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纽约时报》离转型成功还有多远?
【编者按】这是应约给《新传播》写的专栏稿,每期限1300字,刊于今年第三期,刊登时有删节。本号现予全文发布,请指正。
要讨论这个话题,先要确认,何谓“转型成功”? 实现数字优先、信息发布不再依赖纸媒就是成功?内容在数字端抵达更广泛人群就是成功?或者像很多人说的,赚到钱就是成功? 美国《主编与发行人》杂志执行主编伊芙琳·马特奥斯将“坚定不移的使命”作为转型成功的媒体的首要标准。也就是说,你虽然赚到钱了,但你基本放弃内容生产的使命而主要靠电商、游戏、房地产等赚钱,也不算成功。 更多的人认为,能在数字端形成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并逐步取代旧的盈利模式,才算成功。 依此标准,不妨解剖一下《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在美国四大全国报纸中,转型起步并不算早:论建互联网站,比《今日美国》晚5个月;论建付费墙,比《华尔街日报》晚9年。全世界将《纽约时报》视作转型标兵,是因为它有好于别人的靓丽数据。 根据纽约时报公司今年3月公布的2021年报:发行收入为13.62亿美元,同比增13.9%,比2019年增25.7%;其中数字发行7.74亿美元,同比增29.4%,比2019年增68.1%;而纸媒发行收入为5.97亿美元,继续略有下降。广告收入为4.98亿美元,同比增26.8%,比2019年跌6.2%;其中数字广告3.09亿美元,同比增35.0%,比2019年增18.5%;纸媒广告1.89亿美元,同比增15.3%,比2019年跌30.1%。其他活动收入2.15亿美元,同比增9.9%,比2019年增8.9%。三者相加为20.75亿美元。
《纽约时报》发行量增长图(2011-2021)
《纽约时报》收入增长图(2019-2021)
数字是枯燥的,但意义非同小可:其一,收入增长的部分主要来自数字端,而且增幅很大,纸媒部分则只跌不增(纸媒广告同比增长是因为2020年疫情爆发导致基数大幅下降,但比2019年还是跌去三成);其二,数字发行收入无论绝对数还是增幅,都遥遥领先于其他收入;其三,纸媒广告收入占比已不到10%,越来越无足轻重。 如果将这些数据与16年前的2006年比,就更有趣了。为何要与2006年比?因为美国报业广告收入在2005年到达顶峰,随后便一路滑坡,《纽约时报》则晚一年于2006年见顶。根据该报2006年报,最大收入是广告,12.69亿美元;其次是发行,6.37亿美元;第三是“其他”,1.72亿美元。三项相加为20.35亿美元。这里同样也有几点值得注意:一是这些收入全部来自传统报纸,与数字无关;二是该报巅峰时的广告收入还不及现在的发行收入;三是该报经过2007年以后长达10多年的滑坡后已重拾上升轨道,如今的收入甚至超越纸媒巅峰时期的收入。这对总体上仍处于危机之中的全球报纸产业而言,堪称奇迹。 如果再看支撑数字发行收入大幅增长的发行量及其变化,就会发现,目前的高收入完全是可持续的。仍据2021年报,该报纯数字付费订阅量已达800.5万份,覆盖236个国家和地区。而2014年的纯数字订阅量虽然增长20%,绝对数还在百万以内(91万)。现在的约800万是靠连续8年平均20%以上增幅实现的,加上纸媒平均34.3万份发行量(只相当于2014年的一半),该报已非常接近其2018年提出的于2025年实现有价发行量1000万份的惊人目标,以致最新年报将目标调整为2027年实现1500万份发行量。这一结果,必将导致该报发行收入在现在基础上的进一步大幅增长。而众所周知,数字发行与纸媒发行的最大不同,就是生产成本不会明显增长。换句话说,将来的大幅增长,增的主要是利润。 由此可见,《纽约时报》已经在数字端建立了可盈利且可持续的新型商业模式。也因此可以认定,该报的转型已经成功,即主要依靠在数字端出售内容便可生存发展。 既然靠内容为生,理论上该报只要做好一件事就行:把内容(当然也包括最具数字智慧的传播方式)做到最优。该报也确实是这样做的,在报业普遍减员的环境下,该报编辑部人数不减反增,目前已达1700人的世界最大规模,比其纸媒黄金时代的人数增长五成以上。其中仅评论部的员工数量就在五年内翻了一番,达到150人,这相当于很多中等规模报纸的编辑部人数总和。今年该报首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篮球女皇》,正是出自评论部(美国新闻界将此类纪录片归入“评论纪录片”)。
来源:再建巴别塔(公众号)
编辑:马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