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技报道集锦

[复制链接]
101#
 楼主| 发表于 2012-4-13 00:21:1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Google Currents将掀起数字内容发行革命

壹号 发表于2011-12-09 23:52:21    1442次阅读    0条评论

分享:
来源: RTdot锐推




Google发布了一款名为Google Currents的社会化阅读应用,今天一早我们就跟大家分享了这个消息,但在研究了一下午之后我决定收回部分观点。一个Google版Flipboard的看法显然不够客观,Google Currents的梦想显然比我们想象中要大得多。

从界面与功能看,Google Currents满足的需求与Flipboard类似,聚集一堆福布斯、CNET、PCWorld、TechCrunch这样的精英媒体,然后再聚集像Facebook、Twitter这样的社交媒体,用更友好的方式满足用户对资讯与社交内容的阅读需求。国内Zaker、网易阅读也在做类似的事情,只不过精英媒体换成了各大门户网站与垂直资讯网站,Facebook、Twitter换成了人人网、微博,事实上最近的Flipboard中文版也是这样做的。

仅从一个移动设备阅读应用层面而言,Google Currents的优势包括Google品牌号召力,Android设备巨大的葆有量,其它部分并无本质的创新与改变。阅读体验、信息流都不是本质差异,难道Google真的只是因为收购不成,索性做一个拷贝版干死Flipboard?事实可能远不止那么简单,只因大多数媒体只着重在Google Currents的阅读功能。

Google Currents真正的野心是打造一个数字内容发行平台,颠覆以往数字内容在移动设备生产与发行的方式,在这之前已经有包括Flipboard在内的多家公司想要做这件事,但从没有一个产品像Google Currents做得这么彻底,社会化阅读只是承载Google数字内容发行梦想的工具而已。

一切秘密都隐藏在Google为内容发布者打造的Google Currents Producer(上图点击可查看大图),这似乎被译为“内容发行中心”更适合,借助Google提供的强大自定义工具,你可以按照一切自己想要的方式发行内容。

在Google Currents Producer里面有几个概念:

  • Edition(内容/源头/网站):这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网站或内容源,一个Gmail帐户可以创建多个内容源。
  • Section(频道/节点):如果你的网站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内容,例如科技、数码、娱乐,你可以将他们添加为不同的频道,这些频道内容可能来自一个RSS源、Youtube视频列表、Google DOCS文件、Epub电子书、HTML网页、网络相册、Google图片搜索结果、Google+的信息流,你也可以将其中的一项或几项组合在一起。甚至可以什么都没有,因为Google为你提供了创建文章的工具,你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创建内容。
  • 多个Section都归属于同一个Edition,可以让读者按照需求进行选择,最终的标题样式会是“Edition Name | Section Name”,这样的显示方式一点都不中国。

Google Currents Producer提供了简单的方式让发行商可以添加内容,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强大的内容发行工具,让发行商可以自定义内容的方方面面,实现尽可能多的个性化需求。所以Google在右侧提供了各种设备的展示样式预览,下面我介绍Google Currents Producer里面提供的各种定义功能:

  • 自定义内容源的名称、描述、图标、启动图片。
  • 你可以在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收集用户的电子邮件,不过这需要你自行创建一份用户协议。
  • 使用Google Analytics统计用户的阅读信息,这需要你创建一个Google Analytics配置文件并填入编号。
  • 自定义频道的名称、描述、来源。
  • 你可以分别定义内容在平板电脑、手机上的展示方式,已经内置了混排、照片、视频、列表等常见样式,你甚至可以自行编写CSS样式代码。
  • 自定义头部模板,支持CSS样式代码。
  • 自定义文章页模板,支持CSS样式代码。
  • 管理已发行的文章,新建文章或者删除一篇文章,这在Flipboard是完全无法做到的。
  • 设置谁能阅读这些内容,你甚至可以设置为自己只读。
  • 将团队成员的Google帐户添加为内容发行管理员,这在多人协作的时候尤为有用。
  • 用户组功能来方便权限控制。

列出Google Currents Producer能够提供的功能,我已经没办法平复自己激动的心情了,这意味着Google Currents是一个真正可用的数字化发行平台,针对所有互联网用户而不只是媒体,更不只是Flipboard那样的随便看看而已。目前Google Currents已经支持包括iPad、iPhone、Android手机平板在内的大多数数字设备,用户只需要打开应用就可以便捷地订阅你的内容,你可以集中精力创造更好的内容,也许他们未来还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数据报表功能,尽管Google Analytics已经能够满足部分需求。

看到这里相信已经很少人再说Google Currents是翻版Flipboard了,不知道未来对中文语言的支持度会怎样,也还不清楚什么时候在AppStore中国区上架,甚至因为一些不可预见性原因不可用,或者被国内的众多抄袭者跟随,但Google Currents所做的事情仍然是值得敬佩的。也许你已经准备好在Google Currents上发行内容,可以参考Google Currents producer的官方帮助

最后,如果你正在使用Google Currents,可以搜索“RTdot"或者"锐推"来添加我们的订阅。

http://www.rtdot.com/others/79

102#
 楼主| 发表于 2012-4-13 12:44:0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研究发现白日梦是衡量大脑健全的重要指标

2012-04-13 10:39:38 来源: 网易探索 有2人参与

核心提示:你走神吗?在上课或者开会时,你是否会出神地望着窗外,想着明天或下周要做什么?作为一个儿童,你是否经常受到老师的提醒,不要再做白日梦?最新心理研究成果表明,白日梦是衡量大脑活跃和健全程度的重要指标。


一项新的研究结果显示,白日梦是大脑健全的标志。
你走神吗?在上课或者开会时,你是否会出神地望着窗外,想着明天或下周要做什么?作为一个儿童,你是否经常受到老师的提醒,不要再做白日梦?
如果是这样,最新心理研究成果表明,白日梦是衡量大脑活跃和健全程度的重要指标。你可以把这个结论告诉你小学的老师。
来自威斯康星州立大学和“马克斯渠朗克人类认知与大脑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心理科学》杂志发表了“一项新研究”的报告,认为走神与被称之为“工作记忆”容量较高有关。认知科学家们给予这种记忆的定义是:面对外界环境打扰时,大脑保留并回忆信息的能力。
比如说,在你离开朋友家之前,你向朋友保证:在回到自己家后,一定会打个电话报平安。在开车回家的中途,你停车加油,买了些日用品,在路上又遇到一起车祸,你下车去查看能帮上什么忙。最后,你终于到家,你没忘给朋友拨个电话。你能记得打电话这事,全仗着大脑工作记忆系统的作用。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试图找出人们工作记忆容量与做白日梦倾向之间的关系。为此,他们交给实验参与者两项任务,由其任选一项去完成,这两件事极其简单,很可能会让他们走神:屏幕上出现一个字母时按一次按钮,或者每呼吸一次,用手指敲击一下。研究人员会定时查看他们是否精神集中。然后,研究人员测量每个参与者的工作记忆,具体做法是,测试他们记忆一系列字母的能力,期间夹杂着回答一套简单的算术题。
非常奇特的是,结果表明,完成第一项任务时发生的走神与工作记忆高分数之间存在正相关。那些常做白日梦的参与者,能够记住更多字母,即使他们受到回答算术题的干扰;那些不爱走神的参与者则表现较差。
为什么会这样?“这项研究似乎说明,如果在做一件事时,周遭环境不存在较大干扰,人们就会除了关注手头的事情以外,将额外的工作记忆分配到想别的事,” 乔纳森斯莫伍德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说。换句话说,爱做白日梦的人拥有很大的工作记忆容量,手头正做的事只占用了其中一小部分,因此,才会漫不经心,开始走神。


研究人员相信,这些研究结果所揭示的事实是,基于白日梦的心理过程与大脑工作记忆系统非常相似。此前,人们认为工作记忆与智商测试相关,如智力商数。但这项研究表明,与工作记忆同样密切相关的是我们走神的倾向——也就是在任何给定时间,我们的思绪都会从当前情境游离,去想别的事。“我们的研究结果提醒我们,人们在日常生活的各种场合——坐在公交车上、骑车去工作的路上、在洗澡的时候——做的各种规划,很可能都是在工作记忆协助下完成的。”斯莫伍德说。“人们的大脑试图将资源配置到急需解决的问题上。”
研究人员们强调,那些工作记忆容量大——因而也很自然地更倾向于做白日梦——的人,仍然具备训练自己在必要时专注于眼前事务的能力。“走神需要付出代价,因为它占用记忆资源,”斯莫伍德说。“你必须做出决定,如何更好地利用自己的记忆资源。如果你的当务之急是专心致志地完成一项工作,那么,你也可以调动你的工作记忆一起做。”(来源:译言网)

http://discovery.163.com/12/0413/10/7UVDGBBV000125LI.html

103#
发表于 2012-4-14 09:53:2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自然》:研究称部分中药弊大于利 副作用严重

2012-04-14 08:15:57 来源: 网易探索 有135人参与

核心提示:近期科学家通过DNA测序发现,一些中药产品的药材成分取自于频危动物,甚至是已被禁止使用,可对人体造成巨大危害的有毒植物。但是,药品生产商往往却并未在包装上将这些潜在威胁一一写明。


科学家发现,生产商在标明中药药品成分的时候,往往同真实情况并不相符。

网易探索4月14日报道 近期科学家通过DNA测序发现,一些中药产品的药材成分取自于频危动物,甚至是已被禁止使用,可对人体造成巨大危害的有毒植物。但是,药品生产商往往却并未在包装上将这些潜在威胁一一写明。

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Murdoch University)的遗传学家迈克尔·邦斯(Michael Bunce)带领着科学团队进行了此项研究,他表示:“生产商在对药品的真实成分进行标注一事上,毫无诚实性可言,他们所宣称的药材成分往往同真实情况并不相符。”据悉,科学家的这项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4月12日的《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PloS Genetics)杂志当中。

每年,全球范围内的中药销售金额可达到数亿美元,并且如今中药在西方国家也越来越流行。但实际上,科学家却发现,大多数中药的药效却并不像宣传中的那么显著,并且如今整个中药产业也缺乏有效管制。制药厂商将原材料磨成粉末之后,就连医学专业人士也无法搞清楚,到底这些粉末当中包含了哪些成分。

过去的时候,研究人员通过分析中药的药品成分来判断其是否具有药效,并且通过DNA测试来查明这些中药具体使用了哪些动植物来作为原材料。但是邦斯表示,因中药厂商普遍存在隐瞒中药成品真实药物成分的现象,研究人员有时候会受到误导,并且常规检验方法也往往难以分析出中药里的所有成分。

邦斯和他的科研团队利用新一代DNA测序技术,能够迅速破译数千份DNA链,从而将真实测序情况同基因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进行对比,可精确查出这些中药具体采用了哪些动植物作为药材来源。

研究结果:弊大于利

邦斯科研团队对15例传统中药材进行了DNA测序,并且提取出了49000个基因序列。通过对比,科学家最终确认了68种应用于生产中药的植物,其中就包括麻黄属植物(Ephedra)及马兜铃属植物(Aristolochia)。据悉,马兜铃属植物当中含有马兜铃酸,其可导致使用者服用者患上肾疾病、肾衰竭及膀胱癌。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Stony Brook University)的药物学家亚瑟·格罗尔曼(Arthur Grollman)本周曾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期刊上发表论文称,中国台湾地区膀胱癌患病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可能就在于马兜铃一直被当做中草药在该地区广泛使用。

研究发现,每四种含有马兜铃属植物DNA的药物当中,至少有一种药物含有马兜铃酸。此外,DNA测序分析还发现一些药材含有人参—其根部在国际上已被列为禁止用于贸易活动的植物物种,以及大豆类和坚果类植物,它们都能导致严重过敏反应。然而,遗憾的是,因基因数据库尚不完整,科学家还无法通过DNA测序来将涉及到的所有植物具体归列到个体品种。

药品成分虚假情况普遍

科学家在这15类常用中药材当中也发现了8类脊椎动物的DNA,其中就包括濒危动物物种亚洲黑熊和高鼻赛加羚羊(Saiga antelope)。但是,科学家却发现,生产商在标明药品成分的时候,往往同真实情况并不相符。

科学家发现,近半数的中药材样品,其中所包含的动物DNA来源于多种动物,并且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样品当中包含有水牛、人工饲养的牛及羊的DNA,但是生产商却并未在包装上予以一一写明。


英国半岛医学院(Peninsula Medical School)辅助药学部门的主席埃德萨德·恩斯特(Edzard Ernst)表示:“很多传统中药材的添加成分,其中所包含的原材料多种多样,很多材料甚至我连想也想不到,因此,我对于这份研究报告的结果并不感到十分惊讶。”

邦斯认为,食物及药品管理机构应当考虑利用深层测序技术对中药成分进行精确分析。因为,多数药品厂商对中药成品的真实成分存在隐瞒情况,科学家需要彻底查明重要的各项成分,以便分析其是否真的具有药效,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据悉,邦斯已向相关部门申请对澳大利亚市场的中药添加物进行测试分析。(来源:《自然》 编译:残剑)

http://discovery.163.com/12/0414/08/7V1NLVAU000125LI.html
104#
 楼主| 发表于 2012-4-16 10:35:3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美国科学家称外星球或存在高智商恐龙

2012-04-15 09:38:53 来源: 网易探索 有1972人参

核心提示:美国宇航局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正在寻找系外适居行星,以证实人类在宇宙中并不孤独,但美国化学家罗纳德·布莱斯罗表示搜寻外星生物计划可能是一个可怕的想法。他指出其他行星上立基于氨基酸和糖的生命形态可能就是身躯庞大同时异常凶猛的恐龙。


美国化学家罗纳德·布莱斯罗认为其他行星上可能生活着高智商恐龙。

色氨酸。科学家表示这种氨基酸即使发生很小的变化也会导致其他行星上的生命与地球生命截然不同。

布莱斯罗指出如果系外适居行星并未像地球一样遭受小行星撞击,即恐龙并未灭绝,哺乳动物并未崛起,这些星球上的生命形态很有可能是高级版恐龙。
网易探索4月15日报道 美国宇航局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正在寻找系外适居行星,以证实人类在宇宙中并不孤独,但美国化学家罗纳德·布莱斯罗表示搜寻外星生物计划可能是一个可怕的想法。他指出其他行星上立基于氨基酸和糖(与地球上的氨基酸和糖略有不同)的生命形态可能就是身躯庞大同时异常凶猛的恐龙。此外,它们还进化出与人类相似的高智商并掌握先进技术。
布莱斯罗指出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应该庆幸小行星撞击地球并导致恐龙灭绝,恐龙的消失让他们的崛起成为一种可能。在其他没有发生这种灾难的星球上,恐龙可能已经进化成高智商动物并拥有高科技武器。与此同时,它们也没有失去对鲜肉的渴望。
布莱斯罗说:“根据我的研究发现,宇宙中的其他星球可能存在立基于D-氨基酸和L-糖的生命形态。如果这些星球并未像地球一样遭受小行星撞击——也就是说恐龙并未灭绝,哺乳动物并未崛起——这种生命形态很有可能是高级版恐龙。如果真是这样情况,你绝对不希望与它们相遇。”


在研究论文中,这位化学家阐述了自己对一个拥有100年历史的谜团的见解,即为什么地球上的氨基酸(构成蛋白质)、糖以及遗传物质DNA和RNA主要朝向一个方向或者存在一种形态。实际上,可能的方向有两个,左旋和右旋,彼此是对方的镜子,就像我们的两只手一样。以蛋白质为例,为了形成生命,蛋白质必须只由一种手性形态的氨基酸构成,要么左旋,要么右旋。除了少数细菌外,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氨基酸都是左旋。绝大多数糖都是右旋。
所谓的“同手型”——占据优势的手性形态——又是如何出现的呢?布莱斯罗表示,在大约40亿年前,陨石为没有生命存在的地球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氨基酸,这些氨基酸的到来最终导致地球上出现L型氨基酸(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以及D型糖(DNA中的糖)。(来源:《每日邮报》 编译:shooter)
http://discovery.163.com/12/0415/09/7V4EQI04000125LI.html

105#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10:56:0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日本研究称5月太阳磁场反转 将出现4重极构造
2012-04-24 09:27:15 来源: 网易探索 有3人参与
核心提示:日本天文台指,太阳5月将出现“磁场反转”的现象,而300年前出现同一现象时,地球曾经气温骤降。




日本《读卖新闻》报道,所谓“磁场反转”,是指太阳的北极由原来的S极(负磁场),变成相反的N极(正磁场),而南极则保持不变。结果,南北两极都成为N极(正磁场),而太阳的赤道附近,却会出现2个S极(负磁场)。换言之,太阳届时会出现罕有的4重极构造。日本国立天文台的常田佐久教授,分析了太阳观测卫星蒐集得的数据,显示从去年7月起,太阳的北极已逐渐出现“磁场反转”的现象。
“磁场反转”的原因未明,可能与11年周期的太阳黑子增减有关。17至18世纪估计太阳曾出现4重极构造的时期,北半球平均气温曾下降0.6度。据此,科学家相信,太阳的磁极反转或许可以缓解全球变暖的趋势。(来源:《联合早报》)

http://discovery.163.com/12/0424/09/7VRJNNNI000125LI.html

106#
 楼主| 发表于 2012-4-25 17:44:4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美研究称火星99%存在生命 土壤样本发现含盐
2012-04-25 09:21:17 来源:
北京日报(北京) 有585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6)


核心提示:1976年7月,“海盗1号”登陆器在火星着陆,寻找生命存在证据,当时科学家得出的结论是“海盗”并未发现生命迹象。30多年过去了,科学家对“海盗”登陆器收集的土壤样本进行了重新分析,结果发现这个登陆器很有可能发现生命,可能性高达99%。




据国外媒体日前报道,1976年7月,“海盗1号”登陆器在火星着陆,寻找生命存在证据,当时科学家得出的结论是“海盗”并未发现生命迹象。30多年过去了,科学家对“海盗”登陆器收集的土壤样本进行了重新分析,结果发现这个登陆器很有可能发现生命,可能性高达99%。

研究中,科学家对“海盗1号”登陆器在火星上收集的土壤样本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火星土壤样本中含有盐,这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据,证明火星上存在微生物。意大利锡耶纳大学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凯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表示:“发现盐说明发生了强烈的生物反应。分析结果显示‘海盗’登陆器有可能在火星上发现生命。”

2008年,“凤凰”号登陆器在火星土壤中发现高氯酸盐。这一发现促使科学家重新对“海盗”收集的样本进行分析。对于“海盗”登陆器收集的样本中存在的化学物质,科学家一度认为是由样本受污染所致。新发现的证据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证明火星上存在生命,进行此项新研究的科学家观点不一。美国宇航局埃姆斯研究中心的克里斯托夫-麦凯表示:“发现有机物并不能证明当前或者过去的火星存在生命,只能证明火星上存在这种物质。”



南加州大学凯克医学院的约瑟夫-米勒指出:“最终证据无疑是拍摄火星细菌的影像。他们应该借助显微镜,观察可能存在的细菌的活动。根据我们当前得出的研究发现,我认为火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高达99%。”

2011年11月,“好奇”号(又称“火星科学实验室”号)火星车发射升空。这辆核动力火星车造价25亿美元,将在不久后在火星地表登陆。“好奇”号携带了10种科学仪器,研究火星环境是否适于生命存在。另一项重要火星任务预计于2016年启动,由外火星跟踪气体轨道器执行。这个探测器将携带5种科学仪器,研究火星大气层中的甲烷等气体,以寻找生物或者地质活动的证据。



http://discovery.163.com/12/0425/09/7VU5PGRV000125LI.html
107#
 楼主| 发表于 2012-4-25 17:45:5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英著名科学家承认先前研究失误 气候变暖被夸大
2012-04-25 09:24:20 来源:
网易探索 有1013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18)


核心提示:92岁的英国环境科学家詹姆斯·洛夫洛克在50年前提出备受争议的“盖亚理论”,认为气候变化将对地球产生灾难性影响。现在,洛夫洛克推翻自己的理论,承认此前的预测是在“杞人忧天”。但他同时也强调气候变化仍在发生,只是没有他此前预测的那么可怕。












1/7)
转发到微博

英国环境科学家詹姆斯·洛夫洛克承认他此前有关气候变化影响的预测有误,自己过于“杞人忧天”。
























网易探索4月25日报道
92岁的英国环境科学家詹姆斯·洛夫洛克在50年前提出备受争议的“盖亚理论”,认为气候变化将对地球产生灾难性影响。现在,洛夫洛克推翻了自己的理论,承认此前的预测是在“杞人忧天”。但他同时也强调气候变化仍在发生,只是没有他此前认为的那么快速,所产生的影响也没有他预测的那么可怕。

上世纪60年代,洛夫洛克在就职于美国宇航局期间提出了所谓的“盖亚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地球上的所有有机物和无机物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单一的自调节系统。这个“活系统”自动控制全球温度、大气中的氧量、海洋盐度以及其他因素。洛夫洛克曾指出,如果按照当前的现状发展下去,人类文明将无法长久存在。在这个世纪结束前,将有数十亿人从地球上消失,只剩下少数人生活在气候仍可以忍受的北极地区。

根据洛夫洛克的盖亚理论,到了2040年,欧洲的夏季温度将在110到120华氏度之间,植物无法生长,从此失去粮食来源;欧洲中部地区——巴黎和柏林——将变成沙漠;由于海平面上升,英国人将不得不逃离家园;中国将变成一个不适于居住的国家;美国佛罗里达州可能从地图上消失。面对未来的灾难,人类没有任何选择,只能坐等噩梦来临。

不久前,洛夫洛克在接受msnbc.com网站采访时承认:“我的预测有误。我们并不真正了解地球的气候,20年前,我们一度认为做到这一点。这种不了解导致包括我在内的一些人做出错误的预测,也因此出版了一些杞人忧天的著作。我们预测的可怕影响并没有出现。当前的气候并没有发生巨大变化。我们一度认为地球将变成一个酷热的星球,但事情并非如此。地球的温度较为稳定。不过,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数量增多,气温确实有所升高,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洛夫洛克曾出版两部著作——《盖亚的复仇》和《消失的盖亚》,现正在撰写第三部著作。这部著作并不围绕气候变化展开,而是承认他此前的预测夸大其词。书中,洛夫洛克将阐述人类如何通过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与地球的自然系统保持和谐。他指出预测有误的人并不只有他一个,包括美国前总统阿尔·戈尔和澳大利亚科学家蒂姆·弗兰纳里在内的一些环境评论人士在预测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时都出现失误或者说夸大。

对于气候变化的支持派来说,洛夫洛克的这种表态无疑让他们遭受重创,因为他们一直将洛夫洛克视为一个强有力的领袖人物。洛夫洛克说:“我们仍面临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但变暖速度低于我此前的预测。”长久以来,他就提倡发展核能,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洛夫洛克曾在耶鲁和哈佛大学进行研究,一直就是学术界一位备受尊敬的科学家。上世纪60年代,他发现了大气中存在有害化学物质氟氯化碳。2007年,美国《时代》杂志在文章《环境英雄》中将他评为13位最具影响力的领导者和幻想家之一。1990年,他获封英国最高级巴思爵士,由女王亲自授爵。2003年,英国女王又授予他荣誉勋爵封号,表彰他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



英国气象局哈德利中心气候监测负责人彼得·斯科特在接受msnbc.com网站采访时表示,洛夫洛克确实过于杞人忧天。但他也指出洛夫洛克提出过“很多非常好并且有趣的想法”。“他的想法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促使人们思考这些问题。这一点我很欣赏。”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提供的数据,地球平均气温自1900年以来升高了大约1.5华氏度。截至2100年,全球平均温度还将升高2到11.5华氏度。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指出,卫星和传感器获取的数据显示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仍在继续升高。热浪和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将更为频繁,降雪量也将减少,冰川继续消融。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称,21世纪走过的11个年头气温都在132年来13个最热年份之列,整个20世纪只有1998年的气温超过2011年。(来源:英国《每日邮报》,编译:shooter)


http://discovery.163.com/12/0425/09/7VU5V43G000125LI.html

108#
 楼主| 发表于 2012-5-3 12:52:4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科技报道的准确性
桃符"这种开发意味着江河被分割成一段段静水"水电不是靠重力势能么,发电后,水流速与蓄水前水流速应该几无差异。“静水”之说违背基本常识,记者不应该斟酌么。//@秦皇岛煤炭网:
◆◆@新浪财经[url=http://weibo.com/verify][/url]:【金沙江规划建25座电站 不到百公里就有一座水库】金沙江为长江上游,水力资源1亿多千瓦。在不久的将来,它将成为平均不到100公里就有一座梯级水库的世界超大水库群。专家称,如果金沙江25座规划大坝全部建成,滔滔江水将变成段段静水,遗憾的是,整个中国的地质权威集体失语。http://t.cn/zOTDMwA



轉發(687) | 評論(288) 今天10:38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 收藏| 評論 8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109#
 楼主| 发表于 2012-5-3 19:10:5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头睡扁了不聪明?科学家探索头型与智力关系
2012-05-03 12:06:16 来源: 南方周末(广州) 有19人参与
核心提示:趴着睡觉有可能会造成婴儿猝死综合征,但躺着睡觉有可能会带来头被睡扁了的后果,睡姿是否会影响婴儿的大脑发育呢?科学界对这个问题的探索才刚开始。


19世纪流行的一些改造颅骨的设备,其中有绷带、夹板,也有头套。

婴儿戴上这些头盔,就能够在睡觉时避免某个部位被睡扁。
趴着睡觉有可能会造成婴儿猝死综合征,但躺着睡觉有可能会带来头被睡扁了的后果,这是否会影响到婴儿的大脑发育呢?科学界对这个问题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躺着睡还是趴着睡
对中国的父母来说,让孩子仰睡大概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做法。然而在西方国家,直到1992年才开始广泛呼吁婴儿应当仰卧睡觉。这项呼吁的初衷,是避免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在此之前,西方国家的许多婴儿是趴着睡觉的,而这种姿势有时会造成婴儿死亡,确切原因不明。
美国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有69%的父母认为仰睡是最安全的方式并加以实践。然而,婴儿“躺着睡觉”的新方式也给家长带来了新的疑虑。一些家长发现,孩子的脑袋被睡扁了,这让他们对孩子的发育感到担心。
中国的研究者则早就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人就已经开始流行把脑袋睡平了。考古专家在多个墓葬中发现了头骨变形的现象,资料显示,“其中一个6岁儿童的颅后部显著扁平,扁平的程度左侧比右侧更重,说明这种枕部变形,可能是婴儿出生后,颅后部分长时间枕于硬具之上引起的。”研究者发现,新生儿“睡头”的文化在中国历史上长盛不衰,尤其是将后脑睡平;直到今天,胶东地区的农村中,年长者仍会认为小儿长大之后,颅后部扁平,会让头部显得好看。
那么,头被睡扁了,是否会影响到婴儿的大脑发育呢?科学界对这个问题的探索才刚刚开始。此前有研究显示颅骨畸形的儿童在6个月时其发育会较正常儿童有迟缓,但到18个月时,这种差异就不存在了。
更系统的研究还很少见。“简单的回答是,我们不知道。”美国华盛顿医学院精神与行为科学系布伦特·卡利特(Brent Collet)博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据我所知,对于追踪大脑发育与颅型之间的关系,迄今尚无自出生起直到婴儿期结束的研究。这是能够判定头骨变形会对大脑发育产生负面影响的唯一途径。”
在卡利特与同事刚刚完成的研究中,他们发现颅骨畸形的婴儿与发育滞后之间存在关联。论文发表在2012年3月25日的《儿童神经系统》杂志。不过,卡利特强调,他们的研究并不表明头颅畸形会“引起”发育问题。
“这种关联的根本问题是:谁是在先的,是颅骨变形还是发育迟缓?还有,孩子长大之后,这种迟缓还会存在吗?这项出色的研究无法回答第一个问题,但可能为考察第二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好的开端。”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儿科专家林恩·哈奇森(Lynne Hutchison)评论说。
卡利特认为,相较之下,比较可能的情况是发育问题在先,“也就是说,存在发育问题的儿童更有可能出现颅骨变形,进而引起大脑变形。”
记者注意到,国内几乎见不到在这个方向上的研究,尽管来自美国的帮助塑造婴儿“健康”头型的设备已经在中国出现。这一状况得到卡利特的印证:“跨文化的对头型畸形或其他变形的研究少之又少。我所知道的大部分研究都是在美国、新西兰和荷兰。即便是在这些国家,也很少有基于人群的研究来确定什么是‘正常’,什么是‘不正常’。”
改造头型
刚刚出生的婴儿,头颅顶端和后部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不同的文化和历史阶段中都存在人为改造头型的偏好。德国查理特大学新生儿学系的迈克尔·奥布拉登(Michael Obladen)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对此做了一番回顾。
在考古上,人们发现,早至4.5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就存在改造头型的做法。公元前3万年的北京人同样会自行塑造脑袋的形状。
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玛雅人和奥尔梅克人(古印第安人)曾经大量进行了颅骨改造。他们认为男性的头在纵向上较长,能够说明他的地位是尊贵的,这个样子也是最美的。
19世纪,颅骨改造在欧洲非常盛行。有人在1855年总结了“世界”范围的16种改造方法,以证明不但在他们的部落里存在这种做法,而且法国和瑞士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士也会这么做。那些用于改造颅骨的设备也千奇百怪,有绷带、夹板,也有头套。
而时至今日,一些新型的塑造头型的设备正在流行起来。婴儿戴上这些价格不菲的头盔,就能够在睡觉时避免某个部位被睡扁,以期脑袋能长成圆圆的形状。此类设备最出风头的一次,大概是2012年NBA球员科比·布莱恩特鼻骨受伤后,用同样的设备做了一个面具戴在脸上打球,以起到防护作用。欧洲一些国家近几年甚至在讨论是否要将此类头盔纳入保险范畴。
“颅骨改造的动机仍然很难理解,它的好处目前在科学上也缺乏证据支持。”奥布拉登评论道。
反骨与舟状头
中国文化中有一个特有的说法叫“脑后反骨”。据中国学者考证,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反骨”出现在了魏延的头上,诸葛亮据此立下遗嘱将其斩首。从解剖学来看,“反骨”实际上是某些人脑后有多余的骨骼,形成“棱角”。而头上有棱角的人,在古代往往得不到重用。因而在一些中国人的观念中,脑袋后面是不能有“棱角”的。
另一方面,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舟状头对婴儿有不利的影响。中国有些地方叫舟状头为“南北头”,这种孩子不仅不漂亮,而且智力有问题。中国传统认为,舟状头是父母让孩子侧卧导致的,所以传统上让孩子背部睡眠来防止舟状头,要把孩子的枕骨也就是俗称的后脑勺睡平。但是现代研究表明,舟状头和睡姿没有关系,大多数情况下舟状头和颅缝早闭有关。


颅缝早闭是一种已经确定会对幼儿智力发育产生影响的疾病,目前认为它更多地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没有研究表明它与婴儿的睡姿有关。
“颅缝早闭是一种畸形,通常会被认为对大脑发育产生影响。比如,发育迟缓很容易出现在包括颅缝早闭在内的一些遗传综合征之中。”卡利特说,“在一些研究中,有一些儿童没有遗传综合征却仍然出现了颅缝早闭,他们的大脑形状确实有所不同。但还是那种情况,我们不能确定是非正常的颅骨形状‘引起’了大脑发育的问题。可能有一个潜在的因素同时影响了大脑和颅骨的发育。”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唐瑶瑶对本文有贡献)
(本文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黄永明)


http://discovery.163.com/12/0503/12/80J2DBUR000125LI.html

110#
 楼主| 发表于 2012-5-5 11:25:0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天文专家:"超级月亮"很常见 不会带来灾难
2012-05-05 08:27:53 来源: 新华网 有91人参与





天文专家:“超级月亮”很常见 不会带来任何灾难
新华网天津5月4日电 5月6日(农历四月十六),一轮“超级月亮”将现身夜空。地、月“亲密接触”,在对“皓月当空”美景期待的同时,也有人担心“超级月亮”会带来灾难。对此,天文专家表示,“超级月亮”系正常天象,大多数年头都会有,它不会影响人类的正常生活,公众不必担心和恐慌。
我国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由于月球绕地球转动的轨道呈椭圆状,因此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并不恒定,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38.4万公里,最近约35.6万公里,最远约40.6万公里。距离不一样,公众眼中的月亮也就有了“大月亮”和“小月亮”之分。
每经历14次圆缺,即天文学中的14个“朔望月”,合413.4天,月亮就会达到一次最大最圆的“圆满”状态,即所谓“大月亮”、“超级月亮”、“超大月亮”。“其实最大和最小的圆月,公众用肉眼是难以分辨的。”赵之珩强调说。
根据天文精确推算,6日11时35分为“望”,此时地球运行到月亮和太阳之间,月亮恰好“直面”太阳,它将太阳的光全部反射给地球,故呈现“最圆”;而同日12时,月球又过近地点,因而从地球上看去,月亮比平时要大一些。“但这时正值白天,要等到夜幕降临时才能欣赏到圆月芳容。”赵之珩提醒说。


由于今年的“圆月”与“近月”的时间相距非常接近,比较少见,有人担心这次“超级月亮”的潮汐力会引发地震、气候异常、火山爆发等一系列自然灾害,危及人类的生产生活。
对此,赵之珩表示,地震、火山喷发与月亮没有任何关系,皆因地球自身原因所致。“超级月亮”大多数年头都会有,最近两次分别是2010年1月30日和2011年3月20日,但这两次“超级月亮”并没有给人类社会带来任何灾难,对公众生产和生活也没有产生丝毫影响。
天文专家提示说,每次“超级月亮”出现,都给公众带来了一次难得的赏月良机,有兴趣的公众当晚可选择视野开阔处尽情欣赏圆月的绰约风姿。喜欢天体摄影的朋友可以拍摄带有地景和人物的创意天文摄影。

http://news.163.com/12/0505/08/80NQOBDV00014JB5.html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