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68080|回复: 3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媒体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1-7-6 18:43:3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1-9-26 19:36 编辑

【案例】
@北大新媒体:【内容的历史:从洞穴壁画到Flipboard】当纸本阅读受到巨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出版物诉诸电子形式,将来的内容形式会是什么? 原文转发(34)|原文评论(4)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310#
发表于 2024-9-18 22:04:3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赵嘉鸣在澎湃新闻十周年上的讲话:厚积澎湃之势,发改革奋进之强音
由上海报业集团澎湃新闻主办的新内容、新场景、新技术、新引擎创新发展大会于914日在上海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出席并讲话。
赵嘉鸣说,澎湃新闻诞生于新时代,奋斗在新时代,记录着新时代。澎湃新闻这十年,是破釜沉舟、凤凰涅槃的十年,是劈波斩浪、勇立潮头的十年,是坚守初心、奋楫笃行的十年。当前,上海报业集团正在实施新一轮改革,澎湃要当好先行者,全力建设国内领先、影响全球的头部新闻平台,努力开拓出一条更加广阔的发展新路。要永葆澎湃之心,立主流舆论之砥柱;厚积澎湃之势,发改革奋进之强音;激扬澎湃之力,树系统变革之典范;彰显澎湃之道,架文明互鉴之桥梁。
以下为讲话全文:
今天和大家一起参加澎湃创新发展大会,共同回望澎湃改革发展的十年跋涉,共同见证澎湃重整行装踏上新的远征,作为一名曾经的媒体人,我深感荣幸。首先,我代表上海市委宣传部,向澎湃新闻上线十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向上海报业集团、澎湃新闻广大员工十余年来付出的艰辛努力、取得的不凡业绩,表示崇高敬意!向长期以来给予澎湃新闻大力支持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
回首向来萧瑟处,十年辛苦不寻常。在悠悠历史长河中,澎湃十年只是弹指一挥间;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伟大变革中,澎湃这十年却又意义非凡、沧海桑田。
澎湃新闻,诞生于新时代,奋斗在新时代,记录着新时代。2013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作出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部署,开启了主流媒体融合转型的恢弘序幕。20147月,澎湃新闻应运而生、横空出世,踏上了向互联网进军的奋斗之路。一转眼,已过十年。这是破釜沉舟、凤凰涅槃的十年;这是劈波斩浪、勇立潮头的十年;这是坚守初心、奋楫笃行的十年。
为什么说这是破釜沉舟、凤凰涅槃的十年?因为十年前,身处媒体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上海没有犹豫,上海报业集团没有迟疑,果断投身互联网主战场,首开传统媒体整建制向互联网新媒体转型的先河,创新实现从新媒体到平台化再到生态化的定位迭代,走出一条浴火重生的新路,成为全国地方主流媒体融合转型的一个样本和标杆。
为什么说这是劈波斩浪、勇立潮头的十年?因为十年来,澎湃坚持敢闯敢试、以创新驱动发展,从理念创新到内容创新,从技术创新到渠道创新,从机制创新到生态创新,每次落子都是一次自加压力、自我重塑,输出的是持续涌现的现象级产品,贡献的是引领行业的技术应用解决方案,塑造的是严肃、新锐、可信赖的媒体品牌形象,影响的是超过2.68亿的广大用户。
为什么说这是坚守初心、奋楫笃行的十年?因为十年间,澎湃始终牢记使命、服务大局,坚持以党的旗帜为远行的航标,坚持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的赤子情怀,努力拓展媒体的社会服务边界,无论是重大主题报道,还是民生热点追踪,都在努力传达正确的立场、观点、态度,给越来越多的人以勇毅前行的温暖,为这座城市、这个国家、这个世界贡献着媒体的智慧和力量。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媒体融合发展是一篇大文章。可以说,媒体融合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前不久胜利闭幕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这一新的重大任务。书磊部长强调,要实施全媒体传播建设工程,用互联网思维主导资源配置,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上海市委高度重视媒体改革和融合发展,今年528日,吉宁书记在上海报业集团和上海广播电视台两大媒体调研时强调,要全力打造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为上海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展现新担当、作出新贡献
当前,上海报业集团正在实施新一轮改革,澎湃要当好先行者,全力建设国内领先、影响全球的头部新闻平台,努力开拓出一条更加广阔的发展新路。借此机会,谈四点希望,和大家共勉。
一是要永葆澎湃之心,立主流舆论之砥柱。澎湃的初心是什么,是为党立言、为人民发声,这也是所有主流媒体的共同使命。澎湃越发展、影响力越大,在坚持导向为魂上越要付出更多努力,这是安身立命之本、永续发展之基。澎湃要当好主流价值的引领者,始终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原则,把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贯穿于媒体融合发展各环节全过程,在重大问题、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毫不含糊,牢牢掌握舆论场的主动权和主导权。澎湃新闻是年轻的,澎湃队伍也是年轻的,要越澎湃越冷静,既要跑出加速度,更要稳得住心神、分得清对错、把得住缓急,不断提升政治三力,始终牢记行稳才能致远。
二是要厚积澎湃之势,发改革奋进之强音。生逢大时代,当有大作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大幕已经拉开,习近平总书记勉励上海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更好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主流媒体要当好伟大新时代的歌者,传播党的政策主张、记录时代风云、推动社会进步、守望公平正义。希望澎湃把内容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国之大者、城之要者、民之切者,做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不断深化新闻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在时效性、准确性、权威性上下功夫,在全媒体、大众化、温度感上做文章,持续提升时政、服务、监督、深度四大内容板块能级,强化全网全场景主流内容供给,推出更多扎根上海、解读中国、影响世界的精品力作。
三是要激扬澎湃之力,树系统变革之典范。何谓系统性变革?这是一个深刻而开放的命题,澎湃要先行先试,当好探路人。希望澎湃以互联网思维为主导,构建更加符合互联网传播规律的资源配置模式、工作体制机制、评价激励方式,推进全链条、全要素、全领域融合发展。希望澎湃以新技术驱动为关键,直面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挑战和机遇,重构融合发展技术底座,更好以先进技术驱动媒体转型,努力成为AI时代领先的数字新闻生产者、数字生活赋能者。希望澎湃不断创新澎湃+”“+澎湃的协同发展模式与传播格局,真正做到正能量实现大流量,大流量澎湃着正能量。
四是要彰显澎湃之道,架文明互鉴之桥梁。努力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希望澎湃以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为着力点,发挥好上海的国际化优势,进一步丰富国际化传播内容、创新国际化传播手段、拓展国际化传播渠道,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舆论场敢于亮相、善于发声,努力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铺路架桥,推动上海故事、中国声音、中华文化在世界上传得更广,为提升国家和城市软实力,贡献更多澎湃力量。在这方面,澎湃有基础,更要有志气,不仅仅成为上海的澎湃、中国的澎湃,更要成为世界的澎湃。
十年求索、十年砥砺、十年澎湃如昨,时间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澎湃新闻值得期待,澎湃队伍值得信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将和上海报业集团一道,一如既往、全力以赴支持好澎湃的改革发展、守正创新。今天我们回首过往,就是为了更好奔赴前方。只有为党立言、为人民发声,始终与党同呼吸,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我们新闻工作者才能够真正做到履职尽责,才能够更好地抒写开放创新包容的大上海、描绘真实可爱自信的中国,才能够忠实记录坚强而光辉的岁月、凝练丰富而深刻的感悟、影响复杂而巨变的世界。
十年潮涌,澎湃东方。明天属于你们,精彩就在澎湃!
责编:周益威 审核:闫 华

来源:中国报业(公众号)
编辑:王晨雅

309#
发表于 2024-7-31 20:31:03 | 只看该作者
老牌报社的新媒体失败样本:解放日报公众号


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剧照
1
2024年7月21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发布。《决定》第十部分中提到,要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推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给我国主流媒体带来新的重大挑战。随着信息社会不断发展,新兴媒体影响越来越大,对主流媒体形成巨大冲击。只有推动系统性变革,加快适应新技术新应用,主流媒体才能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2
上海,我国人口第二多的城市,仅次于重庆,2023年人口数量为2847万人。
上海,2023年GDP为4.72万亿元,在全国城市排名第一,人均GDP为19.03万元。
《解放日报》,创刊于1941年,是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据称日发行量55万份。


解放日报的首席们。photo from 公众号“解放小报”
解放日报不知是不是全国首席最多的传统媒体。光是首席记者就有13名。其中特聘首席记者2人,专业首席记者11人。
这样的背景,这样的人力资源,办一个微信公众号,有一万个理由能搞好,没有一个理由搞不好。
3
那么,解放日报的微信同名公众号究竟办得怎样呢?
结果就是没搞好。
我们来看看该公众号的2024年7月份数据。特别说明,数据的截止时间为2024年7月30日24时。
截至7月30日,2024年7月解放日报微信公众号共发布249篇文章。平均每天发布文章超过3篇。光看数量并不少,而且每天都有更新。
从阅读量看,没有10万+,5万+也没有。超过1万的共有8篇,占比3.2%。最高阅读量为3.4万,分别是7月6日的《最新公布!上海户籍60岁及以上老人逾568万,占户籍总人口37.4%,各区情况》、7月26日的《紧急提醒:不要投喂!上海300个小区都发现了,数量越来越多,怎么办?》。
尴尬的是,阅读量不到1000的,数量为110篇,超过44%。

令人不忍直视的是,7月29日的《童年的泯泯小沟,在水一方丨睡前分享》一文,阅读量只有两位数,为77。
7月22日其中五篇文章的阅读量。Photo from 解放日报公众号

7月22日下午3:50批量发布的5篇文章,阅读量全部在千位数以内。
从文风看,解放日报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基本就是报纸文章的复制粘贴,并没有考虑网络读者的阅读习惯。文章的标题则是连断行的特点都没有掌握。
说到这里,一个结论就跃然纸上了——解放日报微信公众号
是传统媒体做新媒体的失败典型
解放日报的微信公众号,和猪肉佬T先生公众号的影响力自然是不可比拟的,就是T先生老家、十八线小城《韶关日报》搞的微信公众号,也都不知比解放日报高到哪里去了。
当然,解放日报公众号没搞好,有其他原因。
4
说个几年前的事。
有一天,有个不大不小的老板请吃饭。在介绍来宾时,到某个人时,介绍的人说这是某某传统媒体的,老板礼节性地和那人打了个招呼。当介绍人补了一句“他就是在网络上很有影响的×××”时,大家明显就看到老板虎躯一震,接下来是无比热情。听说那次聚会后,没多久老板就和那名大V展开了一系列合作。
无论反对媒体形式主义,还是主流媒体推进系统性变革,T先生都解决支持。这些问题,在一些传统媒体已经严重到自绝于市场、自绝于人民的地步了。
T先生最后要说的是——由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祟一些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早已荡然无存

来源:不主流讲话(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uCKTk2hEAz3mYKSaylIJg
编辑:李梦瑶


308#
发表于 2024-6-9 10:59:3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媒体就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段弯路
说起来悲壮,也确实悲壮,但是无能为力。因为新媒体时代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段弯路,几乎所有人都走过去了,我们却依旧坚定地想走在那条狭窄的老路上。

撰文丨连清川
我越来越确信,新媒体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段弯路。
这么说,似乎有点绝对。那些伟大的媒体,《纽约时报》、《经济学人》和《纽约客》不也都成为了新媒体吗?
这些新甁装旧酒的媒体,不过是新身体,老灵魂,他们依然运行在原有的媒体规则之上,在本质上,并没有做出多少改变。
况且,他们的灵魂也正在被新媒体所侵袭。看吧,《纽约时报》在过去10年里遭受到的观念批评,比过去100多年加起来都多。
▲《新闻编辑室》剧照(图/豆瓣)
这么说,其实还挺得罪人的。难道我们没有看见过新媒体海洋中,依然有着兢兢业业,甚至是哪怕小众,依旧坚持专业的人吗?
他们的声音太薄弱了,在数量优势的压迫之下,他们或被淹没在巨大的众声喧哗之中,或者逐渐在污浊的海洋中被溺毙。这本身就是弯路的一部分:巨大的庸俗,消灭了少量的优秀。
在新媒体的短短几十年历程之中,它就以自己庞大、恶劣与暴戾,摧毁了人类传播得以健康运行的基础原则,无限制地放大傲慢、偏见与恶意,使真相变得极其稀薄,思维走向极端化,控制无孔不入,而迅速消解了人类思想的厚度与深度。
它以希腊海妖塞壬一样的声音蒙蔽了公众的心智,从而让人类的思想能力快速退化。
01
在几年前,曾经有一篇爆文:《互联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段弯路吗?》。这是一个问句。这是一个长久的拷问,作者没有答案。
我也没有答案。我不知道。
但我确切知道的事情是:互联网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知识解放。
它将数以亿计的人拔擢出了知识的贫乏,也将数以亿计的人拔擢出了贫困的深渊,也赋予了数以亿计沉默的人以发言的空间。
精英垄断世界的历史,在互联网诞生的那一刻,彻底沦亡了。
但是这一切是福还是祸,无法断言。
如果互联网是福是祸无法断定的话,新媒体却充分地展露了它邪恶的獠牙。
新媒体又是为什么会败坏人类的思想与传播?
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卢梭对于大众文化有着深刻的恐惧。他极端反对公共大剧院的建立。因为公众剧院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娱乐大众。
为了增加票房的收入,公共剧院的剧目是向下看齐的。也就是,越是满足更多人的审美能力,就越能够获得票房的胜利。于是,大剧院成为了比下限的竞争。它终将败坏人类的心灵。
新媒体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大剧院。但是它走得更远,向得更下,并且更加便于利用。
/图虫创意
流量控制与思想媚俗。新媒体诞生之日起,就是追逐流量的。当智能手机普及至乡村级别的时候,流量的竞逐使内容成为了审美与观念的噩梦之地。
在流量的竞赛中,傲慢、偏见与情绪,更加容易获得缺乏训练的公众的认可,理性的、中立的、客观的内容从来都处于劣势。为了生存与竞争,良性的新媒体必须不断地调低自我的设定,以获得生存空间。
在流量思维中,有许多固有的原则,必须被牺牲。如果你满足于成为一个小众的媒体,那么显然,你也就被边缘化。即便你愿意被边缘化,你也无法获得足够的支持。
因为在生存压力之下,思想媚俗就成为一种必须。要想有流量,你就必须满足公众所期待的傲慢、偏见与情绪。
即便你想要摒弃新媒体所带来的流量控制,你却仍然无法摆脱流量控制所带来的思想影响:因为人是群居动物,必须生长在社会之中。
新媒体的社交功能控制了几乎所有人,于是你就依然暴露在流量之中,被流量控制的内容和思想所控制。
02
流量的背后是算法。算法操控了人们的喜怒哀乐。
不要误会。我并没有说,算法的背后是一群邪恶的资本家或者工程师。他们不过是商人,是职员,他们只是在做他们的工作。
但是算法不是教育家,不是道德家,也不是哲学家。算法推动的,是媒体和内容的更加惨烈的比下限。因为只有下限越低,才会有越大的流量。
算法旨在发现人性的卑劣之处,好在人们的脆弱之中获得商业的成功。
在傲慢、偏见与情绪之中,人们更加容易对内容以及推送产生共鸣。算法并不平衡人们多元化需求,它所攫取的,是最简便获得流量和认可的地方。
于是人们的傲慢、偏见和情绪被摘取出来,不断放大,人们才会不断地沉迷、沉陷与执着,把时间、言论和欲望交付给新媒体。
/图虫创意
信息的长度也越来越被裁剪,思想与观念于是越来越碎片化。算法的借口是因为人们的生活与时间越来越碎片化,因为现代社会的节奏需求。但算法的实质是,只有碎片化才能快速销售。
碎片化的副产品是极端化。在极其短暂的时间里,要达到对用户心智的控制,就必须把信息极端化、情绪化与片段化,只有用最短的时间攫取用户的注意力,才能获得用户的认可。
碎片化加强了公众的轻率,降低了他们的耐性。真相不可等待,言论不可思考。只有同样的极端化,才能获得更多人的参与与认可,流量的效应才能够放到最大。
真相的时长与思考的审慎于是被全面放弃。在算法的孕育之中,思想赖以成长的根茎逐渐萎缩。
思想的创造性与独立性,来自于整体化与深度。在碎片化中,思想的整体性被打消,知识的整全性被放弃。碎片化的学习所包含的,从来都是对知识的片面理解和掌握。人们越是急于从碎片化的学习中获得职业的好处,或者社交的胜利,就越是对整体性知识和深度思想嗤之以鼻。
/图虫创意
整全性知识和深度思想的沦亡,使人类思想如同星际碎片,在广袤的空间中无望地漂流,而无法凝聚成为一个有效的整体。
20世纪后半期开始,人们开始耽溺于长和平所创造的富足,思想的锐度开始下降。而到了互联网与新媒体时代,思想的资源日益枯竭,思想的深度日益浅弊,以至于整个世界都处于哲学荒原之中。
创造性和多元化,同时在流失。
03
《不服软的时代》,是一群评论员针对新媒体时代的无望的抵抗。
它是由一群传统媒体人所构建的新媒体,期望用新媒体的方式,实现传统媒体的使命。
在传统时代里,媒体是一门职业,新闻是一个专业。信息的发布与观念的输出,需要经过专业的训练。它有一整套完整的职业培训,和信息发布的准则。
公众发布的是信息,记者发布的是新闻。
公众发布的是言论,评论员发布的是评论。
公众根据信息各自发布的言论,形成舆论。评论员根据舆论走向发布评论。评论与舆论可能相左,也可能相合。
评论员并不对公众负责,他首先对自己负责,其次对自己所供职的机构负责。机构需要在规则的框架中行事,否则就会被公众所诟病,乃至被逐出市场。
所以新闻与评论,都必须在真实、客观、平衡的原则下进行。
  
并非所有的新闻与评论都是合格的。但是有市场竞争的存在,于是优秀与合乎规则的机构,就越加获得公众的信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公信力。公信力是机构得以存在的生命线。
公众与记者的身份是可以转换的,但是必须经过严格的职业训练。这其实在任何职业中都存在。
冰川思想库的评论员,都是经过训练的,并且在类机构的规则流程中运行。我们不允许对未经确认的信息进行评论,不允许偏激的思维得以发布,不允许伤害公序良俗的信息得以出现,我们也不允许一元化和极端化的文章刊布于我们的媒体。
因为我们是曾经经过严格训练的职业的媒体人。
  
我们当然会犯错。你要允许一位医生开1000台手术的时候,会有一次甚至两次的失败。但我们不会故意伤害病人。就是说,我们不会有意扭曲信息。
我们认为,这是我们在新媒体时代中必须坚守的准则。
还有一些其他经过训练的媒体人做了新媒体,但是他们变成了坏的、糟糕的新媒体。这也并不奇怪。一位拥有正规执照的医生也可以成为一个坑蒙拐骗的医生。因为他觉得赚钱更重要。
所以,当你阅读《不服软的时代》的时候,你会发现它与大多数新媒体格格不入。因为它依然想在新媒体时代中,守旧着传统媒体时代的准则与使命。
但是蚍蜉撼树,螳臂挡车。我们是新媒体时代汪洋中的一条船,弱小、无助、固执,风雨飘摇,随时可能倾覆。
说起来悲壮,也确实悲壮,但是无能为力。因为新媒体时代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段弯路,几乎所有人都走过去了,我们却依旧坚定地想走在那条狭窄的老路上。
冰川思想库8年,我们也曾经频繁地出现爆文,是因为仍然有一群人,愿意倾听理性与多元。但是我们越挣扎越绝望,越奋发越弱小,越固执越与世隔绝,因为新媒体时代以雷霆之力,摧毁沿路上想要坚持独立、自由与思考的所有一切残余。
不服软其实已经是一种妥协。它放弃了向上的努力,而因此努力支撑的,不过是一些维持人性基本尊严的准则。我们所能信守的,不过是无法退却的底线。
但是就像三体中被放逐了的青铜时代号,茫茫宇宙,我们又能去向何方?
我们不知道,我们只能本能地守着一方小小小小小小的最后的方阵。哪日宇宙大火,我们无非也是与汝偕亡的一颗小小灰尘。
连这,大概也不过是一种奢望。
04
可是,为什么是一条弯路,而不是一条绝路?
总有人和稀泥说,没有你说的那么绝望啦。人类总能找到一条向上的道路。你看人类不是生存到了现在,还在不断进步吗?
这种论调几乎无处不在。在面对气候变化的时候,很多人说,夸张了。人类怎么会因为气候变暖而灭绝呢?总会找到出路的。
美国著名的脱口秀老头乔治·卡林在一个著名的段子里说,人们总在说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环境哪里需要你保护。地球45亿年了,人类消灭之后很久很久,地球还在那里。所以根本并不是什么保护环境,而是保护人类而已。
道理就这么简单。
流量还在抢,算法还在算,新媒体活得好着呢。
/图虫创意
所谓的弯路,是有一种可能性。人们突然被释放出来,他们失去了方向和导引,于是开始放纵自我。但是他们慢慢会发现,放纵并不符合自己的利益。有准则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审慎的言论才是负责任的观念,而独立而多元的思想,才是人类自我进步的思想。
然后,他们或许会拨乱反正,开始寻找约束自我,约束产业,以及规范内容的道路。
但是你也没法那么乐观。被揭去封印的魔鬼,并不会那么轻易就自己轻飘飘回到魔瓶里去。潘多拉魔盒打开,妖魔鬼怪魑魅魍魉依旧活跃在世间。
把弯路重新掰直,需要很大的代价,需要每个人都要参与进去的斗争。
它不是一条绝路,并不因为有什么确切的证据,而是只是对人性最后的希望。就像希望环境可以被保护,算法可以被校正,自由可以被施行那样希望。
《不服软的时代》,说的是,我们一群人在履行自己的职责。你愿不愿意也履行你的职责?

陈季冰、连清川、魏英杰、任大刚张明扬、关不羽等知名评论人倾情奉献胡舒立、景凯旋、鄢烈山、吴晓波徐达内、十年砍柴联袂推荐
来源:冰川思享号
编辑:刘诗扬

307#
发表于 2024-6-7 00:04:1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巴西亞馬逐叢林部落首領亦開始規定村民的上網時間



科技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方便,尤其現代人已很難想像活在沒有網絡的世界。巴西一個隱居在亞馬遜叢林深處的原始部落,已經歷近百年「與世隔絕」的日子,數月前靠馬斯克旗下的星鏈計畫(Starlink),終於連上網絡,但連網9個月卻令當地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有長老嘆年輕村民不再捕魚打獵,每日沉迷色情影片,甚至試圖在部落內嘗試「激烈式性行為」。
《紐約時報》報道,星鏈最一開始被認為可對這個偏遠的原始部落帶來巨大幫助,包括可在緊急情況下聯絡當局尋求幫助,例如野外容易發生的被蛇咬傷。此外,部落成員還可以與其他亞馬遜部落共享教育資源,並與居住在其他地方的朋友和家人聯繫。
然而,自從巴西這個擁有2,000人的「Marubo部落」在9個月前首次連接上網絡以來,卻導致部落內因為這項服務產生嚴重分歧。現年73歲的村民Tsainama Marubo表示,一開始大家都很興奮,但現在情況卻很糟糕,「年輕人因為沉迷上網變得懶惰,甚至開始學習白人的生活方式。」
由於Marubo部落主要靠村民自給自足,因此年輕人必須打獵、捕魚以及務農,否則三餐都成問題。但是有部份年輕人自從部落連接上網後,卻開始整天只顧著玩手機,甚至終日在社交平台上與陌生人聊天,恐成網絡詐騙的受害者。
當地更有長老直言,Marubo是一個保守的部落,甚至不允許公開接吻,然而自從有了網絡後,當地許多年輕男性開始在群組中分享色情影片,甚至對部落女子做出「具攻擊性的性行為」。
這樣行為讓部落首領擔心,部落的歷史和文化會因為過度上網而消失,因此開始規定村民的上網時間,包含每天上午2小時、晚上2小時以及周日全天。但他也強調,認為網絡為他們帶來的好處仍遠多於壞處,「至少目前是這樣,沒有網絡我們就無法生活」。


来源:Yahoo finance链接: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 ... GcdTY069Jm0vZb7IBYL

编辑:刘诗扬




306#
发表于 2024-5-27 21:18:0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海量自媒体集中发黑稿打热搜,组织者首次被警方抓捕!




三小时前,京东官方通报:公安机关破获一起针对京东的黑公关案件。犯罪嫌疑人Z某按照其上线“XX视频负责人J某的安排,操纵大量账号发布抹黑造谣京东的不实言论,仅一个话题在同一时间内就使用600多个账号(其中黄V超过200个)在网络广泛传播。目前警方已抓获Z某和J某,正在进一步追查其幕后金主。


以微博为主阵地,组织海量自媒体集中发黑稿打热搜,是黑公关的一种常见形式。转型Media经多方了解确认,这是国内警方首次对这种形式的黑公关立案侦查并对组织者实施抓捕。


这种模式,让很多企业头疼不已,但报案后通常未获立案。以至于一些人胆子越来越大,同一篇文案复制粘贴反复发布甚至错别字都一样、几分钟十几分钟内不同账号发出几十上百篇稿、互动区的评论明显失真、点赞微博明显是机器人、文案明显胡写张嘴就来……


为什么有些公安机关不愿意立案查办?经与多名一线人员交流,原因有四:


立法尚不够完善,比如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规定的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它是指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但何为重大损失、严重情节缺乏更明确的规定,且如何认定构成直接经济损失,如何认定经济损失系造谣引起的,都是难点。


面对新型犯罪,政法人员相关知识储备不足。有的五十多岁老民警,抖音都未必有,还热搜热榜?完全是听天书。像网络造谣、黑公关等新类型、实践中少有判例的案件,无论从对法律规定的理解尚还是实践经验上,都有不足。曾经,某五线城市基层公安局的一位中层领导和我非常肯定地说:我干了七年刑侦,没听说网上写稿骂企业能构成非法经营罪,不可能的……在知识储备相差过大的情况下,法务或律师,沟通难度极大。


再者就是没有从上至下的有力推动,没有大规模统一专项行动,形成可以指导全国政法机关办案人员的典型案例。


最后就是一些担心。比如,这种案子抓了,能批捕吗?批捕了,能诉得出去吗?公诉出去了,法院能判有罪吗?最后真没弄出去,会不会还得背责任?现在是错案终身追究制。再比如,这种案子别的地方都不给立,我给立,同事怎么想,领导怎么想,会不会认为我和这家企业有关系


此外,刑事报案,本身也是有技术含量和说道儿的,而不是向普通公众想象的那样简单随意,我被侵害了,我只需要去派出所说一遍,顶多再留个纸质材料就得了,剩下的就是公安机关自己去调查的事儿了。


转型Media组织的法律公关线下沙龙,曾邀请过一位原北京市公安局网络安全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从公安实践工作角度做主题分享。他表示,为何某些企业遭遇严重黑公关,却立不上案?从法律实务上说,刑事报案是一项专业法律工作,涉企业黑公关的刑事报案更是一项非常专业的法律工作,里面有很多专业上的、法律实践上的讲究,包括谁去立案、找谁立案、哪天几点去立案、拿着哪些材料去立案,都决定了成败。


黑公关行为,有可能涉嫌非法经营罪、诽谤罪、寻衅滋事罪和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等罪名。海量自媒体参与的有组织打热搜型黑公关,组织者和参与者分别应如何追责,此次作为国内首例案件,值得法律人和企业公关关注。


来源: 转型Media人(公众号)

编辑:徐思凡

305#
发表于 2024-5-23 23:40:2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中文互联网正在加速崩塌,国外呢?
一大早,被《中文互联网正在加速崩塌》刷屏了。

本文在开篇抛出一个问题:

如果我们在百度上搜索“马云”这两个字,把时间设定在1998年到2005年,能搜出来的信息,大概有多少条呢?是1亿条,还是1000万条,还是100万条?

实际搜索结果如下:


于是,作者加以诠释:

用百度搜索,选定日期范围为“1998年5月22日到2005年5月22日”,含有马云的信息,总共是1条(2024年5月22日数据)。而仅有的这一条信息,也是虚假的。点进去会发现,文章的发布时间其实是2021年,不属于上面限定的时间段,只是不知怎么回事,它被莫名其妙地搜索出来。

以这个事实为基点,作者得出了“中文互联网正在加速崩塌”的结论。

说实话,起初看到这个论点,我有点不以为然,归根结底,百度等中文互联网大厂只是一家企业,并不具备“史记”功能,将过往的冗余信息清理打扫,属于降低成本的正常操作,对于这一点来说,不只是中国,全世界的互联网企业应该都是一样的。

为了证明“中文互联网没有崩塌”,我想出了一个反证法,如果在谷歌上锚定同样的时间点,搜索“马云”或者国外的知名企业家,如果结果跟百度的搜索大同小异,那么就能证明,所谓“中文互联网崩塌”只是故作惊人之论。

为了周全起见,我让朋友在谷歌上进行了三次搜索,第一次用中文简体搜索“马云”,第二次用中文简体搜索“比尔盖茨”,第三次用英文搜索“Bill Gates”,时间的锚定点都是:1998——2005。

不得不说,看到搜索结果,我沉默了,跟我设想的完全不一样,不斥于吃了一个耳光。

用谷歌搜索马云,显示出了5000多条结果,每一条几乎都符合1998-2005的设定要求。




用谷歌搜索比尔盖茨,显示有6万多条结果,同样都符合时间设定要求。




用谷歌搜索Bill Gates,那更是海量了。


看到这个结果,我不能说“中文互联网正在加速崩塌”的结论完全是危言耸听。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如今,在以信息战为核心的今天,单就百度与谷歌的信息量对比来看,我们确实是弱爆了,一叶知秋,中文互联网信息的匮乏绝不仅仅只是一个“马云”,而是遍及各行业各领域,单就最触手可及的互联网信息而论,这意味着国外的竞争对手将比中国人更了解中国。

如何破局?本哲才疏学浅,不敢妄言,唯有提出顾虑,留待有识者一决。

来源:哲空空(公众号)
编辑:李佳
304#
发表于 2024-5-14 09:48:2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社交媒体:从免费使用转向付费账号值得吗?
佐伊·克莱曼(Zoe Kleinman)
BBC科技事务编辑
佐伊现在拥有了马斯克为X付费订户推出的蓝色标记。
好吧,是时候坦白了——我付费订阅了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社交媒体平台“X”(前身为Twitter)。
“你为什么要把钱给世界首富?”我的朋友喊道。
诚然,她说得有道理,但我这么做有两个原因。首先,因为我知道有一些关于我的虚假账号在网上流传,而订阅提供了某种验证。
其次,我想使用X的人工智能(AI)聊天机器人Grok,而这是最简单的方法。我花的是自己的钱,而不是BBC的费用。
在X上,付费用户的名声参差不齐,以至于有一个选项可以隐藏付费订阅后出现在你昵称旁边的“蓝勾”。
新一代大亨为何热衷收购不再赚钱的媒体
脸书和推特正面临生存危机吗?
“我在Snapchat上出售情色视频”
社交媒体是否有害?证据和谜团在哪里?
一些老用户对这种“用钱解决”的模式深恶痛绝,即通过付费获得额外的曝光度和知名度,而不是通过发布好内容来获得。
就我自己使用该平台的体验而言,我并不指望订阅后会有多大变化发生。但还是有提升之处。
最显而易见的好处是,我可以写更长的文章并对其进行编辑,我也很乐见广告的减少。但与此同时,现在我要用大笔现金购买这项服务,我还对垃圾邮件和机器人留言者的肆虐更加恼火。
如果你不为社交媒体付费,那么服务提供者就会从广告中赚钱。
约翰尼·瑞安(Johnny Ryan)是一名前广告高管,现在是爱尔兰公民自由委员会(Irish Council for Civil Liberties)的高级研究员,长期关注该行业。他表示,在某些方面广告商比订户更容易讨好。
“广告商一般不会在乎内容是什么。”他说,“时不时会有丑闻发生,但总的来说,他们并不那么政治化。”
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说:“如果你不为产品付费,那么你就是产品。”其意思是说,如果你免费使用某样东西,那么拥有它的公司就会拿到你放在上面的数据,然后向其它机构收费向你投放广告。
这是一种成熟且有利可图的商业模式。“数据是新的石油!”这是几年前我在科技行业经常听到的一句豪言壮语。
但也许这口油井的储量已经越来越少了,因为科技公司正越来越多地将订阅作为一种替代产品。
六个月前,Meta在欧洲为Facebook和Instagram推出了一种无广告订阅模式。它在移动设备上的月租金为13欧元(14美元;11英镑),这是在线服务的平均收费水平。这家科技巨头拒绝告诉我到目前为止有多少人注册。
这表面上是为了符合欧盟关于消费者选择权的新法规,但却适得其反:Meta正在接受调查,因为欧盟委员会表示,要么交钱要么交数据的二元决定可能并不妥。
无广告版本的Snapchat Plus仍在向用户提供服务,其在2022年6月推出后短短几周内就拥有了100万用户。2023年,使用YouTube无广告流媒体高级服务的用户数量已达到1亿。
媒体服务商“Socially Powerful”创始人詹姆斯·哈金(James Hacking)是YouTube付费版的长期用户,他说:“这种无忧无虑的体验是我生活中所需要的,我只需要享受内容,而不用担心广告什么时候会来。”
另一方面,Netflix推出了包含广告的廉价订阅选项,亚马逊(Amazon)的Prime则在其影片平台上引入了广告,现在向已经是订阅者的用户收取额外费用,以再次移除广告。
约翰尼·瑞安认为,这种混合模型代表了两个世界中最糟糕的情况。他说,既要看广告又要付费,这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以科技为主题的订阅时事通讯“Exponential View”创始人阿齐姆·阿扎尔(Azeem Azhar)表示,一般而言,付费订阅制是“从新兴市场向饱和市场转变的一部分”。他说:“没有新客户了,所以你需要想办法增加业务收入。”
“有一部分互联网用户愿意付费,就像有一部分航空公司用户愿意花钱以更快地登机一样。”
但他警告说,社交媒体平台尤其需要谨慎行事。
阿齐姆·阿扎尔警告说,如果一个社交媒体网站必须付费才能订阅,那么用户数量可能会下降。
“如果每个人都必须付费,那么使用它的人就会少得多——因此参与度就会降低,它也会因此变得不那么受欢迎。”他补充说,“让免费用户进行转发和创建内容,要用户为获得更好的体验支付更多费用,这两者之间需要取得平衡。”
也许X已经吸取了这一教训——在推出订阅模式的几天内,它就为所有拥有超过一百万粉丝的账户提供了免费的高级账户身份,最近,它又将这一范围扩大到了拥有超过2500名付费粉丝的账户。
在这种转变发生之际,许多新闻平台也成功转向通过付费订阅模式。 很多新闻媒体推出了付费墙,这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尤为成功——路透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去年的报告显示,33%的瑞典人为网络新闻付费。
阿扎尔在Substack上拥有约10万订阅者,这是一个将创作者与受众联系起来的平台。在该平台上发表文章是免费的,Substack从付费订阅中抽取10%的佣金,外加支付系统Stripe额外收取3%的交易费。
Substack上目前没有任何广告。
Substack声称,已有300多万人订阅了它刊载的众多出版物。Substack创作者不被允许植入广告。
Substack创始人哈米什·麦肯齐(Hamish McKenzie)在谈到账户成功的秘诀时说:“你必须保持风格一致——你必须不断出现——在读者心中形成一种习惯非常重要。”
“他们会与你建立一种关系,然后你必须保持他们对你的信任,这意味着要尊重他们的注意力——这与广告游戏正好相反——你必须诚实,不要像滚雪球一样,用一堆东西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麦肯齐认为,总有一天,对所有内容进行整体订阅的社交网络和个人创作者模式(如Substack)之间会出现“激烈的竞争”。
“当受众成为客户而不是产品时,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他说。

来源:BBC新闻网
编辑:王晨雅

303#
发表于 2024-3-17 17:53:4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他们仍能看到他的生日,并在页面写下生日快乐”: 当我们死后,我们的社交媒体账户会发生什么
  • 塞林·吉里特、格鲁吉卡·安德里奇(Selin Girit and Grujica Andric)
  • BBC国际部记者
2024年3月15日
图像加注文字,
2016年7月,28岁的马修被诊断出患有胶质母细胞瘤四期,当时他们才结婚一年多。
有些人不知道马修已经去世,他们仍然会看到他的生日,并在他的(社交媒体)页面写下生日快乐。这种感觉并不好。”
海莉·史密斯(Hayley Smith)的丈夫马修(Matthew)两年多前因癌症去世,终年33岁。她仍在纠结如何处理他的社交媒体账户。
“我试着把马修的‘脸书’(Facebook)账户变成一个纪念页面,(平台)只是要求你上传他的死亡证明。”这位居住在英国的慈善工作者说。
“我已经做了20多次了,但就是不成功——什么都没发生。我没有精力联系Facebook来解决这个问题。”
什么是纪念帐户?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不同平台有不同做法,但所有公司都优先考虑死者的隐私。
随着技术的进步,全球有数十亿人使用社交媒体平台,当一个人死后其在网上的足迹将被怎样处理已成为一个巨大的话题。
除非有亲属通知相关社交媒体平台该用户已经去世,否则账户会一直处于激活状态。
有些社交平台会在收到近亲属的正式死亡通知后关闭个人页面,而有些社交平台则会提供其他选择。
例如,当拥有Facebook和Instagram的Meta公司收到死亡证明时,死者的账户可以被删除,也可以被设为“纪念”状态——这意味着该账户将被冻结,并转换成一个纪念用户的专页,允许人们发布照片和回忆。
用户姓名旁边会出现一条“悼念”的提示,而如果原始用户没有设定“遗产联系人”——授权管理内容或停用个人页面的家庭成员或朋友——则无人能登录和运营该账户。
在Facebook上,悼念账户不会被推荐给“你可能认识的人”标签中的潜在虚拟朋友,死者好友列表中的用户也不会收到有关其生日的通知。
拥有YouTube、Gmail和谷歌照片(GooglePhotos)的谷歌公司为用户提供了变更“不活跃账户”设置的选项,让用户决定如果其账户在设定时间内不活跃,账户和数据将被如何处理。
“X”(前身为Twitter)不提供为纪念逝者而保存个人页面的选项。在账户所有者死亡或无法使用账户的情况下,该平台只可能停用账户。
BBC国际部科技事务记者乔·蒂迪(Joe Tidy)说:“有各种各样的方法,但所有公司都优先考虑死者的隐私。”
“不会有登录信息被共享,你只能在特定的要求下访问某些数据,比如图片和视频,有时需要法院的命令。”
但他补充说,TikTok和Snapchat等较新的社交平台尚未有任何规定。
我们是否应该准备一份“数字遗产遗嘱”?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詹姆斯·诺里斯建议人们准备一份数字遗产遗嘱。
塞尔维亚内政部高科技犯罪部门前负责人、网络犯罪专家萨萨·日瓦诺维奇(Sasa Zivanovic)警告说,如果已故用户仍然激活的账号数据、照片或其他内容落入不法分子之手,可能会带来问题。
他们可以下载个人账号中的部分数据,也可以控制整个账户。
他说:“照片、数据和视频可以用来创建虚假账户,被用于向不知道当事人已经死亡的熟人和朋友勒索钱财。”
英国数字遗产协会(Digital Legacy Association)主席詹姆斯·诺里斯(James Norris)强调,每个人都应该考虑自己上传到社交网络上的内容,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备份,这一点很重要。
他指出,例如在Facebook上,你可以下载你的照片和视频的完整档案,并将其转交给你的近亲。
“因此,如果我被诊断出身患绝症,而我的年幼子女并未使用Facebook,我可能会下载我所有的照片和视频、删除聊天信息,因为我不想让我的孩子看到我的私人信息,整理我最喜欢的照片,并围绕每张照片写一个故事。”他说。
他认为,规划好自己死后社交媒体账户的去向至关重要,并建议人们准备一份有关数字遗产的遗嘱。
“归根结底,社交网络是一门生意。这些平台不是你数字遗产的看护人。”他说。“数字遗产的看护人是你自己。”
不过,他认为社交媒体平台可以优化程序,让丧亲者更轻松地完成设置。
“提高人们对平台提供的功能和可用工具的认识非常重要,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它们的存在。”他说。
数字遗产不仅涉及社交媒体”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萨拉·阿坦利表示数字遗产不仅仅涉及社交媒体。
为绝症患者及其亲人提供关怀和支持的英国慈善机构“玛丽·居里”(Marie Curie)的研究护士萨拉·阿坦利(Sarah Atanley)警告说:“数字遗产是一个大话题。”
她强调说,人们需要考虑的不仅是他们的社交媒体账户,还有他们拥有的所有数字信息,以及在死亡后该如何处理这些资产。
“数码照片和视频可以包含很多记忆。在银行业务方面,我们现在做了很多在线财务管理。”她说。
她说:“然后是创建了播放列表的音乐账户,我们看到在线游戏的使用在增加,人们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创建自己的虚拟形象,生活在网络空间中。”
“所以,我认为值得一说的是,数字遗产不仅仅与社交媒体有关。”
她也认为,重要的是要开始思考我们在数字层面拥有什么,以及我们希望用它来做什么。
“我们希望有人接管我们的社交媒体账户吗?我们希望有人纪念它们吗?我们想把数码相册传给孩子吗?还是像过去那样打印出来,拥有一本精美的印刷相册,在我们死后可以传给别人?数字遗产绝对是需要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图像加注文字,
海莉说,她仍然希望将马修的Facebook账户设为纪念页面,但她现在还没有处理这个问题。
但对海莉和马修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容易讨论的话题。
“马修临终时,我并没有真正跟他谈过这个问题,因为他并不想谈论死亡。”她说。
“他想尽量多活一段时间,但后来他病情加重,他已经不是他自己了。所以,他无法回答我的问题。”
2016年7月,28岁的马修被诊断出患有胶质母细胞瘤四期,当时他们才结婚一年多。
医生告诉他们:“你们的生活将永远改变,而且不会是好的改变。”医生称马修患有脑瘤,需要立即进行急救手术。
虽然手术和随后的化疗进行得很顺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肿瘤又长了出来,他们被告知马修的生命只剩下一年了。
“他的名字出现在所有的东西上,我们的账单上,我所有的东西上。”海莉说。
“所以,我不得不对所有东西都进行变更,这太难了。我花了大约18个月的时间来完成所有所需的数字管理工作。”
她说,她仍然希望将马修的Facebook账户设为纪念页面,但她现在还没有处理这个问题。
“我觉得一直看着一份死亡证明真的很痛苦。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避免这样做,因为这是一张可怕的小纸片。”
“我只是觉得这真的是一个过于复杂的过程,公司应该让失去亲人的人更容易做一些。”

来源:BBC
链接: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68572583
编辑:李佳


302#
发表于 2023-12-26 18:59:42 | 只看该作者
新增35个自媒体会员,上网联自媒体专委会2023年度会员会议举行
12月20日上午,上网联自媒体专委会2023年度会员会议在静安区举行,由上海市委网信办、上海市互联网业联合会指导,静安区委宣传部承办。金融、教育、卫健、房管、市场等行业主管部门,相关区委网信办负责人及上海属地135家重点自媒体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上海市互联网业联合会会长姜迅,中共上海市委网信办副主任、上海市互联网业联合会副会长俞旻骁,静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莫亮金出席会议。

在会议致辞中,俞旻骁介绍,为进一步加强对属地自媒体的联系、服务和管理,打造上海自媒体的共同家园,今年6月15日,上海市委网信办会同上海市互联网业联合会指导成立了自媒体专委会。成立以来,专委会的影响力持续扩大,把引导行业规范发展作为重要职责,积极促进治理与自律相协调、规范与发展相统一,上海自媒体行业治理展开了新的篇章。
俞旻骁也对专委会下一步工作提出三点希望,希望继续发挥行业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以及主动研究和适应新形势新变化。
中共上海市委网信办网络管理处副处长、上网联自媒体专委会主任委员顾晔通报上网联自媒体专委会年度工作情况。顾晔透露,上网联自媒体专委会成立以来,持续吸引了资讯、财经、房产、教育、医学、文娱、生活服务、电商、科技、法律等10个门类的自媒体加入,结合医药领域反腐、房地产政策调整等热点事件,会同教育、金融、卫健、房管等部门和区委网信办组织召开多场分类指导会,覆盖重点自媒体近300个。
本次会员会议上,中共上海市委网信办网络管理处处长蒋科宣布新入会会员名单,欢迎房东东、制胜密码、中欧商业评论、投中网、松南大居、韵达速递、上海周启安律师、苍口小梨涡、一菲等35个自媒体积极加入专委会。
晏秋秋、萌芽熊、饭统戴老板、小胖看房、上海本地宝、热点科技、梅斯医学、日食记、爸妈营等9位会员被评为上网联自媒体专委会2023年度优秀会员。
2023年发表作品全网阅读量超过2亿的财经头部自媒体“饭统戴老板”创始人代文超表示,专委会的成立帮助自媒体从业人员在瞬息变化的网络环境中找到正确的航向,作为自媒体要不断提升内容的质量,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道德水准,为广大公众提供有价值、有温度的内容。
公众号粉丝突破925万的生活自媒体“上海本地宝”负责人李辉认为,一个有责任的自媒体企业不能只关注数据和粉丝,更应关注社会责任,在政府职能部门和自媒体专委会的支持之下,本地宝账号得以充分发挥账号优势,传播政府政策,服务更多的市民群众。

会员会议最后,上海市互联网业联合会会长姜迅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网络新技术新应用快速迭代,推动自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加速重构。在这样的背景下,自媒体行业既面临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因此,姜迅鼓励专委会成员主动适应网络传播新特点,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做优质内容的提供者、网络诚信的忠实维护者和合规健康的模范践行者,提高内容质量,锻造更多精品,使网民喜欢看、主动转、真心赞,为上海的自媒体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程博

图片2.png (1.64 MB, 下载次数: 34)

图片2.png
301#
发表于 2023-12-26 10:35:09 | 只看该作者
微短剧,会成为长视频的“救命稻草”吗?
职场社畜秒变霸道总裁,普通女孩穿越成为艳丽皇妃.......这样“狗血”的微短剧,最近不仅在国内各大视频平台上异常火爆,而且还直接火出了国外。
所谓微短剧,就是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十几分钟的剧集,有着相对明确的主题和主线、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今年,仅有三集的《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出圈。这部只有17分钟的短剧,在抖音上累计播放量超过4亿。
微短剧强劲的吸金能力,更是吸引大量的创业者、影视机构、长视频平台以及各类资本。数据显示,微短剧《无双》播出仅8天,投放收入超1亿元。
低成本、周期短、回报高,很多人把短剧称为“2023年最赚钱赛道”。不过,也有人认为它内容粗制滥制,不过是昙花一现的伪风口。
不管是否是伪风口,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等长视频平台早已不同程度地布局微短剧。对于“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的平台来说,微短剧会是救命稻草吗?
01 短剧为何火了?
微短剧,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
早在2013年,优酷跟万合天宜合作出品的《万万没想到》,就是一部较为成功的短剧。只不过,当时的短剧还是以单元剧模式为主,没有连贯的剧情,主要靠段子和演技吸引观众。并且,当时没有如今火爆的短视频平台,微短剧仅在部分年轻观众中产生热度。
随着用户注意力不断分散,碎片化时间变多,短视频平台开始占据用户更多的时间,同时微短剧也开始迎来春天。
眼下的微短剧,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大家熟悉的竖屏短剧,单集成本往往不超过万元,这些成本通常不在内容制作上,而在流量投放上,因此内容大多比较粗糙、低质。
另一类在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等长视频平台上播放,一集时长通常在10-20分钟,制作成本和周期相对较长。
不管是哪一类微短剧,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爽。
头部的微短剧,基本都是甜宠、霸总、穿越、逆袭、悬疑等题材,比如优酷的《锁爱三生》、爱奇艺的《风月变》、腾讯视频的《招惹》,抖音的《逃出大英博物馆》、快手的《我回到十七岁的理由》等等。本身这些剧情就吸引人,再加上时间短、节奏快、反转不断,很多人看微短剧就是为了解压或者当做“电子榨菜”解闷。而且,微短剧总是会在高潮点上戛然而止,吸引观众继续往后观看,跟很多人看爽文是一样的体验。
虽然有相当部分人对微短剧不屑一顾,但今年它实实在在地火了。德塔文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微短剧市场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共上新微短剧481部,创下历史新高,跟2022年全年上新454部的数据相比明显呈井喷态势。
企查查统计显示,截止今年10月底,年内新增注册短剧企业数量为1.98万家,超过去年全年的1.87万家,占全国短剧企业总量的24.5%。
既然微短剧并不是新鲜事物,为何今年火了?事实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横空出世,今年微短剧突然爆火的核心原因在于:
有利可图。
在不确定性因素仍较多的经济形势下,资本追求的首要因素是稳定性和安全性。投资微短剧,不仅安全稳定,还能给资本带来客观的回报。
因为微短剧的单集时长短,内容质量要求不高,因此制作成本相对较低。有的微短剧一集剧1分钟,拍摄成本只需要5000元。
尽管投入少,但是见效快而且明显。目前,微短剧盈利方式主要包括流量分账、平台采买、品牌定制、广告及电商带货等。数据显示,微短剧行业的月充值金额,已经从今年6月的4000万元增长至10月的6000万元。澎湃新闻曾报道,在微短剧行业里,整体付费收入超过千万甚至达到上亿元并不罕见。
由此,微短剧吸引了各路资本进场,进一步推动了整个市场的增长。艾媒咨询《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为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2027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超1000亿元。
在涌入微短剧赛场的选手中,长视频平台的动作尤为惹人注意。
02 理想饱满,现实骨感
长视频平台布局微短剧,既是主动出击,也是无奈之举。
如今来看,几个长视频平台早已在微短剧上纷纷行动——优酷设立“小剧场”,通过批量生产短剧抢占市场注意力;爱奇艺设立“竖屏控剧场”,以标签化栏目的运营方式推广短剧;腾讯视频上线“十分剧场”,并在站内首页设置“短剧”频道。
跟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相比,“优爱腾”等长视频平台更加关注的是微短剧付费转化,商业化的意图更加明显,而短视频平台更在意的是流量。
这也是形势所逼。
持续盈利,一直是长视频平台的梦魇,也是一道始终解不开的难题。
此前,爱奇艺已经连续亏损十多年。今年第三季度,爱奇艺归母净利润为4.76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为3.96亿元,虽然看似扭亏为盈,但这是爱奇艺通过裁员、裁撤业务线、缩减腰部剧集投入等方式,压缩运营和内容等成本后实现的。
同样,优酷、腾讯视频也常年处于亏损。有媒体报道,三家长视频平台十年烧光1000多亿,但依然没看到持续盈利的曙光。
拓展收入渠道,成为长视频平台必须突围的方向。微短剧,成为一个似乎拥有更多可能性的选择。毕竟,内容制作是长视频平台的优势,而且在精品化上更占优势。
不过,内容高质并不意味着流量就会走高。今年一季度,抖音、快手播放量最高的短剧《二十九》和《临夜传》,分别达到7.9亿和5.17亿,同期优酷、腾讯视频和爱奇艺的短剧的流量却没有一部破亿。
另外在商业化上,相比短视频平台,长视频平台的表现也不如人意。
微短剧的会员付费模式,跟付费小说模式十分接近,即把大量信息流投放到短视频平台,然后引导用户到小程序为短剧付费。这在短视频平台上较为普遍,但对于更为抵触广告的长视频观众来说难以接受。
广告变现和电商带货方面,在短视频平台上的变现效率更高。有品牌广告方表示,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其最大销售渠道,长视频平台对销量影响非常有限。
虽然试水较早、内容优质,但总体上看大多数长视频平台的微短剧并没有形成规模化和商业化。更深入地看,原因在于两方面:
人和钱。
“人”的方面,根据今年3月发布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最近半年内,我国超10亿的短视频用户中有50.4%看过3分钟以内的微短剧。也就是说,短视频用户跟微短剧用户的重合度非常高。
反观长视频平台,其用户跟微短剧用户的重合度并不高,平台内观看短剧的氛围也不浓厚。这也在情理之中,相当一部分长视频用户每月花几十元的会员费,目的是为了享受更优质的内容,而不是观看几分钟的爽剧。
“钱”的方面,要让一个内容形态持续跑下去,必须要让创作者、品牌方、平台方等多方赚到钱才行。然而,长视频平台的商业模式相对比较单一,不像短视频平台在直播带货、广告植入、品牌定制等方面更为成熟。让各方赚钱的商业模式一旦跑不通,内容生态就会停滞不前。
如今来看,长视频平台布局微短剧的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
03 赌局与变局
面对未来,长视频平台布局微短剧,依然充满各种不确定性,宛如充满变数的赌局。
首先,微短剧能火是小概率事件,并不是人人都能押中爆款。
每当一个行业出现造富事件时,总是容易被神话。如今的微短剧行业,仿佛成为一个处处是黄金的造富场,随便推出一个作品就能赚钱。
事实上,当下的微短剧行业被夸大化了,很多人只看到几部爆火的顶流作品,却没看到那些还没面世就被枪毙或者面世后依然不为人知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占绝大数。
九州文化曾表示,公司每月推出50到60部短剧,每部成本20到30万,其中七成能保本,爆款率10%到15%,扑街率30%,还有10%为纯亏损。
这就意味着,微短剧行业里还是遵循着内容产业的“二八定律”,大部分作品都是炮灰,能火的是极少数。
未来,出爆款的难度将会越来越大。因为微短剧赛道涌入了大量玩家,但大部分都为了迎合市场,集中推出单一的、受欢迎的类型剧。云合《2023年H1全网微短剧正片有效播放·霸屏榜》显示,上半年正片有效播放TOP20的微短剧几乎都是甜宠类型。
当大部分机构都在打造同样类型的剧集时,出爆款的概率就更低了。
对于长视频平台来说,打造爆款的不确定性更大。本身,微短剧的创作思路和长剧不同,对“爽点”的把握、情节的处理、节奏的推进、反转的精彩程度都有很高要求。并且,现在是一个人人都是创作者的时代,长视频平台的对手不仅是各大影视机构,还是人手一部手机的普通用户。
相对难出爆款,监管风险或许是更大的隐忧。
《南方周末》曾评价市面上很大一部分微短剧,带有浓烈的 " 三俗 " 特征:庸俗、低俗、媚俗。由于创作门槛较低,部分微短剧不免落入俗套,甚至涉嫌色情、暴力、不良价值观等违规内容。
国家已经在监管层面出手整治,抖音、快手等平台也先后公布微短剧治理公告。对于违规短剧,可能面临下架和封禁等处罚。长视频反而因为在内容上严格把控,下架的风险更小。
当然了,对于长视频平台来说,微短剧并非没有机会,只是在打造微短剧的过程中,首要的不是追求爆款,而是降本增效。毕竟,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各家平台日子都不好过,腰包都不丰厚,首先要能够控制成本,同时提升爆款的命中率,形成可持续的动力。
布局AI,或许是降本增效的正确选择。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都已经表示,要将AIGC技术应用于内容创作。事实上,AI的确能够降低长视频平台的制作和宣发成本,同时在内容创作、市场偏好分析等方面提高效率。
走过十几年之后,长视频平台已经到了较为严峻的时刻。行业天花板肉眼可见,盈利压力依然沉重,寻找破局之路和挖掘新增量是必然选择。
微短剧的火热,给了长视频新的突围思路。不过,面对来势汹汹的短视频平台,以及较低的爆款概率和较高的监管风险,长视频平台依然需要闯出新的破局路径。
来源:网易新闻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