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好记者≠好演员!好记者讲好故事,不能这样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导读:近年来,"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在全国新闻界蓬勃开展,成为展现记者职业素养与叙事能力的重要平台。作为中国县融智库专家,作者结合多次评审经验,总结出"好记者讲好故事"需避免的五大误区——从内容同质化到形式表演化,从主题模糊到情感浮夸,再到忽视受众共鸣。本文为新闻工作者提供实操性建议,助力讲好既有温度又有深度的中国故事。

从下至上的“好记者讲好故事”正在全国新闻界火热举行。先得祝贺一下中国县融人,自今年起,又一辆“直通车”应时驶来,就是继有资格直接初评申报中国新闻奖后,中国县市报研究会再次担纲,选拔县级融媒的“好记者讲好故事”,今年名额3个,可直接参加全国复赛。


作为中国县融智库专家,笔者也就有机会应邀成为其评委,参与其终端环节的线下选拔活动,得以向多位研究会领导、智库同仁、大学教授学习,并一起交流,因此成就了本文要写的这个题目。
结合今年的那场选拔活动,及以往多次组织、观摩的类似现场,笔者感到“好记者讲好故事”,有五方面“不能这样讲”。

一是应讲记者的故事,而非我们所采写的新闻事实。
参讲者的前提是好记者,因而是有故事可讲的,就看我们如何选题。
从本次记者讲述的情况看,有的人在总体把握上存在些许偏差,也就是,记者虽活跃在事实里边,可只能算是个配角,是个记录者,非主角。
而在这里,要求记者的该是主角。可以呈现所采写的事实,但重心应放在自身怎样参与了事实进程,以至影响、改变、决定了事实走向。
这种深层次的介入,所产生的故事,要比纯粹记录的经历,无论在情节上、还是细节上,都要丰富丰满得多,也就会更加精彩。

二是光感动人还不够,讲什么太重要了。
如果说,讲述者讲的是自己故事,是为关键,那么讲什么样的故事,则是另一个关键,或者说是关键中的关键。
这在媒体选择好记者时就应考虑到这一点,是所选送的这一记者参与了重大题材、重大事件的宣传报道。
好记者讲好故事,虽然讲的是自己的故事,但终极目的,是通过讲自己来反映时代变迁、反映媒体人作用。
通过讲这些故事,感动到受众以至让他们流泪是初级效果;中级及高级效果,是震撼、洗礼到人们的思想和灵魂。
因此,我们应有自己的认识,故事人物虽小、内容也不一定惊天动地,但得置于社会大背景下,从其深刻的内涵中看主题大小。
自然,不同级别的媒体人到不同平台上去讲述,决定这个“主题”需要大到什么样的程度,如到全国去讲,应在全国具有导向性、代表性,比如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等;如到江苏去讲,眼下的如“苏超”等。

图片丨微信公共图片库(AI生成)

三是要讲的是故事,不是总结出来的经验。
这种情况不是小问题,不是个别现象,在不少讲述者身上或多或少存在。相对而言,故事是形象、生动的,经验是干巴、枯燥的。
在听讲时,我忌讳听到一二三四的经验性介绍,尤其把这一二三四直白体现到小标题及文中观点上。实际上这是评委和听众共同的心声。
大多数的“好记者讲好故事”,出现在比赛场合,用的时间并不长,如十分八分钟,因此建议不一定用小标题,将内容分得很碎,实在有必要用,也该精选出闪亮、经典事实。
个别专场性的好记者讲好故事,如要用一两个小时,那是大家专场,则另当别论。
诚然,在讲故事时,不是绝对不可穿插经验,但我们得学会将其完美融合到故事细胞里,使之成为故事的有机组成。

四是讲故事可以是演讲,但“演”的成分要少。
一些地方把“好记者讲好故事”定为演讲,这没什么大问题,演讲中的演,是为表演,若有分寸,可以升华事实,增强感染力。
若有分寸”是要求“演讲”应符合事实所需要的那种表达,且正好处在受众喜闻乐见的状态上。
如果演得过头了,或在故事中与事实抢了风头,很容易喧宾夺主。这犹如一个漂亮女孩还过分涂脂抹粉,反让天然的美给逊色。
时代在变,要是说多少年前人们习惯于在演讲时好“演戏”,如今这种习惯已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也有零星的存在,提醒一下还是有必要的。
好记者讲好故事,倡导多用原汁原味、有情有魂的事实来感化人。这方面记者与作家有很大不同,我们特别强调事物的真实性,更看重用真心、真诚引起大家共鸣。

五是最好就讲一件事,讲深讲透讲到位就行。
从选拔现场可以看出,多数人讲的故事主题集中,如写新闻一样,以一个切口、一根主线往下,情节和细节,跌宕起伏,环环紧扣,妙语连珠,引人入胜。
但也有人讲的主题嫌大了些,内容显得分散,重点不那么突出,这样也就很难写深写透写到位。
待决出了名次,几位专家和领导坐到一起,进行会诊,认为多数讲稿及视频还有一定提升空间,还有薄弱的地方值得加工,总之要拿到全国去争优,还得好好磨磨,把基层的特色、基层媒体人的特长给磨出来,把基层媒体人的精气神给表现出来。
大家认为:在故事的主题、题目上,还有推敲余地,好的故事题目,寥寥数字,但须题对文,吸引到人,对此要下工夫。在讲述时,用来铺垫的文字要尽量压缩,而在讲述时应多些荡气回肠。


来源:编采圈(公众号)
编辑:杨泓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