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字都不白给”,才是媒体人的硬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0-6 22:31: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个字都不白给!”
刘国昌

  新闻界有位资深媒体人说:“我写稿子时,一个字都不白给!”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说的是对文字要有敬惜之情、写稿时要字斟句酌。

  此话虽短,却道出了几分豪气、硬气!

  一、“不白给”体现了什么?

  品味“我写稿子时,一个字都不白给!”这句话,含义颇深。

  “不白给”意味着写作时讲究一个字要有一个字的用途,一个字要有一个字的稳当。从不随随便便、敷衍塞责。

  “不白给”意味着写稿时绝不能有“含水分的文字”,绝不用空话、套话凑合。

  “不白给”体现了“敬惜文字”的严谨精神。使用文字时有谦恭之态,字斟句酌,精雕细刻。

  这种严谨精神是媒体人当有的品格!

  二、“白给”都有哪些表现?

  “不白给”的反面是“白给”。这种“白给”有各种各样的表现:

  随意而写,把控不力,本来10几个字就能写清楚硬要拉到20多个字。

  下笔千言,哩哩啦啦,写了一大段文字,却离题万里。

  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敷衍成文,对付了事。

  晦涩难懂,不通俗,故作“高深”之态。

  ......

  如此点点滴滴,随意摆弄文字。有卖弄之心,无实在内容,要坚决予以摒弃。

  三、为何不能“白给”?

  文章由段落组成,而段落由字句组成。字句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古往今来,一切为文者都十分重视文字的使用,遣词造句时持有严谨的态度。

  大家都知道“一字功”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实质是,加一个字,减一个字,或改一个字,都格外谦恭、谨慎。

  唐代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诗,曾在“推”和“敲”两个字上下功夫。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也是经过多次修改才做出的。“一字功”是炼字炼句的基本功,当好好磨练。

  然而那些“白给”者,与此截然相反。他们对文字缺乏最起码的尊重,使用起来很随意,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它不仅给人们以书写、交流的方便,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知识。对这样一个颇为珍贵的瑰宝,我们当百倍珍惜爱护,让其发挥更大作用。而绝不能采取轻漠的态度,更不能使用时随意“白给”。

  四、如何做到“不白给”?

  作家冯骥才曾说:好字句是“汤里的肉”,没有肉的汤,只能“喝”,没有嚼头。

  字句如此重要,所以不能“白给”,要讲究字斟句酌,反复掂量。

  具体操作在以下几个环节——

  1.用字要简洁。

  啰嗦是行文的绊脚石,我们要做到“不白给”首先要搬走它。具体操作方法是,写好后要多加删改,坚持“能用一个字表达的绝不用两个字”的原则,对于繁冗的文字一律删除。诚如鲁迅先生所说,要多看几遍,把多余的字、句统统删去。

  2.用字要清晰。

  模糊是行文的又一块绊脚石。有些文章的字句模糊,让人不解其意。造成这个毛病的原因之一就是写稿太随意,对所用字句没有经过仔细推敲。针对此,文论家们提出要提高文字的清晰度。

  提高清晰度,需要细致观察所描写的人和事,需要精确提炼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同时还要在文字上下一番功夫,即在诸多文字中提炼出清晰度高的字词,以求完整、准确的表达。

  3.熟练掌握文字。

  有些人行文时“白给”文字,“慷慨”得很,实则对文字是毫无敬惜之情。这与对文字的认知与掌握有很大关系。平时读书不多,又不注意积累,“腹中空空”,这就形成了随意而写的毛病,重复、啰嗦、不确、繁冗等毛病都出现了。

  有鉴于此,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势在必行。人民日报不少编辑记者在这方面做得不错。编稿写稿之余,按照自己制定的“读书计划”有条不紊地一本一本看,并作读书笔记。这样日积月累,致使文字量不断有所增加,对遣词造句也有了更多的主动权、选择权。

小结语

  文字功夫是媒体人的基本功。这一点如果不过关,就谈不上是一个合格的媒体人。举凡立志作媒体人的年轻人,都来在这方面下苦功吧!多读些书,多做些积累,多练练笔,让自己的文字功夫过硬再过硬!

刘国昌,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来源丨老记说事公众号
作者丨刘国昌
原标题丨 “一个字都不白给!”
图片丨公众平台AI配图

来源:编采圈
编辑:何璇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