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伦理案例二集锦

[复制链接]
181#
发表于 2018-9-11 09:50:0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长期担任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首席执行官的莱斯利·穆恩维斯(Leslie Moonves)周一辞职,此前共有12名女子指控其性骚扰。他可能带着1.2亿美元离职,但CBS表示他的离职需要等待一项独立调查完成。
CNN资深主播克里斯汀·阿曼普(Christiane Amanpour)接下了曾经查理·罗斯(Charlie Rose)在PBS的职位,近10个月前,罗斯在被控性行为失检后遭到撤职。

182#
 楼主| 发表于 2018-9-12 22:32:3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8800

每日人物 2018-09-11



2018年6月27日,湖南桃江县人民法院对覃建军受贿一案做出裁判,判决覃建军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没收财产600万元。


从2008年起,覃建军利用乌东峰身为《求索》杂志主编的职务便利,以“版面费”等名义向投稿作者收取钱财至少825万元,发表论文共计337篇。覃建军另外一个身份,则是比她大17岁的乌东峰情妇。


2017年5月,因严重违纪,湖南省纪委对乌东峰立案审查,后“双开”。2018年4月23日,桃江县检察院对乌东峰提起公诉。


目前,覃建军的案件已经审理结束。判决书公布后,二人参与的论文收费灰色产业链得以曝光。



乌东峰

主编卖版面发文中介层层加价几百到数千不等

乌东峰于2002年至2013年担任《求索》杂志主编,2014年至2016年任编辑。此外,他曾是湘潭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2014年受聘为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


2017年5月,他被“双开”。通报称,他利用党的学术期刊阵地谋取大肆收取财务,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子女。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长期利用党的学术期刊阵地和职务便利,伙同他人私自大肆收取作者财物,数额巨大,涉嫌受贿犯罪。


覃建军是一名中介,1972年10月出生,湖南石门人。2007年,她与时任《求索》主编乌东峰认识不久后,发展为情人关系。此时,二人年纪相差17岁。


2008年开始,乌东峰看覃建军没有工作,也发现自己没时间与论文中介打交道,就给她一些中介联系方式,让她来做这门生意,并开和乌东峰以“版面费”收取钱财。


覃建军从发文中介手里大量收取论文,交给乌东峰,他作为主编使论文顺利通过三审。发稿前,覃建军根据作者身份、论文质量、是否加急等情况,向发文中介收取“版面费”。发文中介向作者收取费用后,以现金或转账到方式交给覃建军,乌东峰即将论文顺利发表在《求索》上。


据判决书显示,覃建军案件的一名证人周某证实,他在QQ上投放“代发论文”广告,通过下级发文中介大量收取论文后发给覃建军。覃建军确定的“版面费”从2008年约3千元/篇逐年涨到2016年约3万元/篇。周某在这个基础上,增加几百到数千元作为自己的“中介费”,向下级发文中介收取费用,扣除自己所得的“中介费”后,把钱转给覃建军。


2013年起,《求索》杂志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并明令禁止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版面费。


据覃建军供述,从2013年以后,乌东峰反对她再向中介收取费用,但她没有听乌东峰的劝告,只是对他说收取了少量费用,乌东峰也就默认了她的做法。对此,乌东峰则供述称,对于覃建军继续收取费用,他是不知情,更坚决反对。周某证言称,2013年后,他仍然按照之间的模式大量收取论文发给覃建军,转给她“版面费”至少346.5万元,帮助发表144篇文章于《求索》。


除此以外,乌东峰还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将收取的其他论文发表在《山东社会科学》、《江西社会科学》、《华侨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在卸任《求索》杂志主编后,乌东峰还在2014年7月担任《华侨大学学报》主编,帮《华侨大学学报》进入C刊。因当时经费缺口很大,在向华侨大学领导汇报后,他安排覃建军向作者收取了一定的赞助费,来弥补办刊经费的不足。


  《求索》杂志

版面费背后:经费紧缺、生存困难

《求索》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IC)来源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前,湖南社科院每年给《求索》等经费只有8万元。《瞭望东方周刊》曾在2003年报道,当时期刊维持不下去了,社科院院长招聘乌东峰为《求索》主编,给他下达指标:社科院除了拨付8万元人头费外,盈亏全部由乌东峰承担,3年后每年上交社科院1万元。

乌东峰发明了“3个1/3”办法:1/3版面免费刊登,并支付3倍稿费,吸引优秀稿件;1/3“国内交流”,按照惯例,某学术单位出赞助费,给他们部分版面;还有1/3是收费的,一个版收费近1千元。


对于上述描述,多名湖南社科院和《求索》杂志社相关人员指出,乌东峰并未真正按照“3个1/3”办刊,而是几乎全面收取“版面费”。


关于“版面费”的由来,可追溯到1988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工作部发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建议各学会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的通知》。1994年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上,4位科学家联名提交《建议允许科学技术期刊酌情收取版面费案》,国家科委办公厅答复“同意这种合理收费的作法”。版面费”的背后是学术期刊经费短缺、生存困难的现实困境。主管单位分拨的经费有限,稿费、评审费、印刷费需要自筹解,且数量有限的核心期刊和逐年增长的论文发刊需求,让“版面费”经久不衰。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湖南社科院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评价说:“版面费已经成为一种公开存在的事实,要彻底根除也不太现实。但乌东峰这种通过卖版面谋取个人私利的行为,则涉嫌违法”。


据桃江县人民检察院的指控材料显示,至案发前,覃建军和乌东峰二人收取“版面费”共计至少825.55万元,这些款项用于了被告人覃建军与乌东峰的家庭生活开支、购置房产、投资股票等投资理财。她表示,这些钱实际上是她和乌东峰的共同财产。对于赚这笔钱,乌东峰起关键和主要作用。覃建军到案后,检举揭发《求索》杂志社原编辑张群喜受贿的犯罪事实。


2018年6月,桃江县法院一审认定,在共同犯罪中,覃建军起了主要作用系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案发后,覃建军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依法可以从轻处罚,并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有立功表现,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最后,法院判定覃建军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没收财产六百万元。


编辑:尹芳芳

183#
发表于 2018-9-19 21:25:2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洛杉矶时报》前北京分社社长在性侵指控中辞职《纽约时报》2018年9月19日



[size=0.875]江林森。[size=1.125]前《洛杉矶时报》(The Los Angeles Times)北京分社社长江林森(Jonathan Kaiman)在受到性行为不端的指控后辞职。
[size=1.125]今年5月,江林森在遭到两名女性指控后被停职。《洛杉矶时报》的通讯主管希拉里·曼宁(Hilary Manning)在邮件中证实了他辞职的消息。
[size=1.125]驻北京的记者费莉西娅·桑莫兹(Felicia Sonmez)在5月写给驻华外国记者协会(Foreign Correspondents’ Club of China)的一封信中指责江林森曾作出“有问题的行为”。江林森在今年1月之前一直担任该协会会长。在信中,桑莫兹称江林森未经她同意反复对她上下其手,并在去年9月喝了一夜酒后强迫她与其发生关系。
[size=1.125]桑莫兹是第二名对江林森提出指控的女性。今年1月,一名法律系学生、江林森的前室友劳拉·塔克(Laura Tucker)指控江林森在2013年的一次会面中,迫使她与他酒后发生性关系。塔克当时写道,“我几次明确表示我不同意,我的话没有起作用。”



[size=1.125]江林森在一份电子邮件声明中说,这些指控“不可逆转地摧毁了我的名誉、我的职业关系网、我在新闻界九年的职业生涯,以及未来得到一份有回报的事业的希望;它们给我的终身刻上了红字,把我逼到了自杀的边缘”。
[size=1.125]两位女性的指控震动了北京关系紧密的外国记者群体,也暴露了驻外男性记者有时会作出的不端行为。该事件也发生在“我也是”(#MeToo)运动更广泛的性骚扰指控浪潮中。
[size=1.125]桑莫兹周二表示,她感谢《洛杉矶时报》严肃对待她的指控,但她补充道,关于江林森是被解雇还是自愿辞职,“还有几个问题没有得到回答”。



[size=0.8125]本文根据《纽约时报》记者艾莎(Alexandra Stevenson)的[size=0.8125]报道编译。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180919/jonathan-kaiman-beijing-la-times/


184#
 楼主| 发表于 2018-9-25 11:51:1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对无德新闻传播及其治理的研究
佚名
『解题 新闻传播中的不讲道德的做法,简言之就是无德的新闻传播。为了叙说方便,也可简化成无德传播。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也有重合的地方(我的《新闻传播法学》专有一节谈这个问题),例如色情文字和图片的传播,既是不法传播,也是无德传播。本文只论及无德传播。
不法的新闻传播有国家强制力干预,尚能及时或比较及时地得到纠正。但是,那些令人生厌的,甚至很不道德的传播,用法律惩处于法无据;可是长期得不到纠正,于社会不利,于民众有害。这里要探讨一下,可否在对无德传播的批评和治理中解决这个问题。
这种无德传播在网络传播中不胜枚举,所以在此主要论及网络传播领域出现的问题。这里仅举几个主要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标题党新闻久喊不治。标题党现象出现由来已久,广受批评,可并未治理,于今尤甚。标题党新闻夸大其词,标题上报虎大的事实,文中只有猫大的事实,甚至连猫也不见。在国际报道或中外关系的报道中,其标题常有“美国气疯了”,“安倍哭了”,“澳大利亚怂了”之类的词句,却没有有力的事实加以证明。如果说前者是用欺骗的手法,仅是浪费读的者时间,那也如鲁迅所说,无异于谋财害命。后者则是用欺骗的手法,外加引导读者夜郎自大、盲目自尊,并恶化国际关系。这些都是不道德的新闻和言论的传播方式。
二、乱伦等伤风败俗报道屡见不鲜。社会新闻为一般民众所喜闻乐见,是不可少的,但那些伤风败俗的性新闻应该禁止刊登,比如乱伦新闻,我们的媒体乐于刊登。如有的媒体报道母女争夺一个男人,母亲争不过,跳海被救。某公公与儿媳通奸,被儿子发现,在一场家庭暴力后儿子出走。这样的无耻新闻也刊登,新闻从业者(包括那些业余的)还有羞耻感吗?这样的乱伦新闻会使全社会特别是年轻人对不道德的性行为逐渐减少羞耻感,社会善良风俗就危在旦夕。乱伦新闻虽然没有法律哪一条禁止刊登,但应载入无德新闻之列,纳入道德治理范围。现在,一些门户网站的性和暴力新闻过量。我认为,最好控制在社会新闻的百分之三十以下。
三、污蔑、丑化演艺明星通行无阻。演艺明星的一举一动吸引着社会的注意力,对社会特别是青年人影响极大。所以对明星的报道应有道德的维度。现在,在“明星无隐私”的思想指导下,他们有聊无聊的事都拿来报道。有的媒体长时间地用“范某某被8个男人包养”来吸引受众眼球。我认为这很可能是一条造谣新闻。是同时包养?就不叫包养了;还是历时包养?这也不可能。她后来那么有钱,有必要这样做吗?可从来没有见到这位明星告到法院。此事也没有得到处理。这就是“明星无隐私”、“有共同兴趣”这两条害的,范很可能担心告不赢,或者法院不受理。这种情况的出现对社会极其有害,它会使许多年轻人觉得,明星如此不堪都广守崇拜,他们在性行为上放纵再放纵又有何妨?
“共同兴趣”是从美国进口的,我曾在西北政大的一次学术会上做过自我批评,因为我的《新闻侵权与诉讼》(1994)一书客观介绍了这一原则,而不是批判性地介绍。我的一个博士生研究澳大利亚的新闻自由,发现澳大利亚都不承认“共同兴趣(public interesting”,只承认“公众利益(public interest)”。我呼吁我国要废掉这一条,不能让“共同兴趣”作为对明星发出造谣新闻、失实报道的护身符。
四、骂人、乱扣大帽子的言论无人治理。网络上太多的骂人现象,源于听不得不同意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曾撰写博文,谈到韩寒的作品“越来越和文学没有关系”。韩寒的骂词便接踵而来,诸如“文坛是个屁,谁都别装逼”、“茅盾文学奖算个屁,纯文学期刊算个屁”。同时,其拥趸云集响应,连白烨的父母亲朋亦不放过。白烨终因难堪这劈头盖脸的谩骂而关闭博客。担心挨骂是许多知识分子不愿上网参加评论的重要原因。这样网络言论的水平怎么能提高呢?一些自称“小编”向“小伙伴”编发的文章,骂公知是“美狗”,骂坚持否定文革的人是“反毛分子”。这些“小编”、“小伙伴”观点很左,态度很激进。
我历来主张,青年学生上网为国为民说话都应该得到肯定,但不需要采取发钱、领钱的形式进行鼓励,这样会使有一些人言不由衷,以为越左越是好表现,也越有利于挣钱。这肯定对青年健康成长不利。
五、用煽动战争的言论表现激进爱国面孔者不乏其人。我们国家发展很快,但仍是发展中国家,仍然应遵循邓小平提出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针。但网络言论中,动不动就“敢于与美国一战”,“消灭小日本”,“厉害了,我的国”,“中国引领世界”。这些言论太多,并不给中国的软实力加分,相反只能给中国的国际形象减分。政协共同纲领第49条规定:禁止利用新闻煽动世界战争。我们不能把爱国主义演变成极端的、狭隘的民族主义,而要通过建设和发展(包括加强国防),尽量不战而屈人之兵。当然非战不可时,要敢战、善战,战之能胜。
无德的网络传播之所以如此之多,也因为有些人认为网络媒体有过头现象无妨。我认为不能这样看。现在报纸、电视新闻不报的新闻多,或报道受限制的选题也多,新闻报道量少而单薄。甚至出现不少报纸关门的现象。大量的受众涌向网络(包括社交媒体),这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网络媒体渐渐成为事实上的主流媒体。不加强网络媒体的道德建设,任凭无德传播长期蔓延,对一代代年轻人的世界观和道德情操,都会产生极大的负作用。
但以上这些问题,如想都拿到法律范围内进行调整,是难以做到的,应该在道德范围内进行研究并提出治理措施。为此,我建议:
一、加强对无德传播的研究,包括包括其内容和形式。例如,上面提到的每一种现象都可以进行研究,通过较多的量化研究,让全社会认识无德传播的表现和危害,做到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这个研究也要解决一个难点,就是各类无德传播与言论自由相区分的标准,要能准确、明了地表述出来。在治理中,要区分是一两句话,还是几百成千字的文章。这些都分别对待,才有可操作性。
二、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制定反无德传播(包括新闻和言论)的具体规范。这种具体规范贵在具体,少用笼统的语言。比如,为了对付标题党行为,可否规定:标题中的事实要与文中的事实一致,评论性标题要恰如其分,反对夸大其词,用耸动式标题赚取点击率。
三、探讨用“共律”来对付无德传播。新闻传播管理,现在不外乎两种:他律(法律)和自律。法律有许多管不到,自律在商业主义冲击下很多时候不起作用。法律与自律之间空档很大,还需要有一种管理形式来填补,那就是共律(Co-regulation)。共律是欧盟提出来的,但尚未有一套方法与规范出台。没有共律,许多无德传播得不到治理。
我在《新闻自由在中国》一书中,有一节专谈《创造适合中国国情的“共律”形式》,可供研究者参考。比如,我曾提出要成立由新闻界人士、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来自法学、社会学、伦理学的)、党政部门人士各占三分之一,组成新闻评议会或者新闻共律组织。
四、通过一次学术会议向全社会发出呼吁,都来按照这些规范做,声讨无德传播,缩小无德传播的存在空间。这必须在会前做好较充分的准备:一是要有一定数量的论文参加会议;二是把《反无德新闻传播行动规范(草案)》在会前制定出来;三是邀请若干法学界和政府人士参与讨论,这种讨论,也可以由研究会牵头,针对拟出的草案,在学术研讨会之前进行。
编辑:邢海波

185#
发表于 2018-9-26 15:48:2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186#
发表于 2018-9-28 12:58:0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187#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5 17:55:3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朱军性骚扰案10月25日开庭 当事人:申请朱军本人出庭


9月25日,朱军案爆料人麦烧同学发文称已经收到朱军以及代理律师的起诉消息。10月15日,麦烧再发微博表示,10天后(10月25日)进行证据交换,目前已经通过律师向法院申请朱军本人出席,以及要求北京市公安局公开2014年案件发生时的全部案件材料与证据。

麦烧同学在微博里直言,这两个申请难度都不小,只能等待法院的判断。
据性骚扰案当事人弦子近日透露,朱军在9月19日开始以微博、弦子、麦烧三方对象发起了诉讼,他与代理律师提出四项诉讼请求,分别是删除弦子、麦烧的微博账号并披露相关博文数据,爆料人与当事人在报纸与个人微博上道歉,赔偿朱军65万元人民币并承担本次诉讼费用。弦子随后也起诉朱军。

对于申请朱军本人出席,当事人弦子表示,这是麦烧与律师,以及她本人共同商议的结果,她表示赞同。她表示10月25日主要是交换证据,朱军本人出现可能性极小,但会一直努力。


编辑:付莎莎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hare?pageType=1&isBdboxFrom=1&context=%7B%22nid%22:%22news_9275494943792314034%22%7D


188#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8 19:37:17 | 只看该作者
美国教育工作者协会教育伦理准则编辑:王雅迪2017
[color=rgba(0, 0, 0, 0.298039)]原创: [color=rgba(0, 0, 0, 0.298039)]清和 [url=]师德研究与评价[/url] 今天
建设中国特色的教育伦理理论体系和教师道德规范体系,应当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批判地借鉴和吸取世界各国教育伦理研究和教师道德建设的一些有益经验。我们在这里向大家介绍《美国教育工作者协会教育伦理准则》

美国教育工作者协会(AAE)系美国最大的非工会性质的教育工作者联合组织,《美国教育工作者协会教育伦理准则》(AAE Code of Ethics for Educators)是该委员会发布的美国全国性教育伦理准则,该准则表明了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专业素养和伦理原则,对我们如何思考总体的师德原则、规范和要求的建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概要


专业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创造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的学习环境。


专业教育工作者应有意识地在其行动中体现高水平的教育水准。


专业教育工作者应认同每一个孩子都有权利得到连续的教育,免受罢工或其他任何工作中断策略的影响。



原则I:针对学生的伦理行为

专业教育工作者承担培养学生品格的责任,帮助他们评价自身行为和选择的后果,并学会承担行为后果的责任。我们强烈认为家长是他们孩子的首要教育者。尽管如此,我们相信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有义务在学生身上培育公民美德,包括正直、勤勉、责任、合作、忠诚、诚实和尊重——对法律、人类生命、他人以及对自己。专业教育工作者认同自己的职位出于公众的信任,不仅依据每个学生实现他的/她的个人潜能的程度,同时也根据学生是否成为国家的优秀公民衡量其工作的成功。
1、专业教育工作者以爱心和公正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在法律和学校政策范围内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专业教育工作者不能故意对学生显示轻视的意图。
3、专业教育工作者不披露学生的个人隐私,除非法律要求。
4、专业教育工作者对保护学生免遭不利的学习、健康或安全条件所影响。
5、专业教育工作者客观呈现事实,努力避免扭曲、偏见或个人成见。

原则II:针对教育实践和表现的伦理行为

专业教育工作者对他的/她的职责表现承当责任和义务,从中体现工作能力。专业教育工作者努力保持个人正直。
1、专业教育工作者基于专业资格基础上应用、接受或分配职位或责任,并遵从任命和合同的条款要求。
2、专业教育工作者保持履行任何专业任务必需的良好的身心健康状态和社会性能力。
3、专业教育工作者持续追求专业进步。
4、专业教育工作者遵守书面的学校政策、可适用的法律规定,以及与伦理准测不冲突的规定。
5、专业教育工作者不故意曲解学校或教育部门的官方政策,并将其与个人的观点区分开来。
6、专业教育工作者诚实说明他/她花费的财务基金。
7、专业教育工作者不利用制度化的或工作特权谋取个人利益。


原则III:针对同事的伦理行为

专业教育工作者在与同事建立关系的过程中,应公正而平等对待所有专业成员。
1、专业教育工作者不披露同事隐私,除非法律要求。
2、专业教育工作者不蓄意对某位同事或学校系统做出虚假的陈述。
3、专业教育工作者不干涉某位同事的选择自由,并致力消除违背个人专业诚信的强制因素的影响。

原则IV:针对家长和社区的伦理行为

专业教育工作者承诺维护主导公立教育和受私人控制的私立教育的公共权威。专业教育工作者意识到,高水平的教育是社会、教育系统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所有这些群体之间的合作努力对达成这个目标是直观重要的。
1、专业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与家长沟通所有旨在促进学生利益的信息。
2、专业教育工作者努力理解和尊重所在社区和他/她的课堂上来自不同文化的价值和传统。
3、专业教育工作者在构建学校-社区的良好关系中应发挥积极和主动的作用。
(译者为上海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副研究员、博士)



189#
 楼主| 发表于 2018-11-5 20:31:1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坚守17年的调查记者:天下还有哪个工作比做记者更好玩!


“我对自己的定位就是调查记者,我觉得做调查性报道的记者就是调查记者。
我有个小本,现在里面有20个选题,有些可以操作有些不能操作。我就把可以操作的选出一个报给单位,不能做的报道我就想着找个机会把它做出来。”
在“黄金时代”成为一名记者
Q:您在大学是经济系的,为什么最后做了记者?

A:我上大学是在1997年,当时《南方周末》还处在鼎盛时期。在学校就喜欢看《南方周末》调查类的社会新闻,还有李敖、余杰的书,所以受他们的影响很大。再加上自己本身就喜欢写点东西,就有当记者的念头了。

后来2001年毕业,就想着找一个记者工作。当时《南风窗》的总编辑很年轻叫做秦朔,从美国做访问学者回来雄心勃勃,想要大干一场。原来《南风窗》的规模很小,编辑和记者都是合一的,需要扩编,我就在那时被招募进去了。

Q:那时候算是媒体的黄金时代吗?

A:算是,那时候算是纸媒和深度报道的黄金时代。我刚毕业不久,在广州就发生了孙志刚事件,当时南方都市报做了一篇很有影响力的深度报道,当时还能发这样的报道,证明能算是新闻的黄金时代。

Q:刚成为记者时处于怎样一个状态,如何看待这个职业?

A:当时对“新闻”的观念还很朴素,就觉得可以替群众反映情况。经常接待到广州上访的民众,我也非常有兴趣和这些底层反应情况的人打交道。这些访民很多是从湖南来的,他们上访不去北京,因为广州离湖南近,他们知道广州媒体发达,所以都愿意来广州。当时认为记者这个职业可以反映底层的呼声,把他们所谓不公的问题用媒体的形式公之于众。

Q:您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是什么?

A: 我对自己的定位就是调查记者,虽然我并不总是在做调查报道,也会经常做一些软性的报道。我觉得做调查性报道的记者就是调查记者,在现在的环境下,很难每一篇报道都要去做硬的调查报道,只能找机会去做了。

Q:调查记者平时工作状态是怎样的呢?

A:到全国各地,哪里有我感兴趣的题材我就去做,我都基于自己的兴趣和发现。因为做了记者这么多年,各地都积累了很多人脉资源,能给我提供线索的人很多,有时候在网上也会发现好的线索。线索太多了,我有个小本,现在里面有20个选题,有些可以操作有些不能操作,我就把可以操作的选出一个报给单位,不能做的报道我就想着找个机会把它做出来。

Q:从2001年入行一直在传统媒体,后来突然去了网媒是基于什么考虑?

A: 的确,我从入行一直在传统媒体之间走动,直到2016年去界面。因为网络媒体是一个比较新锐的媒体,也代表这个时代媒体向前发展的方向,觉得早一点往新型媒体转不算坏事。相比传统媒体,在运作方式上网络媒体机制更灵活。但对我而言写东西做调查报道的方式变化都不大,只是在新闻的呈现方式上有些变化,网络媒体可以很快的发表而且更注重在网络上传播的影响,这点传统媒体弱一些。

我还会在这个行业里变得更老
Q:这17年,工作上最让您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

A:这17年我的作品不计其数,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都江堰”。这篇报道2015年做出,到2018年违规电站推倒,这个报道效果算是我整个职业生涯中最满意的一件。

Q:从那篇报道到最后拆除用了3年时间,这期间还有更多的去参与吗?

A:有的,这过程中一直在和都江堰保持联系,一直在沟通。这中间我写过一篇报道,就是想尽快推动电站的追责纠正。其实这件事还有2个点没写,一个是电站的组成部分存在违规。在核心遗址区,和圣兴电站相关联的一部分建筑还没有被推倒。另一个是追责,到现在为止涉事官员还没有受到惩罚,这些有机会还是会报道的。

Q:您后来说在都江堰的报道过程中曾被尾随,是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危险吗?

A:我其实是没有遇见过特别惊险的事情,有时候做舆论监督会有一些特别的情况,比如在广东海门群体性事件的报道过程中,我从村里采访出来往镇上走经过了一条公路,那时候公路没有人也没有车。突然,来了辆摩托车,摩托车上两个人下来直接把我从公路上强行抬起来,抬到了一个空屋子里,就连上厕所都监视我,不过最后他们也没有伤害我,让当地公安部门的人过来把我带走了,但在那过程中我是不知道他们要对我做什么的。类似的经历是有的,但是特别惊险的我还没遇到。

Q:为什么您总能做出“爆款”?

A:偶尔吧,我毕竟写了17年,出几篇也很正常。所以我可能就知道他们的爆点,每个记者都有他的关注点,我更关注政治公权特别是舆论监督。现在的环境,有时候没有自由让你去做这种报道,我可能就会先放一放,做一些软性的话题。往后退一点,再找机会再找平台去做。但是公权力监督的题材还是我的兴趣所在。我的想法是不急一时,有的人可能说我不能做出一篇报道我就很气愤,很郁闷我就不干记者了,有些人可能会这样选择,对这个行业灰心失望。我不这样想,在这个环境下,你往前冲是没用的,那就不妨往后退几步,再找机会。因为你不可能总是去做这样的选题,在中国现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你能做出几个就很不错了。

Q: 越来越多的人不做记者了,您做了17年为什么还能继续做下去?

A:当然很多人都不干了,像我这个年龄还干的记者的不多了。我之所以继续干是因为我觉得我还没有写出足够好的东西,目前看最满意是都江堰,但还不够满意。如果我不干记者,做别的工作可能就不会写东西了。所以最重要的,我是想有一个让我写东西的环境。因为除了写新闻外,我还有别的写作兴趣,还有其他写作的规划。只有在这个职业状态之下,我觉得我才能够去写,去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如果条件允许,不是被迫离开,我会继续,起码还有很多年,我不会轻易离开,所以我觉得我还会在这个行业里变得更老。

Q:能透露一下您的写作规划吗?

A:可能几年后会出来吧,关于中国历史类的,过去几年现实话题的东西,但不会是以新闻类的方式做出来的。目前做记者还是一个素材积累的阶段。如今的新闻从业面临很多现实性的东西,但是我不着急,因为我在积累我的素材,我不急于写一篇爆款文章。在这样的条件下,没有空间去做报道我也不着急,因为我在积累自己更厚重的东西。很多人问为什么你还做记者,很多话题都做不了,但其实写不了也是我经历故事的一部分。


年轻人为什么不去做记者呢 ?


编辑:冉玲琳
https://mp.weixin.qq.com/s/a2uvAIcJGObLY153N62_UQ

190#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17:43:4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记者劫 | 那些追求真相的记者都去哪儿了
11月7日,立冬。11月8日,记者节。

染红秋天最后的萧瑟记忆,穿过立冬的落叶冷风,总有一群人小心翼翼地守护着,那被血色残阳照亮的仅有的光鲜。

1

公元前548年,齐庄公被大夫崔杼杀了。这是一起领导和下属抢女人引发的悲剧。

齐国大夫棠公去世时,崔杼前往吊唁。棠公的夫人棠姜是个美人,崔杼一见钟情,立刻把棠姜强娶进家。

好日子没过多久,齐庄公也看上了棠姜,最终通奸成功。

庄公经常光顾崔杼的家,有一次还把崔杼的帽子赐给了别人。他说:在小崔家里把他的帽子赏赐给别人,比较方便。

性和物质的专有权利都被染指,崔杼决定反击。

他联合被庄公鞭打过的生活秘书贾举,决定里应外合。

公元前548年五月,莒国国君来齐国访问,齐庄公在都城的北郭举行招待宴会。

崔杼是重要大臣,却在这个重要国事活动中请了病假。

齐庄公宴会后到崔府去探视崔杼的病情,表面上是关心属下,实际上是关心属下的女人。

齐庄公对于崔府再熟悉不过了,他第一时间看见了他想见的女人。

棠姜进了一个房门,齐庄公赶紧跟了进去。

他刚进门,秘书贾举在后面拦住其他人,关上大门。

棠姜从侧门出去了,庄公还作浪漫情调,一边轻叩门框,一边唱情歌。

没想,歌声引来了全副武装的家丁。

庄公发现事情不妙,躲进内室,大声与外面的崔氏谈判:只要能免死,我愿意和你平分齐国。

崔氏不同意。

庄公又请求到祖庙去自杀,崔氏仍不同意。

于是,庄公奔跑冲出,翻越北墙。

这时,秘书贾举拿出了箭——一箭射中了庄公的大腿。庄公从墙上掉下,被家丁们乱刀砍死。

面对崔杼的弑君行为,齐国日报首席记者“大史氏”举起了自己的刀!

那个时代没有笔和纸,只有刀子和竹片。


大史氏举起自己的刀,认真地在新砍下的青青竹片上,一笔一笔刻上去,竹片直冒水,像是流汗一样,所以这些竹片叫“汗青”。

在青青的竹片上,大史氏刻下如下新闻事件:

“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

“光”是齐庄公的名字,他叫吕光。

崔抒接过竹简一看,大怒,举起了自己的斧钺。

他现场指使人,用斧子劈开了大史氏的脑袋。

大史氏的二弟闻讯赶到。

崔杼指着大史氏的尸体,恶狠狠地说:“你哥哥不听命令,我已处决了他,今天这个事儿,你来写,就写庄公是病死的,不然,那就是你的下场。”

大史氏的二弟接过哥哥的刀子,从鲜血中捡起一片青青的竹片,沉着地继续刻写:

“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

崔抒也把他砍杀了。

大史氏的三弟闻讯赶到,在两位哥哥的尸体旁边捡起青青的竹片,郑重刻下一样的大字:

“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

结果也被砍杀。

大史氏的四弟小太史闻讯赶来,接着三个哥哥的使命,继续要刻下真相。

崔杼说:“你三个哥哥都死了,你难道不怕死吗?你还是按我的要求:把庄公之死写成得暴病而死来写吧!”

小太史正色回答:“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不真实,我宁肯不要命。况且,墨写的谎言掩盖不了血写的事实。你做的这件事,迟早会被大家知道的,我即使不写,也掩盖不了你的罪责。即使齐国的记者都不写,别国的记者也会写的。”

崔杼无话可说,只得放了他。

小太史在竹简上写下弑君事件后,从容携带竹简从崔抒家走出。

一出门,迎头碰上了另一位著名记者——齐国南方系的记者南史氏——他也手执竹简而来。

南史氏以为大史氏一家都被杀光了,他是要来继续如实记录这事的。

南史氏对崔抒说:“你如果把大史一家杀光了,我们接着写,接着用头颅来捍卫真相,捍卫新闻的尊严。”

崔杼感慨:“我杀得了君主,却拦不住你们前赴后继的一支刀笔。”

后来,汗青留下了这样的话:

“周灵王二十四年,齐庄公六年,春三月乙亥,崔杼弑齐庄公光于其府……”


2


春秋时的记者是世袭的,记者秉笔直书,为了天下,也为了捍卫家族荣誉。从此,记者的权威就奠定下来了。

到了汉代,司马迁子承父志,要写长篇通讯《史记》,他不仅写古代“旧闻”,也写“当代新闻”,写到他生活的年代——汉武帝时期为止。

武帝连年对匈奴作战,是当时一个尖锐而敏感的现实问题,司马迁在长篇通讯中客观记述了征战造成的恶果,不仅民众困苦不堪,连文景时期韬光养晦积累下来的财富也被耗尽了。

公元前99年,“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出事了。

那一年的秋天,汉武帝的大舅子、贰师将军李广利率三万骑兵出祁连山、天山一带击匈奴。

汉武帝为分匈奴军势,派李陵统步骑五千出居延以北千余里。

匈奴单于率八万兵围攻李陵,李广利却按兵不动。

李陵孤军奋战,士卒死者过半,杀伤匈奴万余人,最后因矢尽援绝,无力再战,决定忍辱负重降匈奴。

单于素闻李陵与他爷爷李广的大名,且战时亲见李陵英勇善战,遂优礼相待,并将女儿配与李陵为妻。

汉武帝雄才大略,但雄主往往有刻薄寡恩的一面。武帝对李家很不好,李家三代人的悲剧与武帝有很大关系。

李陵兵败降敌,武帝心情沉重,召问司马迁问他的意见。

司马迁与李陵并无私交,但仍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李陵这个人,有节操,孝敬父母,诚信待人,廉洁重义,谦恭有礼。此次虽兵败陷敌,但推测他的意思,得到机会还会报答汉朝,将功抵罪。况且事已至此,陵虽兵败,功亦足可显示天下。”

司马迁这番话并无私心,但汉武帝却以为他是在恶心他的大舅子李广利。

于是,司马迁被下狱治罪,以诬上罪处以腐刑。同时,李陵的母亲、发妻、幼子一并灭族。


司马迁肉体遭受阉割,深感耻辱,一度不想再活。但是想到父亲的遗愿尚未实现,自己的著作尚未完成,他又强忍耻辱,咬着牙活了下来。

后来,司马迁自述心迹,说他写这些“负面”东西,是要留下一部真实的新闻作品,藏之名山,传之其人,“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不过,记录真相的阻力之大,时常超乎想象。这种阻力,不仅来自专权的上层,还来自盲目的精英。

当时很多爱国小粉红,恰恰认为武帝时期是大汉崛起的关键点,社会上弥漫着大国鸡血情绪,司马迁的秉笔直书是这些人所不愿看到的。

一直到东汉时期,还有人说司马迁专写大汉的负能量,《史记》是一部“谤书”,以武帝不杀司马迁为恨。


3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替与皇帝轮换,跟走马灯似的。乱世中,无道之事更多,对记者的考验更大。

这时候,一些记者已经被异化,开始堕落。

有的畏惧权势,谁当权就替谁粉饰太平,只写正面报道;
有的把手中的笔,当成个人求取富贵的工具,谁给好处,就把他及其祖先捧上天。

最没节操的是,负责撰写北魏政治要闻的魏收,公然放言:

什么东西敢和我过不去?我举之则使之上天,按之则使之入地。

还好,当时记者这个群体还是守住了传统。

魏收的《魏书》一出来,就遭到群嘲,被称为“屎作”。


这至少说明,哪怕身逢乱世,当时的记者好坏、新闻良莠的标准还没有坍塌。


4


公元450年六月初十,盛夏,北魏国最著名的记者崔浩被囚车押解前往刑场。

长期的关押使一向丰神玉貌的崔浩变得神情憔悴,蓬头垢面,身上还散发着难闻的气味。

囚车很大,在兴高采烈的鲜卑士兵押解下,缓缓走向刑场。

沿途万人空巷,却似在看新鲜热闹,没有人对这位为大魏国立下汗马功劳的老记者惋惜。

耳边听得车停了,听到监斩官耀武扬威的呼喝声,声音时远时近,有些飘忽。

突然间,崔浩的头上脸上热水浇过般的燥热,顷刻之间,全身都被浇湿,扑鼻而来的还有一阵阵刺鼻的尿骚味。

一贯有洁癖的崔浩不能不睁眼四顾,他看到有几十个士兵正在轮番走到囚车前,对着他撒尿!

崔浩当时嗷嗷直叫,哀号的声音传出很远。行人闻之侧目。

一代记者随后引颈就戮。

这一天同时被杀的,还有随同崔浩一同编撰魏国领导新闻的同事们。

崔浩足智多谋,在北魏做官50多年,学识渊博,曾经注解过《易经》、《论语》、《诗经》、《尚书》,精通天文地理,常常夜观星象。他的书法也是当时一绝,风靡一时,临摹者遍布全国。


崔浩这一辈子,似乎天生就让人嫉妒。一向严肃的司马光都在《资治通鉴》里这样记录,说崔浩的面貌姣好如妇人。

北魏打了多年的仗,不知哪根儿神经搭错,突然想起写一部建国实录,皇帝拓跋焘还特别交待,一定要“务从实录”,换句话说,就是要本着尊重事实的态度,还原事实的本来面目,这事,文化素质不高的鲜卑人不能胜任,当然交给了魏国一支笔——崔浩。

大家最感兴趣的是描写北魏建国过程的《国书》,那年月天下大乱,北魏的来历压根儿没几个人说得清楚,而主编崔浩和编辑们遵照拓跋焘的意思,完全秉笔直书,不加修饰,特别是北魏早期的新闻事实,基本上是原汁原味。

按照皇帝要求,这些真实记录要刻到碑林上,林立在首都最热闹的大街之旁,引起大众强烈关注。

北魏是鲜卑人建立的国家,这个民族早期保留着很多原始风俗,比如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的祖父什翼健,曾经将儿媳收入帐中,并将孙子拓跋珪收为子,翁媳结婚后又生了秦王拓跋觚,拓跋珪自己也曾经娶过老姨。

《国书》如实地记录了这些真实细节,还记录了拓跋珪的祖父拓跋什翼犍被前秦苻坚打败后,并不是逃往阴山,而是被他的儿子拓跋寔捆绑起来送往前秦。

然而,这些皇家生活真相,被崔浩全部公开,立刻引起天下大哗。

于是,公开真相的人被尿杀!


5

崔浩被尿杀这一血案,给后世的中国记者心理上留下一道无法抹去的阴影。

中国记者的另外一道阴影,是唐太宗李世民造成的。


李世民几次要求调看起居注,装作是一个新闻小白,实际上,他对关于自己的新闻形象的功用和控制,精通得很。

历史上,权臣监修官方新闻的制度,正是从李世民执政时期开始的。通常由皇帝安排一个亲信大官,作为官方新闻撰写活动的总负责人,这样有利于当局对新闻舆论的控制。

这个恶例一开,以后正直记者求取真相的空间就缩小了。国史监修作为总把关人,第一要务是把不利于当朝的记录,全部阉割掉。

真相不能当饭吃,所以不是监修们首先要考虑的。安全才是。

李世民最终还是通过宰相、国史监修房玄龄看到了自己的起居注。这么多年来,他执着地要看起居注,其实是惦记着历史会怎么阐述他发动的玄武门之变。

记者们对此心知肚明,经过紧急删改后,呈给李世民。

李世民看到自己最关心的玄武门之变写得很隐晦,语焉不详,就对房玄龄说,我当年发动玄武门事变是为了安社稷、利百姓,记者干嘛要隐讳呢?

房玄龄是聪明人,立马安排人按照皇帝定下来的基调——玄武门事变是安社稷、利百姓的好事变——重写这段新闻。

我们今天看到的正史,把前接班人李建成写得一无是处,把杀兄夺权的李世民写得那么伟光正,就是这么来的。


6

唐宋八大家,六个人在宋代,这很大程度是因为宋代对待记者的态度很宽容。


当上皇帝后,宋太祖赵匡胤有段时间迷上一项休闲运动:弹弓打鸟。

有个御史见了,认为赵匡胤有玩物丧志之嫌,于是,在某次皇帝玩得正起劲的时候,谎称有要事禀奏。

赵匡胤无奈放下弹弓,接见御史,脸色不太好看。

等御史奏完事,赵匡胤更郁闷了,因为奏的是件芝麻绿豆的平常事,哪里来的十万火急!

他质问御史,你什么意思?御史不怕,答道:臣以为此事再小,也比打鸟的事大。

赵匡胤怒不可遏,当场“以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皇帝手拿斧柄撞击下属的嘴巴,掉了两颗牙。

御史没有跪地求饶,他缓缓俯下身子,捡起被打落的牙齿,藏到怀里。

赵匡胤懵圈了,你捡起牙齿,莫非还想当物证,到哪里去告我不成?

御史回答:臣到哪都告不了陛下,不过,自然有记者记下这个事儿。

这可把赵匡胤吓坏了。他赶紧道歉,给御史赐金帛,然而这段领导生活特写还是被记者记录下来了。

论监督,没有人监督得了皇帝,御史敢监督皇帝,不是因为他们不怕死,而是他们有靠山——记者,一群随时处在事发现场且坚守如实记录的人。

赵匡胤怕自己的不当言行上新闻,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还有一次,早朝后,他很不高兴,原因是思及一件事情处理不当,怕记者记录:

“早来前殿指挥一事,偶有误失,记者必书之,故不乐也。”

宋代宫中还有女史,专事内起居注的写作,时刻不离皇帝,记录其行动,当晚交给报馆。

她们的住处外面钉有金字大牌,上书“皇帝过此罚金百两”。

按照传统,皇帝不能审查报馆为他写的点滴记录,包括本朝、本人的一切记录。这是为了防止皇帝利用权力篡改新闻稿件。


7

记者秉笔直书的精神,在宋代只是昙花一现,越往后世越弱。

唐朝开的恶例,很坏,但还不是最坏的。记者最坏的时光,在清朝。

时至清代,帝王对国家通讯社新闻撰写的干涉明显向纵深发展,把追求真相的新闻,变成了政治宣传工具。

举凡新闻的各个环节,大到新闻选题的确定、新闻指导思想的确立,小到题材的安排、字词的推敲,再到记者的任命、报馆的管理,皇帝无不过问,达到了亲自全面干预新闻活动的最高峰。

以前的朝代,官修新闻修完了,再给皇帝看,清代帝王则要求,一些重要新闻稿件每修若干卷就要进呈御览,随时审阅。康熙曾要求明史馆将《明史》写好的部分,“以次进呈”。所谓进呈御览,实际上就是审查。

随着皇帝对新闻的控制,记者最后一点自由的空间,都失去了。

更可怕的是,从雍正开始,起居注这种最高领导特写题材已经失去了它的本意和价值,只是抄录一些皇帝的谕旨而已,像赵匡胤打落御史两颗门牙这种事,写都不敢写。起居注从监督报道,变成了领导语录,阅与不阅,无所谓了。

“这种事是要上新闻的”,这种话对皇帝的杀伤力为零。

清代记者多是知识精英,原本有着“铁肩担道义 妙笔著文章”的新闻理想,但撰写新闻处处要体现官方意志,一不小心就踩到雷,他们其实心里憋屈得很,简直倍尝人格分裂之苦。

一旦禁不住良心诱惑而越轨,记者们就可能惨遭横祸。

一旦禁不住权力诱惑而越轨,记者们就扭曲成了哈巴狗。

随着主人指挥棒转,主人让你向谁吼,你就向谁叫,主人叫你向谁摇尾巴,你就向谁献媚。

这个时期对新闻的研究却是最透彻的,社会上很多精英在议论,一个正直记者应该怎样怎样。

著名新闻理论家章学诚就提出,一个好记者要有“君子之心”。

但吊诡的是,把记者当作研究对象,而且研究得最透彻的时候,往往是记者在现实中凋零得最厉害的时候。

手中有笔,就要写出世间的真。

可是,这种人,这种精神,从什么时候起变得此情可待成追忆?

《红楼梦》是曹雪芹写的一部清代贵族生活的报告文学,以追忆似水年华的方式叙说世间真相,里面有大量现场报道,一个废字没有,更没形容词,都是动词和直接引语。

大量事实在曹雪芹笔下狂吠而出,连鲁迅老爷子都点赞《红楼梦》“敢于如实描写,并无伪饰”。

然而,为了躲开文字狱的虎口,曹雪芹不得不“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以期将政治的敏感降到最低。

他的操作手段大致有五个:

其一,套上神话的外衣。故意强调因果报应,一切似乎早已命定。

其二,有意丢失朝代,模糊岁月,极尽“假语村言”之能事,使得与现实社会保持足够的距离。

其三,歌功颂德的虚与暗涉社会真实的实。运用动听的套话和废话进行“例行公事”的颂扬最高统治者,而以曲折的隐笔墨隐射现实。

其四,从小处着眼,通过生活锁事,以小见大地曲折表现社会的真实风貌。

其五,删除和反复修改原稿中比较敏感的部分,比如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等。

即使曹雪芹是这样的处心积虑,这样的“假语村言”,最终还是“书未尽而芹已亡”。



【结语】


当真相还在穿鞋的时候,谣言就已经跑遍半个地球了。所以,我们很多时候活在假相里,当明白真相时,又活在假相的阴影里。

当社会正不压邪的时候,我们才惶然四顾,那些为时代秉笔直书的记者们,都到哪去了?

谨以此文,向追求真相、报道真相的记者们致敬!

编辑:冉玲琳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