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语言的语用案例

[复制链接]
1061#
发表于 2021-1-21 09:33:1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注意标点符号,不使弄错一个

标点虽小,但可添句法声律之美,可增文气回旋流荡,可助文义吞吐开合。毛泽东就曾给当时的中央军委编译处处长郭化若的信的落款后注明“注意标点符号,不使弄错一个”。今天的“十问十答” 汇总了一些编辑在日常工作中提出的标点符号使用方面的问题,希望以下的案例能够对编辑工作有所助益。

01
德智体美劳中间需要加顿号吗?

答:不加顿号显得更紧凑,但加与不加视具体情况而定:如引用原文,须与原文保持一致;如非直接引用,则相同情况保持全书统一即可。

02
书稿中单词表的单词释义里面的省略号用的都是三个点,必须改成六个点吗?

答:双栏排的情况下为节省版面可以采用三点省略号,部分辞书就是采用三点,用六个点占的版面就太多了,但要做到相同情况全书统一,而且通栏排时不应使用三点省略号。

03
软件名称能不能加书名号?

答:据《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全中文或主要是中文的软件名称应该用书名号。

04
书名号之间要加顿号吗?

答:据《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号。

05
他在文中指出:我们要学习一些自己国家的历史,比如说:国家的政治史、文化史、经济史等。此句冒号使用正确吗?

答:第二个冒号应删去,一个句子内部不应出现两个冒号套用的现象。如简单删除不妥,可通过改用其他标点或改变句子结构来避免两重冒号。

06
怎么区分选择疑问句和连续疑问句?

答:选择疑问句需要和连续疑问句相区别,以便来判断句末使用一个问号还是连续使用几个问号。选择疑问句无论有几个分句,只在句末使用一个问号,其他中间的停顿用逗号;连续疑问句,有几问就用几个问号。因为选择疑问句即使分句再多,表达的也是一个完整的意思,只在句末标点处使用问号,表示整个句子是一个完整的问题。而连续问句无论每一问多么短小,它都分别是一个完整的问题,所以每个句末都需要使用问号。

07
哇!这个地方好美啊。——此处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吗?

答:不正确,“哇”后面应改为逗号,句尾的句号应改为叹号——哇,这个地方好美啊!因为叹号表示感叹语气时属于句末点号,应在句末使用,而此句一直到“啊”表示的是同一感叹,因此只能在“啊”后面使用叹号。

08
单位领导向全体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此句的叹号使用正确吗?

答:不正确,应将叹号改为句号。本句中的“表示衷心感谢”虽然带有感情色彩,但整个句子是在陈述“领导感谢员工”这个事实,属于陈述句,而非抒发强烈情感的感叹句,故不应使用叹号。

09
进超市挑选食物,购买了饮料、蔬菜、调料、牛肉等等。这里的“等等”前是否要加标点符号?

答:本句中“等等”前不加标点符号。“等等”前的标点应该如何使用,是由列举的结构决定的。这个结构如果由顿号组成,“等等”前可以不加标点;如果由逗号组成,“等等”前用逗号;如果由分号组成,“等等”前用分号;如果由问号组成,“等等”前用问号。因为“等等”表示列举未尽,其所省略的各项必须与前面所列举的保持一致的结构。

10
小王对小李说:“欢迎你下次再来我家玩”。此句的句号应在引号里还是在引号外?

答:句号应在引号里——小王对小李说:“欢迎你下次再来我家玩。”引号内的话是一个语意完整的句子,句末应有句号。而引文的末尾有句号时,引号外就不用再标句号了。



来源:微信公众号 编辑课堂


编辑:贾梦琪

1062#
发表于 2021-1-23 11:41:3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贾梦琪

1063#
发表于 2021-1-30 19:53:5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四省疫情大总结】
辽宁省的总结:
天价一只溜达鸡,
一走就是一星期。
七天啥蛋也没下,
把人撂倒一大批!
吉林省的总结:
一帮老人没事干,
上课为了领鸡蛋。
占小便宜吃大亏,
下课个个得新冠!
黑龙江的总结:
望奎大哥结个婚,
整的全省都发晕。
齐齐哈尔加绥化,
大庆安达哈尔滨!
河北省的总结
河北藁城大教堂,
小果村里传教忙。
不想新冠趁机入,
一下占领石家庄。


编辑:王雅欣
1064#
发表于 2021-1-30 21:04:4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词义”】

“中共中央决定”和“中共中央批准”有何区别?


  今天(129)下午,有两则干部任用消息,一则是,中共中央决定:王清宪同志任安徽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另一则是,中共中央批准:胡昌升同志任黑龙江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


  同样是任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为什么一个是“中共中央决定”一个是“中共中央批准”,“中共中央决定”和“中共中央批准”有什么区别?


学习时报记者请教权威人士:虽然两人任的职务完全相同,但原任职务却不完全一样,一位是福建省委副书记兼厦门市委书记,另一位是山东省委常委兼青岛市委书记。一地省委常委任另一地的省委副书记,要中共中央决定;一地的省委副书记任另一地的省委副书记,需中共中央批准。



来源:学习时报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1kPvw1Q4R-RD3dsrURf9tw



编辑:王雅欣

1065#
发表于 2021-2-4 22:26:0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视点丨做好新闻,不能不重视语文

  导读:语言文字错误频出,粗制滥造的新闻,终究会被读者嫌弃乃至抛弃。媒体,终究还是得回归专业,用高质量的作品赢得市场。

不久前,朋友给我发了一张截图,内容是某知名网媒的新闻报道。她说:“标题里的错误太不该。”我看了看,原来是用错了成语,本想表达“不以为意”,写的却是“不以为然”。

其实,在网媒的新闻报道及评论中,各种语言文字差错并不少见。除了成语错用之外,错别字、语病等也时常出现。若留心观察的话,你或许会发现,这并不是个别现象。国内某知名网络问答社区里,甚至还有人专门就此进行了讨论。

错字错词错句频出,显然有损于媒体的“脸面”。不过,问题不止于此。武汉大学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世举最近在接受采访时提到,“网络空间尤其是自媒体表达中错别字泛滥……都直接干扰了人们对正确汉字的识记,尤其会误导青少年。”作为权威而专业的存在,正规的新闻媒体若也不严谨地对待文字语言,那么,其传播开来的“问题稿件”,论有害程度只怕有过之而无不及。

网络新闻稿件中频现语言文字差错,对其原因,业内人士多有讨论。比如,相较于传统纸媒,网媒没有版面限制,发稿量大,同时,时效性要求也更高。“求多”又“求快”,一些网媒放松了对语言文字的严谨把关:要么,根本没有安排校对人员,让编辑兼职来承担校对工作;要么,虽然有专职校对人员,但数量配置不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的网媒也在向技术“借力”,试图以低成本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比如,搭建和使用自动化的校对系统。不过,就目前来看,它的功能还比较初级,揪出一般的错别字还行,面对稍复杂些的语病等错误往往就束手无策了。

站在特定的时间节点上看,网络媒体牺牲“严谨”换“效率”,未必不是根据现实情况作出的理性选择。只不过,受众对于资讯的需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从“更多”“更快”到“更精”“更优”,这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语言文字错误频出,粗制滥造的新闻,终究会被读者嫌弃乃至抛弃。媒体,终究还是得回归专业,用高质量的作品赢得市场。

作为中国新闻界的顶级奖项,“中国新闻奖”有一条评奖规则,即存在错别字、语病的作品不能获得一等奖。通过这类看似严苛的规定,“中国新闻奖”立起了一座风向标,宣告着对正确语言文字的坚守,同时,也重申着那个亟待重视的老道理:做好新闻,不能不重视语文。

(作者为红网评论编辑)

文章来源:文章摘自《青年记者》5月中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8bUmhYeTsdQGrowaPPB94g

附语:为做强下学期的《现代汉语》课,除了邀请两位学界的专业老师助阵,下午我还邀请了两位关心新闻教育、有感于大学生语言功底不牢的媒体老师助阵。鲜活的媒体语料随时“端”到课堂上,让语言学习不再枯燥,不再照搬中文的教科书语料,相信多少会有点乐趣的。


编辑:刘佳莹




1066#
发表于 2021-2-5 00:01:3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刘佳莹

1067#
发表于 2021-2-5 00:03:5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语法


1、不能因为一方而偏颇另一方——偏颇这么用,很怪,我似乎未见过


2、将国外影片配上本国字幕——改成“中文字幕”是否更好?


3、大量的片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字幕组,而国内正规的视频播放平台引进的影片远远不及其数量,(这里加一个“很多人”就更顺畅了)不是不看正版,而是没有正版,我们需要给大众一个正版观看外来剧的平台,在保护版权的前提下,提高审核效率。


4、我们需要给大众一个【正版观看】外来剧的平台——观看外来剧的正版平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文化在网络上传播,人们的文化需求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


前后两个【发展】

其实 后一个【发展】改为【趋势】

这样 读起来  是不是没有了重复感?


编辑:刘佳莹


1068#
发表于 2021-2-5 00:05:1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1、大量的离婚预约名额,被黄牛囤积在手里,在电商平台用户缴费600元就可以获得黄牛代抢离婚名额服务。

——大量的离婚预约名额,被黄牛囤积在手里。在电商平台上,用户缴费600元就可以获得黄牛代抢离婚名额服务。

2、有网友戏谑道“若离婚不自由,则结婚无意义。”,也有网友讽刺道”前有离婚冷静期,现有离婚预约难。”

——有网友戏谑道:“若离婚不自由,则结婚无意义。”也有网友讽刺道:“前有离婚冷静期,现有离婚预约难。”

3、不少网友“火力点”集中在了攻击广州市的离婚预约制度上

——不少网友将批评的“火力点”集中在了广州市的离婚预约制度上

4、但在去年12月,广州有一半预约离婚登记的人爽约,这反映出黄牛在背后违规操做,【这】造成了相关资源的浪费。

——但在去年12月,广州有一半预约离婚登记的人爽约,这反映出黄牛在背后违规操做,造成了相关资源的浪费。

5、晚上12点广东省离婚预约系统才会向公民开放(不是开放,根据新闻,是更新放号)

——广东省离婚预约系统,晚上12点才会更新放号。

6、这个时间点是否可以做出合理调整呢,

——这个时间点是否可以做出合理调整呢?

7、毕竟,大部分人都不是能在半夜蹲守离婚名额“夜猫子”

——毕竟,大部分人都不是能在半夜蹲守离婚名额【的】“夜猫子”

8、目前即使故意爽约【被加入将被列入】广东民政预约黑名单的惩罚也仅仅是180天内不能预约

——目前,黄牛即使因故意爽约被列入黑名单,惩罚也仅仅是180天内不能预约。


编辑感受:虽然都是些“小疙瘩”,但看到一个,心里咯噔一下,次数多了,就真的有些不愿意读了。可能是能力问题,也可能是为了赶紧写完投稿,求快,也就不讲究字句符号了。另外的,可能就是基本的写作态度问题了。

红辣椒评论张瑜编辑

编辑:刘佳莹


1069#
发表于 2021-2-7 14:27:4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陈宝生谈加强语言文字工作:从娃娃抓起,推进学前学会普通话

2月4日,教育部网站发布了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1月7日在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
陈宝生在讲话中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要求,是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核心内容。要持续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为落实落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更加科学的导向、更为多样的资源、更加灵活的方式。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注意到,陈宝生在讲话中提到,要加强语言文字工作。
陈宝生指出,“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自信的源泉。要研制语言文字事业‘十四五’规划和国家语委‘十四五’科研规划,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注重从娃娃抓起,推进学前学会普通话。加大民族地区教师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力度。完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体系,发布实施《信息技术产品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优化全球中文学习平台建设。继续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推进‘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建设,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
原文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刘佳莹

1070#
发表于 2021-2-7 14:53:1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刘佳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