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1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传统媒体人,在理想和现实的拉扯中抉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5-21 23:08:4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案例】


传统媒体人,在理想和现实的拉扯中抉择

来源|职场Bonus
作者|张瀚锐
又到一年毕业季。每每临近毕业,传媒类专业的学子们都要经历一场校内理想与择业现实的“油水分离”。
“同学们都挤破了脑袋想去互联网和新媒体。”季杨杨是一所传媒高校的编导毕业生,当被问及是否考虑报社、电视台之类的单位,他告诉职场Bonus:我没把它们作为第一目标。
曾代表 “新闻最高理想”的传统媒体,已不再是大学毕业生的理想就业去处,也不再是新闻科班生的就业首选。
根据“传媒蓝皮书” 课题组的统计, 2020-2021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达25229. 7亿元, 同比增长6.51%。虽然总体呈增长趋势,但细分领域中报刊、图书、电影等传统媒体业务受各因素影响,收入下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广泛应用,传统媒体面临断崖式下滑。以快手、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潮、人工智能算法的应用,加之以大数据为内核的全媒体时代正在重塑、改变受众的信息习惯与行为。
2020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7%。互联网社交媒体和自媒体遍地开花,传统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以及发展前景等综合吸引力急剧下降。
但,传统媒体至今仍是孕育行业新秀们的重要摇篮。对于另一位同为广播电视编导出身的应届生李可,专业性仍是她考量的第一因素:无论是中央电视台,还是各大卫视或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整个流程都更加严谨、权威。
在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作家的年代,传统媒体行业的一线从业者们如何感知与抉择?

01
是圆梦,也是破灭吴文飞 某研究院经济政策理论研究员
为了去浙江电视台,我硬是考了浙江传媒学院的研究生。
毕业后我如愿去了浙江台,也拍上了心爱的纪录片——这只是个看似圆梦的结果。
我不太喜欢台里的工作氛围,同行竞争压力比较大可以理解,但在考核期的我并未感受到一视同仁,甚至晋升渠道、自我表达这些方面都多多少少受了限制;第二,工作量和收入不成正比,仅仅只是养活自己而已;最后也是我个人问题,拍纪录片这个事儿,比想象中,门槛更高。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受访者供图)
我不得不断舍离,推翻长久以来的梦想后,我很迷茫、犹豫:留在媒体行业,我还可以做什么呢?在杭州,除了浙江台就是杭州台,当时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一番纠结,我去了杭州广播电台。
我记得自我介绍时,我说我从浙江台过来,大家的反应都是:为什么?是不是因为你不优秀?被刷下来?或者犯了错?我说不是,只是不喜欢那个工作才来这里。在电台我就是普通记者,约稿采访、写稿、播音,有时也帮忙摄影摄像,毕竟广播电视新闻的学生,采写编都能干点儿。
很忙,很充实,但感到迷失——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找到像之前那么强烈地想当一个纪录片导演的欲望。我并不在意职业能够带来多少金钱或者社会地位,我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那时我没有方向,于是只能埋着头,没有目的地在广播台学习、工作,对未来没有任何职业规划。
现在回过头,我很后悔,我当时不应该把什么东西都往身上学。我会很多技能,但却是目前工作中完全用不到的,学了也白学。我最后悔的事就是当时没多看点儿书,没多去跟有见识的人沟通,没花更多时间了解行业前沿,反而浪费时间在那些会不断更新的技术上。
最终打算离开传媒行业,是因为我思来想去也找不到任何途径可以实现“新闻理想”。我认为所有社会媒体,都是市场化的媒体,是对社会主旋律的“有益补充”,但它本身并不能主导受众,不能“过于自由”发声。既然没有办法实现,我就选择不去实现了。所以我现在这份工作跟传媒完全没有关系,不过虽然所谓的“新闻理想”在我目前的工作岗位里得不到体现,但精神内核是一样的。
做新闻人、媒体人,需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因为论资排辈的不一定是作品,而是时间资历。同时,不要被外界诱惑影响,不要觉得“别人工资多高,别人马上当上主管了,别人当上公司副经理了,而我呢?我只是一个小记者”——因为,你最终爆发的能量,可能会比别人还大。
如果现在能够时光倒流,我想我会在台里再坚持一段时间,哪怕再坚持三个月呢。
02
是工作,也是理想肖安 现某平面媒体公司管理中层
我工作十五年了,现在在一家平面媒体任职。
十几岁时,我读到一本法拉奇的传记——采访邓小平的那个法国女记者的传记,在我心里她简直是无冕之王。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决定选择和她一样的道路。
我在纸媒的黄金时代进入这个行业。刚入行时从记者做起,除了体育条线没跑过,其它基本上都跑过了。那会儿只要进入所谓的综合性“报业集团”,作为新人,会受到非常系统的训练。这种训练绝不只是像在学校上新闻写作课那样,而是要从最琐碎的社会新闻开始接触。因为好些民生类新闻都是突发,新手在这个过程中会掌握很多基本技能,非常锻炼能力。有了相对扎实的基本功后,才会专注于某个特定领域——也就是常说的条线。
所以这么多年在平面媒体的经历,于我不仅是一份工作那么简单,也是实现理想的过程。
这份职业带给我丰富的人生体验:可以做想做的选题,采访想采访的人。工作需要,我去过很多地方。和纯粹游玩不同,职业身份给我更多追寻、探索的途径和资源,因此能更深入地体验、理解。同时,我很喜欢它赋予我的个人状态:我始终在一个高度活跃的思维状态里,它迫使我不断了解新事物。
曾有很多后辈问我在平媒的发展如何,回望自己,我个人很满意,可对新人来说,还是要考虑清楚自己要什么。很多新闻毕业生多多少少都怀揣着新闻梦想,但又指望靠它吃饭、赚钱。如果一定要在理想和现实里做选择,光凭一腔热爱,举步维艰,要做好心理准备。
第二,不论做什么,每一个阶段对它的期望、需求都会变,刚工作、工作五年和工作十年是不一样的。头两年你和同龄人可能差不多,但五年十年后,当你发现别人收入是你的很多倍时,你的心态是不是还能平衡?所以也要考虑:即使物质层面没有担忧,用爱发电到第十年时,面对这样的情况,你还会保持初心吗?
坦诚讲,我能达到目前的高度不是我多么优秀,也因为我进入行业的时间刚好处于行业风口期。就像当年那些进入互联网的同龄人已经财富自由,而现在进入互联网的很有可能只有996。所以方向、风口很重要。如果已经进来了,那么还有一条通路是去找门槛更高的条线。
财经类记者应该是记者门槛最高的,我之前跑财经的同行,有跳去风投的,也有跳去甲方的。光是泛泛沉淀、积累,那可能只是堆砌,没有深入,用处不大。
新媒体、互联网发达之后,这个行业准入门槛越来越低,所以更要又精又专。

03
是开心,也是初心刘一心 某公司品牌部员工
回想前六七年,最开心、最有收获的还是在报社的时光。
大学时期误打误撞在报社的实习经历,燃起了我心中的记者梦。毕业后我有幸入职了某一线城市报社,走上了传统新闻媒体的道路。
对于初出茅庐的我来讲,记者带着大大的光环。电影节、文化艺术节和体育赛事等等活动,我都跑过,工作第一年能去这么多活动上跑一圈,我一边学到东西,一边发自内心感到快乐。
报社不打卡,通常上午都没人。下午两点后才陆陆续续来人,四五点人最多,因为要忙第二天的出版。要是碰上重大活动,记者们可能晚上九十点还在写稿。我讨厌打卡,别人在公司上班的时间我却在外面跑活动,这种感觉很自由。


(受访者供图)
自由归自由,但我对报社的工作还是渐渐动摇。首先新媒体崛起后,我们的版面越来越少。以前几十个版面,后来能剩给我们文体这块两个版面就不错了。而且报社作为事业单位编制有限,其组织性质决定了晋升机制上并不一定优先考虑员工的工作专业度,而是其他一些因素。就连老员工们都很难等到机会,轮到后辈得什么时候呢?
最主要的,还是工资不高,基础工资加上按每月出稿篇数计算的绩效,到手上撑死也就那点钱。前辈的一句话,让我下定决心离开:你这么年轻,又是重点院校毕业,囿于报社干嘛呢?
跟随兴趣,我做起了制片助理。影视行业最大的弊端是项目周期过长:拉资金、谈合作平台、谈播放权益……一系列的事情反复沟通,甚至还会换团队。整个过程像来回拉锯一样没有尽头。
同时,我也越来越明白为什么国内影视行业的土壤会如此匮乏:资本逐利、内容让位、创作自由缺失……我越来越意识到生命在被浪费。随后,我跳到一家做法律的新媒体。
这次换工作我醒悟了——我告诫自己,千万别轻易把兴趣爱好当工作。在法律新媒体工作,非常切合我的优势:一方面我毕业于法律专业,另一方面我出身于传统媒体;一方面我懂法,另一方面我会写,完全在我的擅长领域里。
作为非新闻专业的人,报社工作培养了我的新闻素养和写作能力。相比新媒体,传统媒体对于新闻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更高,对于新闻从业的实践、经验,都会得到相当大的提升;哪怕是离开这个行业,在公司、集团里面写任何文案我基本都没什么问题。因为写作基础已经打得非常扎实了,底层逻辑是贯通的,写起来就很容易。
我面试现在这份工作时,恰好面试官也是从传统媒体出来的。不少从传统媒体黄金时代走来的前辈们在步入市场大潮后也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我们很有可能就在下一个职场遇到他们。而相似的传统媒体经历,或许能让我们从面试阶段就建立起“缘分”。
做传统媒体的如果想要转型,大多会从新媒体、公关、品牌和互联网这几条路中选择。说白了,不论做什么,打铁还靠自身硬,有能力的人去哪都会发光。
资料推荐
从行业角度来讲,传统媒体呈现不可避免的式微。但从个人发展角度,每个媒体人都有独特的发展路径。
职场Bonus认为:传统媒体能提供的更多是职业素养和人脉的沉淀累积。从各个报业、平媒已经走出了不少颇有成就的创业者、行业领头人。传统媒体至今仍在持续培养行业新秀,这也是传统媒体对个人价值发展的影响。
行业一直都会有优秀人才诞生。留下或离开的选择,更像是认识自我的过程。
无论你最终选择的是传统媒体、新媒体,还是其他行业,这份书单都能让你更好地理解新闻,它们来自于近20位媒体从业人的推荐: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威廉·E.布隆代尔
《王国与权利》盖伊·特立斯《巴黎烧了吗》拉莱·科林斯 多米尼克·拉皮埃尔《江城》、《寻路中国》何伟《冰点周刊》、《南方周末》
(文中受访者吴文飞、肖安、刘一心为化名)

来源:传媒见闻(公众号)

编辑:邓秋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