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89286|回复: 29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广播电视节目低俗化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1-4-6 00:29:4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3-7-29 18:36 编辑

【案例】
台综艺节目模仿天皇下跪 日本网友叫嚣不惜一战


据台湾“今日新闻网”报道,台湾综艺节目《全民最大党》在3月31日的节目中,模仿日本明仁天皇及皇后美智子的桥段却激怒了日本网友。有日本人愤怒表示,这种行为不能被原谅,“如果不道歉的话,日本不惜一战”。


  报道称,台湾综艺节目《全民最大党》专门针砭时事,以轻松诙谐的方式“开新闻的玩笑”,不过在3月31日的节目中,模仿日本明仁天皇及皇后美智子的桥段却激怒了日本网友。有日本人愤怒指出,这种行为不能被原谅,“如果不道歉的话,日本不惜一战”。


  当日节目为模仿明仁天皇夫妇至东京武道馆时,屈膝跪在榻榻米向灾民慰问的样子,由阿KEN、纳豆分别饰演“明芢天皇”及“美智仔皇后”。他们在简单的问候之后,即开始演出下跪戏码,阿KEN还搞笑地在半蹲后迅速“弹起”,展现“明芢天皇”的矫健身手。


  虽然演员在该段模仿中,不断为日本灾民打气,但节目片段流传到日本后仍引来网友痛批。有日本网友说:“这让人非常不愉快,把天皇、灾民当成笨蛋;虽然很感谢台湾人捐钱给我们,但不代表出钱就可以为所欲为!”有部分网友还发表激进的宣战言论,更有人扬言要台湾“血债血偿”。


  然而在讨论中,除了抨击的言语之外,也出现一些有趣的意见,有人认为美智子是世界第一的贵妇,“怎么会找那么丑的人来演”;另外有抱持着阴谋论的网友表示,这段节目内容并无不妥,只是大多数日本人看不懂,才会以为是“嘲弄天皇与灾民”,真正该批评的应该是刻意挑拨的有心人士。


  这起事件传到台湾,网友也出现正反两面的言论。大部分网友反对节目以日本天皇夫妇及灾民作为模仿的对象,显示媒体普遍对受害者不够尊重;但也有人说,日本网友不该为了单一节目内容而“仇台”,若严重到发出“宣战声明”,只会显得偏激以及是非不分。(刘凯)

拿人家抗震救灾开玩笑,是够混的了,大陆的综艺节目现在也越来越2了,看看何时能赶超台湾的综艺节目呢?很怀念当年的《正大综艺》!



http://club3.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7150206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93#
发表于 2025-6-19 20:15:4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一胎99子,中国短剧再创“癫”峰



来源:微信分享

编辑:张家乐

292#
发表于 2025-6-7 21:39:3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不用理,挂掉!”广东电台主持人替听众维权被区政府工作人员嬉笑回怼 湛江市委办公室回应

6月6日,广东广播电视台《广东民声热线》官方账号发布了一条节目视频,视频中,电台听众袁先生向主持人投诉,称当地政府欠他134万工程款2年不还。然而,当主持人打电话到湛江市坡头区政府办公室反映这件事情时,电话那头传来嬉笑声,一工作人员指示接电话的工作人员“不用理,挂掉!”
此事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表示,“‘不用理,挂掉’好大的官威啊。”“那个在后面叫‘不用理,挂掉’的人应该被追责。”还有网友表示,“蹲个后续,希望投诉人能要回欠款。”就此,6月7日,上游新闻记者致电中共湛江市委办公室,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不掌握属地的具体情况,已让属地核查。

主持人打电话到湛江市坡头区政府办公室反映事情, 一工作人员指示接电话的工作人员“不用理,挂掉!” 视频截图

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6月6日,广东民声热线以《欠134万工程款2年不还,一句“不用理”就想打发?》为题发布了一则视频。视频中,听众袁先生向电台投诉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龙头镇拖欠工程款。袁先生称该镇山岱村的雨污分流工程,于2021年5月15日开工,2022年12月份完工,2023年年初就完成了验收和财政审核,总金额为两百零三万九千一百多元。“施工期间,已经支付给我一部分,剩下尾款一百三十四万零几千块。到现在还没有支付给我,我都给人家追到走投无路了,几年都不敢回家过年了。”
随后,主持人给龙头镇副镇长打了电话,李副镇长回应称,“已经验收结束了,但是上面资金还没有到,没到的情况下,现在没办法支付。”主持人询问,“就是区里面一直欠着你们,然后你们欠着老百姓,老百姓现在被法院给执行。”李副镇长表示认同,并称,“但是资金没有下来,我也没办法啊。”
“我觉得这个镇长好委屈啊,来给他区里面打电话。”此后,主持人拨通了湛江坡头区政府办公室的电话,接电话的工作人员是一名女性工作人员,她对主持人说,“稍等一下。”此后电话那头传出她和另外工作人员交流的声音,“广播台的,我不敢回复这些问题。”此时,一名男性工作人员给这名女性工作人员说了一些话。主持人询问,“那个说话的是你们主任吗?让他来接,我来跟他解释。又不想担责,又在后面指点江山。”当主持人说完这番话后,电话那头传来几声嬉笑声,一男声指示接电话的女性工作人员,“不用理,挂掉。”

被回怼后,主持人一脸懵。 视频截图

目前,这则视频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截至7日下午2点,该视频点赞近43万,评论5.6万。网友们指出,在背后指示“不用理,挂掉”的人官威大,很想知道此人是谁。另外也很关心投诉人袁先生的工程款能否要得回来。
7日中午,针对网友们反馈的问题,上游新闻记者致电中共湛江市委办公室,一工作人员表示,马上向领导汇报。此后,记者再次致电市委办公室,该工作人员回复称,已将此事向领导作了汇报,目前不掌握属地的具体情况,已经让属地核查这个情况了,“如果你们想知道最详细、清楚的情况,你最好就打电话给属地那边了解一下。”
随后,记者多次拨打湛江市坡头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电话,均无人接听。不过,记者注意到,7日下午,广东民声热线更新视频称,湛江市坡头区向节目组发来了正式的回应函,同时,该区领导也专门致电节目组,对工作人员的不当行为表达了正式的道歉。另外,当地政府领导已找到投诉人袁先生,商讨出一套双方都能接受的清欠还款方案。



来源:上游新闻
编辑:张席睿

291#
发表于 2025-5-8 17:59:4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好难,电视台主持人就差把广告贴脑门上了
传媒见闻注意到,近日一张来自广东珠江频道的新闻节目截图在社交平台上走红。画面中,两位新闻主播坐在演播桌前,胸前各自摆放着一张直立式广告牌。

定睛一看,女主播面前的广告牌赫然写着“全场2.5折,假一赔十”的字样,再仔细端详,原来在给当地翡翠和田玉文化节的打广告。男主播这边,则明显有“金主”投放,广告牌上写着“丹参保心茶对血管好、对心脏好”的宣传口号。
不仅如此,两位主播的中间还夹着两瓶“怡宝”矿泉水。搞笑的是,两瓶水还有“专属底座”。
截图广泛流传后,有网友锐评道:在严肃新闻播报时段展示如此显眼的商业广告,不仅干扰了新闻的权威性,也对主持人的职业形象造成冲击。
有评论指出,“新闻主播何时变成了带货主播?”“主持人就差把广告牌贴脑门上了,这是在播新闻,还是在录商业代言?”

此类现象背后,反映出地方媒体在广告营收压力下的现实困境。一方面,电视媒体在流量竞争中不断下滑,生存日益艰难;另一方面,如何在坚持新闻专业主义的底线上探索创收方式,也成为摆在媒体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截至发稿,广东珠江频道方面尚未对相关画面作出回应。
来源:传媒见闻公众号
编辑:梅镕缨


290#
发表于 2025-4-24 15:33:0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韩国女星自杀余波--K-Pop低龄选秀节目终于取消!

面对批评者谴责性化儿童,韩国《15岁以下》(Under15)韩国流行音乐(K-Pop)选秀节目的制作人在原定于331日晚上首播前取消了该系列节目。制作公司Crea Studio328日的一份声明中表示:经过深思熟虑,我们决定取消原定的播出计划,专注于保护参赛者和重新组织节目。”“今后,我们将竭尽全力制作节目,确保节目的精髓不受损害,同时确保参赛者的诚意得以充分展现。声明补充道。鉴于《每日放送》(MBN)在发布该系列的第一批预告片后立即招致怒批,媒体分析师表示,制作人别无选择,只能刹车。该节目以发掘K-Pop神童为宣传口号,频繁展示59名年龄在15岁以下的年轻女孩,让她们竞争该行业的下一轮新星。圣地亚哥州立大学舞蹈理论助理教授、《K-Pop舞蹈》一书的作者吴周妍(Chuyun Oh)表示:在娱乐行业,推广年轻艺人并非新鲜事。”“但该节目之所以引起争议,原因之一在于它明确将女孩的年龄作为营销资源,正如节目名称所暗示的那样,她告诉DW电视和网络的部分观众对节目感到不满,包括家长和老师,吴周妍补充道。他们主要担心的是参赛者是未成年人,但她们的舞蹈,包括动作、服装、面部表情等却过于成熟,因为女孩们会模仿原版K-Pop女子组合的舞蹈编排。”K-Pop经常因歌词、动作或表演过于露骨而遭到某些方面的批评。例如,K-Pop明星金珍妮(Jennie Kim)在HBO的电视剧《偶像》(The Idol)中表演了一场不雅的表演后,在韩国被取消了演出资格。

女孩被包装成商品出售

另一个例子是,DimePiece组合的歌手CU2017年的一场现场表演中走光,身体暴露太多。对于保守的韩国人来说,十几岁的女孩如此性感实在难以接受——宣传海报上,女孩的年龄以条形码的形式突出显示,更是雪上加霜:批评人士认为这使女孩沦为物品,用以包装和出售问题不仅在于这些女孩的性感被过度宣传,还在于她们被包装成商品出售,首尔女子大学教育系助理教授、韩国一家日报专栏作家大卫·蒂扎德(David Tizzard)说道。如果被包装的是成年人,问题还不是那么严重了。但由于她们还年轻,所以这个问题就更加敏感了。他告诉DW。然而,他强调,利用性销售在韩国或世界其他地方都不是什么新鲜事。“BoA,有时被称为‘K-Pop女王,出道时只有13岁。但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开始表演时多大?或布兰妮·斯皮尔斯(Britney Spears)?他问道。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自由与道德极端主义并存的社会中。他认为,《15岁以下》的制作人面临的问题之一是不恰当的时机。
K-pop女星自杀案震惊韩国
3月初,有媒体报道称,现年37岁的演员金秀贤曾经在女演员金赛纶未成年时与她交往。金赛纶是韩国最有前途的年轻演员之一,但于2月自杀身亡,年仅24岁。她的父母公开指责金秀贤诱奸了他们的女儿,引发了对这位当红男星的强烈谴责。金秀贤在周一(331日)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他泪流满面地承认两人确实交往过,但声称他们的关系是在金赛纶成年后才开始的。



金秀贤对媒体表示:我不能承认我没有做过的事情。我感到遗憾的是,已故演员无法安息。时尚品牌普拉达(Prada)已终止与金秀贤的合作。韩国化妆品公司Dinto也因事件严重性终止了与他的一年合约。台湾7-Eleven上月取消了金秀贤的粉丝见面会,理由是日程变动。本周,一个要求将性同意年龄从16岁提高至19岁的网上请愿已在国会网站上获得近4万签名支持。
年轻身体的商业价值
蒂扎德表示,韩国社会因金赛纶的自杀事件而震惊,现在又传出金秀贤在她未成年时与她交往的指控,这或许能更好地解释《15岁以下》事件。人们对K-Pop行业未成年女孩的敏感度极高。然而,鉴于K-Pop界对新鲜面孔的需求总是存在,毫无疑问,该行业会采取行动来满足这一需求。吴周妍说,正如任何人都能想象的那样,从时尚到电影,娱乐行业都对年轻充满着迷恋。”“K-pop也不例外,因为年龄小身体更年轻。由于K-pop是由舞蹈表演推动的,这一种身体活动,年轻在提升艺术家的魅力方面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从而提升他们在资本主义市场的商业价值。



来源:韩国畅行(公众号)
编辑:张席睿

289#
发表于 2025-3-17 21:38:4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广电总局再发《管理提示》:撕掉“爽剧”标签,微短剧留得口碑、留下精品

312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针对微短剧发布了重要管理提示,强调微短剧要“爽而有度”。继对中老年题材、霸总题材进行规范之后,此次管理提示再度聚焦微短剧内容,旨在引导微短剧创作持续向上、向善、向美。


作为网络视听领域的新兴节目业态之一,微短剧凭借“短、平、快”等特点,满足了人们在碎片化时间的精神需求,成为深受用户追捧的“减压利器”。
得益于供需两旺的生态环境,微短剧行业迅猛发展,2024年的市场规模已达500亿元。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微短剧也吸引了众多代表和委员的目光。例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范宗钗针对微短剧就提出,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既加强规范管理,也侧重政策扶持和导向引领,坚持教育引导和综合治理并重,努力营造天朗气清的生态环境”。
此次发布的管理提示内容主要涵盖三大要点:首先,“爽”不是微短剧的代名词,微短剧创作不能一味求爽;其次,“穿越”“重生”不等于艺术想象,微短剧创作不能百无禁忌;最后,“狗血”与“低俗”不应成为爱情的引线,微短剧创作不能脱离现实。


监管有精度,规范有力度
随着微短剧行业早期的快速扩张,一些制作和传播机构似乎掌握了“流量密码”,即通过密集布局的“爽点”而让观众感到持续愉悦。15秒一次反转,30秒一个冲突,3分钟演尽爱恨情仇……在大量同质化内容的冲击下,人们谈起微短剧,脑海中浮现的仍是“重生”“打脸”“狗血”等印象。
为引导行业健康发展,20246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发《关于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对微短剧实行分类分层审核。10月,《管理提示(中老年题材微短剧)》指出,部分微短剧为吸引眼球故意制造冲突、设计狗血情节,传递违背时代潮流、不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引发舆论关于中老年人沉迷、微短剧收割中老年人的担忧。为此提出扭转过度将中老年人形象边缘化、脸谱化的创作倾向。11月,针对已经泛滥的“霸总”题材,《管理提示》强调,要避免用写实的外衣包裹荒诞不经的故事,更不能以荒诞艺术手段为借口随意编造过度离奇却缺乏价值关怀的情节,从而影响大众对中国企业家群体的认知,损害企业家群体形象。避免局限于爱情撕扯和家庭纠纷,尤其要防止宣扬攀附权贵、豪门、富豪的婚恋观。12月,《管理提示(加强微短剧片名审核)》要求,微短剧片名应提升思想内涵,传递主流价值观,不得使用恶俗、恶趣味等违背公序良俗的片名,不渲染极端对立、复仇、暴戾、焦虑等情绪。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扶持与规范管理下,微短剧走向精品化已成共识。


爽文化的“前景”与“钱景”
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曾经依靠30秒钩子、两集复仇、五集打脸、十集反转”的快节奏桥段吸引眼球的微短剧,虽曾引发热议,却被讥为“电子榨菜”,遭到观众“边看边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指出,“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粗制滥造的创作不仅伤害文艺,也损害社会精神生活。
《管理提示》指出,虽然“爽感”能带来短暂愉悦,但创作不应沉溺于“怼”、“打脸”等情绪宣泄,也不应塑造刻板的“全能正派”或“极端反派”。浓缩、快节奏的剧情虽能激发爽感,但观众终将审美疲劳,易陷入平庸重复。管理部门与平台已联手,在数月内下架千余部微短剧,净化市场;同时,多元主体入局推动整体质量提升。
一位资深微短剧制片人指出,如今观众不再满足于肤浅的爽剧和套路化剧情,而追求有深度、有内涵、能触动心灵的作品。无论剧情如何反转、角色多么俊美,唯有内核扎实的作品才能长久立足市场。

微短剧的“变”与“不变”
如今,微短剧正从“野蛮生长”转向“精品化发展”。如何看待微短剧的未来发展之路?
形式在变,追求优质内容不变。微短剧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不断迭代——从竖屏到横屏、从小程序到客户端。同时,创作领域持续突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牵头的“微短剧+”行动计划为题材和体裁注入新活力。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微短剧始终需回应观众对深刻内涵、精湛艺术和高质量制作的期待。
生态在变,关注人民需求不变。《管理提示》指出,应当在关注人民群众需求、体现现实关怀的同时,坚持基本常识、坚守主流价值,传播主流文化,带给受众美好与希望。当前,政府、广电机构、影视制作公司、互联网平台及社会各界正齐力推动微短剧向主流化、精品化、专业化和多元化发展。单纯追求刺激与流量的时代已远,只有回归现实、扎根大众文化、关切大众情感,微短剧才能稳健前行。


模式在变,赋能千行百业不变。众多长短视频平台竞相推出激励措施推动内容的差异化。免费剧集模式(IAA)已超越付费剧集模式(IAP)成为推动市场增长的新引擎。品牌定制、原生剧集、海外发行、IP授权等多元化模式层出不穷,微短剧以灵活多样的优势在“微短剧+”生态中不断注入创新活力。据《2024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2024年短剧产业共计创造了64.7万个就业岗位,彰显了其对社会经济的深远影响。



来源:国家广电智库
编辑:梅镕缨



288#
发表于 2024-12-24 21:47:3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抖音:对11个违规MCN机构和账号采取禁言等处置措施

关于违规MCN机构和账号的处置公告
为维护清朗网络空间,抖音安全中心对“美了个滢”“妖十一”“小羊没烦恼_”““山猫无名”“56学姐(798)”“陈奕诺”“Cina池娜”“雅雅”“尤物”“柳下惠”“赫宜”等11个账号采取禁言、暂停营利权限、清除因违规行为增长的粉丝等处置措施,对MCN机构“大海星辰”采取限制后台账号管理功能30日处置。
MCN机构“大海星辰”操纵上述账号多次发布低俗内容吸粉引流,影响恶劣。根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以及《抖音MCN机构管理规范》,抖音安全中心作出上述处置。
抖音致力于打造积极、开放、友善的社区环境,将继续落实好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持续强化MCN机构管理。平台呼吁广大网友一起监督,如发现违规内容可在APP内举报或发送详情至举报邮箱 feedback@douyin.com,平台将及时跟进处理。
抖音安全中心
2024年12月24日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编辑:徐思凡

287#
发表于 2024-11-24 22:19:4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半年受理投诉726件次 电视套娃收费等关键小事及时解决
2023年以来,由广电总局联合工信部、商务部、文旅部、市场监管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消费者协会等部门单位,开展的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为更好倾听人民群众意见建议,巩固双治理成果,改进提升广电视听服务,及时解决人民群众在看电视中遇到的问题,今年5月起,广电总局建立双治理投诉机制,向社会公布了广电总局、省广电局、各主要市场主体投诉渠道,开通了投诉电话、电子邮件、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投诉方式,最大程度方便群众反映问题。
截至1031日,广电总局双治理投诉受理中心共受理相关投诉726件次,及时解决了群众关注的看电视关键小事
在开展双治理过程中,广电总局将提升用户体验作为重中之重,让电视更清朗的同时,努力让看电视更透明、更简便。
在治理电视操作复杂方面,截至今年9月份,全国81%以上的有线电视、85%以上的IPTV家庭用户实现了开机看直播,20万家酒店、1100万间客房也实现了便捷看电视,人民群众看电视的幸福感不断上升。
治理电视套娃收费方面,广电总局明确有线电视、IPTV及互联网电视每个终端最多有1个影视类节目内容的收费包、最多有5个非影视类节目的收费包,并对首页首屏免费专区和免费推荐位作出规定,还采取措施大幅增加免费内容供给。目前,套娃收费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广电总局投诉受理中心收到的群众关于套娃收费的投诉,多是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另外,收费不透明也是群众反映很多的问题。双治理过程中,广电总局持续推动电视大屏收费透明,要求收费栏目及内容要显著标识,订购信息页、支付页和自动续订等收费行为要规范透明。(记者 赵继哲)
(责任编辑 刘佳慧 姜淞元)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链接地址: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f3818fd4-fec0-4987-85d0-26561095607d
编辑:刘诗扬

286#
发表于 2024-11-20 21:44:5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算法让许多YouTube主播都成了喷子




编辑:刘诗扬


285#
发表于 2024-11-2 20:13:4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王晨雅

284#
发表于 2024-10-5 15:25:5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地方电视台死了,但地方内容没有死




几天前,上海台宣布将有序关停四个电视频道,一石激起千层浪。
虽然这两年地方电视台大规模关停已经不是什么大新闻,但作为经济大户,以不差钱闻名的魔都上海也开始关停地方电视台时,这种震撼显然是远超过往的。
许多传媒行业的人都在探讨,连魔都上海都开始关停地方电视台频道了,地方电视台还有未来吗?电视人出路何在?


但我有一些不同的观点。
前段时间去贵州学习,其中有一站是著名的村BA和村超,然后在实地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过去不知道的事。比如许多人将村BA的成功归类于短视频平台的传播,但实际上早在短视频带火前,当地村BA就存在很多年了。



因为这个赛事其实源自于当地的传统习俗。在过去,每一年当大家完成了耕作后,空闲之时,各村村民要找乐子,古典时代,这个乐子是山歌,是龙舟,是大市集,是各种传统节日,到了现代,就是各村的篮球赛足球赛。
是的,村BA并不是偶然出现的,他并非自上而下由什么运动协会推广出来的,也不是大家为了什么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出来的,他的出现完完全全是基于大众本身的娱乐需求。这样脱胎于各村之间,由大众本身积极性主导,并结合了社区和乡土的比赛,天然就拥有极强的生命力。
因为按这些年大众传媒视角,只有顶级豪门顶级联赛的比赛才能吸引大众。
皇马对巴萨才有收视率,你中超弱旅的转播可能都没人看,村BA这样的地方村民比赛,显然要是无人问津。也正是基于这个逻辑,过去几年,各个电视台,各路视频网站纷纷斥巨资收购顶级联赛的版权,花天价购买各种热门综艺热门电视剧。但事实是,村超的比赛观众非常多,且非常忠诚,很多人甚至会大老远跑来看。

为什么?
试想一下,一个篮球赛,中锋是你二大爷,后卫是你大侄子,你老爸是最佳第六人,你姑姑是场边啦啦队。
整个队伍都是从小到大认识的本村亲戚凑起来的,这样一个队伍,你会在意他们打的水平如何吗?你会在意他们战绩吗?很多人谈到欧美足球俱乐部那些几代人都是一个球队球迷的案例都觉得不可思议,感叹老外足球氛围浓,其实换到这边,一个来自村子来自小区的队伍,天然就是会让同乡大众死命支持的。
之前我乎上有人发过一个记录,他在英国遇到了谢菲尔德足球俱乐部,这个球队有多业余呢?


他是英非甲的球队。英非甲是英格兰足球联赛体系里的第八级联赛,换算到我们这边,等于比中乙还要业余数个档次。要知道谢菲尔德可有谢菲尔德联队这样的热门俱乐部的,但当地居民,就是愿意支持这样一只混迹业余比赛的球队,因为这是真正属于他们的球队。从球迷到球员再到球队工作人员,都是当地社区的居民。
到了比赛日,很多家庭会拖家带口一起来看球赛,这个社区球队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你的球队来自大众,大众和你自然也就有了成绩以外的联系,就能够不计成绩的支持你。
地方电视台也是如此,
很多人说这两年地方电视台资金少预算少,制作不了大节目,所以吸引不了大众。
可问题在于,你要花大价钱买热门综艺热门电视剧,那你地方电视台和中央台,和线上巨头们的差异在哪呢?
很多人一提热门剧就谈到湖南台,感叹他们靠偶像剧热播剧大获成功成功,看起来是这样,但别忘了,
当年他们是在大家都在正正经经放正剧纪录片的时候,独树一帜放偶像剧。
为什么当年超女火遍全国?因为那是大众海选,从各个城市一票一票选出来的。时至今日,还有人感叹某选手是“咱们成都的姑娘”。
浙江台多年以来的王牌节目,也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纪录片,而是关注家长里短的1818黄金眼。
前段时间杭州女生跳车事件,一出来的时候大家都以为又是一起货拉拉案,司机又要倒霉,最后澄清一切的就是1818黄金眼,他们做了什么呢?说起来也不难


在无数人坐在空调房大谈女性安全,社会压迫的时候,他们真去了现场,真的一个点一个点的考察了跳车女生所说的内容,结果发现
女方说黑灯瞎火自己很怕,但他们发现现场是绿化带,每隔十来米就有巨大的路灯。
女方说事发地是偏僻无人的小树林,但他们发现街对面就是人声鼎沸的小区,门口有明晃晃的保安室。
女方说司机走的路线和她印象不一样,但他们真去找了打车平台核对,发现这就是女生自己选的路线。
过去许多地方遇到这类事件,往往习惯于和稀泥,虽然女方惊慌之下可能会有夸大,但十句里面总会有一两句是真的,所以处罚司机平息舆论往往成为第一选择。
1818用全面细致的报道告诉大家,女方十句里面一句真的都没有。
最终,司机平安走人,没有像货拉拉案那样赔上一生。
这样细致的追踪,这样快速的报道,我相信外地媒体乃至央视都是很难做到的,只有深耕地方,对地方如数家珍的地方电视台们才能做到。
央视和大平台们综合能力强,但无法下沉到地方
地方自媒体们对本地足够了解,但组织不起这样细致的报道
只有地方电视台,既了解当地,又能组织起足够权威的报道,这就是独一无二的差异性。
地方电视台,原本就应该基于地方土壤做最下沉最有特性的内容,大平台们的节目再好,特效再棒,他们也不可能跑来报道地方上的家长里短,承担地方信息的毛细血管作用。
而现在的地方电视台显然脱离了这个初衷,诚然,有些时候全网蹭热点能带来更多流量,完成更多的KPI,但作为一个媒体,最终穿越时间的,只能是独一无二的内容。
当地方电视台基于当地大众,报道大众的时候,无论什么都无法取代这一块的生态位。
但当地方电视台脱离大众,盲目追求全网热点,或者满足于在空调房写报道的时候,他就已经死了

思考题:
地方电视台式微,是否意味着,本地自媒体会有一个上升的生态位。



来源:诗翰(公众号)
编辑:徐思凡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