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2级肖淑娟新闻日志专区

[复制链接]
151#
发表于 2014-1-4 11:58:09 | 只看该作者
校运标枪之战 文艺女将摘冠
(本报讯 记者 肖淑娟)10月25日下午2点,校运会女子组标枪预决赛在中区体育场举行。比赛为时1小时,来自文艺学院的拥措同学以18.79m的成绩获得冠军。
本次比赛共有来自各个学院、年级的29名选手参加。赛制为预赛和决赛各进行三轮比赛,预赛后取前8名选手进入决赛。预赛成绩带入决赛,最终取选手在6轮比赛中的最好成绩进行评比。此次比赛没有以往的试投环节。
比赛规定,选手单手投掷标枪,投掷过程中身体的任何部位不得越过前方的白线。标枪必须以枪头先触地的方式,被投掷到预先划定的两条延长线之间的落地区内。
在投掷标枪时,选手们抓住标枪中部,屏气凝神,上身略向后倾,以双眼来回瞄准手中的标枪和前方的目的地。在一段短暂助跑后,将标枪以抛物线的形式投出。
152#
发表于 2014-1-4 11:58:17 | 只看该作者
由于多数选手都是非“科班”出身,赛场上状况百出。有选手在投掷过程中被标枪打到头,还有选手由于把握不好方向,差点误伤裁判助手,引起观众中一阵惊呼和骚动。大部分选手要么犯规,要么没有成绩,只能遗憾离场。
来自文艺学院的拥措同学在预赛的前两轮中没有获得成绩,但在第三次投掷中,她一举投出18.79m的成绩,全场观众爆发出一阵叫好声。以这个成绩进入决赛的拥措,最终也凭借这个6轮投掷中唯一的一次成绩夺得冠军。亚军和季军的最好成绩分别为11.03m和16.93m。
对于比赛结果,拥措称“很惊喜”,她表示自己以前从没进行过训练,这次得冠军完全是“人品爆发”。“第三次投才有成绩,而且最后变成了最好的成绩,我真的很幸运。”
除了此项冠军以外,拥措在校运会铅球女子组决赛中也获得了第一名。
153#
发表于 2014-1-4 11:58:41 | 只看该作者
心心相融,助梦起航
——文学与艺术学院开展新老生交流会
为增强新老生之间的联系,让新生更快融入大学生活,2013年10月11日到13日,在院学习部的组织下,文学与艺术学院以专业为单位开展了 “心心相融”为主题的新老生交流会。在三天时间内,各专业共举行了7场交流会。
在交流会中,新生们邀请了老师、学生会主席团和学长学姐们参加交流。活动中,大一新生们积极提问,问题涵盖了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学长学姐和老师们则耐心答疑解惑。在环境与艺术设计专业的交流会上,学生会副主席张艺慧和新生们分享了“兴趣、坚持、礼仪”的大学生活信条,而新闻系主任刘海明则在新闻专业交流会上寄语同学们“有点正义感,有点正当追求,有点韧性精神”。
154#
发表于 2014-1-4 11:58:46 | 只看该作者
除了学姐学长们的答疑,交流会还设有新生表演和游戏环节。魔术、街舞、小品等节目不断引来大家的掌声和欢呼,而在游戏环节中,新老生共同参与,气氛欢乐融洽。
学习部副部长李皓旭透露,学习部将派出部长和干事们观看每一场交流会,发现其中的优秀节目和班级,在本月15日从中正式选出节目,组成观摩班进行表演。
辅导员张凯表示,同学们现在应该做的,是把自己先放空,再填满。“在大学中的学习,不仅是书本上的,更是人生的学习。同学们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155#
发表于 2014-1-4 11:59:04 | 只看该作者
新生接待工作初始 五分钟快捷报到
8月31日上午,我校新生接待工作开始进行。上午9点,在文艺学院定点接待新生的西一宿舍楼下,四五个临时搭建的接待点的工作人员们正在为新生进行注册报到。
报到点设有绿色通道服务处、西苑一号新生报到点和西苑一号自主消费点,并且清楚写明包含疫苗和整套用具价格在内的收费项目。自主消费点由学校后勤服务集团总公司设立,学生可以放心购买。
据一位大一新生的辅导员介绍,此次接待新生和以往有所不同。以前的新生接待工作是由各个学院负责各自的新生,而今年是将全校学院进行统一安排,我院新生的报道注册工作由政治学院的志愿者负责。
记者看到,新生们在报到点交费、进行注册报到后,就可以直接进入宿舍,整个过程快捷简单。文艺学院辅导员肖寒表示,这也是因为今年执行学校领导的“五分钟到校”要求,即要求在进行新生接待时,每位新生从到校到进入宿舍只花五分钟。而实际上,“每位新生只花一两分钟就能办完手续”。学生只需要打印好报到单,后续的工作将由新生辅导员负责。
156#
发表于 2014-1-4 11:59:10 | 只看该作者
除了接待处有穿着统一志愿者服装的工作人员外,在宿舍门口,自管会也派有专人作为楼管助理,禁止老生和销售人员进入。在一楼黑板上写有“新生须知”,告诉新生注意事项。
经过允许,记者进入宿舍。在每间宿舍的门上,都贴有一个写着宿舍新生姓名的信封,信封内装有给新生的一封信。这是文艺学院学生会给新生的一个见面礼。
一位从江苏扬州送孩子来上学的家长表示,对于学院的接待工作感到很满意,学生老师们的态度很好,安排也很合理。对于学校,这位家长称“学校环境很好”。我院环境设计专业的一名新同学则表示,报道过程很快很方便。
据悉,本学期新生接待工作原定于8月31日和9月1日两天,今天是提前开始,所以学生并不是非常多。志愿者们的工作时间为每天上午8点到晚上10点。
157#
发表于 2014-1-4 11:59:25 | 只看该作者
在路上,我们的记者梦
记者/肖淑娟
周慧晓婉:梦想并不虚无缥缈
在一所以理工科为重的“双非”大学读新闻专业,听起来似乎有点“前途暗淡”。但对本科就读于西南科技大学的周慧晓婉来说,自己的记者梦并不是遥不可及。
大一的时候,她和同学一起拍了段短片,讲述关于梦想的故事。《走出迷雾,未必是梦》,这个当时由老师所起的片名,在现在的晓婉看来,颇有种预言的感觉。“现在想起来大学就是这么一回事,认真对待了就真的会走出迷雾,无限接近梦想。”
的确,现在就读于香港浸会大学的她,正在离自己的记者梦想越来越近。
在“做记者”这条梦想路上,她从来没变过。“从小到大我都想当一名媒体工作者,因为我觉得能够在镜头前报道新闻给别人知道,能够传递消息到各个角落是非常刺激的事情。”小时候看电视,周慧晓婉最羡慕的就是那些拿着话筒采访别人的人,而她的活泼性格和极强的交际能力无疑为她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这样一来,读新闻系似乎成了她人生中顺理成章的事情。
周慧晓婉的大二有一半时间是在台湾度过的。作为交换生去静宜大学读书,她见到了马英九。一句“到四川来,我请你吃火锅”让她的名字出现在各个媒体的报道中。回想起那一幕,她说当时的那句话完全是临场发挥。“其实在正式开始学习新闻和这几年的练习中,我唯一对自己比较肯定的就是交际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我属于一个胆子比较大的女生,也比较敢于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当时也没有想那么多,要怎么怎么去设计,相反到了那个时候你会渐渐知道受访者的说话方式,就将你想表达的真诚地分享给他。”
158#
发表于 2014-1-4 11:59:36 | 只看该作者
胆子大,这一点在周慧晓婉追求梦想的路上为她的披荆斩棘创造了条件。决定报考香港的学校念硕士,对于大三的她来说其实已经不算早。但她决定了,所以不顾一切想要实现这个愿望。考雅思对很多人来说绝对是煎熬,而她连续考了几次,回忆起那段时间,泪水、焦虑和自我鼓励充满着她的生活。但是最终她还是熬过来,被亚洲第一的香港浸会大学国际新闻专业录取。而现在,尽管她说这个硕士课程实在太辛苦,“全英文教学,无穷无尽的作业”,但同时也相信,“经过这一年,我一定会凤凰涅槃的,哈哈。”
“念新闻系,当大记者”,这是常年挂在周慧晓婉空间的一句话。而这个目标在现在更加具体——去正规的媒体当一名娱乐记者。不同于大多数人对于“梦想”一词的难以启齿,她经常把自己的记者梦和别人分享。去香港之后,她见到了很多明星,也很乐于把自己的梦想和他们分享,“不要害怕于说梦想,这不是虚无缥缈的事情。因为你乐意同别人分享,就会有更多的人支持你帮助你给你介绍机会。”
159#
发表于 2014-1-4 11:59:44 | 只看该作者
除了自己的努力、坚持,身边的人给她的温暖和扶持,也给予她很多力量。“在这条梦想的道路上,我想我一直都是非常幸福的。记得有一次考雅思失败的时候收到了一条爸爸的短信,‘不要有压力,我和妈妈会尽最大的努力来帮助你完成梦想’。我知道这些一切都要靠自己,但是他们真的都很鼓励我,尊重我的决定和选择。”
在台湾的交换生生涯结束后,周慧晓婉曾在回校与学弟学妹的分享中说到:“青春是在广场上奔跑,不是去追求所谓的低调,而是在大学四年里展现自己的个性,成就自己的梦想。”熬两三个通宵写论文,和师生争取有限的名额去见马英九;一次又一次考雅思,争取香港的大学面试的机会;在浸会大学深感学习的紧迫性,抓紧机会和时间提高自己……这,就是那个不断奔跑的她。
160#
发表于 2014-1-4 12:00:02 | 只看该作者
杨卿:偶尔也迷茫,但我不放弃
高考录取的时候,杨卿的专业是被调配的。直到现在,她回想起大一的生活,依然是“不忍直视那时的自己”。
本来以全班第一的成绩考进湖南大学,她满心以为自己可以被录进新闻系学习新闻专业,谁知天不遂人愿,偏偏被调配到了“枯燥乏味”的历史系,“每天和死人为伴”。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历史毫无兴趣的她,大一过得浑浑噩噩相当颓废。上课睡觉是杨卿大一生活的最常见状态。这样的最直接结果体现在成绩单上,大一上学期,她的成绩排在全班倒数。
从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起,她心里就一直在盘算一件事——转专业。身边也有人向她建议过转到经济系,将来毕业了找工作也许会比较容易。她并不是一个理想主义的人,找工作这种事关系到生存问题,当然会好好考虑。但最终,“还是觉得喜欢新闻”,决定转到新闻系。
大一上学期的成绩实在惨不忍睹,为了转专业,她开始硬着头皮听课、看书,就怕自己因为成绩太差被刷下来。终于,最后“扳回一局”,成绩达到年级11名,也如愿转到新闻专业。
同时转到新闻系的还有19个人,数量之多令本是新闻专业的同学感到十分惊讶。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因为喜欢这个专业才转来的,和杨卿同宿舍的一个女生,因为上学期挂了5科,才转到新闻专业。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