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Christian Sinibaldi for the Guardian
作为《卫报》摄影部的总监,希尔兹曾参与报道过一系列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历史意义的新闻事件:如9·11事件、戴安娜王妃之死、阿拉伯之春、伦敦恐怖袭击、伊拉克及阿富汗的战争等等。超过二十年的图片编辑经验,配过图的新闻报道不胜其数,她成了这个领域的权威;凭借着这样的资历,她担任了索尼世界摄影奖和泰勒·威森摄影肖像奖的评委,也成为了世界环保摄影奖(Prix Pictet)的提名人和2018年LensCulture Exposure大赛的评审人员。 在这次包罗万象的采访过程中,希尔兹谈到了她对新闻出版刊物面临的数字环境不断变化的一点看法,以及当代文化下新闻机构应该担起什么样的责任,也为胸怀大志的图片编辑们提出了她的忠告。
图片来源:Christian Sinibaldi for the Guardian
菲奥娜,最初吸引你进入摄影世界的是什么呢?有没有这样一个瞬间,你突然明白自己希望和这种媒介打交道? 最初我接受的是报刊记者的训练,那些日子里我为自己的未来描绘的图景是成为一名作家。在那个时候,我对摄影的兴趣纯粹只是一种消遣和娱乐——拍自己想拍的照片,在我的公寓里我还有一个小的暗房。同时我还在一家照相机店里兼职。但回过头看,其实远不止于此。 在学生时代,我选择的第一个采访对象是越战摄影师蒂姆·佩奇(Tim Page),他让我对摄影技术和新闻摄影的本质有了深刻的理解。我在一家时事杂志社中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很快就认识到,相比于展现流畅优雅的特写或是直击人心的新闻报道,我的天赋更多在于视觉叙事、排版和图片编辑。于是我便朝着这个方向发,后来也证明,这正是为我量身定做的。 作为一家主流新闻媒体的摄影总监,你觉得自己在今天日新月异的媒体环境中,肩上有没有一份特殊的责任呢? 当然了,在《卫报》的报道中,新闻故事应该如何呈现,这都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必须考虑报纸上发布的图片会对人们造成怎样的影响,会如何塑造政治形势或是触发改变。
图片来源:Christian Sinibaldi for the Guardian
从前《卫报》主要还只是一家为英国本土读者所知的新闻机构,而现在我们的网站已经拥有全球百万读者。如何编辑、如何选择,要求我们不断做出判断,而这个过程也会因时而变。我们鼓励读者的参与,发出他们的声音,提出他们的观点,这会有力提升我们新闻的多样性。 二十多年来你参与的新闻报道中,有不少是可载入史册的大事件,根据自己的观察,你认为我们处理这些故事的手法有没有改变?据我所知技术层面确实不同以往——社交网络、数字媒体等等——但我很好奇,这个传播方式的更新迭代是不是和人们心态的转变相辅相成的呢? 科技加快了新闻生产的节奏——几乎在新闻事件发生的同时,图片就从现场传过来了。这就意味着编辑的嗅觉变得至关重要,辨别什么样的图片适合发布。审查新闻是不对的,但同样,赤裸裸地将之发布,也可能是在利用甚至损害图片主人公的尊严,最终不仅无法吸引读者,反倒令他们掉头离开。 另一方面,一旦有新闻突发,社交媒体上立刻就能看到相对应的图片。我们希望能保证新闻发布的时效,但这样仓促也不无危险,一些图片先前还被认为是有理可依,后来却成了恶作剧或是歪曲事实。拿出一点时间来核实查证还是很值得的。 你的工作又发生了什么改变?在我看来,主流新闻媒体和摄影师的关系似乎已经大变样——曾经供职于新闻机构的摄影师们现在许多已经成了自由摄影师,这样有什么优缺点呢? 现在我们《卫报》只有两位专职摄影师,而我们大多数的项目都是通过和摄影师签订每周工作数日的短期合同、或者是与信得过的自由摄影师合作完成的。信任在双方的合作关系中至关重要。我们任用的每一位摄影师都代表了《卫报》,所以关键在于他们要理解我们的价值并付诸实践。
图片来源:Christian Sinibaldi for the Guardian
这种理解也延伸到我们合作的所有机构。同样,我们要能够相信交给我们的任何照片都具备新闻的事实完整性——它们不经捏造或矫饰。不瞒你说,想要看穿一张照片有没有PS过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行为准则至关重要,我们也把这些规范一一阐明,列入与所有图片提供者的合作条款中。 您能带我们看看《卫报》发布的一些作品,给我们讲讲你最喜欢的近期摄影项目吗?这些故事是怎么来的,你怎么找到这位摄影师,在过程中你们的联系多吗?照片又是怎么挑选的呢? 对于长期的报道计划来说,我们手中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可供选择。最近一段时间我们长期合作的自由摄影师克里斯蒂安·西尼巴尔迪(Christian Sinibaldi)便与记者西蒙·哈藤斯通(Simon Hattenstone)以及摄像师亚历克斯·希利(Alex Healey)三人合力完成了一则复杂的报道,去了解在曾经发生过骇人火灾的伦敦格伦费尔大楼旁,另一座摩天大楼中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
图片来源:Christian Sinibaldi for the Guardian
如果想要人们敞开大门,把自己的生活展现在一个媒体团队面前的话,整个故事的刻画必须要考虑周全。因此,这位摄影师不仅要发挥自己人像摄影和新闻报道的天分,更要时刻牢记这一点。这些照片最终在《卫报周末版》杂志上出版,包括头版的封面图片以及一些组图,与我们网上刊载的视频片段交相呼应。在整个新闻故事和报道一点点成形的过程中,克里斯蒂安和我、西蒙·哈藤斯通、多媒体团队、杂志团队都保持密切联系。 最终呈现的报道结果喜人,这是协同合作的结果。通过精心的拍摄和展示,我们让活在格伦费尔大楼阴影下、以及那些曾有过相同遭遇的人讲述了他们的故事。 你是怎么掌握摄影圈的最新动态的?通过新闻?Instagram?还是杂志? 我订阅摄影杂志,逛展览,参加摄影大赛担任评委,也在Twitter、Facebook和Instagram上关注一些摄影师、新闻机构以及我们的竞争对手。近来我发现,Instagram对我寻找喜欢而且有机会刊登发表的摄影项目尤其好用,它也给摄影师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流露自己在单一的拍摄项目中无法展现的独特审美风格——所以这个平台总是让人耳目一新。 说起Instagram,我从没想过它在全球新闻传播中会发挥这么重要的作用,我们下一步还会走向哪里?你对于新闻或是摄影的未来有什么想法,比如说运用无人机或是虚拟现实? 我很幸运,能在一个紧随数字时代进步的新闻机构工作,我们也在不断创新呈现新闻的方式。无人机和虚拟现实拍摄项目已经为我们所用了,我们的许多摄影师同时也是训练有素的摄像师。
图片来源:Christian Sinibaldi for the Guardian
即便有时候照片对于一个新闻故事的呈现并不是那么不可或缺,它依然是视觉故事讲述最有力、最容易实现的媒介。我们现在都在手机上轻松消化短小的碎片新闻,这种阅读习惯的改变恰能发挥好照片的优势。 你对那些愿意追随你的脚步的年轻摄影爱好者有什么样的建议?图片编辑或是摄影总监的工作,对人格特质或是能力技术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吗? 过去的二十年来,我参与历史性事件的报道真的收获颇丰。我很幸运,每天我都能在工作中找到挑战,发现乐趣和惊喜。我也很荣幸能和一些全球顶尖摄影师们合作。我很享受欣赏照片的过程,时常被一些原创性的拍摄手法所惊艳,也为新闻摄影的灵光一刻而颤栗。我会毫不犹豫地建议大家将图片编辑作为职业生涯的一个选择。 不过话虽这么说,我认为新闻方面的训练还是有必要的,因为我们必须意识到一些重要的原则,比如说法律问题,又如报道的职业道德,和文字报道一样,新闻摄影也必须遵守这些准则。我不认为审美直觉可以完全后天习得,但它是可以不断精进的。对任何初出茅庐的图片编辑,我的建议是你们应该多留意那些打动你的照片,因为它们很可能也会与读者产生共鸣。一个好的图片编辑要有能力将图片与读者连接起来,吸引他们走进故事。另外还要寻求具有原创性和高质量的照片,核查事实,总而言之,一定要真实。 编者按:贯穿本次采访的图片来源于《卫报周末版》(Guardian Weekend Magazine)的一篇封面文章:《格伦费尔大楼阴影下的生活:邻家的摩天大楼》(Life in the Shadow of Grenfell: The Tower Next Door)。
翻译:马昕 来源:LensCulture 原标题:How Has Breaking News Changed? Thoughts from The Guardian's Photo Department
来源:再见巴别塔 编辑:马晓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