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10147|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评论写作之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5-1-28 11:48: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5-1-28 11:53 编辑

根据本学期上新闻评论课、写作、投稿的经历,写个反思类的文章。不写的,可以用加发2篇评论作品替换。你们下学期的其他课程考核。
截止时间:寒假结束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10#
发表于 2015-3-9 19:29:28 | 只看该作者
《当我们在修炼的时候,我们在谈些什么?》
            赵丹

    修为是一种艺术,评论是一种修为,当我们在写评论的时候,我们在谈些什么?
    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并且是深思熟虑的那种思考。浮于表面的思考只能是拍打海岸的浪花,水过无痕,毫无作用。
    一开始,当我知道要写评论的时候。内心是蠢蠢欲动的,因为在学新闻专业以前,经常看到一些针砭时弊的文章,或激扬文字,或掷地有声,或理性从容,或字字珠玑,将作者本人的思想观点从多种角度多种论证层面上层层剖析,感觉很牛逼。
   然后我知道了,这样的文章叫做新闻评论,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东西。
   对,我暂且把它称之为东西。因为我毫不了解它,不知道它的构成,它的全貌、它的本质,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它的灵魂。评论的灵魂是什么呢?对于一个初入门者,甚至是站在门槛外的人来说,探讨这样的问题毕竟太遥远。我们能做的首先就是走进它,了解它,然后再掌控它。
   对于我而言,走进它就已经显得困难重重。
   困难第一重:删选。每天要抽出时间上网浏览大量新闻,而吸引眼球的往往是那种花边新闻,毫无新闻价值。即使吐槽点有很多,但这样的新闻是登不了大堂的。
   困难第二重:论点。针对一件事,老生常谈等于间接性自杀;观点出新但又要避免剑走偏锋;论点抓一个即可,抓多了就显得浮躁多余,没有深度可言。
   困难第三重:文笔。语言是一门艺术,妙笔生花不无道理。文字排列的如何,往往会透露出一个人的文底素养,也是编辑在对比采用稿件时的一项重要考量标准。
   光是这三小点就足以让我忙的焦头烂额了,有时候我会花费一早上的时间在删选新闻,再花费一下午时间写稿,憋了半天,文字还是那么拙劣,观点还是那么陈旧,心情一如既往的糟糕。勤奋出人才,也许是我太懒惰。因为我写稿的天数实在不多,也没有那个自觉。在考试接近末尾,挂科警钟敲响的时候,我才开始有所顿悟。所幸的是,也不是那么迟。抓住了编辑约稿的机会,用心打磨了很久,怀着忐忑的心情给编辑发去了自己的文章,我还记得是玉林狗肉节的事情。基本是从人道主义关怀上来谈的,文章题目修改了好几遍,最后确认为《从“不谈狗肉”到拒食狗肉“有几步之遥》,当时姜文的电影《一步之遥》炒的非常热,就向它借了一点力。投完之后也不敢问编辑有没有采用,总觉得不够自信,更怕听到编辑说你的文章还达不到发表的水准。好在,最后的结果还是可喜的,编辑回复说:他基本没有改动而且放在了头版。这真的是给了我莫大的鼓励。感激编辑约稿的机会之余,也好像从写评论这件事中找到了一点乐趣。
   万事开头难,但只要你用心去做了,总会有回报的。之前的我看起来真是一点都不努力,别说海投了,我连投稿邮箱都没有,即使是刘老师好心好意发到群里了,我也是下载下来根本没看过。想起来便愧疚不已,于是就从第一步开始,认真开始从各方面搜罗大大小小的报社邮箱,从机关报到地方报,删除一些报废的邮箱,光是整理就好几天。之前还犯过一个特别蠢的错误,就是忘记群发单显了,结果一下子被好多报社给拉黑了,那心情简直无力吐槽。不得已,又换了一个新邮箱从头开始一步步来。
   海投的几率非常小,但也是存在的。也许有很多人听起来刚大二就需要评论发表在纸媒,这样的事情简直天方夜谭。可是事实证明,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不逼自己一把,你也永远不知道你自己能走多远。
   所以我很感谢刘老师提前将课程开设了,我们在恐惧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这就足够了,也许现在我们还没有看到评论的灵魂,至少我们已经踏上征程了。   

9#
发表于 2015-3-8 21:02:12 | 只看该作者
一场心的航程
转眼间寒假也结束了,整个假期沉睡着、逃避着、紧张着,回到学校后无缘无故就松了口气。我想,这大概与之前这整个磨砺过程有关。在回到学校前一个星期,几乎完全进入评论“暴走”状态:八点起床,打开电脑查看当天刊出的报纸评论版、思考自己的评论从选题到写作哪里不对、编辑又如何选上了这几篇,关注点在哪里。吃过早饭,当天新闻陆陆续续出来了,开始选题、思考角度。直到最后时间节点五点来到,我的世界只有新闻。之后的时间除了焦急等待也再没有别的,又一个时间节点来到,我知道明天这一切又将重复,我成为这台大机器中的一个齿轮、循环往复着。
在那段时间,我甚至思考了我所经历过的人生以及自己以前所幻想过、现在即将面对的后半生,这毫不夸张。如果这门课本身的意义不只在于要求我们发表作品,找到那块“敲门砖”的话,我想我找到了属于我自己的真谛。
我一直记得那句诗: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
在最后的关头,我还幻想着结束一切眼前的痛苦,再给它道一声别:你在我的航程上,这个坎我必须跨过,无论如何,但是我都不在你的世界里,我也不愿意进入你的世界。结束眼前的痛苦,只是不断用其他的痛苦来取代。人之所以受苦,是因为赎罪。
发现自己、认识自我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做、如何坚持去做。仍然记得高三上期为了某些原因奋进第一的事,那个时刻,我才知道激励是重要的,尤其是激励你前进的“某个原因”,进入大学,渐渐地失去了那些原因。在晨雾里,所有人都在向前航行、而你失去了灯塔。跟着前行吧!不,那不是你想要的。留在原地吧!没有谁会等你。无奈、孤独、惶恐、不知所措……
从无所畏惧、拖延、紧张、到神经衰弱、垂“死”挣扎,就是种种病态在身上一一展现,到现在,写下这段反思的时刻,也并未痊愈。这一场风暴后,我依然没有找到灯塔、没能找到停泊的海岸,苦痛也并未结束。也许人生需要一场海雾打湿双翼、一场风暴让你与灯塔分离。因为……
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

点评

该痊愈了。  发表于 2015-3-9 20:53
8#
发表于 2015-3-8 19:43:36 | 只看该作者
评论写作反思
写评论,一直以来,我都只把它看作学习任务。最开始有一种侥幸心理在里面:运气好,过了,自然是皆大欢喜(只是并没有意识到,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显然我并没有那个实力去获得运气);没过,那也在情理之中,大不了从头再来,来日方长(在拖延心理学中,这也算是拖延)。用我哥教育我的话来说,这种侥幸心理就叫做态度不端正。
一开始我也是要去写评论的,尽管写的东西很糟糕,但是也在写。刘老在班上分享过他自己写评论的过程,我也学着试一下。于是在手机上安装了几个新闻阅读软件,早上的时候就看看新闻,看看新闻下面网友们的评论,再看看当天被置顶的评论,然后找找选题。接着思考一下自己可以从哪个方面去写评论,在思考的时候,我随时记着一个问号“为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新闻事件?为什么新闻事件里的人会发生那样的事儿?为什么关注这则新闻的人这么多?为什么网友们会这样评论?为什么人们是要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有时候我的为什么有很多,小时候我爸教我,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我觉得这点用在思考写评论的角度的时候挺有用的。
不过,虽然我的为什么很多,但是我能说的出所以然的为什么却寥寥无几。选好了自己认为不错的评论角度后,我尝试着用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去证明我的观点。在这种时候就会觉得自己知道的东西太少,然后就会问自己“你自己都不知道的,你有什么资格去评论别人?”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一直觉得当我写的多了,我就会明白。写提纲的时候,我只能一边写一边查资料,不然我自己都会不知道我自己要说的是不是对的,有时候也顺便查查一些名言名句,用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就这样,尝试着写了几篇评论,自己感觉也是很有收获的,虽然文章不怎么样,但是我也了解了一些其他知识,也了解了一些别人的观点。
我想我大概是我们专业最消极的学生,或者说就是最消极的学生,也是对自己最不负责的人。我也不记得是哪一天了,原因是什么也不重要了,我把手机上的新闻阅读软件都删了,空间、微博也关了,近乎于断网。过着刘老说的“元谋人”的日子。龙新网被黑了过后,我也没有再贴过评论作业,到后来把自己写的也都删了。再后来也不再尝试着学习写评论了,早早地就自己把自己的评论课给挂了,连侥幸心理都不再抱有。至于别人在写评论的时候我都干嘛去了?也许看了几页书、也许发呆、也许厌学、也许麻木。我想再也不会有比我更不负责的人了。
现在我的状态并不比之前好,但是,想来评论总归是要写的,评论课也总归是要过的,有些事情经历过一次就够了。而从未真正写过评论的我,现在也没什么资格谈评论反思。至于这个评论反思的资格,也只有靠我接下来学习写评论的经历来获得。
7#
发表于 2015-3-7 18:04:04 | 只看该作者
反思


明天就要正式开学了,连评论课的补考也已经结束,似乎,悬在头上的那把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消失,再也不用提心吊胆。

然而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在接触了新闻评论这个东西后 ,我对自己的表达能力和逻辑能力以及思想深度有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清晰的认知。初看评论,只觉得作者们的观点其实并不新颖,换做我,我也能够想到,所以,我天真的以为,如此的作品,自己也能够一挥而就。

现实无比残酷。

我逐渐的发现,不管自己怎么写,总是无法达到我想要的水平。那是一种很可怜的体验,大脑和嘴巴完全分离,脑子里想的东西,比东比西就是无法准确的传达出来。到了后来,甚至我自己也搞不懂我到底在想什么,我开始怀疑自己的每一个论点,每当我提出一种想法,大脑里就会出现另一个反驳的声音,这个声音把我自己都说的无言以对,更不提动笔、截稿。

我想,写一篇评论,首先要看懂该新闻,大脑里模糊有一个想法时,再用逻辑来将它理顺,接着构建文章具体框架、组织语言叙述,最后打在word里。然而一个学期过去了,我能肯定的说自己已经学会的步骤,大概也只有看懂新闻和“模糊有个想法”,到了这一步,过去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就开始暴露无遗——我的逻辑能力太差,思维方式太幼稚,表达能力太水。

以前刘老总是说逻辑学很重要,建议我们都去学一点逻辑学。这句话我没怎么放心上,毕竟刘老总结式发言挺多,也不差这一条。后来,新闻评论简直是用了小半年的时间狠狠的嘲讽了我的逻辑能力,老实说,深受打击。往后,便养成了每天看评论的习惯,网易每天都会转载各大报纸的精彩评论,看着这些“大师”的作品,我开始真正意识到什么叫“逻辑严密,构架紧凑”,原来“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并不是一句网络调侃语。

在“惊惶庞麦郎”事件引爆网络后,出于个人兴趣,我对此高度关注,几乎看遍了与此有关的新闻评论或私人杂谈,“沸腾”公众号有一篇匿名文章,站在媒体的角度点评了一番此事,说实话,这位作者和我的想法大体相反,但在读完这篇评论后,我感到一种无力,无力反驳的无力。我发现,好的评论就像一把利剑,逻辑严密,锋芒毕露,措辞无懈可击,思路步步为营,将原本对此观点不以为然的读者紧紧相逼,直到对方没有反驳的余力,心服口服。这就是评论的魅力,写好一篇评论,就能准确的传达自己的思想,展露自己的观点,更有甚者,还可以扭转读者的看法。

更好的表达自己,我认为,这就是学习新闻评论的最终目的。然而这个学期,出于懒和玻璃心等原因,我没有学好,要说收获了什么,大概就是这种清晰的认知。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其实并没有消失,因为它代表的本就不是“要挂科”的警示,而是对逻辑能力、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情况的一个真实反映。既然已经找到了锻炼的方式,评论课于我,就没有结束。

6#
发表于 2015-2-28 23:29:56 | 只看该作者
        一个人的世界
      门已关上了,电脑已打开了,耳机也已戴上了。终于是自己一个人的世界了。
可是面对电脑,你却仍然若有所失。我在做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我为何要这样做。这几问题像搅石机的里的石头一样可以在你的脑海中打斗数时。时间滴答滴答地流了。可是你却仍然不知道我在做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我为何要这样做。
      你看到这个地方的大型考试出了许多作弊了的;你看到那个地方的大官被抓起来了;又看到外国说要帮忙抓狐狸了;室友投毒杀害了同窗了;瞥到一个妇人不小心被打猎的一枪给嘣了……你不知道这世界是怎么了,这么有这么多人要做这么多奇怪的事?难道他们不知道把门关起来,把电脑打开,把耳机戴上吗?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样才是一个人的世界吗?
     你想写点东西。你的老师告诉你,你应该学习写评论。评论是什么?可以吃的吗?可以玩的吗?你的老师告诉你,评论是拿来阅读和思考的。如果评论可以像泰戈尔的诗那样优美,我就愿意去阅读它;如果评论像蓝蓝的大海般深邃,我就愿意去思考它。你在心里默默地想着。
     夏天的时候,粉红色的花儿还开得艳得很,你穿着一身紫色的裙子就想在阳光下跳舞;秋天的时候,梧桐叶子大片片地落下,你拿着一页纸片儿似的蝉翼就想唱歌放风筝;冬天的时候,阳光躲在棉花被子里不见你,你就想揪着它的耳朵溜地一下把它给拎出来……不过时间总是滴答滴答地响着,从不理你。
    你的老师仍然告诉你,你应该学习写评论。评论是谁?我可以和它聊天吗?我可以和它做朋友吗?你的老师告诉你,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告诉评论。你欣喜若狂,仿佛发现了一个奇珍异宝。你觉得评论一定是一种像漂流瓶一样的东西,它会把你的一颗颗小星星装起来,藏在它的肚子里,然后牢牢地裹起来,再流到遥远的大海中去。
    你突然觉得你有好多话好多话想说,对那些作弊的,那些被抓起来的,那些抓狐狸的,那个投毒的,那个打猎的说。你有好多好多话,多到比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加起来还要长的话。
于是你今天说说这个,你明天说说那个,你后天又再说说那个。你真开心,你觉得评论真是个好玩意儿,它简直就像个怎么也装不满的大坛子一样,把你想说的话,全都变成一个个横竖撇捺的小方块塞到它的大圆肚里去了。
    你觉得你不再是一个人的世界。你把门打开了,把电脑关了,把耳机取下了。总之,你觉得你的世界再也没有比评论更好的东西了。你欢天喜地。
    时间滴答滴答地流着,还是没有理你。有一天你突然捡到了一个漂流瓶,你心扑通扑通地、好奇地、又慢慢地打开了瓶盖,你看到了里面写的东西了,你惊讶了、愤怒了、你赶快把这张纸条给撕了!
    里面居然是你写的关于当年那个落马官员的评论!怎么会出现在这里?怎么会时隔多年又被我看到?还会有其他人看到了吗?你以为评论会保守秘密的,你以为它会把自己藏得好好的。可是,它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你心虚成疾,你怕极了你的评论被他人看了去。但是时间滴答滴答地流去了,这个世界却出乎意料地平静。你确信你的评论没有被他人看了去。
    不久,你为了可以做一名官员,在一次考试中作了弊。做官多年,坏事做尽,终于暴露了,别人要来抓你,你首先把知道你做的坏事的人给投了毒,潜逃到国外过上了富人的生活。有一天,你在郊外打猎,看到远处像是有一头小黑熊,嘣地一声打过去,中了。近了看,原来是个黑发的捡柴妇人。你傻了眼,刚刚回过神来,却被一批说是抓狐狸的人给带走了。
    你把门关上了,把电脑打开了,把耳机戴上了。终于是自己一个人的世界了。你在小黑屋里听到耳机里传来声音:“落马官员某某某,多年的评论日记曝光,竟希望自己能够做一名可以到国外天天打猎的富人”。
5#
发表于 2015-2-9 09:58:20 | 只看该作者

虽然评论已经过关,但现在想起来还是心有余悸,因为过关纯属侥幸、运气好,真正写出来的评论连“好”都差上十万八千里。

刚上大学就被学长学姐和老师们旁敲侧击,评论不好过,评论不好过。但真正感受到评论的“魅力”还是写上80篇之后。直到写完80篇,我都没爱上评论。有人说,养成一个习惯要连续22天,但是半年过去了,我没养成评论的习惯,收获的是面对一次又一次海投失败的淡定和坦然。

我不爱写评论,因为我认为我不适合针砭时事,面对社会上的种种我只有坦然接受和自嘲,毫无评论之心。是我胸无大志、榆木脑袋,若是每个人都像我,那社会是很难进步的。还好这个社会是有分工的,总有人比我更适合评论。

不喜欢一件事和做不做的好一件事并没有逻辑联系,吴镇宇说“人有时候就要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面对这件不喜欢的事情,我没有做好,靠着“嗟来之食”过关。这也给我自己还算顺利的生活敲了一次警钟。

评论课给我最大的反思不是关于评论,而让我看清了自己欠缺的一份执着之心。大家的起点都是相同的,凭什么别人可以你做不到?问题只能出在自己身上。是的,现在能沉下心来扎实干好一件事的人不多了,总还是有的。那别人能做到为什么我不行?我的敌人便是我的不坚持、不深入。还好,我意识到了也下定决心要克服。

虽然不喜欢,我还是要感谢评论课,让我面对多次的拒绝后云淡风轻,练就了一颗强大的心;更让我在浮躁不安中开始内省,让我重新上路。

点评

没有标题?不行啊。添加。  发表于 2015-2-15 12:02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2-6 16:53:13 | 只看该作者

                                                    每个人都可以是评论家
                                                               魏玲  1302班
初闻新闻评论是在大一,那时候是第一次知道有这个东西存在然后去瞧了瞧也没多大感受。到了大二得知我们要写那么庞大的一批作业我确实吓到了,但心想着应该能完成的,既然给了任务就说明应该在能力范围之内。不过后来傻眼了,新闻评论看似只是一篇篇抒发自己观点的议论文,其实是包含了很多的门道和技巧的,如果不是经过大量的训练,学习,纠正改稿,我们终捅不破那层窗户纸,进入不了评论的世界,而一直在外围徘徊。
身边每天都有很多的新闻事件发生,与我们而言选题是很多的,说不定当你看着看着就会突然灵光一闪突出自己的观点。但是仅有自己的想法是不够的,还要知道如何表达,什么样的题材适合什么样的评论方式,应该用什么样的格式什么方式去表达,都只能通过看大报评论进行学习,或者是反复的练习,投稿总结。
说实话一开始我很讨厌评论这个课程,觉得太烦太重,但是当你没办法改变的时候就只能默默的接受啦,没办法,硬着头皮上吧。目前我只发表了一篇,是我投稿的第一篇稿子,那时候感觉其实也不是那么难,我觉得我只要继续,就能有第二篇,但是这么久了,终究没有发表。也只能说是我第一次运气好,可能是刚好对方缺稿或者什么原因吧,没关系,继续写就好了,也只能这样。但是也怪我自己懒,每每看到那庞大的完成数字就心里发慌,总感觉自己是完成不了的,对于我来说太难了。不过,也只能就这样写下去吧,即便最后没有发表完成,我也写过了,对吧。
其实每个人的思维都有差别,每个人对于一个新闻的看法可能都是不一样的,从老师身上,还有那些写评论成功的人身上我都能感受到明显的一点,那就是坚持。可能很多方法问题是能够得到解决的,所以我也坚持一下吧。错过了机会就很难再弥补,只要够努力了,我相信每个人都可以能成为评论家。这也是我们培养独立思维,新闻素养的必经之路吧。
板凳
发表于 2015-2-6 11:55: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左淇 于 2015-2-6 12:12 编辑

                          未敢激扬文字评点江山
   
    新闻评论课程,作为西南科技大学的教学业务的领头羊,在本院系,本校,可谓是大名远扬。学生“聊必评论”,老师“问必评论”,压力空前。因为,没能在纸媒发表两篇评论作品者,无法毕业。

    我没有顶住压力,在有效时间内完成此项任务,特作如下反思:

    一、难度。
    新闻评论作品的创作难度远远高于新闻稿件。一般的新闻稿件只是客观记录下记者所见所闻。要说难度,无非是多搜集一些背景资料,多跑跑现场,多采访采访当事人,能做个合格的“传声筒”便无大碍。但是评论作品,要求记者在熟悉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验和感悟,想别人之未想,及别人之未及,才能在“意见市场”上有立锥之地,才能有机会成功让文字变成铅字。

    对于一个刚刚从父母襁褓中走出的孩子,一个涉世未深甚至从未见过社会啥样的学生,一个在前脚迈出家门后脚进入大学门的青年,还是有很有难度的。

    二、懒惰。
    在这个成功学大行其道的社会,似乎谁都能扯上两句励志大师的经典名言,有些人就是为了给别人励志而生的。但是,为啥成功的人只有那么屈指可数的几人呢,想必与坚持有关。比如一万小时学习理论,道理显而易见,究竟又有几人能凭借自己强大的意志力和决心,攀上这座峰顶傲视群雄呢?

   懒惰切切实实带给我无穷的困扰,在这学期评论作业上表现尤为突出,为此我也将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承担挂科的痛楚。如果上天给我一次重生的机会,我一定不会懒惰;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一定要笔耕不缀。上述决心,我自己看着都不相信,我更愿意相信,如果还在那个绝对没有翻盘机会的时空,我仍然不会发表成功,仍然不会写写评论,只应会打打豆豆。

    三、心理。
    高中的时候,老师就经常教导我说,学习就是一层窗户纸,轻轻戳破便是另一个世界。就是这个困扰我的窗户纸,让我和学霸生生隔绝在两个世界里。对于写评论,我也存在这么个窗户纸,让我和那些应完成发表的同学,在两个世界,完全不一样的世界。有时候,我也在想,究竟是谁发明了窗户纸呢?我一定要给他评一个“人类最烂发明奖”。
   
    对于评论而言,这个窗户纸就是心理畏难情绪。万事开头难的道理,谁都知道,但也不是谁都能顺顺利利的开一个漂亮的头。我似乎就中了一种魔咒,怎么都无法开始自己的评论之路。真的是没有勇气去用激扬文字,或粪土万户侯,或评点江山,我骨子里就没有这个种。但我还是相信“人定胜天”,我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战胜先天不足,也只有在将要挂科的时候,我才能有这难得的勇气。

   以上三条原因,重要性依次递增。重申主题便是:小女未敢激扬文字评点江山。(完)

点评

层次清楚。抱怨没用,不哭还得靠自己努力。  发表于 2015-2-6 15:40
沙发
发表于 2015-2-1 22:38:08 | 只看该作者
谈谈自己并不从容的评论发表之路
  勉强完成这学期的发表任务不至于惨淡挂科,最终成绩不算漂亮,但也总算尘埃落地。发表2篇新闻评论,看起来并不算多重的任务,却花上了一个学期多一点的时间去完成,从开学初的不以为然,到前段时间的废寝忘食,虽然最终达标,但一路走来并不算从容。
  作为内地二本理科院校的文科专业,特别是当这个专业被领导广泛认为应该和音乐艺术归为一类时,若是自己再不用功,免不了只有在大把时间里迷失了自己。我也是那种特别能说漂亮话的人,各种勉励自己的好的坏的段子也都用过,而结果是作用不大,于是在每周一堂的评论课上,我总能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是能拖一阵便是一阵的盲目乐观心态,将本应该循序渐进、逐步完成的任务堆成一座山,而更加惨淡的现实是,我还必须得在短时间内将这座山变成平地,自己从来不是天赋异禀的人,想想完成这件任务也不大可能。
  2篇评论虽已见报,仔细想想却大有运气成分,或者说是沾了刘老的光。为什么这么说?我的2篇作品,一篇来自约稿,编辑则是新闻系的许峰利老师,在查那期报纸的时候,我清楚地看到约莫有10余篇来自同专业同学的稿件,于是大约明白老师有意无意照顾的用意。另一篇作品见报同样和群里的杨兴东老师有关,偶然一次投稿到郑州日报,晚些时候被老师QQ私聊告知格式有误,聊了几句老师大方表示尽量帮助自己完成一篇发表任务,想想为了这一篇评论自己也蛮拼的,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开始从早到晚浏览各大门户网站新闻,找到选题然后留言给老师询问是否可以操作,在选题不断被毙的尴尬境地里,终于勉强拿出一个可以操作的选题,而后得以上报。
  应该说,靠约稿和私下帮助才完成任务并不算太出彩的事情。特别是当自身思想和素养阻碍了文章的进步时,你才会为平时浪费时间睡觉玩游戏而不是静下来读几本好书而后悔,当写完最后一篇平时作业时,我不敢说自己的水平提高了多少,但在80篇作业沉淀下,自己或多或少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和经验,以后硬投也不至于太过尴尬。
  既然主题被叫做反思,那不妨多反思一些东西。对于写新闻类的稿件,一年多的经验告诉我平时的积累是首要的,这可以帮助你较为顺畅地完成一篇作品而不至于因为词穷卡壳在某一个地方。同时,习惯的养成也尤为重要,每天关注新闻,寻找合适选题,然后完成作品,假以时日,这是个逐渐进步的过程,若是像之前那样堆在期末,而后每日批量生产,只求数量不重质量,80篇便成为了一个沉重的数字。

点评

幸运只是起点,后面还得靠自己。  发表于 2015-2-2 15:05
楼主
发表于 2015-1-31 17:25:50 | 只看该作者
评论反思


回家以来,因为决定到我妈妈单位实习,就没怎么关注群里,下午突然收到刘老的私聊,才知道有这么回事,刚好不上班,于是决定写一写,虽然到现在为止我真的还一篇都没有发出来。
一直以来,我对于写新闻评论这件事情一直都是相当的恐惧,带有很浓重的怨气,因为就我个人而言,我的文笔从小到大一直都是语文老师挑刺的地方,而进入大学后我也将重点一直放在了电视制作这一方面,对文笔的关注真是少之又少,所以在刚刚接触新闻评论的时候,我一直都以术业有专攻作为理由去埋怨刘老,对评论这件事自然是相当的抵触。
后来,在认认真真准备开始投稿的阶段,我发现其实用我的一些观点写出来的东西可以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的时候,我对于评论不再那么抵触,我开始上网看一看一些大家写出的评论,然后以同样的事件甚至同样的视角去锻炼我自己写东西的方式(当然这些东西也抱着私心投了投,结果当然是没有回应= =
慢慢的,我觉得,在一些刻意的模仿和学习下,我对于一个事件的观点不再是单一、绝对的了,我开始慢慢思考一些写作的方式和用词,我开始不仅仅是把一个问题看成一个问题那么简单,我开始通过一个问题去思考相关联的东西,慢慢的开始学会分析问题,而不是像之前一样傻傻的看到表面现象就开始义愤填膺,慢慢的评论在我眼中好像没有最开始那么可怕了,虽然我自认为写的不错的几篇东西在投出去之后石沉大海,可是我真的看到了我第一篇和我第十篇、第二十篇、第三十篇之间的差距,也确确实实看到了自己在评论方面的长进。即使到现在我还没能完成发表,很有可能是要和学弟学妹们一起重修,不过写评论这种东西,只能是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打下基础,厚积薄发。
寒假期间再努力一下,希望在返校之前能够完成两篇的发表。

点评

饭了一口口吃的,人是一点点长大的,评论是一篇篇累积进步的。坚持。  发表于 2015-1-31 17:54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