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社会契约论》有感 卢梭是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所著的《社会契约论》一书在某种程度上说来是推动法国大革命的催化剂,1789年法国大革命最终选择的也是卢梭的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 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他说道“人是生来是自由的,却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句话是书中第一章的第一句话,可以说算得上是该书的理论基础。在我看来“自由”与“枷锁”这两个词是相对的,乍看甚至是矛盾的,这让我不禁想到哲学上所提到的矛盾的观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即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所以矛盾是对立与统一的结合,关于自由与枷锁这两方面,结合着此书,我也有两个方面要谈论,而我谈论的这个两个方面乍看也同时存在着矛盾。首先,从正面来说,人类刚到达这个世界心灵本就是一张白纸,而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接受现代文明的洗礼,譬如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各个方面都向我们灌输一些已有的观念,所谓的真善美、假丑恶都早已拥有一个评判的标准,只等渗透进我们的思想,所以我们才会明白什么是该做的、什么又是不能碰触的,不能犯的错犯了那就会遭受法律的制裁,所以从一出生开始我们的意志就受到了限制,这便是思想上的枷锁,它时刻束缚这我们的行为,让我们在短暂的世间在很长一部分的时间中都带着思想的镣铐。说道这里,我想谈论的另一个问题便出来了,人真的是生来便是自由的吗?卢梭借助原始社会之假设来证明人是生而自由平等的,他在书中提到“人人都是有自由的,产生于人的天性。人的天性的首要法则是保护他自己的生存;一当他到了有理智的年龄,那就只有他本人才能判断应当采用何种方法才最能维护他的存在”而一个很显然的问题是,后代的人并没有参与前人法律法规的制订,即使到了我们具有行为能力之后,也没有很明确的表示现在所制订的这些法律法规都符合我们的意愿,我们都愿意被其所约束。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现在所具有的一些权利与义务都是在未经过同意的情况下而添加上去的,这里能说明人类生来就是自由的吗?可以说,在现代文明的社会中,打从娘胎起我们便开始不自由了,所以来到世上带着枷锁生存是肯定的,不过我们也可以在这种规定的范围内,带着“镣铐”在一个拟态的自由环境中舞蹈。
卢梭在第二卷第三章“论公意是否会出错”中提到“公益始终是公正的,永远以公共的福祉为宗旨,但不能因此就得出结论说人民的意见也永远是公正的”而这里公益的意思就是只考虑共同的利益,而不是个人的利益。在这里我认为卢梭把公共的利益扩大化了,没有看到个人对集体所产生的力量,也许是受当时现实情况的影响,他认为大家的意志一致了国家才能得以和谐和平稳。而他在第四卷的第一章中说道
“第一个提出那些法律的人,只不过是说出了其他人已经感到的情况罢了”那这里第一个提出法律的人是不是所谓的立法者呢?而立法者是不是公众中的一个以个体身份存在的人呢?立法者若也是大众中的一个,那又怎么能担保他提出的法律是正确的呢,前面已经有阐述,人民的意见也不是永远正确的。在这里我不得不觉得有些自相矛盾的成分,同时也怀疑卢梭是否是真正的相信人民?如果当人民推翻了立法者所制订的法律时,究竟是法律没有体现大众人民的公共意志和需求还是人民攀不起配不上立法者所提出的法律?
在第四卷第二章“论投票”中,我个人是不同意卢梭提出的这个观点的“集会上的气氛愈是和谐,也就是说大家的意见愈趋于一致,则公意便愈占上风;长时间的争论不休,意见分歧,表明个人利益在大肆活动,国家在走下坡路”。为什么意见分歧时国家在走下坡路呢?思维的碰撞才能产生更多创新的火花,其实卢梭也无非是想要表达一个观点——少数服从多数,这不禁让我想起勒庞所著的《乌合之众》,勒庞则认为大众聚集在一起的智商其实并不高,甚至有时不能够抵过一个人的智慧,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众聚集在一起的力量也抵不过一个伏尔泰。其实勒庞所说的这些观点,我认为是很有道理的,大众意见的交流本就会受许多因素的阻碍,“沉默的螺旋理论”让许多人回去符合别人的观点,所以折中出来的意见并没有什么经典可言。相反,我认为当大多数人都赞同一个观点的时候,应该回过头来问问不赞同的人的观点,也许持相反意见的人所思考出的问题是对的。大众聚集在一起所产生的热血沸腾和英雄形象都是被夸大了的,因为大众有时会丧失思考的能力,盲从当下提出的观点,这也会让他们做出一些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方面“惊天动地”的行为。再有,什么才是真正的和谐呢?人们的意见趋于一致就是和谐吗?这能保证懦弱和充满奴性的人们能大胆说出自己的观念吗?所以,有时和谐的状态是虚构出来的,或者是表演出来的。
《社会契约论》一书中提出的许多观点确实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卢梭也因为提出了这些经典的观念,在后世得到许多的荣誉和赞美,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他所说的这些大部分应该都是照着实际勾勒出的一个“理想王国”。不过我们应该拥有怀疑精神,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看得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