旧有意义来源(宗教、传统)后,与“现代性”达成了一项心照不宣的契约:人类放弃意义,换取力量。
人类不再相信宇宙有一个宏大的、预先设定的计划或意义(如上帝的旨意、永恒的灵魂归宿)。承认生命本身可能没有终极意义,从而获得无与伦比的力量(科技、经济、军事、改造自然和自身的能力)。当科技发展到不仅能满足欲望,更能设计、操纵甚至取代欲望和体验本身时(如通过药物、基因编辑、脑机接口、虚拟现实),人文主义的意义体系面临崩溃的风险。
引出了全书的核心问题:如果自由人文主义崩溃,我们将用什么来赋予未来世界意义?新的价值观或宗教会是什么?
2025.7.16
读《未来简史》第七章,记录:自由人文主义(个体体验至上)并非唯一或稳固的人文主义形式,它正面临来自内部的挑战和分裂——三大分支的冲突:自由人文主义(主流。 信奉个人自由、情感体验、理性选择的神圣性。“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社会人文主义(强调集体平等和社会正义高于个人自由。认为自由主义忽视了系统性压迫);进化人文主义(认为人类内部存在优劣之分,应通过“自然选择”或人为干预促进“优秀”群体的进化。纳粹主义是其极端表现)
现代政治的实质就是人文主义三大分支之间的战争。虽然自由主义在冷战后成为主流,但其根基(个体自由意志和体验的神圣性)正被科学和新兴科技所侵蚀。
2025.7.17
每天看一点的弊端是吸收太过碎片化,今天尝试梳理了《未来简史》的前七章。前半部分是一部关于“人类如何走到今天,以及为何站在十字路口”的精彩思想史。它毫不留情地拆解了我们习以为常的信念和制度,揭示了其虚构本质和潜在危机。过去智人靠虚构故事(神、国家、金钱)实现大规模合作,主宰地球。而现在科学和人文主义的契约带来力量,但科学正在摧毁人文主义的根基(自由意志、个体神圣性)。
2025.7.18
休息中
2025.7.19
追剧中
2025.7.20
西安终于下雨变得凉快啦!今天继续休息,下周再继续看书吧~

20#
 楼主| 发表于 2025-8-3 18:55:04 | 只看该作者
2025.7.21
读《未来简史》第八章,记录:生命科学的最新突破正在瓦解自由人文主义的根基。“自由意志”、“独立个体”、“自我”这些概念在科学面前站不住脚。科学对“自我”的解构分为这些方面:①生化算法:人不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而是由无数生化机制组成的集合体。决策是神经元放电、荷尔蒙分泌等生化过程的结果。②两种自我不存在:“真实自我”不存在,没有隐藏的、统一的“内在真我”。大脑由相互竞争的系统组成;“自由意志”不存在,选择是大脑计算的结果,受基因、环境、生化状态支配。所谓的“自由选择”只是我们无法感知所有计算过程。③外部操控性:通过药物、基因编辑、脑机接口、精准算法(如个性化广告、推荐系统),外部力量可以越来越精确地预测、操纵甚至设计人的欲望、决策和体验。
科技不仅提供工具,更在改变“人是什么”的定义。这是对自由主义的致命打击,如果“自由意志”是错觉,“自我”是虚构且可操控的,那么自由主义的核心信条就崩塌了。
2025.7.22
读《未来简史》第九章,记录:21世纪最重大的革命可能不是社会政治革命,而是生物工程+人工智能引发的人类物种内部的大分离
生物工程:直接改造人体(基因编辑、植入设备、脑机融合)。
半机械人工程:结合有机和无机部分(假肢、神经植入物)。
无机生命工程:创造基于人工智能的无机体生命。
一小部分精英将利用新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生物、认知和心理能力(更聪明、健康、长寿、快乐)。绝大多数人(无用阶级)在经济和军事上失去价值,被AI和自动化取代,在政治和文化上失去影响力。
科技可能导致的人类社会最根本的断层线——生物和认知层面的阶级固化,宣告了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的终结,并引出“谁将掌控未来”和“新价值观是什么”的问题。
2025.7.23
休息中
2025.7.24
读《未来简史》第十章,记录:从进化角度看,意识可能是生化算法进行复杂信息处理的副产品,而非生存必需。智能活动(如驾驶、诊断疾病)不需要主观体验也能完成得更好。未来,意识可能成为宇宙中一种越来越边缘化的现象,或者被科技改造得面目全非(如人工设计特定情绪体验)。
2025.7.25
休息中
2025.7.26
读《未来简史》第十一章,记录:数据主义 (Dataism) 正在崛起,成为取代人文主义的新宗教/世界观/价值观体系。它崇拜的不是神或人,而是数据流。数据主义作为可能主导未来的新范式。它以冰冷的逻辑取代了人的温度,描绘了一个既令人惊叹又充满未知恐惧的终极未来图景。
2025.7.27
休息中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