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194312|回复: 17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差错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12 11:45:2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刘海明 于 2013-12-2 21:35 编辑

新闻的时效性法则,决定了新闻编辑部无法完全避免差错。但这不是媒体出错的理由。我们开辟这个栏目,旨在提醒我们的学生:以后如果从事新闻工作,请尽量避免差错,提高新闻文化的质量。
【案例】1
《咬文嚼字》公布年度10大语文差错

2008-12-31 03:05:37 来源: 新华网
核心提示:上海《咬文嚼字》编辑部近日公布了2008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其中“三聚氰胺”中“氰胺”应读qíng'àn,不少人误读为qīng'ān。

中国新闻出版报12月30日报道 上海《咬文嚼字》编辑部近日公布了2008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乐”。应该读lè,往往被误读成yuè。

二、“三聚氰胺”中“氰胺”应读qíng'àn,不少人误读为qīng'ān。

三、高考作文中的高频别字是:“震撼”误为“震憾”。

四、旅游景点说明牌的常见别字是:“故里”误为“故裏”。

五、新闻报道中容易混淆的词是:狙击/阻击。如:“狙击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狙击”应为“阻击”。

六、社会机构称谓中容易混淆的词是:营利/盈利。“营利”是指主观上谋取利润,“盈利”是指客观上获得利润。

七、出版物上容易用错的词是:期间。“期间”前面必须有修饰语,指明具体的某段时间,才能够充当句子成分。这个词是不能单独放在句首做状语的。

八、容易用错的成语:望其项背。“望其项背”,意为能看见别人颈项和背脊,这说明距离不大;要强调距离悬殊,应采用否定式。

九、财经新闻中容易出错的术语:“存款准备金率”和“存款准备金利率”混为一谈。金融机构为了保证客户提现和资金清算,按照规定必须将吸收到的存款的一部分,作为“存款准备金”缴存到中央银行。前者是指提取准备金的比率,后者是指央行对准备金支付的利率。

十、《红楼梦》研究中容易出错的术语是:索隐派。“索隐”是指钩沉索隐,探究故事背后的事实,和供检索用的“索引”是两回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1765#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中国新闻奖评委周跃敏:344件作品被审出问题,三审三校不到位


本届评选,共有344件作品被审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处置意见:建议不获奖的76件,不获一等奖的175件,不获一、二等奖的93件,三部分相加占全部参评作品的1/4。对比近几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差错检出率,最高是第28届55.5%,最低是第31届17.97%,本届评选差错检出率总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但是,考虑到这是中国新闻奖评选,代表了全国优秀新闻作品的最高水平,能够闯入定评,已经是百里挑一、好中选优的结果了,居然还有1/4的作品存在各种各样的瑕疵硬伤,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审出的问题主要有八大类:不符合法律法规、导向欠妥、不符合宣传口径、事实性差错、语言文字差错、表述差错、技术性差错和其他差错。其中,占比最多的是语言文字类差错,占45.2%,其次是表述性差错,占29.7%,第三是其他差错。严格意义讲,所有这些差错没有一处是可以原谅、值得同情的。特别是事实性差错,审核委员会主任在通报中用了“毫不留情,一票否决”的提法,包括人名错误、机构名称错误、地名错误、事实错误、时间错误等,这些差错看似微不足道,却损害了新闻的真实性,造成事实性差错。
有一件作品说“北纬25度到30度之间是种植咖啡的黄金地段,处于这一纬度的越南、巴西就是优质咖啡的种植地”。稍微有点地理常识的人都知道,巴西怎么会在北纬呢?它不是在南半球的吗?咖啡应该主要种植在赤道南北纬25度区域,这篇报道少了一个“南”字,造成事实性差错。还有的作品把“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误写成“复旦大学科技考古学院”,有的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误写成“世界教科文组织”,有的将“营教导员”写成“营指导员”等等。
为什么中国新闻奖评选对事实性差错采取零容忍态度?
中国记协主席何平在首次全体评委会上阐述了真实性与新闻评奖的关系。他说,必须明确我们评的是中国新闻奖,而不是一般的新闻作品。要坚守新闻真实性这一底线,决不能降格以求,决不能得过且过。任何杜撰的、编造的、导演的、虚构的、南辕北辙的,都与新闻无关,与中国新闻奖评选无缘。从这个角度讲,没有“瑕不掩瑜”这个说法。只有在严格的审视和标准下,才能真正产生经得起检验的精品佳作。实事求是地说,有些作品在主题内容、表现形式、传播效果等方面还是不错的,但因为新闻要素不全、文字表述不当、文法句法不通,甚至是一些很低级错误导致事实性差错而落选,这很可惜,说明我们的作风建设还有问题,“三审三校”还没有落实到位。(摘自“江苏记协”公众号)

来源:长江朱建华
编辑:何璇祺

1764#
 楼主| 发表于 2025-11-3 11:17:2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610)
心结 xīnjié

(一)

2025年9月13日《新民晚报》第11版刊登文章《石榴的念想》。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我们心结的每一次书缘,我们手植的每一缕书香,终究会变成种子,在某片未知的热土悄然落地生根,在某个远方的心灵里默默发出芽来,长成参天大树,开出一树繁花,结出一树硕果。”这个句子中的“心结”一词使用有误。
“心结”指的是存于心中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内心的感情纠葛。句中说的是内心对作为外界事物的“每一次书缘”的挂念,“心结”的词义与此不合。另外,“心结”是个名词,句中的“心结”与“每一次书缘”构成动宾关系,“心结”被用作动词,这也是错误的。
可以把“心结”改为“心系”(“系”读为jì)。“心系”的意思是牵挂,用于句中可以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原意。另外,“心系”是动词,用于句中和“每一次书缘”搭配,也是合适的。

(二)

2025年11月3日《楚天都市报》第4版刊登一篇报道,标题是“13万元贷款退回,企业心结也解了”。这个标题中的“心结”一词使用有误。
“心结”在构词上采用的是“心”和“结”组合的模式,“结”依附于“心”,而“心”是人体器官,这个特性决定了“心结”这个词的使用对象只能是人。但这个标题中的“心结”,使用对象是“企业”,这是不合适的。
可以把“心结”改为“困境”。“困境”意为困难的处境,这个词的使用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企业之类的团体,用于这个标题中是合适的。




来源:微信分享
编辑:杨泓艳
1763#
 楼主| 发表于 2025-10-31 01:46:1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606)

一语道破 yīyŭdàopò 其 qí
2025年10月29日《文汇报》第12版刊登文章《他的诗歌世界是一个美的交响乐章》。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在评析五位浪漫主义诗人的历史地位时,王佐良曾一语道破其精髓……”这节文字中的“一语道破”和“其”两个词语使用有误。
先看“一语道破”。“一语道破”的意思是一句话就说出了事情的真相。“一语道破”的使用对象通常要求是具有负面性的内容,是相关的当事方不希望为人所知的。句中“一语道破”的使用对象是“五位浪漫主义诗人的历史地位”,在一般情况下这是具有正面性的内容,因此,“一语道破”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再看“其”。“其”是一个从古代汉语遗传下来的代词。句中的“其”的指代对象是“五位浪漫主义诗人的历史地位”,要注意的是,“其”又和“精髓”组成了“其精髓”这样一个结构,但“精髓”应该存在于某个事物中间而不能是这个事物本身,用在这个句子中,“精髓”应该存在于“五位浪漫主义诗人的历史地位”的中间,那么,“其”的使用就显得不准确了。
可以把“一语道破”改为“一语点出”“一语点明”之类的话语。“一语点出”“一语点明”的意思都是一句话说出事情的关键所在,这个词语在对使用对象方面没有特殊要求,可以是正面性的,也可以是负面性的,因此可以用于这节文字中。“其”则应改为“其中”。“其中”是代词“其”和方位词“中”的组合,表示那中间、那里面的意思,用在这个句子中就表示“……历史地位”的中间的意思,“其中”再和“精髓”组合,就比较准确了。


编辑:张席睿



1762#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0 14:55:1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翁帆现在的身份,是杨振宁夫人,还是杨振宁遗孀?

1019日,翁帆在《光明日报》上发文,悼念刚刚去世的丈夫杨振宁,引用其90岁诗作《九十抒怀》,评价其人生答卷“沐光而行、理想奉献、幸福圆满”。
不少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标题大多说“杨振宁夫人翁帆撰文”。
也有人在留言中发出质疑,认为应该用“遗孀”。


那么,描述翁帆现在的身份,到底用“夫人”,还是“遗孀”更贴切?
遗孀一词,在《辞海》里的解释是:死者留下来的妻子。
咋一看,这个词本身并无褒贬等感情色彩,属于中性用词,偏书面语。
而夫人呢?
《辞海》除了列举有“对妇人的尊称”之意,还包含“尊称对方的妻子”的意思。也就是说,夫人在现代语境里,是对已婚女性的一种尊称。
回到前述网友认为正确的“遗孀”。
尽管遗孀是个中性词,但实际使用起来还带有一定色彩。因为“遗”本身就是“死后留下来”的意思,如遗产、遗嘱等,皆有“占有”的属性。
“孀”字更值得推敲,意思是丈夫死后,妻子要为他守节且不再婚,“如霜般冰清玉洁”。
现代社会女性有独立的人格,不是男性的附属物,用“遗孀”一词,与人类文明进步格格不入。
《中国妇女报》曾报道说,现代妇女运动领袖邓颖超,也很反对新闻报道时用“遗孀”的提法。
那为什么感觉“遗孀”似乎是贴切的,而且显得有文化呢?
因为一来,它偏书面语,使用者会自带“有文化”的感觉;二来,媒体等社交传播途径常乱用,长此以往,给人感觉它就是“对的”。
国际新闻里比比皆是。比如,科比去世后,“遗孀瓦妮莎的精神状况十分糟糕,接近崩溃”;又如,一新闻标题这样写:“巨额赔款再毁“9·11”遇难者遗孀们的生活”。
都看似高大上的表述,却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性别和人格歧视。
在表述某位有影响人物的妻子,用XXX夫人”提法,则是妥帖的,如杨绛就是“钱钟书夫人”。
说到这里,不难得出结论,将翁帆称为“杨振宁夫人”属于尊称,完全OK,反倒是“杨振宁遗孀”,很不合适。
“遗孀”一词,要慎用。


来源:编采圈(公众号)

编辑:张家乐

1761#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7 20:16:0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收藏学习!中国新闻奖审核作品差错21例,颗应为棵,伏法应为服法


[url=]长江朱建华 [/url]
20251017
审核,是中国新闻奖评选的一个重要环节,长江朱建华公众号多次发推文介绍这方面的情况,如近日分享的35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审核委员名单公布(73人)中国新闻奖评选:作品出现3次(个)以上不同类型差错,不得获奖。每年发布的中国新闻奖审核差错案例,都值得媒体人关注。今天,中国记协网发布了《中国新闻奖审核作品差错案例选编》,一共有21个例子,涉及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导向欠妥、事实性差错、文字差错、表述不当、技术性差错、标点符号差错、其他等8个方面。转发分享如下——



一、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
1.【原文摘录】620秒,画面上的申请资助审核评估表
【审核意见】关键信息涉及未成年人,未做必要的处理,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 》的相关规定。
2.【原文摘录】某系列报道代表作第3346
沙漠逐渐变成了满目苍翠的人工林带,湿地也变成了一块块绿油油的庄稼地……
【审核意见】改变湿地的自然状况,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二、导向欠妥
3.【原文摘录】近年来网络社交空间的素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恶化。
【审核意见】主观判断,导向欠妥。
三、事实性差错
4.【原文摘录】七一勋章是现行中国共产党内功勋荣誉制度中的最高荣誉,于2017722日正式启用。
【审核意见】时间错误。条例实施时间是201788日。
5.【原文摘录】2022115日,蒲圪卜村互助养老服务中心内,老人们一起包饺子、吃饺子,欣赏村舞蹈队表演的节目,共度元宵节。
【审核意见】事实性差错。2022年元宵节为215日。
6.【原文摘录】对内物流直达15000多个县市,对外联通一带一路275条国际专线遍布全球。
【审核意见】中国县级行政区划一共2800多个。
四、文字差错
7.【原文摘录】再拿上两头蒜、两根黄瓜和两颗油麦菜。
【审核意见】文字差错,量词误用。应为
8.【原文摘录】为了查清事实,怀着二胎的她挺着大肚子到案发地挨家挨户走访,最终在一户居民家的监控视频中,找到了有力证据,让嫌疑人认罪伏法。
【审核意见】文字差错。认罪伏法应为认罪服法
9.【原文摘录】布斯这一观点和哈贝马斯的目的性行动与旨在达成理解和公式的交流行动异曲同工。
【审核意见】文字差错。公式应为共识
10.【原文摘录】以后是安葬还是洒到江里海里
【审核意见】文字差错。应为
五、表述不当
11.【原文摘录】万山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二批44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
【审核意见】表述不当造成事实性差错。20093月,国务院批复的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为32个。
12.【原文摘录】铁一般的队伍,才能征服铁一般的雄关,铁一般的漫道,到达胜利彼岸。
【审核意见】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一词中的漫道原意为莫说”“别说等。作品把漫道理解为漫长的道路
13.【原文摘录】我们应该研发那些目前还很昂贵的技术,比如CCUS,因为我们会长期使用它们。
【审核意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一条规定: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汉语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释。该报道中首次使用外国语言文字专业术语,没有汉语言文字解释。
六、技术性差错
14.【原文摘录】电视作品。145秒 同期声同时呢……”话没说完。
【审核意见】音频剪切不干净。
15.【原文摘录】电视作品。701-703秒 同期声混入主持人备稿声
【审核意见】插播带正常播放时,混入了演播室主持人备稿声。
16.【原文摘录】新媒体作品。2326秒 画面是福建武夷山解说为这是上海天文台刚才观测到的图片……”。约一分钟后切入上海天文台观测图片。
【审核意见】声画不对位。
七、标点符号差错
17.【原文摘录】拉萨江实第二任校长、现任南通藏中校长的徐夕锋。行走在曾经奋斗四年的校园,时常凝神而少语。从1997年开始就从事民族教育的他,视援藏经历为一种缘分、一次磨炼、一次提升。每年都会重返西藏看一看的他,只因为那里有我的牵挂、有我的希望和寄托
【审核意见】句号误用,导致后一句缺主语。
18.【原文摘录】记者调查发现,私人别墅不仅进村掠地,更是大胆突破山东省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大举抢占南部山区生态绝版资源
【审核意见】引号多余。
八、其他
19.【原文摘录】在外9年,已记不清独自度过了多少个春节
【审核意见】一共9个春节,不至于记不清独自度过了几个春节。
20.【原文摘录】在受众方面,受众是所有传播活动的主体这一规律被忽视。
【审核意见】观点偏颇。受众是传播活动的重要主体,而非所有传播活动的主体
21.【原文摘录】 1440秒 每天起飞作业,油钱各方面成本是不是也不少?
【审核意见】视频中出现的是无人机,无人机不用油,油钱多少的提问不当。
阅读+

2016年到2025年,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师生连续十年奔赴中国新闻奖审核工作一线,守护全国优秀新闻作品的最高荣誉。


2025714日至720日,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19位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全程参与了第35届中新奖的审核工作,协助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中国记协)专家,业界、学界专家,一线资深新闻记者,完成了二十三个分小组、共计一千余件新闻作品的审核。
中国新闻奖审核工作始于2014年,经历十一年发展,已在工作流程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始终秉持坚持标准,有根有据;一字一句,一分一秒;只辨是非,不论优劣;畅所欲言,充分讨论的基本原则,并以高效、严谨、有序的工作态度成为行业标杆。


志愿者同学们在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老师的指导下,与审核委员会的专家老师们紧密合作,全过程深度参与了此次评审工作。本次审核工作按照文字、广播、电视、新媒体等作品类型分为二十三个小组,由各组审核委员进行审核,每组分派一位学生志愿者担任联络员全程跟进。作为小蜜蜂的联络员同学,为审核工作提供了有力且高效的辅助
来源:长江朱建华
编辑:梅镕缨



1760#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5 20:26:5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前三甲前三名不是一回事 !别再用错了!


[url=]传媒茶话会 [/url]
20251015
以下文章来源于一年减重70斤的文字人 ,作者小路1730
一年减重70斤的文字人 .
本号即日起主要分享材料写作经验。瘦身经验转到文字人一年减重70号分享。
导读
国庆中秋假期,贵州花江峡谷大桥旅游区成为热门目的地,这座大桥被称为世界第一高桥
不仅如此,世界最高桥的前三名都在贵州。
有媒体在报道中写道:在世界最高桥排行榜中,贵州包揽前三甲席位
对于文中前三甲一词,有网友认为不妥,字似乎赘余,三甲已暗含从前往后排序之意。
另有网友称,即使去掉三甲的表述也有问题。

前三甲前三名是一个意思吗?应该怎么表述?
三甲源自我国始于隋唐的科举考试制度。自宋太平兴国八年始,进士殿试后按成绩高低分一甲、二甲、三甲三等,合称三甲。其中的一甲包括前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二甲从第四名开始取若干名;三甲在二甲之后再取若干名。
三甲人数各个朝代不尽相同,以清光绪癸卯科为例,共录取进士360人:一甲3人,二甲183人,三甲174人。如此看来,前三名只是一甲而非三甲三甲是殿试中榜进士中的末等(即三等)。比如有篇文章说王铎31岁时,入京殿试,列三甲第五十八名,赐同进士出身……”,这里三甲一词用得准确。
综上,本文篇首所指病句中的前三甲改为前三为妥。
来源:传媒茶话会
编辑:梅镕缨



1759#
 楼主| 发表于 2025-10-5 21:44:2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作者:周俊生
每日一怼(1582)
丰沛 fēngpèi

2025年10月5日《光明日报》第6版刊登文章《一场大展,重温中国油画成长路》。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面对油画这一具有丰沛历史的绘画语言,如何实现具有中国文化意涵的创造性转化与多样化发展?”这个句子中的“丰沛”一词使用有误。
“丰沛”的意思是丰富充足。“丰沛”的使用对象通常只限于与水量有关的事物,如储水,雨量等。句中的“丰沛”用作“历史”的修饰语,但“历史”与水量无关,“丰沛”不能适用。
可以把“丰沛”改为“丰富”。“丰富”的意思是事物的种类多、数量大。“丰富”的使用对象比较宽,不像“丰沛”那样有局限性,把“丰富”用于形容句中的“历史”,指“历史”中各种值得记载的事件、人物等很多,是可以的。



来源:微信分享
编辑:杨泓艳

1758#
 楼主| 发表于 2025-9-29 00:23:4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这些“坑”别再踩了!新华日报7-8月编校差错盘点(附“合龙”“合拢”详解)

万千文字眼底过,对错只在一瞬间。本期盘点2025年7—8月编校工作中发现的各类未见报的典型差错,并重点对“合龙”与“合拢”两个词语进行辨析,以期在工作中规范表述、减少差错。

一、事实差错
【错误举例】发生在1937年底的南京保卫战,是在淞沪抗战失利后,中国军队从上海撤回保卫当时首都南京,与侵华日军展开的作战。
【改正】“淞沪抗战”应为“淞沪会战”。
“淞沪抗战”发生在1932年1月28日,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为了转移国际视线蓄意发动的侵略事件;“淞沪会战”爆发于1937年8月13日,是抗战历史上规模最大、战况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神话。
【错误举例】目前,江苏建成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60个,南京江宁黄龙蚬茶文化村、南通海门颐生村等5个村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
【改正】“黄龙蚬”应为“黄龙岘”。
“蚬”读音为xiǎn,通常指双壳纲软体动物(如河蚬),其贝壳呈心脏形,表面有轮状纹,多栖息于淡水或河口区域,肉可食用,壳可入药。“岘”读音为xiàn,特指地势险要的小型山岭,多用于地名,如江苏南京的黄龙岘、湖北襄阳的岘山(岘首山)。
【错误举例】新开工项目平均投资规模7.67元,其中投资55亿元的扬子泓远清洁能源船制造基地项目和15亿元的永盛光电轻量化铝镁合金压铸件产业化项目为最大单体项目。
【改正】“7.67元”应为“7.67亿元”。
【错误举例】1935年10月10日,在上海左翼教师联合会中共秘密党支部的全力支持下,新安小学的14名学生,在顾问汪达之先生的带领下,组成“新安旅行团”,从苏北抗日根据地出发,走上抗日救亡、民族图存的革命道路。
【改正】“从苏北抗日根据地出发”表述有误。1935年的时候,中国的全面抗战还没爆发,苏北还没有抗日根据地呢。此处宜改为“从苏北家乡出发”。
【错误举例】江水北调、江水东引、南水北调三大调水系统持续运行,累计翻水120亿立方米。
【改正】这里的“江水北调”与“南水北调”不是一回事吗?经查,江苏的三大调水系统应该是:江水北调、江水东引、引江济太。
【错误举例】在活动现场,同里试验小学的学生们穿行在湿地间。
【改正】“同里试验小学”应为“同里实验小学”。“实验”通常指通过实践验证理论的教学创新模式,而“试验”多用于科学实验或初步尝试。因此,学校名称中多用“实验”而非“试验”,以体现其教学理念的创新性。
二、错别字及语法差错
【错误举例】商业业态的规划也精准锚定了青年群体需求,引入了潮流店铺、音乐餐厅、轻吧、书院、艺术馆等。
【改正】“轻吧”应为“清吧”。
“清吧”是一种以轻音乐为主、氛围安静、适合聊天和休闲的酒吧类型,区别于喧闹的夜店或迪吧。主要特点包括:①氛围安静:以轻音乐为背景,音量控制在50—60分贝,灯光柔和,座位间距大,常见文艺装饰(如书架、绿植),适合交谈或独处。②社交功能:核心定位为朋友聚会、商务洽谈或约会,客群以中产阶层为主,本科以上学历占比高,强调“轻社交”而非狂欢。③酒水特色:主打鸡尾酒、精酿啤酒等创意饮品,部分提供轻食(如甜点、拼盘),注重品质与精致感。
【错误举例】球,别踮太高!
【改正】“踮”应为“颠”。
“颠球”,足球运动术语,指用身体的某个或某些部位连续不断地将处于空中的球轻轻击起的动作,是增强球感、熟悉球性的有效方法。用脚背正面击球最为常见,是最简单、最重要的颠球练习。此外还有用脚内侧、脚外侧、大腿、肩部、胸部、头部击球、触球的。这是任何等级足球运动员日常不懈的练习。“踮”指脚尖着地、脚跟主动抬起的动作,强调足部肌肉的主动控制。常见于舞蹈基本功、健身(如踮脚运动)或日常姿势调整(如够高处物品)。
【错误举例】在家看电视固然能解乏,但家里还是空唠唠的,除了我们俩,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改正】“空唠唠”应为“空落落”。
“空落落”强调因缺失而产生的空虚感,既可描述物理空间的冷清(如“房间空落落的”),也可表达心理的失落(如“心里空落落的”)。
【错误举例】电动自行车起火,热敏原件感应破裂,水流从喷头喷出,通过冷却作用扑灭火灾。
【改正】“原件”应为“元件”。
“原件”:未经改动或变动的文件、物件;“元件”:物品的一个小单元。
【错误举例】令人侧目的是,其中有三项技术成果来自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的三家企业。
【改正】“侧目”应为“瞩目”。
“侧目”基本含义是眼睛不敢正视对方,或者斜着眼睛看人。它通常带有一种敬畏、不满或愤恨的情绪色彩。
“瞩目”的基本含义是注视、注目,即把视线集中在某一点上。它通常用于形容某事物或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或重视。
【错误举例】如今,国防园每年接纳游客和国防教育培训学员50多万人次。
【改正】“接纳”应为“接待”。
“接待”是指对宾客或顾客表示欢迎并给予应有的款待与照顾。而“接纳”指接受、采纳,更侧重于对人员或意见的接受。
【错误举例】去年,凤凰泉苗圃100多亩的栾树估清,桂幸寿改种了经济价值更高的黄连木。
【改正】“估清”应为“沽清”。
“沽清”由“沽”与“清”组成复合词,“沽”本意为买卖交易,“清”指完结状态,组合后形成“通过销售达成清空”的动态结果,也即“售罄”“卖光了”。
【错误举例】7月以来,受高温天气影响,我省电力需求持续高位增长,电网最高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达1.52亿千瓦时。
【改正】“千瓦时”应为“千瓦”。
“千瓦”是功率的单位,“千瓦时”是电能、电量的单位。而用电负荷,又称“电力负荷”,是指电能用户的用电设备在某一时刻向电力系统取用的电功率的总和。所以,“用电负荷”的单位应该是“千瓦”。
【错误举例】当时,全国各地竟攀清华“高枝”。
【改正】“竟攀”应为“竞攀”。
“竟”有三层核心义项:①表示终止、完毕(如“未竟事业”)。②强调最终结果(如“有志者事竟成”)。③表达出乎意料(如“竟然”)。“竞”有两个义项:①本义为争相、角逐争胜(如“竞争”)。②引申指强盛状态(如“南风不竞”)。
【错误举例】和第一部摄影作品集的特写展示不同,王玉华团队的二度创作采纳了文献摄影的方法再现这段历史。
【改正】“采纳”应为“采用”。
“采纳”强调对意见、建议的接受并实施,常用于政策制定、军事决策等需要执行建议的场景,如“采纳正确主张”。
“采用”侧重对方法、方案的选择和使用,如“采用新工艺”“采用环保材料”。
【错误举例】新项目纷至沓来,源于南京调好了产业发展的准心——“1+4+6”工作组织体系。
【改正】“准心”应为“准星”。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收录的“准”字词条中,没有“准心”一词,只有“准星”一词。对“准星”的解释是:① 秤上的定盘星。常比喻言行的准确性。②枪炮瞄准装置的一部分,位于枪炮管口上部。引申为实施行动的目标。“准心”应是“准星”的误用。
【错误举例】7月6日常州客场对阵淮安,3名球员奋不顾身同时飞铲的镜头犹如热血漫画场景,吸引他下决心订闹钟抢“苏超”球票。
【改正】“订闹钟”应为“定闹钟”。
“定”表示确定、固定,如“定时”“定量”,符合设定具体时间提醒的功能场景。权威词典及语言规范中,“定”用于描述时间或计划的确定性安排,如“定计划”“定闹钟”。
“订”本义为协商后确定(如“订立合同”),或指修订(如“订正”),与时间设定无直接关联。
【错误举例】跨越时间的长河,这方红色土地洗净铅华,激荡着向上生长的力量。
【改正】“洗净铅华”应为“洗尽铅华”。
“洗净”指通过清洗使物品达到洁净状态,核心在于清洁结果;多直接描述清洁动作本身。
“洗尽”的“尽”表示完全彻底,指通过彻底清洗去除所有残留物质,用于需要深度清洁的语境,如“洗尽茶垢”“洗尽油污”。其常被赋予象征意义或抽象表达,如“洗尽铅华”,既包含物理清洁的彻底性,也隐喻去除浮华回归本真。
【错误举例】回应玻纤院社区60周岁以上老人较多的实际,设置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活动专区及适老化改造体验展示中心。
【改正】“阿尔茨海默症”称呼有误,正确的名称为“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疾病,由遗传或膳食因素、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等引起,会逐渐导致记忆障碍、学习能力下降、言语能力丧失等不同症状。这种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身上,故而又被称为“老年痴呆”。其命名来源于首次描述这种疾病的德国医生阿尔茨海默。
“病”即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障碍的一个完整的病理过程。“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可以是病人异常的主观感觉或行为表现,如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烦躁易怒等(称症状),也可以是医生检查病人时发现的异常征象,如舌苔、脉象等(称体征)。“病”是一种完整的病理过程,在疾病的过程中又有不同的阶段,而不同的阶段又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这就是“病”与“症”的区别,也说明了为什么叫“阿尔茨海默病”,而不应该叫“阿尔茨海默症”。
【错误举例】推行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很多人把它简单地理解成“生育刺激”举措,其实有失偏颇。
【改正】“有失偏颇”应为“失之偏颇”。
根据《咬文嚼字》2021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公告,该误用现象在影视作品及媒体报道中频繁出现。
“有失”作为动宾结构,“有”是语气助词,无实意,需接表示中性或褒义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如“有失水准”“有失风度”“有失体面”,强调对某种优良品质的缺失,带有遗憾、可惜之情。而“偏颇”是偏向一方、不公平,因此,“有失偏颇”难以讲通,应改为“失之偏颇”。
“失之”是动补结构,“之”是介词,后面引出方式、方法、原因等,意即“失误的原因是……”。“失之偏颇”,“之”后所跟的“偏颇”就是“失”的原因,即失误的原因是不公正。与“失之偏颇”类似的,还有“失之草率”“失之过宽”等等。在这类结构当中,“失之”后的词语是失误的原因,一般是贬义的,与“有失”后的中性或褒义词语相反。
【错误举例】“‘+’思维”也可能达到相互融合,但这种融合往往很难结成文明正果,常常是“俾作夫人”般地颠覆主体,尤其是“人”的价值目的。
【改正】“俾作夫人”应为“婢作夫人”。
“婢”读作bì(第四声),本义为女奴,后引申为女仆,指受雇于富贵人家的女性仆人。
“俾”读作bǐ(第三声),意为“使”,常用于表达目的或结果,如“俾夜作昼”(把夜晚当作白天,形容夜以继日地工作)、“俾昼作夜”(把白昼当成夜晚,形容不分昼夜地寻欢作乐)。
【错误举例】纪念碑一旁,两座石碑镌刻下了时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员粟裕撰写的车桥战役经过以及53位在这场战斗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姓名。
【改正】“战斗”应为“战役”。
“战斗”是敌对双方在较小空间和时间内进行的有组织的武装冲突,如夺取阵地、摧毁敌方据点等,是构成战役的基本单元。“战役”是为实现战争的局部或全局性战略目标,在一定时间和区域内,按统一计划进行的系列战斗总和,例如淮海战役包含数十场战斗。车桥战役也包含了攻坚与阻援等数个战斗。
【错误举例】由于微囊泡是自身分泌的,与其他载体相比,具有低免疫源性和低毒性的特点。
【改正】“免疫源性”应为“免疫原性”。
免疫原性是医学术语,指能引起免疫应答的性能,即抗原能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使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错误举例】比如印尼观众喜欢看霸总和家常里短。和中国短剧常出现的保姆、保洁相似,在菲律宾,最流行的是“女佣文学”。
【改正】“家常里短”应为“家长里短”。
“家常”侧重日常生活的普通事物,如饮食、起居等。
“家长里短”是联合式结构的成语,“家”与“里”对应居住空间,“长”与“短”形成语义对照。其核心语义聚焦三个方面:①地理维度:涵盖家庭内部及邻里之间的交往范畴。②内容特征:涉及婚丧嫁娶、房屋分配、人情往来等日常事务。③情感指向:多数情况下体现中性色彩,可承载闲谈琐碎或生活实况双重含义。
【错误举例】面对“螺丝壳里做道场”的挑战,南京各区积极创新。
【改正】“螺丝壳”应为“螺蛳壳”。
“螺丝”与“螺蛳”发音相同,但却是两类完全不同的实体,前者属工业零件,后者为水生软体动物。“螺蛳壳里做道场”是一句俗语,广泛流传于吴语地区。指的是在狭窄简陋处做成复杂的场面和事情,引申为两层含义:一是在小处做出大场面,表示精明、能干。二是指做事遇到约束、局限,铺排不开,无法施展手脚。形象生动,言简意赅。
清代王有光在《吴下谚联》中阐释了这句谚语:“‘螺蛳壳里做道场’:螺蛳虽小,其壳内却别有洞天。那三转旋窝,仿佛僧家所谓的大乘、小乘、最上乘,皆可容纳其中,故和尚得以在此设道场。”道场,作为供奉佛像、依一定规范布置并举行法会的宗教场所,其内涵与螺蛳壳内的玄妙世界相得益彰。王有光的解释,巧妙地将螺蛳壳内的三转旋窝与佛教的三乘相对应,为这句谚语赋予了深刻的宗教内涵。
【错误举例】泰州队对阵宿迁队,在开幕式表演中来了一出“武松打虎”,抱着绒布老虎一顿猛锤。
【改正】“猛锤”应为“猛捶”。
“锤”作名词时,指金属制成的敲击工具(如钉锤)或古兵器(如铜锤);作动词时,引申为锻造动作(如“锤炼”)。
而“捶”专指用手或棍棒敲击的动作(如“捶打”“捶胸”),古籍中亦含捣碎义(如“捶而食之”)。
【错误举例】扬子江头、大运河畔,国家文化公园流连往返;太湖之滨、云龙湖上,中国智造成就弛誉天下。
【改正】这句话里有两个错。其一,“流连往返”应为“流连忘返”。其二,“弛誉天下”应为“驰誉天下”。
“弛”左侧为“弓”字旁,本义指放松弓弦,引申为松懈、解除,如“松弛”“弛缓”。而“驰”左侧为“马”字旁,本义为马匹快速奔跑(《说文解字》:“驰,大驱也”),引申为快速移动、传播或向往,如“奔驰”“驰名”。“驰誉”指声誉传得很远,常用于描述个人或事物声名远播的现象,如“产品驰誉全国”“八大山人的作品仍驰誉于世”。成语“妙龄驰誉”出自南朝•鲍照《见卖玉器者》,意为“在青少年时期就名声远扬”。
【错误举例】融资交易数据、成本超线自动预警,监管响应速度提升100%。
【改正】“超线”应为“超限”。
“超限”可以理解为超出特定范围或限定条件的状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超限的情况,比如车辆超载、超速驾驶等。在这些情境中,“超限”意味着某个物体或行为已经超出了既定的安全或规定限制。而“超线”一般仅用于交通领域,是一个交通违章行为,通常指的是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超出了规定的车道线或者停车线,违反了交通规则。
【错误举例】转折始于2016年,“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南通以壮士扼腕的决心开展沿江地区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
【改正】“扼腕”应为“断腕”。
“扼腕”指以一手握持另一手腕的动作,常用于表达激愤、惋惜等情绪,如“令人扼腕”形容令人遗憾或痛心的事。而“断腕”指截断手腕的行为,原为古代刑罚,也用来描述危急时刻的果敢决断,如“壮士断腕”。
【错误举例】今年正逢谋划“十五五”规划之年,站在新起点,江苏恒顺集团有限公司瞄定打造全国领先的综合食品制造企业集团这一目标。
【改正】“瞄定”应为“锚定”。
“锚定”或称锚,原义是用锚定桩将臂式起重机或挖泥机等锚住或稳定住,后引申为行为经济学范畴术语,指人们趋向于把对将来的估计和过去已有的估计相联系,以确定一个目标值。
【错误举例】有乐趣更“智慧”,“文旅+百业”融合新业态叠出。
【改正】“叠出”应为“迭出”。
“叠”本义为“层叠”,《说文解字》释为“重复堆积”。
“迭”本义为“交替”,《尔雅》注为“更迭也”。“迭出”意指(事物)接连不断地出现或发生,有时也指轮流交替出现。
【错误举例】宋耀南,出生地主家庭,毅然走上抗日征程,在拔除日伪据点时不幸因伤牺牲。
【改正】“出生”应为“出身”。
“出生”作为动词使用,描述胎儿脱离母体的生理过程,强调时间、地点等自然属性(如“出生于1990年”“出生在北京”)。
“出身”作为名词或动词使用,指向社会属性,包含家庭背景(如“工人家庭出身”)或职业起点(如“军人出身”),需搭配身份或阶层词汇(如“出身书香门第”)。
【错误举例】《绝战桂子山,敌人“眼皮底下”致胜一击》
【改正】“致胜”应为“制胜”。
“制”的本义为“切断、约束”,《说文解字》释作“裁也”,引申为掌控、制定的动作。如《孙子兵法》中“制人而不制于人”即强调对局面的控制。
而“致”的本义为“送达、招引”,《说文解字》注“送诣也”,多表导致某种结果的因果关系。如“致富”意为“达到富裕状态”。
“制胜”指通过谋略、武力制服对手取得胜利,源自《孙子兵法•兵势篇》,强调主动控制和战胜的过程。《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均收录“制胜”为规范词条,释义为“以谋略制敌取胜”。而“致胜”多为误用或非正式表达。


本期重点词语辨析:合龙 vs 合拢
前些日子,小伙伴在工作中看到这样一个句子:2024年3月20日,重达1458吨的机舱总段吊装进入“衡山坞”,并在浮态下精准定位,拉开主船体合拢序幕,创造了中船澄西大浮吊最重起吊纪录。
他想到平时堤坝、桥梁等建筑施工都是用“合龙”,就把这儿的“主船体合拢”改为了“主船体合龙”。那么,这样改究竟对不对呢?
结论先行:船舶建造用“合拢”。
为什么呢?因为这两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非常明确的区别。
“合龙”是一个专业术语,主要用于水利工程和桥梁工程中,指代修筑堤坝、桥梁等从两端施工,最后在中间接合封口的这一关键工序。“合龙”的字面意思就是“闭合龙口”。这里的“龙口”特指工程中预留的最后一个缺口。这个缺口通常是因为施工需要而故意留下的。当两端的工程推进到一定程度,时机成熟,便会进行“合龙”作业,将这个“龙口”封堵起来,使整个结构连成一体。
“合龙”的使用场景:
1. 桥梁建设
这是最常见的使用场景。当桥梁的桥墩建成后,会从两岸开始搭建桥面结构(如箱梁),最后在河流中央连接。这个连接点就是“龙口”,连接的过程就是“合龙”。
例句:经过数年的紧张施工,跨海大桥于今日凌晨成功实现主桥合龙。
2. 堤坝/围堰施工
修建水坝或进行围堰施工时,也会采用从两岸向中间推进的方法,最后封堵水流通道。
例句:三峡大坝的截流合龙工程堪称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
3. 隧道工程
虽然较少见,但有时也用于描述隧道双向掘进后在中间贯通的情景,可视为一种引申用法。
而船舶建造中的“合拢”,指的是将预先制造好的大型船体分段或总段,在船台或船坞上进行吊装、定位、拼接和焊接,最终组合成完整船体的工艺过程。
根据合拢的阶段性,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船体总段合拢
这是最常用、最核心的合拢。船体被划分为多个大型总段(如船底总段、舷侧总段、甲板总段、上层建筑总段等),在船坞或船台上进行最终拼接。
例句:该艘万吨巨轮的首个舷侧总段成功吊装,标志着全船进入关键的总段合拢阶段。
特点:这是最大尺度的合拢,直接决定主船体的形状和结构强度。
2. 大型分段合拢
在总段合拢之前,会先将更小的分段合拢成更大的总段,这个过程有时也称为合拢。
例句:焊接质量是保证分段合拢精度的前提。
特点:可以看作是总段合拢的预备阶段,通常在车间或平台完成。
3. 船台/船坞合拢
这是一个宏观概念,强调合拢作业发生的地点。
例句:新船已于上周三正式上船台,开始船台合拢作业。
特点:突出了船舶建造进入了标志性的场地阶段。
在船舶工业的国家标准、技术文件、专业论文以及船厂的实际用语中,必须且只能使用“合拢”。如果使用“合龙”,则属于严重的技术性用词错误,因为船舶建造中不存在需要“封堵”的“龙口”这一概念。
简单记法:桥坝合龙,船舶合拢。



来源:编采圈(公众号)
编辑:张席睿



1757#
 楼主| 发表于 2025-9-18 19:11:5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十·一”还是“十一”?新闻报道中数字用法有讲究

“数字”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特殊语言,最讲究使用中的规范与严谨。
下面,我们通过实例分析来详细了解一下媒体报道中数字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应遵循的规范。
全是干货内容,建议收藏学习喔~
01 新闻报道中使用数字时常见的问题
1. 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杂糅的问题
【规范】带有“几”字的数字表示约数,必须使用汉字修饰,统一为“十几”或“二十几”,否则就犯了“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杂糅”的错误。
【错例1】某网站新闻标题《美国多地沦为火狱,10几万人无家可归,加州州长向全世界紧急求援》
【错例2】某出版社出版的《20几岁跟对人,30几岁做对事全集》一书的标题
【说明】对于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相关规定强调必须使用汉字。比如,某网站新闻标题《俄罗斯第1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下降9.5%》和《美国第1季度经济下滑4.8%创金融危机以来最高降幅》中的“第1季度”,都应改为“第一季度”。
2. 特殊纪念日中的数字使用问题
对于一些带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媒体在报道中也常犯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杂糅的问题。
【错例3】某网站新闻标题《世界各国昨天举行活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
【错例4】某电视台以《“六·一”儿童节》为题的节日庆祝节目
【分析】例3、例4中其实都用错了,特殊纪念日子中间的隔字号“·”纯属多余,应略去。类似“七一”“十一”等中间都不需要加中圆点。
3. 序数的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说明】目前并没有明确规定序数词是一位数时该使用何种(类型)数字。比如,只有一位数字时,该用阿拉伯数字还是汉字呢?其实,只要保证文章的前后一致就可以。
【错例5】某报道《里约残奥会开幕 盘点相关热词带你深入了解》中写道,“在1988年至2000年间举行的4届残奥会上,中国在金牌榜上的名次由第14位上升到第12位、第九位、第六位。”
【分析】这里,“第九位、第六位”似有不妥,应当保持一致,改成“第9位、第6位”。
4. 跟“度”字使用有关的问题
【说明】一般媒体报道中跟“度”有关的内容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与温度有关的“度”,此时按规范必须使用“摄氏度”或“华氏度”,不可以简化称“度”。
【错例6】某网站新闻标题《视频疗法:摄氏零下120度的美容新招》
【错例7】某网站新闻标题《俄罗斯的冬天有多冷?零下71度!连熊都抗不过》
【分析】例6中的正确表达应为“零下120摄氏度”。物理量“摄氏度”是一个固定单位和整体,不可随意简化或拆分,表达“多少摄氏度”时不能拆分为“摄氏多少度”。
【说明】在中国汉字的表达中,经常会用“多少度”来特指事情发生了重大转变,此时需要注意的是,要小心使用“360度转变”这样的表达。
【错例8】某网站新闻标题《史诗级减产背后:特朗普态度为何突然360度大转弯?石油专家这样说》
【说明】例8中的“360度大转变”是个错误表达。仔细思考一下可得知“360度”实际上是转了一圈回到了原点,可见并没有“转变”之意,正确的应改为“180度大转变”,即暗含“反其道而行”。
5. 数字使用中的“赘述”问题
【说明】在媒体报道中,经常犯的一个数字使用错误就是“赘述”问题,主要原因是记者写稿时对原本要表达的意思没有仔细推敲过。这种错误常用在对外报道中,尤其是国际新闻里,来看下面错例。
【错例9】某报新闻标题《俄罗斯组建新一届政府》
【错例10】某网站新闻标题《新西兰新一届政府宣誓就职》
【错例11】某网站新闻标题《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希望新一届美国政府回到合作共赢模式中来》
【分析】数量词“一届”是属多余的。这里的“一”,如同英语的不定冠词“a”,更多是定性而不是定量。“新政府”其实就表示的是“新一届政府”意思,因为并不存在“新两届”或“新三届”政府之说,故“一届”两字在标题中应删去。
【错例12】某网站新闻标题《特朗普偕第一夫人出席全国祈祷日纪念活动:我们正与可怕疾病进行激烈战斗》
【分析】序数词“第一”的使用犯了“赘述”的错误。“第一夫人”(The First Lady)是英语直接翻译后的汉字表达,但在中国报道时,不应按这种直译的手法表达,应按照中国文化的表达习惯,用“夫人”即可(否则会造成质疑,难道还有“第二夫人”“第三夫人”?)
02 新闻报道中数字使用的规则
结合媒体的编校实践,我们归纳整理了一些经常容易混淆或搞错的数字和单位的使用规则,供同行参考。
1. “倍”字不能用于表示减少的场合。“减少了一倍”是错误的用法,应写作“减少了一半”“减少了50%”或“减少了五成”。
2. “翻番”与“加倍”。“翻番”是两倍两倍地增加,如果基数是3,翻1番就是6,翻2番就是12,翻5番就是96。“翻几番”就是基数乘以几个2。“加倍”表示某数的几倍,就是用几乘以某数。如3的1倍是3,3的2倍是6,3的5倍是15。“翻番”比“加倍”的增长要快得多。
3. “手”,买股票时使用的一个最低的整数单位。如现在沪深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每100股为1手;可转债交易1手为10张;期货交易期货合约交易单位也是“手”,期货交易必须以“一手”的整数倍进行,但不同交易品种每手合约的商品数量不同,有10吨/手、1000克/手,500张/手等,由交易所规定。
4. 数字“从多少到多少”的写法。在表示数值的范围时,可采用浪纹式连接号“~”或一字线连接号“-”。前后两个数值的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相同时,在不造成歧义的情况下,前一个数值的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可省略。400-429页,100-150kg,12500~20000元。
但是,如果省略数值的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会造成歧义,则不应省略。比如,9亿~16亿(不写为9~16亿),13万元~17万元(不写为13~17万元),30%~40%(不写为30~40%),4.3x10~5.7x10(不写为4.3~5.7x10)。
5. 不要使用已经废除的、非法定的计量单位。用“厘米”,不用“公分”;用“升”,不用“公升”;用“米”,不用“英尺”;用“海里”,不用“浬”;用“千瓦”,不用“瓩”。
6. 书面语中,四位数字表示的年份不应简写为两位数字,如2023年,不能写成23年;有一种年份简写法——’23,是从英文出版物引进的,一般限于某项活动标题式的名称中使用,如——’23全国足球比赛。“我公司’23出口较多”属于不当用法。
7. 年月日之间,一般写作“2023年3月15日”,不提倡使用“2023.3.15”。
8. “年”“月”可用“-”替代,但年月日不完整时不能替代。如:2023-03-15,8月8日(不写为8-8),2023年3月(不写为2023-3);月和日是一位数时,可在数字前补“0”,如2008-08-08。
9. 含有月日(注意,这里必须有月有日的明确指向,缺一不可)的专名采用汉字数字表示时,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应用间隔号“·”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涉及其他月份时,不用间隔号。如“一·二八”事变,“一二·九”运动,五一国际劳动节。
10. 标序号时:“第一”“其次”后面用逗号。“一”“二”后面用顿号。“1”“2”“3”和“A”“B”后面用齐线墨点“.”。序号如加括号,后面不用逗号、顿号,如“(一)”。
11. 计时方式既可采用12小时制,也可采用24小时制。示例:11时40分(上午11时40分)21时12分36秒(晚上9时12分36秒)
据向北京天文台有关研究人员了解:夜间零时左右习惯上称作“子夜”;2时至4时称作“凌晨”;4时过后称作“拂晓”。
12. 表示温度时,用“25摄氏度”“零下25摄氏度”,不能用“摄氏25度”“零下摄氏25度”。
13. 当数值伴随有计量单位时,如:长度、容积、面积、体积、质量、温度、经纬度、音量、频率等,特别是当计量单位以字母表达时,应采用阿拉伯数字。
示例:523.56km(523.56千米)346,87 L(346.87升)567毫米(567立方毫米)605克100~1500kg(100~1500千克)34~39℃(34~39摄氏度)北纬40(北纬40度)120分贝(120分贝)
14. 现代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事物、现象、事件,其名称的书写形式中包含阿拉伯数字,已经广泛使用而稳定下来,应采用阿拉伯数字。
示例:5G手机MP3播放器G8峰会维生素B1295号汽油“5·27”事件“12·5”枪击案
15. 数字连用表示的概数、含“几”的概数,应采用汉字数字。特别注意: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时,两个数字之间不用顿号隔开。
示例:三四个月一二十个四十五六岁五六万套五六十年前几千二十几一百几十几万分之一
16. 如果要突出简洁醒目的表达效果,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果要突出庄重典雅的表达效果,应使用汉字数字。
示例:北京时间2023年3月15日14时28分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不写为“14届全国人大1次会议”)六方会谈(不写为“6方会谈”)
17. 在同一场合出现的数字,应遵循“同类别同形式”原则来选择数字的书写形式。如果两数字的表达功能类别相同(比如都是表达年月日时间的数字),或者两数字在上下文中所处的层级相同(比如文章目录中同级标题的编号),应选用相同的形式。反之,如果两数字的表达功能不同,或所处层级不同,可以选用不同的形式。
示例:2023年3月8日二O二三年三月八日(不写为“二0二三年3月8日”)第一章 第二章……第十二章(不写为“第一章 第二章……第12章”)第二章的下一级标题可以用阿拉伯数字编号:2.1,2.2,……应避免相邻的两个阿拉伯数字造成歧义的情况。高三3个班 高三三个班(不写为“高33个班”)高三2班高三(2)班(不写为“高32班”)
18. 阿拉伯数字“0”有“零”和“O”两种汉字书写形式。一个数字用作计量时,其中“0”的汉字书写形式为“零”,用作编号时,“0”的汉字书写形式为“O”。
示例:“3052(个)”的汉字数字形式为“三千零五十二”(不写为“三千O五十二”)“95.06”的汉字数字形式为“九十五点零六”(不写为“九十五点O六”)“公元2012(年)”的汉字数字形式为“二O一二”(不写为“二零一二”)


来源:编采圈(公众号)

编辑:张家乐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