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灾难报道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21#
 楼主| 发表于 2011-4-10 01:19:44 | 只看该作者
122#
 楼主| 发表于 2011-4-10 01:20:14 | 只看该作者
今天下午,西宁纺织品百货大楼突然起火,该百货大楼有10层高,第四、五层楼正在烧,20辆消防车赶赴现场,消防员已经救出15名人员,现场浓烟滚滚。

  4月9日CCTV新闻频道播出以上视频内容。
http://video.sina.com.cn/p/news/c/v/2011-04-09/172361306855.html
123#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0:37: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1-4-23 10:40 编辑

【案例】
平日里,我们为了收视率、发行量去竞争和博眼球,我们混淆着媒体与宣传的定义;灾难中,媒体反倒还原了它的基本功能:传递信息,服务于受众的知情权


@凤凰李淼:宫城县石卷市在海啸中遭受毁灭打击。当地报纸《日日新闻》,是只有30名员工的小报社。震后,10名编辑自愿留下来,手写长2米、宽1.5米的报纸,送到避难所,直到供电恢复的6天以后。今天采访报社负责人说,传递灾情是自己的职责,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有的编辑回家后,才知道亲人遇难的消息。 原文转发(909)|原文评论(191)







4月16日 09:06 来自新浪微博手机版|举报
转发(197) | 收藏 | 评论(10)



来源:李小萌的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1700162184/wr4mYya1ca
124#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0:46:38 | 只看该作者
yunsoft066 敬业!有职业操守!(4月21日 15:52)

萧昱 手写报,手抄本 //@李小萌:平日里,我们为了收视率、发行量去竞争和博眼球,我们混淆着媒体与宣传的定义;灾难中,媒体反倒还原了它的基本功能:传递信息,服务于受众的知情权(4月20日 11:42)
举报|回复

nongfu的后花园 转发此微博:看看人家的记者(4月20日 09:22)

反犬儒主义犬儒二十世 【所谓敬业】“10名编辑自愿留下来,手写长2米、宽1.5米的报纸,送到避难所,直到供电恢复的6天以后。”//@李小萌:平日里,我们为了收视率、发行量去竞争和博眼球,我们混淆着媒体与宣传的定义;灾难中,媒体反倒还原了它的基本功能:传递信息,服务于受众的知情权(4月20日 08:50)

乱世佳宝 传递灾情是自己的职责,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4月19日 10:12)
举报|回复

恋瑜伽 作为新闻人,这就是脊梁了。。。 //@海都网://@陈强微博:敬业 //@陈小茹Carrie:真报人 //@杜涌涛: //@林特特: //@杨浪:令人感动!置身处地地想:我能否做到?(4月19日 09:06)

沉默的小石头 本国暂时只有宣传纸而缺乏真正的新闻纸(4月18日 11:07)

我的婶呐 “我们混淆着媒体与宣传的定义”!!把秘密都暴露了,该喝茶了!!哈哈//@李小萌:平日里,我们为了收视率、发行量去竞争和博眼球,我们混淆着媒体与宣传的定义;灾难中,媒体反倒还原了它的基本功能:传递信息,服务于受众的知情权(4月18日 10:50)
举报|回复

pingfanmama 问央视主持人,你们“传递信息,服务于受众的知情权”吗?!//@李小萌:平日里,我们为了收视率、发行量去竞争和博眼球,我们混淆着媒体与宣传的定义;灾难中,媒体反倒还原了它的基本功能:传递信息,服务于受众的知情权(4月17日 20:32)

JACKY_華仔 //@木雨潇://@重庆晨报:媒体人的敬业无需刻意的猛料、做作的愤慨,平静的坚守也有伟大的意义。(4月17日 08:57)

piaodalang 恩,比如“你失去了这么多亲人,为什么在你的脸上看不到泪水呢?”“你痛苦吗?”“收到赔款,高兴不?”“你现在还能呼吸吗?”“中国加油” //@李小萌:平日里,我们为了收视率、发行量去竞争和博眼球,我们混淆着媒体与宣传的定义;灾难中,媒体反倒还原了它的基本功能:传递信息,服务于受众的知情权(4月16日 13:55)

胡一钗 亲人与职责是个两难的选择,顾不上亲人乃是非常伤痛的事情。他们丧失亲人的悲哀,我没有资格去美化,“崇高”“操守”之类的话语只能显出我的伪善……(4月16日 13:47)
举报|回复





125#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0:50:13 | 只看该作者
平凡的路人甲 天朝媒体:五毛横行,马屁泛滥,良知缺失,道德败坏,有操守和敬业精神的媒体人已经凤毛麟角了(4月16日 13:15)
举报|回复

Reisling藏酿 啥叫敬业 //@某__V:@凤凰李淼:下午跟这家报纸的局长武内通话时,他声音有些嘶哑,讲话非常淳朴。(4月16日 11:43)

梁冰ice 伟大的新闻工作者啊,新闻学学子表示十分震撼 !//@赵宇瑛:职责职责还是职责,看着手绘的报纸莫名感动!(4月16日 10:45)

直播南京常征 同为新闻工作者,面对这样的同行,我们不仅要叩问自己的心灵:记者的职责到底是什么?我们会为了某些宣传需要鼓与呼锦上添花,为了某些利益需要,费尽周折采访的稿件被一句话就简单枪毙,我们有时会迷茫着不知该做什么?而在这样的危险中,却有人默默坚持坚守,只用这么一张最简陋的报纸传递信息!(4月16日 09:26)

清存君 转发此微博:相对的,为恶媒体服务的,就是恶人。殃视殃视,祸国殃民。 // @李小萌 :平日里,我们为了收视率、发行量去竞争和博眼球,我们混淆着媒体与宣传的定义;灾难中,媒体反倒还原了它的基本功能:传递信息,服务于受众的知情权(4月16日 09:30)
举报|回复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注册
评论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静波talk 转发此微博:这不是报纸,是希望。我们混淆着媒体与宣传的定义; //@李小萌:平日里,我们为了收视率、发行量去竞争和博眼球,我们混淆着媒体与宣传的定义;灾难中,媒体反倒还原了它的基本功能:传递信息,服务于受众的知情权(4月16日 09:27)
举报|回复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注册
评论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浅草陌路SOLO 手写版的报纸。。。感动+感慨(4月16日 09:26)
举报|回复




梁仙儿 有很多的电视台为了达到很好的效果,最终不惜伤害了嘉宾/,愿都是美好的,不要在 ,,,,/@任卫新:新闻就是新闻。 //@珏敏://@李小萌:平日里,我们为了收视率、发行量去竞争和博眼球,我们混淆着媒体与宣传的定义;灾难中,媒体反倒还原了它的基本功传递信息,服务于受众的知情权。(4月16日 09:19)

126#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0:53:07 | 只看该作者
王东旭-东宝 灾难成就媒体。虽说这话听着有点别扭,但是,在灾难面前传递真实信息,第一时间报道,这些媒体有力的功能便凸显出来。 //@李小萌:平日里,我们为了收视率、发行量去竞争和博眼球,我们混淆着媒体与宣传的定义;灾难中,媒体反倒还原了它的基本功能:传递信息,服务于受众的知情权(4月16日 09:15)

张云坡 //@凤凰李淼:跟报纸武内通话时,他声音有些嘶哑,讲话非常淳朴。问他为什么大家要手写报纸,说石卷日日新闻别看人少、规模小,但明年就创刊100年了,这都是因为有当地人的支持;报社大楼虽靠海,但海啸冲来两辆大卡车,竟然挡住了巨浪,报社幸免于难。这都是冥冥中的安排,自然要回报大家。(4月16日 08:44)

riveer 佩服 //石卷每日新闻》常务董事竹内浩之说,3-11地震当晚,工作人员点亮蜡烛开会,决定用尚未受损的纸张手写新闻,让幸存者及时获知消息。华盛顿Newseum博物馆决定永久收藏这些手写报,称这些报纸是事实的有力见证,承载者新闻工作者心血。竹内说,《石卷每日新闻》只是做了份内的事。(4月16日 03:06)

陈晨charce 专业主义精神、以及职业信念就是:即便在最苦难的时刻、用最困难的方式,也仍对工作抱有追求和信念,并凭借此分秒不停。日本业界的同行以此行为,让社会文明与文化在游荡中复苏的中国的新闻界,看到了拥有全球发行量最大日报、以及全球发行量最大财经报纸的国家的新闻界同行的“真”职业精神与一份实践(4月16日 01:01)
举报|回复

shuwua 转发此微博:100年的小报中国恐怕难找,一个坚韧的社会都很多这样的事吧。(4月15日 22:48)
127#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1:05:58 | 只看该作者



传递灾情是自己的职责,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

@凤凰李淼:宫城县石卷市在海啸中遭受毁灭打击。当地报纸《日日新闻》,是只有30名员工的小报社。震后,10名编辑自愿留下来,手写长2米、宽1.5米的报纸,送到避难所,直到供电恢复的6天以后。今天采访报社负责人说,传递灾情是自己的职责,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有的编辑回家后,才知道亲人遇难的消息。

@李小萌:平日里,我们为了收视率、发行量去竞争和博眼球,我们混淆着媒体与宣传的定义;灾难中,媒体反倒还原了它的基本功能:传递信息,服务于受众的知情权。


我不太赞同李小萌的话,因为听起来这好像大家公平竞争是的。。。

也没有混淆啥定义。。。你那就是宣传,哪里还有新闻的职业操守。

http://hongdou.gxnews.com.cn/viewthread-5923291.html
128#
 楼主| 发表于 2011-4-24 16:57:2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视频:美国居民区遭龙卷风袭击 百米之隔两重天
2011年04月23日19:43  CCTV新闻频道
[/flash]


  近日,英国中部频频遭龙卷风袭击,导致大量人员财产损失。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居民区内,一些房屋被龙卷风摧毁,而百米之外的民居却安然无恙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似的。
  4月23日CCTV新闻频道播出以上视频内容。
129#
 楼主| 发表于 2011-4-24 17:06:38 | 只看该作者
13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6 13:39:4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学者称微博成为灾难报道新闻业务探讨平台

2011年04月26日09:28  中国记者

  微博:让灾难新闻探讨“短兵相接”

  灾难报道可以这样做

  虽然经历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灾难报道的历练,但因为此次日本地震报道涉及到跨国、跨文化、跨语言以及多重灾难、核辐射不可控等难点,对媒体的专业性提出更高要求,也为讨论提供了更多着力点。

  1.灾难新闻是否需要痛苦的表情。表现灾难可以有多种途径,但在报道吸引力和避免伤害之间如何把握平衡?此次日本地震报道,媒体人和学者都表示出警惕。3月13日,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徐泓针对国内媒体争相向日本派出记者的情况,发布了一条微博“以下两个提醒,是我们报道时犯过的毛病:第一,到了灾区,千万不要去打扰灾民的生活,他们已经很悲惨了,没有义务来回答你生硬的英语或日语提问;第二,不要影响救援活动,千万不要让日本观众看到,好几个中国记者对着同一个救援场面猛拍照的画面。”

  在经过最初期对灾难本身和受灾人群的关心后,无论是媒体人还是普通受众,都开始反思媒体究竟应该如何呈现此次灾难。3月14日,北大副教授、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胡泳发表微博表示:“NHK报道国内自然灾害导致的伤亡事件,从来不会在电视上播放血淋淋的场面。国外的灾害新闻中如果包含这样的画面,播放时要经过决策层讨论。在报道遇难者时,遇难时的惨状绝不出现,采用的照片总是微笑的画面。这是为了‘尊重生命’。每个人生的时候很少会想到死,若想到死也一定想死得有尊严。”截至目前,这一条微博得到了21条评论及111次转发。

  2.灾难报道应控制情绪宣泄,注重提供服务信息。过去,我国媒体的灾难报道侧重于宣传,不是很重视灾难中大众的信息服务需要,近年来有所改善,但尚不成熟。此次地震报道,日本NHK电视台迅速启动了地震预备播放方案,轮流用日语、英语、汉语、韩语等五个语种,发布有关最新震情和可能发生海啸的地区,其专业表现值得学习。3月12日,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吴飞发表微博“什么是新闻专业主义?NHK在此次地震报道中,能冷静而详实报道海啸的正确讯息,即使某些主播与记者的声音有些颤抖,但总体是镇静的。画面上没有灾民呼天喊地的画面,没有记者虚张声势的嘶哑报道状。媒体关于灾情信息传递、政府政策发布都相当及时,甚至每隔几分钟就提醒观众注意安全。”这条微博引起了博友的巨大呼应,评论有1224条,转发达7228条。

  要不要派记者去日本

  面对重大新闻,记者往往希望第一时间冲到核心现场,媒体为抓住读者,也有获取独家新闻的冲动。但此次地震发生在日本及其次生灾害的特殊性,对国内媒体而言是一项全新的挑战,因此也引发了是否有必要都派记者去日本的争论。

  1.不会日语,能否去日本。地震发生后,国内媒体尤其是市场类媒体纷纷启动应急报道机制,一些媒体当天就做出了派记者去日本的决定,其它媒体在示范效应下也不甘落后。但大多数地方媒体,几乎没有或少有日语人才储备。震后两三天,不少记者均发布过为同事或自己寻找日语翻译的微博。然而,日本《东方时报》编集长朱耀忠却在《一个在日本的媒体人的由衷忠告》的微博中表示,“不要想当然在日华侨或留学生会‘热情’帮你,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或学习,没有时间的。”从后期微博反馈看,一些国内媒体记者也确实在日本遇到一些语言障碍,不得不给身处灾区的同胞添了麻烦。

  其实,不懂日语也并非完全不能去灾区报道,关键是媒体要有统筹考虑,尽最大可能为记者铺路。正如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徐泓在一条微博的转发评论中说,“当然要去,当然要报道,当然要有我们中国记者的声音。现在讨论的是要有准备的去,要适度适量的去,要以专业素质、职业精神进入灾区。”

  2.要不要打无准备之仗。与不懂日语相比,不懂核辐射防护相关知识及缺乏相关装备,则是赴日记者面临的更大难题。国内记者群起前往日本之时,福岛核电站事故等级虽不高,但从历史经验看,核辐射难以避免,何况记者多希望能进入事件核心区采访。然而,国内大多数媒体记者在出发时,并未携带任何防辐射装备,也为经过相关培训。有记者到日本后,在微博中表示专业防辐射装备通常只能在相关研究机构才能买到,而身处异乡又不懂日语,要想迅速购买,难度可想而知。

  因此,凤凰卫视主持人杨锦麟3月15日发布微博呼吁“已被派到日本灾区现场采访的新闻同行,如果你们所服务媒体没有给你们配备足够的防辐射装备,而你们也根本没有任何防范核辐射的知识,建议你们迅速离开可以被核辐射的现场,也建议你们的主管迅速做出让自己同事撤回的决定……”据不完全观察,目前只有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在微博中展示了该台为记者配备的专业辐射探测仪和集成在手表中的个人辐射计量仪。

  这种盲目仓促的无准备之仗,也为几日后因为福岛核电站事故升级,大多数国内记者不得不打道回府埋下了伏笔。经济成本和媒体形象影响可以不论,但从报道效果上来说,短短两三天很难做出有价值的深度报道。

  以上几方面仅是微博上新闻业务探讨的一小部分,这些充满智慧和感情的讨论,无论是对具体报道工作,还是媒体重大灾难报道机制建设和新闻学术研究,都多有裨益。实际上,地震发生以来,这种新闻业界、学界和大众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的交流一直在持续,无形中形成了一个业务探讨的意见自由市场。

    (作者单位: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梁益畅)

http://news.sina.com.cn/m/2011-04-26/092822359295.shtml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