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语言的语用案例

[复制链接]
1210#
发表于 2022-5-15 23:01:2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马源

1209#
发表于 2022-5-13 14:04:5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什么时候用“等”,什么时候用“等等”?列举已全还用“等”吗?

“等”为助词,表示列举,有两种用法。

一、表示列举未尽。用于部分列举,有省略或替代未列举部分的作用。未列举部分或因不重要或因项目太多而不必一一列出,或因知道得不清楚而无法列出。例如:
(1)本次列车开往深圳,途经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等地。
(2)在这届奥运会的田径、体操、游泳、射击等比赛项目中,我国体育健儿有出色的表现。
(3)他喜欢的中国古典名著有《红楼梦》《西厢记》《聊斋志异》等。
(4)田径运动是体育运动项目的一大类,包括各种跳跃、投掷、赛跑和竞走等。
二、列举后煞尾。用于全部列举,有语气停顿、加以强调的作用。后面往往带有前列各项总计的确切数字。例如:
(5)联合国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六种工作语言。
(6)京剧舞台上曾出现过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等四大名旦。

“等等”为“等”的重叠形式,但只能表示列举未尽,而不能用于列举后煞尾。“等等”,与“等”的第一种用法基本相同,又有以下区别。
一、“等等”有更强的语义色彩,往往强调未列举的项目较多。
二、“等等”有一些特定的使用条件。
后面一般不能再有其他的词语。如例(1)、例(2)中的“等”,不叠用为“等等”;如例(3)、例(4)中的“等”,可叠用为“等等”。即使后面没有其他的词语,有时也不宜用“等”,而要用“等等”。例如:
(7)儿童是幼稚的、活泼好动的、好奇的、爱模仿的、做事喜欢成功的,因而也是喜欢成人表扬的等等。
列举的项目是较长的语句,一般用“等等”。例如:
(8)社会学者以其学科为工具提出了很少由教育家能提出的问题,例如社会利益、主流阶级的价值观重塑、学校与其他社会和政治机构之间的关系等等。
(9)我们国家的巩固,还由于我们的经济措施根本上是正确的;人民生活是稳定的,并且逐步有所改善;我们对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阶级的政策,也是正确的;等等。(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三、“等等”之前有停顿,可以加逗号、分号,如例(8)、例(9),例(7)的“等等”之前也可以加逗号;而“等”之前没有停顿,不能有标点,如例(1)至例(6)。
四、“等等”有时可以重复。这有加强语义的作用,但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例如:
(10)这批货物品种不少,包括洗衣机、电视机、电脑、手机、冰箱、布匹、服装等等,等等。
五、可以构成短语“如此等等”,用法与“诸如此类”相同,具有列举和总括作用,往往在列举前边所说的情况之后,得出一定的结论。例如:
(11)一个军事学校,最重要的问题,是选择校长教员和规定教育方针。一个民众大会,主要应注意动员民众到会和提出恰当的口号。如此等等。总之,一个原则,就是注意于那些有关全局的重要的关节。(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最后需要提醒的一点是,用省略号表示列举未尽的,省略号后面不能用“等”或“等等”。例如:
(12)到了这个岁数,人叫起来只是把他们的姓上边加个“老”字,像老陈、老泰、老常……等。
(13)报章上满是关于“秋”的大小文章:迎秋、悲秋、哀秋、责秋……等等。(鲁迅《新秋杂识(三)》)
其中例(12)应删去“……”,或删去“等”,只保留其一。例(13)既用省略号,又用了“等等”,二者重复,这是过去的用法,如今不应再这样使用。

来源:编辑课堂

编辑:马源

1208#
发表于 2022-5-6 23:07:5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注:词汇)


编辑:张铭麟

1207#
发表于 2022-5-6 23:07:0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注:修辞-谐音)


编辑:张铭麟

1206#
发表于 2022-5-3 22:47:1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张颐武先生,邀请你欣赏一下这个太监的书法


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颐武先生发了一条只有116个字的微博,被人挑出了多达12处语病。

很多人认为,这样的语文水平,不如高中生。

本来觉得,这样的事并不奇怪,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当今之世,类似这样的“著名教授”、“知名学者”还少么?

比如,去年6月,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朱先生写了一篇约200余字的悼念文章《求仁得仁,永珍安息》,也被人发现硬伤累累,将其改得体无完肤。有人说,全文中,唯“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系主任朱某”这一句可不易一字。但在我看来,严谨地讲,其中两个“系”字亦显啰嗦,保留一个可也。

但令我多少有点意外的,是张颐武先生对此事的两次回应。

第一次,他回应称:“是随手写的微博,确实没有修饰得完美,但费心弄了半天也挑不出什么硬伤。这些是随手写的点评,没什么值得说的。”

接着强调自己的文字“就是没有不通的,这也没办法”,“还是挑不起什么事来”,并称“看着这么操心费力,也是很有趣”。

很快,他又第二次回应:“古人有一字师,现在是微博有一百多字师。劳神费力,辛苦得很,点点划划,真是勤奋极了,对着一段微博真是努力。可惜也还是没什么大毛病。都知道其实是不喜欢内容,但这么费心费力,也可贵得紧。还得谢谢。有这百字师这么操心指点,我觉得更得多写点微博,让人有机会奋力指点一下,大家都挺高兴。”



张颐武先生的脸皮至少比“北京大学”的匾额要厚,我是多少知道的。

脸皮不厚,说不出这样的高论:“老美死八十万,没事一般,中国一个女性缺卫生巾哭诉,社会反应巨大。”

脸皮不厚,不会让一向宽厚的郑也夫教授公开表达厌恶。郑也夫教授曾在一篇文章里这样写道——

前些天某电视栏目约我到一个谈话节目中做嘉宾。我问:“还有哪位嘉宾?”对方答:“张颐武。”我厉声道:“我不和他同台做节目。”对方问:“为什么?”我说:“我讨厌他,他不是讲道理的人。”对方深问。我便说了当年他和韩少功的纠纷。

我和张颐武、韩少功素无一面之缘。他二人的纠纷,我是地道的旁观者。张说《马桥词典》抄袭了米洛拉德·帕维奇的《哈扎尔辞典》。我读过《马桥词典》,将之推荐为我的研究生的必读书。我以为,凡看过《马桥词典》的人,都会明白那不可能是抄袭外国作家。以后《哈扎尔辞典》中译本出版。我虽毫无疑惑,还是买了一本,要里外看个究竟。读后确认,张颐武要么是别有用心,要么是没读过《马桥词典》就信口开河。


但事实证明,我还是大大低估了张颐武先生,他的脸皮竟能够厚到震古铄今的地步。

白纸黑字,众目睽睽,他那条116字的微博,但凡上过中学的人都能看懂,并知道错在哪里——毕竟,他不是研究物理化学的教授,也不是资深中医,可以用一堆公式定理或玄之又玄的理论镇住大家。

可是你看看,都这样了,他还端着名教授的架子不放,并对帮他挑错的网友大加讥讽,这已经不是脸皮厚不厚的问题了,而是有没有脸皮的问题了。

张颐武先生称自己的文字“就是没有不通的,这也没办法”——我认为“没办法”的是他,毕竟他无法下令修改辞典与语法,也无法下令将帮他挑错的人统统抓起来。


他在回应中提到了“一字师“,我就跟他说个”一字师“的典故吧。

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写了一首赞扬某小学的诗:“有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生在。”

有个才八九岁的女学生却提出:“既然大孩能自动,难道小孩就不能自动吗?大孩能教小孩,小孩就不能教大孩吗?我看应该改为“小孩自动教小孩“。陶行知先生闻之有理,当即把诗中“大”字改为“小”字。事后,陶行知逢人便夸小女孩为自己的”一字之师“。

网友帮“改作文“后,复旦朱先生好歹保持了沉默;而张颐武先生,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学艺未精,虚心对待网络上的”百字师“,有这么难么?

昨天我在公号里转发了一篇谈大太监李莲英书法的文章,实话说,第一次看到李莲英的书法,我吃惊不小,没想到,人人唾骂的李莲英,竟然在书法上有如此高的造诣,正如业内人士评价,“柔中带刚”,隽逸中不失遒劲,气息流畅,可媲美书法家作品。


人虽坏,但艺术功力摆在那里,杠杠的。

对比之下,我忍不住大发感慨——

无论是贵为博导的张颐武先生,还是发现“我们蹲着都比人家高“的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金灿荣先生,抑或以”死几千人跟没死人差不多“而声名鹊起的后起之秀李毅先生……不能光顾着修炼脸皮功夫、增加脸皮厚度,也得适当照顾一下专业能力啊!

否则难免被人讥讽连太监都不如。

来源:常识流通处(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auTPscyJSmu1QwZmp8y8A


1205#
发表于 2022-5-1 15:53:4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注:语法)

编辑:吴漫


1204#
发表于 2022-4-28 18:14:2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注:修辞)

编辑:吴漫

1203#
发表于 2022-4-25 22:33:0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注:词汇)
编辑:吴漫
1202#
发表于 2022-4-25 18:47:3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注:词汇)
编辑:吴漫
1201#
发表于 2022-4-25 18:23:4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注:修辞)
编辑:吴漫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