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每日一怼(1035) 看到 kàndào (一) 2020年9月5日《新民晚报》第11版刊登文章《公公丰子恺与爆炒米花》。文中有一段文字写道:“这是我们小时候老上海滩上的叫卖声啊!它伴随着我们长大成人,现在却很难看到,我情不自禁地循着这叫卖声寻找过去。”这段文字中的“看到”一词使用有误。 “看到”意为用眼睛感觉到外界事物。“看到”是人以及某些高等动物的行为,这个行为的指向对象要求是能够用行为主体的视觉器官眼睛直接感觉到的,有具象的特征。文中“看到”的指向对象是“叫卖声”,但“叫卖声”作为一种声音,没有具象特征,不可能让人用肉眼感觉到,因此“看到”的使用不合适。 应该把“看到”改为“听到”。“听到”意为用耳朵感觉到外界事物,行为主体感觉外界事物时用的是听觉器官耳朵,“叫卖声”作为声音的一种,人感受到它用的正是听觉器官耳朵,因此,使用“听到”是合适的。 (二) 2021年7月22日《新华日报》第12版刊登一篇文章,文章标题是“我希望在故事中看到历史感”。这个标题中的“看到”一词使用有误。 “看到”在使用中要求指向对象必须是能够用肉眼直接感受到的具象性事物。句中“看到”的指向对象是“历史感”,但“历史感”是作为一种客观事物的“历史”在人的头脑中引起的一种反应,它没有具象性,不能被人用肉眼感受到,因此“看到”不能和它搭配。 但就这个句子来说,可以保留“看到”的使用,把“历史感”改为“历史”。这个标题所出全文说的是一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行为主体“我”可以在电视剧中看到通过剧中的画面所演绎的“历史”,也就是说可以让“我”用肉眼感受到“历史”。 编辑:马皖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