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写作案例库

[复制链接]
131#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22:13:4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尹鸿有时候新闻写作主要参考第三条 //@康文盲: 主要参考第六条//@清华史安斌: 这些忠告主要针对英文新闻写作,也值得中文新闻写作时参考//@韦路: //@郭小平-hust: 今天新闻专业的学生在这样做吗'?
@甘利转:【英国著名记者,写下《一九八四》的奥威尔对新闻人的忠告】1永远不用书刊中频繁使用的明喻、暗喻及其他比喻。2能用短句的地方,绝不用长句。3凡能删的词一律删掉。4能用主动句,绝不用被动句。5凡能用日常用语表达的,绝不用外语、术语或行话。6一旦发现自己纯属胡说八道,便可不遵受上述任何一条轉發(56)
|
評論(8)
3月21日09:15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
收藏|
評論
11分鐘前
來自iPad客户端
132#
 楼主| 发表于 2012-4-6 13:03:4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为什么不换算成人民币?

台湾政要财产申报:马英九夫妇财产过亿

2012-04-05 14:54:00 来源: 东南网(福州) 有23058人参与

核心提示:4月5日,台湾“监察院”公布最新财产申报资料,马英九夫妇名下的动产与不动产总额破亿,存款高达7372万6759元(新台币),相较于上次申报,马英九夫妇的存款一年增加310多万元。

东南网4月5日讯 据台湾媒体报道,“监察院”5日公布最新财产申报资料,马英九夫妇名下的动产与不动产总额破亿,在存款的部分,高达7372万6759元(新台币,下同),相较于上次申报,马英九夫妇的存款一年增加310多万元。

“监察院”今日出版第35期“廉政专刊”,在不动产的部分,马英九与妻子周美青名下持有土地5笔、建物4笔,地点分别在台北市文山区兴安段、台北市大安区龙泉段、新北市新店区中正段。


在动产的部分,马英九夫妇因现金未达申报标准,在现金栏的部分空白;存款则高达7372万6759元,分别存在中华邮政、台湾银行、台北富邦商银、兆丰国际商银、美林公司纽约分行、美国商业银行,但相较于上次申报,存款金额增加310万701元。

在有价证券的部分,以每单位10元计算,未信托的部分达24万2286元,信托的部分为71万6640元。

在汽车的部分,马英九夫妇上期申报时,名下仍有一辆裕隆Nissan T302488cc的轿车,但此次申报已不见车子的踪影。

另外,上期申报时,马英九一家4口共有7个终身寿险,寿险保费1年缴交37万0428元。不过,此次申报只列要保人,未列被保险人,也不再注明缴费金额。
http://news.163.com/12/0405/14/7UB8V6ER00014AEE.html

网易北京市网友 ip:123.113.*.* 2012-04-06 09:59:04 发表
1元“新台币”=0.21人民币,1亿新台币=2100万人民币。顶[504]
133#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01:46:5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罗杰 @陶城报 //@张志安:【人情味、意境、气氛、激情、讽刺及幽默】这些特稿要素的高低排序,有启发。

@媒介评弹【迄今最让人佩服的阐释:美联社的特稿观】特稿中,事件的时间性是第二位的,按新闻价值大小排列先后顺序的手法被人情味、意境、气氛、激情、讽刺及幽默所替代。特稿旨在使读者得到欢快和娱乐,同时也提供信息;有时,在某种意义上,也使娱乐代替信息。AP特稿部因此获赠外号“诗坛”。@林天宏

轉發(92) | 評論(17)4月6日06:47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 收藏| 評論18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134#
 楼主| 发表于 2012-4-12 13:26:0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魏神马是个记者。【新浪】:我国两名在美留学生遭枪击身亡 【环球】:2名中国留学生在美遭枪击身亡 【新华网】:两名中国留学生在洛杉矶被枪杀 【人民网】:两中国留学生在洛杉矶被枪杀 。媒体有没有良心和道德是一目了然的事。
[url=http://weibo.com/u/1900078621]魏神马是个记者ZZ 媒体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报道:【网易】:两名中国留学生在洛杉矶被枪杀死于宝马车内 【腾讯】:两名中国留学生在洛杉矶被枪杀死于宝马车内 【搜狐】:两名中国留学生在洛杉矶被枪杀于宝马车内 【凤凰】:两名中国留学生在洛杉矶一辆宝马车内被枪杀
135#
 楼主| 发表于 2012-4-12 23:18:4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明金维缺解放思想,缺打破常规,缺勇于担责,窃以为 //@吴黎明-驻欧六年:赞一个!俺公社从不缺才女、才子,缺啥呢,大家想想? //@四海一家国际纵队: //@明金维: 好 //@挪威李国荣: //@韩松:佩服,这样的文章应该评为精品。

@新国际【直击:两名中国留学生洛杉矶被枪杀】这个晚上,洛杉矶下了一场大雨,一直持续到清晨。两个还未满24岁的年轻生命,在雨中飘逝。(新华社记者柳丝 @四-四 报道)

轉發(130) | 評論(29)今天16:26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1)| 收藏| 評論(1)13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136#
 楼主| 发表于 2012-4-19 20:39:4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高二学生升旗时换稿抨击教育制度 演讲稿曝光
2012年04月19日13:07  时代周报 微博
  高二男生换稿演讲 炮轰教育制度

  本报记者 韩玮 发自江苏启东

  4月15日,16岁的毛毛琢磨着如何“圆谎”。她旷了半天课,被老师逮个正着。“那天睡过头了,起来时看到天很蓝,阳光很好,特别想一直呆着,什么也不做。”这个“荒谬”的理由,她觉得,老师听不懂。

  毛毛的朋友小盛很“乖”。她从不旷课,每天6点起床、洗漱、吃早点。有一次,她按时坐在空空的餐桌前大喊,妈,早饭呢?“宝贝,今天是周末,不上课。”小盛“嗯”了一声,一头扎回被窝,但怎么也睡不着,只能傻愣愣地盯着天花板。

  毛毛和小盛都就读于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上高二。对这两个孩子来说,他们就像机器一样,每天重复同样的生活—早上6点半到校,晚上9点半回家,两周才放假一天,那天还得上晚自习。

  4月9日,当同年级的高二(十八)班文科班同学江成博,站在五星红旗下慷慨陈词:“……我们是人,不是机器,就算是机器也不是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的机器……”毛毛、小盛,还有3000多名同学一起鼓掌。“除了使劲鼓掌,还有什么更能表示赞同?”

  演讲刚开始时,江成博的声音有些颤抖,因为他拿的不是老师“审核”后的讲稿,而是自己撰写的“檄文”。但说着说着,他放开了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对现行教育模式进行批判,并呼吁同学们为自己的理想而读书,为自己的人生而奋斗。

  这番时长5分钟的“出格”演讲掀起了一场风波。当社会舆论因此展开教育体制大讨论时,毛毛、小盛这群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执拗”地支持着江同学:“他不是为了出风头,当他站在国旗下的时候,为的是去改变,不管有多困难。”

  90后的反击

  4月15日,毛毛、小盛约了几个“挺江”的同学和时代周报记者见面。与学校禁止学生接受采访的态度不同,他们认为,正因媒体的介入和舆论的关注,江同学才得以避免严厉的惩处,例如,劝退。

  据称,4月9日,升旗仪式结束后,江成博没有参加第四节课便回家了,离开时带走了书包。此前,一从国旗讲台下来,他就挨了一顿批评,父亲也被叫到学校。当天中午,百度“汇中吧”最先出现一张讨论帖,标题称,对于今天的国旗下讲话,你们有什么想说的么?该帖迅速被围观、热议,直至深夜被“吧主”删除。

  在与时代周报记者言谈间,几个孩子每人都拿着一部手机,不时回复短信、微信、QQ信息等。当初,江成博被停课的消息,就是通过他所在学校的同学们手中的手机,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向外传播。

  10日下午,汇龙中学校方进行约10分钟的全校广播训导。在小盛看来,发言者明显“很生气”,用词“偏激”。让她印象尤为深刻的是,这位老师称,江成博的行为严重错误,他居心叵测,骗取老师信任,谋取了此次演讲机会。

  而这位老师显然研究过“汇中贴吧”上的讨论,“他说,你们要明辨是非,知道什么事情该说,什么事情不该说,按照学校目前的模式,你们获得知识,考取理想的大学,今后能够更好地生活,而学校也能因此获得更高的升学率,这是一种双赢。”毛毛回忆。

  但用小盛的话说,这段分析“犯了众怒”。“江同学的演讲中,最能引发共鸣的就是这一点,我们不是学校提高升学率的工具。”据称,汇龙中学非常重视升学率。每学期开学典礼及例行会议,“升学率”必定会被提及。

  “领导经常说,今年,我们汇龙中学的升学率达到多少,语文平均分多少,数学平均分多少,……超过启东中学多少,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一个坐在毛毛身边的男生,惟妙惟肖地模仿起领导讲话的样子。

  这些单纯而敏感的孩子告诉时代周报记者,10日当天,学校的表态非常“严厉”,与11日《扬子晚报》报道中校方所展示的“宽容”“大度”相去甚远。该报道中,汇龙中学副校长徐辉表示,江成博同学在不适当的场合言论不当,用词过激,学校对其行为进行批评教育,但不会对其进行处分。

  事发后,江成博便被停课,我们的任课老师也认为,后果会很严重,但受到媒体关注后,校方迫于压力改变了态度。”毛毛的观点,被不少“挺江派”学生认同。

  而4月11日,当校方对全校表示,希望学生不要就江成博事件接受媒体采访时,一种逆反情绪开始蔓延,“为什么不能接受采访?”

  而这样一种言论控制尤其针对事件主角江成博。12日中午,东方卫视在校门外采访放学的学生,围观的同学发现,江成博就从前来采访的记者身旁经过,他悄悄示意,叫大家不要出声,然后带着微笑走入人群。

  4月16日,时代周报记者在汇龙中学见到了校长严锦石。严锦石婉拒了采访,他说:“事情已经慢慢平息了,后面的工作我们肯定会进行,给我们一段时间。”

  江成博其人

  当江成博的言行被热议,很多人不免好奇,这是一个怎样的男生?

  “他是毒舌,能把一个厚脸皮的女生骂哭,而且不带一个脏字。”小元是江成博的好友,边开玩笑边打了个比方,“就和《失恋三十三天里》的‘王小贱’一样。”

  江成博“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口才,也曾获得嘉奖。去年国庆,在汇龙中学“迎国庆忆红色经典”诗文朗诵比赛中,江成博获得一等奖,全校仅两个名额。

  论成绩,江成博虽不是数一数二,但在50多人中也能排名十几。他热心于校园活动,很早便加入学生会播音部。通常,国旗下讲话的文稿由文学部完成,演讲则由播音部负责,但只有优秀的播音员才具有播报资格。

  “他做了这样的演讲,我不觉得奇怪,当时还蛮佩服的,但这种感觉很快就消失了。”小元认为,江成博的性格中有易冲动的一面,有时会“脑袋发热”。

  高一时,由于汇龙中学曾连续四周没有放假,江成博给启东市教育局打了很多次电话,反映问题,但无人理睬。接着,他自制了一张签名表,让各班班长签名上书,但最终没有成功。

  早在3月底,江成博便已得知自己将在国旗下发言。据称,他的稿子是在4月8日晚自习时写的,花了两节课不到的时间,而之前,他慎重考虑了一周。成稿后,他还征求了几位“死党”的意见,问询内容是否符合他们的想法。他还曾向同学透露,已考虑过可能招致的影响,以及学校可能作出的处罚,做好了承受结果的准备。

  次日升旗仪式,进场时,他将自己的讲稿放在校服上衣左边口袋,手里拿着老师“审核”过的文稿,题为《架起理想的风帆》。等到预备时,他迅速抽出自己的稿子,压在另一份的下面。开始演讲前,他又更换了两张纸的上下顺序。毛毛回忆,江成博的发言,不少内容引自“90后”作家钟道然所写的《我不原谅》一书。此书对当下教育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批评与反思,江同学对其中的言论很有感触。

  据称,江成博阅读此书是受一位老师推荐。这名老师思想开明、学识广博,很受学生欢迎。“他不是文科老师,却常常讲鲁迅,讲哲学上的矛盾辩证原理,讲中东的宗教问题,而且会适时停止,让同学自己思考。”在毛毛看来,江同学早已受其熏陶。

  在《我不原谅》的引言部分,作者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人就一条命,几十年,你就拿着一条命换了一堆痛苦的学习,无趣的工作,挣了点儿钱就美滋滋的,然后猥琐地死去,和这世上无数人一样,这种生命有什么意义?一个人总要有个梦想,有个比“和其他人一样活着”更高尚点儿的梦想。

  网络上最早出现并被疯转的“江成博讲稿”系网友杜撰,《扬子晚报》披露的版本亦有失实之处,而真正的发言内容,其中心论点便呼应了《我不原谅》一书中的观点—我并非排斥学习,而是希望大家可以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学习,学习自己想学的知识。

  有趣的是,事后,几位语文老师曾从技术层面分析这篇讲稿,“开头太长,行文突然转折,论述不够,结尾又太短”。稿子由于“处理不到位”,增加被误读的可能性。

  “县中模式”违背学生天性?

  不管是更换讲稿,还是签名上书,江成博“不能原谅”的是汇中的教育模式。而看上去文弱的毛毛,也有着类似的想法,“之前,我若有机会,也会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看法。我们是接受教育的当事人,为什么不能有话语权?”

  目前,和江苏省很多高中一样,汇龙中学主张“高强度”学习—早上6点30分到校晨读,中午11点20分放学,12点返校,直至21点半晚自习结束。除去午饭和晚饭,他们每天待在学校的时间接近14小时,上午、下午、晚上分别都有4节课。

  与此同时,在启东市,高中普遍“两周放假一次”,启东中学是一次两天,而更为严格的汇中,一次仅一天。高二在读的小盛说,目前,高中三年的课程已全部教完,“离高考还有400多天,我们却已开始复习。”而所谓的“复习”,就是题海战术。

  启东市一位教育界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启东市的县中,农村孩子很多,大多寄宿在校或借住学校附近,若每周放假,学生回家“比较麻烦”,故而作了一些调整。而“不放假”的那个周末,原则上,是让学生自习。

  据称,汇中对上述两天学生是否应到校,并没有强制性规定,“但若学生未到,老师必会一个电话打到家里,讯问情况”。“很多时候,这两天也是按部就班地上课,谁敢不去?”小盛解释。

  10多年前,汇龙中学便从市区搬入市郊,校区目前占地248亩,建筑面积10万余平方米。据时代周报记者实地走访,校园大气、漂亮,但四周“人气不旺”,大多数经济形态都只为“教育”服务。“在这里,除了学习,我们没有生活。”毛毛说。学习生活非常充实,精神生活极度匮乏。小盛甚至发觉,最近,不少朋友陆续爱上了恐怖片,“越刺激的越好”。

  汇中的问题已被讨论多年,学界认为是一种“县中模式”,一种主要在县级中学实行,以大量时间投入为表象,促使教师和学生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全力以赴,通过研究高考、应对高考、以获得高考佳绩为唯一目标的教育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至今在江苏省乃至全国的众多高中沿用。

  “提高升学率,这是需要的,但不能往死里求。教育应该春风化雨,激发学生的内力,只要他们感兴趣,加班也不会觉得累。”江苏省启东中学校长王生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表示,“若给学生施加适当的压力,他们是容易接受的,但若是过分地教育,把孩子变成机器,剥夺他们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那么,学生必然要反抗。”

  不少汇中的高中生已为“县中模式”开出了药方。有人认为,改革应大刀阔斧地从高中开始,实行专业分类,加大高考中专业课考分的占比,并且,多进行几次“高考”,按照一定比例折算最后的总分。

  也有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整个社会都需要改变思路,如果蓝领技工能和大学教授一样获得社会尊重,那么,高考的竞争就不会如此激烈。

  很难想象,这些言语竟出自十六七岁的少年之口。与时代周报记者告别前,毛毛等人还说出了自己的理想,有的想做翻译,有的想学心理学课程,还有一人特别坦然,“我没有远大的理想,只想自食其力,找一份工作,可以是技术类,可以做小职员,开心就好”。(文中学生名字均为化名)

  江成博:做最好的自己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做最好的自己。

  首先我想说一段材料:在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像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真是让人难以想象,竟然有4个国家的创造力比我们还差!看来我们的想像力的确匮乏,然而这就是我们接受16年教育的结果。

  我再想请问各位同学,你们是否有自己的理想,而不是我们父母的,或者说我们大家坐在教室里承受着变味的教育带给我们的痛苦为的是什么?仅仅为了考一个好大学?为了一纸文凭?再然后呢?为了一个好工作?为了有好多好多钱?难道这些就是我们用整个青春作为交易所换来的?这不是生活,这仅仅只是生存。然而可悲的是,我们之中有多少人即使付出了整个青春,也换不来这些庸俗的东西。

  这就是我们的悲哀,因为没有理想,别人这样,我们也就这样,因为没有理想,我们沉默,我们屈服,我们麻木。

  同学们,我想我们可以醒来了,问问你自己,你喜欢什么,你想从事什么,而不是父母让我们喜欢什么,父母让我们从事什么。

  同学们,我并非排斥学习,而是希望我们大家可以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学习,学习自己想学的知识,我们是人,不是机器,就算是机器,也不是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的机器。这是一个多么简单的道理,然而有多少人不明白这个。

  同学们,不要再去倾听枯燥乏味的说教,也别试图去补救无望的过失,别在愚昧庸俗的事上浪费生命,那些是我们这个时代病态的目标和虚假的理想,去过你美妙的生活吧,去做最好的自己!

  我鼓起了勇气,私自改变了原来要说的内容,希望大家能有所思考。

  谢谢,我的讲话完了。

http://news.sina.com.cn/s/2012-04-19/130724297690.shtml
137#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10:40:4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南宁一名女生K歌时疑因话筒漏电触电身亡
2012-05-08 03:16:49 来源: 大河网(郑州) 有3898人参与
核心提示:南宁一名女生在K歌时,疑因话筒漏电触电身亡。记者调查称,KTV市场普遍使用电压为220伏的有线话筒,四川、厦门、海南等地都曾发生过顾客在KTV唱歌时,被有线话筒电击身亡的事件。业内人士透露,有线话筒确实存在漏电风险,人若触及,足以丧命。


顾客K歌时被电身亡事件曾有发生
握在手里的话筒发麻,话筒线上缠有胶布,您去KTV唱歌时,可有类似感觉?昨日,有微博爆料,南宁市一女生K歌时,疑因话筒漏电中电身亡。
记者调查发现,郑州KTV市场普遍使用的多为有线话筒,电压为220伏。业内人士透露,有线话筒确存漏电风险,人若触及,足以丧命。正常情况下,KTV每天都会对包房内的音响、地脚线进行检查,防止出现意外。
【微博】
KTV的麦克风电死了人
四川、厦门、海南等地,都曾发生过顾客在KTV唱歌时被有线话筒电击身亡的事件。
“刚才听师弟说,昨晚和同学去K歌,因为话筒漏电,导致一女生当场触电没了心跳。KTV为了不影响生意,坚持不关总电闸,致使该女生被持续触电10多分钟。抢救到半夜,无效,宣布死亡……”昨日,网友“@杜鹃大花花”发出这条微博后,消息立即被迅速扩散,转发数万次。不少网友惊疑:“什么话筒会漏电?话筒线的电为何使人致死?”
随后,有网友扒出此前一些新闻报道获知,四川、厦门、海南等地,都曾发生过顾客在KTV唱歌时被有线话筒电击身亡的事件。
昨晚6时,广西电视台《法治最前线》节目播发了一条新闻,证实网友“@杜鹃大花花”所说事件属实。其栏目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死者为广西艺术学院一名桂林平乐籍女学生,疑似被电身亡。南宁公安部门表示,将尽快召开新闻发布会。
【调查】
郑州KTV市场多为有线话筒
“使用有线话筒,是便于管理。有些客人唱歌走了,无线话筒也不见了,有线话筒连着线,不好带。”该负责人说。
昨天一早,郑州市民杜女士通过微博获悉广西女生K歌时触电身亡一事,顿觉后怕。
“有些KTV话筒的电线上有外露的线头,有些话筒线上还缠着胶布。唱歌时,话筒线凌乱地扔在地上,被人踩来踩去。有些人会在包房庆生,啤酒、饮料洒一地,话筒线虽然外面有胶皮包着,但没准会被女士的高跟鞋踩破漏电啊!”回想起自己唱歌的经历,杜女士心存余悸。
郑州KTV市场上,使用的是什么样的话筒?昨日,记者咨询10多家KTV,其中一些KTV已开始使用无线话筒,但包括“好乐迪”、“真情”、“咏歌会”等在内的多家KTV,普遍使用的仍是有线话筒。
一位KTV负责人说,无线话筒主要在大包房里或者豪华包房里使用。
“使用有线话筒,是便于管理。有些客人唱歌走了,无线话筒也会不见了,有线话筒连着线,不好带。”该负责人说。
【业内】
有线话筒确存漏电风险
如果话筒握在手里发麻,就证明话筒确实存在漏电情况,要避免长时间握、拿。


“KTV有线话筒的电压为220伏,若发生漏电现象,足以使人毙命。正常情况下,KTV网络部的电工应每天对包房内的音响、地脚线进行检查,防止出现意外。”昨日,一位KTV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话筒握在手里发麻,就证明话筒确实存在漏电情况,要避免长时间握、拿。话筒线上缠有黑色胶布,可能是有些线开裂,使用时要特别注意。
郑州一家KTV连锁店的电工张先生告诉记者,KTV话筒的使用期限是一年或一年半。正规KTV一般是两间小包房用一个电闸,大包房则拥有独立的电闸。条件再好一些的KTV ,使用的都是空气开关,出现漏电的情况会自己跳闸。同时,包房的功放也有保险丝,当电压超过220伏时电源会烧。
(本文来源:大河网 作者:余淼,王玮皓)

http://comment.news.163.com/news_shehui7_bbs/80V03GKP00011229.html


关注
关注TA的微博
黄易编外人员 [网易湖南省长沙市网友]: 2012-05-08 10:28:07 发表
网易北京市手机网友(117.136.*.*)的原贴: 1
亲爱的编辑您好!希望您能够有一些专业精神,麦克风无论是动圈式还是电容式都是无源设备,个别带放大器的,不过也就是工作在直流5伏的水平,何来220之说?凡是触电的,只有一个可能,设备工作不正常,漏电了,请与专业人员核实后迅速修改,以免贻笑大方!


网易山东省济南市手机网友(58.56.*.*)的原贴: 2
写这报道的真是二货!你以为都是不明真相的群众?


想想无线麦克风就知道了,还专业人士,傻逼小编。



头像被屏蔽
138#
 楼主| 发表于 2012-5-14 01:59:5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139#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10:34:3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调查称6成受访者曾受耸人听闻式新闻误导

2012年05月29日04:19  中国青年报

  近日,一则关于“人流手术者近半未成年”的报道被各大媒体网站纷纷转载,并被冠以“调查称中国人流手术者近半数未成年”、“内地人流手术者近半未成年”等耸人听闻的标题。事实上,报道内容引用的是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陈一筠及其团队,从1997年开始对北京一家大型妇幼医院追踪调查得出的数据。然而,在耸人听闻的标题下,“人流手术者近半未成年”似乎成了一个推及全国的事实。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和民意中国网,对全国31个省(区、市)11394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看过“人流手术者近半未成年”新闻的受访者中,56.0%的人表示看后觉得这是个“全国性”的调查。78.4%的人感叹,当下媒体中有耸人听闻式标题的新闻普遍存在。

  受访者中,20.1%的人平时看新闻时只看标题不看正文,66.3%的人会在看完标题后快速浏览正文,只有11.2%的人会详细阅读正文。

  耸人听闻式新闻层出不穷会带来哪些问题

  山东济南某高校大三学生程楚平,每天都会上网浏览新闻,令他感到失望甚至生气的是,在一些新闻网站特别是手机新闻网站上,排在前列的一般都是无关紧要但耸人听闻式的新闻,比如“大二女生1年见15个网友人流4次”、“中学已婚男班主任与女生私奔”等。

  他发现,在一些耸人听闻的新闻中,经常出现“富二代”、“官二代”、“小三”等字眼,“一些媒体为了赚人眼球,只管在标题中贴上一个个敏感的标签,从来不管这些贴得符不符合实际情况。现在一般人上网看新闻几乎都是只看标题,不看或略看正文,这样的标题真不知道要误导多少人。”

  北京市某事业单位员工刘飞(化名)就曾受到一些耸人听闻式新闻的误导。他给记者举例,前不久“北大校长批美国教育一塌糊涂”的新闻被爆出时,他曾把报道转发给多位好友,并与大家一起指责北大校长的不恰当言论与“夜郎自大”的姿态。然而,直到看过完整的视频后,他才发现那条新闻是对北大校长当日的演讲断章取义了。“这样一条耸人听闻式的新闻,在很短时间内便引起了社会舆论对中国教育、北大以及北大校长本人的无端非议,微博上许多意见领袖也纷纷转发。现在一想到自己也做过扩散的‘帮凶’,就恨不得在地上找个缝儿钻进去。”

  程楚平和刘飞的经历都并非个案。调查中,60.0%的受访者坦言,自己曾受到耸人听闻式新闻的误导。

  耸人听闻式新闻层出不穷会带来哪些问题?调查中,排在首位的是“无端引发社会问题甚至恐慌”(68.6%),其次是“误导公众”(68.2%)。接下来依次是:“给新闻当事人带来困扰”(50.5%)、“损害媒体公信力”(48.4%)等。

  广东东莞市民赵兰说,现在越来越多“娱乐化”、“噱头式”的新闻报道,让她行动较为不便的父母对社会感到惊讶与失望,她的母亲总对着报纸上某些过分夸张的新闻,发出“现在的社会怎么会这样”的疑问和叹息。

  “现在社会的确存在一定问题,但并不至于像一些新闻所说得那样夸张。很多时候,一些媒体总会将个别极端的个案过分夸大,而且经常加上“全国”、“内地”等定语,弄得好像全社会都和极端个案中的情况一样。这样下去,还有几个媒体能被老百姓所信赖?”赵兰说。

  华中科技大学舆情信息研究中心主任王国华,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闻“标题党”现象是一种新闻炒作,也是媒体在激烈竞争中常见的基本手法。但是,这种做法非常容易导致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将一些个案或者不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以偏概全,断章取义,最终将导致新闻的真实性遭到质疑,媒体自身的权威与公信力不断降低。

  如何杜绝耸人听闻式新闻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张志安指出,耸人听闻式的新闻往往传播效果更广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互联网时代“病毒式”的传播方式能够使一些传统媒体、区域性媒体的报道迅速被放大、扩散,短时间内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其次,当前社会中,公众已经对某些问题形成一种刻板印象。如果新闻符合这种印象,它就能迅速得到大范围的传播;如果新闻不符合这种印象,它的传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许多耸人听闻式的新闻在某种程度上正是迎合了公众的这种刻板印象。在传播过程中,事实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公众会借此表达社会情绪。

  “随着新闻行业市场化进程深入,受众的意见越来越受重视。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过程中,许多媒体为了吸引眼球,获得注意力,逐渐失去了应该坚守的职业道德底线,一味制造庸俗、煽情、娱乐化的新闻迎合公众,甚至不惜罔顾事实、断章取义。”张志安说。

  如何杜绝耸人听闻式新闻?调查中,65.7%的人主张“新闻从业者应有社会责任心”,61.8%的人认为要靠“新闻从业者提升自己素质”,60.6%的人表示要“加强新闻管理”。受访者的其他建议还有:“对不负责任的‘标题党’行为给予曝光”(49.0%)、“行业组织应起到自律作用”(43.7%)、“公众提高自身辨别力”(38.6%)等。

  刘飞认为,对于媒体来说,制造、传播不符合事实的新闻的过程也是其公信力受损的过程。日子久了,老百姓自然会用脚投票,这样的媒体最终也会生存不下去。

  “市场纠错的方法的确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它发挥作用的过程太漫长。”张志安认为,新闻行业协会不能只是表扬、发奖的组织,而应该对自身成员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给予严厉批评、制裁,充分发挥促进行业自律、维护行业底线的作用。

  他指出,一些有公信力的媒体也应该肩负起及时辟谣与信息纠偏的责任;同时,新闻学者不能只待在象牙塔中,也应该通过媒介批评来接地气、承担公共责任;最重要的是,普通公众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批判性素养,越是面对耸人听闻式的新闻,就越要理性。

http://news.sina.com.cn/c/2012-05-29/041924495427.shtml
140#
 楼主| 发表于 2012-6-8 00:04:5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央广郭亮1.短句 2.现在时 3.动词 4.俚语 5.隐喻或双关
@媒介评弹【《纽约时报》起标题的小秘密】1.很少使用完整句子,常省略代词、冠词甚至动词。2.很少用过去式,多用现在时,营造身临其境之感。3.偏爱短词和小词,比如同样是援助,能用三字母的aid,绝不用六字母的assist。4.吸纳俚语。5.除隐喻和双关,最常用修辞是“头韵”,增添音乐感和视觉美。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轉發(109)
|
評論(16)
6月7日06:51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3)|
收藏|
評論
6月7日23:54
來自iPhone客户端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