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这些“坑”别再踩了!新华日报7-8月编校差错盘点(附“合龙”“合拢”详解)
万千文字眼底过,对错只在一瞬间。本期盘点2025年7—8月编校工作中发现的各类未见报的典型差错,并重点对“合龙”与“合拢”两个词语进行辨析,以期在工作中规范表述、减少差错。
一、事实差错 【错误举例】发生在1937年底的南京保卫战,是在淞沪抗战失利后,中国军队从上海撤回保卫当时首都南京,与侵华日军展开的作战。 【改正】“淞沪抗战”应为“淞沪会战”。 “淞沪抗战”发生在1932年1月28日,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为了转移国际视线蓄意发动的侵略事件;“淞沪会战”爆发于1937年8月13日,是抗战历史上规模最大、战况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神话。 【错误举例】目前,江苏建成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60个,南京江宁黄龙蚬茶文化村、南通海门颐生村等5个村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 【改正】“黄龙蚬”应为“黄龙岘”。 “蚬”读音为xiǎn,通常指双壳纲软体动物(如河蚬),其贝壳呈心脏形,表面有轮状纹,多栖息于淡水或河口区域,肉可食用,壳可入药。“岘”读音为xiàn,特指地势险要的小型山岭,多用于地名,如江苏南京的黄龙岘、湖北襄阳的岘山(岘首山)。 【错误举例】新开工项目平均投资规模7.67元,其中投资55亿元的扬子泓远清洁能源船制造基地项目和15亿元的永盛光电轻量化铝镁合金压铸件产业化项目为最大单体项目。 【改正】“7.67元”应为“7.67亿元”。 【错误举例】1935年10月10日,在上海左翼教师联合会中共秘密党支部的全力支持下,新安小学的14名学生,在顾问汪达之先生的带领下,组成“新安旅行团”,从苏北抗日根据地出发,走上抗日救亡、民族图存的革命道路。 【改正】“从苏北抗日根据地出发”表述有误。1935年的时候,中国的全面抗战还没爆发,苏北还没有抗日根据地呢。此处宜改为“从苏北家乡出发”。 【错误举例】江水北调、江水东引、南水北调三大调水系统持续运行,累计翻水120亿立方米。 【改正】这里的“江水北调”与“南水北调”不是一回事吗?经查,江苏的三大调水系统应该是:江水北调、江水东引、引江济太。 【错误举例】在活动现场,同里试验小学的学生们穿行在湿地间。 【改正】“同里试验小学”应为“同里实验小学”。“实验”通常指通过实践验证理论的教学创新模式,而“试验”多用于科学实验或初步尝试。因此,学校名称中多用“实验”而非“试验”,以体现其教学理念的创新性。 二、错别字及语法差错 【错误举例】商业业态的规划也精准锚定了青年群体需求,引入了潮流店铺、音乐餐厅、轻吧、书院、艺术馆等。 【改正】“轻吧”应为“清吧”。 “清吧”是一种以轻音乐为主、氛围安静、适合聊天和休闲的酒吧类型,区别于喧闹的夜店或迪吧。主要特点包括:①氛围安静:以轻音乐为背景,音量控制在50—60分贝,灯光柔和,座位间距大,常见文艺装饰(如书架、绿植),适合交谈或独处。②社交功能:核心定位为朋友聚会、商务洽谈或约会,客群以中产阶层为主,本科以上学历占比高,强调“轻社交”而非狂欢。③酒水特色:主打鸡尾酒、精酿啤酒等创意饮品,部分提供轻食(如甜点、拼盘),注重品质与精致感。 【错误举例】球,别踮太高! 【改正】“踮”应为“颠”。 “颠球”,足球运动术语,指用身体的某个或某些部位连续不断地将处于空中的球轻轻击起的动作,是增强球感、熟悉球性的有效方法。用脚背正面击球最为常见,是最简单、最重要的颠球练习。此外还有用脚内侧、脚外侧、大腿、肩部、胸部、头部击球、触球的。这是任何等级足球运动员日常不懈的练习。“踮”指脚尖着地、脚跟主动抬起的动作,强调足部肌肉的主动控制。常见于舞蹈基本功、健身(如踮脚运动)或日常姿势调整(如够高处物品)。 【错误举例】在家看电视固然能解乏,但家里还是空唠唠的,除了我们俩,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改正】“空唠唠”应为“空落落”。 “空落落”强调因缺失而产生的空虚感,既可描述物理空间的冷清(如“房间空落落的”),也可表达心理的失落(如“心里空落落的”)。 【错误举例】电动自行车起火,热敏原件感应破裂,水流从喷头喷出,通过冷却作用扑灭火灾。 【改正】“原件”应为“元件”。 “原件”:未经改动或变动的文件、物件;“元件”:物品的一个小单元。 【错误举例】令人侧目的是,其中有三项技术成果来自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的三家企业。 【改正】“侧目”应为“瞩目”。 “侧目”基本含义是眼睛不敢正视对方,或者斜着眼睛看人。它通常带有一种敬畏、不满或愤恨的情绪色彩。 “瞩目”的基本含义是注视、注目,即把视线集中在某一点上。它通常用于形容某事物或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或重视。 【错误举例】如今,国防园每年接纳游客和国防教育培训学员50多万人次。 【改正】“接纳”应为“接待”。 “接待”是指对宾客或顾客表示欢迎并给予应有的款待与照顾。而“接纳”指接受、采纳,更侧重于对人员或意见的接受。 【错误举例】去年,凤凰泉苗圃100多亩的栾树估清,桂幸寿改种了经济价值更高的黄连木。 【改正】“估清”应为“沽清”。 “沽清”由“沽”与“清”组成复合词,“沽”本意为买卖交易,“清”指完结状态,组合后形成“通过销售达成清空”的动态结果,也即“售罄”“卖光了”。 【错误举例】7月以来,受高温天气影响,我省电力需求持续高位增长,电网最高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达1.52亿千瓦时。 【改正】“千瓦时”应为“千瓦”。 “千瓦”是功率的单位,“千瓦时”是电能、电量的单位。而用电负荷,又称“电力负荷”,是指电能用户的用电设备在某一时刻向电力系统取用的电功率的总和。所以,“用电负荷”的单位应该是“千瓦”。 【错误举例】当时,全国各地竟攀清华“高枝”。 【改正】“竟攀”应为“竞攀”。 “竟”有三层核心义项:①表示终止、完毕(如“未竟事业”)。②强调最终结果(如“有志者事竟成”)。③表达出乎意料(如“竟然”)。“竞”有两个义项:①本义为争相、角逐争胜(如“竞争”)。②引申指强盛状态(如“南风不竞”)。 【错误举例】和第一部摄影作品集的特写展示不同,王玉华团队的二度创作采纳了文献摄影的方法再现这段历史。 【改正】“采纳”应为“采用”。 “采纳”强调对意见、建议的接受并实施,常用于政策制定、军事决策等需要执行建议的场景,如“采纳正确主张”。 “采用”侧重对方法、方案的选择和使用,如“采用新工艺”“采用环保材料”。 【错误举例】新项目纷至沓来,源于南京调好了产业发展的准心——“1+4+6”工作组织体系。 【改正】“准心”应为“准星”。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收录的“准”字词条中,没有“准心”一词,只有“准星”一词。对“准星”的解释是:① 秤上的定盘星。常比喻言行的准确性。②枪炮瞄准装置的一部分,位于枪炮管口上部。引申为实施行动的目标。“准心”应是“准星”的误用。 【错误举例】7月6日常州客场对阵淮安,3名球员奋不顾身同时飞铲的镜头犹如热血漫画场景,吸引他下决心订闹钟抢“苏超”球票。 【改正】“订闹钟”应为“定闹钟”。 “定”表示确定、固定,如“定时”“定量”,符合设定具体时间提醒的功能场景。权威词典及语言规范中,“定”用于描述时间或计划的确定性安排,如“定计划”“定闹钟”。 “订”本义为协商后确定(如“订立合同”),或指修订(如“订正”),与时间设定无直接关联。 【错误举例】跨越时间的长河,这方红色土地洗净铅华,激荡着向上生长的力量。 【改正】“洗净铅华”应为“洗尽铅华”。 “洗净”指通过清洗使物品达到洁净状态,核心在于清洁结果;多直接描述清洁动作本身。 “洗尽”的“尽”表示完全彻底,指通过彻底清洗去除所有残留物质,用于需要深度清洁的语境,如“洗尽茶垢”“洗尽油污”。其常被赋予象征意义或抽象表达,如“洗尽铅华”,既包含物理清洁的彻底性,也隐喻去除浮华回归本真。 【错误举例】回应玻纤院社区60周岁以上老人较多的实际,设置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活动专区及适老化改造体验展示中心。 【改正】“阿尔茨海默症”称呼有误,正确的名称为“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疾病,由遗传或膳食因素、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等引起,会逐渐导致记忆障碍、学习能力下降、言语能力丧失等不同症状。这种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身上,故而又被称为“老年痴呆”。其命名来源于首次描述这种疾病的德国医生阿尔茨海默。 “病”即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障碍的一个完整的病理过程。“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可以是病人异常的主观感觉或行为表现,如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烦躁易怒等(称症状),也可以是医生检查病人时发现的异常征象,如舌苔、脉象等(称体征)。“病”是一种完整的病理过程,在疾病的过程中又有不同的阶段,而不同的阶段又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这就是“病”与“症”的区别,也说明了为什么叫“阿尔茨海默病”,而不应该叫“阿尔茨海默症”。 【错误举例】推行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很多人把它简单地理解成“生育刺激”举措,其实有失偏颇。 【改正】“有失偏颇”应为“失之偏颇”。 根据《咬文嚼字》2021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公告,该误用现象在影视作品及媒体报道中频繁出现。 “有失”作为动宾结构,“有”是语气助词,无实意,需接表示中性或褒义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如“有失水准”“有失风度”“有失体面”,强调对某种优良品质的缺失,带有遗憾、可惜之情。而“偏颇”是偏向一方、不公平,因此,“有失偏颇”难以讲通,应改为“失之偏颇”。 “失之”是动补结构,“之”是介词,后面引出方式、方法、原因等,意即“失误的原因是……”。“失之偏颇”,“之”后所跟的“偏颇”就是“失”的原因,即失误的原因是不公正。与“失之偏颇”类似的,还有“失之草率”“失之过宽”等等。在这类结构当中,“失之”后的词语是失误的原因,一般是贬义的,与“有失”后的中性或褒义词语相反。 【错误举例】“‘+’思维”也可能达到相互融合,但这种融合往往很难结成文明正果,常常是“俾作夫人”般地颠覆主体,尤其是“人”的价值目的。 【改正】“俾作夫人”应为“婢作夫人”。 “婢”读作bì(第四声),本义为女奴,后引申为女仆,指受雇于富贵人家的女性仆人。 “俾”读作bǐ(第三声),意为“使”,常用于表达目的或结果,如“俾夜作昼”(把夜晚当作白天,形容夜以继日地工作)、“俾昼作夜”(把白昼当成夜晚,形容不分昼夜地寻欢作乐)。 【错误举例】纪念碑一旁,两座石碑镌刻下了时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员粟裕撰写的车桥战役经过以及53位在这场战斗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姓名。 【改正】“战斗”应为“战役”。 “战斗”是敌对双方在较小空间和时间内进行的有组织的武装冲突,如夺取阵地、摧毁敌方据点等,是构成战役的基本单元。“战役”是为实现战争的局部或全局性战略目标,在一定时间和区域内,按统一计划进行的系列战斗总和,例如淮海战役包含数十场战斗。车桥战役也包含了攻坚与阻援等数个战斗。 【错误举例】由于微囊泡是自身分泌的,与其他载体相比,具有低免疫源性和低毒性的特点。 【改正】“免疫源性”应为“免疫原性”。 免疫原性是医学术语,指能引起免疫应答的性能,即抗原能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使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错误举例】比如印尼观众喜欢看霸总和家常里短。和中国短剧常出现的保姆、保洁相似,在菲律宾,最流行的是“女佣文学”。 【改正】“家常里短”应为“家长里短”。 “家常”侧重日常生活的普通事物,如饮食、起居等。 “家长里短”是联合式结构的成语,“家”与“里”对应居住空间,“长”与“短”形成语义对照。其核心语义聚焦三个方面:①地理维度:涵盖家庭内部及邻里之间的交往范畴。②内容特征:涉及婚丧嫁娶、房屋分配、人情往来等日常事务。③情感指向:多数情况下体现中性色彩,可承载闲谈琐碎或生活实况双重含义。 【错误举例】面对“螺丝壳里做道场”的挑战,南京各区积极创新。 【改正】“螺丝壳”应为“螺蛳壳”。 “螺丝”与“螺蛳”发音相同,但却是两类完全不同的实体,前者属工业零件,后者为水生软体动物。“螺蛳壳里做道场”是一句俗语,广泛流传于吴语地区。指的是在狭窄简陋处做成复杂的场面和事情,引申为两层含义:一是在小处做出大场面,表示精明、能干。二是指做事遇到约束、局限,铺排不开,无法施展手脚。形象生动,言简意赅。 清代王有光在《吴下谚联》中阐释了这句谚语:“‘螺蛳壳里做道场’:螺蛳虽小,其壳内却别有洞天。那三转旋窝,仿佛僧家所谓的大乘、小乘、最上乘,皆可容纳其中,故和尚得以在此设道场。”道场,作为供奉佛像、依一定规范布置并举行法会的宗教场所,其内涵与螺蛳壳内的玄妙世界相得益彰。王有光的解释,巧妙地将螺蛳壳内的三转旋窝与佛教的三乘相对应,为这句谚语赋予了深刻的宗教内涵。 【错误举例】泰州队对阵宿迁队,在开幕式表演中来了一出“武松打虎”,抱着绒布老虎一顿猛锤。 【改正】“猛锤”应为“猛捶”。 “锤”作名词时,指金属制成的敲击工具(如钉锤)或古兵器(如铜锤);作动词时,引申为锻造动作(如“锤炼”)。 而“捶”专指用手或棍棒敲击的动作(如“捶打”“捶胸”),古籍中亦含捣碎义(如“捶而食之”)。 【错误举例】扬子江头、大运河畔,国家文化公园流连往返;太湖之滨、云龙湖上,中国智造成就弛誉天下。 【改正】这句话里有两个错。其一,“流连往返”应为“流连忘返”。其二,“弛誉天下”应为“驰誉天下”。 “弛”左侧为“弓”字旁,本义指放松弓弦,引申为松懈、解除,如“松弛”“弛缓”。而“驰”左侧为“马”字旁,本义为马匹快速奔跑(《说文解字》:“驰,大驱也”),引申为快速移动、传播或向往,如“奔驰”“驰名”。“驰誉”指声誉传得很远,常用于描述个人或事物声名远播的现象,如“产品驰誉全国”“八大山人的作品仍驰誉于世”。成语“妙龄驰誉”出自南朝•鲍照《见卖玉器者》,意为“在青少年时期就名声远扬”。 【错误举例】融资交易数据、成本超线自动预警,监管响应速度提升100%。 【改正】“超线”应为“超限”。 “超限”可以理解为超出特定范围或限定条件的状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超限的情况,比如车辆超载、超速驾驶等。在这些情境中,“超限”意味着某个物体或行为已经超出了既定的安全或规定限制。而“超线”一般仅用于交通领域,是一个交通违章行为,通常指的是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超出了规定的车道线或者停车线,违反了交通规则。 【错误举例】转折始于2016年,“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南通以壮士扼腕的决心开展沿江地区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 【改正】“扼腕”应为“断腕”。 “扼腕”指以一手握持另一手腕的动作,常用于表达激愤、惋惜等情绪,如“令人扼腕”形容令人遗憾或痛心的事。而“断腕”指截断手腕的行为,原为古代刑罚,也用来描述危急时刻的果敢决断,如“壮士断腕”。 【错误举例】今年正逢谋划“十五五”规划之年,站在新起点,江苏恒顺集团有限公司瞄定打造全国领先的综合食品制造企业集团这一目标。 【改正】“瞄定”应为“锚定”。 “锚定”或称锚,原义是用锚定桩将臂式起重机或挖泥机等锚住或稳定住,后引申为行为经济学范畴术语,指人们趋向于把对将来的估计和过去已有的估计相联系,以确定一个目标值。 【错误举例】有乐趣更“智慧”,“文旅+百业”融合新业态叠出。 【改正】“叠出”应为“迭出”。 “叠”本义为“层叠”,《说文解字》释为“重复堆积”。 “迭”本义为“交替”,《尔雅》注为“更迭也”。“迭出”意指(事物)接连不断地出现或发生,有时也指轮流交替出现。 【错误举例】宋耀南,出生地主家庭,毅然走上抗日征程,在拔除日伪据点时不幸因伤牺牲。 【改正】“出生”应为“出身”。 “出生”作为动词使用,描述胎儿脱离母体的生理过程,强调时间、地点等自然属性(如“出生于1990年”“出生在北京”)。 “出身”作为名词或动词使用,指向社会属性,包含家庭背景(如“工人家庭出身”)或职业起点(如“军人出身”),需搭配身份或阶层词汇(如“出身书香门第”)。 【错误举例】《绝战桂子山,敌人“眼皮底下”致胜一击》 【改正】“致胜”应为“制胜”。 “制”的本义为“切断、约束”,《说文解字》释作“裁也”,引申为掌控、制定的动作。如《孙子兵法》中“制人而不制于人”即强调对局面的控制。 而“致”的本义为“送达、招引”,《说文解字》注“送诣也”,多表导致某种结果的因果关系。如“致富”意为“达到富裕状态”。 “制胜”指通过谋略、武力制服对手取得胜利,源自《孙子兵法•兵势篇》,强调主动控制和战胜的过程。《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均收录“制胜”为规范词条,释义为“以谋略制敌取胜”。而“致胜”多为误用或非正式表达。
本期重点词语辨析:合龙 vs 合拢 前些日子,小伙伴在工作中看到这样一个句子:2024年3月20日,重达1458吨的机舱总段吊装进入“衡山坞”,并在浮态下精准定位,拉开主船体合拢序幕,创造了中船澄西大浮吊最重起吊纪录。 他想到平时堤坝、桥梁等建筑施工都是用“合龙”,就把这儿的“主船体合拢”改为了“主船体合龙”。那么,这样改究竟对不对呢? 结论先行:船舶建造用“合拢”。 为什么呢?因为这两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非常明确的区别。 “合龙”是一个专业术语,主要用于水利工程和桥梁工程中,指代修筑堤坝、桥梁等从两端施工,最后在中间接合封口的这一关键工序。“合龙”的字面意思就是“闭合龙口”。这里的“龙口”特指工程中预留的最后一个缺口。这个缺口通常是因为施工需要而故意留下的。当两端的工程推进到一定程度,时机成熟,便会进行“合龙”作业,将这个“龙口”封堵起来,使整个结构连成一体。 “合龙”的使用场景: 1. 桥梁建设 这是最常见的使用场景。当桥梁的桥墩建成后,会从两岸开始搭建桥面结构(如箱梁),最后在河流中央连接。这个连接点就是“龙口”,连接的过程就是“合龙”。 例句:经过数年的紧张施工,跨海大桥于今日凌晨成功实现主桥合龙。 2. 堤坝/围堰施工 修建水坝或进行围堰施工时,也会采用从两岸向中间推进的方法,最后封堵水流通道。 例句:三峡大坝的截流合龙工程堪称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 3. 隧道工程 虽然较少见,但有时也用于描述隧道双向掘进后在中间贯通的情景,可视为一种引申用法。 而船舶建造中的“合拢”,指的是将预先制造好的大型船体分段或总段,在船台或船坞上进行吊装、定位、拼接和焊接,最终组合成完整船体的工艺过程。 根据合拢的阶段性,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船体总段合拢 这是最常用、最核心的合拢。船体被划分为多个大型总段(如船底总段、舷侧总段、甲板总段、上层建筑总段等),在船坞或船台上进行最终拼接。 例句:该艘万吨巨轮的首个舷侧总段成功吊装,标志着全船进入关键的总段合拢阶段。 特点:这是最大尺度的合拢,直接决定主船体的形状和结构强度。 2. 大型分段合拢 在总段合拢之前,会先将更小的分段合拢成更大的总段,这个过程有时也称为合拢。 例句:焊接质量是保证分段合拢精度的前提。 特点:可以看作是总段合拢的预备阶段,通常在车间或平台完成。 3. 船台/船坞合拢 这是一个宏观概念,强调合拢作业发生的地点。 例句:新船已于上周三正式上船台,开始船台合拢作业。 特点:突出了船舶建造进入了标志性的场地阶段。 在船舶工业的国家标准、技术文件、专业论文以及船厂的实际用语中,必须且只能使用“合拢”。如果使用“合龙”,则属于严重的技术性用词错误,因为船舶建造中不存在需要“封堵”的“龙口”这一概念。 简单记法:桥坝合龙,船舶合拢。
来源:编采圈(公众号) 编辑:张席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