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舆论学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81#
发表于 2016-4-8 22:48:0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舆论”词源考证
2016年04月07日 16: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邓绍根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从“舆论”一词产生的历史背景观察,就可以看出它是民意的“晴雨表”,具有扭转社会乾坤、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一时,新闻舆论成为社会各界人士热议的话题,“舆论”也成为社会关注的高频率热词。但是,细查“舆论”一词,则严重存在着“日用而不知”的研究状态,这引发了笔者重新考证其词源出处。

  谁最早使用“舆论”一词

  “舆论”一词,《汉语大词典》解释为“公众的言论”,附有文献出处:《三国志·魏志·王朗传》:“设其傲狠,殊无入志,惧彼舆论之未畅者,并怀伊邑。”它经常出现在各大新闻辞典中,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设有“舆论”辞条,记载说:“舆论”作为一个词组,最早见于《三国志·魏·王朗传》:“没其傲狠,殊无入志,惧彼舆论之未畅者,并怀伊邑”,释义为“公众的意见或言论。”而在《中国新闻学之最》中记载说:中国历史上“舆论”一词的最早记录,见于《三国志·魏书·王朗传》,并认为:“舆论”指的是公众的意见或看法。这些工具书均反映一个共同事实,即“舆论”一词词源是《三国志》中的《王朗传》。但究竟是“魏志”,或“魏”,还是“魏书”,稍加分析就不证自明。《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全书一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而细查“王朗传”,见于“《三国志》卷十三·魏书十三”,且与“钟繇华歆”二人合为一传,因此,“舆论”一词的词源的准确表述为《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

  但是,“舆论”一词最早使用者是谁?是陈寿还是王郎?出现在何时代?是《三国志》成书之时还是之前?具体语境如何?这些问题都需要从它出现的段落全文开始认真探究。“舆论”一词出现在《三国志·魏书·王朗传》中的具体段落全文如下:

  孙权欲遣子登入侍,不至。是时车驾徙许昌,大兴屯田,欲举军东征。朗上疏曰:“昔南越守善,婴齐入侍,遂为冢嗣,还君其国。康居骄黠,情不副辞,都护奏议以为宜遣侍子,以黜无礼。且吴濞之祸,萌於子入,隗嚣之叛,亦不顾子。往者闻权有遣子之言而未至,今六军戒严,臣恐舆人未暢圣旨,当谓国家愠於登之逋留,是以为之兴师。设师行而登乃至,则为所动者至大,所致者至细,犹未足以为庆。设其傲狠,殊无入志,惧彼舆论之未暢者,并怀伊邑。臣愚以为宜敕别征诸将,各明奉禁令,以慎守所部。外曜烈威,内广耕稼,使泊然若山,澹然若渊,势不可动,计不可测。”是时,帝以成军遂行,权子不至,车驾临江而还。

  从“王朗传”的段落全文中,我们看到“舆论”一词出现在陈寿记载的“朗上疏曰”内容之后,因此,“舆论”一词最早使用者是王朗,而非陈寿。
“舆论”一词出现于何时

  “舆论”一词出现于何时,是《三国志》成书之时还是之前?《三国志》作者陈寿和王朗并非同时代人。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280年,晋灭东吴,结束分裂局面。48岁的陈寿开始撰写《三国志》,历经10年,至289年完成,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60年历史。《三国志》虽为私人修史,但它记事翔实,取材精审,文笔简洁,剪裁得当,为历代史学家所重视。史学界把《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前四史”。王朗(?—228),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北)人。三国名士,仕于曹魏,官至司徒、兰陵侯,与钟繇、华歆并为“三公”。他是曹魏时期著名散文家、经学家,著有《王朗集》三十四卷传世。不过,熟悉《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该小说第九十三回《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朗》记载了诸葛亮阵前骂死王朗的故事,不过这仅是罗贯中的文学描写,不是历史史实,其实王朗在此役半年后才去世。因此,从两人生平经历看,两人不属于同一时期,王朗去世时,陈寿还没有出世。但是,王朗在哪一年使用了“舆论”一词呢?从《三国志》中则找不到答案。但同样是“朗上疏曰”给我们提供了线索。笔者在清代学者严可均编撰的《全三国文》中找到答案。在《全三国文》“卷二十二·魏二十二”中,笔者不仅发现王朗的这段奏章全文,而且在奏章之前清楚地书明名称《谏东征疏》,更标有具体年月“黄初四年八月”。查阅中国历史纪事年表,“黄初四年八月”即为三国时期的223年8月。因此,“舆论”一词是王朗于223年8月在上奏给魏文帝曹丕的奏章《谏东征疏》中最早使用的。

  当时王朗官至曹魏司空大夫,被封乐平乡侯,是魏文帝曹丕身边的近臣。他曾多次向魏文帝曹丕上奏,如《劝育民省刑疏》建议魏文帝曹丕免除百姓徭役,休养生息,赏罚分明,让天下黎民苍生安居乐业;再如《谏文帝游猎疏》规劝魏文帝曹丕顾及帝王之尊,不能经常为狩猎早出晚归,破坏禁宫规制。223年8月,他上奏《谏东征疏》的历史背景是:是年4月,蜀国皇帝刘备病逝,太子刘禅继位,诸葛亮主持蜀政,国势渐衰;而东吴孙权则于是年6月出其不意突袭魏国领地蕲春(今湖北蕲春西北),生擒蕲春太守晋宗,占据蕲春。军事上暂得先机。于是,孙权原本答应派遣儿子孙登前往魏国王宫做侍者(人质)之事就此作罢。因此,魏文帝曹丕迁徙许昌,屯兵魏吴边境,率领大军开拔,准备兴兵东征,讨伐孙权。王朗上奏《谏东征疏》,纵论古今送人质入宫侍候的正反事例,规劝魏文帝不要太在意孙权送子入宫侍候之事,但要慎重考虑兴兵东征,曹丕接受王朗的建议,认为兹事体大,于是东征罢兵,班师回朝。

  在《谏东征疏》中,“舆论”一词出现于“舆人”之后。“舆人”原为“造车的工人”,后来“舆”字词性由名词转为形容词“众”之义,“舆人”扩大为“众人”、“民众”之义,并出现“舆人之诵”等词汇。因此,223年8月,曹魏大臣王朗借鉴当时已经流行的“舆人”、“舆人之诵”等词,为表达“舆人之论”,而创造了“舆论”一词,用它来表达魏国民众对东吴孙权未能按约派遣儿子孙登到魏国王宫做侍者(人质)之事不满而发表的言论,具有“众人的议论”之义,引申为“民众的议论或言论”。因此,从“舆论”一词产生的历史背景观察,就可以看出它是民意的“晴雨表”,具有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http://jour.cssn.cn/xwcbx/xwcbx_ ... 407_2956519_1.shtml
182#
发表于 2016-4-10 00:09:2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舆情风暴启示录之——网络舆论场的三条“潜规则”

今年的网络舆情要么是“反转剧”,要么是“龙卷风”,从“天价鱼”、“失效疫苗”到“女子酒店遇袭”,号称全媒体时代的“奇迹”正在一个个发生,仿佛是一阵阵怪风,让人惊呼,又让人“惊悚”,一个普通账号在数日之内可以抓住十几亿的眼球,我们需要寻求这一偶然背后的“潜规则”。

一、理性并不舒服
不管你承不承认,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时刻保持理性和冷静是很累的,这并不是我们这个时代才有的属性。碎片化、情绪化是符合人类感性需要的经济利益点,这也是网络舆情事件酝酿发酵的一个选择方向。从“天价鱼”事件的“不停”反转我们不难发现,事件本身在鱼斤两上的争执几乎被淡化,而是否涉及“公务员公款消费”,警察是否文明处警,游客用餐安全等却一度成为争议热点,导致事件的扑朔迷离。“女子酒店遇袭”是真是假?其实人们更在乎这类事件在情理中是否有发生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和自己及亲人的关联度有多少?如果是真的,可以印证内心的判断;如果是假的,提醒一下自己的安全也是好的。这样的逻辑让人难以抗拒!我不相信一个刚注册的“弯弯”账号能有惊动全国网民的扩散能量,但我不得不佩服那些助推账号的眼光,一起发生率并不高的普通案件或许能成就某些人的商业奇迹。
启示:全媒体时代拼的是吸引力,就算你是正能量,如果不会讲有魅力的话,你的话语权也会渐行渐远。

二、没有芭蕉扇难过火焰山
如果干柴堆放的太多,难保没有火星去点燃它,这就是谣言得以生存的空隙。在“疫苗”案中,尽管有很多的科普贴,辟谣贴,可是不管怎么解释失效疫苗的危害低,这不是“毒疫苗”,妈妈们依然会愤怒,事件的发生其本身就是一堆干柴,谣言随便在哪里、随便在何时都能把它点着;女子酒店遇袭用第一人称讲诉时,总有一种让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此案真假很少有人会去追剧,而自身的恐惧不安成了关注的焦点和情绪不满的爆发点。我们总以为忙于辟谣本身是好的,或者让人们恢复理性的思考是可以做到的,不过如果你没有芭蕉扇是很难让愤怒的“火焰山”恢复平静的,而有些辟谣安抚甚至会让谣言恐慌的扩散力更加旺盛,这样的怪现象经常让人捉摸不透。其实最好的辟谣是把“干柴”的隐患去掉,或者让人们相信正在努力清除隐患,而谣言及恐慌的假象,会在清除“干柴”的过程中不攻自破。
启示:治理网络谣言,功夫在诗外,没有踏踏实实的网下工作,就没有理直气壮的网上发声。

三、资本运作的背影很强大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管你我相不相信,互联网的利益网络在今天已经日渐成熟,点击量、大数据都是财富,你我的信息可以成为很多人口袋里的钞票。当这个格局形成后,如果我们的治理架构还是传统的、常规的,就很难规范利益网络的运作了。舆情热点存在一定的真实性,同时也存在资本运作的选择性和炒作性。不是每一个自媒体人的呼声都能达到十亿这个等量级的。反过来看,当“女子酒店遇袭”事件如暴风雨一般袭来时,网络领域的资本运作背影已清晰可见,其运作之成熟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影响10亿等量级读者的情绪,这样的能量网络治理方难道不应该警觉和反思吗?从目前的情况看,打碎利益链条好像是很难的,最现实的做法是摸清其运作的路径,尽快纳入治理范畴,否则很可能出现失控的局面,谣言、舆情风暴等会越来越频繁,而最坏的结果是民心散,社会乱,在事实上帮助敌对势力破坏我国的长治久安。
启示:网络并非法外之地,治网期待善法良治。

打小我一直认为“事实胜于雄辩”,而当我们步入网络时代时突然发现“雄辩可以涂抹事实”,在这一错觉中我生活了很多年,现在逐渐醒悟:网络不能代替现实的世界,雄辩也改变不了事实,而我们急需的是让事实在网络中能有发声的平台,能有吸引力,能让更多的人相信!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Hsz01VrVflbhQFtY#rd
183#
发表于 2016-4-10 00:29:2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原创 2016-04-09 曹林 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


我觉得李方这篇《为什么说电动自行车是占了大家的便宜》纯粹是一堆情绪的堆砌,而不是一篇严肃说理的评论。一堆情绪只能激发另一堆更激烈的情绪,所以这篇评论在网上被网友拍得体无完肤很正常。起码从这篇评论来看,我觉得李方已经从一个本来很温和理性的评论员堕落为一个消费屌丝情绪的网红。本文系微信公号“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欢迎关注bingchuansxk

方是我的老师,我2002年在大学时开始写评论,经常在李方老师所供职的“青年话题版”发评论,在那里闯出了一点江湖名气,2004年是他把我招进中青报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评论员。常想起与李方老师共事时的快乐时光,带我抄近路爬墙进报社大院,带我去披萨店吃阳光午餐(据说以前只有美女实习生和美女同事可享受此待遇),聚餐时跟我们讲星空的故事、自己的糗事和中青论坛的轶闻。我常说,我的评论思想主要受三位中青人的影响,陈小川、李方和马少华。

李方老师很多观点我都认同,但这一次他关于电动自动车的评论实在是胡说八道。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李方老师肯定是乐见他的学生去批评他的文章的。不同观点间展开批评,也是中青评论编辑部的传统,当年同事时就常为该不该上某篇文章争得面红耳赤,据说少华和李方当年还会为此在办公室拍桌子,把一边的少女少妇编辑们都惊呆了。


情绪的堆砌而非说理
析一下这篇文章的语言,就知道文章充满情绪化。真的,我恨电动自行车――情绪渲泄。这会一直是我后半辈子的恶梦,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恶梦,快递小哥懂交通规则的有几个,你是占了大家的便宜,但必须是在把现在这些货都干掉――等等,这些都是情绪。一个成熟的评论员应该知道,这些情绪化的语言,怎么可能会引发理性的讨论?只会刺激更暴戾网民情绪,变成一场撕。有时候不能怪别人撕,当你文章中充满撕的兴奋感和撕的语言时,别人凭什么会跟你讲理?

这篇评论是从一个充满情绪化的个人身边经历谈起的,讲了一个关于自己的女同事被电动自行车撞后的悲剧。这事儿确实让人觉得难过,尤其是自己身边人时。可这种个案并不能推出什么电动自动车有什么原罪的结论,只能说明那个车主违反了交规。情绪化地叙述这样一个故事,把对电动自行车的批判建立在这样一个感性个案上,缺乏逻辑的力量。评论中的这种感性个案确实有感染力,但要有说服力的话,必须有更多的统计数据支持。手持孤证,无法包打天下。

李方举一个电动自动车肇事的案例,网友可以举无数个小轿车肇事的更惨烈的案例,那也要禁小轿车吗?个案统计并不能推出什么普通的结论,至多只能说明电动自行车需要加强管理,而不是像深圳这样的方式,政府部门规制不能专拣软柿子捏。

李方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恶梦。你可以去任何城市的社区论坛,搜一下电动自行车,看看市民们怎么说。――看看市民们怎么说呢?如果写到这里,李方老师弄个截屏,或者做个统计,让公众看到市民对电动自行车的批评和投诉,就有一定说服力了,可惜没有,只有一句自以为是的“你去看啊”,这不是论证,而是情绪描述。到底市民怎么说呢?李方的文章在网上获得了数万条批评,深圳的政策受到了广泛的批评,难道这些批评者就不是市民了?

快递小哥懂交通规则的有几个?――我真不相信这样的话是从一个成熟的评论员笔下写出来的。这样信口开河可以当成网络吐槽,但不能成为评论语言,尊敬的李方老师不能把自己拉低到网愤的层次。不进行严格的区分,不区分合规的电动车和违规的,不区分不正当的少数和正当的大多数,情绪化地搅在一起说,这种乱喷不被喷才怪。

最后再说说李方这篇评论的主要论点,用成本说来论证电动自行车占了公众便宜。这个逻辑真是奇葩,到底谁占谁的便宜?“占便宜”这种充满精英傲慢和优越感的词,本来就容易搅动大众情绪。依法依规,各人在法律所规定的权利空间中行走谋生,谁占谁便宜呢。网购降低了公众的很多成本,这是网络给全民带来的福利,是全民享受互联网的红利。由电动自行车把矛头指向网购电商模式,这里的逻辑混乱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原因的原因的原因不是原因,将网购与电动自动车捆绑,将电动车与车祸捆绑,这种“滑坡谬误”让错误归因归咎一滑到底。

我敢肯定,李方老师绝不是替深圳洗地,他就是在这个问题上失去了理性判断,深深陷于自闭的情绪化中。
失去公共性就不能叫评论了
获数万条骂声后,李方又写了一篇回应文章,解释“为什么我挨了几万条骂还觉得是好事”,他理直气壮地认为:我就是代表我自己,顶多代表那些生活在电动自行车乱象阴影下的人们,对深圳市的简单粗暴表示欢迎,甚至希望自己的城市也能够简单粗暴一点。

代表自己的阶层说话,这没错,这是作为车主和市民的李方的权利。但李方写评论的时候,应该有“公正旁观者”的身份意识,而不能过于陷于某一利益群体的身份之中。这种利益身份,将使自己的评论失去说服力。作为市民的李方与作为评论员的李方,这种身份应该有区分。

李方说:这是我的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无关。我们评论人可能有一种迷思,总觉得自己要站在公众立场上,最好连政府连国家连地球都代表了,才好意思发表看法。如果我们只代表自己的利益,或者只代表一部分人的利益,好像就失去了发言的资格似的。

这话听起来有一定的道理,其实不对。评论人就应该有公共立场。我一直以为,一个成熟的评论人,总能够在公共事务中超越生活中的利益身份而站在一个公正旁观者的去进行判断,才能树立自己的公信,让自己的判断有说服力。生活中你是一个父亲,一个消费者,一个患者,一个行人,一个市民――但在分析公共事件时,你是教育事件的评论者,而不能把自己父亲的身份代入而与学校形成情绪对抗。分析消费事件时,你是企业与消费者中间的公正旁观者,而不是为消费者代言。同样,医患冲突、路权冲突中都是如此。

评论的功能不是代言,而更多是说服。代言,只能强化某一方的认同,而激化对立另一方的情绪,形成撕裂。让同阶层本就认同的更加认同,让另一阶层本就反对的更反对,这种评论有多大的意义?评论,要说服公众接受某一种观点,“公正旁观者”的身份和表达才会有这种说服力,代言,会让另一方另一阶层产生天然的抵触感,说服个屁啊。

不要混淆评论与代议机关的功能,市民的意见应更多通过代议机关进行表达,影响决策,当然,市民意见也可以通过“读者意见”的形式发表在媒体上形成各方讨论。但评论人的文章与那种“读者来信”又是有差别的,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意见,而应该有论证。论证要求必须用客观的数据,致力于摆事实讲道理,用“公正的立场”去凝聚最大公约数,形成有效的讨论。而不能说我反对我反对我就反对,我恨我恨我就恨,我就恨电动自行车。

其实,即使是普通的“读者来信”,也不能任性地说“我就为某一方说话”,任性地说“我就代表个人利益”。评论要有说服力的话,得论证“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你看,一般这种辩论时都会争将自己的利益与“公共利益”联系起来以强化自己的正当性,而不是撇清与公共利益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需要客观中立的立场。评论最大的作用不是凝聚自己人,而是说服反对者――李方那篇充满个人情绪的评论,说服效果为零,甚至是负分,因为刺激了更多的反对者,甚至让一些认同深圳做法的都反对这篇文章。评论需要论证,论证的有效性依赖于事实和逻辑的客观公正性。
“你不对我也认同你”不是博弈
上的戾气为什么那么重?就因为站在“公正旁观者”角度理性说服的评论太少了,而偏执狭隘地站在某一方自说自话的声音太多了,形成撕咬。

你看,李方所言:一方面,他批评深圳政府禁止电动三轮的问题,因为很显然并没有经过充分论证,缺乏行政依据。另一方面,他说:但我毕竟有个人情感与好恶,所以可以直说,我欢迎深圳政府的做法――这完全是情绪化地表达:他做得不对,我就喜欢他做得不对的样子。这是评论员应该说的话吗?不是,网红都不好意思说这种不讲理的话。

讲理者的格言应该是,我不认同你的观点,但誓死捍卫你的发言权。而不是:我就喜欢你明明做得不对却很对我胃口的样子。

李方说:我想立刻在马路上不再看见电动车们横冲直撞,我想立刻享受免于超标违章电动车威胁的自由,虽然这只是我的个人利益,我也要大声喊出来,为深圳市的决定欢呼。――就是一个任性的大妈:我就这么想了,你怎么着吧?拜托李老师,这样撒娇任性的话你在朋友圈可以写着玩玩,写到评论中就是自毁形象自绝于评论界,一路狂奔走向网红之路。

李方说:任何公共利益,都是不同群体利益博弈的结果,而不是不证自明的什么东西――这话当然没错,公共利益是博弈出来的。但怎么博弈呢?很多人对利益博弈有一种误解,觉得好像任性地各说各的就是博弈了,屁啊。博弈也是讲对话规则的,博弈不是一堆不讲理的凑一起乱喷,不是像李方这样自说自话,得有讨论的规则,得讲基本的道理,得基于一些公共认同的事实和逻辑,得往公共利益上去凑,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讨论,否则就是乌合之众的撕。

李方说:深圳政府禁电这件事来说,它就是要解决当下市民集中关切的问题,先禁了再说――好一句恶狠狠的“先禁了再说”,当一个评论人的思维极端到这种不要民主程序、不要法律规范、不要倾听反对意见时,就是专断的帮手了。


分享:学生们以恶搞老师的方式表达对曹老的爱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M0MjA0Mg==&mid=402249311&idx=1&sn=fbfc8b698cc1be8761798774a5a539da&scene=1&srcid=0409TEZ1NUbro2SqsAcYXSvn#rd
184#
发表于 2016-4-10 00:35:3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2016-04-09 陈季冰 冰川思想库


任何一个问题,一旦被引向了质疑动机的阴谋论语境中,就很难再展开任何有实际意义的讨论。
前天有朋友将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反驳知名外交官吴建民批评《环球时报》的长微博发给我,我一开始并没兴趣点开看。倒不是说我对这场关于中国外交舆论场的“鹰鸽之争”没有兴趣,而是说我不愿意把时间浪费于倾听诡辩。

后来这件事情渐渐热了起来,有好几位同行专门通过微信询问我的看法。我于是认真学习了一下吴建民的批评和胡锡进的反批评,证明我之前的先入之见还是有道理的:胡锡进的那套诡辩术其实根本不值一驳。
吴建民3月底在外交学院所作的演讲中批评《环球时报》在评论中国对外政策时“搞不清楚状况”、“言论偏激”……,我们且不说他批评得对不对,至少应该承认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批评。这也正是胡锡进在长微博中所说的“多元声音”的体现。如果胡锡进要与吴建民就此展开正常辩论,他真正应该陈述的是《环球时报》的对外言论并非“搞不清楚状况”的“偏激之词”,而是遵循了他一贯喜欢标榜的“理性”、“建设性”云云。他还可以说,吴建民对《环球时报》的批评是不符合事实的,是错误的……
但胡锡进的长微博中通篇没有只字片语关于争论问题本身的直接反驳,而是不厌其烦地质疑吴建民发表上述批评的动机。他将吴建民的言论称为“中国旧外交官的思维方式”,并暗示吴建民主张剥夺媒体参与外交事务讨论的权利——“……只有他们懂外交,而且应当由他们完全主导外交,媒体插嘴完全是添乱……”
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诡辩术,是用偷换概念的方式来误导读者,并试图刻意地将问题的讨论引向歧途。
这也是《环球时报》这份广受欢迎的报纸一贯最驾轻就熟的杀手锏。


长期以来,许多人将《环球时报》视为一份鼓吹狭隘民族主义的小报。我却觉得,这种解读并没有说到根子上。事实上,《环球时报》真正吸引人的招牌并不见得是它鼓吹的民族主义,而是它在辩论任何问题时都喜欢采用的那种“动机论”乃至“阴谋论”立场。

阴谋论近年来在中国大陆的横行,是一个值得认真反思研究的大课题,这里无法深入讨论。以《环球时报》为代表的这类“爱国主义阴谋论”的基本逻辑,是将当下的世界描绘成一片处处是暗礁险滩的凶恶海洋,而将中国描绘成这片惊涛骇浪中的一艘孤舟,四周到处潜伏着时刻想要扼杀我们美好前程的“敌对势力”。任何关于中国现状的批评性言论,都被视为是一种充满恶毒用心的颠覆之举。一旦这种逻辑成立,作为一个爱国的中国人,我们所有人,当然都应该更加团结一心,去应对这种外部敌意,而当务之急则是清除内部“不和谐”的“杂音”。
很遗憾,任何一个问题,一旦被引向了质疑动机的阴谋论语境中,就很难再展开任何有实际意义的讨论。因此,《环球时报》越受欢迎,国人对社会和世界的认知能力就越被扭曲。
就我个人的观察而言,阴谋论实际上是头脑简单而又自认为头脑不简单的人拒绝承认自己头脑简单的绝好的鸦片。因此,在大量错综复杂的矛盾纠结在一起的社会快速转型阶段,阴谋论很容易大行其道,原因在于许多人的辨析能力跟不上转型社会的复杂程度。
其实,对付《环球时报》的这种动辄“扣帽子”、“打棍子”的新大批判文风,我只需要说一句话,就可以把它的所有话锋都引向它自己:《环球时报》那么急于堵住批评者的嘴,打压不同意见,骨子里是想要蒙蔽党和政府,让决策层听不到来自百姓的真实呼声,终日沉醉在一片歌舞升平的表象之中……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xNTIzODc2NA==&mid=403496369&idx=1&sn=20898302761aaae6eb9f735a32197833&scene=1&srcid=04098LkMMFwIOi0W6lhuxWvK#rd
185#
发表于 2016-5-4 08:00:4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路思南:魏则西之死,舆论是如何裂变的 [复制链接]


全中国的媒体人,在五一小长假第二天,大约都被同一篇文章刷屏了,或者,确切地说应该是两篇文章。
出自微信公众号“有槽”的《一个死在百度和部队医院之手的年轻人》5月1日早上6点44分发布之后,就朝着十万加的阅读数狂奔而去,该文曾一度显示被删,但经作者詹涓申诉后,又神奇地被赦免并复活,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该文被消失期间,同文预览再度疯传,再获十万加阅读数。
又是知乎发酵,又是朋友圈刷屏,在不掌握移动端有力渠道的窘境之下,百度再次感受到受制于人的围攻。引爆这一场巨大风暴的源头,是知乎4月12日一则短短53字的说明:“我是魏则西的父亲魏海全,则西今天早上八点十七分去世,我和他妈妈谢谢广大知友对则西的关爱,希望大家关爱生命,热爱生活。”
魏则西是谁?为什么去世近一月,重获舆论场大面积关注?
对此,“有槽”在文章的开头即有解释:“魏则西去世了,他爸爸通报死讯后,调查记者孔璞转载了魏则西在知乎上发表的这篇长答复,简而言之:这个21岁的年轻人出于对百度和部队三甲医院的信任,在罹患滑膜肉瘤这种罕见的癌症后,在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尝试了一种号称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合作的肿瘤生物免疫疗法,在借钱完成了治疗后出现肺部转移后才得知这种疗法并不靠谱。”
通过百度了解到一家三甲医院,在这家医治无效身亡,过程中被医生欺骗,所谓“肿瘤生物免疫疗法”无异于忽悠,所谓“武警二院”域名其实已被福建莆田人士承包管理,所以“有槽”的板子分别打给了莆田人士、武警二院、百度以及监管部门:“如此谋财害命的治疗,得到了主管医院的纵容,得到了百度竞价排名的助推,也得到了监管部门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默许。得了癌症、被骗了钱又没了命的病人太可怜、太无助、太冤枉。”
但是,从事情的发酵之初,到事后的集体围观,其余三者,要么面目模糊,要么过于强势,加之,今年年初所热议的贴吧租卖事件,还停留在大家记忆中,所以所有的板子,开始集体打向百度,打向竞价排名。
大风往往起于青萍之末。
微博绰号“孔狐狸”的前调查记者孔璞,虽然早就跳槽去了一家电商公司,但还是保持着调查记者的敏锐,她在4月27日早上6点14分发布的微博,几乎等同于青萍末梢的那一下抖动:“逛知乎,看到这个叫魏泽西男生的患癌帖子,又追到他父亲发布他去世的消息。然后百度了这个疾病,那家竞价排名的医院依旧在首位。好希望那些科技自媒体人写写这个,而不是享受了百度的迪拜游回来后,帮百度卖贴吧写洗地文。”
转发过万之后,微博离奇消失,但这反而激起了更多人的好奇心,早于“有槽”,腾讯新闻旗下当红微信公众号“新闻哥”在4月30日即痛彻心扉地问:《他的生命,能不能唤起你们的良知!》。也正是从孔璞这条不见了的微博入手,一步步把矛头指向百度:“魏则西想象过进入BAT这样的公司,可他不会预料到,自己想去的公司,竟会‘引导’自己走向更绝望的一步……魏则西之所以选择这家医院,就是在搜索第一条看到‘生物免疫疗法’。这种看上去十分高端的疗法,对于任何一个想要求生的病人,都是无法忽视的选择。”
百度并非没有感受到围攻,在4月28日即有第一次回应,三个多月没有更新的“@百度推广”,除了道歉致哀,表示接受监督,还希望说清楚竞价排名的医院资质问题,对方并非是无证无资质的黑医院,而确实是一家官方认可的三甲医院:“……对于则西生前通过电视媒体报道和百度搜索选择的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我们第一时间进行了搜索结果审查,该医院是一家公立三甲医院,资质齐全……”
群情沸腾之际,解释实则并未奏效,反而被认为是态度倨傲,缺乏起码的自我反省。
有意思的是,新浪微博CEO王高飞倒是愿意体谅百度的困境,在圈内众所周知的个人微博“@来去之间”上说道:“如果是正规医院,那百度责任是啥?——每年假设100万人在当地医院治疗无效网上寻医—假设50万人治好了,50万人没治好,这50万人中应该会有1万人说,百度和医院骗了我的钱(我不认为另外50万治好的会上网宣传百度的有效性)。我们能否得出结论:百度应该把医疗搜索关闭?”
但“@来去之间”毕竟是极少数,更多的还是义愤填膺的指责。哪怕是今天传闻百度副总裁王湛因损害公司利益被开除,买账的看法也不多,舆情基本面并没有变。
于是,魏武挥在他的微信公众号“ItTalks”,写下百度说啥都被骂的原因分析:“魏则西出事后,百度赶紧出来撇清关系。我估计它预见到后来的舆论风暴。但显然没什么太大用处……从公关的角度来说,这都没什么特别的失误。但公众的感觉是:1、你不能撇清关系,你得承认自己是魏则西身亡的至少是原因之一;2、这个黑锅得你李彦宏背。”
风暴不可预测,只能事后抢救。
如果说“有槽”的那篇文章,等同于围攻战全面打响的标志,那么,此前一天同样火力凶猛、同样阅读数破十万的“新闻哥”文章,又在这一场风暴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而且,基于暂时并未向外界公布的原因,“新闻哥”自己挥刀删了自己的文章。

如果说微信大号“新闻哥”昨天的文章,早就预示着山雨欲来风满楼,那么,孔璞四天前那条离奇消失的微博,又在这场对百度的围殴中作用几何?其中的跌宕起伏,从公关的角度来说,不管掐断哪一个环节似乎都可以中断传播,但是不管掐断哪一个环节,谁也不知道,又会有怎样的新的波折出现。所以魏武挥才说,“公关作用有限”。
微博这一次不愿背黑锅,特意在4月29日作出解释:“经查证核实,此微博提到的‘@孔狐狸’于4月27日发布的微博系被作者设置为自己可见,并非被‘删帖’。”这也得到了孔璞本人的证实:“我设置为自己可见,并非微博删除。具体原因,这是我的实名微博, 我很容易就被找到了。我工作非常忙碌,没法应对那么多的打扰。非常抱歉。并非内容失实。”
如此看来,“新闻哥”删除那一篇文章,或许是因为误伤微博吧,毕竟从新浪4月29日澄清,“新闻哥”4月30日发文的时间顺序来看,这应该是原本可以避免的一次错误,但是满腔怒火的“新闻哥”把新浪微博也附带一并批了:“前两天,网友‘@王丫米’转发了一条微博,说了两个字:心酸。但奇怪的是,原微博莫名被管理员删除。微博上每天被删的东西太多了,有什么好奇怪的?直到‘@张小北’重新上传原微博的内容,哥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传播在裂变,风眼在移动,竞价排名是否身负原罪?“@Stanford于洋”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竞价排名谷歌也有,把假药莆田系的问题归结于搜索引擎和竞价排名,这实际是和早期工人运动砸机器是一样的”:“搜索引擎除了广告和竞价排名,还能怎么盈利呢?除非让国家以非盈利方式通过纳税人付费支撑搜索引擎。问题在于为什么允许承包,承包资质审查为什么烂,为什么发现虚假信息不罚。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是否应该和如何管制,也是有关部门的责任。”
没错,“@Paul郑褚”也表示同意,“以后别说百度把广告和‘正常搜索结果’混在一起了”:“谷歌的广告标识是‘AD’,百度的广告标识是‘推广’,就算你不知道,我说了以后你应该也知道了。”
并且,为了便于理解其中的共性,他还举了一个相似的例子:“某女从婚恋网站找老公,推荐名单里的一位VIP会员引起了她的注意,两人迅速交往结婚,但婚后发现丈夫是Gay,自己当了同妻。某女控诉网站,你们为什么给我推荐一个同性恋,你们不审查吗?网站说,他身份证是男的,我们怎么审查??就算能审查,难道我们要禁止曾经有过同性恋行为的男生征婚?”
不过,类比的做法“人民日报评论”并不同意,在最高党报评论部微信号看来:“不同于一般信息的竞价排名,医学信息的竞价排名与患者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更需规范、严谨和合法……只有富有爱心的财富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财富,只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
可是,作为企业的百度,这次遇到的客户,在中国的国情里,看上去并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明道得白。
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百度推广”在5月1日凌晨快马加鞭地表示,“正向北京武警二院主管部门申请审查”:“希望相关部门能高度重视,立即展开调查,如果调查结果证实武警二院有不当行为,我们全力支持则西家属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百度永远跟广大网友站在一起,维护网民合法权益是我们应尽的责任。我们全力配合执法部门调查和打击一切违法违规行为,也强烈呼吁相关医院主管部门,加强医院监管,为广大患者创造可信赖的医疗环境。”
这倒是和“人民日报评论”的呼吁不谋而合,“在涉事医院尚未发声的当下,在众议鼎沸之际,惟有监管部门及时介入,通过彻查该事件,真相才能逐渐浮出水面”:“如果只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社会效益,如果挥霍信任、丢掉责任,企业还能走多远?网联网企业如此,其他企业亦是如此,医院更是如此。南宋名医张杲说过,凡为医者,须略通古今,粗守仁义。”
医者父母心。脆弱的医患关系,许多时候,往往系于医生一念之间,哪怕是按照魏则西生前在知乎所说,他也是因为信任对方是名医所以才去:“我们还专门查了一下这个医生,他还上过中央台,CCTV10,不止一次,当时想着,百度,三甲医院,中央台,斯坦福的技术,这些应该没有问题了吧。”
也难怪“@阑夕”要出来说,“我的朋友圈里不少百度的朋友,归纳一下他们的态度:一类认为每次都是在节假日被发难,觉得是有人在‘黑’;另一类是从魏则西的父亲那里要到了一份‘选择武警总队第二医院主要是因为在另一家专科医院被医生推荐,百度搜索只是为了了解情况’的口信;还有一类是坚持认为百度有权接纳资质齐全的商业客户。”
站在科学的角度,“@阑夕”还道明了一点,很无奈,但也很在理:“谈谈魏则西这件事情的伤感之处:滑膜肉瘤晚期基本上是必死的,正规医院都表示无能为力,但求胜心切的这一家人不愿承认这种令人绝望的现实,于是本能地抓住一切救命稻草,正是这种迫切心态成为欺诈者瞄准的弱点,贩卖虚假的希望,把这个家庭当成肉猪来宰。可是,谁又做得到从容认命、坦然离世呢。”
也许,武警二院确实被魏家看成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
在申明“并不是说骗子医院没问题”的免责前提后,“@刘远举”也说了一番和“@阑夕”相似的看法,只是没有那么委婉,而是冰冷而现实:“他们已经得到了明确的信息,已经被很多公立医院明确告之没有希望。在绝望的时候才转向武警医院的。不花这20万,当父母的怎么会心安。没有武警医院,还有老中医。”
财新记者的图片,令观者动容落泪:相依为命的老两口,失去儿子后深度悲戚。不过,老两口对于为何去武警二院的说法,也出现了略微的分歧。在接受新浪新闻采访,回答如何知道武警二院时,则西母亲的说法是:“则西在百度查的,说特别好,因为所有的医院都说没办法,武警二院说有办法,他们的生物疗法是除了化疗之外最好的办法,是从斯坦福引进的技术,保我们孩子20年没问题,我们高兴地不得了,回来就四处筹钱,前后一共做了4次生物疗法。”
可是,根据“@白城以北”所提供的朋友圈截图,则西父亲的说法又有差异。也就是说,作为信息路标的搜索引擎百度,在导向武警二院的过程中,究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老两口看法也非完全一致。来看这则来自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封面新闻媒体人的朋友圈截图:“当初在北京的一家肿瘤专科医院里,他先是听了以为医师的推荐去了武警总队第二医院,随后该医院的一名医生称有来自斯坦福的先进技术可以治愈疾病,然而,这样的保证最后变成了虚言。他的确用了百度去搜这家医院,但主因不是因为百度的搜索结果,而是医生的强力推荐。”
真相扑朔迷离之际,获魏则西父母签字授权财新网在5月1日深夜发布声明,对于如何通过百度得知武警二院是,二人是这样说的:“2014年9月,魏则西做过多次化疗放疗之后,我们想尽量避免复发转移,找到能巩固治疗的办法。通过百度搜索,发现了被称为‘最先进技术’、‘斯坦福技术’的肿瘤生物免疫疗法,并到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接受了治疗,四次治疗后,我们没有得到好的效果。”
当然,在坐实通过百度搜索获知武警二院的事实之后,谁该为魏则西之死负责,以及这场风波的最终指向,并没有变得更加明晰,人们还在为竞价排名是否有罪吵个不停;而有关百度的身份、定位和起家历史,则成为一个可以讨论,但却无从具体下手的中国难题。

http://news.ifeng.com/a/20160502/48652309_0.shtml
186#
发表于 2016-7-12 22:06:5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国人都该知道的南海仲裁结果和舆论纷争
2016-07-12 清博舆情 新闻传播学研


来源 | 清博舆情
ID | web_idea
编辑 | 翁娴
本文已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7月12日下午17时左右,多家媒体报道了“海牙国际仲裁法庭作出非法无效裁决”的最终判决结果,中国官方对该结果表示不接受,不承认。此事起源于2013年1月22日,菲律宾单方面请求建立“南海仲裁案”;2016年6月29日,海牙国际仲裁法庭宣布宣判日期;7月3日我国宣布将在南海进行军事演习。此次判决结果一出,瞬间引爆网络。

舆情大数据


6月30日至7月12日上午9时,网络中与”南海仲裁“、“南海军演”话题相关的微博数为32227条。网页新闻数为8662条,微信文章5657篇,总信息量为47033条。


注:图中数据量为整合内容相似的微信、微博、网页新闻后的数据,下同。

舆情走势图显示,在7月3日中国军方宣布三大舰队将在南海进行军事演习后,相关信息关注度一路上涨,7月10日,相关数据飙升至20000,其中微博为主要传播渠道。


热门主题词中,“中国”、“美国”、“南海”、“军事”等词占比、权重较高,凸显此次仲裁对中美关系的重大影响,以及我国南海军演、美军舰队驶入南海等事件对周边地区造成的影响。


从媒体分布图可知,微博是相关信息的主要传播渠道与平台,也是舆情集散地,具有舆情爆发的潜在可能性。微博、微信、网页新闻成为舆情传播的“三驾马车”。

舆论场动态

官方态度
中方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南海仲裁

在外交部的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多次就南海仲裁表达中国不变立场。6月23日,中国不接受南海仲裁,原因有三个“不”:菲律宾不讲法,仲裁庭不能管,裁决不算数;6月29日,菲律宾单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违反国际法;7月6日,菲律宾阿基诺政府所谓南海仲裁案从一开始就是非法的;7日,所谓“裁决”不影响中国南海主权和权益;8日,南海仲裁案不得人心、只是迷梦一场;11日,绝不接受!不用等到明天。同时,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表示,“中国不接受菲律宾所提南海仲裁案完全符合国际法”,前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称,“美国10个航母战斗群开进南海也吓不倒中国”、“当务之急是仲裁庭停止审理菲律宾的仲裁案”;前驻菲律宾大使傅莹在采访中回答“中国为什么对南海仲裁案说不”,“因为中国作为主权国家,有权选择解决争议的方式,也是因为菲律宾单方提起的南海仲裁案存在诸多问题,缺乏合法性。”

媒体观点

(一)坚决维护中国南海主权

面对南海问题,多数媒体立场鲜明,态度坚定,一致维护中国对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11日,@人民日报 发布图文微博,将南海海域并入中国领土,称“这才是中国,一点都不能少”,该图后被多家媒体引用。12日,@人民日报 发布视频微博,视频介绍了南海的地理环境及历史渊源,称“历史终将证明:谁只是匆匆过客,谁才是南海真正的主人”。@环球时报 发文《中国坚如磐石,任凭海浪臭鸡蛋撞上来》,表示“中国人民和政府的利益和责任都高度一致。我们既要捍卫领土主权,决不能让南海岛礁在我们这一代手里丢掉。又要尽最大努力维护中国周边的和平环境,延续中国崛起的战略机遇期。”



(二)支持中国对南海仲裁的立场

在官方连续发言后,不少媒体发表社论支持中国对南海仲裁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的立场,维护仲裁结果“废纸一张”的定论。11日,@环球时报《一纸仲裁就想拿走中国国土 太可笑》称“仲裁结果对中国无任何拘束力,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人民日报 《究竟谁在破坏国际法》表明,“不合法的裁决不过是废纸一张,它否定不了中国在南海的合法权益,改变不了中国人民维护国际法治尊严,与相关国家一道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坚定意志和决心。”12日,@人民日报 再次发文《滥用国际法就是冲击国际秩序》,称“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70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公开发声,近130个外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积极表态,支持中国正当立场、批评美菲和仲裁庭滥用国际法的声音越来越响亮。”

(三)解读南海仲裁案相关信息

南海仲裁案历时较长、涉及国家众多、信息量较大,部分媒体将南海仲裁案相关信息整理成文,帮助民众建立客观正确的认知,获得广泛传播。11日,微信公号“央视新闻”推送文章《关于南海仲裁案 全世界必须要知道的10个问题》,解答了“仲裁案由何而来?背后有哪些内幕?中国为何不接受不参与?将怎样刺激本就复杂的南海局势?将对南海和平有何影响?”等十个问题,阅读量迅速突破10万+,点赞近7000。12日,@观察者网 盘点了“支持中国立场的国家”,称“与60多个国家明确表态支持中国立场不同,许多西方国家即使没有表态支持中国,但也没有站在菲律宾一边,或要求中国接受仲裁结果。澳大利亚等就谨慎地保持中立。”截止12日15时,该文获得评论2.6万余条,点赞7千多。



(四)援引外媒观点支持中国立场

部分媒体援引外媒观点,表示美国是南海仲裁的始作俑者,传达中国立场受到国际舆论认可的事实。11日,@中国新闻网 引用菲律宾媒体人卡门·佩德罗萨的言论,“南海仲裁案看起来确实像是美国为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而使出的花招”。12日,新华网发文《外媒称南海仲裁前美国外交已失利 中国获60多国支持》,称“与中国外交交锋的逐步失利,迫使美国不得不增加筹码,亲自出手加大在南海的存在感”。

网络大V及网民观点

(一)坚持领土主权,拒绝仲裁和干预

网络大V和网民一致维护中国对南海的领土主权,表示不管仲裁结果如何,均不接受仲裁,部分舆论暗示美国无权“指手画脚”。英国汉语教学研究会会员@西征木兰: “领土主权在我,不允许任何形式的仲裁。”紫网在线签约专栏作者@菉葭苍苍:“美国,一个连《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都没有加入的国家,有何资格对其他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划界问题指手画脚?”网友@苏昱成 认为:“连仲裁都是不应该的,一国主权不容他人指手画脚。就算仲裁结果有利也绝不承认,否则等于变相认可国际法庭之行为”。网友@HHJJU 指出:“南海就是中国的,谁还要一个不相干的国家仲裁!”

(二)称赞官方言论,维护中方立场

此次官方对于南海仲裁的回应深得民心,其强硬外交辞令和南海军演的切实行动都得到网络大V和网民的称赞,纷纷转发相关言论表示支持。11日,@共青团中央 发博“外交部回应南海仲裁:绝不接受!不用等到明天!”,点赞数10万+,转评数超7万。社会学者@侯宁:“我们根本不承认、也绝对不会接受。”网友@法爆爆:“不是我的一分不要,是我的寸土必争!”网友@十年许愿:“我坚决站在祖国这边,中国一点都不能少!”

(三)极端军事战争的声音抬头

南海仲裁引发“战否”争议,舆论呈现两极化,部分人主张用战争仲裁,@甬上菜贩:“让大炮和导弹替代仲裁,就算南海寸土不存,也要灭掉菲律宾小国!”网友@名仕郎:“中国需要用战争证明:我可以保护自己! 美国需要战争灌顶:我不是无所不能。”还有部分人认为和平是民众幸福根本,希望各方和平处理,@王才亮律师:“只有疯子才鼓吹战争!和平来之不易;和平是国家发展、民众幸福的必要条件。”网友@NEVER-程说:“还是不希望打仗,受苦的是老百姓啊。”

(四)预判南海仲裁后续发展

虽然网络大V和网民坚决拥护中国“三不”立场,但对后续发展提出了诸多预测。主要舆论认为中美不可能开战,但小规模冲突的可能性存在。历史学者@纪连海:“南海,暂且打不起来。美国,不敢;越菲,不行;中国,不愿。”香港凤凰周刊杂志社主编@师永刚:“中美不会开战。农历九十月,南海有小规模冲突,预测飞机意外事件。东北亚再起祸端。”网友@Brain1:“中国是具备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优越的后勤保障,最重要的是中国拥有核,因此美国包括一些国家,不敢轻易和中国开战!”网友@大桶盖认为:“有可能发生类似英阿马岛战争式的局部战争,但是大规模或者本土战争是不可能发生的!”

舆情特点总结

爱国主义、主权意识凸显

面对仲裁闹剧,舆论表现出充分的爱国主义,领土主权意识凸显。人民日报、环球时报、中国日报等媒体纷纷对国际仲裁法庭的判决效力发出质疑,发文从历史等多个角度考证南海自古以来属于中国,领土主权意识强烈。网友评论中“维护主权”、“南海一点都不能少”等字眼、词语出现频率极高,充分表现出整体舆论的爱国性和主权意识。

内部核心意见观点一致性

舆论场中,无论是认为应通过南海问题彰显我国维护领土完整决心的言论,还是从多方因素考虑追求和平的观点,亦或是其他对中国目前形势作出分析后对事件的评判阐述,虽观点不同,但内在的核心意见却具有一致性,即以维护祖国领土及主权完整,维护我国周边和平环境为主要诉求。

极端情绪潜在滋长

由于此事涉及我国领土及主权完整,且多国公然干涉,舆论场中,部分网民呈现出愤怒、抵制等情绪。加之各大媒体的宣传报道,网民爱国主义情绪被激发,因此,舆论情绪化表达较为明显。大规模的情绪化言论爆出,极易在扩大此事影响力同时,点燃网民的负面情绪,刺激潜在民粹情绪、极端情绪滋长,致舆论场硝烟四起,引发轩然大波。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282b&scene=0#rd
187#
发表于 2016-7-18 23:07:2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官样朋友圈”根植于畸形网络舆论2016-07-18 10:42:0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沈道远]  [责编:印奕帆]字体:【大 中 小】
仔细研究不同群体的微信朋友圈,不难发现一个现象:领导干部在朋友圈一般都比较沉默,而且级别越高越不爱在朋友圈说话,他们几乎从不参与热点话题的讨论,即使偶尔更新也以转发“心灵鸡汤”、分享风景照为主。这个现象在公务员群体中非常普遍,完全可以用“官样朋友圈”为之命名。(7月15日,中新网)

据媒体报道,领导干部在朋友圈里以转发“鸡汤文”,分享风景照为主,几乎不参与社会热点话题的谈论。总而言之,一句话,领导干部的朋友圈似乎信奉着“沉默是金”的信条。这种“清汤寡水”的朋友圈被媒体贴上了一个极具情感诱导倾向的标签“官样朋友圈”。从这个标签中,我们不难看出媒体对官员朋友圈沉默寡言现象的批评态度。但是,“官样朋友圈”的罪魁祸首真的是官员吗?恐怕未必。

官员也是普通人,他们也需要人际交往,也许要倾诉吐槽,但是为何他们在朋友圈中不热衷于发言讨论呢?在讨论这个问题前,我们应该对朋友圈进行一个区分。官员并不是没有在朋友圈中发表评论,参与讨论的热情,他们只是不会在人员混杂的朋友圈中去发言。因为,这可能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比如,官员一句不经意的话,可能会遭到其他朋友的误解,或者过度解读。而朋友的这些误解或者过度解读,如果再经过二次传播,说不定就会让自己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既然在人员混杂的朋友圈发言存在这种风险,那么,规避这种风险成本最低的方法就是不参与讨论。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理智人的官员,当然会选择在朋友圈中沉默了。

其实,官员也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会在朋友圈中选择沉默。在朋友都是官员的朋友圈中,官员们同样会热烈的讨论一些问题,而且他们的热情通常也很高。在成员都是官员的朋友圈中,官员们找到了一种归属感,彼此都有许多共同的话题,因此,聊天说话都会比较的积极主动。在这样的朋友圈里,他们也会讲笑话,聊八卦,吐苦水,求安慰,总之普通人有的社交需求,他们都会在群里表露出来。也就是说,官员的朋友圈从来就不是一潭死水般波澜不惊,只不过我们没有看见他们真实的朋友圈状态而已。这种只带官员朋友一起玩的官员朋友圈,是一种“圈层化”现象,而会出现这种现象,官员也颇有些无奈,甚至可以说是被逼出来的。

首先,网络舆论中“仇官情绪”浓烈。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官员群体手握权力,拥有着绝对话语权,但是在网络上,官员却处于一种失语状态。官员发声,往往都会遭到民众的回呛。即便官员说得不无道理,也难道被舆论的口水淹没。无数的网民主导了舆论的话语权,可悲的是,他们在“仇官情绪”的驱使下,以“逢官必反”的姿态来显示自己了“冷艳高贵”。在这种非理性的网络舆论生态中,不少官员纷纷“躺枪”,因言惹祸的事件时有发生。试问,在如此畸形的网络舆论背景下,那个官员会愿意在人员混杂的朋友圈里发表高论呢?

其次,网络舆论不允许官员说错话。在网络上,经常会看见官员因为说错话而遭到网民围攻的事件。可是,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官员话说得有多荒谬,而是话语被网友从具体的语境中抽离出来,断章取义,贴上标签,树立靶子。这样的事件不断出现,在无形中就加剧了官员群体的恐慌,于是他们在网络上发言就慢慢变得谨小慎微,甚至干脆就闭口不言。俗话说,言多必失,祸从口出,既然在网上说话那么危险,官员自然会在朋友圈中选择闭嘴。

官员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他们不可能改变目前这种不健康的网络舆论生态,于是他们只有适应,而这种适应就意味着在网络中处于“失语状态”。因此,对于媒体口中所谓的“官样朋友圈”,我们不要太过苛责,毕竟目前畸形的网络舆论生态,对官员群体而言是不利的。可以说,正是网络舆论的不健康才孕育了“官样朋友圈”。
http://opinion.voc.com.cn/article/201607/201607181042059378.html
188#
发表于 2016-7-19 23:25:2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杀死一只小燕子
2016-07-19 夏中 新闻传播学研

来源 | 考新闻
ID | kaopress

最近半个月,“赵薇事件”随着各种政治敏感词汇“台独、共济会、资本控制舆论”等愈演愈烈,该事件历时之久、其水之深、后续之多、脑洞之大均堪称2016年来娱乐新闻之最。赵薇人生赢家的完美人设在由“戴立忍是台独”引发的血案中半个月内崩塌。赵薇被贴标签为“支持台独的导演”到“意图用资本控制舆论的分裂国家者”再到“给粉丝孩子取死人名字的可怕女人”,网友们一环扣一环的阴谋论俨然使赵薇成为令人恐慌的“妖女”,声势浩大的申讨升级为一场“除妖运动”,网友们自我疑问:赵薇和他背后的恐怖势力到底是什么?


舆论不是一位体面地杀手
细数抹杀赵薇的数个方法:

从政治上来说,网友们认为,赵薇的电影《没有别的爱》启用台独艺人戴立忍,辱华艺人水原希子是一种支持台独演员的行为。特别是在共青团中央微博力挺题为《一篇文章告诉你:赵薇、戴立忍以及<没有别的爱>为什么遭网友普遍谴责抵制》被删帖后,网友阴谋论就开始了,不禁发问:赵薇哪来这么大的势力,竟然敢删人民喉舌的文章?并贴出赵薇利用资本势力取消点赞、控制转发、随意撤热搜的证据;扒出赵薇通过壹基金捐款,借着慈善的名义与李连杰、马云等人暗地里勾结藏独势力,与国外反华势力联合试图导致国家分裂。我想问:这真的是小燕子能造成5点钟日出的节奏么?

且不说新浪官方辟谣说共青团中央的文章被删是因为里面涉及“某某功”的字眼。本着网友们爱国主义的心态,于是说赵薇支持台独艺人,迟迟不表态也就是认同台独,因此不爱国。在爱国主义的人们眼中,一切不爱国的人都得拉出去批斗一番,这种逻辑就像“中国南海事件中”阿Sa发了一张工作自拍即被网友狂骂不爱国如出一辙,总之就是我认同的、倡导的东西,你也要来跟我一起认同、倡导。不然,你就是异己,肯定有问题。



从组织上来说,天涯中贴了一张赵薇与马云比手势的文章,还一本正经的说道:大家注意赵薇,马云和外国权贵的手势,这是共济会标志性手势,百度“赵薇 马云 共济会手势”即可知。而百度百科“共济会”词条上有着这样的描述:“阴谋论者认为共济会与新世界秩序有关,特别是那些自称”光明会”会员的人。有些人甚至指称共济会是个玄秘组织。

由于共济会行事神秘低调,可能因此引发诸多流言,然而事实上共济会会员在社会上受人敬重,而且耗费许多时间与金钱参加慈善活动。共济会除了有趣的握手方式之外,还有不为人知的内幕。共济会遍布全球,会员来自社会各行业各阶层。”百度搜索“共济会”也是有着相反的言论,诸如“共济会的真正可怕之处?”、“共济会对这个世界的阴谋”等负面消息;且不说共济会是否存在,即使存在,从各方面的消息来说也不能说明共济会是好是坏,这样以“共济会”的名义为来评判个人好坏也有失偏颇。更可笑的是凭一个代表“摇滚、爱”等再平常不过的手势来联系到国际政治,未免也太过上纲上线了。


从道德上来说,最叫人瘆得慌的是“赵薇害死万惠老公吴乐水,并给粉丝孩子起名乐水”的诡异论点说明赵薇杀死万惠老公的事实,并有评论称说:藏传佛教那恐怖的歪门邪道里就有一条就是用镇名之法可以压魂,从而不准其转世!以此来说明赵薇是个可怕的女人,这种“叫魂式的迷信使得阴谋论变成一种人人自危的妖术恐慌。更有人扒出2013年11月赵薇在一档访谈节目中说自己杀过人的视频,来加剧对赵薇形象的妖魔化。这种借迷信思想来污名化个人形象是否令人可信呢?对于根本没什么宗教信仰的国人来说答案不言而喻。




刺杀的升级版

1.不转不是中国人

微信中总会出现那种标题党为“劲爆!不转不是中国人”的文章。最近,“南海事件”中就来了一场不转不是中国人的集体狂欢。从人民日报官博在南海仲裁案后发出”这里是中国,一点都不能少”,明星们作为名人大量转发,而那些在这期间发自拍、发工作照的诸如“杨幂发自拍”、“林心如不用自己微博转发”、“阿Sa晒工作照”等被网友狂喷不爱国,质问他们为什么不转发?这种“不转不是中国人”的论调似乎具有一种强制力,其强制力来自于背后群体压力的情感绑架,群体中多数意见的人群对不发声或者少数意见的人群产生了压力。另外,这种“转发是为了你好或者国人好”的情感,类似于父母对孩子说:“我这都是为了你好”,俨然在群体威权下树立自己的权威性,所以你必须服从,可是别忘了“有一种寒冷叫你妈让你穿秋裤”。

2.某某都捐了多少钱,你凭什么只捐。。。

还记得2015年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险化学品仓库“8.12爆炸事故”吗?在网络四面八方的祈福和捐款行为中,马云因未捐款而被网友狠批,被迫捐款1亿该事件才得以平息。同样的事情也可以追溯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用于灾后重建,万科向灾区捐款220万元,而在动辄上百上千万的明星、企业捐款面前,网友们认为这与万科企业的社会责任严重不符,引发网民的各种声讨,万科最终也只能以宣布投入1亿元资金用于灾后重建才得以消除网友怒气。这种活生生的道德绑架更是堵住异己者嘴巴的利器,简单点说就是:你有钱、你就应该比我们平民百姓多捐点钱。其本质就是一种强盗逻辑,他们会问你:你善良吗?善良你就捐。你有钱吗?有钱你就得多捐。然而,这种群体攻击带来足以抵抗权贵的勇气不仅满足了自己仇富、仇官的心理,还捆绑了他人的个人自由意志权利。

3.抵制美日韩菲不吃洋快餐

在南海仲裁案持续发酵后,7月18日,河北肯德基被“爱国者”拉横幅围堵。横幅上大张旗鼓的写着:抵制美日韩菲,爱我中华民族,你吃的是美国,丢得是老祖宗的脸”,更有甚者号召人们拿起苹果手机进行令人啼笑皆非的摔手机行为。无独有偶,在该事件还没出来之前,网上就已经宣起了一场抵制菲律宾芒果干的事件,部分民众想借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和民族大义。

勒庞在《乌合之众》中对群体行为中的那些个人行为有过这样的评价:进入了群体的个人,在“集体潜意识”机制的作用下,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本质性的变化。就像“动物、痴呆、幼儿和原始人”一样,这样的个人会不由自主地失去自我意识,完全变成另一种智力水平十分低下的生物。

号召群众公开抵制肯德基等外来企业的行为正如个人戴着群体潜意识的镣铐,在非这一群体人的眼中只不过是扛着民族大旗奔跑挥舞的小丑罢了。这种群体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提供给他们的各种意见、想法和信念,他们或者全盘接受,或者一概拒绝,将其视为绝对真理或绝对谬误。以爱国主义作为至高无上信念的人们,听不见任何其他意见,他们希望为了爱国主义可以牺牲自我,更有了可以妨碍他人的正当性理由,牺牲他人的利益。这种喊打喊杀的集合群体行为往往只能被人们视为不理智,这种极端的爱国情感甚至可能形成人们的固定印象,从而对该群体贴上污名化的标签。爱国主义的泛滥也只能证明这种单向情感的廉价。
   
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极端的爱国主义推动了部分民众萌生一种强烈的政治欲望,他们希望中国终有一天会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种期盼本无可厚非,但他们认为抵制肯德基、抵制麦当劳能够使其他国家经济衰败;把在肯德基门店面前拉横幅、播放国歌视为一种理智的爱国情绪。试问这种破坏他人权利、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何谈理智。

爱国主义不是一味地去抵制外国产品,更何况一旦抵制成为大规模行为最终损害的还是国人自己的利益。另外,不参与抵制的人们往往被他们利用道德绑架被说成是不爱国,并表现出一种急切的状态——民族到了危机存亡之刻,你们为什么不起来,做不愿被奴役的人民。爱国主义关乎道德,而破坏到他人利益的抵制行动只是披着道德外衣的洪水猛兽。勒庞也说道,如果“道德”一词是指持久的尊重一定的社会习俗,不断抑制私心的冲动,那么显而易见,由于群体太好冲动,太多变,它当然不可能是道德的。


狂热的红卫兵2.0
距今已有50年历史的文化大革命中产生了一批令人可怕的红卫兵,他们打倒一切走资派,打倒一切反动派。自7月6日共青团中央微博转载力挺青年力网长文——《赵薇、戴立忍及<没有别的爱>为什么遭网友普遍谴责抑制》以来,网民们有成为现代红卫兵的趋势。

文革风有这样几个特征:对事情无限上纲上线,立莫须有的罪名进行批斗,游街示众。网友们上纲上线到赵薇是个神一般的存在,她既与全球神秘团体共济会勾结,又可以联手发动土耳其政变转移大众视线。而赵薇、戴立忍以及水原希子恰似文革时期被游街示众的反动分子,只是游街的场地搬到了网络,他们迫于网友压力,公开发表道歉声明。同时,赵薇和他背后的资本大佬们都被冠以“汉奸”、“卖国贼”等站不住脚的称号,一派要打倒牛鬼蛇神的景象。

杜勒斯在《战后国际关系原则》中写道,“就是要让哪些清醒的爱国者处于无能为力的地位,使他们成为大众嘲笑的对象,我们一定能够找到诽谤他们和宣布他们为社会渣滓的方法。“这样愚蠢的爱国者我们不做。


我们爱国,可我们不需要热泪盈眶
赵薇事件持续到现在,网络舆论场已然分化成了两派。一派阴谋论日嚣呈上,不能让资本控制舆论,党媒要姓党,维护国家不受境内外反华势力分裂;一派感叹网络暴民的出现,文革风抬头,,狂热的2.0版红卫兵复辟。而两派内核仍然是一片爱国主义的热情。

在我国近代发展史上,我们吃了太多极化的亏,从红军长征到大跃进赶英超美,从红旗插遍全球到现在对世界喊打喊杀。我们不需要“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式的愤懑,因为“诛杀”只能激起仇恨;我们也不需要爱国到热泪盈眶,因为眼泪只能徒增情绪的不理智。纵观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济成就和社会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拥有五千年智慧的国家,一群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智慧公民,能在世界变化的浪潮下,不用喊打喊杀、不用仇富仇贵,静静地屹立与东方,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大国。该道路虽曲折,但前途仍光明。




本文由考新闻夏中整理写作
189#
发表于 2016-7-30 18:47:5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舆论别成另一只伤人“老虎”
我要评论
2016年07月27日 09:04:18  来源:  人民日报   

评论0
打印
字大
字小

..
  “七七八八,冷淡交叉”。进入暑期,人们都在准备着与家人、孩子外出旅游,心情和幸福难得一起在路上,一场悲剧却让舆论场荡起了层层波澜。

  几名自驾行游客在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游玩时,一女性中途下车,被身后老虎拖走,随行同伴救助时也被攻击,造成1死1伤。这样的悲剧实在罕见,加上事发时的视频,立即引发大家的点击转发关注。

  然而,舆论场中,也出现了超越安全范畴以外的各类声音。如同行人员关系说、男女争执悲剧说、游园不守规矩说、虎园管理不善说、游客园区责任说等,甚至由此也引发了创作段子的小高潮。当段子比事实多、戏谑比反思多、冷嘲热讽比切身关怀多时,这样的“关注”,难免变味。

  “一个民族是否文明,看三件事:一看他们怎样对待小孩,二看他们怎样对女人,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时间”。利用闲暇时间带着孩子旅游的女士出了意外,发生了死伤悲剧,面对此情此景,难道不应首先对遇难者表达哀伤、为伤者祈祷、对不幸的家庭给予同情吗?遗憾的是,猜疑的、指责的、嘲弄的、演绎的,依然不在少数,甚至还有人因为游客自行下车这一细节,而用“活该”甚至“作死”这样的词来表达。我们不是都无比渴望“社会是温暖的”,为什么却对一起悲剧当事人如此刻薄与冷漠呢?

  不管最终认定的责任在谁,这起野生动物园里的“老虎吃人”悲剧,说到底是概率极小的一次意外。一起小概率事件为什么能成为一起舆论场上的公共事件,这个现象倒值得引起重视。想起以前曾发生过的“守在某国家前元首病房外等待死讯”“进入某知名女歌手的停尸间拍照”等事件,这背后,其实也有一种“消费灾难”的畸形心理。现在,当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了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开始手持“全民话筒”时,如果讨论开始冒犯他人的隐私、尊严,无异于是对悲剧承受者个人与家庭的再度残忍伤害。

  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舆论和各类媒体,都应该恪守新闻伦理,主动尽到一份责任,多一些温暖的人性释放,少一些冷血的无端指责;多一些“如何杜绝悲剧”的思考,少一些“消费悲剧”的推波助澜。

  “凡尽善尽美的都不存在,凡存在的皆非尽善尽美。”已发生的悲剧令人痛心,愿逝者安息。当“血的教训”能让更多人为之警醒,让规则成为常识、把安全记在心里,这个暑期才能从暴雨、高温与意外中归于平静。(李洪兴)

【纠错】





[责任编辑: 高海英 ]
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6-07/27/c_135543280.htm
190#
发表于 2016-8-17 19:50:2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王宝强离婚事件

导语:8月15日,王宝强到法院起诉,要求两个孩子的抚养权,分割财产。8月16日,马蓉起诉王宝强侵犯名誉权。8月17日,因执照公章丢失,疑遭马蓉卷走,王宝强工作室发遗失声明。
http://weibo.com/p/1008081b6f513e53cb25734463892844ffe6aa?k=王宝强离婚&from=526&_from_=huati_topic

王宝强发表离婚声明
王宝强  
8月14日 00:21
离婚声明


http://weibo.com/wbq?refer_flag= ... 1#_rnd1471418683758


芒果松布尔
8月14日 13:48 来自 iPhone 6s Plus
王宝强你发得这个声明太不男人了。你想过孩子以后怎么看他妈妈吗?我住你家楼上,17楼的邻居,看你一个月也不回家几趟,还把你乡下爸妈接过来,你想过任何一个女人出轨都是艰难的决定,你想过背后原因吗?真心觉得你挺过的
http://weibo.com/34092558?is_all=1#1471434645053

芒果松布尔
8月14日 14:38 来自 微博 weibo.com
看了大家对马蓉的大批斗,我感觉自己可能还在文革里。
http://weibo.com/34092558?is_all=1#1471434630661

聚美陈欧  
8月16日 13:51 来自 欧哥的黑金iPhone 6s Plus
1.所谓的芒果松布尔和芒果公关,和芒果台完全没有关系,大家千万别误伤
2.王宝强回家少作为邻居的你怎么知道?天天窜门?
3.接爸妈回家住怎么了?碍着你上门了?
4.既然是了解别人老公回家少的邻居,为啥又强调自己萍水相逢?
5.别拿孩子和女权主义当挡箭牌,吃瓜群众并不傻[微笑]
http://weibo.com/leochenou?from=feed&loc=at&nick=聚美陈欧&is_hot=1#_rnd1471434426022


马蓉起诉王宝强 告其侵犯名誉权
 王宝强声明妻子与经纪人出轨,并到法院起诉离婚,一直说着“不是不爆,时候未到”的马蓉终于有动作了,昨日马蓉在微博晒出了案件受理通知书,她委托律师起诉王宝强的离婚声明侵犯她的名誉权。

  王宝强若证据确凿不构成侵权

  8月16日,马蓉委托律师到北京朝阳法院立案。认为王宝强14日凌晨所发微博侵犯名誉。马蓉在起诉书中称,其与王宝强系夫妻关系,8月14日00:21分王宝强在其实名认证个人微博中发布声明。该微博发布后,一些不明真相的网友基于前述造谣内容,对其进行大肆诋毁、谩骂,甚至连两个年幼的孩子都不放过。马蓉认为上述内容对其构成造谣诋毁,系恶意对其进行人身攻击,王宝强所发布的造谣诽谤言论给其个人名誉和社会评价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并给其造成极其严重的精神损害。为维护合法权益,减少因王宝强行为给两个年幼孩子所造成的心理创伤,诉至法院,要求王宝强停止侵权,立即删除2016年8月14日00:21分发布的微博,并在其个人微博首页置顶赔礼道歉连续不低于30天。据了解,经审查符合立案条件,北京朝阳法院已正式受理此案。随后马蓉的微博晒出了案件受理通知书以及诉讼费缴纳发票。但此举却引来了无数网友的攻击,大部分为谩骂。马蓉不堪其扰,已经关闭了微信,并称“一切都会真相大白,求你们别打扰。”

  那么马蓉起诉王宝强侵权有可能胜诉吗?华商报记者昨日采访了九州同律师事务所崔芊律师,他分析称:“如果王宝强在离婚案件中真的拿出马蓉出轨的证据,那么王宝强依据这些证据发出的离婚声明就不属于侵犯名誉权。”

  另外崔芊律师认为王宝强有可能会申请暂时中止审理侵犯名誉权的案子,“因为这个案子有待于离婚案件的审理结果,要等有些证据拿出来以后才能进一步审理名誉权案件,因此他可能会申请暂时中止审理。”至于什么样的证据在法律上可以作为证明出轨的证据,崔芊表示:“从现在的一些信息来看,王宝强方面在搜集证据方面也下了一定的工夫,如果有录音、现场照片和录像等证据,都能够证明马蓉和经纪人之间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以此可以请求法庭判定强行离婚。”

  王宝强洛杉矶房产在售

  据网友透露,王宝强和马蓉在洛杉矶的房产正在出售。据网友介绍,王宝强在洛杉矶的房子位于帕萨迪纳老区,建于1958年,含院子占地0.33英亩(1355平方米),建筑面积2300平方英尺(约214平方米),从美国民宅来看和豪宅两个字搭不上边。这个房子相当于国内的学区房,2012年房价85万美元,2013年12月20日,王宝强以120万美元全款买入,这个价格明显高于周边房价。而2013年是洛杉矶房价的最低水平,现在这套房市场估价才一百万美元。该爆料人表示,这其中至少有30万美元的猫腻,当初帮王宝强买房的人很有可能从中牟取了暴利。而也有网友8月9日在美国撞见马蓉带着一双儿女在游玩,目前不知是否回国。

  明星友人发声挺王宝强

  早前,陈思诚也公开力挺王宝强:“兄弟,我在你身边。同时陈思诚也奉劝广大网友不要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任意批评他人。”而王宝强在陈思诚导演的电影中,恰恰演了一个老婆出轨的角色。8月15日晚,陈欧发文称:“转移财产,伤及家人,我承认我震惊了。”内地女演员陈祉希对此事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她称:“为什么女人可以这么绝情,肆无忌惮彻头彻尾的伤害你们!只因你们太善良,太忍让,太包容!请别拿他们的包容当软弱好吗?8月15日晚,小沈阳晒出王宝强照片,并写道:“兄弟,真心希望那个快乐的你能早点回来。大家都还等着看你的电影呢!”昨日上午,曾在《士兵突击》中一起合作的李晨也发文支持王宝强,他写道:“十年前曾一同战斗过,十年后也无惧风雨。挺你,兄弟。”华商报记者 罗媛媛

  王宝强能不能离婚?出轨是否必然导致离婚?财产会怎么分割?

  看律师咋分析“宝马婚变”

  8月14日凌晨,王宝强在微博上发表离婚声明,称妻子马蓉与经纪人宋喆有不正当关系,决定解除与马蓉的婚姻关系,同时解除宋喆的经纪人职务。这则爆炸性消息立刻成为连续多日来的最热点事件。

  这起明星家事从曝光以来,不仅引爆娱乐圈,其中凸显出来的法律问题也引起了众多法律界人士的关注。王宝强是否能离婚?财产怎么分割?子女归谁抚养……华商报记者采访了西安多位主打婚姻家庭法方向的律师,看看他们怎么分析。

  微博宣布解除婚姻关系

  律师说:无效

  王宝强在微博声明中宣布解除与马蓉的婚姻关系,在某些网站上,马蓉的身份也变成了王宝强前妻。

  陕西海普睿诚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博、张聪慧认为,王宝强单方面声明并不能解除双方婚姻关系,“王宝强在微博上发布的声明在性质上等同于我国古代的‘休书’,但在目前,我国法律规定解除婚姻关系的途径只有两种,一是去民政局协议离婚;二是去法院诉讼离婚。”

  两位律师认为,王宝强发表声明后,马蓉起诉王宝强侵犯名誉权,双方火药味十足,鉴于此,王宝强与马蓉协议离婚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王宝强于8月16日前往北京朝阳法院,起诉其妻马蓉要求离婚。法院审查符合立案条件,已正式受理。

  出轨是否必然导致离婚?

  律师说:不一定

  在离婚起诉书中,王宝强诉称,2010年2月10日,他与马蓉在河北邢台登记结婚,婚后育有一子一女。婚后,他为家庭幸福安定不懈努力,但马蓉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不仅与其经纪人宋喆发生婚外不正当两性关系,更有隐藏、转移夫妻共同财产,破坏家庭伤害家人的恶劣行为,致使双方感情彻底破裂,请求法院判令他和马蓉离婚。

  出轨,一般指的是夫妻在婚姻存续期间,夫或妻一方与婚外异性发生性关系。在我国法院判决夫妻双方离婚的唯一法定理由——感情破裂,《婚姻法》第31条规定:“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王博、张聪慧律师认为,马蓉的行为与上述法律规定的第一款相类似,但却并不相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规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情形,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的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因此,如果马蓉与宋喆只是偶然性发生不正当两性关系,二人并未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法院一般不会因此而判决离婚。

  陕西浩公律师事务所主任王浩公认为,法院判断“感情破裂”要建立在证据基础上,出轨的证据,“必须是捉奸在床的直接证据!”即使有这样的证据,法院也并不必然判离。王浩公也认为,只有在同居、重婚的情形下,法院才会认定夫妻感情破裂,一次或多次出轨仍然与同居有很大的界限,“除非马蓉同意离婚,否则王宝强第一次起诉,法院很难判决离婚。”

  出轨后会“净身出户”?

  律师说:财产可能平分

  “宝马婚变”曝光后,多数网友对王宝强持支持态度,并攻击马蓉、宋喆,有网友认为马蓉应“净身出户”。

  假设马蓉出轨属实,那么她是否会因为出轨行为导致不分或少分夫妻双方共同财产呢?《婚姻法》第46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三)实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第47条规定:“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

  王浩公律师认为,“假如只是偶尔出轨,原则上平分财产,出轨并不一定会少分或不分财产。”如果王宝强能拿出证据证明马蓉一方有隐匿、转移财产的行为,也可以少分或不分。如果涉嫌犯罪,王宝强可以向公安机关提出控告。

  王博、张聪慧律师也认为,马蓉的“出轨”行为并不一定会少分或不分财产。

  妻子出轨,王宝强能否拿到孩子抚养权?

  律师说:法院要综合考虑

  王宝强还请求法院判令一双儿女归他抚养,由马蓉支付抚养费一直到孩子18周岁。

  2010年马蓉产下第一个孩子,2011年10月产下第二个孩子。两个孩子都年满两周岁,已过哺乳期,但都未超过10周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妥善解决。”

  王博、张聪慧律师认为,在离婚时,需综合考虑双方对孩子陪伴和照料的程度、各自的经济能力、教育程度等一系列因素,来综合认定谁来抚养更有利于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

  王浩公说,法院判决子女的抚养权依据的是“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原则,夫妻一方直接抚养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同时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司法实践中,两岁以下的孩子原则上归女方,年龄大些的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原则是跟谁在一起有利于孩子成长,而不是说谁有钱,是否可以长久陪伴孩子、教育孩子,家长文化程度如何、生活环境如何,都会是考虑因素。”至于“出轨”,他认为,出轨只是对婚姻的相对方有过错,而不是对子女,因此,出轨对抚养权的确定并没有太大关系。

  网友曝光亲昵照等能否作为出轨证据?

  律师说:不是直接证据

  “宝马婚变”后,网友不断从微博、网络消息中挖出马蓉、宋喆显得亲昵的照片等,这些能否作为王宝强起诉离婚的证据呢?王浩公律师认为,王宝强、马蓉、宋喆三人不仅是工作关系,经纪人还有私人秘书的性质。因此,曝光出的亲昵照片、两人一前一后从房间出来或者开房记录,都不能成为马蓉与宋喆有不正当两性关系的直接证据。因此,在马蓉诉王宝强名誉权案中,王宝强需要提供强有力的证据,否则就可能面临败诉风险。华商报记者 佘晖
http://ent.sina.com.cn/zz/2016-08-17/doc-ifxuxnpy9749154.shtml


【独家:#王宝强离婚# 马蓉方证据漏洞百出】
疑点一:知情人曝王宝强与出轨对象“刘姓女子”合照及聊天拍屏?
拍屏时间是8月10日,据知情者口述当时马蓉身在国外,而王宝强14日凌晨才发声明,倘若马蓉觉得离婚声明十分突然,那她为什么在10日当天就“未雨绸缪”,找第三方偷拍王宝强的聊天记录当其“出轨证据”呢?而且单凭“同款头像”无法确实证明是其本人。
疑点二:王宝强去年10月在明星婚礼上结识“刘姓女子”?
当时王宝强唯独带妻儿公开出席的是黄晓明Baby婚礼,黄晓明方证实宾客名单中并没有“刘姓女子”,而且婚宴后王宝强与各路明星朋友欢聚,全程无外人。
疑点三:马蓉方证实王宝强户头有190万的银行转账记录?
190万是8月15日当天转账,“证据”并未显示到账信息。汇款方“王宝强(上海)影视文化工作室”也已登报发表执照、公章等遗失声明。
http://ent.sina.com.cn/s/m/2016-08-17/doc-ifxuxnak0463841.shtml


执照公章丢失!王宝强工作室发遗失声明
 新浪娱乐讯 此前,有网友曝出王宝强[微博]的公司——王宝强(上海)影视文化工作室营业执照丢失,同时遗失的还有公司公章、财务章、法人章,并寻求相关业内帮助,结合多方消息,被指疑似马蓉卷走。8月17日上海科技报刊登的遗失声明证实了执照、公章等遗失的消息,同时声称开户银行卡作废。

  17日凌晨,马蓉身边的知情人爆料称,王宝强在农行的个人账号中有一笔190万的现金,不过从截图具体信息来看,这笔钱是8月15日转入王宝强的账户,给王宝强打钱的是“王宝强(上海)影视文化工作室”,也无直接证据证明该卡现在是由王宝强持有,遗失声明中提到的农行卡疑似此卡。从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官方网站查询后可知,王宝强工作室注册号与登报信息相符。
http://ent.sina.com.cn/s/m/2016- ... qq-pf-to=pcqq.group


作者:NYLE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630896/answer/11719960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原文太长,重新编辑一下。我写这篇,就是看不惯有些人大叫着马宋拿到钱等舆论过去就能过得好的言论。

如果每个人都是这样的认知,才说明这个社会的认知已经不正常到一定程度了。社会的好和坏,每个人都有份的。

每个人都只会给公众展示美好的一面,而美好的一面会让很多人对这个世界充满怀疑。但撕开表面,里面是脓疮还是健康的肌肉,就看你这个表面有没有理了。

屌丝才觉得钱比名声重要的多。人如果没有尊严,和咸鱼有啥区别。如果连年轻人都觉得尊严是奢侈品,这社会真的就没救了。

所以我来给大家分析一下这俩人为啥过不好。同时也是想给一些认为做道德败坏的事不会有报应的人提个醒,很多时候,报应和惩罚是在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外界的力量。
--------------------------------------------------------原答案---------------------------------------------------------------------
宋喆已经被圈子踢出,铁定被封杀了。不讲义气到这个程度,不会有人和他合作的(任何一个行业)。别说事业了,人身安全都难保。因为这事不仅仅是出轨,还有偷窥人家财产。这和文章、陈赫、王全安、甚至陈冠希之类的不是一个性质。

上面这几个男女关系不正常的人,到现在也没翻身。什么还在电视上蹦跶就是过的好的。陈冠希自己都说,拍不了电影一辈子遗憾。人有钱到了一定的程度,有更高的追求,“求不得”,最痛苦。

马蓉在华人圈(对是华人,不是特指大陆)没人接盘。谁敢?这是仙人跳啊,合伙坑夫,王宝强没死在他俩手上就是命大(就是字面意思的死)。有这么个大污点,而且人尽皆知,接盘的活腻了是吗?

别拿小老百姓的眼光看几千万几套房。好日子过惯的,这点钱造不了几年。

人又不是和钱过,人得社交的。舆论杀死人,因为你去哪都有人指点。

全国人民都知道这家子干了这么件破坏公序良俗的事,真就有人威胁拍黑砖的,不用动手,就威胁你,不担惊受怕吗?

跑国外,再有钱,和当地文化也很难融入。老外也接受不了出轨还偷窥人财产的。和当地华人过,这事华人圈应该已经传遍了吧。

父母亲戚怎么办?留在国内被人戳死还是到国外不和人沟通?老一辈可比年轻一辈更看重名誉。

人生的很多欲望吧,体验过了才会有的。明白吗?王宝强给他俩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更多的是世面,眼界,万人捧众人夸,受人尊重。

这事一出,除了可能会有一些钱,还有别的吗?但是这个欲望已经挑起来了,无法满足痛不痛苦?这叫好日子吗?马蓉要真的是那种能过平淡日子的人,就不会嫁王宝强也不会出轨了。找个普通有钱人好不好。这个就是性格决定命运,改不了的。

脸皮再厚,内心的欲望是没法消磨的。这才是最折磨的。宋和马今后的相处中,这点也是最致命的。

辛苦赚钱为了啥,不就为了大大方方花。给父母办个大的生日宴,给孩子上个好学校。一说起来,有面。

谁见过抢银行的能这样公开大手大脚的。他俩办这事,和抢银行有啥区别。

你及家人花任何一笔钱,哪怕吃顿饭,就有人会说,这女的联合姘夫坑亲夫的钱享受,不要脸。就算花的是自己赚的,还能给人一个个解释吗?这么被戳脊梁骨的滋味很好受吗?

想过点平静日子都得靠整容或者隐姓埋名了,这和通缉犯流窜的本质区别在哪里。

为了几千万人生成这个样子,还是很多人眼中的享受人生?那你们的人生也是太过于低质量了。

我发现近一年知乎上没有任何阅历的学生群体太多了。人生不是有钱万事足的。也不是足够的钱就万事足,因为人的欲望摆在那里。

评论有个旁友说的好,只要王宝强红一天,马蓉这事就过不去。

也许现实中,有太多这样的事当事人最后还挺好的,因为他们没名,换个地方换个人可以继续。贪官也好,二奶也罢,没有这么被挂照片示众的。而且贪官是属于政治问题,有队友。就算贪官二耐也很少有人这么没底线的。他俩是被人唾弃。无论真相如何,舆论已经认为这俩人不仅出轨还给人下套。没有重大确凿证据无法扭转舆论,这个骂名就背定了。杨钰莹那破事,还是正常恋爱,多少年了也没翻身,现在复出和当年的地位一样的吗?感受能一样?

这几天这个事情,光微博市值就涨了了五亿美金。这就是王宝强的能量。舆论都是一边倒的支持他,受害者啊,而且这事又对他的质朴单纯没心眼的特点夯实,以后合作,事业,只能上升不可能下降。

多少人憋着准备给他捐票房呢。长的不说,他接下来无论接啥电影,最起码三部的票房一定有保证。投资方一定也看到了这事带来的群众效应,他事业方面只能继续上升。没准直接成妥妥的一线,地位稳固。

这事还让全国人民都看到了王是真实在。而且看看人家对女儿就知道,这家人也实在,不重男轻女,朴质的很。这事一出,大把女的愿意嫁。

王宝强因祸得福。

不过话说回来,人的一切定位很重要。王宝强再有钱有名人好,他也撑不起这样的姑娘,这个姑娘也无福享受荣华富贵。不是你的,过遍手,都得被拿走的。

唯一一点,王宝强经此一劫,根基好造化够,还能保持初心。但如果今后没法敞开心扉再爱别人或者接受别人的爱了,是对王最大的悲哀。真心祝愿他不要这样。

------------------------------------- --回应有些人的评论分割线----------------------------------------------------------
1、孩子和钱从来都不是问题的:

没钱的人,总以为有钱了就啥问题都没了。问题是,有钱了,就会有更大的欲望,欲望一旦出来,就很难再关进去。如果分了王宝强一半家产就能潇洒过日子,太幼稚。马蓉没见过世面也在这里。她就是奔着钱去的,可是她不知道钱会给她带来什么。现在这个状况也应该是他们意料之外无法控制的。

不是别的,有些事情,法律是无法解决的,比如道德问题。但是,不是你的,你拿了,那就得吐出来更多的东西偿还,比如今后平静美好的生活,甚至尊严。这就是道和因果。

2、人是要追求物质和财产的,但前提是合理合法。这个世界再笑贫不笑娼,也是有秩序和道理可讲的,你要非说有钱就能过得好,大家都去抢算了,都别要道德底线好了,反正有钱就行了。现在舆论这么惊人,已经够给这俩人喝一壶的,能持续多久还不一定。有人天天骂你祖宗十八代,把各种信息挂出来示众,这日子是爽的?吃的咸鱼抵得渴,这就是代价。就算风声过去了,这个心理阴影也是落下了,惩罚已经开始了。

3、这事过不去的,风头过去了,最多不是热点,但是人又不是网上生活的,生活圈子就那么大,只要有一个人知道,一圈人就会知道。没人关注,只不过不在网上关注而已。

我真心觉得,没想到现在有文化的人也对名声看的这么轻,这都接受的啥教育。还有人一直觉得利益就等于钱的,这得多幼稚。无论是小学生大学生还是出社会的年轻人,如果对钱的渴望能让你们觉得尊严不重要,竟然有人觉得谁都想抢而是抢不到的,你的这一生过不好的。大家不是一路人。好自为之吧。

最后,我不是什么清流,现实中,经历过事的人,我这样的非常多。这个社会再烂,基本秩序还是有的,而且绝对是大多数。所以,涉世未深的,不用对社会觉得怎么负能量了,人性多么阴暗了。人性固然不阳光,社会也不怎么干净,但是,人生是自己的。

尊严从来都不是奢侈品,但是一旦你放弃了尊严,那它就成了奢侈品了。

可以转载,不用再问我了。谢谢大家。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