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7.14 读《未来简史》第五章,记录:现代社会由科学与人文主义(特别是自由人文主义)这一对看似矛盾的伙伴共同主导:科学的作用是提供力量,通过研究客观现实(物理、化学、生物等)来获取知识、发展技术、创造财富、解决问题(如饥荒、瘟疫);人文主义的作用是提供意义、伦理和价值观。人文主义(尤其是自由人文主义)将人类的体验、情感和欲望置于中心,认为人类拥有自由意志,个体的感受和选择是意义的最终来源,是道德判断的基石。 科学负责“怎么做”,人文主义负责“为什么”。科学不问目的,只提供手段;人文主义则赋予目的和意义。两者在大部分时间合作良好),但科学发现(如挑战自由意志、意识本质)正在侵蚀人文主义的基础,预示着潜在的巨大冲突——科学的发展可能摧毁其搭档人文主义。 2025.7.15 读《未来简史》第六章,记录:人类在放弃旧有意义来源(宗教、传统)后,与“现代性”达成了一项心照不宣的契约:人类放弃意义,换取力量。 人类不再相信宇宙有一个宏大的、预先设定的计划或意义(如上帝的旨意、永恒的灵魂归宿)。承认生命本身可能没有终极意义,从而获得无与伦比的力量(科技、经济、军事、改造自然和自身的能力)。当科技发展到不仅能满足欲望,更能设计、操纵甚至取代欲望和体验本身时(如通过药物、基因编辑、脑机接口、虚拟现实),人文主义的意义体系面临崩溃的风险。 引出了全书的核心问题:如果自由人文主义崩溃,我们将用什么来赋予未来世界意义?新的价值观或宗教会是什么? 2025.7.16 读《未来简史》第七章,记录:自由人文主义(个体体验至上)并非唯一或稳固的人文主义形式,它正面临来自内部的挑战和分裂——三大分支的冲突:自由人文主义(主流。 信奉个人自由、情感体验、理性选择的神圣性。“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社会人文主义(强调集体平等和社会正义高于个人自由。认为自由主义忽视了系统性压迫);进化人文主义(认为人类内部存在优劣之分,应通过“自然选择”或人为干预促进“优秀”群体的进化。纳粹主义是其极端表现) 现代政治的实质就是人文主义三大分支之间的战争。虽然自由主义在冷战后成为主流,但其根基(个体自由意志和体验的神圣性)正被科学和新兴科技所侵蚀。 2025.7.17 每天看一点的弊端是吸收太过碎片化,今天尝试梳理了《未来简史》的前七章。前半部分是一部关于“人类如何走到今天,以及为何站在十字路口”的精彩思想史。它毫不留情地拆解了我们习以为常的信念和制度,揭示了其虚构本质和潜在危机。过去智人靠虚构故事(神、国家、金钱)实现大规模合作,主宰地球。而现在科学和人文主义的契约带来力量,但科学正在摧毁人文主义的根基(自由意志、个体神圣性)。 2025.7.18 休息中 2025.7.19 追剧中 2025.7.20 西安终于下雨变得凉快啦!今天继续休息,下周再继续看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