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伦理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540#
发表于 2023-12-28 21:33:15 | 只看该作者
华夏早报2024新年献词:每一个醒着的你,都是这个世界最大的温暖
你和阳光⼀起醒来的时候,是新⼀年的开始,你我擦擦惺忪的睡眼,⽴志去做⼀个醒着的⼈。
这是⼀个新的早晨,也许也是⼀个你我欢喜,或者你我不喜欢的早晨。为了醒来,我们把这个世界设定成种种囚笼。在这个囚笼⾥,你我费⼒地攀爬,只为触摸到囚笼外那⽚柔和的蓝天。
过去的2023,我们重温了指⿅为⻢的荒唐,我们也⻅过了太多是⾮不辨。送⾛了不该离去的⼈之后,我们期盼,期盼着遇⻅想⻅的⼈,和想⻅到的那⼀切。
这想⻅的⼀切,就是我们⽣命中的⾊彩。
我们在这个纷杂的社会中学会了慎⾔和闭嘴。我们将这种对⽣活的妥协骄傲地称作为成熟。
我们不再义愤填膺,我们不再拔⼑相助。远离成为你我的处世哲学,远离你我应该去关⼼的,对⽣活中的种种不公我们去视⽽不⻅。
最终,我和你⼀样,和这个世界的⼤多数⼈⼀样,把五彩斑斓的⼈⽣活成了⿊⽩的默⽚。
这样的沉默,是我们⽣来预料不到的。这样的沉默,是我们离开这个世界后再也不愿回想的屈辱。
我们终于活成了⼀个装在套⼦⾥的⼈,也和穿着新⾐的皇帝般,那么骄傲,那么⾃豪。
如从不俯瞰⺠⽣的⼤多作家,如信⼝雌⻩的所谓专家,他们都⼒求做⼀个让⾃⼰讨厌的⼈,⽤谎⾔,⽤顺从,腐蚀着世界的每⼀个⻆落,也将 世界拖进⼀个可怕的⿊洞。
对于这个星球⽽⾔,⼈类短短不⾜三万天的⼀⽣,是何其渺⼩和不值⼀提。有⼈选择了随波逐流,有⼈选择了改变时代。
如雪峰⼭深处的魏源,如浏阳河边的谭嗣同,他们都⼒求做⼀个醒着的⼈,⽤呼喊,⽤抗争,感受世界的每⼀⼨温度,也感受和推动着世界每 ⼀个微⼩的变化。
变化虽⼩,但总归在进步,总归在前⾏。
古⼈尚且如此,蝼蚁也知道撼动⼤树。
⼈的⽣命是有限的,但有限的⽣命却是有着⽆限的意义的。
这意义,就是醒着。
做⼀个醒着的⼈,去记录和观察这个时代,揭开那层层迷雾,直探⼼灵深处。
我们看⻅⼀个最好的时代,或许也看⻅⼀个最不好的时代。
做⼀个醒着的⼈,是对这个时代最⼤的责任和负责。
知晓何为⾄真,知晓真理何在,就算没有呼喊,就算没有抗争,都是⼀个值得尊重的⼈ ⽣。
醒来之后,还需要站⽴的精神,醒来之后,不能站⽴,同样悲哀。不做⼀个跪着的⼈,去做⼀个勇敢的⼈,勇敢地说出⾃⼰的好恶,勇敢地抚 摸⾃⼰的⼼。这⼀颗滚烫的良⼼,是你我交给这个时代的最好答卷。
新年的第⼀缕阳光刺破漆⿊的苍穹时,你我⼀起,⽆愧去⾯对⼤⾃然给予的美好⼀切,⼀群⼩⻦从云端⻜来,将你我唤醒。
每⼀个醒着的你,都是这个世界最⼤的温暖。每⼀双直视⼈间疾苦的双眼,都是那么清澈透亮。
来源:宁夏早报
编辑:程博
1539#
发表于 2023-12-28 19:15:37 | 只看该作者
为高校学子插上新闻理想的翅膀
——“守护理想之光——好记者高校行”活动综述
为展示优秀新闻工作者担当职责使命、奋发有为的职业风采,推动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近日,中国记协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开展“守护理想之光——好记者高校行”活动,邀请在新闻工作各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的新闻人走进校园,讲述好记者新闻理想和新时代中国故事。在互动交流环节,学生们踊跃提问,现场氛围热烈。
媒体融合背景下如何做好报道
在中国传媒大学,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社交媒体运营室主编徐丹、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青年事业部负责人王龙、中国青年网融媒体中心主任杨月受邀参与讲述,与广大师生共同探讨媒体融合背景下主流媒体记者如何做好报道。
徐丹指出,全媒体编辑既要有“心法”,又要有“技法”。“‘心法’即从‘懂我’到‘有我’升级,做全媒体不仅要追求形式创新,还要有用户意识,通过让用户亲身参与传播过程,获得归属感、参与感和认同感;‘技法’则要求全媒体编辑在把握新媒体舆论场节奏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树立全局意识,具备链接能力,深谙不同产品的特性和不同平台的传播规律,提高新媒体产品跨平台的整体影响力。”
王龙提出,“得青年者得天下”。立足这一理念,新华社专门打造18岁至35岁青年领域业务。从孵化新IP到打造新栏目,对标年轻受众,用新形式传播文化和热点。“产品年轻化、内容年轻化并非易事,需要媒体工作者做选题和产品时,尽量往前半步,提出一个创新点,而不要重复过去在做的事情,或是重复过去的经验。”
杨月介绍了团队打造“中国人的故事”这一网络文化精品工程的成功经验:“我们持续探索新的形式和创作手法,尝试让主题报道变得生动活泼,使之成为真正紧扣青年现实和情感需求的内容,表达青年心声,走入青年内心,让优质的融媒体产品成为温暖的孵化器和主流声音的扩大器。”
国际传播背景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在清华大学,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驻土耳其安卡拉记者陈慧慧、新华社国际部国际评论室编辑高文成、新华社国内部记者武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主持人许钦铎受邀参与讲述,与广大师生共同探讨国际传播背景下主流媒体记者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追求真相是战地记者的初心。对我而言,无论多么危险,抵达现场、寻找真相,永远都有价值、有意义。站稳立场,在相关的报道当中始终保持客观、冷静、理智、不偏不倚,在国际传播中绝非易事,尤其考验记者的新闻素养和政治素养。”陈慧慧说。
高文成认为,对驻外记者而言,激情意味着你能够创造有利条件,打开困难局面。“驻伊朗两年来,我坚持参加伊朗外交部的各种吹风会,熟悉当地部门高层。因此在关键场合,我才能拿到珍贵的采访机会,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武笛分享了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经验体会:“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既是心中的梦,也是脚下的路。在我的理想之路上,许多人的职业之路、归乡之路、人生之路,都和我的路相知相会。我知道这条路有泥泞、有险峰,但我脚下有泥,心中有光。”
许钦铎从宏观层面分析了当前中国国际传播面临的挑战。他表示:“国家强大之后,就更需要会讲道理,讲好道理。我们已经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拥有足够分量的话语权,未来我们需要硬实力和软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在全球范围内提高话语权和影响力。”
融媒体环境下如何客观理性地报道民生热点
在北京师范大学,经济日报产经新闻部主任、高级编辑徐涵,工人日报劳动保障版编辑、记者李丹青,北京卫视医疗纪实节目《生命缘》总导演杨懿丁受邀参与讲述,与广大师生共同探讨融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记者如何客观理性地报道社会广泛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
徐涵表示:“一篇好的深度报道一定要深入社会实践、直面发展中的问题,要以问题为导向揭示问题背后的成因,寻找解决的方法。深度报道最重要的是思考问题要深、采访时间要长、选题站位要高。”
李丹青分享了采访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心得体会:“这组报道让我深刻体会到脚底板下出新闻的真正含义——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依然在脚下、在现场,没有捷径。抵达现场永远都是记者最本质的冲动;抵达新闻现场、实地调查研究依然是今天的新闻采编基本功。”
“作为一名记者,我的理想就是通过镜头来记录世间冷暖。”杨懿丁说,“我们不为别的,就为自己肩上的两个字——责任。我们有责任记录下更多真实的医疗故事,来展现生命的版图,去传播医学科普知识,让更多的患者有直面问题的勇气。”
“这次活动给我最深的感受是真实地了解了记者们的日常生活。记者们的讲述让我更加感受到新闻理想的现实意义。每当我们遇到问题,想想这些优秀的记者是怎么做的,就能帮助我们在记者这条路上更加坚定地走下去!”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李纪凡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 刘瑞一)
来源:光明日报
链接:https://app.guangmingdaily.cn/as/opened/n/96bf9bfb42084753a0e79ed62900ff5b
编辑:程博

1538#
发表于 2023-12-14 00:05:5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秦克峰
1537#
发表于 2023-12-9 11:09:2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声音如何泄露你的隐私?
图罗曾经写过一个故事:一位父亲在家里收到百货公司邮寄的母婴用品广告后,才得知他尚未成年的女儿已经怀孕。商场怎么会比女孩的家人更早知道她怀孕呢?
美国学者、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约瑟夫·图罗追踪了这一过程:在线零售商可通过自家网站追踪消费者的购物进度,还可追踪顾客跳转到其他网站的情况;实体商店可以利用的法宝则是智能手机应用、无线网络、摄像头和定位系统。它们希望收集很多信息:比如一个顾客是否怀孕或者剃须膏快要用完,以便在合适时机推送广告。
图罗将这些写入《监控无处不在:零售商如何追踪消费、侵犯隐私、评估客户》一书,2017年本书出版后,他又用时三年追踪起新的领域——正在崛起的智能语音产业。《声音捕手:获取人们感受、隐私和金钱的智能语音营销》中的案例包括苹果、亚马逊、谷歌、三星等涉及开发语音识别相关技术的科技巨头,他从专利文件、新闻稿、公司网站等多个来源,以及对首席执行官、项目经理、研究人员和专利律师等产业主要参与者的个人采访中提取信息,分析产业的主要参与者如何构思和应用基于语音技术的产品。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褚荣伟认为该书最显著的优点之一或许就是与业内人士的直接对话
你的声音是独一无二的,它只属于你自己。因此,你的声音不但对你来说异常珍贵,而且对社会中一个旨在利用声音的新领域——智能语音产业来说特别有商业价值。图罗提醒公众,围绕智能语音技术迅速发展可能涉及的伦理红线和隐私滥用问题。
智能语音产业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涉及很多载体或工具,比如智能音箱、车载信息系统、客户服务电话及温控器、警报器等家居互联设备。
在美国和欧盟地区,最有名的智能语音助手是亚马逊公司的Alexa、谷歌公司的谷歌智能助手(Google Assistant)和苹果公司的Siri。在中国,我们熟知的是百度公司的小度助手和阿里巴巴的天猫精灵等。它们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亚马逊公司声称,搭载其智能语音助手的设备多达数亿个;而通过智能手机和智能音箱Google Home与用户互动的谷歌智能助手则在超过10亿个设备上被用户使用。
图罗的研究专长于市场营销、新媒体与隐私。2005年《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中称他可能是媒体碎片化领域的权威学术专家。他对美国公众有关营销、新媒体和社会问题的持续调查受到大众媒体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获颁美国国家传播学会杰出学者奖。2012 年,因图罗在营销和数字隐私方面的研究和写作,美国第三方隐私安全认证机制TRUSTe任命他为隐私先锋
在《声音捕手》中,图罗试图警示的是一种商业生态系统目标的转变——营销者能利用你身体发出的信号赚钱。我们对人脸、指纹涉及的隐私安全已有一些讨论,但同为生物识别信息,语音能够泄露的隐私恐怕还未被公众所广泛知晓。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通过分析声音和说话方式等,能获取关于人的情绪、情感和人格特征等方面的信息,甚至识别体重、身高、年龄和种族等。约瑟夫·图罗担忧的后果是,营销者通过这些信息给作为顾客和潜在顾客的你打分,然后根据分值或分数等级的不同,向你展示不同的产品,给予更高或更低的折扣,而当你需要帮助时,他们也会据此提供不同质量或等级的服务。
简而言之,营销者通过声音建模,对不同的人进行差异化营销。
同样的,声音也可能被政治和军事组织利用。你可能因为一张语音画像或一份语音分析报告,被商家、其他组织或个人识别、分类,甚至歧视。图罗指出,目前语音行业还处于尝试这些做法的早期阶段,各公司对快速推进生物特征画像仍持谨慎态度。但是它们现在已经拥有了相关的技术和专利,一些公司也已经开始使用语音分析技术。这意味着,我们至少要对声音(当然也包括其他生物识别信息)可被利用的价值保持一定的知情和警惕。
1
又偷听我了
和图罗的联系不算顺畅。《声音捕手》不算热门图书,20236月,南方周末记者偶然刷到了这本书的相关讯息。在社交网络上,近几年我们常常听到一类说法:“×××又偷听我了。这指的是,我们经常发现在线下和别人讨论一些事情后,过一阵子,就会在某些App上刷到相关讯息。
公众通常不知道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对于自己说的话被偷听存在担忧,不知道相关技术是否处于黑箱。《声音捕手》是一种前瞻性研究——它解释智能语音领域的发展情况,并说明需要阻止它在哪些方面的发展。
南方周末记者最初通过宾夕法尼亚大学网站的公开邮箱与约瑟夫·图罗教授联系,但约访信均石沉大海。直到三个多月后,一位版权代理终于转来他的回信。他严谨且有耐心地回答问题,并表示希望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市场的信息,他相信《声音捕手》中提到的很多问题在中国同样适用。
图罗认为要探明各家公司如何以及多大程度上利用智能手机和智能音箱中的语音数据来赚钱十分困难,密密麻麻的隐私条款往往没有那么坦诚。但要弄明白它们的意图,一个可行的办法是查阅专利技术文件——为鼓励创新,美国宪法赋予了美国国会授予专利的权利,从中可管窥大型科技公司研发语音相关技术的战略方向。
在亚马逊公司的一项专利附图中,一个伴有咳嗽和鼻塞症状的女人对智能音箱Alexa说:我饿了。该设备在通过处理语音数据,并对用户语音的音调、节奏、发声方式、颤动、和谐度加以分析后,检测出说话人的语音异常,最终得出该用户感冒这一结论。基于这一结论,Alexa询问对方是否需要喝鸡汤,在对方拒绝后,它又提议购买一小时即可送达的止咳糖浆。图罗认为,这个场景温暖、贴心,但人工智能程序的真实目的很可能是通过用户需要喝鸡汤和同意购买止咳糖浆的频率,推断出她的短期或长期健康状况——这是具有市场价值的,亚马逊病房甚至可以相应地为用户提供治疗建议、订购并配送处方药。
谷歌公司的一份专利申请书写道,公司能够通过音频的特征,如语音模式、音调等,弄清楚房间里有谁,他们在走动还是做其他事,以及此时他们行动的声音有多大。谷歌公司在申请书中举了一个例子:父母即使远离孩子们,也能实时掌握他们的状态——在睡觉或在说悄悄话。如果是后者,则意味着孩子们又在淘气,智能语音系统将会通知父母或其他大人,这样他们就可以对孩子们进行管教。这项专利旨在以灯具、温控器和锁具等设备为媒介,响应用户通过声控和触控发出的指令,从而打造谷歌的智能家居业务。
2
你的声音透露你是谁
一个人的声音能揭示他的哪些信息?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丽塔·辛格探索了语音特征与身体其他部位之间的关系。比如,在通过声音判断一个人的性别时,从骨骼到细胞特征等各种因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声音与情绪的关系和神经相关,这是因为支配喉部肌肉的神经与许多神经,尤其是迷走神经相联系而迷走神经又会严重影响身体对情绪的反映
研究结果表明,人们说话时会不经意间提供关于自己的细节信息。图罗举了很多例子,比如,身体健康的人发出的元音明显更清楚,发出的声音传得更远,更少出现声音抖动。声音甚至可以透露出一个女性是否在几个月内服用过避孕药,因为该药物会抑制排卵改变激素水平,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对声音范围质量的定量检测出变化。渐冻症、帕金森和失智症患者有不同的声音缺陷,而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都有特定的生物标志。
20世纪的研究人员试图挖掘声纹和人的某些身体特征之间的联系,但辛格认为困难之处在于考察进展缓慢的疾病和声音、情绪之间的微妙关系时,调查人员通常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观察被研究对象。能够实现机器学习和深度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技术则可以帮助克服这一问题,让研究人员发现肉眼无法观察到的联系模式。
具体做法是,在控制年龄、体重及其他身体特征等变量的条件下,将声纹加载到计算机上,然后让计算机去分析特定声纹与研究人员感兴趣的身体特征——如疾病、咖啡因含量或与情绪相关的神经递质等之间是否存在某种持续的联系。如果经过分析后发现确有联系,计算机就能在每个人的声纹中检测出那些特定声纹。
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项目仅根据一个人的一小段语音片段,就利用人工智能生成了此人面部的粗略数字画像。一篇关于这项成果的评论性文章指出,值得庆幸的是,人工智能(目前)还不能仅凭声音就知道某个人确切的长相。神经网络能识别出语音中特定的标志性信息,如性别、年龄、种族及许多人共有的特征。
图罗认为目前一词值得玩味,这反映了研究人员对于这些通向我们身体和心灵的新门户的乐观态度,以及一点敬畏。而利用人的语音判断其情绪和人格的做法已在呼叫中心行业中得到成规模的使用,2010年,《纽约时报》的两名科技记者写道:现在,很多呼叫中心的惯常操作是通过识别特定的单词或短语,或者检测出对话中出现的其他特征,来判断来电者的某些情绪。他们还透露,以色列的语音分析软件公司Voicesense开发了一种算法,它可以测量十几个指标,包括呼吸、说话节奏和语调等,当来电者变得不高兴或不稳定时,它会向客服代表和主管发出警报。
EchoGoogle Home刚开始流行的时候,很多评论家就建议用户在讨论他们不想让语音助手知道的话题时,最好关闭智能音箱。然后,关闭了设备就无法享受它提供的自发服务——这正是语音助手的核心魅力,当开启设备时,语音助手会随时准备回答你的问题和执行你的命令。所以,人们还是会让这些设备处于开启状态,将自己暴露在语音监控环境之下。图罗指出,目前大型科技公司对于语音识别技术的利用仍持审慎态度,一大核心逻辑在于——他们担心美国民众对于智能音箱在全社会渗透的反感,毕竟,和人脸、指纹识别相比,这些设备更能够深入到我们私密的家居环境中。
图罗认为,智能语音产业仍在建构之中,对社会的渗透还没有达到公众无法撼动、无法改变的地步。因此,现在正是时候推广相关观点和制定相关政策,以规范这个利用语音进行生物识别的营销世界。
约瑟夫图罗(Joseph Turow),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嫩伯格传播学院传播学教授,获颁美国国家传播学会杰出学者奖,长期专注市场营销、新媒体和隐私问题。(受访者供图 / 图)
3
谷歌曾想在所有汽车
后座上安装传感器
南方周末:你长期专注市场营销、新媒体和隐私问题,被认为是数字时代隐私问题方面的传播专家。你最初为什么会关注到智能语音行业的隐私问题?
约瑟夫·图罗:我的上一本书(《监控无处不在:零售商如何追踪消费、侵犯隐私、评估客户》)聚焦于商店在线上网络和线下实体空间追踪人们的方式,这本书于2017年出版后,我认真考虑了下一步的重点。我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称为生物识别追踪的方式正在成为营销者的主要方向——即根据人体的各个方面对其追踪。
政府和私营企业已经开始对人的脸部、手指、视网膜甚至走路方式进行检查,以便识别他们的身份。我想展示的是,声音是如何开始成为营销者追踪、标记他们,以及向他们投放个性化信息的工作模式。智能语言行业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当时这个行业正在蓬勃发展。
南方周末:近年来,大规模人脸识别技术普及涉及的数据隐私伦理问题已有很多讨论。但少有人谈论语音数据的泄露风险问题,这是为什么?
约瑟夫·图罗:这是个好问题。我认为答案与人脸识别是一种明显的入侵有关。我们都听过这样的故事:人们——有时甚至是整个族群——是如何被摄像机以令人吃惊、有时甚至是令人震惊的方式识别出来的。但我认识的大多数人几乎都没有想过,一个人的声音不仅能识别他的身份,还能提供有关他的身体特征、疾病和(至少根据营销者的说法)情绪状态等方面的信息。
南方周末:我们的声音可以揭示我们的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又可能被怎样利用?根据你的研究,相关技术目前发展到了什么阶段?
约瑟夫·图罗:我接触过的权威研究人员和他们的著作都强调可以从一个人的声音中了解很多东西,包括他们的身份(即使随着时间推移)、身高、体重、一些可能的疾病,甚至一个女人是否在一定时间后服用过避孕药。
营销人员还试图推断人们的情绪状态。但与我交谈过的几位研究人员说,这种推断可能是最不可靠的,原因在于,情绪是有文化偏差的。一个人生理上可能是兴奋的,但在一个群体中可能表现为一种情绪,在另一个群体中则可能表现为另一种情绪。
南方周末:你花了多长时间研究、撰写这本书?你接触到了很多业内人士,这个过程艰难吗?他们的回答能否满足你的好奇心?
约瑟夫·图罗:我为这本书工作了大约三年,采访了大约25位来自智能语音和广告行业的人士,参加了各种会议,阅读行业公告和杂志。总的来说,与我交谈过的人都愿意发言,而且乐于助人。我得到了很多不同公司如何花费大量时间思考——如何尽可能多地了解他们想要销售的对象的信息,它们都和语音有关。
我采访过的一个人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后来我通过报纸上的报道证实了这一点——谷歌想在所有汽车后座上安装传感器,以了解乘客的年龄。沃尔沃拒绝了这一要求,但无论如何,谷歌现在是沃尔沃的主要语音伴侣,至少在西方是这样。
4
他们希望,如果他们不说话,
任何讨论都会消失
南方周末:你试图向公众揭示语音信息不为人知的用途。本书出版以来,有没有更棘手的风险出现?
约瑟夫·图罗:风险是双重的。一类风险与营销人员识别人的方式有关,他们会根据声音和其他特征对人进行分类。这可能并且已经在人们可以看到的广告种类、获得的折扣种类、体验产品的机会种类等方面导致了各种偏见。除了尊严受损,如果公司通过声音发现一个人患有某种疾病或处于某个特定年龄段,这个人也可能会蒙受损失,他们可能会以非常不同的方式对待这个人。
另一种截然不同的风险与我说的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有关。隐性课程是对世界如何运作的一种未申明的理解。当人们习惯于不仅将自己的人口数据和行为数据交给营销人员,还将自己的身体数据交给营销人员时,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觉得这是一种正常的行为方式。
他们甚至可能接受政府、警察和军队在这方面的行动。在美国,有人反对警方使用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因为它们可能并不准确,而且会侵入人们的生活。如果他们开始使用语音识别技术会怎么样呢?
南方周末:这本书出版后引起了哪些关注或讨论?
约瑟夫·图罗:很高兴看到这本书在美国和欧洲引起了讨论,尤其是在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中。我甚至向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就我研究结果的一些影响发表了演讲。
南方周末:智能语音行业,尤其是谷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有没有作出回应?
约瑟夫·图罗:老实说,语音行业并没有参与讨论。坦率地说,我认为他们希望,如果他们不说话,任何讨论都会消失。
南方周末:在中国,人们使用一些社交软件时,会发现收到和线下说过的话有关的推送内容。就你的了解,这是一种监听行为吗?
约瑟夫·图罗:在美国,人们也坚信他们收到的广告和短信是基于他们对语音助手说的话。就我的了解,在美国和欧盟,语音助手不会偷偷监听,然后根据听到的内容发送广告。这种说着说着就能看到相关文字的巧合还有其他原因。但人们相信它,并为此感到紧张这一事实本身就很重要,它说明了技术如何改变了人们对现实的看法。
南方周末:你对ChatGPT有何看法?它会给数据隐私带来新的风险吗?
约瑟夫·图罗:这本身就是一个大话题。当然,生成式人工智能将以多种方式应用于语音助手,它将重塑或许重振智能音箱业务。它还会强化我在《声音捕手》中讨论过的许多问题,因为商家会让语音助手根据人工智能对人们的推断来与他们交谈,这会进一步侵犯人们的隐私。
南方周末:你在最后谈到了美国、欧盟、中国的相关监管措施。你认为什么样的监管是有效的?
约瑟夫·图罗:我认为,在营销中使用生物识别数据应该是非法的,包括声音。
南方周末:您对中国读者有什么想说的吗?
约瑟夫·图罗:谢谢你问我。我确实希望中国读者能把这本书与他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思考。我邀请读过这本书的人给我发电子邮件,告诉我他们的反应。
来源:南方周末
编辑:洪韵

1536#
发表于 2023-12-3 22:38:2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潘洁

1535#
发表于 2023-12-2 16:48:0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中国新闻奖点评| 舆论监督的现实价值在于建设性

导 读


2022年9月19日起,浙江卫视《今日聚焦》陆续播出《危险的“伪翻新胎”》系列报道,该报道在中国蓝新闻APP阅读量破百万,新浪、腾讯等多家平台转载,全网点击量超千万次。

播出后,浙江宁波等地连夜展开调查,要求涉事公交公司更换一千多个不合格轮胎,台州等地也取缔拆除了二十多家作坊,查封了上万个伪劣轮胎 。
《危险的“伪翻新轮胎”》获得第33届中国新闻奖舆论监督报道二等奖。今天,传媒茶话会推出中国新闻奖系列点评第九篇,邀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特别报道部记者管昕赏析点评该报道。




专家介绍


管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特别报道部记者,其作品《神秘曹园》获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广播新闻专题一等奖,《多地清洁取暖被指“一刀切”:禁柴封灶致部分群众挨冻》获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舆论监督报道一等奖。


专家点评


舆论监督的现实价值在于建设性
察人所未察,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做推进社会进步的时代“瞭望者”,这应该是很多记者的职业追求。
多年舆论监督报道的从业经历,笔者有一深切体会:
记者最大的社会价值之一在于发现问题。但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记者,追求不止于发现,而是要用新闻的力量,推动问题的解决和现实的改变。舆论监督报道就被赋予这样的“魅力”,不过,只有舆论监督具备建设性,才有改变当下社会的现实价值。
今年浙江卫视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作品《危险的“伪翻新胎”》,就是这样一组不止于发现并努力推动问题解决的建设性舆论监督报道。
这组5集系列报道播发于2022年9月,从曝光乱象提出问题,到揭露行业监管缺位分析原因,再到报道各地查处情况促进问题解决,整组报道主题内容层层递进,由表及里,暗访的现场画面也较为生动。
细看这组报道不难发现,记者在暗访调查时下了不少功夫。
据了解,记者历时一年走访浙江多地,暗访了多家工厂和小作坊,对翻新胎的整个产业链进行了深入调查。而最早选题线索的发现,是记者路过一修理厂和师傅闲聊偶然得知的,让人惊讶的是,很多危险的“伪翻新胎”被用于货车和公交车等营运车辆,危及公共交通安全。
报道播出后,新闻单位和相关部门实现了良性互动:地方执法部门取缔拆除了小作坊,浙江省检察院着手提起公益诉讼;这组报道也被凝练为全国两会建议,呼吁尽快出台翻新轮胎的国家强制标准至此,这组舆论监督报道发挥了其最大的积极价值。
如果一篇舆论监督报道,公共传播价值不大或者眼下提出来一时解决不了,反而给问题的解决增加了对立情绪和矛盾,还值得公开报道出来吗?
笔者的答案是否定的。
时、度、效,是主流媒体在开展舆论监督时需反复研判的三个重要维度。放眼当下公共舆论场,要让舆论监督报道更具建设性,笔者有以下三点思考。
一、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不能“失焦”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应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国家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以及那些尚未引起重视隐藏在角落里的社会问题。
中央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具有风向标的意义。因此,中央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报道一定是要反映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不足,反映国家政策在执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个问题是中央关注的,也是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们反映的问题一定是带有某种普遍性的、可推动解决的,而不是单纯地抛出问题,对解决老百姓的实际诉求起不到积极作用。
当下部分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存在弱化的趋势,有的为了网络流量跟风炒作没有营养的热点,有的对当地群众面临的难题不闻不问,既不通过内部渠道反映也不敢于公开揭露,当然原因是复杂的,但长此以往导致的不良后果应引起重视。二、探索地方媒体建设性舆论监督报道的存在样态今年的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共有16篇舆论监督报道,其中8件作品都来自地方媒体,甚至有地市级新闻单位的舆论监督作品获奖。在地方媒体开展舆论监督报道乏力的当下,与以往相比,更多地方媒体获得舆论监督奖项具有积极的导向意义。
目前地方媒体开展舆论监督有力的案例日渐多了起来,如北京卫视的《向前一步》、浙江卫视的《今日聚焦》、山东卫视的《问政山东》等。在省级党委的支持和领导下,新闻监督和职能部门实现了良性互动,真问题得以发现,整改也立竿见影。
好的经验应得到更好的总结,更多地方媒体应探索适合当地的舆论监督样态和存在方式。
健康的公共舆论场,新闻监督应是全面覆盖而且立体的。各级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一般都有其服务半径,如果中央媒体监督的多是一些大事,省级和市级媒体可多关注一些群众身边的小事,把矛盾化解在基层,防止问题扩大化。虽然中央和地方媒体的角色定位不同,但主线都应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目标是促进工作,解决问题。
三、对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给予更多信任和支持很多同行都有这样的观察,当下高质量的舆论监督报道供给不足,专业从事舆论监督报道的记者队伍呈萎缩之势,反而让自媒体爆料有了市场,加之很多网友缺乏媒介素养,往往对自媒体爆料深信不疑,这对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提出了新挑战。
自媒体爆料往往追求的是流量,标题党、带节奏等问题也很常见,主流媒体的新闻从业者对选题的把握、事实的求证,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也是更有社会责任感的。所以,当下,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报道非常必要,这也需要一支高质量的专业从事舆论监督的队伍。
现在中国新闻奖的评奖,舆论监督报道单设奖项,这对从事舆论监督报道的一线记者是很大的鼓舞。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领导干部对舆论监督报道的认知很片面,遇到所谓的负面稿件,只是想怎么能捂得住,千方百计来说情,甚至对记者进行打压。
希望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建立制度,谁打招呼要留痕,起码要释放这样的信号,让到处说情甚至诬告记者的人有所忌惮。
总之,要构建健康的公共舆论场生态,少不了舆论监督的助力。要让更多优质的舆论监督报道成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法宝”。

记者手记

《危险的“伪翻新胎”》记者手记——浙江广电集团融媒体新闻中心 夏明瑞 孟文林
伪劣翻新轮胎调查是一个冷门的选题,同时也是一个爆炸性的选题。它关乎每个人的道路安全。记者历时一年,暗访二十余家小工厂,揭露出翻新轮胎背后的黑色产业链,曝光了一个潜藏在老百姓身边的“定时炸弹”。
潜心钻研做行家
为了做好翻新轮胎乱象调查,记者做了大量的准备。在选题确立之初,从网上搜集出近百页关于翻新轮胎的介绍和行业政策,进行研读。还专程赶赴北京向行业专家进行学习请教。后来记者还到正规企业下车间,学习翻新轮胎制造的相关技术规范。这为报道的专业性,权威性打下了基础。实际上国家鼓励对符合条件的旧轮胎翻新进行循环利用,以提高橡胶资源利用率,但轮胎翻新是建立在严苛的技术规范和先进的生产设备之上。乱象之下,伪劣翻新胎上路的数量难以估量,风险隐患令人担忧。
深入调查挖乱象
记者乔装打扮潜入多家轮胎翻新厂调查,发现利用本应报废的二手轮胎合成翻新胎,已经成为行业的公开秘密。这些小工厂、小作坊完全依靠人力、手工来生产,制造过程极其粗放原始。因为成本低廉,利润丰厚,这类“伪翻新胎”在市面上很“畅销”,被广泛安装在渣土车、槽罐车、集装箱卡车上。由于技术粗糙,这样的轮胎行驶中极易爆胎,造成车毁人亡的重大事故。
随着调查深入,记者发现一些地方的公交车辆竟然也在广泛使用此类轮胎。记者蹲点发现宁波两家运营公司给大批公交车安装伪劣翻新胎上路。随后一路顺藤摸瓜找到经销商,追踪至源头生产工厂,曝光了这一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经当地执法部门核查,两家涉事公交公司共有358辆公交车使用了不合格的翻新轮胎,查出问题轮胎1260个。问题之严重,令人后怕。
抓住症结促进步
本组报道并没有流于展示现象,而是更深入地分析乱象的症结所在。记者深入正规企业调研,查阅大量的政策文件,听取行业专家意见。梳理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翻新轮胎缺失国家强制性标准,缺乏行业准入门槛,造成各种主体涌入该行业逐利。在报道中对此进行深入剖析,并呼吁相关部门尽早出台强制标准,抓住问题的根源进行点题。
同时,该报道还引起浙江省人民检察院的关注,并就新闻曝光的问题提起公益诉讼。这一案例被评为“最高人民检察院安全生产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为了扩大监督效应,报道播出后记者还联系全国政协委员将报道所反映的问题提炼为两会建议,呼吁翻新轮胎国家强制标准尽快出台,从制度层面促进问题的解决。
心得:
新闻曝光强于车辆爆胎,看报道出冷汗胜过车毁人亡流鲜血,媒体监督是成本最低的监督。如今从事新闻调查的记者越来越少,调查报道也面临着诸多的阻力。但不可否认的是新闻调查、舆论监督仍旧是维持一个社会健康运转的重要免疫手段,调查记者仍要扬鞭自奋及时总结经验、提升本领,发挥媒体监督职责,用新闻推动社会进步。


来源:传媒茶话会(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ycshivzcVz0KB1v4T-ql3A
编辑:潘洁

1534#
发表于 2023-11-30 14:55:3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抖音新规禁止“大小号”不当引流获利,封禁多个百万粉矩阵号

为保护用户权益,针对黑灰产团伙试图以多账号(“大小号”)形式,有组织地发布大量低质、同质甚至违法违规内容且互相引流,不当获利的行为,近日,抖音官方账号发布了抖音打击矩阵号不当获利行为的最新规则(下文简称《新规》)。
《新规》明确,平台将严格打击有组织地批量发布低质同质甚至违法违规内容的矩阵号;或者自身发布内容未违规,但通过其他违规账号(小号)引流不当获利的账号(大号)。据悉,抖音已按照《新规》要求严格处置多个百万粉丝以上的账号或矩阵号,清退违规MCN机构,并配合公安机关打击犯罪团伙,抓获157名犯罪嫌疑人。
严惩不当获利“大号”
抖音安全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黑灰产组织近期开始以多个“小号”重复低质投稿、刷粉刷赞、高频关注点赞等方式诱导用户关注,随后将后者引流至矩阵号内“大号”使其迅速涨粉,最终“大号”通过各种变现行为不当获利。即使“小号”因违规被处罚,黑灰产组织也会注册新号继续违规运营,持续向“合规”且“未受处罚”的大号引流。
《新规》表示,上述内容和行为,一方面使广大用户不断面临违规或低质内容,甚至遭遇诈骗风险;另一方面,易对创作者产生不良引导,挤压原创、优质内容空间。
此次发布的《新规》明确,对于上述不当获利的矩阵号,一经查实,抖音会对涉及的全部账号(大小号),统一严格处置。其中,平台将根据其具体违规情节处理“小号”;针对“大号”,则将按照“不当获利”的新规则处罚。具体处置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取消其投稿和营利权限、抹除粉丝、封禁账号、清退违规账号所属MCN机构等。情节严重者,抖音将上报公安机关,全力协查打击。
封禁多个违规百万粉账号及矩阵号
《新规》试运行期间,抖音启动了专项巡查,并公布了一批打击案例。




其中,有团伙性矩阵号利用多个“小号”发布同质化低俗内容,不当引发关注,再通过昵称、签名等形式向“大号”“徐**1”引流。前者被平台封禁后,黑灰产团伙又试图注册多个新号,继续违规,团伙整体粉丝数超过70万。
此外,有团伙性无医疗资质矩阵号,通过多个“小号”发布寻医问诊内容,引导用户关注“大号”,最终,由“大号”违规诱导用户至线下就医问诊。经查,该团伙矩阵号数量超过30个;还有某地一月子中心批量注册超过40个账号,“大号”发布视频后,其余“小号”集中在其视频评论区发布虚假“好评”,诱导用户关注“大号”,并最终由其引流用户至线下月子中心消费。
根据《新规》,抖音已对包括上述违规账号在内,多个粉丝数超百万的矩阵号(“大小号”)统一实施粉丝抹除、取消营利权限和无限期封禁等处置;对相关MCN机构予以清退;同时,平台还将相关线索上报公安机关,协助打击数个违法犯罪团伙,抓获157名犯罪嫌疑人。
据悉,《新规》将于2023年12月1日起正式生效。“抖音将持续打击‘大小号’不当获利等各类黑灰产账号和行为”,上述平台安全中心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以此服务大家产生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

来源:澎湃新闻
链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481952
编辑:潘洁


1533#
发表于 2023-11-26 21:37:1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锻炼与学术:三十岁的方汉奇是这样运动的
(注:对自己的义务)

8月8日是全民健身日,而暑假也过了大半,学者们好好伸展劳累的身体,加强锻炼,保持健康!

这是六十多年前中国新闻史学会创始会长、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方汉奇先生30岁时的记录:《半年来坚持锻炼的显著效果》,刊登于《北京大学校刊》第43期(1955年5月31日)。

半年来坚持锻炼的显著效果
中文系新闻学专业讲师 方汉奇
年轻时的方汉奇

我是一个三十岁的人,将近有二十年没有运动了。我的健康情况在参加锻炼前是不好的,经常伤风感冒,同时还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症,每晚因为宿舍中的极其轻微声音的干扰而辗转反侧。不能成眠,晚上休息不好,白天就不免精神恍惚、昏昏欲睡,注意力也不集中,工作效率很低。

去年暑假以后,我开始了经常的锻炼。在初锻炼时,和其它从来不运动的人在开始运动时一样,我也碰到了很多困难。单杠的“引体向上”拼出全身力气只能来一次,双杠的“双臂屈伸”是只能“屈”而不能“伸”,结果连一次也来不了。跑步还不到一个圈(四百米)就筋疲力尽、气喘如牛。坚持了一个月后,成绩才逐渐提高,体力也逐渐加强,运动量也随着逐步增加。
方汉奇参加中国新闻史学会2019年京津冀常务理事会议

到目前为止,我的各项运动成绩都已经达到或接近本校劳卫制锻炼优秀1级的标准,即“引体向上”八次,双杠“双臂屈伸”十二次,长跑“三千米”(七圈半)十四分;一个月以前,我还以较慢的速度顺利地完成了一次一万米(二十五圈)的长跑。这样大的运动量和锻炼成绩,在半年前是很难想象的。锻炼的显著效果是神经衰弱的现象(包括失眠在内)都已基本上消失,晚上睡得好,白天精神振作,注意力集中,工作效率也很高,同时饭量也日渐增加,原来非常露骨的臂肌和胸肌也逐渐的丰富起来,伤风感冒和季节性的咳嗽也没有了。已有的成绩和效果鼓舞和坚定了我继续加强锻炼的信心和决心,我正在拟定计划争取在半年内使自己的各项锻炼成绩都能达到“优秀”的标准。

半年多锻炼的结果,是我从一个体弱多病的人变成一个身体健康、精神愉快、头脑清晰的人。这是什么原因呢?
北京大学未名湖博雅塔

首先,我在半年的锻炼过程中,严格地遵守了坚持不懈每天必须锻炼的原则。开始锻炼时,兴致很高,还容易坚持,日子一长就容易疲倦,于是“工作太忙”、“会议太多”、“天气太冷”以及“场地太滑”等都可作为原谅自己的借口,使锻炼中断。半年来我不断地和各种借口作斗争,把锻炼时间排入作息计划,保证每天有半小时至一小时的运动,不论风多猛、雪多大、气候多冷,一到锻炼时间,就立即放下工作到操场去。如果工作任务很迫切,或者会议时间太长,占用了锻炼时间,也一定另外找个时间设法补足。冒着严寒和大雪在操场上顶风跑步的确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但是这样跑了几次以后,很自然的便增加了一个人的耐寒能力,更重要的是锻炼了一个人的意志。

其次,我在锻炼中注意到了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在锻炼的时候,我总是按照体力所能及的程度进行适当的运动,并且非常注意剧烈运动前后的“准备动作”和“整理动作”,以及各项运动之间的“间息”,不过于兴奋,不过高地估计自己的体力。这样就使我在每次锻炼之后仍有足够的精力来进行其它的工作;同时,也不致因肌肉过度疲劳而影响了第二天的正常锻炼。

列宁关于注意身体锻炼的指示和毛主席的“三好”号召鼓舞着我长期地坚持锻炼。巴甫洛夫八十六岁的时候还能够滑雪和骑自行车,作六十公里的旅行。著名的女医生科学院院士勒栢辛斯卡娅,今年已八十五岁,但仍坚持每天的体操运动,并且能够手里拿着一个手榴弹在水里游五十公尺,带到终点是一点儿也不湿。长期的体育锻炼使她能够始终的充满着精力和乐观情绪,担负起重大的科学工作和社会工作。这些范例也鼓舞着我必须坚持锻炼,搞好身体,以便使自己能够顺利地完成祖国所交付给我的工作。
北京大学校刊1955年第52期

(原载于《北京大学校刊》第43期1955年5月31日)来源:中国新闻史学会(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FWcLsIkHqlCyvYLug1ut6w
编辑:郑程程


1532#
发表于 2023-11-17 22:52:08 | 只看该作者
安妮·博耶辞去了《纽约时报》杂志诗歌编辑的职务,对限制言论自由表达不满。
编辑:程博

1531#
发表于 2023-11-16 23:11:39 | 只看该作者
为普京出书立传又拍片 德知名记者被曝收受俄寡头60万欧元
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德国记者“普京学专家”塞佩尔资料图片
作者:弗林
德国媒体人塞佩尔(Hubert Seipel)是一位屡获殊荣的记者、纪录片制片人和作家。文件显示,这些酬金是为了支持他撰写两本书的工作,这两本书描绘了普京的崛起之路,并提供了许多人认为是同情性宣传描述。
北德广播公司(NDR)表示,在周二晚间针对其前明星媒体人的揭露曝光后,该公司正在考虑对纪录片《我,普京——肖像》的制作人塞佩尔采取法律行动。
汉堡的霍夫曼-坎佩出版社(Hoffmann & Campe)周三表示,在对塞佩尔的行为进行调查之前,该出版社将收回他撰写的两本普京传记的所有印本。
这一丑闻在德国再次引发了一场关于该国对俄罗斯根深蒂固的同情的辩论,这种同情多年来一直左右着政府的政策,去年普京全面入侵乌克兰的举动极大地动摇了这种导向。
北德广播公司在声明中说,塞佩尔承认,他在2014年和2018年2次从受制裁的俄罗斯寡头莫尔达索夫(Alexei Mordashov)那里收受了价值 60万欧元的款项。塞佩尔声称这是一项“赞助”安排。
《明镜》周刊杂志和德国电视二台(ZDF)播放的纪录片首次报道了这笔资金的存在。这些款项没有公开披露,也没有向经常委托塞佩尔担任纪录片制片人和俄罗斯事务专家的北德广播公司披露。
北德广播公司负责人克努特(Joachim Knuth)说:“我们怀疑我们以及我们的观众被故意误导了。我们正在调查此事,并考虑采取法律行动。我们将彻底检查有关塞佩尔为北德广播公司拍摄的影片的委托和制作程序”。该广播公司表示,已聘请《明镜》杂志前主编克鲁斯曼(Steffen Klusmann)监督调查工作。
莫尔达索夫是一位身价超过200亿欧元的钢铁和工业巨头,被估认是俄罗斯第二富豪。他也是欧盟为应对俄罗斯去年全面入侵乌克兰而首批制裁的少数几个人之一。莫尔达索夫与普京关系密切。
一个调查记者团队获得了将莫尔达索夫控制的一家空壳公司与塞佩尔联系起来的文件,这些文件是从塞浦路斯泄露的360万份文件的一部分。塞浦路斯是一个长期受到俄罗斯精英青睐的离岸金融中心。
塞佩尔自称与普京会面超过100次,是德国关于如何应对俄罗斯的公开辩论中最突出的声音之一,并且在克里姆林宫与西方关系恶化时经常主张缓和与克宫的关系。
塞佩尔曾多次获得德国国家性新闻奖项,其中包括两项相当于艾美奖的德国电视奖,二十多年来他一直在制作有关俄罗斯的纪录片和电影,直到最近还被德国公共广播联盟(ARD)宣传为“终极普京专家”。
现年73岁的塞佩尔还曾因2014年对斯诺登的采访而备受赞誉,那是一次全球独家采访,也是这位美国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情报泄露事件的前国防承包商首次接受采访。
来源:RFI
链接:https://www.rfi.fr/cn/%E6%AC%A7%E6%B4%B2/20231115-%E4%B8%BA%E6%99%AE%E4%BA%AC%E5%87%BA%E4%B9%A6%E7%AB%8B%E4%BC%A0%E5%8F%88%E6%8B%8D%E7%89%87%EF%BC%8C%E5%BE%B7%E7%9F%A5%E5%90%8D%E8%AE%B0%E8%80%85%E8%A2%AB%E6%9B%9D%E6%94%B6%E5%8F%97%E4%BF%84%E5%AF%A1%E5%A4%B460%E4%B8%87%E6%AC%A7%E5%85%83
编辑:程博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