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语言的语用案例

[复制链接]
1131#
发表于 2021-7-9 18:30:4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修辞





编辑:王奕

1132#
发表于 2021-7-10 17:19:5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我们的征程是「星辰下海」(修辞)


我下海了。


准备典当文字,变卖洞见。


说人话就是,做新媒体——准确地说,新媒体只是其中一块。


知我者,谓我过分纯(如白)洁,怎么也把持不住?


不知我者,问我「你是干逑的?」


01

我的出厂设置身份,是1024专业点赞者。


我原来有两个很想从事的职业:


一是公交站台上小广告里招聘的「男公关」——「日薪5000,工资日结」的那种。


只可惜,我担心不胜腰力。


二是段子手。


以往常练「段子肌」,例子就不举了,免得不和谐。那时候的脑洞,真是匹野马。


但后来看到了李诞们。


早知道伤心总是难免的,在每一个梦醒时分,于是,2014年,我开了公号。


公号第一篇推文题目是《「白日」梦》。一听名字,你就知道……这跟刁亦男电影《白日焰火》有关。


文章发出后,很快刷遍我大半个朋友圈。


但事实证明,飙车还得到秋名山——不能想在哪飙就在哪飙。


最终我弃优从良,一心做起评论来。


02

虽然男公关、段子手曾是我的朱砂痣,但好在我不缺痣。


评论则是我的白月光。


掐指一算,我已经有13年的临床评论经验了。


我最早在报纸上发表评论,是在2008年。正式将评论从志业变成职业,则是在2012年。


在《华西都市报》做了1年评论员,在新京报评论部则待了8年。


做了些事,得到了些认可,2017年成了新京报评论部副主编。


8年,挺有感情。


有些东西,也值得我感念。


在我心中,新京报是个很独特的存在:


没有谁能经得起「完人逻辑」的审视,它也是。


被内部反思的问题,也有不少。


但我无法接受某些人对它成吨输出的攻讦——对报不对事那种。


很多时候,做事的本质是交人。



幸运的是,我遇到跟结交的,多是有情有义之人。


03

在纸媒黄金期,被离职员工用一篇《我为什么离开×××》「揩一把油」,是每个优秀媒体对「前员工」最后的温柔。


某种程度上,我在这里提新京报,也成了对前东家的「消费」。


但我是有所笃信。


如今现实气候就摆在那,但新京报依旧有不少愿意把一瓢冷水烧到滚烫的人。


他们是做事的人,是推着车轱辘向前的人。


萧瑟的年代没有离别。很多离别,只是暂别。


04

毕飞宇的《青衣》里说:一个人可以有多种痛,最大的痛叫做不甘。


将我推向另一条赛道的推力,就是不甘。


我要孵自己的蛋去。


用作家的说法,这叫「孵剩下的梦」——简嫃就说:中年的好处是懂得清仓,扔戏服般将过期梦想、浮夸人事剔除,心甘情愿迁入自己的象牙小塔,把仅剩的梦孵出来。


不再在沙漠挖水,而是在水多之处挖井,是觅水者成熟的标记。


半佛仙人说:现在还是做内容最好的年代,要好好珍惜。过去是朝阳,现在是正午,夕阳恐怕还早着呢。


该好好珍惜。


今天起,没法喂马,没法劈柴,但可以做做互联网/泛财经/生活方式向的内容。


以及,整更多的动作。


05

其实,在我下定决心「左手右手一个快动作,右手左手快动作快播」地做新媒体,自己给自己打工前,我曾有过不小的犹疑。


但老友于师和西坡及其他朋友,给我打了N多管鸡血。


于师是以身说法。


他原本是新京报首席评论员,2015年离开新京报评论部,转型去做实业。但此路不顺。


转身后,他又做起了公号「鱼眼观察」。


凭着老媒体人既有的新闻敏感、价值判断与文字能力,他验证了严肃写作在当下开出繁花的可能——


仅在去年,他就写出了《他们下山来摘桃子了》《有些人已经开始膨胀了》等多篇刷屏级文章。


搁几年前,我完全不信他能走上这条路。


「新晋鸡血师」西坡则是拍了拍我,给迷惘的我甩来一锅鸡血。


他说,你去别的地方,都是浪费。拥抱商业文明,你的雪坡会越滚越长。


「拥抱商业文明」,是他的新口头禅。


将时间轴往前倒推4个多月,他还是澎湃首席评论员。


但他在今年2月,毅然决然地恢复了自由身,All in 他的公号「人间三角」,写起互联网题材的评论来。


他说做就做的行动力,让我想起了那句话——




「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06

作家奥兹说:


我们需要谈论现在与未来,也应该深入谈论过去,但有一个严格条件,即我们始终应提醒自己,我们不属于过去,而属于未来。


面向未来,笃定行进,这点很重要。


我内心倒不缺笃定的底气。


因为我能写的领域很开阔。


因为可读的文字会被市场犒赏。


虽然生活这条野狗追着我,逼着我笔耕未辍,制造了很多文字垃圾,但也写了些值得读的文章。


包括某些未具名的。


广域兴趣,支撑了我相对宽广的擅长文字区间。


这扩充着我的能力半径。


陈奕迅歌里唱道:「我绝不罕有,往街里绕过一周,我便化乌有」。


但我相信,在新媒体的街巷里,我不会化作乌有。


07

有理想的人,终会「下海」。


星辰大海的海。


海阔天阔的海。



来源:数字力场




编辑:王奕

1133#
发表于 2021-7-10 17:21:2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修辞





编辑:王奕

1134#
发表于 2021-7-19 20:56:2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会议要求有什么区别?
记者采写时政新闻稿、报道重大会议时,经常会遇到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会议要求”“会议强调等表述性、引导性的提示语。但你知道这些表述的区别吗?
今天,《传媒茶话会》分享一篇文章,带大家一起梳理下这些表达的具体用法。
01
会议认为
会议认为经常用于对研究事项作出的具有前瞻性、权威性的判断。
比如:
    会议认为,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落实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有效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宏观调控目标较好完成,三大攻坚战开局良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力度加大,稳妥应对中美经贸摩擦,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朝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新的步伐。成绩来之不易。(20181219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很显然,开局之年”“新的步伐等关键词显示了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前瞻性、权威性的判断。
02
会议指出
会议指出经常用于指出某项工作的基本情况和重要意义,或兼而有之。
指出基本情况的,比如: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做好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我们党三农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过去5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科学理论,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并深入贯彻到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中。(201712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指出重要意义的,比如:
    会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必须立足国情农情,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201712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03
会议要求
会议要求常用于对某项工作本身提出的直接而具体的要求。
比如:
会议要求,要联系公安部机关实际,抓紧制定完善贯彻落实中央两个文件精神的相关规定。要认真组织传达学习中央两个文件精神,把学习贯彻执行中央两个文件精神情况作为各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认真对照检查,逐项对标对位,切实把中央两个文件精神转化为党员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20171120日公安部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文件精神坚决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持之以恒加强公安机关作风建设)
04
会议强调
    “会议强调常用于对某项工作提出的延伸性要求,或是对具体要求中的某个片段予以加强。
例如:
    会议强调,我国发展拥有足够的韧性、巨大的潜力,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要全面正确把握宏观政策、结构性政策、社会政策取向,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20181219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05
会议决定
会议决定常用于对重大事项作出的决策部署。
比如:
   为减轻广大患者特别是癌症患者药费负担并有更多用药选择,会议决定,一是从201851日起,将包括抗癌药在内的所有普通药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碱类药品及有实际进口的中成药进口关税降至零,使我国实际进口的全部抗癌药实现零关税。20184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
06
会议确定
会议确定常用于对人、财、物以及各项标准等可量化的事项,以及具体的工作任务等予以明确。
可量化的事项:
    会议决定,将关系国计民生的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机场等领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最低资本比例要求由30%降为25%20159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
工作任务明确:
会议确定,明年要抓好以下重点工作任务。一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二是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七是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20181219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来源:传媒茶话会
编辑:马皖雪

1135#
发表于 2021-7-23 23:36:3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文学语言和科学语言:郑州暴雨“五千年一遇”的说法不妥在哪儿?
最近的一场大雨,引起了全球的瞩目。网上的各种言论铺天盖地。别的我不说什么,倒是想说说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的问题。
很多说法是这场大雨是千年一遇,也有说五千年一遇的。也有不少人反对这种说法,认为没有依据。在我看来,这里有一个误把文学语言放在科学场景的问题。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诗歌大国,而诗歌又分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浪漫主义诗歌的语言更夸张一些,例如代表者李白的那首《北风行》: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不该原文都抄的,但是我实在太喜欢这首诗了。其实我只想说其中的一句,燕山雪花大如席,这明显就是夸张,但是文学语言无妨。
但即便是文学语言,也不能漫无边际。
鲁迅在《漫谈漫画》一文中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变成笑话了。
李白的文学语言中,夸张的语句很多,如: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白发再长也不可能三千丈吧!但是大家都可以理解,现代诗人贺敬之引用此句写道:黄河女儿头发白。挽断白发三千丈,愁杀黄河万年灾!
李白写庐山瀑布时,还写下过飞流直下三千尺,他一定也没有量过,凭什么说三千尺?但是没人追究他的造谣。
大跃进时期,中国也出了很多豪言壮语,例如一天等于二十年。时间这东西,一分一秒也错不的,怎么会一天等于二十年?但是,从某种意义看,有的变化也会是一天等于二十年的。
这个说法来自一位广州工人写的诗:
手执两把开山斧,
骑着一匹千里马,
大喝一声我来也,
外行当上土专家。
天下英雄我敢夸,
帝国主义何足怕,
一天等于二十年,
建设祖国工业化。
六亿人民办工厂,
大工厂,小工厂,
工厂多过英国鬼,
英国鬼吓到泪汪汪。
现在看这首诗,很可笑,但是,没有人会说不科学,因为这就是文学语言而已。
文学语言和科学语言是有话语场景的。
即便是文学语言,也有前瞻和回顾和现实的问题。就拿常说的亩产麦子十万斤来说,如果说是前瞻,说将来人类的农业科技发展能够做到亩产十万斤,即便有人不相信,但是也不能绝对排除可能性,但是,现实肯定是不可能的,说历史上曾经有过这种记录,那肯定是瞎说。
很多前瞻性的或者带有预测性的文学语言,当时看是天方夜谭,但很多会在今后的科技发展中实现。比如说,人类的飞天梦也许几百年以前是一个梦想,只是一个文学语言,那么现在就实现了。如果我们说未来若干年,能够实现一个现在看来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也许到那个时候就实现了,所以文学语言就算是有些夸张也无妨。
但是说历史就一定要有事实依据,因为历史是不能乱说的。
现在回头说这场大雨千年一遇或者五千年一遇,没有水文资料的依托,只是拍脑瓜随口一说,如果写的诗歌里,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如果作为严肃媒体或者是管理部门的科学论断来说,那肯定是有问题的。
无论是在世界范围内,还是中国,还是中国北方;无论是小时降水量,还是单日降水量,超过郑州7.20暴雨的案例并不少见。图为澳大利亚国家气象局关于全球极端降水记录的统计
其实,这场大雨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记忆和很多教训,我认为,区分文学语言和科学语言,特别是在不同的场景中,尤其重要。
来源:周志兴  周论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HfvKrDfBJHxg_I8iXFBuw
编辑:马皖雪

1136#
发表于 2021-7-24 23:32:2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马皖雪
1137#
发表于 2021-7-28 18:35:3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李佳怿

1138#
发表于 2021-8-1 21:19:3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注明:修辞
编辑:李佳怿

1139#
发表于 2021-8-2 23:47:1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古凤

1140#
发表于 2021-8-4 00:52:4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古凤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