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媒体融合,是时候全面舍弃纸质版了!1 这年头,新闻纸没有多少新鲜事,哪怕有点风吹草动,也无外乎是变更刊期、缩版停刊…… 2月21日,武汉晚报宣布“经主管部门批准,本周起改为周一至周五出版,周六周日不再出版,改版后,仍将维持2018年总版数不变。”这则消息被编辑用小小的字号标注在头版版面的右下角。 这家国内创办较早的晚报已有近60年的发展历史,15年前,其风华正茂,扩版的场景仍历历在目。作为上升最快的中国纸媒之一,武汉晚报跻身“世界日报发行量前100名”。然而,韶华易逝,衰老的危机在温水煮青蛙式的安然中,渐渐显露。 武汉晚报的历程是近20年间中国都市报刊发展轨迹的缩影,这个“群族”像影视剧里寻找“雮尘珠”的搬山道人,苦苦求索,或生或死,尽悬一线。也恰如武汉晚报所为,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用变更刊期的方式,减版“镇痛”,控制成本,正是很多报章的选择。 然而,如此下去能坚持多久? 此刻,高举融媒转型的都市报刊无一不面临着一个语焉不详的敏感议题:是否到了该全面抛弃新闻纸的时候了?这句话像咒语一般,人们围着它打转却闭口不提。纵使在上百家报纸停刊、报纸内容乏善可陈的事实面前,很多人依然认为这是一个可怕的想法。 2 关于这个话题,媒通社(ID:mts1000)曾在两年前发表过一篇题为《离开那张新闻纸,媒体融合终将死路一条》的文章,力证新闻纸的价值,并指出“纸媒不是不能死,但那些死去的纸媒,应该像一个斗士一样死去,而不是在一夜之间,被雨打风吹去”。 然而,时移世易,彼时的信念让人狐疑。 眼下,那张纸在,人们的信心和确据真的就在吗?那张纸不在,人心就真的离散了吗? 对此,我们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但纸消人散的例证太多太多,而上报抛开东方早报后树立的“澎湃”典范又如此具有说服力。据悉,到2018年底,澎湃新闻APP下载量达1.46亿,移动端日活跃用户数过1000万,继续向打造全国性互联网新型主流媒体平台级产品目标迈进。 甩掉包袱后,澎湃新闻快速发展。当然,我们可以说它在根本上继承了新闻纸的意志。 在两年前的一次圆桌论坛上,澎湃新闻总编辑刘永刚曾明确指出: “不管在传播介质上、在实现方式上有什么样的变化,但从根本上讲,融到深处是回归传统的……尽管我们是客户端,但我们一直强调用最传统的方式去做新闻。” 新闻纸的意志与新闻纸不是一回事,就像骑兵连的意志和骑兵连不是一回事。骑兵连的意志可以学习,可以长存,而骑兵连却没有必要。或许,我们是时候考虑或正在放弃“骑兵连”了。 报业江湖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早一点放弃,新生或者死亡;晚一点放弃,沉沦或者毁灭。 3 现阶段,市场化报纸的媒体融合,理论上是将报纸、互联网平台的采编作业有机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但本质上绝大多数都是在去纸媒化。 报业集团层出不穷的融合产品,譬如资讯类APP、公众号矩阵、短视频平台等,以及应接不暇的技术工具,譬如可视化数据、智能算法等,不仅未能有效联动纸质端,而且在加剧脱节。 往往,融合转型越彻底的市场化报纸,其传统媒体气质越低。因为最终培养的是移动端的用户习惯,提升的是移动端的产品影响力,与报纸品牌息息相关,却与纸无关。 一定程度上,新闻纸的确已经对报业构成较大负担。第一表现为,新闻纸价格逐年上涨导致的成本激增;第二表现为,报业集团的核心利润早已不源于报纸;第三表现为,办报者的布局重心逐渐向新兴平台和新兴技术偏移;第四表现为,报业集团在整合过程中纷纷选择将旗下报纸缩刊减版或直接关停。 基于这些,无论是在形式、实务还是影响力上,去纸媒化都是看得见的趋势。不仅读者离报纸越来越远,办报者对新闻纸的关注也在下降,相较于新形态的发展,纸质版某种意义上是掉队的。 4 白纸黑字的信徒无法接受新闻纸的消亡,原因可能有多种,其能彰显主流价值,承载舆论引导意义,代表权威公信力,以及凝聚人心等。 但仅就面临生存危机的市场化纸媒而言,未来将上述使命转移到新兴平台上也未尝不可。 一个重要原因是,今时今日,我们的用户更为彻底地丧失了看报的习惯。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曾提到:中国的融合发展,与西方国家不同,决定我们未来的,不是什么“商业模式”,而是“价值模式”;检验我们是否成功的,不是什么盈利能力,而是舆论引导能力。 从这一维度考量,用户阅读习惯的改变,导致了新闻纸的传播价值与舆论引导能力大打折扣,那么,继续赋予一张纸这么大的意义,很可能是一种一厢情愿的行为。 而如果从商业维度出发,基本逻辑应该是,用户在哪里,市场就在哪里。媒体融合是一个重新发现用户和市场的过程,若以此为前提,纸质版存在的必要性同样令人犹疑。 5 就在昨天,刚被评选为“中国媒体融合年度领军人物”的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裘新在内部讲话中表示: 经过五年探索,上报集团已经从一家以报刊为主的传统报业集团,开始转变为拥有网站、客户端、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报等新媒体形态,新媒体收入占据半壁江山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 上报集团的转型几乎是整个传媒业进行媒体融合的缩影,其从传统报业集团转变为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打造新型传播平台的方式完成的。例如澎湃新闻和界面新闻,为报业集团或单一报纸转型提供了形态范式。 借此,我们希望阐明的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过去做传统媒体的那一套专业理念仍在,媒体人心中的理想仍在,报纸的品牌价值仍在,那么舍弃一个旧的载体,并不意味着背道而驰或洪水猛兽。 从大趋势来看,报纸必然告别大众时代,失去公共性,成为小众读物;从小趋势来看,伴随读者和广告源枯竭的进程加速,报纸出版成本已经高到难以为继,继而从成本危机转化为意义危机。勉强维持甚至亏本维持的情况或许还会继续一段时间,但不会太长。 理性地讲,放弃报纸只是时间问题,是长痛不如短痛的问题,是重建未来感的问题。
一个探讨:你觉得市场化报纸接下来可以舍弃纸质版吗? 编辑:杨琦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