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24086|回复: 1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编辑出版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9-11 11:37:2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案例】图书编辑的职业素养
姜汉忠:回复@清风小星: 可以,只要你有需要。 //@清风小星:以后,我会邀请姜老师做我的指导顾问。 //@姜汉忠:回复@ff知止: 广东出版集团对吗?你们没有邀请我呀;没人邀请我就去,我找谁呢? //@ff知止:姜老师会来我们这吗?


@姜汉忠:现在出版业:1. 入行不学徒;2. 进门就干活;3. 编书不看书;5. 看书不写书;6. 写书不评书;7. 评书不懂书;8. 改稿语不通;9. 导向弄不清;10. 以销论英雄。



5月24日 20:01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843) | 评论(323)




11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 收藏 | 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9-26 18:08:5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在线刊物的反向出版之路

Tweet
19/09/11
Nicole Martinelli

现在大多数的印刷出版物都在设法解决如何实现在线的繁荣,但是一些在线出版物在考虑将内容印刷出来。

最近的,有不少在线媒体走上了这条反向出版之路,它们中包括由Fairchild(仙童)旗下的时尚网站Style.com,它准备印制双年版时尚杂志,美国报业巨头Gannett(甘奈特)旗下的旧金山生活类网站“The Bold Italic”也准备出版每季度发行的印刷刊物。

IJNet和“Media Networks”和“Targeted Media”公司总裁Robert Reif—时代集团旗下的两家公司进行了交流,探讨了反向出版对记者的影响;这两家公司专门致力于杂志和在线刊物的目标市场广告解决方案。

IJNet:关于反向出版有什么故事?它是新鲜事物吗?

Robert Reif:在线出版物发展印刷产品并不是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一直都存在着跨媒体扩大品牌的运动。例如,ESPN在1998年发行ESPN杂志,因此你可以看到一家有线电视公司回到出版行业,从而扩大品牌并获得盈利的机会。

尽管目前媒体发展的普遍趋势是从印刷媒体到在线媒体,但数字媒体寻求印刷方向的发展也具有意义,这个一个多触点的发展过程。当人们试图从媒体中满足教育、信息和娱乐的需求时,他们总是从印刷、网络或电视中进行搜寻。

印刷媒体现在仍被读者视为闲暇时间的活动。对于广告商而言,杂志是广告接受率、可信度和灵感的领先媒介——根据益百利多媒体参与度的研究。

IJNet:我们提到的两个反向出版刊物都是生活类杂志——反向出版主要集中于哪种类型的杂志?

RR:旧金山的媒体市场只是一个例子,反向出版并不限于生活类杂志。在纽约和波士顿这样的城市,人们比其他地方购买更多的书籍,并更加倾向印刷媒体的阅读经历。

任何出版物都可以使用反向出版。例如顶尖医疗健康咨询网站"WedMD"的印刷杂志就做得成功;甚至一些大的在线品牌也在印刷媒体中寻找机会。

人们并没有放弃杂志、广播和电视。虽然互联网是现在最热的媒体,但是回顾过去的几年,它只是一个大的媒体市场中的一部分。

我们告诉客户不要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印刷媒体,尽管一些广告商仍对在线广告充满不满。客户应该考虑多触点地投入市场营销预算——将预算只投入一种媒介是不明智的。

IJNet:这对记者而言意味着什么?如果看到自己的在线作品被印刷出来,但是又没有得到额外的收入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RR: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而现在是100多年来记者最艰难的时候,一些记者并没有获得与付出努力等值的报酬,我对这样的事实深感同情。

然而看到自己的作品出现在印刷媒体上仍是一件让人满意的事情——即便对我而言:在《纽约时报》的在线版被引用,在印刷版被刊登出来。

http://ijnet.org/zh-hans/blog/97212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21:57:2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姜汉忠美国图书出版业的代理人作用很大。每年大部分贸易和大众市场图书书稿是通过代理人交易出去的。有名望的代理人阅读书稿很仔细,阅读后要向作者提出修改意见,为此有时候还要聘请“书稿医生”帮助修改加工书稿。代理人另一项工作是为作者制定投稿稿策略和方法。代理人被出版业视为重要看门人。
地板
发表于 2011-12-24 23:10:2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2011数字出版大趋势:智能手机领跑移动数字阅读

 2011年12月15日16:53  中国新闻出版报
  □李易 程晓龙

  年度点击

  在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期间,我国数字出版继续高歌猛进,产业收入逐年大幅度递增。2006年为213亿元,2010年为1051.79亿元,2010年总收入约是2006年总收入的5倍。在短短几年内产值突飞猛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数字出版的影响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11年,数字出版从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孕育着中国出版业大变革的信号。政策层面,十七届六中全会将文化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并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数字出版等新兴产业,新闻出版总署组织召开的首次数字出版工作会议对数字出版产业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及重大布局;产业层面,传统出版数字化进程加快,以手机阅读为代表的数字阅读异军突起,业界探索全面推进。数字出版产业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专业电子书阅读器走向边缘化

  尽管,在过去的一年里,全球专业电子书阅读器龙头亚马逊旗下Kindle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长;尽管,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专业电子书阅读器领袖刘迎建依然在各种场合坚持不懈地高举电子书大旗;但是,即便有如此之多的尽管,中国专业电子书阅读器市场遭遇最冷酷寒流甚至走向边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笔者看来,其中最具标志性的事件有三:首先,汉王股价由去年5月最高点的175元人民币跌至今年11月最低点的15元;其次,各大出版社竞相推出的自有品牌专业电子书阅读器已集体人间蒸发;最后,各大论坛、峰会、沙龙已绝口不提专业电子书阅读器,唯恐落下“过时”之罪名。

  海外巨大加快拓展中国市场

  种种迹象表明,作为数字出版领域为数不多的全球平台级龙头企业,苹果和亚马逊正在加快对中国市场深度拓展的步伐。

  9月23日,上海南京东路苹果零售店开业,这是继北京三里屯店和西单大悦城店、上海浦东店和香港广场店之后,在中国大陆市场的第5家苹果官方零售店,事实上,它也是全亚洲最大的苹果官方零售店。11月18日,苹果App Store中国区应用商店正式支持人民币支付,此举堪称苹果在中国市场本地化进程中的一大步。12月6日,iPhone 4S正式通过中国工信部电信设备认证中心检测并获得入网许可证,此时距iPhone 4S北美首发不过一个月有余,创下苹果中国区同步导入最新产品的历史纪录。

  10月27日,亚马逊全球运营高级副总裁马克·奥纳托和亚马逊中国区总裁王汉华在昆山联合宣布卓越亚马逊改名为亚马逊中国,启用短域名z.cn,同时宣布亚马逊中国最大的运营中心昆山运营中心投入使用。除此以外,长期以来对Kindle入华事宜一直讳莫如深的王汉华近来也一反常态,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及引入Kindle进度。

  对于中国数字出版业来说,苹果、亚马逊对中国市场前所未有的重视意味着巨大的风险与机遇,风险在于全球平台级龙头企业可能会挟先发优势占据行业主导地位,机遇则在于借助全球平台级龙头企业刮起的“付费风潮”挖掘与培育本土消费者。

  智能手机领跑移动数字阅读

  今年,伴随着产业链的进一步成熟,全球范围内以电子书、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三大移动数字阅读终端销量出现大幅度增长,中国地区更是超越全球平均增长幅度。不过,如果从绝对数字来看,电子书、平板电脑与智能手机之间的差距已渐行渐远。

  日前,全球知名分析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发布最新研究报告:今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为2390万部,比前一季度增长了58%,略高于美国,当仁不让地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与此同时,电子书、平板电脑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依然徘徊在百万台级别。

  可以预见的是,伴随着智能手机双核化、大屏化、省电化,一直被大肆渲染的“媒体替代革命”将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互联网转移到手机,由此而来,其话题中心也必将从“互联网是否会让书籍消亡”演变成“手机屏幕是否会替代纸张”。

  事实上,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2010-2011年中国数字出版年度报告》显示,去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总收入达到1051亿元,其中,手机出版收入达349亿元,占整个数字出版的33.26%。2010年5月,中国移动宣布数字阅读业务正式上线;2010年6月,中国联通快速跟进布局;2010年9月,中国电信天翼阅读平台正式运营。三大电信运营商旗下数字阅读业务正凭借其优势的资源渠道、便捷的收费方式、比较完整的利益分配模式,在中国数字出版领域逐渐崭露头角并大有“管道为王”之势。

  “电子书包”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0年,虹口区教育局与中国电信及几家主要相关出版社和数字出版网站签署了四方数字出版协议,上海市电子书包计划在虹口区试点推广。此后,包括广东、江苏、北京、四川、重庆在内的多个省市均已部署试点单位。显而易见,全社会都希望减轻学生的书包负担,电子书和电子化教育教学相结合是大势所趋。

  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在其《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中第一次明确将“电子书包研发工程”列入“十二五”重大工程项目。“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大力研究开发以网络环境为依托,由移动终端设备、电子教学服务平台、资源加工出版支撑体系以及教育教学数字内容共同构建,参与者通过使用终端设备来进行教学活动的电子书包工程。工程一期启动电子书包研发工作并展开小范围试点;二期进行优化调整并在部分地区推广;三期在全国范围推广。

  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开始发力

  2010年8月,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十二五”末,在全国形成8家~10家各具特色、年产值超百亿元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或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园区。

  2008年7月16日,中国第一家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落户张江。2010年4月,第二家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落户重庆北部新区。此后,杭州、湖南、武汉、北京、广东和西安等地的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陆续获批,截至2011年年末,全国范围内符合要求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或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园区已达到9家,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产业链深度融合加速

  作为一个由各种不同类型资源共同催生并爆发的新型产业,数字出版产业链的长度可想而知。中国数字出版产业也一直呼唤与期待一个开放的发展平台,从全产业发展的高度,会聚内容制造、版权运营、营销推广、硬件终端设计及制造等产业核心环节的关键企业,共同构建数字出版产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新模式,推动中国数字出版产业的高速健康成长。应该说,近年特别是2011年以来,新闻出版业对数字技术发展的反应更加敏锐,不少传统出版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纷纷整合内容和技术资源,搭建内容资源数据库,自主开发或与技术商密切合作,推出数字出版产品,与电信运营商开展多方面合作,大力拓展手机出版业务等新业务。加速推动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深度融合,加速推动多种传播载体的整合,加速数字化生产方式、传播方式的改造,成为了业界的共识。

  立体复合出版日渐风行

  纵观国际出版传媒业,排名前十家的出版集团都隶属于大型媒体集团,像兰登书屋从属于贝塔斯曼集团,哈珀·柯林斯从属于新闻集团,麦克米伦从属于霍兹布林克集团……除了“范围经济”这一典型特点外,这些大型媒体集团在数字化时代给我们的一个启示是,伴随着产业融合的加深,“复合出版”势在必行,即同一内容可以通过报纸、书籍、网络等多种载体发布,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重复投入,降低出版成本。因此,如何针对不同的载体需要,对原始内容要素进行标准化、数字化的加工和存储,都是出版单位在转型时必须一并考虑好的问题。实际上,这是数字出版赋予出版新的定义和外延,不仅是对内容资源的最大化开发,也是对传播、发行的最大化利用。一年来,国内新闻出版企业纷纷探索,很多优质内容得以在纸书、电子书阅读器、PC、平板电脑、手机上立体呈现,获得不俗的利润。更主要的是,立体复合出版探索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成为发力数字出版的着力点。

  ▲年度语录

  “平板电脑的确可以像Kindle一样阅读电子书,但iPad流行并不意味着Kindle就会消亡。我们需要一直记住一点,那就是用户需要一款专门用于阅读的设备。”

  ——亚马逊首席执行官杰夫·贝索斯

  “3年后全球电子阅读器数量应该可以突破1亿台的规模,这也意味着出版业一年将少印10亿本书。在数字阅读兴起后,年轻人普遍出现‘浅阅读’的问题,有赖于电子书的普及来扭转。”

  ——元太科技董事长刘思诚

  “社会对好的知识、好的书籍的需求是无限的,但是人们的阅读时间是有限的,基于这一点,纸介质出版和数字出版必然是此消彼长的。只有那么多阅读时间,如果数字形式出版的内容高速增长,纸介质出版就会逐渐衰退;但是后者并不会消亡,有长久的生命力,这一点不容置疑。”

  ——中国科学出版集团董事长柳建尧

  “对于传统产业而言,电子书产业下一步的发展应该以内容为重点,以制度建设做保证,用内容优势对接终端生产,全力打造内容整合业务平台,从而掌握产业链的关键和制高点。中国电子书产业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上述基础性问题得到解决才有可能迎来大发展。”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

  “没有完善的版权保护机制,国内的数字出版很难做大。现在数字出版领域的侵权问题比较普遍,侵权人违法成本低、受益大,权利人维权成本高、法院判赔标准过低,导致数字出版侵权纠纷不断。很多数字出版企业是在‘刀锋上跳舞’,这种建立在沙滩上的数字出版基础很薄弱。”

  ——中国文著协常务副总干事张洪波

  “电子书市场已经进入剩者为王的时代,明年将进入常态。消费电子行业因为知识产权保护、资金等门槛较低,进入者相对较多,竞争高度激烈,而充分竞争使市场利润趋于零,这是任何行业进入者必须面对的现实。电纸书虽然遇到了一定困难,但坚持到底,将以独特的技术优势在未来市场中获得新的发展。”

  ——汉王科技董事长刘迎建

  ▲核心数字

  50% 这是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速度!“十一五”时期,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年收入从2006年的213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051亿元,连续5年增幅接近或超过50%。

  值得注意的是,手机出版、网络游戏出版和互联网广告3项产值均超过300亿元,占数字出版总产值的95%左右,成为数字出版产业的主力军。2010年数字出版总产出占新闻出版业总产出的比例已接近10%,成为新闻出版业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25% 这是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即将迈上的新台阶。《数字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时期末,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出力争达到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出的25%,在全国形成8家~10家各具特色,年产值超百亿元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或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园区,建成5家~8家集书报刊和音像电子出版物于一体的海量数字内容投送平台,形成20家左右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出版骨干企业。

  38.3亿元 这是我们必须正视并关注的一个数字。在2010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1051亿元的总产值中,电子书、数字报和数字期刊3项收入的总和只有38.3亿元,仅占到3.46%的份额。尽管在过去几年数字出版产业一直保持高速发展势头,但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出版总产出在整个产业中的比例始终偏低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改观。加快内容资源整合,推出一批优质数字出版产品是传统出版企业努力的方向。

  9家 这是数字出版产业聚集效应的集中反映。截至2011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批复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已达到9家,另有3家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和6家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基地。基地在引进重点企业、落实重大项目、开发重点产品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产值逐年递增,基地的聚集和辐射效应初步显现,初步形成了政策引导、项目带动、基地孵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http://news.sina.com.cn/m/2011-12-15/165323638887.shtml
5#
发表于 2012-1-3 11:27:4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挂牌

 2011年12月29日10:14  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 (记者璩静、张云龙) 12月28日,以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为主,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及学习出版社参与发起的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京正式成立。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挂牌仪式。

  作为中央国有大型文化企业,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图书、期刊、音像电子制品、数字出版物的出版发行为主业,拥有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人民音乐出版社、三联书店等众多历史悠久的品牌出版社。

  中国出版传媒股份公司将坚持以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使命,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完善具有文化特点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扩大品牌影响力,多出优秀作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努力把公司建设成为主业突出、实力雄厚、管理科学、效益一流的国际化大型出版传媒企业。

http://news.sina.com.cn/m/2011-12-29/101423715195.shtml
6#
发表于 2012-1-22 10:46:0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我国新闻出版业与世界融合速度加快
2011年10月13日 【字体:大 中 小】  浏览次数:次       
    “外国出版商对中国出版社的疑虑在渐渐减少,中国出版社对外国作品的甄别力在逐渐增强。”这是8月28日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国际出版中心教授艾德里安·布洛克(Adrian Bullock)在中英出版论坛上,就中西方出版商对中外版权贸易态度调查报告的结论。在这份报告里,布洛克先生以其对多家中英出版商及版权代理人的访谈为依据,说明了上述观点。

  事实证明,布洛克先生的话没错。“十一五”期间,我国新闻出版业以版权输出、数字出版产品输出、出版物实物出口、印刷外贸加工、企业和资本“走出去”等为载体,构成了自身在世界出版业的格局,这一格局加快了我国新闻出版业与世界的融合速度。

  输出数量快速增长

  输出结构不断优化

  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版权贸易逆差不断缩小,结构持续改善。与“十五”期末相比,2010年版权输出总量增长275%,版权引进输出比例从7.2:1缩小至2.9:1。其中,作为版权贸易主体的图书版权输出结构不断优化,对重点发达国家的输出总量增长迅速,比“十五”期末增长近14倍。

  与此同时,数字出版产品出口也表现出强劲势头。“十一五”期间,我国一批自主研发的网络游戏进入海外市场,2010年出口额突破2亿美元,期刊数据库的海外付费下载收入近千万美元,电子书海外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人民币。

  不仅如此,印刷服务出口产值同样顺差明显。2009年,我国印刷服务出口收入总计约510亿元人民币,比“十五”期末增长75.86%,占印刷工业总产值的比例稳定保持在10%左右。此外,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在境外办刊、办报、办社、办厂、办店的中国企业数量和规模在不断扩大,目前已达300余家。

  引人关注的是,在数字化浪潮、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因素冲击下,我国实物产品出口在2010年仍保持平稳增长。与“十五”期末相比,出口数量增长近30%,金额增长7%,输出品种保持了大于引进品种的趋势。其中,图书出口数量与“十五”期末相比增长36%,出口金额增长11%。一批有影响的产品,如《中国读本》、《于丹〈论语〉心得》、《文化中国》系列丛书、《狼图腾》、《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中国植物志》等走进了国际主流社会。

  国际书展彰显实力

  重大工程带动输出

  有业界研究者认为,我国版权输出和实物出口逆转显著与我国积极举办、参加国际书展密切相关。据悉,今日开幕的第十八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已销售展台2000多个。

  其实,这仅仅是个缩影。据统计,近年来新闻出版总署每年举办和组织参加各类国际书展达40多个。其中,有着23年历史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主办方的积极努力下,已跻身世界四大书展行列,成为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重要平台。

  与主办国际书展相得益彰的是,我国积极参加各种世界级国际书展的态度给世界各国出版人印象深刻,2009年中国政府成功举办的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最为大家乐道。在那次活动上,我国输出图书版权2417项,举办612场文化活动,有15000家媒体参加了此次盛会。据悉,这场中国主宾国活动的报道量是法兰克福历届书展主宾国活动平均报道量的3倍。

  和国际书展同样得到研究者认可的是我国实施的对外重大工程项目。始于2006年的对外重点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外国专家座谈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新闻出版总署的主持下,如今已有1496种图书在海外出版。与该项目并驾齐驱的“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也深受译者欢迎。据了解,新闻出版总署启动的这项工程,目前已资助了712册图书在海外出版。

  “十二五”务实高效

  “走出去”再塑格局

  记录的是历史,翻开的是未来。面对显著成绩,中国出版人没有停止走向世界的脚步。这从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走出去”发展规划的描述中可以看出。

  据来自新闻出版总署的相关资料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目标是:版权输出数量突破7000项,引进与输出比例降至2:1;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出口金额年平均增长32%,到“十二五”期末出口额突破10亿美元;实物出口数量突破1150万册(份、盒、张),出口金额突破4200万元人民币;印刷服务出口规模总量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打造6家~7家实力雄厚、有国际竞争力的“走出去”龙头企业;培养一批外向型高层次的新闻出版专业人才;在30个左右国家有计划地布局布点,基本形成覆盖广泛、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新格局。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闻出版总署大力推动版权“走出去”、大力推动数字出版产品“走出去”、大力推动实物产品“走出去”、大力推动印刷服务“走出去”、大力推动新闻出版企业“走出去”、大力拓展“走出去”国际营销网络、大力构建“走出去”人才体系、大力优化“走出去”格局等诸多具体措施推动下,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一定会显著增强,与世界出版业融合的速度会更加快速,终会由世界出版大国成为世界出版强国。

  延伸阅读

  “十二五”时期“走出去”政策分解:

  ①国家对“走出去”企业的财政投入有哪些?

  对符合条件的新闻出版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实施的“走出去”重点项目所发生的利息给予补贴;对符合条件的新闻出版企业以自有资金为主投资的“走出去”重点项目给予补助;对“走出去”重点企业按照出口实绩给予奖励;对“走出去”重点项目所必须的财产保险和出口信用保险费用,给予适当补助;对重点出版物的版权输出给予扶持。

  ②国家对“走出去”企业金融税收扶持力度如何?

  鼓励有条件的新闻出版企业用好用足贴息贷款等有关信贷产品;鼓励新闻出版企业与银行加强合作,争取更为灵活的服务于“走出去”的授信模式;鼓励列入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目录的新闻出版企业和项目积极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服务及保险费补助,有效分散“走出去”的运作风险;对新闻出版企业在境外提供文化劳务取得的境外收入不征营业税,对企业向境外提供翻译劳务和进行著作权转让而取得的境外收入免征营业税,对在境外已缴纳的所得税款按现行有关规定抵扣;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简化新闻出版企业出版物出口报关、退税、人员出国、外汇办理等有关手续。

  ③国家将怎样优化“走出去”资源配置?

  对实现“走出去”的新闻出版企业,在出版资源上给予优先配置和政策倾斜;支持出版集团公司和具有一定版权输出规模的出版社成立专门针对国外图书市场的出版企业,经批准可配备相应出版资源;支持创设完全外向型的外语类期刊;对列入“走出去”重点工程中的出版项目所需出版资源给予重点保障;对“走出去”成效显著的完全外向型非公有制企业试点配置出版资源。

  ④“十二五”时期将实施哪些重点工程?

  重点实施“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数字出版产品“走出去”工程、中国出版物国际营销渠道拓展工程、重点新闻出版企业海外发展扶持工程,边疆地区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扶持计划、两岸出版交流合作项目等重大工程。在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东风工程”中强化“走出去”资助项目;配合“汉语桥”工程,在欧美主流国家、周边国家及海外华人较集中的地区,重点推广对外汉语教材。

  ⑤对“走出去”信息服务有哪些?

  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构建翻译人才库、版权交易信息库、重点项目库、中外作家库,搭建多语种的国家级“走出去”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市场供求、版权贸易、政策咨询、法律服务、翻译服务等全方位信息服务。

  ⑥怎样改进“走出去”统计指标体系?

  把数字出版产品出口、中外合作出版的产品、作者和民营策划公司向境外输出的版权、非国有文化企业在境外销售的产品,分别纳入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统计范畴。

  ⑦如何加快培育和发展“走出去”中介机构?

  鼓励和支持企业在自愿基础上成立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出口促进组织,加强行业自律,扩大对外宣传,维护企业权益,提供政策咨询和信息服务;充分发挥投资促进机构、版权代理机构、人才培训机构、法律咨询机构、会展服务机构等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

  ⑧如何建立“走出去”人才培养机制?

  注重领军人物和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注重国外人才与“海归”人才的引进,注重发挥国外作者和翻译人才的作用;加强新闻出版系统人才交流合作,建立人才共享机制。
http://www.gapp.gov.cn/cms/cms/w ... =1440&siteId=65
7#
 楼主| 发表于 2012-2-12 11:31:3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平板时代出版商四大生存法则:善用应用程序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10日11:03  中国新闻出版报

平板电脑成为读者的首选设备,内容生产者需要遵循新的生存法则。资料图片


  据美国一份最新调查显示,29%的美国成年人已经拥有一部平板电脑或电子阅读器,按照这一速度,到今年年底,绝大多数美国人将拥有这类设备。还有研究机构估计,2012年平板电脑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其总销售额有望近1亿台。
  同时,eMarketer机构的调查发现,美国成年人一天中使用移动设备阅读的时间越来越长,超过了平面媒体的阅读时间。数据显示,美国成年人每天平均用65分钟进行移动设备阅读,而花费在平面媒体上的平均阅读时间仅有18分钟,花费在报纸上的时间为26分钟。
  “尽管目前份额依然比较小,但是要在市场规模上超过个人电脑,平板电脑需要的只是时间,一切并不会太遥远,只是需要几年的时间而已。”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曾谈到,从平板电脑在全球范围内疯狂流行的现状来看,平板电脑产品蚕食个人电脑市场的份额已经是一个毋庸置疑的趋势。
  种种迹象表明,数字阅读占据着人们越来越多的时间。对于内容生产者而言,他们如果想在平板电脑时代继续生存,则需要遵守以下4个重要的生存法则。
  善用应用程序
  在平板时代,原先报纸、杂志、书籍的读者已经转变为今天的用户,用户寻找想要阅读的内容,也已从原来的网络引擎搜索进化到使用移动设备的应用程序来找文章。
  通过搜索,用户可以从更多不同的媒体渠道阅读到他们想要的文章,包括社交网络的推荐阅读。通过程序,用户不用花很多时间,不需连上其他网站,就可以找到不同出版商提供的内容。这些程序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分门别类地呈现资讯,其界面智能,且更好操作。
  对于应用程序,出版商不应该恐惧,因为只有让使用者方便快捷地获取到他们需要的内容,并且让应用程序有机会推荐相关的搜索结果,出版商才能有机会让读者发现他们产品的存在。
  与其他平台合作
  对于出版商而言,若想紧跟移动时代的数字阅读,有3个途径可以考虑:1.在艰难摸索过程中获取数字阅读的经验;2.收购一个有数字阅读运营经验的团队;3.直接与拥有数字媒体介质的合作伙伴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进行合作。现在有很多出版商都在尝试建立自己的移动平台,但实际上,移动平台早已存在,并已经有能力为他们服务。
  与建立自己独有的内容平台不同,出版商应该尽量与拥有技术及用户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毕竟,最大限度地增加内容曝光率,才能吸引尽可能多的读者,内容创造者也才能最终获得足够多的收益。
  更注重内容质量
  我们都知道出版商需要依赖广告维生,但平板电脑上的数字阅读会带来新的模式。在过去几年中,移动生态系统和社会化媒体已经被证明是帮助出版商成长的强大的工具。随着阅读应用程序的进化与社交网络的繁荣,整合新闻阅读的应用程序和社交网络能够快速有效地将新闻内容传递给更多的人,并且,用户会自动在应用程序和社交网络上寻找并推荐内容——出版商从而可以不再需要花费宝贵的资源去吸引他们的目标受众,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把内容做到最好。
  出版商应该继续投资于伟大的内容,并通过阅读器应用程序对内容进行推广,让客户共享内容,从而吸引新的受众以及新的广告主,这将是数字出版的新途径。
  探寻新的收入来源
  在与合作伙伴合作时,出版商也可以通过他们的平台来推广自己。合作过程中,出版商需要吸取数字时代的经验,他们可以使用第三方广告平台在平板电脑上出售自己的广告,也可以使用移动广告服务器进行推广。总之,出版商要更好地利用平板电脑带来的用户及流量分享自己的网站,让用户愿意进入出版商自己的网站来收看内容,最终达到增加网站广告收入的目的。
  总体来讲,平板电脑阅读的时代已来临,这也是内容商所面临的转折点。传统内容生产者要掌握平板电脑的使用习惯,否则,他们将死在最初的战场上。本报记者 任晓宁 编译
  (摘编自福布斯网站)



http://news.sina.com.cn/m/2012-02-10/110323912806.shtml
8#
 楼主| 发表于 2012-2-18 13:22:3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闻出版总署:将建若干投资超百亿出版产业基地

2012年02月17日16:13 新华网
  新闻出版业是记录历史的行业——访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
  新华网北京2月17日电(记者璩静)“新闻出版业是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行业,没有书籍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历史。”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在采访中,柳斌杰还围绕新闻出版单位深化体制改革、产业转型升级、出版业走出去等方面介绍了今年新闻出版工作的要点。
  问:为迎接党的十八大,新闻出版行业有哪些新行动?
  答:为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文化环境,新闻出版总署将组织出版一大批相关出版物,为全党、全国人民提供良好学习条件,并通过重点出版计划、“十二五”出版物选题的落实,推出一批有价值的精品力作。今年,我们规划推出2000多种精品图书、2000多家重点报刊,集中传播主流文化,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动公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推动社会文明进程贡献力量。
  问: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有什么样的进展?
  答:截至2011年,已有2000多家中央和地方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登记为企业或完成转企改制。在改革中还需要解决两个遗留问题,一是非独立法人报刊编辑部的改革,二是学术刊物的改革。尤其是学术刊物的改革,不仅是简单的转企改制,而是要找到推动学术繁荣发展的路子。
  除非时政类报刊外,包括党报党刊在内的时政类报刊也要按照中央有关要求,实行编辑业务和发行经营业务“两分开”,经营部分组建报业集团。在一些试点省份的实践证明,改革后报刊发行量翻番。安徽省、天津市等改革试点省市建立了“半小时发行圈”,提高了时效性、扩大了覆盖面。
  问:对于已完成转企改制的新闻出版企业,今年有哪些任务?
  答:已经完成转制的新闻出版企业,今年要进入第二步改革,就是要落实中央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的“三改一加强”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央统一部署,新闻出版领域要建成国家层面的三大出版传媒集团和南北两大发行物流中心。目前,三大集团已初步组建,其股份制改造方案正在实施。两大物流集团经过两年调研,今年将进入实施阶段。此外,我们还要选择一批地方企业进入大型文化企业的范围。通过近两年的发展,总资产在300亿元以上的地方出版发行集团也有希望成为国家“主力舰队”。
  目前,新闻出版业共有49家上市公司,吸纳了大量社会资本。除上市融资外,我们还将继续扩展面向社会的融资,如贴息贷款、基金等,为大企业提供发展所需资金。同时,要向民营资本要效益,为民营企业与大型国有出版传媒企业牵线搭桥,开辟合作渠道。今年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制定民营资本参与新闻出版业的办法,解决政策通道问题。
  问:在新闻出版产业基地建设方面将会有哪些突破?
  答:十七大报告指出,文化产业要突出产业基地、产业园区、产业带的作用。今年新闻出版领域将加大力度建设数字出版基地、版权创意产业基地、音乐制作基地及新兴领域基地。在1至2年内,建成若干个投资在100亿元以上的产业基地。这将是新闻出版业集中技术、人才、资金、政策优势,具有极大发展空间的新的增长点。
  在科技创新上,我们将加快推进数字出版产业规划的实施,重点支持新闻出版单位在建立数字内容传播体系、内容资源整合、关键技术研发、重要技术标准、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快新媒体、新产品的研发推广,发展环保、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新闻出版业。
  问:新闻出版“走出去”将有哪些重点工作?
  答:“走出去”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是拓展发展空间。“走出去”不仅关系到国家形象,更关系到企业自身发展。今年“走出去”有三个工作重点:一是要培育中国的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和文化大师;二是要将全球的华文书店联系起来,形成百家华文书店联盟,经营大陆新闻出版产品,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扩大我们的阵地;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和扩大 “亚马逊中国书店”这样的国际销售渠道;四是出台政策支持境内媒体到国外出版、发行国内图书,支持境内企业到国外投资、收购、兼并、办厂、办台、办社、办刊,以本土化方式传播中国文化。

http://news.sina.com.cn/m/2012-02-17/161323950234.shtml

9#
发表于 2012-3-14 12:05:3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已有244年历史纸质版《不列颠百科全书》停印

  2012年03月14日11:31  新华网
  新华网芝加哥3月13日电 总部位于芝加哥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13日宣布,将停印已有244年历史的纸质版《不列颠百科全书》,今后将只提供电子版。

  公司方面说,终结纸质版的想法已有一段时间。美国媒体援引公司总裁豪尔赫·考斯的话说,做出这一决定是因为电子版《不列颠百科全书》拥有更大消费群体。此外,电子版的百科全书可以实时更新,而印刷版本在印制时就可能已经过时。

  纸质版《不列颠百科全书》的销量早已今非昔比。考斯说,《不列颠百科全书》的销量最高峰是1990年,卖出12万套。但到1996年,这一数字下降至4万套。首个光盘版《不列颠百科全书》发行于1989年,网络版始于1994年,现有全球逾1亿用户。

  《不列颠百科全书》网站标出的剩余库存精装版《不列颠百科全书》目前售价为每套1395美元(约合8835元人民币)。作为终结纸质版的纪念,《不列颠百科全书》网站内容自13日起供网民免费浏览一周。

  以知识性、学术性著称的《不列颠百科全书》拥有逾百名编辑和包括诺贝尔奖得主等在内的数千名专业咨询人士。其初版3卷本于1768年在英国苏格兰首府爱丁堡面世,现已发展为32卷本。美国公司20世纪初收购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并将总部迁至芝加哥。

http://news.sina.com.cn/m/2012-03-14/113124113722.shtml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3-17 09:48:1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乌鲁木齐严查政治宗教类非法出版物

2012-03-17 06:18:23 来源: 中国广播网(北京) 有3人参与

中广网乌鲁木齐3月16日消息 乌鲁木齐市今天(3月16日)召开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工作会议,要求全市各区县、各相关单位今年集中人力、物力对政治宗教类非法出版物、淫秽色情文化垃圾等进行长效治理。

会议要求乌鲁木齐市各区县及相关部门要在巩固和完善现有的日常监管、部门联动、投诉举报、查办案件和检查督办等机制的基础上,着力抓好联防协作、考核督察、群防群治、宣传推广和教育培训五项机制建设,切实净化乌鲁木齐市文化市场。

据了解,去年,乌鲁木齐市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领导小组组织开展网吧、娱乐场所、出版物市场、印刷市场等集中治理行动上百次,出动执法人员2万多人次,查缴并销毁游戏机3321台,查缴非法出版物27万多册。

http://news.163.com/12/0317/06/7SPDQJH90001124J.html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