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7983|回复: 7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新闻伦理第一次作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18 22:22: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摆正权力与责任的杠杆

周晓文 20162513010

新闻从业者常被人们冠以“无冕之王”的称号。在西方社会,新闻媒体更意味着“第四权力”,同立法、行政、司法一道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在人们的印象深处,记者充当着为民请命的角色。将一支笔挥洒为一方利剑,惩恶扬善,打抱不平。正所谓,“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

现实情况是,“第四权力”多半是徒有虚名,所谓的新闻理想也似乎成为了一个永远遥不可及的梦。“利润最大化”原则的指导下,媒体纷纷将“收视率”和“发行量”视为追逐对象。“成本极小化”口号的提出,更是催生了简单化、标准化制作。节目之间互相模仿,内容形式照搬照抄,丰厚的经济利润背后折射出的是公共利益和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

因而,有关新闻媒体及从业者的不良事件不断发生。从有偿新闻到虚假报道,从媒介寻租到无数“标题党”的诞生,每一种业界丑态无疑绕不开一个字,对“利”的追逐。当一个矿难现场出现成批的记者排队拿“封口费”,无视生命的安危及事实的真相;当一场产品发布会出现“收红包是正常,不收红包是‘怪胎’”的情况,我们不得不反思这个社会的媒体怎么了?记者又都怎么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媒体行业的道德滑落完全是自行的。因为除了市场经济的吸引和法律道德的“自尽”以外,没有任何一种力量会迫使它陷入如此地步。市场经济强调以利益为中心,媒体所标榜的“内容为王”逐渐被演变为“受众为王”。从新闻选择到具体操作流程和规则,完全以受众的喜好为导向。我们说,这是一个强调注意力的时代。抓住了受众的眼球,就意味着抓住了成功之门的密匙。为此,媒体纷纷大显身手,使出浑身解数。但是,有一些媒体大肆渲染,滥用煽情。更有甚者,不惜捏造事实,制造假新闻,完全置新闻理性于不顾。

不可否认,竞争日趋加剧,媒体随时都有“关门大吉”的风险;“自负盈亏”的市场压力也让许多媒体大喊吃不消。“顾客的口味越来越挑剔,媒体行业越来越难混”,这是事实,也是不可扭转的趋势。但是,切不可被利益蒙蔽了双眼。当我们高呼新闻自由的口号,当我们抱怨僵硬的体制束缚,这是一个有良知、有操守的媒体人的呼声。可是,如果将权利当做侵权的借口或是个人的摇钱树,那便是一种失德、失范。

我们说权利与义务向来是统一的,对媒体行业而言,这份义务便是一种责任。权利由公众而来,寄托着嘱咐与信赖,用以监督政府,维护公众利益;揭露黑暗,弘扬社会正能量。当生命在一份红包面前变得微不足道;当记者成为纯粹的“拜金者”,见利忘义,我们扼腕叹息。
   
    会存在“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也定会存在不忘初心的媒体人,誓死捍卫正义,勇担社会责任。一碗水,要端平。责任之路,媒体还需从心开始。

【点评】
主要谈媒体道德衰落及其原因,不是我们作业要求的核心原则问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3-23 19:19:32 | 只看该作者
最可怕的不是失真 而是失去了求真的精神
                                                                                                                                    韩亚雄 20162513033

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当然不只是真实性,但真实性毫无疑问应该是传媒业最重要的价值原则。新闻报道作假了,所谓的客观、平衡、社会责任云云就都成了无根之萍。尽管新闻业界和学界对真实的定义尚有不同,但对真实的追求却是无可置疑的。

在新闻活动中,完全不出错是不可能的,抛开记者主观因素不说,复杂的客观因素也常导致新闻的失真。除过主观故意制造虚假新闻,新闻偶有失真也是情有可原的,但如果失去求真务实的精神,新闻媒体就必将从社会公器的神坛上跌落下来。

在刚刚过去的央视“3·15晚会”上,央视曝光“无印良品部分进口食品产自日本核污染区”引起轩然大波。然而,无印良品做出回应,质疑央视报道的真实性,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随后也发出官方回应:未发现无印良品产品来自日本核污染区。此时,一直高高在上的央视也只能用长久的沉默来回应人们的嘲笑。

央视的报道并不是第一次失真,以往的的失真新闻最多招来一些指责或谩骂,然而这一次,除了指责,网络上还有一大批对央视的嘲讽,这些嘲讽表达的是对央视的不屑。人们也完全有理由对央视的这则报道表示不屑:进口食品必须贴中文标签,而用中文标签覆盖原产地也是惯例,央视记者不知道这一常识尚属情有可原,但是,把无印良品公司地址当做产品产地,这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事实性错误,从而被无印良品轻松打脸。事实上,这种事实性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它完全不需要深入的调查,甚至只是上网查一下都能确认。之所以会犯这种低级错误,无非是因为当事记者的懒惰。另外,明明是顺利通过海关的进口食品,央视在发觉它有问题的情况下,居然没有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深入调查就草率报道。在我看来,最难听的谩骂也胜过对权威的不屑,毫无疑问,在这次事件中,央视的权威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从这次事件可以看出,央视部分记者严重欠缺求真务实的职业精神,这种完全是主观因素导致的新闻失真,不仅是对无印良品公司和社会大众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央视乃至整个新闻事业的不负责任。来自社会各界对新闻事业的指责和不信任,央视固然首当其冲,然而,不用怀疑,站在我国新闻事业权威性塔尖的央视出了这样的事故,整个新闻行业也必然遭受牵连。

追求新闻的真实性任重道远,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真实,怎么样才是实现了新闻真实,这些问题尚待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探讨,但真实性自新闻事业诞生起就是新闻的生命,即使是过去的黄色新闻、政党报纸也不敢撕去真实性的外衣,在新闻事业越发壮大和走向正轨的今天,真实性更应该被时刻强调,求真精神更应该被刻到新闻记者骨子里去。

【点评】
结合最近的案例分析新闻伦理的核心原则,比较通俗,也能说明问题。不足的是案例分析长了,理性思考少了。只拿一个事例分析问题,说服力好像也不够。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3-23 22:39:23 | 只看该作者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刘梅 20162513004t

我认为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是用事实说话,凡事凭良心说话。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媒体被界定为党和国家的宣传工具,党和人民的喉舌。新闻媒体有义务有责任对事情的真相进行公开,这是新闻媒体的重要标准之一。有些事件通过媒体的真实报道,可以让更多的读者清楚事情的真相,还原事情真相,是新闻从业者的职责。

所谓“用事实说话”,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向听众或者观众阐明某种思想或观点。在新闻叙事过程中,现场目击、亲身经过讲述、口述实录、最具现场感和逼真性,也更能体现用事实说话的原则。在具体的工作中,新闻记者具体生动的描写现场情景,为听众展开生活画面,可以增强新闻的说服力和感染性。新闻记者用事实说话,才能得到观众的尊重。

现在,有的记者在履行舆论监督职责中没有能够很好地遵守职业纪律,有的自恃有采访“特权”对相关部门居高临下,有的倾向性采访“拉偏架”,有的选择性监督谋私利,甚至有的敲诈勒索、有偿不闻。凡此种种使舆论监督变了味,记者的职业素养也被抛之脑后,常常为公众所诟病。记者手中握有媒体,受到公众的高度信赖,不容些许私心。记者只有秉持公心才会赢得信任,像“防火防盗防记者”、“记者是最坏的”诸如此类的言论也就不攻自破了。

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阶层民众利益诉求频繁。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为职业理想的记者,承担着更多的责任与压力,而在深挖事件真相的过程中,常常会得罪权势人物,随时面临着人身和职业风险。尽管社会的环境错综复杂,记者在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记者还是应该用事实说话,用事情真相来赢得观众的尊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归根到底,记者群体只有牢记使命职责,真心服务人民群众,才能不断改善职业形象,获得人民群众的信赖。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用事实说话,凡事凭良心说话,这是我所认为的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

【点评】
事实是什么,说话是什么,为什么用事实说话就是新闻伦理核心的价值原则?议论容易,议论的基础是打开问题的门,哪怕是一个缝隙也行。加油。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3-23 22:40:08 | 只看该作者
论新闻人该有的人文关怀追求

龚莉 20162502006t





    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不是一个新鲜话题,而当谈到传媒业的价值原则时,它是首先进入我脑海的关键词。从严格的新闻学定义的角度,人文关怀并不是诸多核心新闻价值之一,比如客观、真实、新鲜、有趣等等。然而我偏爱这个话题,是观察到在如今随技术更新而加快了发展脚步的传媒界里,作为信息与真相传递者的新闻人,在事件面前常常急于追赶时效,急于呈现趣味,不能放“慢”步调,用“心”报道,将报道对象作为人的存在加以思考。  

阿伦·布洛克曾定义,人文关怀即将焦点放在人的身上,一切价值的根源和人权的根源都是对人的尊严的尊重。简言之,人文关怀是对人的存在的思考,对人的价值、存在意义,以及人类命运、人类痛苦与解脱的思考与探索。这就注定新闻人要懂得尊重,懂得从细处着眼,关怀苦难,用心体味每个事件主人公的冷暖。

相信大家都熟悉阿多诺的一句话,“在‘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一种‘野蛮’”。换言之,他认为在奥斯维辛之后以冷漠的姿态对待人类的苦难与罪恶是野蛮的。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奠基人,阿多诺的这句话想必是充满批判意味的,也是值得新闻人作以反思的。新闻人存在的意义何在?人文关怀的意义何在?

记得看过广州日报的一则报道《女子患怪病身长蛇皮脚如炭 治愈率极低》,报道中配有女子病状的特写图片,并辅以及其细致的描述:嘴巴张开合不上,露出牙齿,手指溃烂弯曲,左脚黑漆漆的,表面上又干又黑、又红又肿并且霉烂,脚趾骨已经坏死。记者将刻意的惨状离奇呈现给读者,并加入过多的夸大,让人觉得恐怖恶心,这早已违背新闻的初衷。
去年4月,网上流传一份云台山景区发布的通告称,上海籍游客翁懋在河南焦作云台山景区潭瀑峡景点出口处,被一块猴子蹬落的石头砸中脑部,不治身亡。网友及媒体发现,逝者翁懋曾任上海冠生园集团董事长。于是,“猴子”以及逝者的身份成为某些媒体报道的噱头,出现了“猴子砸死董事长竟是大白兔奶糖董事长”“活久见!冠生园董事长被猴子砸死 网友:猴子大闹天宫了?”等标题,使一桩意外事故变成博人一笑的社会奇闻。更有媒体使用了《上海冠生园董事长被猴子弄死》的报道标题。游客遇难不幸身亡,无论如何都是一起悲剧。而部分网媒以戏谑、调侃的口吻来报道这则消息,不但不恰当地挑动社会“仇富”“仇官”情绪,更是对逝者的不敬,违背了尊重生命的社会良知。
如今“标题党”现象愈演愈烈,与网络时代媒介技术变迁不无关系,吸引受众眼球成为媒体人获得点击量的“价值追求”。无可厚非,呈现有趣味性、接近性的新闻,是新闻人的专业追求,但前提是,不能违背新闻人最基本的新闻素养和人文关怀理想。
雅思贝尔斯曾说,“人们作为烈士死去,却又不成为烈士,只要无人作证,永远不为认知。”“苦难”必得在新闻人的“见证”中作为无法回避的“真”进入我们的生活,而新闻人的使命便是真实地“见证”今天发生的事情,让今天成为以后可“见证”的历史。所以,我十分赞同鲁迅先生的话,“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这才是新闻人存在的意义。
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喜欢猎奇式的快餐式的信息,但往往其会使我们“消化不良”,无良新闻人却乐此不疲地迎合着这些忠实受众,用“无知”与“冷漠”侵蚀人们的心灵。而真正的新闻却是一道恰到好处的营养餐食,有对社会现实的体味,对苦难的“洞见”与“关怀”,以及对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追求。正如喻国明先生所说,新闻人要有“一种俯仰天地的境界、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一种大彻大悟的智慧。”倘若社会的瞭望者都不知社会发展的方向在哪里,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文关怀,那么要瞭望者有何用呢?

【点评】
开篇不错。如果照着开篇的路子写下去,你的这个作业会很不错。遗憾的是,文风转化太快,后面再也没回归前面的叙事语体,有点西装配运动鞋的感觉。关键是,你忘记了前面的“人文”这个关键词。
5#
 楼主| 发表于 2017-3-23 23:05:09 | 只看该作者
浅议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

20162513039 刘果果

“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传播学领域的核心概念,“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报道的基础,也是新闻从业人员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在我国,徐宝璜先生在其著作《新闻学》中就曾提出:“新闻须为事实,此理极明,无待解释,故凡凭空杜撰闭门捏造之消息,均非新闻。”[1]西方社会,更是把“真实性”拔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真实性”不仅是对于新闻报道的客观要求,更是新闻伦理的一种体现。而在今天,新闻失实现象有发生,再次谈论“新闻的真实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闻真实性的意义

美国新闻学者卡斯柏·约斯特在其著作《新闻学原理》中曾讲到:“真实性就是判别真正新闻的准绳。”[2]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一个首要前提就是要“真实”,不真实的东西,再怎么加工处理也无法成为新闻。可以说,新闻真实性贯穿于新闻生产的整个流程中,从记者获取消息源,到记者采访,到写稿,再到编辑审稿、发稿,在这每一个环节中,“真实性”都是必须铁门坎,即便是虚假新闻被发出,一旦被发现,也需要及时撤回并由相关媒体向受众道歉。不管新闻事业如何变化,归根究底都是要报道真实的新鲜的事情,就从这一点来谈,没有“真实性”也就没有新闻,因而,“真实性”也被称为新闻的生命。虽然说新闻报道达到“事实真实”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无限趋近“事实真实”,追求“真实”,确保报道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几大要素的真实可靠是媒体必不可少的功课。因而,对于新闻报道而言,“新闻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基石,真实高于一切,这即其意义所在。

二、现实问题:虚假新闻泛滥

回顾2016年,假新闻频频出现在人们视野中,1月4日澎湃新闻发布消息称:“2016年1月4日30分03秒,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发生6.9级地震”;2月7日,@华西都市报官方微博发布《女孩跟男友回农村过年,见到第一顿饭后想分手了》,之后以“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为主题的新闻就在朋友圈疯传;一周后,由《财经》杂志微信公众号发表的名为《春节纪事:一个病情加重的东北村庄/返乡日记》宰经过光明网、中国青年网等媒体转发后再一次吸引受众眼球,引起网民的广泛热议。基本上每一个月都有1——2条热门的虚假新闻受到关注,然后在证实为虚假新闻后,相关媒体又出面道歉,受众对于这样的流程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一方面,虚假新闻泛滥是由于互联网带来的改变,使得信息获取渠道更加顺畅,提高了受众辨别新闻真假的鉴别力;另一方面,虚假新闻的出现就是媒体的失职,是对“新闻真实性”的亵渎。任何新闻,如果被报道的事件本身就不具备存在性,那毫无疑问,这就是虚假新闻,是谎言,因此,它不能称之为新闻。因而,如果违背“真实性”原则,新闻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还何谈客观性、趣味性、接近性等等其他原则了?

有的网民表示:“老师不是以前的老师,记者不是以前的记者了。”“真不愧是无冕之王,但是现在的‘王’是不是太急功近利了,或许他们不知道,有些东西报道出来,就会影响许多人。”类似的言论还有很多,基本都是在批评记者职业素养的缺失,指责媒体“抢新闻”心态胜过传媒责任心的。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虚假新闻泛滥的时代,也正因为虚假新闻的频频出现,更现实出“新闻真实性”原则的重要性。在社交媒体时代,拥有话语权的不止记者,每一个人都能通过社交媒体发生,报道公民新闻,普通人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对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认识不深刻,因而网络传递虚假信息的现象也愈发严重。但是,记者作为专业的媒体从业人员,应该对自身有着更高的要求,“新闻真实性”作为新闻传播理论的“元命题”,如果连真实性都不能保证,如果连真实性都可以弃之不顾,哪新闻还有何存在的意义。

三、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

不管媒介技术如何发展、新闻报道形式如何丰富,新闻的真实性始终都是最重要的,不管是对于新闻报道还是对于新闻从业人员来说,保障新闻的“真实性”都是媒体安身立命的根本,如果连这个最基本的原则都得不到遵守和保护,那新闻也会失去存在的意义。美国报纸主编协会采用的新闻伦理规约中谈到:“对读者诚实是所有配称为新闻事业的新闻事业的柱石。”[3]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在西方和中国,“新闻真实性”都在一段时间里被束之高阁,但经过事实的检验,经过辩驳讨论,最终,“新闻真实性”的地位都是难以撼动的,一切的真理都是经得起检验和辩论的,而“新闻真实性”也在经历无数的检验中获得了认可,因此,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第一特点,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规范,也是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在虚假新闻泛滥的现实背景下,对“新闻真实性”再思考,进一步认识其重要性变得尤为必要。




[1] 徐宝璜著.新闻学[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9.

[2] ]彭菊华著.新闻学原理 第2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

[3] 陈艳辉. 对“新闻真实性”概念的梳理[J]. 新闻前哨,2010,(11):43-46.

【点评】
思路清晰,层次递进,看似不错。问题是,这个题目和我们课堂的作业有点远了。
6#
 楼主| 发表于 2017-3-23 23:08:34 | 只看该作者
新闻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准则

陈子祎

20162502002

新闻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准则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确定的是“新闻传媒业”的“价值”准则都有哪些。相近的概念有:(1)新闻价值。郑保卫将其定义为“事实信息适应和满足公众兴趣与需要的各种兴趣与需要的各种信息要素素质的总和”,包括真实性、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趣味性、显著性;(2)新闻职业价值理念,如新闻自由、客观性报道、社会责任等(马义、张培,2009);(3)新闻传播行业的从业准则,包括公正、客观、平衡、真实等要求(陈力丹,2014)。

这些都是达成共识的一些“价值”或者“准则”,对这些概念进行比较之后,我把新闻传媒业的价值准则确定在新闻传媒行业的基本准则中。要从公正、客观、平衡、真实中挑一个“核心理念”出来,我认为是真实。

新闻是否真实对新闻价值具有一票否决权,新闻传媒业最首要的任务也是保证自身发布消息的真实性。虽然现在学界每年都会总结出《某某年度十大假新闻》,但是我认为就微观上的单篇报道来说,由于行业自律和他律的加强,新闻作品在真实性上无疑是在进步的。

最近在查询近代通讯社的资料时,在李良荣1982年发表在在《新闻大学》的一篇论文——《从“原始失实”到“官方谣言”——旧中国资产阶级报刊真实性问题的历史考察》中看到不少荒诞的新闻造假。其一是民国时期电信事业发展,但发得起专电的只有少数几家大报,其余各报就只好“各显神通”了。文中写“北京有家通讯社,墙上贴着全国名流的名单,当编辑部发不出稿件时,就在名人头上动脑筋,编个专电骂他一通。然后在他的名字上打个红圈,以便下次编专电时留心一点,不要自相矛盾”。更有内战时期,国名党的中央社仅于19365年4月一个月之内,就五次宣告红军被全部歼灭;4、5两个月间,三次宣布朱德毙命。不由让人发问:红军到底有多少个主力,朱德到底有几条命。

现在当然不会有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新闻“事故”出来,别有用心者精心炮制出来的假新闻和谣言往往还能被广泛传播。但我认为这种单篇的新闻失实并不是当今新闻传媒业的主要问题,新闻传媒业面临的挑战在于宏观上的媒介镜像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偏差。为了吸引公众、追求盈利,体育新闻报道盛行“身体写作”,不堪入目的色情语言大行其道;意外事件突发,媒体带头引导以暴制暴言论刺激网民情绪;罔顾社会责任,给各个年龄段、各种职业、各种地域的群体贴标签,新闻报道中出现与现实不成比例的失德老人、熊孩子、失联女大学生、流氓教授······如此种种,误导了公众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也间接作用于现实。

另外,自媒体盛行的时代,何时何地的事件都有见证人,与吃瓜群众的现场直播相比,新闻传媒业的优势就在于能够较为深入客观地考察并呈现真实。

综上,我认为新闻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准则是真实。坚持践行这一准则,新闻传媒业才能肩负起社会责任,才有其存在的价值。

【点评】
开篇有悬念,思路清晰。文中有史料,有今昔对比。这是有点。可读后总觉得后面的论证有点仓促。
7#
 楼主| 发表于 2017-3-23 23:10:55 | 只看该作者
新闻传媒的核心价值原则

姜雯   学号:20162502005t

最近几年,中国的新闻传媒业竞争愈发激烈,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战略性问题。其内核必须同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任务相适应进而在行业竞争中发掘自我优势,占据一方天地。这也意味着,中国目前的新闻传媒业的竞争已不是单纯表面上的竞争,而是深入到“核心价值原则”上的竞争。“核心价值原则”决定者中国新闻传媒行业的根基所在,所以核心价值原则是我国传媒业界和学界非常值得关注与思考的一个焦点。

新闻传媒的核心价值原则是当代新闻传媒发展的客观趋势。它是支撑新闻传媒可持续发展的内在体系,也是从起源到发展过程中自觉整合与适应外部世界的一种结果,这种总结性的结果最后溶于新闻传媒的血液中。新闻传媒的核心价值原则并不是市场经济下传媒斗争的产物,而是在斗争中如何解放新闻生产力,从而提供真正符合民众的新闻信息,为社会的良好发展提供正确积极的影响。笔者认为,其核心价值原则必须以“真实”作为基本原则。新闻传媒可以算作是“特殊”的行业,在传播的过程中,需要我们谨慎地陈述与追索。

“真实性”是新闻传媒核心价值原则的根本标准。新闻作为一种大众传媒,本身就肩负着一种责任,即既要对社会负责,又要对每一位公民负责“真实性”决定着新闻传媒在传播发展过程中所形成在受众中的信誉度,也决定着新闻传媒自身的主观影响力。从社会效益角度来看,新闻传媒的报道决定着舆论导向,那么“真实性”在其传播过程中决定着传媒舆论能否发挥引导作用以及舆论导向能否产生效果的保证。新闻传媒报道一旦失去“真实性”这一立本之根,意味着其终将也会失去受众的信赖与支持,最终将无法在受众市场中生存。所以在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真实性”首先是核心价值原则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传媒业的无形资产。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随着市场经济下,传媒行业的竞争性愈发激烈化,很多媒体受之利益的诱惑,为了经济的利益而去单纯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从而放弃了对新闻真正价值的考量。近年来,不真实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多,一些媒体不查证实事件的真相就加以报道,甚至为了经济利益出现了“有偿新闻”,这些做法都违背了新闻传媒的核心价值原则——“真实性”。经过事件发酵的过程,受众终会了解事情的真相,那么新闻传媒的社会地位就会被动摇,使其社会影响力大打折扣。

新闻传媒作为生产精神文化产品的特殊产业,它的生命就在于它的真实性,应该秉持着“公正、客观、真实”的信念,作为自身发展的核心价值原则,不仅仅是生产出丰富的文化产品来服务大众,滋养受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多的是培养大众对待新闻事件客观理性的态度,有取舍有判断的吸收信息能力,对社会发展有一个前瞻性。新闻传媒的核心价值原则建立与发展是一个滴水穿石的长期坚持的过程,新闻本色无法逆转,市场经济的洪流也无法逆转,在如此社会大背景下,新闻传媒的未来充满着机遇与挑战,必须谨记“真实性”这一要素,围绕这一核心价值原则,坚持新闻传媒的良性发展。

【点评】
这个作业内容还行,最大的不足是标题不好,冷冰冰的,并且像是个半截句。
8#
 楼主| 发表于 2017-3-23 23:12:00 | 只看该作者
新闻传媒业的核心价值

胡宸豪   20152513026

在目前新闻传媒业盛行创新和竞争。 其实文德、文品、文风应当成为一个传媒人追求的核心文化价值,是传媒业长期发展、不断创新的必备要素。创新、竞争与文德、文品、文风既不对立也不矛盾,既不冲突也不摩擦。创新和竞争脱离了高尚的文德、优秀和的文品和良好的文风不但无用,还会带来灾难。所以说文德、文品、文风应当成为一个传媒人追求的核心文化价值。

文德:真实、立公、诚实讨论文德问题很容易像是在说教,也容易成为一种简单的思想灌输,但我觉得探讨文德的问题,应该是一种平等的交流和思想上的亲和。文德问题对于每一个新闻从业者来说,不应该仅仅是外在的要求,也应该是个人的内在需求。文德是道德问题,但在一些方面又超出道德范畴。那么,什么是文德呢?

1. 真实是新闻的基本原则

真实不仅仅是做新闻的基本原则,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但是,世界上的一些事情却经常违背这些基本常识和基本原则。衡量新闻从业者是否具有高尚的文德,首先要看对真实性原则的态度和行动,没有真实就谈不上有文德,新闻丧失了真实就丧失了正义和良知。

关于新闻的真实性,现在主要关注的是批评报道,是舆论监督是否真实,其实还有另外一个方面,正面宣传是否真实。比如:有的媒体把企业家写得太伟大,评价过高;还有的媒体在产品宣传上缺乏科学精神,偏激片面,误导消费者,误导行业。这样的媒体在一定时间里会取得暂时的影响力,甚至也会获得比较大的经济收益,呈现出一时的、虚假的竞争优势,但当其虚假性、浮夸性、欺骗性被真实的利剑刺破,巨大的失败和耻辱就会随之到来,更谈不上成为受人尊重的媒体。

2.立公是文德的最大属性  

能够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最高的位置上。在中国各产业目前的发展阶段,在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过程当中,专业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是巨大的。国家利益至上应该成为专业媒体报道的主旋律。无论是跨国公司、中外合资公司,还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中国的活动,如果不符合国家利益,都不是我们应该给予弘扬和推崇的。

在把握国家利益主旋律时,要始终强调自主创新。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中国不应该没有自己强大的产业。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国策,但是改革开放并不意味着中国不要搞自己的产业。专业媒体的发展依赖于产业,服务对象也是产业。产业的概念既有制造业,也有流通、研发和相关行业,我们要站在中国产业的利益上看问题。我们的报道如果不利于中国产业的发展,就偏离了正确的导向。

3. 要把媒体利益放在一个恰当的位 置 上 。 记 者 采 访 、 编 辑 编 发 稿件,代表的是媒体,传播的是媒体的理念和思想,所做的每项工作都是 为 了 增 强 媒 体 的 影 响 力 、 竞 争力、经营力。如果在一个媒体里,不能忠诚于自己所在的媒体,就不能说有文德。不能损害读者、公众的利益。媒体为什么有力量,因为媒体代表着公众。必须懂得这个基本的道理,必须对读者和公众负责。忘记了读者和公众,就没有文德。

记 者 要 做 谦 谦 君 子 , 诚 实 守信。实实在在为人,既包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也包括在团队中和大家相处的态度上。有才华无文德不会有所成就。充满激情,工作认

真,对人真诚,对组织负责,文德必然高尚。

文品:定位、新意、责任

传媒的文品与文学的文品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文品的内涵是:

1.刊发的文章必须符合媒体的定位。作为记者、编辑,所采写的稿件、所编排的版面偏离了所在媒体的定位,不仅不能说是具有文品,还是一种失职。媒体的 管 理 者 和 从 业者 , 由 于 思 想 观念、教育背景、人生阅历、利益取向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有时会不自觉地偏离媒体定位,以自己的好恶、喜爱来决定对采访对象和版面主题的选择。一旦某些方面不符合自己的口味,可能就想按自己的爱好来做版面或写文章,不自觉地脱离了报纸或杂志的定位。想象一下,把流芳千古的优美散文经常放在《中国汽车报》上会收到什么样的效果?必须有新意。好的文章必须有新意。

2.主题要有新意,结构、表达方式、图片也要有新意。读者看报就是要了解最新的东西。传媒人应该是思想的领先者,理念的领先者,传播社会各种新事物的领先者。因此,新意是从事新闻工作必备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形成需要永远学习,永远创新,永远改进,永远用心思去做事,永远跟随时代的步伐。记者编辑职业很辛苦,只有愿意学习,愿意读书,愿意研究问题,喜欢接触新事物的人才能干好这一行。

3.必须有责任感。传媒人要愿意操心,愿意想问题,愿意做学问。文品体现的是人品,体现的是思想境界和爱国爱民的情怀。基本格调不高,文品就不会高。反之,如果追求高格调,就能说出让读者受到启发的话语,使读者感到眼前一亮,受到震动,能经得起时间考验,并且能够让同行敬慕。

文风:准确、简明、鲜活、个性

准确  这是最有力的,不需要什么新花样。准确是对事物认识能力和把握能力的表现,我们有时候写文章,自己想说什么都没搞明白,怎么可能准确。

简明   写文章、编版面最难的是把杂草去掉,留下最需要传播的东西。弄不懂的词别乱用,琢磨不好的比喻先不用。形容词要准确,别用那些不常用的词汇。还有一个是不要用欧化句式,应该有民族风格。中国文字讲究对仗,合辄压韵,讲究行云流水,多用短句子。

鲜活  “鲜活”就是新鲜生动的 事 件 、 人 物 和 表 达 方 式 的 最 优化。这种最优化要求我们的新闻作品不但内容要新鲜,传播手法也要新鲜,两者必须有机结合,融汇贯通。语言幽默活泼、生动灵巧能使枯燥的内容便于接受,语言典雅优美、抑扬顿挫、语感舒畅能使快乐热情的内容更加美好,语言精确深沉、逻辑严谨能使重大题材更加厚重深刻。

个性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

如果不能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独特个性,既是缺憾也是失职。个性需要精心锤炼,经久砥砺,更需要活跃的思想,崇高的理想,创新型的思维。有的尖锐,有的理性,有的乐观,有的深沉,不管什么样的个性,都是通过多年用心实践而形成。

【点评】
下了功夫,起码篇幅多了。后面的内容和前面的逻辑上衔接得怎么样呢?
9#
 楼主| 发表于 2017-3-23 23:15:56 | 只看该作者
困兽之斗:时代中的新闻业

王瑞娜 20162513051

无论是中国的文人论政还是西方的政党斗争,最初的新闻业都不可避免的带上了政治性、工具性的色彩。维新变法催生了国人的第一次办报高潮,报纸成了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据点;领导辛亥革命的孙中山先生为了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争取广泛的民意支持,借钱也要办报纸;袁世凯攫取政权之后为了达到专制的目的一方面收买名记者、筹办鼓吹帝制的《亚细亚报》等;一方面对新闻业进行了一次大清剿,1913年全国的报纸由五百多家减少到一百二十多家,史称“癸丑报灾”…中国早期的新闻业就在这样不得不政治、不得不工具的环境中产生了。最初提到报纸应该秉持的核心价值原则的当属张季鸾,他为《大公报》提出了著名的“四不方针”,即不党、不私、不盲、不卖,确立了报纸不参与政党之争、不为己所用、实事求是、经济独立不受牵制的路线和主张。但当时的整个新闻业是否形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核心价值原则无从知晓,有人坚守新闻正义心系国家人民,就一定有人一味追求利益丧尽天良。那个黑暗又不堪的年代,新闻业的核心价值原则也许只是来自于一些业内爱国者们达成的某种共识,这种共识更多体现的是旧式文人的风骨。
意大利共产党人葛兰西认为现代国家由代表政治霸权的政治社会和代表文化霸权的市民社会组合而成,其中意识形态霸权的市民社会是国家统治的中心内容。新中国成立之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自然而然成为了党的喉舌。早在解放之前,为了鼓舞士气和迎合政治斗争,中共在解放区的新闻业主要走的是“树典型”的路子,以灌输式、公文式的行文特点进行宣传,可以夸张、可以渲染,只要足以迎合解放区的政治需要。四九之后国家事务转移至经济建设,对建设成果的宣传甚至到了夸大事实的地步;市场经济之后新闻业又蹚进了经济利益这浑水,事业编制、企业管理的双轨制使得新闻业一方面要迎合国家政策,做砧板之鱼;另一方面又要在市场环境中权衡追求经济利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的比重,新闻业在国家人民和经济利益之间难以找到平衡点;当今中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阶段,经济结构亟待转型,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的是整个社会的快速和浮躁,尚未走向完全市场化的新闻业又被重重一击:技术对新闻业展开了激烈的资源侵占,不管是UC震惊部、大批传统媒体人才流失,还是学界的新旧争论。结论是,新闻业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融合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标题党、假新闻、抄袭、未经许可转载、缺乏职业素质公民记者诸如此类泛滥成灾。
无论时代如何,我国的新闻事业似乎一直都处在一个自己无法决定的、也无法走出来的牢笼之中。在我国这样一个特殊性质的国家,新闻业的核心价值原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这样的特殊性,这个行业也只能在技术层面讲原则上的事,比如一味强调新闻专业主义就是很好的例证。我始终认为,某一种价值原则的产生基于一定的社会条件,社会问题促使规则的形成,一旦某种规则适用于社会的良好运行,规则就会深化为某种确定不移的、必须坚守的原则。基于国家发展的特殊性,我国新闻业的核心价值原则,我认为,尚在充满变数的探索之中,且有很长的路要走。

【点评】
标题有点新意,困兽的比喻也不错。问题是定了调子,后面的要照着调子写。写作功底不错,看样子读了一些书,需要努力的是首尾照应。
10#
 楼主| 发表于 2017-3-23 23:18:57 | 只看该作者
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

20162513024 钱涛

在新媒体语境下,媒体一词被滥用,社交媒体、自媒体等用户生产内容的形式都被冠以媒体一词,以专业生产内容的传统媒体盲目打转,在布局自己的社交媒体和新媒体的过程中过于关注媒介的重要性,实则忽略了对事实的探讨与分析。私以为,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原则是“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探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丁肇中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中称,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从以上可以总结出来,在传媒业“格物致知“意味着零距离接触信息,深入探索信息,对信息的报道更具深度。有时候“格物致知”的缺失,会导致报道失实,假新闻再三频出,抢独家时效的同时丢掉了节操和公信力。根据人民网舆情频道报道,近几年来,新闻反转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2011年起人民网舆情监测室首次统计“新闻反转”的情况,此后5年来,反转新闻不降反增,新华网更是2013、2014、2015年连续三年评选出年度“十大反转新闻”。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6年5月23日发布了截止当日的2016年以来的15起因新闻反转而卷入舆情反转风波的人和事件,此后至今,又有陕西石人石马事件、偷鸡腿妈妈事件、民警手铐骑车女子事件等5起先后引发舆情反转的反转新闻。

格物致知需要从业人员静下心来深度思考和对新闻信源的真实性担责任,但是新的媒介环境冲击下的媒体焦虑成为业界常态,在此环境下,新旧媒体在各方面展开了较量,时效性自然是较量的重点,抢发新闻也成为了新旧媒体的重要争夺战。而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独家新闻已经越来越难,第一时间发布也越发具有挑战性,因此退而求其次的做法是至少做到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参与、第一时间发声,于是不缺席成了激烈的时效性争夺战的权宜之策。所以当某一事件曝光后,很多媒体即使受限于自身或外界原因,不能对热点事件中的核心人物、核心事实进行采访、证实,为了不缺席,也要先进行相关报道,发表自身的观点,刷一下媒体的“存在感”,报道沦为一种“签到”行为。这种出于焦虑而刷存在感式的跟风报道或转载,往往会导致忽视本应有的核实,忽视新闻真实性。在很多反转新闻中,事情本身还未明朗,各大媒体就亟不可待地纷纷报道,盲目追求热点,急于发声,从而牺牲了准确。

格物致知需要每一个传媒人谨记在心。

【点评】
这是前10篇作业中最棒的。我拜读也是学习了。角度和立意以及论述,应该肯定。期待第二篇作业你继续有自己的见解。
当然,你的文章标题和后面的内容相比,标题陈旧,是不是没下功夫提炼标题?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