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论文致谢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论文的主体部分,除了最为核心的引言、方法、结果、讨论,还包括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现在介绍致谢的写作问题,主要从致谢的作用、对象、层次、程度、误区几个方面来浅谈,所述内容兼顾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 第一,致谢的作用 作者在开展研究和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往往得到其他一些机构和人员的经费支持与实际帮助。这些机构和人员对具体的研究内容通常并不专业,或者有关人员对研究内容虽然专业,但是,提供的帮助不是专业范围内的,例如,帮助招募被试、充当主试等,从而,不符合论文属名的条件,不能成为论文的作者(对于学位论文,更是这样),为了表达对这些机构和人员付出的致敬与感恩,需要通过正式的文字来陈述。这样的陈述就是论文的致谢部分。
论文的致谢部分至少具有如下作用: 其一,标注经费来源。相关机构提供研究经费,支持科学事业的发展,获得经费的研究者需要向社会公开研究情况,论文标注经费来源,是表达经费用于科学研究的证据。标注经费来源,也是项目结题的需要。其二,教会作者感恩。在研究和写作时,得到了有关机构与人员的帮助,作者要有致敬之意、感恩之心,不能把外部的帮助、付出视为理所应当,需要真诚地表达谢意。写作致谢,能够培养和强化作者的感恩意识。其三,促进作者成长。通过写作致谢,作者可以全面回顾开展研究和撰写论文的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助益以后的学习、研究和工作。获得别人的帮忙,需要社交能力和求助技巧,及时分析相应的得失,是很有必要的。其四,投射作者处境。这个作用是微妙的,特别是在学位论文中。例如,倘若作者什么人都没有致谢,或者致谢的人实在太少,连对导师的致谢都显得敷衍,那么,暗示这样的作者平时处境非常不好。
第二,致谢的对象 论文的致谢对象,是与完成论文有关系的机构与人员。这样的机构包括基金资助机构、提供研究场所与设备的机构(主要是大学或研究所)。这样的人员主要包括帮助组织被试、编制程序、收集数据、提供资料的同行、同事、老师、同学(可统称为同行),以及帮助审读论文并提出修改意见建议的同行。学位论文有其特殊性,导师不仅是致谢的对象,而且是应当特别致谢的对象。导师对学位论文有实质性的专业贡献,作者对导师致敬与感恩的文字往往是更多的。由于不少学生在读期间仍然需要来自家庭的经济支持,因此,父母家人也可以成为学位论文的致谢对象。
第三,致谢的层次 对于致谢对象,在行文时需要注意层次和顺序。应当先致谢机构,再致谢人员。机构相对简单,例如,先感谢所在单位(期刊论文会呈现所属机构,不需要专门感谢),再感谢经费资助机构(如果有的话)。对于人员的感谢,期刊论文比较简单,主要表达对论文工作有切实帮助的同行。学位论文往往感谢的人员较多,陈述时通常是从导师开始,接着是其他老师,再是同门,再后是其他同学。一般来说,学位论文对老师和同学的感谢是综合性的,念及在校的求学经历,不少老师和同学对自己都有帮助,可能直接对完成学位论文有意义,因此,不少作者致谢的老师和同学也较多。这就涉及到排名问题(不少人都很在乎),老师按照年龄或惯例为宜,同学按照年级为宜(同年级的,可以按亲疏来排)。最后,感谢父母家人,作者基本都能做到。
第四,致谢的程度 写作致谢时,需要心存感恩,才能深情无限。期刊论文的致谢,通常是客观而简洁的,无须多说。值得提示的是学位论文的致谢,作者应当把握致敬的程度,遵照写实的原则,即致谢的理由都是具体的、实在的、有针对性的。写作时可以采用文学手法,不过,遣词造句得注意尺度,把要表达的谢意抒发到位,又不可超出必要限度,不能给人不真诚的感觉。原本,学位论文的致谢是作者可以尽情发挥的部分,然而,不少致谢给人的印象却是不好的,就是没有把握住尺度。当然,也有个别学位论文的致谢写得过于应付,仅有几行文字,肯定无法达到致敬与感恩的效果。
第五,致谢的误区 由上可知,写作致谢部分,是需要明白致谢的作用、对象、层次和程度的,虽然可以有个性化的表达,但是,一些误区还是需要避开的。常见的误区至少包括:其一,该感谢的没感谢。尽管并非每个人都会专门查看论文中的致谢部分,但是,如果值得致谢的人看到自己不在致谢之列,特别是提供帮助不及自己的人都被致谢了,他/她会非常失望的。其二,不该感谢的感谢了。近年来,一些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都出现了新奇的致谢,例如,感谢某个明星、某个偶像,甚至直接求婚。如前所述,这些人物要么不属于论文的致谢对象,要么涉及的事项不属于论文的范围,不宜写在致谢部分。其三,写了不该写的内容。例如,有的作者在致谢中写自己读研期间玩暴力游戏的经历,而这样的经历跟论文的研究主题没有关系,自然属于不当内容。特别地,这样的文字很容易让读者有其他想法。类似地,一些学位论文在致谢中写自己读研的辛酸史乃至血泪史,其实也超出了论文致谢的范围。其四,随意拔高导师形象。在学位论文的致谢部分,学生倾向于把导师描述得过于完美和伟大,各种明显不合适的词语都会被用上。例如,有的学生把自己年轻的导师尊称为先生,估计导师看到都会极不自在的。总之,作者应当用心地、真诚地写作致谢,以所写内容不引起读者不适、不给人轻佻印象为好。
本文来源:李宏翰科学网博客
来源:教育文献君(公众号)
编辑:邓秋雨 迁移:李梦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