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就传播而言,这张摄影轻松击败了一切短视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7-14 17:07: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就传播而言,这张摄影轻松击败了一切短视频

周日早晨,一觉醒来,很多中国人都在朋友圈看到一张照片:被几位保镖簇拥的特朗普面带血污,右手振臂高呼,星条旗飘扬。

很多人是看到照片后,才知道了这条爆炸性新闻:特朗普遇刺,耳朵受伤,但人幸免为难。



无数人在朋友圈发了同一张照片,我想了想,也转发了同一张,不少朋友留言:预定了普利策新闻奖。

《纽约客》的网站迅速刊登了一篇文章《特朗普遇刺事件及一张将流传千古的照片》(The Attempt on Donald Trump’s Life and an Image That Will Last)。

很少见到高贵冷艳的《纽约客》如此煽情:特朗普背对着蓝天,四名特勤局特工贴身环绕他,其中一人直视镜头,眼睛被黑色墨镜遮挡。一面美国国旗仿佛在上方飘浮。特朗普嘴唇紧闭,眼睛眯成一条缝,下巴微微抬起。他的右耳上方和脸颊上有血迹。他远眺着镜头之外——向着公众,向着未来——他是不屈不挠的。试图杀死他的人失败了。

我还想补充一下,这张照片中最抢眼的一位特勤人员是一位英勇的女性。考虑到特朗普歧视女性的传言,这让照片具备了更多的言外之意与想象空间。

“这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政治危机和冲突时代的不可磨灭的画面”,《纽约客》说。

《纽约客》说这张照片“让人想起了硫磺岛上的海军陆战队员”,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中国的网友也的确将这张照片与那张二战中美军最有名的一张照片做成同框,享受相同待遇的还有欧仁·德拉克罗瓦的油画《自由引领人民》。



引发网友如此联想的不仅是国旗飘扬的相似姿势,也是他们对这些图像的经典认定。

当然,也有国内网友暗戳戳地觉得:这么像,恐怕是摆拍吧。

即使撇去阴谋论,这么说恐怕也没有错。如《纽约客》所说:在那个舞台上,特朗普似乎很清楚自己正在塑造的形象。这是一张完美捕捉了他希望被看待模样的照片。



这不是记者的摆拍,但却是特朗普的摆拍。

对了,《美国国旗插上硫磺岛》据说是唯一一张当年拍摄当年就夺得普立兹摄影奖的照片,也一直被人怀疑是摆拍。

还有一张流传甚广的照片:特朗普刚刚倒向舞台,头部向下,离地很近血从他的脸颊滴落,头被框在一个人(或许是特勤人员)的腿间。



这次暗杀事件当然有助于选情,悲情叙事对选举总是有好处的。

但这张照片则从另外一个角度提升了特朗普的形象,尤其是他一直想打造的硬汉形象。马斯克也转发了这张照片,稍晚之后,他又发了一条推文:上一次美国出现这么坚韧的总统,还是(一百多年前的)西奥多.罗斯福。

马斯克这么说,当然很可能也是在嘲讽拜登那垂垂老矣吹弹可破的公关形象。

无论你喜欢还是讨厌特朗普,看了这张照片之后,你在心底里可能会附和这套硬汉叙事:有多少人可以在枪响之后,还可以如此无畏的作硬汉状。

这张照片很可能改变了选情。

上一次,有照片如此疯传是什么时候?我不太记得了。

这几年,但凡有新闻发生,但凡有视频镜头,短视频似乎统治了一切。

一个有趣的对照是:在这次暗杀事件中,短视频去哪了,为何没有一统舆论场?

特朗普这场竞选活动是有直播画面的,可以瞬间生产出无数的短视频,我好像也看到了几个,但几乎都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象。

唯一一则有点印象的,似乎与那张照片是同一背景:特朗普挥舞着拳头,嘴里似乎在高喊着:Fight。

如果不是那句“Fight”,这则短视频可能就更没人传播了。

新闻摄影,借着这张照片,重新回到公众舆论的焦点之中。就传播性而言,这张新闻摄影轻松击败了一切短视频。

更重要的是,无论一则短视频多么流行,多么有传播度,我们很少用经典来定义它,更何况是“不可磨灭”呢?

但这张照片做到了,就像布列松与罗伯特.卡帕的那些经典作品一样。

写这篇文章时,我一度怀疑这张照片不是记者拍的,可能是普通公众拍的呢?

还好,在朋友的帮助下,我终于可以确定,这张照片出自美联社摄影记者埃文.瓦奇(Evan Vucci)之手。



这张照片会不会得普利策我不知道,但埃文.瓦奇在2021年就得过普利策“突发新闻摄影奖”了,当时的获奖作品是美国社会对弗洛伊德之死的反应。

也因此,这张照片是再纯正不过的新闻摄影。当然,我并不觉得如果出自公众之手,这张照片就不是新闻摄影了。

我只是想强调,作为一个专业的新闻摄影,仍然具备着动人心魄,甚至摄人心魂的力量。

这也是经典的魅力,专业的魅力。

我相信,不少人看到这张照片之后,会多少改变一些对特朗普的看法,比如,从“一个恶棍”变为“一个有种的恶棍”。

这个“专业”当然是技术性的,

抓拍没那么容易,在这样的历史性事件中,光手不抖这条,绝大多数普通人就做不到。

更何况,这是一个刚刚还子弹横飞的场域。任何一个普通人的想法应当是,先趴一会,让子弹再飞一会,怎么会想到第一时间起来拍照呢?

但事实是,现场有无数摄影记者在拍照。当然,这对专业的摄影记者而言其实也不算什么,正如卡帕那句名言所说的,“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炮火不够近”,炮火横飞尚且不怕,何况是子弹已经射出。



当然,因为你是摄影记者,你也因此有了更好的机位。这当然是一种拍摄优势,但在子弹袭来时,也意味着你离子弹更近。

这个“专业”也是一种价值观上的。

就像我的朋友说的那样,“这个摄影记者大概率不支持特朗普”。这话当然是戏言为主,但埃文.瓦奇在2020年11月大选时,也拍过一张照片:特朗普侃侃而谈的画面右侧,是一张巨大的白宫“出口标志”。

在按下快门的那一刻,无论埃文.瓦奇是否支持特朗普,他都会以新闻摄影的专业来要求自己,而不是把自己作为一位粉丝或支持者。

假定埃文.瓦奇真的不支持特朗普,这丝毫不会妨碍他拍摄并发布这张可能会改变特朗普选情的照片。这就叫专业,这就是短视频时代与社交媒体时代最弥足珍贵的专业。

这种专业或许食古不化,或许繁琐,或许因为标榜冷静而缺乏激情,或许因为标榜中立而缺乏自媒体式的鼓动能力,但它总会在人们不经意的时候,宣示它之所以存在的意义。

埃文.瓦奇给这世界提了个醒,新闻摄影虽像拜登一样垂垂老矣,但猛志固常在。

原标题丨一张流传千古的照片,重新定义了特朗普



来源:采访编辑圈(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AV2r5h74e3npYj3Lot2Eg
编辑:李梦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