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广播电视节目文稿写作素材集锦

[复制链接]
131#
发表于 2010-11-26 12:41:38 | 只看该作者
132#
发表于 2010-12-28 20:06:5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捡垃圾的续篇

悲哀!男女抽腰带互殴竟为这个(图)
文章提交者:铁骑银瓶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http://club3.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3428025

133#
发表于 2010-12-28 20:08:24 | 只看该作者
曾见过一老妪,在快车道上捡易拉罐,唉........

争夺资源,他们在争易拉罐,我们在争别的

没有国家,哪来的易拉罐捡,记得要感谢国家!

能笑得出来吗?

他们是谁?

他们不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吗?

134#
 楼主| 发表于 2011-3-25 20:15:5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6连拍河南“下跪女”事件的照片(图)
文章提交者:奈若何 加帖在 猫眼看人

3月21日,中国淮阳(河南周口下辖)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现场,主持人宣布演出开始后,一名妇女忽然越过警戒线来到了淮阳县委书记任连军的面前,双膝跪倒,大声诉说“冤情”。一名公安和一名保安从两边冲过来,将妇女拖离现场。整个过程中,任书记竟然无动于衷,一直正襟危坐坚持观看演出。事件被曝光后,引起网友热议,淮阳县委书记任连军被网友称为“淡定书记”,走红网络。目前,有网友曝出一组连续拍摄的照片,完整展现了“下跪女”事件的过程。





一名妇女跪倒在淮阳县委书记任连军面前。






安保人员将下跪女子拖走


   整个过程中,任书记一直十分“淡定”。


135#
 楼主| 发表于 2011-3-25 20:17:29 | 只看该作者
官员们都是冷血动物


跪的太习惯了,注定是这个下场。

这些端坐的就是我们的仆人

这就是所谓的:生存权是最高的人权,下跪是为了生存。



http://club3.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7079444
136#
发表于 2011-4-17 12:31:27 | 只看该作者
双汇销毁瘦肉精猪肉火腿肠的震撼现场!!!!
文章提交者:黑豆豆黑 加帖在
猫眼看人

































137#
发表于 2011-4-17 12:31:42 | 只看该作者
138#
发表于 2011-4-24 17:10:3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电视节目脚本
日本地震凸显灾难全球化趋势

2011年04月23日22:32  CCTV

  2011年4月23日央视播出《日本大地震启示录》,以下是节目实录:

  第一集:蝴蝶之翼

  内容简介: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一场发自自然的地震海啸灾难,轻易地跨越国界影响全球。日本大地震、大海啸和核泄漏事故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直接导致经济波动,生产链的断裂,“蝴蝶效应”理论阐释了灾难全球化的现实影响。《日本大地震启示录》第一集《蝴蝶之翼》讲述了日本遭遇的三重叠加的灾难是如何一步步影响到全世界的路径。

  正文:

  解说:2011年3月11日下午,中国A股市场经历惊心动魄的一幕。本来上证指数在2点35分一度翻红,且有上行的趋势,但在日本大地震消息传来的时候,股指立即掉头跳水、直线向下。这是中国的资本市场对当天日本9级特大地震做出的直接回应。

  采访向松祚:我们现在这个全球性的资本市场、金融市场,它是风吹草动,风声鹤唳。哪个地方出一点事,它会产生非常剧烈的动荡。

  解说:向松祚,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

  采访向松祚:在这种背景下,油价大幅飙升,大宗商品价格飙升。每个人都会受到这个影响,所以这个灾难你应该把它理解为是一个全人类的一个灾难。

  解说:几乎与海啸的巨浪冲向陆地的同时,恐慌情绪在全球资本市场弥漫开来——日经225指数恐慌性暴跌,韩国、香港和新加坡当天的股市紧随其后。日本大地震以这种金融市场急剧缩水的方式向世界传导出惨烈的第一波。

  采访向松祚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在没有全球化的时代,你这个地方发生的灾难,你对其它地区的影响是非常小的。但是全球化它把整个这个全部都放大了,我觉得这是第二个,就是自然的灾害和人为的灾害,它都会因为全球化的深化,它会使得这个风险,这个灾难这个影响急剧地放大。第三个大的问题我觉得是什么,就是全球化本身。就是它会创造出很多新的风险,就是没有全球化的时候,你没有这个风险。

  串场:当我们说这个世界已经是一个全球化时代的时候,更多的指的是国与国之间在经济贸易上的相互依存。而3月11日,日本发生的大地震、大海啸提醒人们一场灾难的影响,绝不仅仅局限于日本而是在向整个世界扩散。那么灾难在今天,也在变得越来越全球化吗?它是如何成为和每个人都相关的全球性事件呢?

  解说:从突如其来的9级地震,到最高40多米的大海啸;从福岛核泄漏的恐惧疑云,再到仍然悬而未决的放射性物质全球扩散。这场灾难的影响如何从日本一步步弥漫到全球?蝴蝶效应做出了最好的解读。

  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的研究表明:“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其原因就是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这个理论阐释了,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被全球大气环流系统的不断放大之后可能出现的灾难性结果。后来人们发现,这一理论在天气、股票市场等许多领域也同样适用。而2011年3月11日13点46分、日本本州岛近海发生的剧烈的版块碰撞,推动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蝴蝶效应浮出海面。

  这些场面已经被人们深刻记忆,这是有地震纪录以来震级最大的地震之一,来自地壳的力量通过海啸向人类展示它的破坏力,在这只巨大的灾难蝴蝶扇动翅膀的最初,人类付出的代价是数以万计的生命消逝和难以计数的财产损失,随后大海啸继续以800公里的时速,向环太平洋地区扩散。

  采访高孟潭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在全球化的时代,这个灾害的影响,确实是一种非物理的方式,通过各种途径来产生影响。

  解说:高孟潭,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采访高孟潭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主要是随着全球化的这种进展,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联系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联系,更多的是通过经济或者一些其它的情况发生联系,包括能源资源,在全球化时代肯定是全球配置,不是任何国家自己来解决问题。

  解说:大地震刚刚发生三分钟后,日本政府就发出海啸预警信号。六分钟后,远在大洋彼岸正是深夜的美国也发出警报,同时中国、韩国、菲律宾、俄罗斯等国也有相同的举动,一连串海啸警报从太平洋东西沿岸蔓延开去。

  解说:中国大陆,五百年来都没有发生过破坏严重的大海啸,但是这仍然不能降低我们对周边情况的警觉。在过去的五年里,全世界地震引发海啸的次数并不算少,而2004年震撼人心的南亚大海啸,更是人类无法忘记的梦魇。这是有记录以来破坏性最大的海啸,共导致30万人死亡或失踪。

  采访史培军 :在全球相对孤立发展的那个过去的时代,一个技术的进步,对一个地方的受益和受害都是局限的。

  解说:史培军,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副主任。

  采访史培军:但是随着网络时代,全球化时代的推进,现在任何一个地方的极端事件,都有可能顺着全球化的这种信息链、信息网、供应链、生产链而影响到全球。

  解说:在20世纪中叶之后,科技发展将人类加速推向“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应用”为标志的时代,似乎我们对自然的驾驭可以因此而得心应手。但每当人类得意于此,自然就总会以更大的力量向我们发出警告。

  采访史培军:所以我们今天必须用另外一种思想去认识,今天任何一个地方的技术进步,很有可能受益于整个世界,然而任何一个技术进步形成的各种有利的同时,有可能它的意外造成的不利的时候,也就顺着这样一个利益链造成了一个风险链。

  解说:一旦风险发生,灾难链条便迅速联动。福岛核电站离震中的距离大约是140公里,地震和海啸在第一时间重创了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核电站,被破坏的冷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反应堆温度持续升高,灾难的蝴蝶效应在被海啸推向陆地之后,在福岛核电站的上空开始按照自己的逻辑推进着。

  采访尹稚:用中国一句老话讲就是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解说:尹稚,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尹稚:就是说你的一个任何一个点上,产生的这种全球性的污染也好,不良排放也好,它的影响会形成全球效应。

  解说:3月12日,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反应堆发生两次爆炸,附近20公里范围内的居民的居民被迫撤离。

  田原真司采访:和东北的人们比起来,自己很幸运。每天看电视,受灾的人真是好可怜,自己和他们比起来真幸运啊。

  解说:田原真司,日本自由撰稿人。

  田原真司:一方面觉得幸运,另一方面又非常担心,这种是否矛盾的心理,我发现不光是自己,朋友们大家都是如此。

  解说:福岛核电站的危及状况在第一时间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各国陆续派出救援队赶到日本参与救援。美国更是要求参加韩美军演的“里根”号航空母舰立即驶往日本,国际救援力量按照惯常的国际援助模式,迅速集结到日本。

  采访冯毅:这次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什么特点,就是多种灾害的这种综合的灾害的救援理念。

  解说:冯毅,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研究员,国家核应急协调委员会专家。

  采访冯毅:单独发生海啸,单独发生地震应该说日本是非常有经验的一个国家,单独发生海啸所有岛国也都有丰富的经验。问题是这三种灾害叠加的时候,甚至在福岛基地出现了群堆,第一核电(站机组),第二核电(站机组),十个核电(站机组)同时发生危机。法国核安全局的局长讲了一句公道话,他说自人类利用核能以来,我们从没遇到过如此高强度高密集的这种挑战,让我们日本同行给遇到了。

  解说:3月12日之后,福岛核电站2号和4号机组又接连爆炸,避难半径骤然扩大到30公里。对于核弹爆炸的恐怖记忆,以及混乱的数据信息,考验着日本国民的心理承受底线。

  采访冯毅:近期之内我们也看到,20公里半径之内是无人区,就是基本上没有居民,都撤离了。它的去污的难度太大,另外有这么一个心理的创伤,大家也不愿回来,这个就是我提过的一个就是所谓的社会学里面的污名效应。你政府给我除的再干净,我心理留下这种阴影是洗不干净的。

  解说:随风飘散的核物质使前来救援的里根号航母迅速撤离,从福岛不断发生的爆炸声,使日本在不到24小时之内就要去承受地震、海啸与核物质泄漏的多重打击。灾难的蝴蝶效应随着大气环流和海洋的洋流向全球扩散。

  采访向松祚:过去40年,整个人类出现的最大的变化就是我刚才讲这个全球化的快速的深化。它把每一个人都卷到全球的体系里面未来你不管是任何一个地方出问题它都会影响到全球所有的人,所以我想这是我们人类现在面临的一个最根本的事实。

  解说:3月16日,大连国际机场发现沾有超标放射性物质的日本飞机;3月29日,官方证实中国除西藏外的所有省份均检测出极微量放射物,但含量不会对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影响。而与福岛近在咫尺的超级大都市东京,更多人为保险起见而出国或向南迁移。

  机场采访乘客:很可怕的那种,每天都提心吊胆的,好像要发疯的那种感觉。

  机场采访乘客:日本的建筑还是可以,一般地震震不倒。但是还是怕海啸,但是海啸的话也是去高地,我们起码可以逃。但是核电站一旦真泄漏,我们没有逃的地方。

  田原真司采访:注意到自己这种矛盾的心理,我想许多东京人不是也是这样吗?虽然没有直接受灾,但是间接的受到非常大的震动。开始产生今后怎么办的不安情绪。

  解说:成田机场里,满是返回自己国家避难的外国人。一场核危机,让许多身在灾区之外的人们变成“隐形灾民”。灾难的蝴蝶效应形成的第二波影响,以让人恐惧的核泄漏为标志,在人流中进一步被放大着。

  记者:过去我们说全球化的时候主要指的是经济的全球化,在日本这次大的灾难出现以后,会给全球化这个概念增加什么新的内容呢?

  向松祚:你可以想象你的日常生活里面的每一样东西,你全部把它数一遍,你会发现这些东西来自全世界,就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它生产的东西满足不了你的需求,它产业链首先已经全球化了。所以这个全球化已经是全方位的一个全球化,甚至深化到人们的精神层面。

  解说:全球化让地球变成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错综复杂的体系。相互依赖、是这个时代的特点。在这个高度复杂的体系中,灾难的蝴蝶效应、开始利用它能够利用的所有工具和路径向全球扩散。

  记者:而且现在来看这种放大还不是在日本本国一个国家发生的,现在已经是一种世界规模一个问题。

  尹稚:没错。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后,特别是信息技术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全球大家庭以后,那么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是不可避免的事情。现在全世界是一个犬牙交错的这么一个产业链关系,你的生产、制造、循环等等,你任何一个链条咔碴断了,整个这个体系,至少是效率下降。

  解说:“蝴蝶效应”的复杂连锁效应,每天都可能在我们身上发生,我们不可能回到以前去改变我们的过去来改变我们的未来,我们需要的是正确地把握我们的现在。这次由地震引发的复合灾难发生在日本这样一个经济发达、国民素质较好,应对地震灾难经验极为丰富的国家,人们本能地想象也许这可以让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然而,人们始料未及的是、灾难的蝴蝶效应不仅没有停止它的运动,反而被全球化的连锁效应放大了。

  采访高孟潭:并不是每一个蝴蝶都有效应,可能是一个特定的蝴蝶会产生。

  记者:什么蝴蝶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这么大一个全球化的效应?

  高孟潭:比如你在中东某一个地方,如果真正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地震,很多油田关闭或者石油设施遭到毁坏,那可能这个全球的这个油价可能会很快就上升到一个你不能承受的程度。那么再接着对于产业经济,产业商业的冲击马上就会反应出巨大的威力。

  解说:随着日趋恶化的核泄漏,灾难的蝴蝶效应继续按照它自己的逻辑运行着,它的威力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步步地在全球更大的范围内显现着。尽管在福岛核电站内上百位勇士为阻断泄漏以命相搏,但依然未能改变灾难的整体走势。深层影响也紧随其后,食品就是这种连锁效应最为直接的体现。日本食品一直以品质和安全系数高广受世界欢迎。然而,在核事故发生后,日本福岛附近蔬菜和东京自来水里均检测到微量放射性物质,美国、中国、新加坡、韩国等25个国家地区限制进口日本农产品和加工食品。此时,福岛核电站和切尔诺贝利一起,被人类铭记在心。

  向松祚:现在很多日本的产品,比如说大家都不敢进口了,尽管科学家讲说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危害,但是老百姓的心里,有时候和你这个科学的数据它不是完全成正比的

  解说:日本政府向WTO成员国呼吁:不要对核泄漏反应过度,不要对日本食品设置壁垒。然而,出于对日本倾倒核污水入海的恐慌,一些主打国外进口食品的小食店,却都默契般的绝口不提“日本进口”,日本的食品安全危机正如核辐射般悄无声息却排山倒海般的到来。难道世界对日本海啸以及由它引发的次生灾害,真的是反应过度了吗?

  记者:我们现在知道前一阵出现的情况是,随着空气碘-131在扩撒,现在如果说放射性物质进入到海里边,甚至流入到地下,这个危害是什么?

  冯毅:这个危害是非常大的,它作为流体的话,它在地下的这样一个扩散某种程度上是不可控的。如果是作为海洋生态,高放射废液长期积累,会构成3到50公里海域的一个生态灾难,里面的一些瘀泥会高度的污染,以铯-137为例,它半衰期30年。

  记者:这个铯-137是存在水里面的吗?

  冯毅:它是可以溶于水的。

  解说:全世界都在记挂着福岛核电站里正在拼命的勇士们,然而他们令人敬佩的努力、并没有能阻止灾难的蝴蝶效应开始进入一个更为复杂和庞大的系统,空气、水、蔬菜、牛奶都成了核物质传播的媒介。也正是通过这些跟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系统,这场灾难突破地震、海啸以及核泄露事故,直接从心理层面开始第三波全球蔓延的历程。

  向松祚:我相信前一个礼拜不会有人想到说核危机会出现这么严重,也不会想到说未来对海洋会产生这么深远的影响。那现在这个问题也摆在我们中国人面前,不仅是摆在日本人面前,也摆在周边所有国家的面前,你以后怎么办?

  解说:当互联网被灾难的蝴蝶效应利用的时候,难以理解的恐慌随之而来,起初,随着日本核泄露事件的信息不断更新发展,网络开始谣传BBC发布核扩散警报,相关部门在第一时间辟谣。

  水均益同期:官方网站介绍英国广播公司专门出来有一个声明说,英国广播公司从来没有做出这样的报道。

  解说:事实上,日本核事故发生后,全球出现了多起因恐慌情绪导致的“反应过度”的事件,美国在日本震后第二天就出现了抢购含碘食物的现象。六天后,日本官房长官枝野幸男在电视讲话中说,不仅在福岛第一核电站周边的撤离区,包括东北部沿海的邻近地区,物资也被抢购一空。3月16日,中国各地市场,一场抢盐风波又毫无征兆地从天而降!

  采访尹稚:其实从一个抗拒谣言的能力或者说抗拒恐惧的唯一的一个途径,那其实就是又回到一句老话叫知识就是力量。其实面对的是一个全民的相关各种类型自然科学知识的普及,你只有知道这个你才不会感觉到恐惧。然后又激发出一种恐惧心态去传播这种心态。

  记者串场:人们早就习惯了这种情形——资本可以在几秒钟之内实现洲际的转移,而信息呢可以几乎实现零时差的传递,其实它也就意味着当世界某个角落发生一种灾难的时候,可以迅速地在全球蔓延。于是我们看到了在多个国家出现的源于恐慌的那种过度反应,比如抢盐。而问题是人们的哪种反应是过度的,而哪种反应可能还远远不够?这也许是一个需要人们花很长时间才能够解答解决的问题。

  解说:通过中国政府和主流媒体的积极应对,抢购潮才很快退去,这场始料未及的风波得以很快平息。然而,心理的恐慌通过及时辟谣可以在第一时间消退,一系列灾难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却才刚刚开始。

  在全球化时代,当人们在获得全球化利益的时候,也会在某些特别的时刻体会到全球化的风险、甚至代价。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就是汽车制造业。日本是世界汽车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日本三大汽车厂商丰田、本田、日产在地震后共有22家工厂关闭,如果不能尽快恢复正常,地震两个月后世界范围内汽车生产量可能下降30%之多。制造业对灾难的反应往往比直接的灾难来得晚些,但对全球化生活的影响却是最大的。

  记者:说到汽车大家可能直观感觉会更强烈一点,因为在这个销售的末端,在4S店,在所有的销售商那儿已经体现出来了,日本车在涨价甚至合资车也在涨价。

  向松祚:有些关键的零配件它是在日本受地震影响的地区生产的。现在停产了,现在是一个问题短期内,一两个月,甚至两个季度这个影响不会消除掉。

  解说:如果用简单直白的语言来解释全球化的概念,产业链的全球化意味着“在融资成本最低的地方融资,在生产成本最低的地方生产,在销售价格最高的地方销售”。日本汽车厂商一直是低成本高效率的楷模,以丰田公司为例,丰田的管理理念是“以订单为中心的准时化生产”,“零库存”是丰田的追求,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的制造业都在学习丰田的供应链管理,准时化和零库存成为所有企业的追求。然而在地震和海啸面前,完美的生产方式被无情地折断了。

  向松祚:任何事情都有好的一面,都有坏的一面,没有完全好的。你再先进的科技它的风险,你再先进的管理方式也有你的风险,你再好的产品也有你的副作用。所以这个是全球化,把这一点更加放大,因为它把你整个风险和收益扩大到全世界。

  解说:日本地震直接打击了日本的经济和制造业中心,这同时意味着对世界经济的打击,据《日本经济新闻》估算,这次地震至少使全世界的制造业损失了4760亿美元的产值,用日本人的说法,这是给“全世界添了麻烦”。

  向松祚采访:现在看起来,日本的灾难对全球几乎所有的方面都会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不仅仅是货币市场,金融市场,包括对产业链。

  解说:美国苹果公司平板电脑iPad2至少有5种电子零部件由日本厂家生产,即使有部分零件可以交由其他厂家生产,但由于iPad 2电池非常薄,只有日本本土的技术才能生产。因此,苹果公司可能面临iPad 2多个关键零部件供应短缺问题。被地震破坏的物流体系,加上电力、燃料的供给不足,使得医治这次震灾的创伤可能要花费好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

  电子产品销售员:这次受灾的地区,比如说仙台、福岛都是日本的电子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现在市场上的货源现在是比较紧缺的,具体什么时候到货各个厂家现在还没有明确的答复。

  解说:如果核泄漏危机迟迟得不到有效控制,核辐射污染物将无疑对日本的自然环境、农渔产业、旅游业、物流业和对外经贸活动形成严重的冲击,进而影响到全球贸易往来。事实上,因为惧怕核辐射,许多国家的商船已经不再停靠东京港,灾难的蝴蝶效应以切断供应链的方式给全球制造业带来巨大震动,并在地震海啸、核放射物传播、食品恐慌之后,成为影响全球的第四波。

  向松祚:日本的经济它在产业链上它处在相对比较高端的位置,比如说一些很核心的配件的生产,高科技的配件的生产,这样你马上转移到中国来,行不行?行,但是这是需要一定时间,不是马上就能。因为这里面牵涉到你除了买生产线设备以外,你还有管理的问题,你还有员工的培训的问题,所以这个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解说:日本大地震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东京电力公司和日本政府正在采用各种方式努力把核危机这个潘多拉的盒子尽快合上,一场在日本发生的地震、海啸引发的核危机,经过一连串蝴蝶效应的传递、放大和发酵之后,给人类抛出一系列必须共同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如何及时阻断灾难效应的传递?人和自然要如何共生?也许,人类想要进步,这样的碰撞就会一直存在下去。

  记者:那么这种既是日本一个地方的某种灾难,同时也是世界范围世界规模的一种灾难,这种现在是这次的一种偶发的情况还是说他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史培军:它是一个完全的趋势,主要是人类社会的互联性加强,从而导致的一个地方的灾害发生,对另外地方的影响明显加大。

  解说词:

  随着核危机的升级、经济和心理影响的陆续呈现,地震引发的后续影响仍在以各种方式扩大蔓延。这次灾难的发展轨迹,一步步突破人类现有的经验和想象,在逼迫着各国拿出应对之策的同时,也推动着不同国籍、不同肤色和语言的人们对人类历史上所遭遇的全球性灾难做全面地梳理。为什么今天的这样一场区域的灾难、会演变为如此巨大的全球性事件?又是什么原因、让人越来越难以承受灾难全球化所带来的风险?

http://news.sina.com.cn/w/sd/2011-04-23/223222346526.shtml
139#
发表于 2011-6-1 19:08:4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北京房事


140#
发表于 2011-6-1 20:50:55 | 只看该作者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