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介批评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61#
发表于 2013-12-1 16:54:0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李不白微谈
测水温的温度计坏了?

@博闻华夏
【解放军报:中国特种兵-27°泅渡过河】http://t.cn/8kUefq0
微评:宇宙神兵果然不是盖的
@御史在途
@贺江兵
@作家-天佑
@杜楠微波
@丁来峰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5)|
轉發(271)
|
評論(94)

今天 01:27來自360浏览器超速版


(1)|
轉發(5)|
收藏|
評論(6)

25分鐘前
來自Android客户端


162#
发表于 2013-12-9 10:50:1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爸爸去哪儿》安排女童换爸爸同住 不利儿童保护

前晚,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播出,其中“换爸爸”游戏环节在受到部分网友认可的同时,也受到部分网友“质疑”。有网友认为,安排女孩和成年男子一起住,“很别扭”。对此,有专家认为,此做法不利于孩子的自我保护。

  >>回放

  被“换爸”很伤心

  在昨天的节目中,在“代理村长”宣布要“换爸爸”,Cindy的新爸爸是林志颖之后,Cindy就哭着不愿意。

  节目中,王诗龄多次问“什么时候换回爸爸”、“为什么要换爸爸?”

  小男孩Kimi在“新爸爸”郭涛那,也是偷偷抹眼泪,即使给牛奶,他也说“想要爸爸”。

  >>说法

  网友或伤害孩子心灵

  观众王女士认为,“怎么能安排5岁多的女孩子和其他成年男子住在一张床上?真别扭!”

  另有网友说,“不要挑战孩子的安全感,拿走他们心爱的东西。这不是磨练,是伤害!”

  栏目组 节目非十全十美

  对此,负责栏目宣传工作人员称,如果认为孩子和其他爸爸住在一起不合适,那是“网友把孩子成人化了”。

  “不管一个什么节目或者哪一期,不可能做得十全十美”,工作人员说。

  专家不利于自我保护

  儿童安全专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童小军表示,孩子从四五岁起,就开始有性别意识。但“换爸爸”的做法给孩子输入了混乱的信息,不利于孩子的自我保护。“电视节目尤其是涉及儿童的节目,一定要有相关儿童心理专家的指导意见,尽量减少对孩子的负面影响。”(记者孙雪梅)

  作者:孙雪梅                                                                                                            原标题:《爸爸去哪儿》安排女童换爸爸同住 不利儿童保护
http://media.sohu.com/20131209/n391464956.shtml


163#
发表于 2013-12-10 10:43:3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报纸观察
尺度不小。//@THEileen: 哈哈,业界良心

@报纸观察
【一题惊人】河南商报在今天版面上问环球时报和央视网:两位老大哥,莫非这是传说中的高级黑?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18)|
轉發(246)
|
評論(54)

30分鐘前來自新浪微博


(16)|
轉發(83)|
收藏|
評論(14)

20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164#
发表于 2013-12-10 13:50:4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两位大哥,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高级黑


央视网:雾霾让中国人更平等  毁健康,遮蓝天,瘫交通……雾霾这两年成了全民公敌,人人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逐之于国门之外。  不过,你可曾意识到,让你既痛恨又无奈的雾霾并非一无是处,它在肆虐神州的同时,也给我们民族和个人带来了五大好处。我没有疯,也从未拿过雾霾的贿赂,只是公道话还得说。
  雾霾让中国人更团结
  雾霾这个敌人十分凶悍贪婪,对神州大地的征服策略不久便由重点进攻改为全面进攻,不但轻取了京津冀,攻陷了东三省,而且突破了淞沪防线,鲸吞华中大地,蚕食渗透西部大后方,甚至在避霾胜地三亚也抢滩登陆。
  雾霾所到之处,各大城市率先缴械,中小城镇和乡村也相继沦陷,居民想找块"敌后根据地"躲躲都难。于是,全国各地人民悲催地发现,大家在雾霾面前是半斤八两,轮流患难,谁也拿不出多少优越感,还是不要相互拆台了。
  雾霾让中国人更平等
  不可否认,当今中国存在很多不平等现象。然而,雾霾的强势让一肚子怨气的底层民众看到了"翻身解放"的希望。准确地说,这种希望不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而是反过来:我们屌丝吸的雾霾,你们土豪也逃不掉。每个人在雾霾面前还是相对平等的。因此,可以说雾霾送来了公平,尽管这份公平如此令人心酸。
  雾霾让中国人更清醒
  当全世界都吹捧中国的经济奇迹时,当全社会都醉心于生活的日新月异时,雾霾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的获得并非没有代价,而清洁空气对幸福感的保证是金钱买不到的。
  雾霾不仅让我们看到中国人多年来的环保只停留在口号上,还再次印证了那句古语:"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强调成绩的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是好事,相信刺鼻的雾霾能给我们足够的忧患意识,最终走上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雾霾让中国人更幽默
  中国人的可爱和可敬之处在于坚韧,在于乐观,在于困难中保持幽默的能力。"自强不吸"的中国人谈笑间编了很多关于雾霾的段子:到公园约会,等了半天没见女友来,一打电话她说她也坐在那个椅子上,我一摸身边还真有一裘皮大衣美女,亲了一阵后,发现是条哈士奇……雾霾激发了中国人的幽默。
  雾霾让中国人长知识
  作为全民公敌,雾霾自然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在争论和谈笑间,我们的气象、地理、物理、化学和历史知识都有所进益,英语水平也得到提高。如果没有雾霾,你知道什么是PM2.5吗?你知道做饭、烧烤是造成雾霾的幕后黑手吗?你知道英国伦敦60多年前的雾霾曾夺去1.2万人的生命吗?
  (央视网记者 王磊)
  环球时报:雾霾让导弹打不准
  近日,中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的雾霾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雾霾不仅会影响人体健康和正常出行,还会影响作战行动:它会令很多侦察装备的效果大打折扣,也会让一些导弹瞄不准目标,对于靠天吃饭的航空兵来说,雾霾更是大敌。不过,在战场上,雾霾也有利于防守方的军事行动。
  可见光侦察全歇菜
  雾霾,是雾与霾的混合物,共同作用导致能见度急剧恶化,这对军事最直接的影响是侦察效果变差。
  目前,对地面目标的侦察主要包括可见光照相侦察(或视频侦察)、红外侦察和合成孔径雷达成像侦察。其中可见光照相侦察受雾霾影响最大。照相侦察是发展最早、使用最广泛的侦察方式。目前,照相侦察使用仍十分广泛,上到卫星、下到低空飞行的无人机以及地面的侦察车都在使用。它对目标细节呈现得非常清楚。据说,美国的"扫描鹰"无人机能够看清地面上咖啡杯里冒出的热气。不过,在雾霾面前,这些侦察装备全都会失灵,当雾霾造成能见度为1000米时,大多数可见光侦察便失去了意义。而目前频频出现的能见度几十米的雾霾,更是让可见光照相侦察全部失灵。
  导弹攻击失去准头
  雾霾同样会影响制导武器的制导头。目前,对地面目标实施精确打击的精确制导武器主要采取电视、红外成像、激光和GPS制导。只有GPS制导受雾霾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前三种制导方式,都会不同程度受到雾霾影响。电视制导和可见光侦察有些类似,特别是"锁定后发射"的电视制导炸弹,它需要操纵人员确实看到目标才能瞄准、锁定、实施攻击,看不见目标自然瞄不准、打不上。
  巡航导弹作战也可能受到雾霾的影响。早期的巡航导弹采用地形匹配加末端景象匹配的制导方式。地形匹配使用无线电进行,因此影响较小。但是最后实施精确一击的时候,需要对目标进行拍照,然后和弹内存储的目标卫星照片进行对比、匹配,如果雾霾笼罩目标,很可能造成无法发现、识别目标而导致功亏一篑。当然,这对防御一方就是一件好事。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军队就通过燃烧废旧轮胎等人工制造雾霾的方式,来躲避北约的轰炸。
  (据《环球时报》)
                                                                                                            原标题:两位大哥,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高级黑
http://media.sohu.com/20131210/n391540612.shtml


165#
发表于 2013-12-14 12:42:4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诺奖得主抨击《科学》《细胞》《自然》三大期刊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2月10日报道,获得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兰迪·韦恩·谢克曼,12月9日在英国《卫报》上发表署名文章,抨击三大顶级科学期刊《科学》《细胞》和《自然》选材"浮华",用"不恰当的激励损害"科学研究,误导年轻研究人员只确信衡量成功的唯一尺度是在顶级期刊之一发表论文。这仿佛捅了马蜂窝,在科学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谢克曼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曾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主编。他指出,《科学》《细胞》和《自然》这些"顶尖"学术期刊歪曲了科学的进程,如同必须要破除的"苛政"或"暴行",并称其实验室将不再投稿给这三大出版物。
  他声称,这些"奢华"的期刊鼓动许多研究人员偷工减料走捷径、追求时髦领域,而不是做更重要的工作;误导学术界一味追求发表所谓"博眼球"的科学成果。文章暗示,由于顶级刊物的运行者是编辑而不是科学家,所以往往最浮华的文章得以出版,而非最好或最有意义的。
  谢克曼指出,这三大顶级出版物人为地限制其接收论文的数量,这种选用"潜规则"就好像设计师设计限量版手袋,以此抬高自身地位。他强调,科技论文能够被高度引用应该取决于它是好的科学,而不是因为其多么抓眼球、生动有趣,甚至是个错误。因此,他对这些杂志的实用性表示深深的担忧,并号召科学界一起采取抵制行动。
  他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支持"开放获取期刊"的队伍当中,并建议那些提供研究经费的资助方也加入进来。
  谢克曼实验室的博士后丹尼尔在接受《卫报》采访时说,许多科学家不惜浪费大量时间,试图让其研究结果出现在这三大顶级刊物上。他说:"这是真的,如果在博士后期间没有论文在这些期刊发表,可能就很难踏进某些精英机构的门槛。"
  曾与谢克曼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起共事、不来梅雅各布大学的生物化学家塞巴斯蒂安·斯普林格表示,他认同目前科学出版存在重大问题,但还没有出现更好的模式。"在那些期刊未必能看到最佳的论文刊登。编辑并不是专业的科学家,他们是记者这倒不一定是最大的问题,但他们强调新奇更胜于扎实的工作。"
  三大期刊编辑部都对谢克曼的指责做出了回应。《自然》总编辑菲利普·坎贝尔称,该杂志曾与科学界相伴140多年,对出版研究成果的选择是基于科学的意义,这反过来可能导致引用的影响力和媒体的覆盖面,但编辑并不会受这些因素所驱动。《科学》执行主编莫妮卡·布拉德福德说:"我们的编辑人员致力于确保全面和专业的同行评议后,再决定哪些论文可以选用刊登,没有任何虚假的录取率。"《细胞》主编埃米莉·马库斯则说,该期刊推出近40年来,一直专注于提供强大的编辑视角、一流专业的编辑水准、快速而严格的同行评审、精工细作的质量保证。"我们存在的目的和理由就是服务科学和科学家,这样做不是一种奢华。"
  文章内容来源于科技日报 记者华凌
                                                                                                            原标题:诺奖得主抨击《科学》《细胞》《自然》三大期刊
http://media.sohu.com/20131214/n391788771.shtml


166#
发表于 2013-12-28 17:52:2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Charlie肇的微博
新京报讯 记者来到习近平总书记刚刚来过的庆丰包子铺。柜台工作人员称,今天中午12点左右,习近平和一行人乘面包车来到店中,分别排队点餐。他点了六个猪肉大葱馅包子,一碗炒肝,一份芥菜,一共消费了21元。问题是,习近平吃包子没有带记者,那么这些照片是谁拍的呢?什么人可以如此接近习近平呢?




| 轉發(1)| 收藏| 評論
13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檢舉



167#
发表于 2014-1-1 10:25:1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郑州回应“偶遇”:书记担心迟到乘地铁回市委

2014-01-01 02:31:00 来源: 新京报网(北京) 有136人参与

实拍郑州市委书记买票乘地铁被记者认出


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在自助售卖机前买票。



吴天君搭乘地铁接受采访。


此前郑州电视台记者报道“地铁偶遇书记”遭质疑;官方回应称遭过度解读;当事记者称报道没有任何虚假成分

12月30日晚7点35分,郑州电视台《郑州新闻》一则新闻称,当天早上,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在郑东新区开完会后,临时决定乘坐地铁返回市委。与秘书在会展中心站自助售卖机前买票时,被正在采访的郑州电视台记者认出。上车后,吴天君在地铁内与市民交谈,听取建议。20分钟后,他在绿城广场站下车。

这则“记者偶遇市委书记”的新闻,在次日遭到了网络舆论质疑:真的是偶遇吗?确定不是安排的?

记者就此事采访涉事郑州电视台时政频道记者徐谨。昨晚,他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称,与市委书记确实是偶遇。对于网友的质疑,他表示,这则新闻建立在新闻真实性基础之上,是“完全经得起检验的”。

“没给我们打招呼”,郑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综合部一名韩姓部长称,之前并不知道市委书记要来乘坐地铁。直到市委书记在体验完后给该单位领导打电话,才知道此事,“上午10点多,跟我们领导打了电话,说他体验了一下地铁”。

据大河网报道,2011年7月26日,郑州突降暴雨,时任郑州市代市长的吴天君赤脚站在雨水中用手淘堵住排水管道的树叶。当时这一幕被一名网友拍到,上传到网络后,吴天君被称之为“最美身影”。

官方

“书记喜欢到处走走”

昨日,郑州市委宣传部新闻处一工作人员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市委书记喜欢到处走走,“平时也会骑自行车在市里逛逛”。因此,对于网友质疑的“偶遇”一说,她称可能由于大家不了解,而“造成过分解读”。

又讯 据人民网电 据郑州市委工作人员介绍,吴天君12月30日上午有两个活动,9点开始的河南省政协新年茶话会,和10点开始的郑州市委党外人士座谈会。新年茶话会在位于郑东新区的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一直延续到10点多,若要乘车赶往郑州市委党外人士座谈会会场,路上一般需要30到40分钟。吴天君担心路上耽误时间太久,决定乘坐刚刚开通的郑州首条地铁,顺便体验一下运行情况,听市民意见。

对话

记者:跟访还被书记谢绝

新京报:你当天的工作安排是?

徐谨:当天是郑州地铁12月28日开通后的首个工作日,提前一天我们新闻部就对周一当天的报道进行了策划。当天我们分三路记者,分别去地铁、三环路和市区主干道采访,来看首日交通和客流情况。我被分去地铁采访。当天早上8点钟,我和摄像记者从绿城广场站沿路采访到会展中心站。大概10点多钟时,在会展中心站采访时,忽然发现在自助售卖机前买票的人很眼熟,仔细一看,居然是市委书记吴天君。

新京报:偶遇书记后,你的反应是什么?


徐谨:出于新闻人的职业敏感,我马上跟着去了。当时还问了书记能不能跟着采访,但书记谢绝了,说你们忙吧。反正我们也还没采访完,我也不想错过这个新闻,就跟上了车跟拍,一直到他下车。然后我们把工作继续做完后,回去向部门主任和值班编辑汇报了。他们都觉得很不错,就放到了当天地铁的系列报道当中。

新京报:为什么选择了“偶遇”一词?

徐谨:100%是偶遇,很确切的事实。而且我是财经记者,是一个月前为迎接地铁报道而被抽调去的,也不是专门跟领导跑的时政记者。当天市委书记就在会展中心地铁站附近开会,市委就在绿城广场站,刚好地铁直达,他也是临时决定。

http://news.163.com/14/0101/02/9HFJ9V8700014AEE.html
168#
发表于 2014-1-1 17:35:3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主播杨蕾
脸丢大了。中国媒体请有点辨别力,不,少点浅薄心再炒吧。

@记者刘向南
据路透社报道,陈光标有意收购《纽约时报》的消息传出后,《纽约时报》一名女发言人12月30日称该公司“不会对谣言置评”。陳光标喜歡炒,中國的媒体也跟着配合他炒!這真是一个跨年大笑話!


  • (12)

(10)| 轉發(32) | 評論(20)
今天 16:30來自iPad客户端


| 轉發| 收藏| 評論
9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  檢舉



169#
发表于 2014-1-4 16:20:4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唐远清
汪峰回应新作歌词事件。批评一些媒体断章取义

@汪峰
某些无良媒体,现在真的深有感触的体会到:现在的社会正是因为你们如此的污秽如此的肮脏才会变得让我们的生活如此不安,如同生活在一个舆论和谎言的垃圾场!你们能再卑鄙和低级些吗?真的没的可说了是吗?真的觉得没人敢对你们说不了吗?真的觉得你们已经是文...(全文见图分享自@长围脖 iPhone客户端)


  • (4061)


(3578)| 轉發(2761) | 評論(4267)
今天 13:02來自iOS

| 轉發| 收藏| 評論
58分鐘前 來自海信EG970智能手机 |  檢舉






170#
发表于 2014-1-10 20:54:4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媒体董少伟
"真理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跑到千里之外"

@郑保卫
“真理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跑到千里之外了”,这是有人形容现在一些涉及公共安全事件信息传播的一种状态。常常是事件一发生,不等涉事单位和主管部门调查了解弄清事实查明真相,社会上已经传得沸沸扬扬,媒体上已经炒得铺天盖地了,有的媒体是“先打靶再瞄准”,急于把事情捅出去,而不去考虑传播效果。

| 轉發(1) | 評論(2)
今天 19:34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3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檢舉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