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1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5级硕士杨泓艳学术日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术日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1:01 | 只看该作者
2025.7.7
今天是我撰写学术日志的第一天。我的学术日志这口小锅,也算是正式架上了灶台。锅底目前干干净净,没粘上什么油点,就等着以后的日子慢慢熬煮了。今天主要的事是读书。《伊甸之东》还没读完,目前正在读第三部二十七章。亚当虽然离开了萨利纳斯谷,离开了那个象征性的伊甸园,但他的灵魂似乎并没有真正的落脚,他对凯西的恐惧深入骨髓,以至于不敢踏足她所在的区域。然后就是读了邓晓芒的康德作品导读《康德哲学讲演录》,在b站上也看了一些解读课程。读之前我发了一条动态,说“终于要读康德了”,爱读哲学的朋友评论我勇气可嘉。确实,我也觉得康德的作品非常难读。读康德就像仰望高山,脖子酸,不过能偶尔看到太阳从山顶照下来的光亮,也觉得非常的值得。
2025.7.8
早上要起早去兼职上班,要一直干到下午五点。中午休息的时候看了一会《华氏451》,这本书算是我迄今为止看过最喜欢的一本科幻小说,百读不厌,反乌托邦色彩十分浓厚。下午下班回到家后还迫不及待的重温了同名电影。在这里摘录一句很喜欢的话:
书本身毫不神奇,神奇的是书上说的东西,是它们如何将宇宙的一鳞半爪缝缀成一件衣裳。
1953年出版的书籍,神奇的预言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大众传媒扼杀了文学阅读,就像书里沉迷于多面电视的人们一样,大家只爱看电视,没有人读书,人们头脑里填满了正确但无意义的信息,仍觉得自己在思考,甚至因此感到快乐。
2025.7.9
仍旧是兼职的一天。好累好累好累,但是和一些同事相处起来很愉快,算是精神慰藉了吧。
回家之后继续啃《康德哲学讲演录》,了解了“先验感性论”相关的阐释。在康德体系中,时间和空间是非经验的、先天的纯粹直观形式,它们是我们感知一切外部现象的必然前提条件,任何对象必然处于时间和空间之中。通过时空形式呈现的是现象,而刺激感官产生感觉的是物自体,这是人类感性认识的界限。一直以来,我对存在主义的观点比较感兴趣,现在来看,存在主义的一些观点也是对康德观点的批判继承。
2025.7.10
今天只需要上半天班,下午有空看了一篇感兴趣的论文《“全职儿女”的媒介展演、面子博弈与代际关系重构》
研究主要问题:“全职儿女”如何通过媒介展演行为建构身份、展演行为如何反映或者消解社会结构性矛盾、线上与线下的面子博弈中如何进行“共谋”与“退场”的动态互动。
研究方法: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
摘要:“全职儿女”作为一种新型的家庭生活方式,其媒介呈现成为透视当代青年身份协商与代际关系的关键窗口。本研究以拟剧理论和面子理论为分析框架,通过线上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系统考察豆瓣、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中“全职儿女”的媒介展演行为,揭示其在虚实交织的场域中的身份建构逻辑与面子博弈策略。研究发现,“全职儿女”通过前台展演将传统孝道行为职业化与商业化,形成家庭共同体的价值共识,同时通过"后台暴露"呈现经济依附的焦虑与自我价值危机。面子博弈呈现出"主动共谋"与"被动防御”的双重路径,流量驱动下的家庭剧班协作通过剧本化展演获得“数字脸面”,而在现实互动中又践行了西子文化的传统伦理,体现了中国关系社会中的弹性智慧。本研究有助于理解“全职儿女”群体的生存策略与身份认同,为观察数字时代代际关系互动与重构提供新视角。
2025.7.11
早上七点就要上班。困困困。最近喜欢读一些有意思的论文,今天是《完美游戏:理解“云相亲”青年的情感“麦当劳化”》
研究问题:媒介技术发展理论上提高了择偶效率、扩大了择偶范围,降低了婚恋中信息不对称这一重大难题,但实际上为何却导致“真爱”更加难寻,陷入情感关系麦当劳化困境?高效率的机制如何产生低效率的结果?极端理性的麦当劳化的运行机制为何会嵌入感性的情感关系中?情感关系麦当劳化的内在生成逻辑是怎样的?
研究方法:漫游研究法
摘要:现代性的后果之一,是极端理性化的运行机制已经嵌入情感领域。“云相亲”青年的情感关系在发展过程中呈现择偶要求标准化、相亲流程绩效化、关系建立程序化、情感投入效率化的“麦当劳化”现象。情感麦当劳化其实质是技术的加速发展带来的平台对人的情感控制,本文将极端理性的情感麦当劳化的形成原因概括为“完美游戏”。相亲平台运行过程中将“条件”前置,自我建构的相亲青年在建构的平台中依据“条件”进行选择,幻想“完美”伴侣,进而在平台定制的“无限选择”中寻找“完美”伴侣。用户追求完美的人性特点,与相亲平台的运营逻辑完美契合,导致青年困于对“完美”的追求而陷于情感麦当劳化。
2025.7.12
难得空闲,早上先背了100个单词,点开不背单词app,看到review一栏需要复习2000个词陷入了沉思:我到底多久没打开过这个软件了?复习单词很痛苦。不是记忆的过程痛苦,是明知道这个单词几个月前还能牢记在心几个月后忘得一干二净的痛苦。终于可以好好看一会书了,打开微信读书看到自己的书架真的有点惆怅,想看的很多,有时间看的却不多。千挑万选还是想看《罪与罚》。这本书就属于想看但没时间看的那一类。去年就看的书到今年也只了了看完了第一部。陀对拉斯克尼科夫的心理描写写得太好了,写他极端的精神痛苦、病态的亢奋、试图用“超人理论”(非凡人可以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来超越自身的卑微与无力。这种不断自我论证、自我辩解、走向疯狂的过程真的有一种让人心惊肉跳的真实感。
2025.7.13
下午也去兼职了。晚上回家之后奖励了自己西瓜配《美丽心灵》。看着纳什在虚幻和现实之间的痛苦挣扎,艾莉西亚为他一次次的构建抵抗虚幻的堡垒,我突然意识到了我所处的真实:是西瓜、是傍晚的霞光、是楼下小孩打闹的声音。也许对抗现在网上虚幻泡沫的最好武器,从来不是更精准的算法或者更强大的屏蔽,而是我们所处的这片土地,是我们度过的一天又一天。生活本身,这个粗糙又细腻,疲惫又治愈的“现实体验机”才是让人感到真实的东西。所以,多出去走走,感受生活,我们也会像纳什一样对虚幻说“我不需要你们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