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比新闻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11#
 楼主| 发表于 2018-8-25 17:36:3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臧博

112#
发表于 2018-8-27 19:46:5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尹芳芳
113#
 楼主| 发表于 2018-8-28 12:14:5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114#
发表于 2018-8-29 20:54:1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陈心茹
115#
发表于 2018-9-12 18:58:0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尹芳芳
116#
发表于 2018-9-18 17:14:3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陈心茹

117#
发表于 2018-10-10 18:36:4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杨琦钜
118#
发表于 2018-10-13 21:14:5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杨琦钜
119#
发表于 2018-10-13 21:48:5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蓬佩奥访华,中美媒体报道迥异,这只是个技术问题吗?
作者:枫叶君, 前新华社资深编辑,驻外记者,所著长篇小说《移民》在精致小号(ID: lovejzxh)连载。


一叶知秋。一则消息,可以看出不同媒体的报道方式,如果是不同国家的媒体,更可以探寻不同的文化心理,以及这种心理背后更深层次的内容。

10月8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访问北京,这是中美双方都非常重视的访问。中美毛打得不断升级,美国FU总统PS又刚刚发表了被视为“新LZ”风向标的对华政策讲话,蓬佩奥这个时候来中国,得不到好脸是板上钉钉的事。

可是,蓬佩奥显然不是来听好话的,除了双边关系,更有朝核问题包含其中。毕竟,在朝核问题上,美国显然离不开中国的帮忙,而且,在中美关系处于目前情况下,美国担心北京态度有所变化亦在情理之中。

对于蓬佩奥这次访问,人民日报和美国之音的报道有不少区别,我们不妨来看一下。

人民日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8日在京会见美国国务卿蓬佩奥。

美国之音: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周一对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说,美国对中国在RQ和南中国海等几个方面的行动表示“严重关切”。

这是各自报道的第一段。可以看出,人民日报的第一段,也是消息中最突出的导语部分,只是“程序性的”,只说中国外长会见了美国国务卿;而在美国之音的报道中,开门见山提出美中分歧,对几个方面的“严重关切”,告诉读者,这就是蓬佩奥来华的原因,至少是部分原因。

人民日报:王毅说,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一个关键阶段。美方应正确看待和认识中国的发展走向,停止对中方的无端指责和损害中方核心利益的错误做法,与中方相向而行,牢牢把握和坚持两国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中方坚定致力于同美方发展良好的中美关系,同时也将坚定维护自身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王毅阐述了中方在中美经贸摩擦、台湾、南海等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强调贸易战解决不了问题,中方仍愿与美方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但必须在平等、诚信和严肃的基础上进行。中国完全尊重所有国家自身的选择,从来不会干预其他国家的内政,在这件事情上,我们光明磊落,问心无愧。

美国之音:蓬佩奥在北京对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说:“我们有根本分歧。”在这样一个外交场合,两人都使用了不同寻常的直白语言。

现在,中美在多个领域的严重分歧已经公开化,所以才会出现当前的局面。人民报的报道正面讲述中国自己的看法,并希望美国如何去做。这种报道方式看似照顾了两面,但实际上,它对于双方之间的分歧是淡化的,如同“我们应该把工作做得更好”,和“现在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的区别一样。

而美国之音的报道是直接就根本问题说话,两国之间存在“根本分歧”。

通常,中国人讲话比较委婉,喜欢绕圈子,而美国人通常直奔主题,在新闻报道中更是如此。

会谈是双方之间的,因此除了自己一方表述观点外,还要谈到对方讲了些什么。与前两点相比,中国媒体的毛病还是和过去一样,那就是对对方的观点进行“模糊处理”。如果对方赞扬我们,适度拔高;如果对方批评我们,尽可能弱化。

人民日报:蓬佩奥说,美中在很多问题上有明显分歧,但美国不反对中国发展,也没有全面遏制中国的政策。双方应在基于规则的基础上加强合作。美方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希望继续就重大国际地区问题与中方加强沟通与合作。

美国之音:王毅指责美国加剧了与中国的毛衣紧张关系,并表示华盛顿与台湾打交道的方式“损害了中国的核心利益”。北京认为这个自治的岛屿是其领土的一部分。

人民日报的报道讲到了美方的立场,美国之音的报道讲到了中方的立场,但差别很大。前者对分歧的表述采取了淡化方式,强调中美在发展双边关系中的“共识”,或者说维护这一关系的愿望。相反,后者则明确表明,目前,中方认为双方在重大问题上存在“明显分歧”,并着重强调了台湾问题。

美国之音的报道很有技巧,在讲述中方立场时,实际上也是在讲述自己的立场,美国并不认同中方指责,但愿意直面,因为这恰好说明了美方的观点,即两国之间在诸多问题上存在“根本分歧”,这一点,美国毫不回避。

那么人民日报对美方立场的报道呢?虽然承认“明显分歧”,但是强调的却是两国的“共同点”,如,“不反对中国发展”,“加强合作”,“一个中国政策”。

这与美国之音的报道恰好相反,美国之音也谈到“共同点”,但只以一句“两人也谈到需要加强合作”一带而过。美国之音强调的是“分歧”,而人民日报淡化的是“分歧”。

从当前中美关系的现状以及未来前景看,谁抓住了这次会谈的重点?显然是美国之音。很难说我们的媒体认识不到这一点,但是在操作上则明显口没有跟上心,于是报道便离开了主干,而在旁支上打圈圈。可是,读者中的很多人并不高明,这样的报道看多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认知,就这次访问而言,他们会认为,蓬佩奥国务卿是来北京“闲聊”的,是来听中方的立场的,而不是来强调中美之间所存在的“根本分歧”的。

同一天,杨洁篪也会见了蓬佩奥。在人民日报的报道中,杨洁篪阐述了中方立场,而对于蓬佩奥的表态,消息中只有这样一段话:蓬佩奥表示,美国致力于同中国实现合作共赢。美方愿与中方加强沟通,共同寻找解决当前两国关系面临挑战的建设性方案。美方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希望继续就国际和地区问题同中方保持沟通协调。

如果仅从这段文字看,蓬佩奥到北京的目的,只是向中方表示美国有发展美中关系的良好愿望,以及听中方阐述立场的,不算朝核问题,就为这个,蓬佩奥会来一趟北京吗?

可是,在美国之音的报道中,中方对中美关系的立场非常明了:在蓬佩奥此次访华期间,中国似乎丝毫没有掩饰对美国的不满。杨洁篪在会晤蓬佩奥国务卿时说,中国“敦促美方立即纠正错误”;中国外长王毅也以罕见的语言抨击美国,称美国在不断升级对华贸易摩擦的同时,又指责中国的内外政策。王毅还要美国“停止对中方的无端指责和损害中方核心利益的错误做法”。

可见,美国之音的报道是清晰,准确的,读者可以从报道中非常清楚地了解到中方的立场和态度。

当过学生的都知道,重点划错了,会影响考试成绩。为什么很多国人对时局总是认识不清,而且还特别愿意争论?其实,他们很多人都是因为看划错重点的东西太多,久而久之,早就偏离了真正的考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而且时间越久,越不自知。

这就带来一个根本性问题:我们想让读者知道什么?

事实上,打毛衣让中美关系遭遇重大挫折,而PS最近的讲话更表明,特朗普政府正在对美国对华政策作出根本性调整。蓬佩奥在这种时刻访问北京,可以这样讲,很多话好说不好听。

乔治城大学教授、前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主任车维德对美国之音表示:“我认为,王毅表现出的部分愤怒证明,中国人对毛衣战感到非常不安,他们一直认为美国将会罢手。这显然不是美国在做的,”

车维德说,他预计美中关系正走在他所说的“对抗性非常强的轨道上”,至少延续至下个月的美国选举,也许会更长。

事实上,这次蓬佩奥访华最令外界关注的一点,也是中美建交几十年来从未出现的情况,即美国国务卿在访华期间没有见到中国ZG领导人。美国之音的消息着重提到这一一点。

美国国务卿虽然主管外交,但却是美国政府中除总统外最重要的官员,按照惯例,过去几十年,每次美国国务卿访问北京,中国ZG领导人都会给予接见。蓬佩奥此次没能与中国ZG领导人会晤,被美国媒体解读为,这传递出中国对美国近来在处理两国关系上的做法“强烈不满”的重大信号。
这一点中国媒体当然不会报道,也不必报道。从美国媒体来说,它们不会略过,因为这是一个重要信号,媒体观察到,就会将自己的解读告知读者。这是媒体应该做的。而不是相反,将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而刻意隐去一些不希望读者知道的信息。

反过来,如果我们的外长原来想在华盛顿见美国总统,但是因为对方不满而没有见到,中国媒体会在报道中写明吗?依照国人性格,基本不可能。美国之音在报道中说,蓬佩奥本来是希望能见到中国ZG领导人的,但是没能如愿。

美国之音和人民日报都是官媒,报道都带有强烈的官方色彩。这令它们的观点和视角与其他许多媒体有所不同。不过,就报道方式而言,如此次蓬佩奥访华,美国之音的报道在反应美国政府立场 的同时,依然会照顾到新闻规律本身,相对来说,人民日报的“剪辑”特点过于明显,内容水一些,例如,蓬佩奥此行目的明确,但从人民日报的报道看,中方表达了自己的立场,而蓬佩奥似乎是来听课的。这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

一则消息不算什么,并不会对思维方式造成多大影响。可是,如果这样的消息总是出现,读者,特别是有些读者,会变成什么样子?

其实,和电影一样,被剪掉的内容往往很关键,失去了这部分内容,人们的正确理解就会受到影响。新闻报道也是如此,如果很多报道都是采用这样的方式,大家得到的信息就不够全面,理解就会产生偏差。加上有些人“补足”这些内容的能力不足,时间久了,就会出现很多气壮、好争论、听上去“真理在手,成竹在胸”的人,让很多明白人看着他们着急。

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把东西搞得很水其实并无助于问题的办法。美国人同样存在很多问题,就像很多人批评特朗普一样,但是,美国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很少回避问题,通常是直面它的存在。因为他们明白,问题不会因为面对它的人往里面“掺水”而消失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cX93NfCBnHxXcssQD2k3w
编辑:杨琦钜
120#
发表于 2018-10-15 13:46:1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驻保加利亚使馆怎么处罚?





编辑:付莎莎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