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白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锥集

[复制链接]
16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00:04:40 | 只看该作者
四十四、盗跖吟口,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故曰: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诗曰:“物其有矣,唯其时矣。”此之谓也。

台注:盗跖凶暴若虎狼,而名声四溢,几与日月同悬,人莫不知之者,可是君子不以此为贵者,非礼义,非中道,而恶德彰著故也。故曰君子行己不贵苟难,辨说不贵苟察,名声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诗曰:“物其有矣,唯其时矣。”君子言行之贵其当,亦犹燕享之物,贵得其时矣。

陆注:盗跖的名字常挂在人们嘴边,名声就像太阳、月亮一样无人不知,和舜、禹等一起流传而永不磨灭;然而君子并不珍重,是因为它不合礼义的中正之道。所以说:君子对于行为,不以不正当的难能为可贵;对于学说,不以不正当的明察为宝贵;对于名声,不以不正当的流传为珍贵;只有行为、学说、名声符合了礼义才是宝贵的。《诗》云:“既要有其物,又要得其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吟口,台注:吟口,《说苑》作贪凶;俞樾云:吟,盖黔之假字;黔口,即《周易说卦传》,黔口之属,谓虎狼之属,贪冒之类也。

陆注:常挂在人们嘴边。

他们谁是正确的?
我们先看字典上的解释:吟:吟咏、诵读。盗跖吟口。——《荀子•不苟》

兴道讽诵言语。——《周礼•大司乐》。注:“背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

这个 吟,就是 诵,就是有节奏般的说、读。

那么 吟口:朗朗上口。

盗跖吟口:(你听)盗跖(这名字)多朗朗上口啊。

2、诗曰:“物其有矣,唯其时矣。”

《诗经•小雅•鱼丽》,题解为周代燕飨宾客通用乐歌,就是请大家吃饭喝酒时唱的通用歌曲。
前面三节,就说那鱼多的是,美酒多的是,最后三节:
 物其多矣,维其嘉矣!
 物其旨矣,维其偕矣!
 物其有矣,维其时矣!

这个 唯 肯定只是个助词。

最后一句,估计是在一边上菜一边唱:大家慢慢吃哦,还有哦,时哦。

这个 时 ,肯定跟  嘉、谐 的意思差不多,即  好,要得(尔酒既旨,尔殽既时。——《诗•小雅•怡弁》)

那么荀含泪 这次 就跟余含泪的《金陵赋》有一拼了,他把诗的意思领会错了,把 时 领会成  合于时宜 的意思了,而且把  唯  理解成 唯有 了。只能是这样,才能和前文的  当  照应。呵呵,那两位。

我顺便 把 谐 指正一下,本意是 两个以上的事物在一起,这儿是指堆是堆的,即 多。那时候的歌儿重三倒四唱的词儿、意思都差不多,翻来覆去都是多啊、美啊、有啊。.
16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00:04:59 | 只看该作者
四十五、 君子易知而难狎,易惧而难胁,畏患而不避义死,欲利而不为所非,交亲而不比,言辩而不乱,荡荡乎,其有以殊于世也。

台注:君子易与交接,而不可侮狎;易使戒惧,而不可迫胁之使为非;未尝不怕祸患,而义之所在,虽死不避;未尝绝不欲利,若屈志以求,则亦不为也;与人交亲,而不比党;言语明辩,而不变乱是非;荡荡乎至广至大,与众迥不同也。

陆注:君子容易结交,但难以勾搭;容易恐惧,但难以胁迫;害怕祸患,但不逃避为正义而牺牲;希望得利,但不做自己认为是错误的事;与人结交很亲密,但不勾结;言谈雄辩,但不玩弄辞藻。胸怀是多么宽广啊!他是和世俗有所不同的。

1、 君子易知而难狎:君子,好打交道,但很难被戏弄。

2、 欲利而不为所非:希望得利但不做不正的事儿。

3、 交亲而不比,言辩而不乱。

在梳理《论语集注》时,我已经说过了,比,本意是并列,意会就是 越礼。
在本文中,乱、悖乱也是和有礼相对的,还是指 无礼。

所以,译文:亲密但不越礼,谈论但不无礼。

4、 其有以殊于世也:那和世俗因此是有些不同的。(以,以之、因此)
.
16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00:05:41 | 只看该作者
四十六、君子能亦好,不能亦好,小人能亦丑,不能亦丑。君子能则宽容易直以开道人,不能则恭敬繜绌以畏事人。小人能则倨傲避违以骄溢③人,不能则妒嫉怨诽以倾覆人。故曰④:君子能则人荣学焉,不能则人乐告之;小人能则人贱学焉,不能则人羞告之。是君子小人之分也。

台注:君子能亦驯好,不能亦驯好;小人能亦不驯好,不能亦不驯好。君子能,便宽容易直以开导人;不能,便恭敬自抑以谨畏事人。小人能,则倨傲邪僻,好凌侮人;不能,则妒嫉怨诽以倾陷人,所以古语说:君子能则人皆以受教为荣,不能,人皆乐意告教他;小人能则人不愿向之就教,不能,人则羞于告教他;此即君子小人之分异也!

陆注:君子有才能也是美好的,没有才能也是美好的;小人有才能也是丑恶的,没有才能也是丑恶的。君子有才能,就宽宏大量平易正直地来启发引导别人;没有才能,就恭恭敬敬谦虚退让来小心侍奉别人。小人有才能,就骄傲自大邪僻背理地来傲视欺凌别人;没有才能,就嫉妒怨恨诽谤来倾轧搞垮别人。所以说:君子有才能,那么别人就会把向他学习看作光荣;没有才能,那么别人就会乐意地告诉他知识。小人有才能,那么别人就会把向他学习看作为卑鄙;没有才能,那么别人就不愿意告诉他什么。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君子能亦好,不能亦好;小人能亦丑,不能亦丑:君子有才能也令人喜欢,没才能也令人喜欢;小人有才能也可恶,没才能也可恶。(醜,可恶也。——《说文》)

根据后文的意思来看,好丑肯定不能理解成好看和丑陋。

诗•大雅•抑》,在前文解释过大部分,就是一首劝诫歌,因为太长了,我只列出与本文相关的一节:荏染柔木,言緡之丝。温温恭人,维德之基。其维哲人,告之話言,順德之行;其维愚人,覆谓我僭:民各有心。

我翻看了一下,历代的解释我都觉得不妥。

争议就在 荏染柔木,言緡之丝。

历来的大意:又坚又韧好木料, 制作琴瑟丝弦调。
16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00:06:27 | 只看该作者
四十七、 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刿,辩而不争,察而不激,寡立而不胜,坚强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夫是之谓至文。诗曰:“温温恭人,惟德之基。”此之谓矣。

台注:君子立心宽绰,而不怠慢;行身廉正,而不刻伤;辩论是非,而不争胜;明察事理,而不激切;特立独行,而不以气凌人;意志坚强,而不失于暴戾;柔从而不苟随,恭敬谨慎,而优裕不拘执,如此才可说是道德最显著之文仪。诗曰:“温温恭人,惟德之基。”即谓此也。

陆注:君子宽宏大量,但不懈怠马虎;方正守节,但不尖刻伤人;能言善辩,但不去争吵;洞察一切,但不过于激切;卓尔不群,但不盛气凌人;坚定刚强,但不粗鲁凶暴;宽柔和顺,但不随波逐流;恭敬谨慎,但待人宽容。这可以称为最文雅最合乎礼义的了。《诗》云:“温柔谦恭的人们,是以道德为根本。”说的就是这种人了。


《诗•大雅•抑》,在前文解释过大部分,就是一首劝诫歌,因为太长了,我只列出与本文相关的一节:荏染柔木,言緡之丝。温温恭人,维德之基。其维哲人,告之話言,順德之行;其维愚人,覆谓我僭:民各有心。

我翻看了一下,历代的解释我都觉得不妥。

争议就在 荏染柔木,言緡之丝。

历来的大意:又坚又韧好木料, 制作琴瑟丝弦调。

争议就在 荏染柔木,言緡之丝。

历来的大意:又坚又韧好木料, 制作琴瑟丝弦调。

荏:植物名,即白苏。一年生草本,有芳香。
那么荏染:香沁,即要潜移默化。

柔:木曲直也。——《说文》。段注:“凡木曲者可直,直者可曲,曰柔。”
那么柔木的意思就是:可直可曲,即不要态度生硬。

缗:钓鱼线。其钓维何?维丝伊缗。——《诗•召南•何彼秾矣》
言緡之丝:说话要像丝线一样,即说话温柔。

这就出来了,荏染柔木,言緡之丝,温温恭人,维德之基:潜移默化,不要生硬,说话柔和,温文、恭敬待人,是德的最起码要求。说的就是这意思。

只有这样解释,才能与荀子的前文照应。

16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00:06:53 | 只看该作者
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言己之光美,拟于舜禹,参于天地,非夸诞也;与时屈伸,柔从若蒲苇,非慑怯也;刚强猛毅,靡所不信,非骄暴也;以义变应,知当曲直故也。诗曰:“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此言君子能以义屈信变应故也。

台注: 君子推崇人之善行,表扬人之优美,非出于谄谀也,正言直举人之过错,非有意毁訾也,言己身之光美,与舜禹比拟,而欲追步其人,参合于天地,非妄诞自夸也;时宜屈则屈,可伸则伸,柔从若可舒可卷之蒲苇,非畏怯也;刚毅强矫,猛戾无前,无所不达,非骄暴也,盖由以义因应随时变通,知其当曲而曲,当直而直故也。诗曰:“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此言君子应变,左右逢源无不得其所宜也。

陆注: 君子推崇别人的德行,赞扬别人的优点,并不是出于谄媚阿谀;公正地议论、直接地指出别人的过错,并不是出于诋毁挑剔;说自己十分美好,可以和舜、禹相比拟,和天地相并列,并不是出于浮夸欺骗;随着时势或退缩或进取,柔顺得就像香蒲和芦苇一样,并不是出于懦弱胆怯;刚强坚毅,没有什么地方不挺直,并不是出于骄傲横暴。这些都是根据道义来随机应变、知道该屈曲就屈曲该伸直就伸直的缘故啊。《诗》云:“该在左就在左,君子在左无不可;该在右就在右,君子在右也常有。”这说的是君子能根据道义来屈伸进退随机应变的事
《诗•小雅•裳裳者华》的原文是:-------裳裳者华,或黄或白。我觏之子,乘其四骆。乘其四骆,六辔沃若。   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维其有之,是以似之。

这一节的大意是,我遇上的那枚帅哥,车技娴熟,想向左就向左,想向右就向右
所以,这儿,荀含泪的化典就很巧妙了,我都不敢说他是错的,因为那句诗的意思就是:往左,君子得行;往右,君子也得行。
16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00:07:46 | 只看该作者
四十八: 君子小人之反也,君子大心则天而道,小心则畏义而节,知则明通而类,愚则端悫而法,见由则恭而止。见闭则敬而齐,喜则和而治,忧则静而理,通则文而明,穷则约而详。小人则不然,大心则慢而暴,小心则淫而倾,知则攫盗而渐,愚则毒贼而乱,见由则兑而倨,见闭则怨而险,喜则轻而翾,忧则挫而慑,通则骄而偏,穷则弃而儑,传曰:“君子两进,小人两废。”此之谓也。

台注:君子与小人每每相反也,可略举之如下:君子大其心,则敬顺天道而与之合;小其心,则唯恐犯义而自节制,明智则通知礼法,而以类因应;愚昧,则端笃悫慎,而以法自检;见用于时,则恭慎而不敢为非,不见用于时,则敬畏而不敢犯正;喜悦时则和乐而不乱,忧愁时则安静而守分;得志而通,则行谊美好,有文仪而彰著,失意而穷,则心意谦约而详慎。小人则不然,大其心,则傲慢而凌侮人,小其心,则淫僻而倾险,明智则贪取而多诈,愚昧则肆意伤害而无所忌,见用于时,则锐于求进而倨傲;不见用于时,则怨上而险贼;喜悦则轻薄而儇急,忧愁则挫失而多畏;得志而通,则骄矜而褊隘,不得志而穷,则卑下而自弃。古之传记曰:“君子两进,小人两废。”即谓此也。

陆注: 君子,是小人的反面。如果君子心往大的方面用,就会敬奉自然而遵循规律;如果心往小的方面用,就会敬畏礼义而有所节制;如果聪明,就会明智通达而触类旁通;如果愚钝,就会端正诚笃而遵守法度;如果被起用,就会恭敬而不放纵;如果不见用,就会戒慎而整治自己;如果高兴了,就会平和地去治理;如果忧愁了,就会冷静地去处理;如果显贵,就会文雅而明智;如果困窘,就会自我约束而明察事理。小人就不是这样,如果心往大的方面用,就会傲慢而粗暴;如果心往小的方面用,就会邪恶而倾轧别人;如果聪明,就会巧取豪夺而用尽心机;如果愚钝,就会狠毒残忍而作乱;如果被起用,就会高兴而傲慢;如果不见用,就会怨恨而险恶;如果高兴了,就会轻浮而急躁;如果忧愁了,就会垂头丧气而心惊胆战;如果显贵,就会骄横而不公正;如果困窘,就会自暴自弃而志趣卑下。古书上说:“君子在相对的两种情况下都在进步,小人在相对的两种情况下都在堕落。”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译文:君子、小人是相反的。君子的雄心、是敬天而行的,细心是畏义而礼的;智慧是开明通达、推行礼仪的,愚钝是端正诚实、遵守礼法的;见由则恭而止,见闭则敬而齐;

因为,他们把 则 理解成  就 了,所以,语感就不同了。见由、见闭,台注:由,用也,得行道也。“见由”与下“见闭”相对为义。闭,谓闭塞,道不行也。

陆注:被起用、不见用,即 见 读jian,被。

见 在古文中,十有八九要理解成 现 ,才搞得出来,即表现、现露。

因此,译文继续:放得开是恭敬有度的(止于恭敬),放不开是恭敬有节的(齐于恭敬);高兴是和平的,忧愁是文静的(治、理,一个意思,就是平和、有度、自制);发达是文明的,贫穷是宁静的。小人则不然,雄心是傲慢粗暴的,细心是下流歪斜的(倾:倾倒、歪的、不正);聪明是偷摸狡诈的,愚笨是毒害乱整的;见由则兑而倨,见闭则怨而险;

因为他们前文都搞错了,所以,这儿就和我完全是两码事了。

兑:锐。为人巧转而兑利。——《管子•小匡》
翾,小飞也。——《说文》
弃:废。水官弃矣。——《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注:“废也。”
儑:心灰意懒,情绪不高。(来源字典)

译文继续:放得开是凌厉傲慢的,放不开是埋怨阴险的;开心了是飞烟儿(轻浮飘飞的),忧愁是衰哥(垂头丧气的);发达了是骄纵蛮横的,贫穷是颓废沮丧的,据说:“君子随处都高尚,小人随时都萎缩。”就是这意思。
16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18:06:55 | 只看该作者
四十九、 君子治治,非治乱也。曷谓邪?曰:礼义之谓治,非礼义之谓乱也。故君子者治礼义者也,非治非礼义者也。然则国乱将弗治与?曰:国乱而治之者,非案乱而治之之谓也,去乱而被之以治。人污而修之者,非案污而修之之谓也,去污而易之以修。故去乱而非治乱也,去污而非修污也。治之为名,犹曰君子为治而不为乱,为修而不为污也。

台注: 君子治治,而非治乱,此言何谓耶?曰:合乎礼义,则谓之治,不合乎礼义,则谓之乱。故君子是从事礼义的,而不是从事非礼义的。然则国家有乱,将不从事整理耶?曰:国乱而治之者,非案据乱情而从事整理之,乃除去其乱情,然后易之以治平。譬人有污秽而加修洁,非是案据污秽而加修洁。乃除去污秽而以修洁更易之。故所谓治之为名,犹曰君子从事礼义而不从事非礼义,从事于修洁而不从事于污秽也。

陆注: 君子整治有秩序的国家,而不整治混乱的国家。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说:符合礼义叫做有秩序,违背礼义叫做混乱。所以君子整治符合礼义的国家,而不整治违背礼义的国家。这样的话,那么国家混乱了就不去整治吗?回答说:国家混乱而去整治它,并不是说在那混乱的基础上去整治它,而是要除去混乱,再给它加上有秩序。就像人的外表或思想肮脏了而去整治他一样,并不是说在那肮脏的基础上去整治他,而是要除去肮脏而换上美好的外表或思想。除去混乱并不等于整治混乱,除去肮脏并不等于整治肮脏。整治作为一个概念,就等于说,君子只搞有秩序的而不搞混乱的、只搞美好的而不搞肮脏的。

这儿,荀含泪在玩字眼儿,所以,一般人就有点费劲了。因为治太平和治乱意思是一样的,他刻意要去别开来。

礼义,要解释成 尊重道义。不尊重道义的国君,君子是不会来上班的。
案,历来都解释成 依据,但是稍微有点阅读能力的人,都觉得有点扭。
案:底子。

译文:君子,治正,不是治乱。
点解?

答:尊重道义叫正,不尊重道义叫乱。所以君子帮治理尊重道义的人,不帮治不尊重道义的人。
(按照你这种说法),那国家乱了就不治理了哟?
答:国家乱了,要去治理,但不是底子坏了(只是表面乱了)而治的说法,而是为了平乱而
加以治理;就如人脏了要洗澡儿,不是人底子脏了要洗的说法,而是为了去除表面脏污需要换洗。所以,平乱不是治乱(治理不尊重道理的底子坏了的国度),就如洗澡是洗人而不是反过来洗脏污。治之为名,

名:名字,某某,什么。

译文继续:治,为了什么,如说君子为了正而不是为了乱,为了整洁(洗人)而不是为了脏污(洗物)。

咔咔,我都这么费劲,别人整不出来也在情理之中。荀含泪他想绕谁?
.
16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18:08:51 | 只看该作者
五十、君子絜其辩而同焉者合矣,善其言而类焉者应矣。故马鸣而马应之非知也,其势然也。故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弹其冠,人之情也,其谁能以己之潐潐,受人之掝掝者哉!

台注:君子修整其身,则凡欲整其身者必倾附于我矣,出言而善,则凡欲为善者必同声相应矣。故马鸣而马应之,牛鸣而牛应之,此并不关乎智慧,而是自然之感应,其势然也。以故刚自澡盆中起来者必将衣上之尘垢振而去之,刚洗过头发者必将冠上之尘垢弹而去之,此人之常情。谁人能以自己皭皭之身,而容受世俗之惛惛者哉。

陆注:君子整洁自己的身心,因而和他志同道合的人就聚拢来了;完善自己的学说,因而和他观点相同的人就来响应了。所以马鸣叫就有马来应和它,牛鸣叫就有牛来应和它,这并不是因为它们懂事,而是那客观情势就是这样的。所以刚洗过澡的人总要抖一下自己的衣服,刚洗过头的人总要弹一下自己的帽子,这是人之常情啊。有谁能让自己的洁白蒙受别人的玷污呢?

君子絜其辩而同焉者合矣,善其言而类焉者应矣。-------

台注:絜,修整也。絜辩二字不词,辩当依卢文弨校改作身。

大陆的版本是把“絜其辩”改为“洁其身”:《集解》作“絜其辩”,据《韩诗外传》卷一第十一章改。

你这个《集解》,估计是《雧解》,即《淮南鸿烈集解》,民国时期的刘文典编撰,首先NG。
卢文弨(1717—1796),他的版本肯定也NG。

《韩诗外传》的日期约在公元前150年左右,肯定只有它了,即 洁其身。

合、适、宜。合于桑林之舞。——《庄子•养生主》
类:推。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墨子》
知:主持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国语•越语上》
势然:气势样、范儿。
译文:君子,外表整洁,同在一起感觉舒服;言论完美,FANS(推崇者)呼应不绝。所以头马鸣而群马呼应,不是有马专门组织,而是头马有范儿。

所以,刚泡坛出来要抖卸马甲(刚洗澡穿衣要抖尘),潜水要冒头就弹键登录(刚洗头戴帽儿要弹灰)

人之常情了,其谁能以己之潐潐,受人之掝掝者哉!

台注:潐潐,明察貌;掝掝,惛也。楚辞作“新浴者必振其衣,新沐者必弹其冠,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惛惛者乎?”

陆注:掝掝(hu^或):混浊肮脏的样子。

最早的杨倞 注:“掝,当为‘惑’。掝掝,惛也。”和屈同人一路的,我估计先摆在一边,他那个是情诗。

大陆那个是靠猜。

字典:潐潐〕古同“皭皭”,洁白,清白。掝,裂、裂声。

我只能追词儿的本意,即字典的意思来整。
裂,裁也。——《广雅》

咔咔,出来了:谁愿自己的新衣服,遭别人开条缝儿啊?
.
16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18:09:29 | 只看该作者
五十一、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他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变化代兴,谓之天德。

台注:台注:君子将欲修养此心,最好之方法莫过于“诚”之一字。至诚无伪,便别无他事矣,只是守仁行义,如此而已。本此至诚之心以守仁,则仁积于中,而形于外,仁形于外,则人服之如神,而莫不迁化从善矣。本此至诚之心以行义,则义精于己,而所行皆得其理,所行皆得其理,则人服其光明,而莫不变易其旧习矣。一变一化,相互代兴,谓之天德。

陆注:  君子保养身心没有比真诚更好的了,做到了真诚,那就没有其他的事情了,只要守住仁德,只要奉行道义就行了。真心实意地坚持仁德,仁德就会在行为上表现出来,仁德在行为上表现出来,就显得神明,显得神明,就能感化别人了;真心实意地奉行道义,就会变得理智,理智了,就能明察事理,明察事理,就能改造别人了。改造感化轮流起作用,这叫做天德。

你们这个解释,是不是太草率了哟。

纠正一个前面的一个问题:

三十七、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荀子》
诚就是 直,曲就是 弯、变通。
形古同“型”,模子。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型。——《诗•大雅•荡》
著:建立、建树、成就。故先王著其教焉。——《礼记》
朙,照也。——《说文》

你不就是心法么,看我整不出来你。

译文:接着就是要能变通。变通(且)能有真诚,真诚就成了典范,成了典范就有了建树,有了建树就有了航标,有了航标(人类)就有了行动,有了行动就会有改变,有改变就达到了教化。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圣人才能教化(人类)。

荀含泪越来越绕了,把我都绕了好几回合,才弄出来了:


事:奉行。今管仲不务尊主明法,而事增宠益爵。——《韩非子》

守,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行,道也。——《说文》
形古同“型”,模子。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型。——《诗•大雅•荡》
理:辨。理道之远近而致贡。——《荀子•王制》
朙,照也。——《说文》
代,更也。凡以此易彼,以后续前,皆曰代。——《说文》

译文:君子修心,最好莫过于真,达到了真就不会另外的信仰了,(到那个时候)只有仁是职责,只有义是准则。真心守仁就会成为典范,成了典范就会被人敬仰,被人敬仰就能教化人类;真心行义就能辨是非,能辨是非就能指航程(探照灯),能指航程就改变了风俗。变化就会更兴盛,是自然规律(天性)。


17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18:10:01 | 只看该作者
五十二、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夫此有常以至其诚者也。

台注:天不自许其高,而人皆推尊其高;地不自许其厚,而人皆推尊其厚;春夏秋冬四时不自许其寒暑运行之序,而百姓期之以为序。此其所以然者,盖亘古亘今,有常而不变,精诚无贰,有以致然。

陆注:上天不说话而人们都推崇它高远,大地不说话而人们都推崇它深厚,四季不说话而百姓都知道春、夏、秋、冬变换的时期:这些都是有了常规因而达到真诚的。

这回儿,大陆还没得台湾的明白。

靠,我都解错了:变化加兴盛,那真是牛B惨了(最好)。


改成: 变化就会更兴盛,是自然规律(天性)。


看来,没看全文,还是有弊病。.

两个都是乱在整。

推,排也。——《说文》
期:会、回合。言议期命。——《荀子•正论》
常:规律。陈常于时夏。——《诗•周颂•思文》
至:达到、具有。

译文:天,用不着谁号召,人们也把它排在最高;地,用不着谁说,人们也把它排在最厚;四季,用不着谁叮嘱,百姓也会遵循(会合、配合)它。(点解?)它们有规律因而具有了诚信。
.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