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伦理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210#
发表于 2021-3-15 17:19:1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Twitter将推出“超级关注”等新功能
沃特斯:谷歌逐步淘汰第三方cookie让竞争对手们担心,这家有能力重塑互联网未来的搜索巨头正使竞争朝着对其有利的方向倾斜。
在在线广告的世界,相关性是相对的。广告定位系统可能无法实现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信息传递给正确的人的理想——但如果它是现有替代方案中最好的选择,那么广告收入就会随之而来。
因此,很容易理解许多在线出版商和广告科技公司感受到的恐惧,因为广告支持的互联网的关键支柱之一——第三方cookie——即将走向没落。苹果(Apple)是第一个为这种追踪用户互联网活动的识别符敲响丧钟的公司,在其Safari浏览器中屏蔽了这些识别符。谷歌(Google)表示其占网络流量逾一半的Chrome浏览器将于2022年初停止支持第三方cookie
如果这能让每个人在一个更加尊重隐私的未来处于平等地位,那么这件事可能并不重要。但取代cookie的相互竞争的计划——以及谷歌为整个行业一大部分塑造未来的能力——使得这种可能性非常小。
本周,这家搜索巨头就这个话题发表了最新抨击言论,并同时通过承诺结束基于侵犯隐私的网络跟踪而建立用户个人档案的时代,赢得了许多吹捧它的头条新闻。但其竞争对手的感觉是,谷歌似乎在故意妖魔化它们,以使竞争环境向有利于谷歌的方向倾斜。
例如,本周谷歌试图给利用电子邮件地址帮助进行广告定位的做法蒙上阴影。谷歌警告称,如果出版商将其用户的电子邮件地址与其他公司持有的数据结合起来建立用户个人档案,那么互联网用户和监管机构很可能拒绝这一理念。不管怎样,谷歌自身其实拥有谷歌服务注册用户的大量个人信息,而且在建立关于用户兴趣的精确图像方面没有任何障碍。
谷歌拥有使用最广泛的网络浏览器、广告技术供应链的关键部分,和一些使用最广泛的广告支持的互联网服务,谷歌显然有能力为所有人重塑未来。例如,谷歌自己的广告服务将采取Chrome正在试用的被称为“隐私沙盒”(Privacy Sandbox)的后cookie技术,以确保其广告的广泛流传。难怪竞争对手担心谷歌正试图以自己的形象重塑开放网络。
谷歌对后cookie世界的愿景保留了多得令人惊讶的旧世界特征。重要的是,对使用Chrome浏览网页的互联网用户的跟踪不会停止。不同之处在于,这些数据将不再输入有泄露风险的广告技术供应链。相反,它将留在用户自己的浏览器中。数据中的“信号”将被提取出来,与其他类似用户聚合在一起,形成“群组”,并以整体形式出售给广告主。
这样可能更加安全,但对用户而言,这意味着线上广告的体验不会改变。讯息仍然会与你的网页浏览习惯紧密绑定,而且它们仍会从一个网站到另一个网站紧紧跟随你。
这制造出一个隐私愿景与商业利益相冲突的局面。苹果Safari浏览器以及火狐(Firefox)浏览器都已放弃追踪,更可能接受将个人识别符运用于广告定位,例如广告技术公司The Trade Desk研发的技术。另一方面,谷歌已表示,它将拒绝识别符,保留自己的追踪方式。
不出人意料的是,谷歌围绕自身利益重构线上广告世界的可能性已让一些监管者感到紧张。英国竞争和市场管理局(CMA)正在审查该计划,并警告称这让Chrome浏览器成为“瓶颈”。魔鬼在细节之中。谷歌会从创建用户群组的能力中获取什么信息优势吗?它对该浏览器的所有权是否能让它向旗下其他服务输送更多业务?
即使这些担忧没有根据,谷歌将会设计一个反映自身强大利益的系统。例如,当你使用它的浏览器搜索鞋子时,谷歌仍然可以在你访问其他网站时——通过新的用户群组技术——向你推送耐克(Nike)广告。
而且在这一切背后,谷歌仍将拥有一个无可匹敌的信息宝库,包含了使用谷歌服务的用户的信息,这些信息不受围绕第三方数据处理所施加的那些限制的影响。在第三方cookie消亡之后,这一切合起来将成为一个似乎更加坚不可摧的信息堡垒。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理查德•沃特斯
编辑:邱亚婷

1209#
发表于 2021-3-14 09:53:4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思想实验)


                                                                                                                                                                        编辑:贾梦琪
1208#
发表于 2021-3-10 20:41:5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跟踪与反跟踪背后——Google真的只为推动隐私保护吗?
李军:限制跨域追踪客户访问,既能响应政府和公众保护客户隐私的要求,也可以规范互联网营销行业,提升互联网巨头自身价值。
时间刚刚迈进3月份,数字化营销领域就爆出一个地震级的消息:Google将停止根据个人网络浏览记录投放广告,并希望通过”隐私沙盒”(Privacy Sandbox)技术推进个人数据保护。
消息一出,互联网营销领域举座皆惊。部分数字化广告技术(Ad-tech)公司的股价应声而落,因为Google的这一举措从根本上改变了现有通过跟踪用户的跨域网站访问行为来进行精准营销的做法。而在此基础上通过第三方手段收集用户访问行为并提供互联网营销服务的数字化广告技术公司,则面临着生死攸关的行业变化。
随着互联网逐渐成为大众工作、生活、购物和娱乐休闲最重要的平台,广告主逐渐把广告预算从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等转移到互联网平台。为广告主提供潜在目标客户筛选、广告投放优化、效果跟踪和精准再营销等服务的第三方公司,如雨后春笋一样成长起来。这些第三方公司能够向广告主提供服务的基础就是“第三方数据”。
广告行业有两个重要概念:第一方数据(First-Party Party Data)和第三方数据(Third-Party Party Data)
第一方数据是企业在直接服务自己客户的过程中获取的访问数据。第三方数据则是第三方公司在帮助企业提供数字化营销服务时获取的客户访问数据。因为这些访问数据对应的客户并不是第三方公司的客户,所以被称做第三方数据。
随着第三方公司服务的企业越来越多,这些公司就拥有了大量不同来源和不同领域的数据,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自己的数据管理平台(DMP)进行数据的整合和存储,以便进一步挖掘跨域整合后数据的商业价值。这个行业快速发展的结果就导致大量普通民众的上网访问行为被第三方公司跟踪、存储和分析。由于普通民众和第三方公司并没有直接的商业联系,所以往往会出现普通民众的网络访问数据被随意采集和滥用,并且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19年的调研数据显示,大多数美国民众认为广告商、技术公司或其他公司正在跟踪记录他们在网上所做的几乎所有事情。62%的美国民众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想不被商业企业收集个人信息是几乎不可能的。
81%的美国民众认为,他们在控制自己的数据被收集方面几乎无能为力。同样比例的人认为数据收集带来的风险已经超过了自己能够获得的收益。
事实也的确是这样。根据iAB的数据,2019年美国数字化广告行业在收集第三方数据的开支达到了119亿美元,另外还有78亿美元用于第三方数据的匹配、整合与分析。两者合计达到近200亿美元。
在面临政府监管和社会负面情绪的压力下,互联网行业必须拿出有效措施限制客户数据被随意采集、跟踪和分析。对于第一方数据来说,由于存在直接的商业服务关系,所以获得客户合法授权是完全可能的。最终保护互联网隐私数据的第一刀就先朝着第三方数据砍下。
作为数字化广告领域的领头羊,Google从前几年就开始积极做相关的技术准备。20198Google发布了“隐私沙箱”计划,希望在保留个性化网络广告推送能力的基础上兼顾对于用户隐私的保护。20201月,Google宣布将不再在Chrome浏览器中支持第三方Cookie功能,这是对于第三方数据收集影响最大的举措。一方面第三方Cookie是目前第三方数据收集最主要的手段,另一方面Chrome浏览器是目前市场占有率最大的互联网浏览器。Chrome浏览器跟随几年前SafariFirefox等其他浏览器的步伐开始禁用第三方Cookie,将彻底改变数字化广告的行业生态。
来源:中文网专栏作家 李军
编辑:贾梦琪

1207#
发表于 2021-3-10 20:40:3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宁波记者爆料:我们这里有一大批在行政岗位上的人员,大都是集团干部的子弟,先违反记者证管理办法领取记者证,然后又以持有记者证的身份参加新闻职称评定。其中有一个职业高中毕业的打字员竟然已经悄悄评为了副主任编辑的高级职称。群众意见很大。
部分违规领取记者证名单
宁波电台
张箭锋、孙英、吴仲芳、孙文霞、沈世芳、洪桦、曹天坤、李建波、张健、戴洁敏等,(其中李建波、张健、戴洁敏均为广告部门人员,张箭锋、孙英、吴仲芳、孙文霞、洪桦等均为总编室行政工作人员,曹天坤、梁家骅等为节目导播人员)
宁波电视台
刘奇、徐迅、陆未英、叶菲、徐明明、郑静峰、柴蕴华、严玫、马建奇等,这些人员均为集团机关行政工作人员。
以上人员(还不仅仅这些)均不符合法定领取记者证者必须是在专职从事新闻采编岗位工作人员的规定。里边一部分还以持有记者证而参加新闻职称评定,其中特别荒唐的是职业高中毕业的打字员孙文霞,从未从事过新闻采编工作,却竟然已经获得了副主任编辑的高级职称。

编辑:贾梦琪
1206#
发表于 2021-3-7 14:59:2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冯梦玉

1205#
发表于 2021-3-1 22:43:2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因“车马费”问题整改不力,这家媒体负责人受处分


201812月,北京市西城区(以下简称:区)区委巡察组向原区新闻中心(20194月更名为区融媒体中心)反馈了“记者违反职业道德准则违规收取采访对象车马费”(以下简称“车马费”)的问题,并提出巡察整改要求。


该中心领导班子成立了巡察整改领导小组,时任区新闻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李雪梅担任组长,全面负责收取“车马费”问题整改工作,但李雪梅未与班子成员就“车马费”问题制定有效措施,未采取其他有效方式禁止干部记者收取“车马费”,造成“车马费”整改工作未具体落实。


时任区新闻中心党支部副书记、副主任李仲天作为中心巡察整改领导小组副组长,于20196月负责修订《西城区融媒体中心职业道德准则》(修订的准则内容中明确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索取、接受采访报道对象的“车马费”等财物或者其他利益),未经集体研究,亦未在单位发布,且擅自更改修订时间,应对组织检查。


201910月,驻区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对巡察反馈区融媒体中心5人存在2017年收取“车马费”问题线索调查后,责成区融媒体中心党组与相关人员进行谈话提醒。李雪梅未予重视,仅要求李仲天对相关违规人员进行谈话,而李仲天未予落实,造成违规人员继续收取“车马费”。


时任区新闻中心副主任杜宇琛作为中心整改领导小组副组长,未采取有效措施配合落实巡察整改要求,未向其直接分管的部门及工作人员就杜绝收取“车马费”问题进行教育提醒和有效监督。


区委巡察组提出巡察整改要求后,自20192月至20207月期间,区融媒体中心仍有27人从41家区属一、二级单位中违规收取“车马费”共计16万余元。


李雪梅作为巡察整改工作第一责任人,不严格落实巡察整改工作要求,未采取有力措施杜绝收取“车马费”,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不到位,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李仲天作为巡察整改工作的相关负责人,对巡察整改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认识不足,责任担当不够,协助主要领导对收取“车马费”问题整改落实不到位。


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五十五条之规定,经区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并报区委批准,决定给予李雪梅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决定给予李仲天党内警告处分。杜宇琛作为巡察整改工作的相关负责人,未起到参谋助手作用,未协助主要领导贯彻落实巡察整改要求。


依据《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第六条第一款和第八条第二款第(二)项之规定,经区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决定对杜宇琛予以诫勉问责。

这年头,没得车马费,谁给你做报道?记者报道后,单位节约了广告费,给点车马费算是对记者辛苦的慰劳。难道记者就是该给你白干的?当然这里有原则:我当记者期间,你给,我不推;不给,我不要。即是尊严,也是原则。市级机关(四大家除外)邀请记者采访报道,都要给车马费呀。就连市领导在外办接见外宾,也要发二十元车马费。


来源:微信公众号:传媒见闻



编辑:冯梦玉


1204#
发表于 2021-2-20 21:40:1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谷歌AI伦理团队创始人:我被开除了!


去年末,谷歌AI伦理团队联合负责人Timnit Gebru被解雇一事在全球都闹得沸沸扬扬。


新年伊始,你以为谷歌就会“新年新气象”了?


天真!


这不,就在几个小时前,谷歌AI伦理部门创始人Margaret Mitchell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我被开除了”。


对于这项举措,谷歌在邮件中表示:

在对该经理的行为进行审查之后,我们确认其存在多次违反公司行为准则和安全政策的行为,其中包括泄露机密的业务敏感文件和其他员工的私人数据。


根据Axios报道称,早在1月份,谷歌就撤销了Margaret Mitchell的公司访问权限,原因是其使用自动脚本查找了公司“虐待”Timnit Gebru的相关证据。


本月早些时候,Mitchell在推特上发布了一封电子邮件,邮件中谈到了Gebru被解雇的情况,以及该事件似乎“受到了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者们的支持”,“如果AI系统被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也会受到同样的影响”。





邮件全文链接: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ERi2crDToYhYjEjxRoOzO-uOUeLgdoLPfnx1JOErg2w/edit


Mitchell认为,发生在Gebru身上的事情“似乎源于对于现代技术缺乏远见,因此该事件本身就是这个问题的显现”。


支持GebruMitchell被解雇的原因?


也正如Axios之前所报道的那样,Mitchell被解雇发生在谷歌宣布对其AI伦理团队进行重组的后一天。谷歌工程组织副总裁Marian Croak现在领导着“谷歌研究中心一个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新专业中心”。


根据MitchellLinkedIn资料显示,她在2016年加入谷歌,担任高级研究科学家。两年后,她与Gebru一起成立了谷歌AI伦理团队。


去年12月,MitchellGebru正在撰写有关大型语言处理模型的危害的论文,当Google Brain副总裁Megan Kacholia要求撤回该文章时,Gebru却表示,谷歌需要更加开放,思考“为何这项研究不被接受”。


这此后不久,Gebru便被解雇了,尽管谷歌将其描述为主动辞职。


Gebru事件发生后,Mitchell便开始公开批评谷歌高管,包括谷歌AI部门负责人Jeff Dean和谷歌首席执行官Sundar Pichai1月,在谷歌开始着手调查相关事宜时,Mitchell发现自己失去了公司电子邮件访问权限。


对此,外界普遍猜测,Mitchell被解雇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其与Gebru的关系,以及在后续一系列活动中对Gebru的声援。


在对Gebru事件进行调查之后,谷歌宣布将对其研究和多元化政策进行更改。在一封内部电子邮件中,Jeff Dean向员工道歉,表示他对公司处理Gebru离职一事深表遗憾。


“我听到并承认Gebru博士的退出对女性技术人员、黑人社区人员以及追求技术职业的其他代表性不足的群体以及对谷歌负责任地使用AI表示深切关怀的人代表着什么。这会使得这些人质疑他们在公司的位置,对此我感到遗憾。”


Gebru事件于去年12月发酵以来,谷歌的AI伦理团队就一直处于危机中。在宣布重组后,高级研究员Alex Hanna写道,直到周三晚上新闻报道后,团队才知道Croak的任命。


“他们都让我们要相信他们的处理方式,相信Marian Croak这样的决策者,他们会把我们利益最大化,”她在推特上写到,“但所有的决定都是背着我们做出的”。


谷歌连续曝出的解雇风波在业界引起巨大轰动,也引发了人们对谷歌对异议的容忍度的质疑。


2018年至今,谷歌内部已经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抗议活动。最近,多位谷歌员工宣布共同成立Alphabet工会,希望在薪酬和伦理等问题上向公司施压。


伦理问题需要得到相同程度的重视


Mitchell以在人脸识别偏见的批评而闻名于世。


去年7月,MIT正在使用的一个高引用图片数据集Tiny Images被曝出存在强烈种族歧视和厌女症标签。


这个数据库内,当黑人或猴子出现时,标签显示为N*gger这一对黑人的蔑称词汇;此外,身穿比基尼或抱着孩子的妇女的图片被标记为b*tch等这一侮辱性词汇。



这在学术圈迅速引发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议。得知消息后,MIT迅速下线了这一数据集,并发布公告称,由该数据集训练出的AI系统,会潜在地使用种族主义、厌女症和其他激进术语来描述对象,请所有研究员暂停使用和训练。


下线该数据库后,MIT还表示,将敦促研究人员和开发人员停止使用培训库,并删除所有副本。


ImageNet也有同样的问题,因为它也是使用WordNet进行注释的。一项名为“ImageNet Roulette”的实验允许人们将照片提交给由ImageNet训练出来的神经网络,该神经网络将使用数据集中的标签来描述这些图片。不出所料,人们在系统中输入的是他们最感兴趣的照片:自拍,而软件会输出一些种族主义和冒犯性的标签描述他们。


在这些庞大的数据集中,有问题的图像和标签所占的比例很小,并且很容易将其作为异常现象清除掉。PrabhuBirhane认为,如果将这些材料用于训练现实世界中使用的机器学习模型,则很可能导致真正的伤害。


他们在论文中写道:“缺乏对规范数据集的规范,会对女性、种族和少数民族以及处于社会边缘的弱势个体和社区造成不成比例的负面影响。”


少数群体在AI训练数据集中往往没有得到重视,这也是人脸识别算法在识别女性和肤色较深的人时遇到困难的原因。今年早些时候,底特律的一名黑人被面部识别软件误认为小偷嫌疑人,被警察错误逮捕。



这也是为什么此前,一个有争议的人工智能算法从低分辨率的快照中生成高分辨率的图像,把一张奥巴马的模糊照片变成更像白人而不是黑人的原因。



尽管随着技术的成熟,科技公司都在不同领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是与技术相伴生的伦理问题却并未得到相同程度的重视。


谷歌的系列事件到底会成为导火索,还是伦理问题被提上台面的引线,我们将拭目以待。



来源:大数据文摘



编辑:李佳怿

1203#
发表于 2021-2-19 18:59:0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信息茧房时代:偏见、撕裂与群氓

“就在此时此刻,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对立使全世界陷入了恐慌之中,地球上每一个角落的人们都背负着各自的历史积怨……即使这无穷尽的对抗中有一些似乎的确是基于现实的利益冲突,我们仍怀疑,大部分对抗是幻想中的恐惧的产物。然而,虚构的恐惧能够造成真实的痛苦。【1】”


现代个性心理学创始人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教授以这段话开启了他的著作《偏见的本质》。这本书诞生于意识形态激烈对抗的50年代。六七十年过去了,人们的偏见与对抗更少了吗?


互联网曾给我们制造了一个信息海洋,但如今的算法却编织了一个个信息茧房。在自己的信息茧房中,每个人看自己想看的,听自己想听的,宛如回音壁一样不断地重复那些悦耳的声音。然而,这种舒适终会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偏见、撕裂与群氓。


本文探讨信息茧房、人类认知与自由市场的关系。


本文逻辑


一、偏见与傲慢


二、撕裂与群氓


三、逻辑与生意


(特别提醒: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请社友们将本公众号标星,以及时收阅每一篇硬核文章;正文7000字,阅读时间30',点击在看,感谢分享)


01

偏见与傲慢


2006年哈佛大学凯斯·桑斯坦在他的《信息乌托邦》中提出了信息茧房的概念。桑斯坦指出,在信息传播中,公众所接触的信息是有限的,会选择自己愉悦的信息,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2】。


其实,世界之大,信息无穷,考虑到处理信息的成本与风险,人们倾向于待在认知的舒适区。这是一种自我编制的茧房。这种茧房并不可怕,因为自由竞争的压力会迫使人们走出舒适区,懒惰者、安逸者被惩罚、被淘汰。


真正需要警惕的是他人编制的信息茧房。


在古代,每一个村落都是独立的信息孤岛。村落之间除了官道外没有通行的道路,临界区域遍布高山、密林及河流,野兽出没,山匪当道。这是天然的信息茧房吗?


将古代村落沦为信息茧房的并非野兽而是君王。古代经济的主要生产方式是农业计划经济,中国是小农计划,欧洲是城邦计划。计划经济特点是稳定输出与计划配给。其前提是权力集中,统一指令,信息封闭,控制言行。古代君主不允许村民随意迁徙,打探信息,生在村里,死在村里,让本地的礼教、习俗构成的“权威信用体系”控制村民的言行。


随着文字、纸张、印刷、电报电视的问世,知识精英逐渐掌握了信息茧房的控制权。世纪之交,互联网打破信息孤岛,“逆袭”知识精英。如今,技术精英借助算法悄无声息地夺权,给每一个人都量身订做了一个信息茧房。


美国反科技“狂人”希尔多·卡辛斯基曾在《工业社会及其未来》一文发出警告:“工业化时代的人类,如果不是直接被高智能化的机器控制,就是被机器背后的少数精英所控制。”


在算法时代,你以为自己拥抱了知识的海洋,其实你看到的信息只是你想看到的,技术精英想给你看到的。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回音壁中反复地收听那悦耳的音符。


然而,这种舒适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信息、方法论与智慧存在关联关系。信息是方法论的原材料,方法论很重要,但不是决定性的。在信息茧房中,人们即便可以获得很多想要的信息,经过科学方法加工,也很难输出真正的智慧。


所谓真正的智慧,是指自然规律、人的行为规律以及思辨哲学。掌握规律靠什么?靠抽象逻辑。如何获得抽象逻辑?


数学就是一种抽象逻辑。自然科学依靠数学论证建立,现代医学的可靠性建立在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之上。在大数据时代,实证方法越来越流行,数据越多,研究越充分。这就是英国哲学家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不过,大多数人都没有能力通过数学方法来建立抽象逻辑。普通人只能使用经验归纳法来认识事物。这是一种成本最低的方法。比如,把家里养的动物归纳为家禽(家畜),野外跑的动物归纳为野兽。


但是,这也是一种极容易犯错的认识方法。比如,家养的狗跑到野外去了,是家禽还是野兽?为什么经验归纳法容易犯错?原因是经验归纳法容易建立形式逻辑,而不是抽象逻辑。


比如,一个苹果加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苹果。这是形式逻辑。一加一等于二,这是抽象逻辑。古代人看到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认为太阳围绕地球转。这就是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与信息茧房有什么关系?形式逻辑是不是信息不充分导致的?信息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不管是定量分析还是定性分析,都不可能获得充分的信息。形式逻辑的错误更多源自信息源被控制,即信息茧房。


比如,你从小到大看到的天鹅是白天鹅,那么你容易将白天鹅等同于天鹅。这就是形式逻辑。如果你哪天看到了一只黑天鹅,那么你的思想可能要遭遇一场“黑天鹅”。当黑白天鹅都看过了,你不容易陷入“颜色”的形式逻辑,从更本质的角度认识天鹅。但是,很不幸的是,黑天鹅全被我宰了。这就人为地制造了“幸存者偏差”。


在古代,每个国家、每个村落都是一个个信息茧房,人们在回音壁中不论怎样折腾都不可能建立抽象逻辑,不可能催生现代科学与制度。古代中国一次次地打破信息茧房,又一次次地重建信息茧房,而且茧房越来越牢固,最终与现代化渐行渐远。


其实,只要信息是自然流动的,即使存在信息不对称,人也可以在经验基础上建立抽象逻辑。这就是德国哲学家的“先验”认识论。经济学家米塞斯用先验来解释奥派的方法论。先验,其实是在经验基础上的抽象逻辑。


比如,在自由市场中,价格上升,需求减少。需求定律,可以通过数学论证,也可以通过从经验中抽离出来形成抽象逻辑。


科学家普遍反对定性、经验及“先验”,推崇数学实证。后者更具可靠性,但是实证的假设,就是依靠“先验”得来的。如果假设上犯了“形式逻辑”的错误,实证研究也无法得出正确的结果,如新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完全市场理论。很多不具备“先验”能力的经济学家、科学家,能够建立复杂的数学模型,但结果可能是错的,或者毫无价值的。当今世界,出色的数学家、统计学家很多,但是富有智慧的科学家、经济学家极少。


所以,关键问题不是定性或定量,不是证伪主义或“先验”认识论,而是如何建立抽象逻辑。无法建立抽象逻辑的关键,不是信息不充分,而是人为设置的信息茧房。在信息茧房中,人即便可以获得特定的丰富的知识,也难以建立抽象逻辑。有些人纵然满腹经纶、博闻强识,也只是个愚不可及的老朽。中国古代不乏翁同龢这样的“帝师”与大儒,但他们因为缺乏思辨哲学与智慧,无法将中国引入现代化。


在信息茧房中,形式逻辑占据统治地位,偏见盛行,盲目自信。古代地球人以地球为宇宙的中心,生活在自己茧房中玛雅人、印度人、罗马人、东亚人均以自己为地球的中心。他们建立了形式逻辑的知识,比如所谓的国学、西方经济学、东方心理学。真正的知识是抽象逻辑的知识,是没有国别、种族、民族之分的。不可出现西方的质能方程式,亦或是东方的需求定律。


在瑞士伯尔尼的一次统计学会议上,当一个年轻人说到"经济学自然规律"时,德国学者施穆勒打断他说:“先生,并不存在任何的经济学自然规律。”


年轻人反问:“先生,你知道伯尔尼哪里有吃饭不用付钱的餐馆吗?”


施穆勒很不高兴地说:“没有,倒是有便宜的。”


这位年轻人就是帕累托。


帕累托探索的是经济的一般规律,而德国施穆勒领导的历史学派是典型的形式逻辑学说,它建立在德国特殊论之上,最终导向了希特勒领导的纳粹运动。


信息茧房促使逻辑形式化,思维简单化,认知标签化,理论特殊化,导致人愈加封闭、自我、无知、偏执、傲慢、群氓。


这是一个更加不稳定的世界。一个个舒适的信息茧房里,暗藏着一股股盲目的社会洪流。






02

撕裂与群氓


在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中,统治者猪给动物们确立了一个简单粗暴的动物主义原则:“四条腿好,两条腿坏”【3】。


仅用腿的数量来判断好与坏,动物们用这种最直接的方式分辨敌我,将两条腿的(主要指人,庄园主)打入深渊。每当革命的关键时刻,羊都会在动物们的耳边念叨这个原则,动物们听到后立即就站在了猪这一边。


鸡鸭鹅不也是两条腿吗?没办法,鸡第一个被“歧视”,猪将鸡蛋拿去“出口”换农具。后来,“所有动物一律平等”的原则后面,加了一句话“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加平等”。拿破仑(领袖猪)摆平了政敌斯诺鲍后,动物庄园的口号变成了“拿破仑同志永远正确”。最后,六个庄园主和六头猪在屋里打牌。“外面的众生灵从猪瞅到人,又从人瞅到猪,再从猪瞅到人;不过他们已然区分不出谁是猪,谁是人了。”


在信息茧房中,形式逻辑战胜抽象逻辑,标签替代思考,偏执引起群氓。腿的数量,就是一种形式逻辑。这种形式逻辑成为了好与坏的标准。两腿的就是坏蛋,这就是贴标签、扣帽子。


缺乏抽象逻辑的人容易服从于一种哲学。米塞斯在《人的行为》中揭示了这种哲学的逻辑问题。它认为主观服从于客观,真理源自现实而非逻辑,进而推导出生产力决定论、劳动价值论、身份决定论、立场决定论、动机决定论、历史决定论【4】。


服从于这种哲学的人,谈历史,使用的是盖棺定论;谈现实,强调“存在即合理”;谈国家,但不思考何为国家。他们不问是非,用折中主义掩盖错误;不知对错,用屁股决定脑袋。在公正面前,将妥协视为艺术,将守正视为愚蠢,将标签视为标准,将立场视为正义。总之,“大即原罪”,资本家等于罪犯,反对我的人一律是卖国贼、汉奸和资本家的狗腿子。


美国有一位黑人经济学家叫沃尔特·威廉姆斯【5】,2020121日刚刚去世,享年84岁。他在博士论文《低收入市场》指出,最低工资法对低技术工人不利,尤其是美国黑人。该法律表面上看保护了低收入工人,实际却增加了他们的失业率。如果市场的真实工资低于最低工资,那么企业主就会选择用机器替代,亦或以较高工资雇佣一名更高效率的工人替代两名低收入工人。


威廉姆斯早在60年代就指出,民主党政府的福利政策摧毁了美国黑人社会及家庭,使得黑人更加贫穷。后来的事实正如威廉姆斯所料,福利政策导致黑人单亲家庭暴增,大量黑人没有受到好的家庭教育而穷困潦倒,黑人犯罪率激增。


但是,黑人根本不相信威廉姆斯,甚至大骂他为种族的“叛徒”。与威廉姆斯遭遇同样对待的是另外一名黑人经济学家托马斯·索维尔。他支持威廉姆斯的观点:“黑人家庭挺过了数个世纪的奴隶制、数代人的种族隔离,但是,随着自由派(美国左派)所主张的福利国家的扩张,这些家庭已经瓦解。”


黑人经济学家不多,这两位都被美国黑人群体列入“黑奸”。索维尔说过一句话:“经济学的第一课是稀缺性: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完全满足所有人的愿望。而政治学的第一课,则是无视经济学的第一课。”


美国黑人遭遇了民主党政策祸害,难道他们不会觉醒吗?


在信息茧房中,思想市场的惩罚机制不一定有效。即便错误的认知酿成了巨大的代价,但是他们未必能够意识到恶之根源。最近一名大学生自杀,从遗书来看,这位学生至死也不知是什么导致其自绝于世。


信息茧房就像一个劫匪,里面的人容易患上斯德哥尔摩症。人在茧房的时间越长,沉没成本就越大。即便哪天三观受到“暴击”,也不愿意承认和醒来。因为醒来的成本太高、代价太大,心理上接受不了。“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就是这个道理。相反,他们会劝你好好配合劫匪才是唯一的生路。


美国黑人吃福利吃上了瘾,有些人知道福利破坏了他们的家庭,导致他们变得懒惰和无能。黑人进入了一个向下的螺旋。但是,他们不愿意回头,“黑命贵”运动还会重演。


这种福利制度其实利用和放纵了人性之恶。作为规则的制定者,民主党还要给反对者贴上标签、扣上帽子——种族歧视。


在信息茧房中,有些人不喜欢逻辑,只啃食爽文;不愿意思考,只跟随意见领袖;不是在阅读,只是在取悦和麻痹自己。


德国大众传媒学家伊丽莎白·诺埃尔·诺伊曼提出一种理论叫“沉默的螺旋理论”。她指出,人们越沉默,特定的看法就会得到强化,越多的人屈于群体压力而加入其中,从而形成一股向下的洪流。


在信息茧房时代,这股股洪流可能引发一场场群氓运动。他们跟风、盲从、焦虑、易怒、狂热、纵欲,拒绝思考及放纵暴力,缺乏独立意识与思辨能力,在追求“集体灵魂”中迷失,在追逐公共利益中窃取私利。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古斯塔夫·勒庞在《群氓心理学》中指出:“深谙其道的演说家在面对群氓的演说中常常利用这些特征。【6】”


桑斯坦警示:“一些国家就由于这个原因走向灾难。对于生活在信息茧房的领导人和其他人而言,这是一个温暖、友好的地方。但是,重大的错误就是舒适的代价。对于私人和公共机构而言,茧房可能变成公众一种可怕的梦魇。【2】”






03

逻辑与生意


如何消除这个可怕的梦魇?


奥尔波特教授在开篇时说“大部分对抗是幻想中的恐惧的产物”,一切文明的问题都是主观的问题,解决文明问题的方法也在主观之中。


主观思想缔造了人类文明,主观价值开启了自由市场。哈耶克说:“经济理论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是主观主义的贯彻运用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这句话扩大来说就是,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是主观思想的进步。这与物质、规律的客观性不矛盾。


为什么到十六七世纪人类才开启现代文明?为什么不是十三世纪?


历史决定论认为,那是历史的必然性。何为历史的必然性?技术与生产力吗?技术与生产力又是人类主观创造的。


其实,人类在“马尔萨斯陷阱”中反复折腾,根本上还是因为思想市场被消灭,主观思想被抑制,东西方所谓的智者都只掌握了形式逻辑。16世纪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解锁了思想市场。接着,牛顿、洛克、斯密等建立了抽象逻辑。


当然,思想市场经常失灵。我在《何为大学》中指出,知识的延续性导致其产权不完全排他;知识的外部性导致价格机制不灵敏;同时,思想市场的惩罚机制容易失效。如果没有科学的制度,如知识产权法,思想市场将不可避免地被谎言、谣言、谬误与似是而非的“真理”淹没。


所以,第一步是用制度打破信息茧房。第二步是建立抽象逻辑。有人提出,中国的学校应该引入逻辑学。逻辑学至关重要,同时理工科、经济学及社会科学的逻辑训练也同样重要。


当然,对于大众来说,自由竞争或许是解决信息茧房、削弱偏见与群氓的最有效方式。


奥尔波特教授在《偏见的本质》中介绍了很多心理学实验,其中有一个拉皮耶设计的巧妙实验:


这位美国研究人员与一对中国夫妇遍访美国各地。他们曾一同在66个旅馆过夜,在184个饭店就餐,总共只有一次被拒绝服务的经历。之后,他给这些地方的经营者都邮寄了一份问卷,调查他们“是否会接待中国人”。结果93%的饭店与92%的旅馆表示不愿意为中国人提供服务【1】。


实验的结论是“‘纸面’的情境会比真实情境更强烈地唤起被试的敌意。威胁要实施歧视行为的人实际上可能并不会这样做”。


拉皮耶的实验发生在美国种族歧视流行的50年代。当时美国存有种族隔离制度,黑人、白人、印第安人、中国人生活在各自的信息茧房之中,信息茧房强化种族歧视。


但是,这些美国商家在歧视问题上显然是言行不一,言语上激烈,但行为上却要温和得多。这是为什么?


美国经济学家加里·斯坦利·贝克尔正在芝加哥大学读博士,他抓住这个热门话题,在1955年撰写了博士论文《歧视经济学》。贝克尔是歧视经济学的开创者,他指出歧视是一种经济行为。贝克尔的研究表明,歧视需要付出代价,造成经济效率损失【7】。


美国商家对华人在行为上的歧视要远远弱于言语上的歧视,根本上还是出于代价的考虑。当今的网络流行着各种地域歧视、学科歧视、性别歧视、身份歧视。这些看似“穷凶极恶”的歧视者在现实中要“怂”得多,甚至待人礼貌、温和、谦逊。考虑到代价与风险,对同事、上下级、朋友、同学、客户、合作伙伴,即便存有偏见与歧视,也会尽量掩饰、避免冲突。


可见,在约束人的言行上,生意比道德教化更有效。因为代价与利益,我们不得不包容对方,硬着头皮去了解、理解对方。这就打破了自己的信息茧房,增进信息交流与情感融合。


可见,市场分工增进了人类的道德与文明,自由交易促进了世界的繁荣与和平。对此,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最后一位大师约翰·穆勒在其《政治经济学原理》有如下表述:


“商业首次教育各个民族满怀善意地看待彼此的富强与繁荣。过去的爱国者,除去其中富有教养的能够将世界视为自己国家的人之外,无不希望本国以外的一切国家都贫弱而且管理不善。现在,他们将其他国家的富裕和进步视为本国富裕和进步的直接源泉。正是商业贸易通过巩固并增加与战争天然对立的个人的利益,使战争迅速遭到废弃。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作为世界和平基本安全屏障的国际贸易的全面开拓和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种族的思想、制度和素质不断进步的伟大的而且永久的保证。【8】”


有些人用一战、二战反驳穆勒的观点。这种反驳不符合历史演进,也不合乎抽象逻辑。


很多人不了解,在没有自由市场之前,国与国之间,村落与村落之间,可谓老死不相往来。封闭的农耕计划经济体,千年不变的存量斗争,以及统治者为维护政权合法性而制造外敌,这些因素导致国家、部落、民族、种族之间一旦大规模接触便触发残酷的战争。我们无法想象,如果没有自由市场,20世纪初亦或是当今,人类如此密集的交流,将上演何种惨剧。


嫉妒是人性中最基本的成分。在农耕时代,没有自由市场,财富没有流动,自然萌生对地主的嫉妒。抑制嫉妒的办法就是道德教化——听天命、灭人欲,剩下的只有均平富了。这些办法都无助于道德与经济进步。只有交易才能淡化人的嫉妒之心,财富流动改变认知。真正的市场交易者是希望他人有钱。公司有钱才能为自己发工资,他人有钱才能买自己的产品,富人有钱自己才好融资。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人的同情心,是随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拉远而急速下降的。【9】”


今日人类如此大规模的陌生人之间的协作,不可能交给同情心来化解冲突,也不可能交给法律来约束行为,更不可能交给国王来调节。只能交给自由市场,每个人评估自己的成本与收益而行动。固步自封者、歧视者、不合作者逐渐被淘汰,而开放、自由、协作的精神得以保留与弘扬。这并不是说为自己牟利的人、生意人的道德更高尚,而是自由市场的竞争呈现了这样一种结果。


反过来说,如果被淘汰者、吃租者、垄断者以及货币经济之外的人,故意破坏自由市场,那将引发经济、道德与文明的严重退化。当然,离开了公正的制度,自由竞争同样引发悲剧。


让每个人的言行,承担应有的代价。这个世界才能往更好方向走。个人言行的“待价而沽”促使人类彰显谨慎、谦逊、包容、进取的美德。


参考文献:


1】偏见的本质,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九州出版社;


2】信息乌托邦,凯斯·桑斯坦,法律出版社;


3】动物庄园,乔治·奥威尔,上海三联书店;


4】人的行为,路德维希·冯·米塞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5】纪念沃尔特·威廉姆斯,谭镇年,人文学会;


6】群氓心理学,古斯塔夫·勒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7】歧视经济学,加里·斯坦利·贝克尔,商务印书馆;


8】政治经济学原理,约翰·穆勒,商务印书馆;


9】道德情操论,亚当·斯密,中央编译出版社。



来源:智本社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SoZ9PUdae3Q7u1l4hBIHA


编辑:李佳怿

1202#
发表于 2021-2-19 17:50:5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李佳怿

1201#
发表于 2021-2-18 13:11:2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李佳怿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