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深镜头|羊晚Z世代记者采访大阪世博:怎样做出“网感”与“新意”?
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广东活动周于6月27日至29日举行。羊城晚报两位“95后”记者郭思琦、刘泳希奔赴大阪一线,与后方视频剪辑、包装团队密切协作,组成高效报道组。截至6月30日,羊城晚报共发布报道54条,海内外浏览量超百万。
羊城晚报特派大阪记者 郭思琦(左)、刘泳希
出发前,在报社的全力支持和领导的耐心指导下,我们共同展开头脑风暴,最终明确了报道思路——立足广东,对话世界。我们既要向世界展示广东的独特元素,更希望借由岭南文化这一桥梁,连接不同国家与地区,促进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在内容呈现上,记者努力尝试用全球受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话语方式讲述广东故事。
我们带着这样的理念奔赴大阪,当看到英歌舞在世博园激情登场、各国民众争相和来自深圳的人形机器人Walker C合影;当我们与西班牙、德国、新加坡等国的青年深入交流,发现他们对粤港澳大湾区的认知已从“制造基地”拓展到“创新高地”……这些鲜活的场景,不仅印证了岭南文化、广东智慧的魅力,更让我们感受到不同文明之间相互理解与欣赏的火花。这也激励着我们,要以更开放的姿态,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广东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网感”有趣表达 年轻视角探秘 世博会采访,从做一份“小而精”的策划开始。思路是:以Z世代年轻记者的独特视角,融合“网感”表达,在新媒体报道上发力。 于是,极具个人IP特色的《羊晚姐妹逛世博Vlog》应运而生。两名记者化身网友们的“电子闺蜜”,“玩”转大阪世博会。
与此同时,我们策划推出《CCVlog·世博对话世界》英文Vlog栏目。记者刘泳希紧扣“对话世界文明”的报道理念,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畅谈,交流彼此在城市文明、非遗民俗、体育运动等领域的见解,展现多彩的世界文明。 文字层面,我们策划了《世博会观察》《直击大阪世博会》栏目。我们期待在视觉呈现之外注入深度思考,超越对议程性活动的表层记录,透过现象,剖析其背后的深层逻辑。
在工作流程上,我们前后方紧密联动。完成拍摄后,前方记者第一时间整理出粗剪版视频交给后方团队。音视频部记者和对外传播部记者高效协作,确保视频产品及时上线,实现前后方的默契配合。 作为Z世代记者,我们更懂如何与同龄人对话,也知道该怎样把年轻人喜爱的表达方式转化为有传播力的新闻语言。 网感化在《羊晚姐妹逛世博Vlog》栏目中尤为突出。抵达大阪后,我们马不停蹄地投入工作。在机场看到欢迎游客去世博会的日本工作人员,我们立即开启了拍摄模式,以旅游Vlog的转场运镜推出了《羊晚姐妹逛世博Vlog》第一期《抵达大阪,共赴世博之约》。 此外,换pin(徽章)是世博园内各国Z世代青年交流的热门方式。换pin也能成为新闻报道吗?当然可以!它背后承载的是文化交流。为此,我们推出了《大阪世博会,换pin大挑战|羊晚姐妹逛世博Vlog》,以岭南荔枝、十五运会吉祥物、中国馆广东活动周pin等极具岭南特色的小物件,与一位位外国Z世代青年打开了话匣子。 现场巧抓“活鱼” 融媒多元传播 除了年轻有趣的表达,我们同样注重报道的现场感与新闻的专业深度。 在现场抓“活鱼”。此次报道中,我们格外留心捕捉现场鲜活的素材。例如,在中国馆广东活动周开幕式上,中国驻日本大阪总领事薛剑指出,日语“叉烧”“烧麦”的发音与广东话相近。我们精准抓取了这个新闻点,迅速制作成短视频,该视频在抖音平台的播放量超过16万。同样,当英歌舞亮相大阪时,我们率先在同城媒体中推出短视频产品,在抖音平台播放量超7万。
本届世博会现场岭南文化元素和广东科技创新感满满
以生动场景展开深度思考。除了视频报道,我们力求在文字报道的深度中带给读者新的思考。在中国(广州)—日本(大阪)经贸交流活动中,一个场景让与会者不约而同地会心一笑:当广药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时,台下响起一阵此起彼伏、清脆的“咔哒”声——那是与会嘉宾们不约而同打开王老吉凉茶易拉罐的声音。如此生动的一幕!我们便以此为切入点,写下了关于中日健康产业合作的观察报道《世博会观察|从一罐罐凉茶“参会”背后,能看到什么?》。 此次采访行程的另一个特点是经贸交流会密集。这些交流会并非单方面的展示,我们在其中看到了中日企业之间各自的市场需求,也目睹了韶关、阳江等地市负责人带着政策前来招商。这不正是中日企业及官方部门寻求合作发展的生动写照吗?我们以此为切入点,撰写中日经贸合作共识的观察报道《广东活动周期间,5场经贸交流活动背后有怎样的共识?| 世博会观察》。
内外宣资源共享与双向转化。在现场,我们将拍摄素材第一时间制作成内宣完整版视频,并同步策划外宣版本。例如,《英歌舞亮相大阪世博会,日本游客点赞》《羊晚姐妹逛世博Vlog》在发布中文版后,迅速转化为英文字幕版,在脸书、X等平台推出。《大阪世博会,换Pin大挑战|羊晚姐妹逛世博Vlog》则在拍摄时专门录制了英文开场,更契合国际传播需求。 现在回头看,采访的3天时间里,暴走世博园、穿梭于各个活动议程之间是常态。强度虽大,但收获颇丰。正是这样的奔走,让我们得以深入现场,捕捉到最鲜活、最珍贵的新闻素材。 讲好广东故事 对话世界文明 世博会不仅是展示广东的重要舞台,更是汇聚全球文明、促进文化交流的国际平台。因此,在讲好广东故事的同时,更应展现中国与世界文明“美美与共”的理念。带着“立足广东,对话世界”的初心,记者刘泳希在活动现场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嘉宾展开了交流。
在世博会现场,记者与采访嘉宾互动
例如,在采访日本大阪观光局经营企划部长田中嘉一时,不仅对话广东品牌比亚迪与王老吉,也谈到了源于大阪的“漫才”文化和大阪人的幽默精神;在与西班牙游客Joan互动中,通过英歌舞的展示,聊到了西班牙的传统舞蹈;在与德国世博会志愿者的对话中,也了解到龙舟与功夫等中华传统文化在德国深受欢迎。其中《CCVlog: “喜洋洋”新晋粉丝竟是中国老粉!》在脸书平台“港澳ONE”上收获超过55万次浏览量。 我们在这短短的3天采访中,充实而忙碌,这些具体的人、现场的事、真诚的表达,让“文明对话”不再抽象,而是可见、可感、可交流。期待下一次世博会再会!
来源:羊城晚报全媒视界(公众号)
编辑:张家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