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433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响技术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6-21 21:48: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音响技术研究
; ^; O( v- `( W* e5 E) ^: Y- {9 N/ S4 n  文/李光明   2011-06-15
7 u9 u) e- I# ]# x! ^1 x9 H" C# k# I) R- K7 F! T. V" s
  
: ^/ ~) f$ ^! n# _* T
0 I" I2 ?- W1 J    本人平素喜欢音乐,加上个人专业与音箱有些边缘关系,故利用业余时间研习了大量音响著作,跑书店跑图书馆,耗费不少精力,今将个人研究心得简约记录成文,无偿与大家共亨。8 ^1 z, O  t3 J6 R$ _% s
& h, c! z* E, A) c5 r
  本人认为,今后2.1形式的HI-FI音箱将替代传统2.0音箱,2.1音箱大幅缩小了音箱体积,使音箱的销售和生产变得更加方便。曾经被认为高档的5.1音箱,因SRS立体环绕音效的出现,将代替传统5.1音箱的平面环绕放声系统,然而,SRS立体环绕音效可通过软件实现,在录音阶段即可处理生成含有SRS立体环绕音效的音频文件,故音箱的未来发展方向便是2.1形式的HI-FI高保真音箱。8 H; U' f0 g* T
1 y& x7 L, O( g% t
  6 _4 X; ]* }4 w+ a7 s

, D' R( s4 |8 a, h# d7 [    一、前言( g/ u9 S" s! @8 U) _0 d

" y+ m/ }0 l) e! I1 R1 x, V- y  r# g- w; ]  眼睛和耳朵是人类的主要感觉器官,人们发明了电影/电视和乐器/音响,眼睛、电影/电视对应空间造型艺术,耳朵、乐器/音响对应时间延后艺术。早期的电影是无声电影,艺术感受大打折扣,试想,人们观看一部无声电影,电影里的信息将无法有效、正确地传予观众。音响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能够回放飞机、火车、轮船的不同轰鸣声,使人们能够回放大自然各种有声动物的啾啾声以及地震、海啸的排山倒海声。有了音响设备,使我们能够重新回味盛大音乐晚会上的美妙歌声。' ~8 F6 w+ U) n! r6 r& B6 q) q& r' R* a

# i3 H/ Q$ ]" }) i( d  声音有个特点,它的频谱范围很广,人类日常能听到从20HZ-20KHZ的声音,不同频率声音包含的能量相差是很大的。并且声强差别也可以很大,动态范围很大。针对声音在质和量上的大幅差异,要求我们针对不同声源需要分别处理,并且需要用到很多知识来进行研究。笔者本文即贯穿一种中心思想:划分频谱,对不同频率、不同声强的声频分开处理,无论在录音、电路放大、重放等诸环节,这就是音频的“分别处理技术”。本文将可能引导今后开启一门新技术----“音频分别处理技术”。
# V) u& W% M0 V9 a! u  W4 D' K
( j: `! r. Q. i  S0 `- M5 _' X  二、关于声学基础
* c! B' Q" x' z: [. Y* S( k6 w7 w6 \: ^- F
  1.人耳听音特性:对中频敏感,对低频和高频不敏感。这就要求我们在重放乐音时要提升低频和高频份量。; m4 |8 [2 y0 E5 [% d
3 R4 j( i. q+ H" L# z
  2.低频无方向性,中频方向性较强,高频方向性更强。人耳对声音的定位、方向、环绕多在中高频段。  Q% _, t* A9 G/ p! E" V

- P" p+ X5 A: N  3.SRS技术的应用:由于人耳对声音的定位、方向、环绕效应多在中高频段,故SRS技术的应用建基于中高频段。SRS技术是一种移频和延时技术。人们为什么可以听到一列火车的到来和离去?由于发生了多谱勒效应,运动声源的声音频率在传入我们耳朵时发生了改变。
: k3 Z4 P3 c4 D1 O/ x3 R3 x7 k6 v4 U& y: Y" x) H9 {" ~9 H
  
$ S2 X0 C7 g$ K$ g+ U
% P4 U" {, L$ m6 m# x8 r: N! }! X    三、关于电学基础: p! u. Z1 T9 n7 P4 l" `
2 {& e( n& w/ S" S5 Q
  1.频率越低,所含能量越大,频率越高,所含能量越小。集成功放完全可用于中高频电路。经典集成音频功放有TDA7293、TDA7294、TDA7295、TDA7296、LM3886、LM1875、TDA2030A等。
# E9 t6 o+ ~5 B- @: z) n
' q/ [; F$ o4 d+ A; O  2.低频电路用分立场效应管电路更好,以应付低频能量的大动态。
) A& {$ w1 \: o( L) Z
( U+ B9 i3 A1 R  b; O  3.关于电源功率储备和散热:由于低频能量的大动态,电源的大功率储备是必须的,也正因为低频能量的大动态,故低频电路不适于用集成功放,因为过多的热量将影响集成模块工作。
8 \; X/ i$ K( W- l2 j
0 E2 A# d/ n; n' F  四、关于电路
6 p& B/ l' ^* D4 g
. z2 K1 J' H! L4 N; Z3 I2 c) K  1.分频放大:由于存在广阔的频谱,并且低频、中频、高频对应的能量相差很大,所以对不同频段音频要分开放大,使用不同的元器件和电路,以减少失真。事实上,dts系统比杜比系统高明之处就在于将各声道的80Hz以下的低频分离出来另行放大,从而大大减轻了中高频环绕功放电路的负担和失真,并且降低了成本。
" o# w( H1 Z- U! m4 a5 n5 Q2 B2 J0 Z/ @8 B
  2.关于D类“数字功放”:此类技术目前还不够成熟,产业应用少,主要是调制技术还不过关。目前用的是调幅技术,类似收音机中的调幅广播。我们知道,无线广播有调幅广播和调频广播,我们能否将无线广播中的调频技术应用到D类“数字功放”的调制技术中呢?这是发明创造的一个点子。9 l# L. D1 Q. ^5 F0 v

6 E. D8 \2 Z/ z' W5 C  五、关于音箱
2 ~; r, G. g) K; q1 v* i8 L; R  S1 X7 E2 k; P+ |
  1.使用2.1音箱,不但大幅缩小了音箱体积----而且由于低频和中高频分开放音,提升了效果。* s/ W; B8 W5 W7 Y# C
! U/ a+ _8 \! b3 M% B: ~
  2.由于低频声音易衍射干涉而降低声功率,故低频音箱应当采取密闭式设计,但考虑空气流对低频嗽叭的阻尼,排气孔应作成曲折形并加柔性吸音材料。或者用被动振膜作成密闭式。简单的倒相孔将损失低频声功率。而中高频由于频率高波长短,不易发生衍射干涉,故中高频音箱可作成反射式音箱和倒相孔式音箱,以提高声功率并且减少重放失真。(例子:手机的外放喇叭功率小,中高频成份多,放置于桌面板上时音量明显增大)----这一条观念似乎打破传统。
- k% v+ t2 r  j( p  ]
2 A: w9 r. A5 M% l; ]' l( s  六、关于扬声器7 E# l/ T4 W" _- y

5 ^/ V* ^- b. D- T6 K2 Z1 K5 L  1.扬声器对音质影响很大,不同振膜材质有不同固有频率。正因为材质不同,笛子和铜管的音色不同,提琴与二胡的音色不同,如此等等。" b  r- A6 U: _$ b, u! B# W

) w, b! w+ @/ O# u' j  2.分频播放:不让低频大电流流入中高频喇叭,减少失真,同样,也不让中高频电流流入低频喇叭,减少中高频损耗。只有分频播放,才能达到中音清晰、高音清脆、低音有力的效果。- G: B2 A' b* H! f& c! q

- g% Q  [6 _/ U2 W$ A/ ?  W  , M8 k* a) {# v' }; n$ M1 R

# ]3 O6 e5 y* ^  {" \6 ~* Z    (原创文章,保留著作权。作者邮箱szyatong@163.com)
' @9 B0 [/ e) N/ S9 { 5 `/ v+ H- C/ g- x6 d. h( h
2.由于低频声音易衍射干涉而降低声功率,故低频音箱应当采取密闭式设计,但考虑空气流对低频嗽叭的阻尼,排气孔应作成曲折形并加柔性吸音材料。或者用被动振膜作成密闭式。简单的倒相孔将损失低频声功率。而中高频由于频率高波长短,不易发生衍射干涉而易发生反射,故中高频音箱可作成反射式音箱和倒相孔式音箱,以提高声功率并且减少重放失真。(例子1:手机的外放喇叭功率小,中高频成份多,放置于桌面板上时音量明显增大。例子2:号筒式高音喇叭的号筒能将高音传播到很远的地方)----这一条观念似乎打破传统( P. o  T9 f! h) U% h6 o

5 M( P  s: \' L0 n # u& \& y; u( d
" W3 L* Q. ]+ I/ ~7 u

3 B! R) T$ M# |9 x! e
- s7 |$ K; H" u& s; p% c# g4 M7 g6 [8 c. q9 ?  ~$ \5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