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语言的语用案例

[复制链接]
121#
 楼主| 发表于 2011-9-14 10:37:3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三俗词汇打天下   

2011-09-12 00:25:11|
 
有一天我打开电视,节目照旧是家常里短,吵架小夫妻,暧昧三角恋。正要转台之际,一个头发吹得十寸高的女嘉宾,忽然从位子上站起来说:XX你这是装逼!

 

装逼二字之振聋发聩,犹有绕梁三日之势,你完全不敢相信,居然这个词可以公然被说出来,它本来应该属于一个黑暗的,不见光的词汇,永远都是如“伏地魔”三个字般,只容众人私下讨论,直到这一天电视上这个婆娘像哈利波特一样,振得我退避三舍。

 

我向来惧怕说这两个字,有时候一不小心在字面上打出来,马上促狭朋友就会站出来调笑:逼这个东西,你已经有了,不用装。这时候你总不能反口说,自己已经像太监一样,硬生生销毁了这种出厂装置。理亏,所以说不得,再说中华词汇好似中国人口,随手取一瓢,已经够说三车话。

 

问题就是,现在那些隐晦的,文雅的,能让人诡秘一笑的动人单词,正逐渐从个人语言习惯中消减,它们吃亏就吃亏在不如三俗词汇耸动听闻。比如那娘们当时要是说:XX你真虚伪。气势立马减了十分,不配她那狮子王般的造型。但耸动归耸动,仔细想想,一个男人骗一个女人我外面没女人,实在无关“装逼”二字任何血亲关系。

 

装逼和装,还是有点不同的。起码在所谓装逼界,并没有人认为偷偷摸摸找个第三者,可以拿来装饰人生。

 

这样的三俗词汇,洋洋洒洒,说起来足有一卡车。再举一个例子,从前“炮友”二字,也只存在于黑话之中,可如今呢?它已经登堂入室,正式被翻译成好莱坞新片《Friends with benefits》的中文译名,随随便便横陈在你面前,不容你忽视,仿佛炮友已经是都市男女最新标配。你炮友最近怎么样?女人们在下午茶时段随随便便抛出这个问题,仿佛她们就是欲望都市那四个时髦女主角,无限风光走在国际流行最前线。

 

比起炮友这个名词,还有一个动词更加令人伤心,它就是已经遍布众人口中的:搞。比起80年代郑重的“发生关系“,90浪漫年代的“做爱”,21世纪起初回归本质的“性交”,搞相对来说,无责任关系,无爱情因素,轻松愉快到了诙谐的程度。某男性朋友,自从知道我单身后,经常都要问一句:最近搞了吗?告诉他没有,他就一脸你活得没有价值的表情。是啊,在男女关系如此容易的今天,搞都搞不上,这还搞得好吗?

 

三俗词汇迅速抢占了我们的语言空间,但每个人似乎都乐在其中。我有一个朋友,自打搬去北京后,她的形容词词库只剩下一个,靠谱。这个词上可以用来形容人类,爱情,下可以赞扬食物,饭馆,交通。奇怪的是,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对,在她说:这个饭馆真不靠谱,这个酒吧的酒挺靠谱时,大家都觉得她形容十分恰当。还有一个朋友,每次形容到什么事的困难或者艰险,就会说,那真是像来大姨妈一样痛苦。大姨妈每天在她的生活里飞来飞去,居然也没人被那种血腥之风吓到。

 

或许将来属于语言的世界,将贫瘠到你只能看见那些耸动的词汇到处爬行,肆无忌惮给你一个又一个棒喝,直到你麻木不仁,不用担心,又会有更不堪的三俗词语爬出来,继续刺激你的胃口。

http://someng7.blog.163.com/blog/static/122323066201181202511159/

zou_free
不同阶层用不同的词,我们所称的“炮友”,在伟人那里就叫“文工团女战士”,国外媒体有把她们成为“毛的女友们”。
回复|举报

09-13 11:16
zou_free 回复 zou_free
国外媒体又把她们称为“毛的女友们”。
回复

09-13 11:33
zhangfayang 回复 zou_free
当初被镇反过,心理很痛恨吧。
回复

09-13 13:10
zhangyizsy 回复 zhangfayang
你肯定是流氓土匪那种不劳而获喜欢掠夺的杂种后代吧?你也不要猖獗,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总有一天抢人的会被抢的,而且还会死的很难看
回复

09-13 13:56
xw1626 回复 zou_free
你整天在这里宣泄你的仇恨有用么,只能说你无能、懦弱,有本事你去找他算帐啊,他不在,他有子孙在。每个博客都能看到你,恶心
回复

09-13 15:43
usdog001 回复 xw1626
如果他说的不是事实,你可以反驳或者举报他。
回复

09-13 16:13
性感小天使 回复 zou_free
社会越来越开放了把
回复

09-13 16:28
aai800 回复 usdog001
那你给我证明他说的是事实???
回复

09-13 16:35
枫美移民 回复 zhangfayang
被镇反的有活下来的吗?
回复

09-13 17:14
cts-ysj 回复 xw1626
你现在说的这番话就叫做“装逼”!
回复

09-13 17:33
zou_free 回复 zou_free
山西一群猪头悼念毛,一大批JC拥入,以“非FA集HUI”抓了9人,真是大快人心,哈哈!!!!!
回复

09-13 17:44
fnn19614179899 回复 zou_free
用一句三俗话,你妈逼,你他妈什么东西,老子骂人的时候你妈也就十八。
回复

09-13 18:15
清风徐来 回复 zou_free
看样子你是一个穷打工的愤愤,因为一个人的作为从其写的文字中就看得出
回复

一刻钟前
雨中風鈴 回复 zhangfayang
叫zou-free的畜生不管有没关于毛泽东主席的博文,他都要发一些帖诋毁中伤,原因就是他家三年天灾死了人?他不找他家为何死人的原因,而是把一切事情推脱在毛泽东主席身上,如他母亲能够守妇道,勤劳耕作,在天灾面前不要总想着天上掉馅饼,也就不至于他家死人了,你想想,在那天灾面前,人人都为肚子去奔波,而他老娘就是想半夜有野男人光顾施舍,最后他家饿死三头。这是他自己说的。
回复

10分钟前
雨中風鈴 回复 fnn19614179899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就像他头像的那个人一样。zou-free畜生是四川农村的,他母亲从妇救会出来后一直做地下买卖的,不思劳作,三年天灾时,那些往日来往的男人都去为生计奔波基本上已经忽视他母亲的存在了,没有了生活来源,导致他家当时饿死仨,他发发牢骚还是情有可原的。
回复|举报

xiao27132714
现在的娱乐变成愚乐了,不俗不色不爆炸是上不了电视的,悲哀呀,中国想改变逐渐衰败的国民素质就要从媒体开始,媒体是小孩接收的最早最久的直接教育,电视娱乐节目,网络垃圾充盈着整个社会,想让中国跨点就保持现状吧……
回复|举报

半小时前
寻找幸福 回复 xiao27132714
說的非常正確!
回复|举报

洪七工
如果艺术不能贴近生活,,那就是伪艺术,,我们不可能生活在 “新闻联播”里面的。。。
回复

2小时前
洪七工
何为俗?,,,,
回复|举报

2小时前
北方的秋天
这种文化垃圾应该引起我们高度警惕,公众人物和媒体更是责无旁贷!
回复

122#
 楼主| 发表于 2011-9-16 11:04:1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称谓
利比亚新政府部队攻入卡扎菲老家苏尔特
2011-09-16 09:07: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有3904人参与
核心提示:9月15日,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军方发言人布辛称,利比亚新政府的武装部队已经攻入卡扎菲老家苏尔特城中。布辛表示,“他们从南部、东部和海边向苏尔特发起进攻。但我不确定他们已经成功推进了多少。”被国际刑事法庭通缉的卡扎菲目前仍然下落不明。
123#
 楼主| 发表于 2011-9-16 22:54:0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邪恶女流氓:当名著都多了一个字,就悲剧了--:狂人被日记,霸王别搞基,哈利波特大,性生活大爆炸,天鹅跳湖,暮光之城管,当幸福来敲肛门,地道野战,茶花女优,死神不来了, 斯巴达日三百勇士,武林外遇传,哆啦AV梦,幸福像菊花儿一样,巴黎圣母妓院,论持久野战…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36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114) | 评论(14)

124#
 楼主| 发表于 2011-9-17 10:01:2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称谓:新政府军、前政府军
利比亚新政府军攻入卡扎菲最后堡垒拜尼沃利德2011-09-17 08:36: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有79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1)











(1/4)
转发到微博
当地时间9月16日,执政当局“全国过渡委员会”的武装人员在北约战机掩护下,继续向忠于卡扎菲的武装人员盘踞的拜尼沃利德和苏尔特等地发起进攻。双方在多地展开激战。英法两国承诺,将协助利“全国过渡委员会”抓捕卡扎菲。























中新网9月17日电 据“德国之声”网站16日报道,利比亚战事继续,卡扎菲仍然不知所踪。“全国过渡委员会”领导的武装开始对卡扎菲故乡苏尔特展开进攻,并遭到强烈抵抗。16日,大军已经开进另一个卡扎菲拥护者的堡垒拜尼沃利德。两座城池都传出了伤亡严重的消息。
据报道,16日,指挥者下达了攻城的命令,开进亲卡扎菲武装的最后堡垒——拜尼沃利德。在过去几周里,这座城市附近已经集结了数千名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以下简称“过渡委”)的武装。报道孩子,为了让城内的卡扎菲部队放弃抵抗,水电供应早已被切断。不过,平民仍可行动自由,很多人由于担心出现激烈决战,已经逃离。
“整座城市目前已经处于包围之中”,“过渡委”派往拜尼沃利德的谈判代表金世尔(Abdullah Kinshil)说,“但每个出城的关口都是畅通的,我们不阻止任何人离开拜尼沃利德。我们还给出来的人们分发食品、饮料和水,然后把他们送到安全地带。谢天谢地,我们的整个系统运行良好,以避免任何人受到伤害。”


“过渡委”军队指挥官对迅速拿下这座距离的黎波里东南160公里的城市抱有信心。上周,“过渡委”部队和亲卡扎菲部队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激烈的交火,双方均有伤亡。北约部队也对卡扎菲部队据点进行了大面积空袭,为地面进攻拜尼沃利德做好了准备。
15日,对卡扎菲故乡苏尔特的进攻已经开始。在外围城区的激战中,有大量前政府军士兵阵亡。不过,“过渡委”武装阵营中也有兵力损失。一名军队发言人对法新社记者表示,目前已经开进了苏尔特市中心,但是还有个别被卡扎菲亲信占据的城区需要逐个攻破。
报道指,尽管战事激烈,但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还是抵达的黎波里开始访问。他是继周四法英两国首脑闪电访利之后,第三个到访的国家领导人。在与过渡委员会领导人会谈之后,埃尔多安还将在烈士广场——也就是原来的绿色广场——与利比亚民众共同进行祈祷。

http://news.163.com/11/0917/08/7E51IJOR00014JB6.html


125#
 楼主| 发表于 2011-9-18 10:05:39 | 只看该作者
利比亚新政府军遭卡扎菲部队狙击
2011-09-17 23:51:51 来源: 新华网 有7242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18)
核心提示:9月17日,利比亚执政当局武装与卡扎菲部队在拜尼沃利德和苏尔特两地的激战仍在持续,并陷入胶着状态。当局武装部队在拜尼沃利德遭到卡扎菲残余部队狙击,至少6人死亡,20人受伤。武装部队被迫进行“战术撤退”。
http://news.163.com/11/0917/23/7E6LOO350001121M.html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红斗士 [网易福建省福州市网友]: 2011-09-18 05:54:16 发表
反对派被称呼为新政府军,读起来怎么怪怪的?
顶[1421]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王朝至此衰落 [网易广东省网友]: 2011-09-18 06:56:47 发表
终于变成政府军了!!泪奔啊~~~
顶[479]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126#
 楼主| 发表于 2011-9-19 11:05: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1-9-23 10:06 编辑

利比亚执政当局军队被指有虐杀俘虏嫌疑
  2011年09月19日02:21  红网-潇湘晨报
微博

饱受卡扎菲军队虐待的战俘们回到当时的监狱,往事不堪回首。图 记者汪蛟



  9月10日,利比亚班加西解放广场,20岁的青年艾哈迈德·伊沙和他的朋友们与广场其他民众一道庆祝反对派(当时)的胜利。
  对于伊沙来说,这种庆祝的心情尤其真诚,因为他刚刚逃离死亡,成为的黎波里战俘营的逃生者。
  据利比亚执政当局(之前的反对派)军方发言人艾哈迈德·巴尼介绍,8月28日他们攻克的黎波里之后释放了当地及其周边监狱1万多人,但4.7万名囚犯失踪。伊沙正是那幸运的一万余人中的一员。
  本报特派记者倪志刚 利比亚报道
  与卡扎菲部队作战时被俘
  以为9月1日要被杀掉虐俘问题引起国际关注
  伊沙是一名小贩,高中毕业两年。找不到工作,他跟众多利比亚青年一样,要么成为小店主,要么成为小贩。
    他贩卖的是衣服,这些衣服多来自中国。生意不咸不淡,他说够生活费用。“如果一天可以赚到4第纳尔(1第纳尔大约等于6元人民币——记者注)就发财了。”
  记者问他是否有失业补贴,他说没有,政府什么都不管。
  革命来了,热血青年伊沙拿起陌生的武器上了战场。他经历了班加西的惊险战斗,随后追随大部队往苏尔特方向前进。
  3月底的一天是伊沙的黑色日子。在埃季达比亚的一场战斗中,卡扎菲的部队攻势很猛。在被反冲击后,来不及撤退的他被俘了。
  以为9月1日要被杀掉
  伊沙被送到的黎波里,进了中央监狱。那里关押着大量囚犯,很多是卡扎菲的反对者,其中不少人根本未经审判一直被囚禁在那里。
  在他的记忆里,他受到了非人的虐待。他说,手被绑在后面,蒙上眼睛,被卡扎菲的多名士兵殴打。棍子,电棒,皮鞋……伊沙脱掉衣服,手上、背上、胳膊、头上到处都是伤疤。他说那是监狱送给他的礼物。
  他不知道整个监狱关了多少人,他知道一个很小的房间内关了4个人,他所知道的战俘大约1600多人被关在同一个地方。
  当战火逼近的黎波里,他和同伴听到了炮声。不过,看守士兵的话浇灭了他的希望。那个士兵说,9月1日将是你们的好日子。伊沙说,他的理解是,9月1日卡扎菲掌权的这个纪念日里,他们将被杀掉。
  不过好日子真的来临了,反对派(当时)的军队在9月1日之前攻下了的黎波里。8月28日,当时的反对派军队在的黎波里及其周边的监狱放出了大量囚犯,其中就有幸运者伊沙。
  不过,当时的反对派武装负责人巴尼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他们在的黎波里军事行动中共释放出约1万名被关押的囚犯,而此前的统计数据显示,在的黎波里及其附近地区的监狱中共关押有5.7万名到6万名囚犯,其中约95%的人是在今年2月利比亚爆发危机以后被捕的。他们目前已经成立专门小组调查这些囚犯的去向。
  虐俘问题引起国际关注
  伊沙的遭遇只是利比亚虐俘问题的冰山一角。
  一些非政府民权和人权国际组织曾经警告,他们手中已经掌握证据,显示卡扎菲军队和反对派(当时)双方都存在虐待俘虏的嫌疑。
  据英国天空电视台报道,在的黎波里的多个地方,他们发现到处堆积尸骨,他们判断是卡扎菲军队杀害的囚犯。一名自称是幸存者的布拉尼说,8月23日、24日卡扎菲的军队用冲锋枪、手榴弹处决犯人,而后一把火将死者烧掉。他说,他与另外十多人侥幸逃脱。这些人中不少就是战俘。
  在卡扎菲武装传给班加西民众的一些视频中,有不少就是反对派(当时)士兵被殴打和被杀害的场面。本报记者手里掌握的3个视频中,一个是一群卡扎菲武装军人殴打一个中年男人,当地居民说那是个反对派。在另两个视频中出现非常血腥的画面,分别是一个男人的额头被挖空,而另一个男人的胸腔被挖空,场面令人发指。
  不过,反对派(当时)军队也被指有虐杀俘虏嫌疑。
  据美联社9月12日报道,由国际特赦组织撰写的一份报告称,卡扎菲的支持者与利比亚反对派(当时)都有过“非法屠杀和虐待囚犯”的行为,双方都曾犯下“反人类罪”。但二者的区别在于,卡扎菲的罪行更为深重。
  据记者了解,卡扎菲雇佣军黑人士兵被搜捕后遭到虐待的情况比较突出。在反对派(当时)武装控制的区域,涉嫌卡扎菲雇佣军的黑人被抓捕的危险加大。记者在进入利比亚边境时就见到一个黑人被反对派(当时)士兵拉进封闭的院子。
  [利比亚日记]
  阿布都拉曼家的晚餐
  最地道的本地餐饮绝对不在酒店宾馆,而是藏于民间。换句话说,在本地人家里吃上一顿正餐,无疑好过任何山珍海味。当地人阿布都拉曼帮我们实现了这个略显奢侈的愿望。
  在阿布都拉曼家,我们看到了一个纯正的利比亚家庭:环绕整个屋子的沙发,半圈有小腿那么高,还有半圈只有脚踝那么高,几乎贴在地面;墙壁上只能看到空调和古兰经,后者被金色的相框装裱,放在墙壁的中间,一进客厅,就直入眼帘。
  不一会儿,这个和蔼的老头儿带着几块彩色方格条纹的方巾来到客厅,并为我们每人分发。而后,他端起一套银色的东西,走到我们面前。
  他先是轻轻地放下容器,再叫我们伸出双手,而后提起水壶,就像一个水龙头一样为我们浇水。打湿双手后,示意我们使用肥皂,并在我们搓起泡沫后再为我们浇水。一个一个,直到每个人的手上都留有香皂的味道。
  翻译告诉我们,在阿拉伯国家,家庭的主人为客人洗手是一种礼仪,但小孩子也能做。阿布都拉曼作为一家之主,这是对我们最大的尊重。
  在利比亚,饮食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这里不分生熟,西红柿和生菜切好了就和米饭放在一起;这里还没有汤水,他们习惯面包加可乐;更不用说那种口味咸咸的奶酪了。我们只希望,吃上一碗面条就好。
    阿布都拉曼端来了一个很大的圆盘,这位曾经的利比亚举重冠军必须张开双臂并欠着身子,才能保证圆盘的稳定。
  圆盘内圈,还是我们熟悉却略有憎恶的干面包、生菜和烤鸡肉,但中间的一个大盆子里,却是我们期待已久的面条!
  面条既短又细,掺着土豆和黄豆,看上去是用番茄酱炒的,但尝起来并没有那么甜。我们每人一勺,抢一般地在盆子里淘。这可能有失风度,阿布都拉曼看着呵呵地乐了。
  本报记者范思鼎
  [最新战况]
  执政当局部队
  在苏尔特等地遭阻击
  据新华社电连日来,利比亚执政当局武装与效忠卡扎菲的残余部队在拜尼沃利德和苏尔特两地的激战仍在持续,并陷入胶着状态。
  据当地媒体报道,执政当局武装在拜尼沃利德遭到卡扎菲残余部队的阻击,导致至少6人死亡,20人受伤。在苏尔特,当局武装也因遭到阻击而撤出。当局武装已经加强在苏尔特的兵力部署,至少6000名士兵分布在城内和郊区,等待再次进攻的命令。
  利比亚执政当局军方发言人巴尼17日说,未来几天苏尔特等地的战局将全面逆转,执政当局将很快掌控利比亚全部领土。

  同日,卡扎菲的发言人易卜拉欣对媒体说,卡扎菲仍在利比亚指挥部队作战,卡扎菲部队拥有足够的武器,并准备进行长达数月的持久战。
  [对话]
  “我们用的都是中国货”
  (对话人物:晓拉拉,29岁,利比亚商人)
  潇湘晨报:什么时候去的中国?
  晓拉拉:2001年去的,因为中国的商品最便宜。去过北京、广州、义乌。我喜欢北京。
  潇湘晨报:这次什么时候回来的?
  晓拉拉:一个月前,因为护照到期,要回来重新办护照。我还要去广州,从那边进家具到利比亚来。
  潇湘晨报:你担心你的国家吗?
  晓拉拉:不。我不认为我的国家现在危险。现在比以前要好。
  潇湘晨报:对以后的政府有何期望?
  晓拉拉:只要不像卡扎菲那样子就行了。利比亚很有钱,但是大部分转化成卡扎菲的家产,而利比亚人则很穷。所以我相信新政府而不是卡扎菲。希望以后是个民选的政府。这里的人都这么希望。
  潇湘晨报:中国产品在这里多吗?
  晓拉拉:很多很多。(指着办公室内)比如电视机、电风扇、鞋子、衣服,书柜、办公桌,这些都来自中国。
  本报特派记者倪志刚
http://news.sina.com.cn/w/2011-09-19/022123176287.shtml

127#
 楼主| 发表于 2011-9-20 10:26:4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语境
送葬乐队出殡途中误奏“今天是个好日子”

2011-09-20 04:26:00 来源: 长江日报(武汉) 有3467人参与

核心提示:武汉蔡甸新农的方先生为去世的父亲举办葬礼,在当地礼仪公司请了一支乐队。出殡途中,送葬乐队吹奏起“今天是个好日子”,惹逝者亲友盛怒。经工商介入调解,礼仪公司赔偿精神损失费1200元。礼仪公司称,乐队未经过专业培训才发生过错,家属同意其上门致歉。

http://news.163.com/11/0920/04/7ECA9KF800014AED.html

128#
 楼主| 发表于 2011-9-22 11:17:2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词的选择
China condemns US arms sales to Taiwan

http://www.longxin.swust.edu.cn/en/portal.php?mod=view&aid=434#comment


China angry at US deal to upgrade Taiwan F-16 fighters
http://www.longxin.swust.edu.cn/en/portal.php?mod=view&aid=433

《达赖窜访遭巴西政府冷遇》
参考消息 2011年9月20日第16版
129#
 楼主| 发表于 2011-9-23 10:03:2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称谓
利比亚前政权总理在突尼斯被抓捕
2011-09-22 23:00:52 来源: 新华网 有4847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7)
核心提示:9月22日,突尼斯内政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证实,利比亚前政权总理马哈茂迪21日晚上在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边境被捕。马哈茂迪从2011年3月开始担任卡扎菲政权总理。

http://news.163.com/11/0922/23/7EJERPPG00014JB5.html
130#
 楼主| 发表于 2011-9-23 12:56:2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原创]“芮成钢体”火爆红色幽默

18861 次点击

黎明 于 2011/9/22 12:33:21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央视主持人芮成钢在达沃斯论坛问骆家辉“坐经济舱来参会是否有意在提醒美国欠中国钱?”这一问,不经意间造就了互联网文体新品种——“芮成钢体”。



长于辨析的意见领袖,正规的评论文章,相形网民的引申提问作品无不失色,面对网民集体创作的“芮式提问”,评论人也只能感慨“网民太有才”。



延伸芮式提问,发起于网易,扩容也凯迪网络等大型网站,微博上流传也比较多,从以下选摘的零星文字中,可见其特点:



你们领导不包二奶是否因为身体素质太差?你们贪官太少是不是因为太穷没有什么可贪?你们不收过路过桥费是不是因为人手不够?你们不吃地沟油是不是因为造不出来?你们没有强拆是不是因为你们城管硬功不高?你们美国官员财产公开是不是因为官员太傻?你们的牛奶里没有添加三聚氰胺,是不是因为你们化工技术太落后?你们大学教授那么辛苦是不是因为没有论文好抄?



你们出什么事领导都要担责任,是不是因为你们没有临时工?你们的学者老得诺奖,是不是因为走了瑞典后门?你们的总统不装B,是不是因为连莎士比亚都不知道?你们的总统自己打伞,是不是因为没钱请人?你们的领导不吃特供,是不是表明他们喜欢和老百姓一起吃地沟油?你们各地方政府办公楼都那么矮,是不是因为公务员都有恐高症?你们没有芮成钢这样的人才,是不是你们的教育出了问题?

……



某位记者发一问而调动起网民延伸提问,且提出的问题数以千计,若同时记者本人形象无损的话,可谓媒体人一桩不赖的业绩。芮成钢之“活跃气氛”的初衷超预期实现,辛辣而幽默的网语让观者忍俊不禁。不过,这一轮的幽默不是“轻松幽默”,而是“沉重幽默”。



芮成钢问骆家辉的问题,骆家辉有多种答案可供选择。这个问题很好回答,也容易出彩。可选择让问者难堪,也可以选择让全场开怀一笑。骆家辉选择了一种中性的答案,说自己坐经济舱是出于规则的原因。



高级官员坐经济舱,讲节俭、不摆谱,这不该讽刺或非善意调侃,否则显示的“价值观”就不怎么好看。正是由于问者暴露出的价值观明显错了,所以选择反馈效果的主动权,全在回应者那边。



即使某国真的欠另一国家的钱,欠债国官员的出行方式,以及他国对应的外交礼节,也不因债务关系的存在而发生丝毫的改变。记者发出这种提问还好,要是“代表国家”这样问话,问题就比较严重了,那可能意味着两国关系的“非正常化”。



懂经济、金融的网民知道,中国购买国债,和对方“欠债”并不一样。政府购买另一国的国债,是看好对方的政府信誉,看好那个国家的经济前景,这和我国国内居民买本国国债的初衷差不多。而近期一段时间,诸如“美国穷而中国牛”、“美国欠了中国的大量债务还不上”这类信息到处可见,致使部分缺乏经济专业知识的青年,真的以为中国富裕到了“世界大债主”的程度,指责政府“卖国”、“讨好美国”的声音也比较强烈。对此,“知识网民”反感已久,借此芮式提问出现之际,他们喷发了久积的对“误导舆论”的不满。



芮式提问普及了国际金融常识,但这一轮热议间也有学者对国债做出夸大式注解,有人指出购买美国国债其实是一种“政治战略”,是“中央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意在从经济上和美国绑在一起,进行“国际维稳”。



这就过于“讲政治”了。其实,买美国国债就是一种投资理财,由理财操盘手提供技术分析,进行实际运作而已,而作为存有庞大外汇储备的中国官方的投资理财,实际上除了美国国债好买,别的路子尚渺茫而不可期。这样,就不可能不失衡——不仅只是金融层面上的,这也刺激了生活压力不小的平民,他们想的是;我们这么不好过,你们干嘛拿许多钱去买人家国债?



芮式提问,与近日另一个“中美物价大对比”的话题一起,形成了网上以“官场对比”和“民生对比”为主要内容的“内外大对比”。凯迪网络的居美网友之多,相当于内地一省份的网民注册量,在对比中美物价、国民福利、税制税收等方面具明显优势条件。居美网友多指出,近日权威媒体就中美物价的对比方法不当,所举事例、项目,不实之处颇多。



骆家辉说的做的,体现美国特色;芮成钢多次提问,体现的是中国特色,都算是忠于职守、“各为其特”。如此一问一答,尽显“文化冲突”,中国网民由此联想到各种官场恶习、社会乱象、民生艰苦——他们心头滴血并沉重地幽默着,这就是芮成钢体走红网络的原因了。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 ... serids=&action=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