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为校长撑伞”,何必强行“上价值”|青椒训练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件普普通通的事,往往会被一些所谓的评论无限度“赞美”,拔高到令人难以承受的“高度”,越出了理性和情感的双重边界,赋予了一些莫名的“价值”或“意义”。
譬如最近开学季,就有一则关于评论写作强行“上价值”的案例。这个案例的大概新闻事实是,93日浙江工业大学2025级本科生开学典礼在雨中启航,两名男生在一旁“给校长撑伞”,而把两伞之间的空隙留给了校长,看上去雨水顺着伞沿滑落到校长身上。
现场校长被俩学生撑伞“浇头”的图片,的确颇具冲击力,随后引发了网民调侃,说这才是真正的“双一流”。
围绕“为校长撑伞”这个热点,有评论认为这个场景很真实不做作,是一则动人的“招生广告”。还有评论认为,尽管“为校长撑伞”有些失败,但同学自发给校长撑伞,笑声背后是更多人被学生笨拙的温暖打动,也蕴含着教育的包容,一场豪雨浇出了大学第一课。
当然,还有观点间接点赞校长的,赞叹俯首甘为孺子牛”,而“总有一些领导干部,尽管口口声声说愿意和群众在一起,同甘共苦,实则却总是表现出某种距离感,高高在上,令人生厌。这些都表明了这所大学宽松的文化氛围和平等的价值取向
诸如此类的观点,还有许多,在此不一一枚举了。
尽管我们都说评论写作,不能停留于就事论事,多少要表达些态度,观点要有点升华,尤其在分析论证中要处理好特殊与普遍、偶然与必然、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让观点不失偏颇而合理且合宜,然而围绕“为校长撑伞”的这些“点赞声”,可能有些超出了一般人所能认同的限度了。
这本质上或许也存在着一种逻辑推理的谬误,如存在着一定“不当转换”,不太准确地将一个属性从某事物的部分转换到整体之上。“为校长撑伞”,很自然或也有些偶然性的一个行为,被转换到学校的声誉、教育的理念、学者的包容上,不仅仅是有些牵强。若是有更多案例支撑,长期以来得到了社会的整体认可,那又是另一回事。
问题是,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评论观点,都没有涉及这些,仅仅就是这一则被网民调侃的单一事件。而调侃的点,更是两名学生给校长撑伞后,形成了“双一流”,校长反而比原本不撑伞淋得更多。加上网上图片的视觉冲击,网民们不捧腹调侃几句都有些忍不住。
事实上,在红网青椒训练营第5组的第三期选题沟通中,有位同学也报了这则“给校长撑伞”的选题。
同学给的角度,可能与上面的这类强行“上价值”的案例有些类似。即突出“双伞滴水成‘双一流’,真实比完美更珍贵”的立意,认为“教育的真谛在于真实的双向互动而非完美的表演,校长的不完美展现教育者的真实品格,这种不完美的坚持比滴水不漏的形象管理更具教育力量,而学生的笨拙凸显善意的可贵价值,正是这种生疏的真诚比熟练的虚假更打动人,意外情境成就比完美仪式更深刻的教育时刻”……这几乎赞美了现场所有的主体,“充满温度的集体场景”“真实力量的价值”,这些表述显然也过度拔高或赋予了“为校长撑伞”的客观价值。
这其实就是两个同学给校长打伞而已,而且打伞打得并不怎么高明,还有些笨拙。——我们如何来评?至少不必刻意从所谓的价值意义层面去解读它的“完美性”,校长被淋了就是被淋了,或许仅此而已吧,他没什么不完美也无所谓完美。这件事与对抗完美焦虑更没什么关系,没有必要无端而强行的“上价值”
从评论的立意上说,类似“为校长撑伞”的选题比较多,我们完全可以找到更多有新意的思考角度,譬如校长一定要坚持在暴雨中演讲,改为线上或其他方式不可以吗?譬如关注“双一流梗”有比关注校长讲了些什么更重要吗?......多些批判性思维、逆向思维,总会找到一个与众不同的新角度,而且确定选题角度是一篇高质量评论的关键之关键。
所以,不妨多花点时间做些深度分析研究,如多看看相关的评论文章,多看看相关的研究成果,不要失去了评论一件事的价值边界,为评论写作保留一处“不可言说”的空间。无限度拔高价值,这不仅是论证的问题,也是思维惰性的问题。

来源:王小杨评论笔记
编辑:何璇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